首頁>Club>
中國國際電視臺12月30日報道稱,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準備在未來幾天內首次登陸月球背面。 據德新社12月30日報道,這家電視臺援引中國國家航天局的話說,探測器於30日凌晨進入預定軌道,使著陸成為可能。 報道稱,預計這次著陸將在1月3日進行。 官方媒體此前曾報道稱,12月7日發射的探測器將在南極-艾特肯盆地——它於1970年以美國宇航員羅伯特·格蘭特·艾特肯的名字命名——著陸。
4
回覆列表
  • 1 # 自動化君

    嫦娥四號目前還無法確定於何日何時實施“軟著陸”,本月5日前?10日前?都是大機率。這次落月難度又增加了一個等級,月面地形更復雜而要求控制精度更高,中繼星會不會有訊號遲滯的問題等等,讓我們等待官方釋出吧!

  • 2 # 來看世界呀

    目前嫦娥四號已經經過兩次剎車,進入了遠月點100公里,近月點15公里的著陸準備軌道,軟著陸月球也進入了倒計時,大概未來3、5天可能就會著陸了。

    嫦娥四號最終將採用垂直著陸的方式,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只能靠著推進器的推力,降低著陸時的速度。雖說是垂直著陸,但是著陸的過程卻沒有那麼簡單實現,首先是進入準備軌道,近月點15公里,已經非常接近月球表面了,月球沒有大氣,這樣的軌道上也不用擔心探測器的執行速度不受控迅速降低。在著陸過程中也需要“剎車”,使探測器的飛行速度小於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探測器將墜落,經過多次探測和準確的計算,憑藉著陸器的推進器,保持著陸器方位和姿態,才能使嫦娥四號著陸在預定地點。

    嫦娥四號發射的時候,已經確認著陸在發射後27天,但是之前嫦娥四號已經提前進行了軌道調整,著陸時間原本預計在1月4號到7號之間,大概需要看之前的飛行資料收集等。著陸月背與正面不同的是,地球訊號不能直接到達,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率先發射了鵲橋號中繼衛星,已經通過了訊號連結和中轉的測試工作,接下來就看著陸了,目前嫦娥四號的各項飛行資料都正常。

    著陸後將是釋放巡視車和其他裝置佈置任務,然後才是正式地開展探月任務。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將是世界上第一次,對尋找月球背面水資源分佈、建立地球和月球背面訊號連線有重要意義,拭目以待吧。

  • 3 # 星光的遠征TEL

    不知道我的訊息可不可靠:

    嫦娥四號將於1月3日實施月面軟著陸 8點33分發動機點火,8點45分著陸。

  • 4 # 科學船塢

    嫦娥四號在奔向月球的過程中要經過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環月降軌、動力下降、著陸月球背面這些個不同的階段,12月8日凌晨兩點多發射的嫦娥四號,四天飛行後,近月制動,進入到了月球的環繞軌道,近月制動時,要將探測器的速度從2.4km/s降低到1.6km/s,近月制動要非常的精準無誤,否則,探測器將可能會進入不了環月軌道。

    在環月軌道飛行的這麼多天裡,嫦娥四號在進行著軌道降低,並且在於中繼星——鵲橋在進行著相關測試,併為未來3-5天之內的著陸月球表面做好準備。至於嫦娥四號什麼時候確切的著陸月球表面,目前沒有什麼訊息,只是說到了最後的關鍵階段了,考慮到馬上月球背面就要迎來長達14天的光照時間了,所以,嫦娥四號著陸也就是最近這幾天的事情了,大家可以關注下。

    嫦娥四號著陸地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中的馮卡門隕石坑中,這片地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的平坦的,在著陸之後,將隨之進行展開太陽能電池板,以及之後的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操作,嫦娥四號搭載著不同的電能來源,一個是同位素溫差發電(主要用來讓嫦娥四號度過月球上的漫長黑夜)以及太陽能電池板,期待嫦娥四號著陸成功!!!

  • 5 # 魂舞大漠

    不是今晚,即在明晨,嫦娥四號的著陸器就要實際軟著陸了,華人且待拭目一觀。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的背面登月,是中國的創舉,也是世界一大科學創舉。2018年12月8日凌晨發射後,經過110個小時飛行,12日在距離月球100公里臨門一腳,踩住了剎車,成功進入月球軌道,又進行了半個月的飛行後,說話這就要登月了,榮譽屬於我們。嫦3登月,圍繞月球飛了13天,為了更精準,這次在月球的背面,選擇在月球的白天著陸,已於5月21日發射了一顆名為“鵲橋”的月球中繼通訊衛星,給我們登陸月球背面帶來的便利,現在“鵲橋”與月球,月球與嫦4之間,聯絡非常熱絡,精確些,再精確些,到了無限精確,即可完成這最後的一著了。為這一天,我們的航天科工人已經準備了五年時間,那次是嫦3的一著,於2013年展開,“玉兔”首次進入了月宮。等著吧,再靜靜地等上一會,我們一起看直播。

    ★等待不是航天人的精神。他們已為華人備下一份非常厚重的大禮,嫦5要取樣返回,就在近年展開,走完這一步,繞落回的探月計劃即可大功告成。然而距離這一步之遙,付出了相當艱辛的努力,“胖五”於2016年首次發射成功後,2017第二次發射遭遇不利,第三次發射推遲至今,沒有它,嫦五的計劃無法安排。我們總是把計劃排得滿滿當當,航天科研,環環入扣,不允許有絲毫閃失,這不符合科學實驗的精神,因此我們做了重大調整,不再急於一時,要弄就弄個穩當的,還是要紮紮實實。靜待一時,為得航天的路更加平順。要在航天人非常努力,要允許失敗,失敗是成功的母親。先把胖五的事弄好了,再做嫦五的計劃不遲。理想與現實之間,對於科技工作者來說,總是百分之分地智慧與汗水。

    ★胖九問天在何年?取樣返回以後,下一步就是載人登月了,而這一步,與巨胖的長征九號相關,計劃首飛是在2030年,要驗證了它的可靠性,還要再等五年的時光,因此,載人登月的重大時間節點會在2035年前後。月亮是距離人類最近的天體,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大量的優美傳說,這便是我們給自己的問月計劃,取名嫦俄和玉兔的原因,就連中繼星都取了一個非常優美的名字,“鵲橋”。然後呢?還有吳剛,還有桂樹,神話距離現實,以前遠,至少五千年時光,而現在的等待,不過區區15年,在航天科技的巨大進步面前,前面正有不盡的驚喜,一一步步,一年年,問月的大幕,為我們徐徐展開。而以長征的精神來造火箭,其寓意不正如此嗎?400噸的長征2,600噸的長征7,800噸的長征5,長征9是多大?起飛質量4000噸!有多大的火箭便有多高多遠的目標。

    ★月幕以前。在拉開問月的大幕以前,還有許多的科技要突破,比如華人熱議的在月球上收集氦3的問題,在月球建立航天基地的問題,在上面種菜等相關的生命系統維護的問題,等等,航天不急在一時,不好走得太快,太快了沒什麼用。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成功,完成了人類史上的航天壯舉,是可以點讚的,在冷戰航天比賽的日子裡,美蘇兩家都有一些類似的驚天偉績,然而之後呢,以後就再沒有了以後,把銀子耗得堆成了山,航天事業難以為繼。國際合作仍是航天的方向,可以走得更快更平順,只是長期以來,面對我們,密封著一道高牆,密不通風,中國能走到現在,真是不容易,不過,經過厚實的積累以後,我們健全了配套,培養了大批精英,好在國家現在總算有了一點錢,再出發,你來看哪,中國航天人會變得更加靚麗!

  • 6 # 千辰澯海天文宇客

    盼望著,盼望著,“降軌”成了,登陸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開闢新世紀的樣子,凌凌然張開了雙手。月球明朗起來了,“嫦娥”飛上去了,太陽☀的臉漲紅了。

    根據“嫦娥四號”最新的可靠訊息,嫦娥四號經過18天的環月飛行已成功剎車,降至近月點15公里,遠月點公里的橢圓形登月軌道。選擇最佳時機在月背最大和最原始的艾肯盆地中的馮·卡門撞擊坑軟著陸,這個時間大約是2019年1月3日-9日前後。

    工作人員已經設計好適合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揹著陸的時間最好是月球上的白天,此時的日照較充分,能保證探測器在登陸後得到充足的太陽能,讓著陸器可正常工作。公曆2019年1月6日,恰好是農曆臘月初一,地球上正處於新月期。這天著陸,嫦娥四號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接受到太Sunny功率是最高的。

    但是這僅是本人推測,至於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實際登陸時間,以中國航天局的公佈為準。

    我們翹首以盼!

  • 7 # 你是我的景色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作為一位資生的航空航天技術人員讓我來回答你的問題,首先中國的航天工程分為一下幾點······,什麼時候軟著陸月球明天新聞裡會出現的,作為國家工程技術工作者要已嚴謹的態度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出於對國家機密的保密工作我只能告訴你這麼多了,麻煩給個好評謝謝

  • 8 # 夢迴大明1405

    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30日發射,預計2019年1月3日進入預定軌道,然後進行軟著陸!這是迄今為止華人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著陸!是我們國家科研工作者的偉大創舉!是全體華人值得驕傲自豪的事!

    最後祝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祝我們的科研人員,家庭幸福!身體健康?

  • 9 # 深空電報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川陀太空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著陸器開始在月球背面馮卡門撞擊坑降落。降軌成功之後,嫦娥四號就進入近月點15公里,遠月點100公里的軌道。

    在發射四天後的12月12日,嫦娥四號開始在100公里高度的環月軌道上執行,並在環月軌道上與“鵲橋”中繼星進行了4次中繼鏈路測試和多項在軌測試,為實施月球背面軟著陸奠定了基礎。12月30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環月軌道實施變軌控制,順利進入著陸軌道,擇機降落。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降落月球背面,這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嫦娥一號到四號,探月工程逐步實現

    本世紀初開始,中國探月工程基本確定了在2020年左右實施繞、落、回的三步走戰略。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實施環月探測,成功實現了中國探月工程一期繞月的目標。2010年,嫦娥二號不負眾望,在完成環月先導探測之後,又進一步擴充套件了對L2點、小行星等多目標探測,圓滿完成了其作為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的任務。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在月球虹灣軟著陸,釋放玉兔號月球車。至此,探測工程第二步基本完成。

    嫦娥四號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其在設計、結構等方面基本是相同的。鑑於嫦娥三號任務圓滿完成,那麼嫦娥四號自然就被賦予了一些新的探索方向,登陸月球背面的任務由此誕生。2016年1月,嫦娥四號透過探月工程重大專項小組審議,確定發射時間在2018年,實施人類無人探測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意義重大。

    為了滿足嫦娥四號軟著陸月球背面的需求,鵲橋號中繼星研發拉開序幕,其研製時間只有兩年內,設計壽命為3年,攜帶了4.2米口徑高增益拋物面天線,可實施地月系內任意目標指向與跟蹤控制,為嫦娥四號著陸器、月面巡視器、地面控制中心之間建立聯絡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鵲橋號的研發真正體現了中國航天在探月方向上的技術積累,其誕生是為了嫦娥四號任務而存在。研製週期短、重量也小,只有400多公斤,星載燃料也少,設計軌道需要12次軌道控制修正,3次捕獲控制修正,才能進入環月L2點。在軌飛行期間任何一腳“剎車”不及時,那麼鵲橋號很可能錯過預定軌道,影響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正常推進。更重要的是,鵲橋號還攜帶了低頻射電探測儀,在完成嫦娥四號中繼任務的同時,還可以對早期宇宙進行探索和研究,整星價效比就體現出來了。

    半個世紀,50多個著陸器奔向月球

    在嫦娥四號之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蘇)完成了在月球表面的軟著陸。最近一次就是嫦娥三號成功在月球虹灣著陸,再上一次就要追溯到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了。月球24號探測器具有返回能力,蘇聯科學家也獲得了月表下2米大約170克月壤樣本。在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美蘇之間爆發了人類史上第一輪大規模無人探月、載人登月競賽,一共發射了100個左右的涉月航天器,其中包括美國阿波羅計劃6次載人登月和蘇聯2次在月面釋放月球車。

    早期登月探測器採用的是最原始的硬著陸方式登月,比如於1958年發射的蘇聯88所研發的月球1A探測器,按計劃該探測器要撞擊月球表面,以硬著陸的方式將人造物體第一次送到月球表面。蘇聯第6次嘗試才獲得成功,月球2號也成為第一個以撞月硬著陸方式抵達地外天體的人造物體。美國研發的徘徊者4號也在1962年成功硬著陸,史上第二。最早期的硬著陸方式不顧星載裝置的安全,只求誰先把人造物體“扔”到月球上,但美蘇的相關試驗也表明,硬著陸如果控制在一定速度範圍,可以確保航天器(彈頭)結構完好。只不過美蘇很快又開始競爭軟著陸以及載人登月,硬著陸也就開始廢棄的。在1970年代,美國利用潘興系列彈道導彈彈頭進行的高速侵徹深度試驗表明,在500至600米每秒的接地速度撞擊泥沙地質,彈頭可以保證完好無損,這個成果也可用於對其他太陽系天體的探測。

    1966年,蘇聯月球9號探測器成功在月面實施軟著陸,月表工作8小時多,美國的勘測者1號也在同年完成月面軟著陸,開啟了月面軟著陸的探測時代。到目前為止,蘇聯有7次軟著陸月面成功,美國算上阿波羅計劃6次載人登月,一共11次,勘測者4號有可能在軟著陸前解體,因此不計入,然後就是中國嫦娥3號。前後19個無人/有人著陸器在月面成功降落,如果算上硬著陸或者撞擊月面的探測器,那麼數量要超過50個。這些航天器中,嫦娥四號是最特別的一個,不僅要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還要釋放一臺月球車,這樣的成就當然是半個世紀50多個涉月任務軟硬著陸航天器中最突出的一個,開啟了月背探索的新篇章。

    四段飛行後,降於月球南極馮卡門坑

    作為備份星的嫦娥四號,其軟著陸設計與嫦娥三號基本相同。從軌道設計上看,兩者也基本類似,嫦娥四號第一飛行段先由CZ-3B火箭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42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第二飛行段實施近月點制動,被月球引力捕獲,進入100公里高度環月軌道;第三段實施軌道機動,進入近點月15公里,遠月點100公里的橢圓軌道;第四段為近月點實施動力下降:主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

    嫦娥四號這次軟著陸區域位於月球背面的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該撞擊坑直徑大約180公里,差不多是上海到杭州的距離。而馮-卡門坑所在艾肯盆地則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大型盆地,直徑達到2600公里,具有的科學意義顯然是非常重大的。

    馮-卡門撞擊坑的特點在於:第一,地勢比較平坦,適合探測器著落,所謂的坑大峰小;第二,年齡古老,距今40億年以上,後期可挖掘出月球雨海紀玄武岩樣本;第三,其馮-卡門坑在形成之前已經存在一個更大的撞擊坑,透過撞擊坑形成模型我們可以得知,馮-卡門坑表層或者淺表月壤中很可能有早期撞擊暴露出的深層月幔物質。根據日本月神號探測器的資料,艾肯盆地內的月殼厚度較薄。同時,克萊門汀探測器的資料也顯示,馮-卡門坑底有複雜的岩漿活動,多個證據顯示雨海紀時馮-卡門坑存在重複撞擊、月殼多次熔融,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玄武岩層。綜合多個因素,登陸馮-卡門坑的科學意義重大,未來獲得的發現成果也值得期待

    從接近段開始,嫦娥4號上的光學成像儀介入,獲取著陸區光學影象,由於嫦娥四號降落點選擇在月球南極,因此太Sunny照是一個控制條件,根據這個條件我們也可以推測出嫦娥四號的落月時間。只有降落點光照條件良好,著陸區光學影象越清晰越好,這樣著陸器可識別月面大型障礙物。

    在懸停段時,嫦娥四號著陸器高度大約距離月面100米左右,透過鐳射三維成像儀建立著陸區三維高程資料,此時的橫向、縱向速度都為零,姿態正上,縮小著陸區範圍。接著,精細避障飛行開始,嫦娥四號著陸器高度開始進一步下降,從距離月面100米降低到30米左右,水平速度零,垂直速度值控制在每秒1.5米。從距離月面30米高度下降到月面,在關機感測器發出訊號時,著陸器垂直速度應低於每秒3.8米,水平速度低於每秒1米,月面傾角小於8度,基本上可確保安全著陸。

    嫦娥四號登陸之後會進行儀器自檢,後續將開展多個科學的任務,主要方向有三個:第一,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第二,馮-卡門坑巡視及淺層結構探測、下方礦物組分探測;第三,月背環境研究。嫦娥四號,有助於建立月背礦物、月面環境的早期研究框架,為今後的深入開發月球打下基礎。

    三步走戰略後,將開啟載人登月任務

    在嫦娥四號完成任務後,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中的“回”。這意味著嫦娥5號返回艙就要從月球表面起飛,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上一次月壤返回要追溯到1976年的蘇聯月球24號探測器,也意味著時隔40多年後,人類再次從月球上採回樣本。

    探月工程三步走完成之後,下一步就要開啟載人登月的任務。隨著NASA要重返月球,俄羅斯、歐洲躍躍欲試,私人航天企業也殺出重圍。預計在2030年代,人類將再次開啟新一輪載人登月視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神庵是好是壞,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