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滿熊閱讀

    有一個朋友對我說,在她讀初中的時候,經常和家門口的兩個同學(一個男同學,一個女同學)一起上學、放學。有一天因為女同學放學後有事情,於是朋友只得和男同學一起回家。

    在和男同學一起走路回家時。被自己的姑姑看到了,姑姑私下告訴朋友的爸爸媽媽說:“你看你孩子,和那個男生單獨走在一起,看起來還很親熱。”

    這個時候朋友的爸爸很平靜地說:“她和我說過了,那是她的同學。沒事的。”

    這件事情過去了很久之後,她爸爸才在她面前說起。我的朋友很感動,因為她不知道,如果那個時候如果爸爸小題大作,衝她發火,她會多失望、採用多叛逆的態度迴應爸爸。

    都說孩子,是父母最愛的那個人。然而,卻很少有父母,願意將心中的那份“信任”完完全全地交付給孩子。

    馬伊琍作客董卿的節目中,曾經說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最感謝的就是父母的信任。

    在上海老街石庫門長大的弄堂女孩馬伊琍,成長在一個雙職工的普通家庭。

    在馬伊琍的成長裡,父母是她的第一任“老師”。

    馬伊琍說,父母一直以來都非常信任自己。

    高一時,成績很好的馬伊琍思想品德得了“差”,老師說,因為她“跟多個男生有早戀”。爸爸讓老師寫出“男生們”的名字,對那位堅持自己判斷的老師說,“我女兒我最瞭解她,我還是找校長去說吧。”跟老師不歡而散。

    知道這件事後,馬伊琍當時就哭了,一是覺得冤枉,二是很感激爸爸對自己的信任。

    馬伊琍說,“我要提醒自己,我要做得更自覺,可以讓父母更信任我。”

    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他的親友曾經不安地問愛因斯坦的母親:“您的孩子為什麼總是一個人發呆?是不是神經有毛病啊?還不趁早帶他去醫院檢查檢查?”

    然而愛因斯坦的母親堅定地說:“我的孩子沒有任何毛病,你們不瞭解,他不是發呆,而是在沉思。他將來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當一位父親把自己的兒子介紹給兒子的繼母時,說“這是全社群最壞的男孩。”這位繼母立即介面說:“你錯了,他不是全社群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有找到發洩熱忱的地方。

    這個孩子就是日後創造28項成功黃金法則、幫助了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的卡耐基。

    要信任孩子,該怎麼做?

    請去除成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作為成年人,我們對孩子最常有的心態就是“我是大人,我是權威,我說的話你要聽,我教你的你就好好記……”

    但要真正做到信任孩子,那麼,請去除成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吧。

    要相信孩子,不要簡單粗暴地把一切控制權握在家長手裡讓孩子無力反抗,被動接受永遠劣於主動作為。

    TA只是小,可不是傻

    許多家裡大人對待孩子的時候,尤其是2歲以前還不太會表達的小寶寶,很多時候真的都把TA當成小傻瓜。

    可真的要做到信任孩子,不要把他們當成小傻瓜,而是應當向他們介紹每一件事物,用正常的邏輯去對待他們,引導他們。

    未必做得好,但依然相信

    一個10歲的小朋友被爸爸要求刷碗,可因為沒有經驗每次刷碗都要很長時間,而且刷得也不是很乾淨。

    爸爸在旁邊實在看不下去了,十分生氣的將碗奪過來,自己刷。邊刷還邊批評孩子,怎麼刷個碗都刷不好。

    自此以後孩子對刷碗越發恐懼,因為他覺得他就是做不好這個事情。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完成得很好。作為家長應當在他們做的不太好的時候,請依然選擇相信。刷碗一次刷不好,十次、一百次、自然會熟能生巧。

    充分了解,增加信任

    很多家長經常聽風就是雨,情願聽別人說的話,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其實這都是源於對自己孩子的不瞭解。不瞭解孩子的品性,不瞭解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因此,才會選擇不信任。

    增強對孩子的信任感,平時一定要多和孩子相處,多瞭解一分,也會增添一分信任。

    繪本推薦

    《爺爺一定有辦法》

    內容簡介

    當約瑟還是個娃娃的時候

    爺爺為他縫了一條奇妙的毯子……

    ……毯子又舒服、又保暖,還可以把噩夢統統趕跑。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奇妙的毯子也變得老舊了。

    有一天,媽媽對他說:“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舊,好難看,真該把它丟了。”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他拿著毯子跑到爺爺家,(約瑟家有兩層,他和爸爸媽媽住樓上,爺爺奶奶住樓下),爺爺一看,噢!這毯子確實很舊了,爺爺拿起了毯子,翻過來,又翻過去。

    “嗯……”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夠做什麼?我們來猜一猜。

    《爺爺一定有辦法》寫的是一個充滿智慧、愛孫子的老爺爺,他用巧思把孫子心愛的破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鈕釦。它原本是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作者用重複而富節奏的文字來重述,既溫馨又朗朗上口。圖畫則細膩地描繪出充滿濃厚人情味的小鎮和約瑟的家庭,不管是人們豐富的表情、傢俱、物品,都非常的生動、傳神。

    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 2 # 每日有趣圖

    這是一個教育問題,做父母的遇到問題。

    做父母的也很難,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很理解你做父母的,這其實也是一個孩子成長的心理問題。具體的說 ,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如何教育的問題。

    你的家庭教育是一個走極端的例子。

    1.大兒子管的太鬆,沒有正確的認知。學習散漫是態度問題,你卻以學習不好不加管束的結果,就是不懂道理的“野”孩子。這裡的野不是罵人,是說不知道尊重父母。他感覺驕慢很正常也是為人父母的失德。古語說,養兒不教如養豬,養女不教如養驢。

    2.小女兒是管的太緊,正好相反。為人父母不講做人的道理,一味的在書本上作文章。管的不是地方,不愛學習的不管,愛學習的管的很緊,當然很被反感了。所以,小女兒也起來反對你們做家長的,因為不公平。你的做法不公平,但是你以為是愛心。種什麼種子結什麼果,我看很正常。

    在你的心中只能有一個標準才行,就是不管是誰,孩子們努力學習到社會上才有前途。但是你呢?放縱一個,約束一個。

    誰也不是傻子,這個基本常識就是做父母的不公平。所以,做人做事不要偏心,用同樣的態度同樣的標準對待他們,這樣才會讓他們感覺到父母的愛和艱辛。你區別對待孩子,兩個孩子都不會理解你,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

    僅僅是物質的給予是不夠的,你面對的是兩個活人,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主要還是思想上的情感上的幫助。

    為人父母不是很容易的,每天上下班的,工作很累了還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一點也不省心。我能理解你,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的,我也工作很長時間了。孩子都長大了,去無法明白父母的苦心,你們的教育是失敗的,但是也要做好,對你們的家庭幸福和睦有好處。

    人都是明事理的,要學會為他人著想才會被尊重。

  • 3 # 鍾勇180607335

    有一段時間,母親來臺北療養身體時住在我家,一天,正準備用餐了,母親隨口說了:“彈彈,快來吃飯,看妳跟外婆比賽,誰吃的最快?”,那時候的我正在炒最後一個菜,聽到這樣的話,我馬上回:“媽,吃飯有什麼好比的?如果吃太快噎著了怎麼辦?吃飯就單純享受吃飯,孩子有自己吃飯的步驟,比賽幹嘛?”

      因為我說了這樣的話,母親從此以後閉嘴,不再對我的孩子隨意給批評與批判,也不干涉我的教養,她靜靜地看著每個孩子在教養中的大不同,產生的不同個性的孫子,一直到最近,母親說出這件事,我才懂,母親對我跟女兒的尊重,其實是我爭來的,母親感嘆地說:“反正我說也沒用,從小妳就是個講不聽的孩子。”

      這半年多以來,我的人生有幾個重大的改變,每一件事情,都足以改變我的未來,也改變我家中的未來,然而,慢慢的我發現,這些事件也僅止於發生在我的身上,我跟老公女兒一起面對承擔,卻從來沒有一點點想跟父母說的意念。

      我在想,問題在哪裡?我跟父母的關係不是已經改善很多了嗎?為何很多事情,我還是不想說?為何很多事情我根本不想聽父母的意見?

      後來,有一個網友看了我的文章後說:“不是每個孩子都跟妳的孩子一樣,可以跟父母聊”,“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用說的。”

      那時候的我想,為何這些孩子承受了所有的責怪,而父母卻不去想,“到底我做錯了哪些事情讓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聊?”,“為何孩子不想聽我的意見?這中間出了什麼問題?”

      於是,我想起了小時候,當我跟媽媽說起人際關係的困境時,母親只會說“不要吵架”、或是“一定是妳脾氣不好”、“幹嘛理那種人?”

      是的,我每一句話只要開口,就是被評價、被指責、被罵、被打分數,當父母想要跟我“聊”的時候,我聽到的不是父母想幫忙,而是“說教”跟想“控制我”的行為,只是態度有差而已,於是,我不但閉了嘴也關上了耳朵。

      我對父母的信任,隨著每次我開口就被評價、每次說話就被罵、隨著他們偷聽我講電話、偷看我的日記,隨著自己想擺脫父母的控制而慢慢崩解,只因為,我越來越不相信父母是真心想聽我說話,也不相信,父母是真心想要幫忙,更不相信,他們是想跟我“聊”。

      慢慢的我不相信父母說的“有事情可以告訴爸媽”、我不相信只要開口就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我不相信大人。

      這種不相信大人的心態,不只在家中還在學校發生,當我們有任何問題想要請老師幫忙的時候,老師的處理方式也只是抓來罵,讓問題更糟,如果被欺負,告訴老師之後,老師的處理是一種出賣,只會害自己被欺負的更慘,慢慢地沒人相信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學校的輔導室對滿肚子困惑的孩子們來說,形同虛設。 我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在人生中需要幫助的每一刻,都失去被幫忙的機會。

      這樣的“溝通方式”一直用到了愛情與婚姻上,在與親密愛人相處的過程中,我不是用罵的,就是閉上嘴巴,甚至關上了耳朵,當朋友的時候還可以自在地聊天,當情人的時候,我總是自以為自己已經有權利不自覺的挑對方的某些話一直評價與批判,兩人之間,不是說話越來越衝,就是越來越沈默,慢慢的讓我的愛情路越走問題越多,終究分手。

      後來的我發現,為何當我站上了某種“角色”,我就覺得自己有權力控制對方?當我從朋友變成了“女朋友”,當我從女朋友變成了“老婆”,當我從一個女人變成了“媽媽”,我就好像有資格可以在男朋友、老公、孩子跟我聊天的時候,回覆的是評價、說教與不以為然,所給的方法也是帶有威脅性的“控制”?

      當我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花了許許多多的努力,重新學習著傾聽,重新學習著說話中不給評價,重新學著同理對方,一直到現在,我都無法完完全全地擺脫以前的習慣。

      現在的我,當了媽媽,一路看著幾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看著共玩團、共學團的孩子長大的過程,當我開始慢慢看得懂孩子的行為取決於大人的對待時,當我看懂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總會雞婆的想要出手幫忙,卻常常被不想面對的父母攻擊,也幫不到孩子。

      後來有一次,我問郭老師為何想跟孩子談,那個孩子卻連眼神都無法定格好好談?是不是有些孩子就是“講不聽”?

      郭老師那時候才說:“你看那個孩子不敢面對大人的眼神,其實是父母對待他的方式,已經讓這個孩子對大人失去了信任,當一個孩子無法相信大人的時候,是誰都很難幫到他的。”

      那時候的我才懂,不是孩子天生不會跟大人聊,也不是孩子天生不願意聽大人說話,而是,孩子在父母的開玩笑、捉弄、責罵中一點一滴中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這樣對大人的不信任,慢慢地封閉了自己的真心,慢慢地把自己陷入了孤單,孤單地面對一切,甚至穿起了盔甲對抗大人。

      失去對大人信任的孩子,即使有人想要幫這個孩子,即使遇到好的老師,遇到貴人,也會讓想幫助的大人,有使不上力的挫折。

      慢慢的,我很害怕看到某個孩子看待大人的眼光變成了仇視,很害怕看到某個孩子看大人的眼光是閃爍,很怕看到孩子看到大人的眼光是不以為然,很害怕孩子開始展開對大人的攻擊,這樣的孩子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慢慢的他也會閉上嘴,連對話都很難,更何況跟大人“聊”,孩子關起了跟大人談話的那個門,用衝撞與反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不受想被控制。?

      後來,我慢慢地發現,女兒有時候會欲言又止的對著我,不知道女孩間秘密的我總會告訴女兒:“寶貝,我不是妳,所以不知道妳在想些什麼,如果妳不說,我就不會知道,也不能夠幫忙。”

      於是,女兒會告訴我某些事情,當她朋友說:“這個跟大人說會被罵。”,她說了卻不會被罵,還可以把所有心中的疑問解開時,她才慢慢的又開心的跟我聊個不停,有一天她很困惑地問我:“為什麼某某某跟我說的秘密都不能跟大人說?”,我問:“你有問過她為什麼不能說嗎?”,女兒點點頭說:“她說,爸爸會罵也會打,媽媽不會打不會罵卻會一直講一直講很久(說教)。”

      我問孩子:“媽媽會這樣對你嗎?”,女兒搖搖頭說:“不會!所以我才不懂為什麼不能說?我覺得跟你說很棒,說出來,你都會幫我。”,那時候的我才懂,原來,對大人的不信任也會因為同伴的影響,而讓孩子挑起敵視大人的情緒,不被影響的孩子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累積多少對父母的信任才能對抗?

      親子之間,最重要的不是可以教孩子什麼,而是,緊緊拉住父母與孩子間,那條名叫“信任”的線。

      那些父母最害怕孩子結交所謂的“壞朋友”,或許不是行為壞,而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傷太重,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其他父母真心害怕的是,自己的孩子被這樣的朋友挑起了對大人的“不信任”,而產生的所有反抗。

      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間的互相影響,又該用多少的時間找回孩子對大人的信任?

      當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不夠時,被朋友一挑起對大人的仇視,任何人都很難有機會可以幫到這個孩子。

      現在的我慢慢地回想,為何很多事情我願意跟朋友聊?願意在網路上寫卻不願意告訴父母?

      說穿了,是我不相信跟父母聊天的時候,我可以不被評價、不被說教、不被指責、被罵、被扣帽子,為何我一點都不想聽父母的意見?因為那些事件背後傳達的思維不是理解也不是協助,而是“控制”,因為父母的話已經失去了可以信任的價值。

      每個孩子都很聰明,他們都可以細微的感受出父母到底是真的想“聊”還是想找出你的問題來評價、來罵、來說教,甚至也可以看出父母是真的想幫忙,還是隻是想“控制”,孩子也可以感受出父母在言語中對自己的不信任。

      現在的我很珍惜每天跟孩子天馬行空亂聊亂問的每分每秒,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閉上了她的嘴巴,不願意再跟我聊天,我不會怪她變孤僻,也不能怪她“講不聽”,我只會想,到底我哪時侯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又該如何取回信任?

      現在的我,即使早已理解我的父母,也同理了我父母當年的無助,我找回了親子間的感情,只是,失去的信任還沒找回。

      我一直都是父母心中,那個“講不聽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決戰平安京怎麼剋制金魚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