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麻子哥日常

    0-3歲是早期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是進行快速學習的好時機,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不要等到孩子該上學了才考慮這個問題,那時學習的關鍵期早就過了。父母有時會感到,雖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識,但是卻不瞭解怎樣進行早期教育,現行的教育制度已經存在很多年了,整個社會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認識。

    1歲寶寶

    會走,會用筆在紙上戳點,會說“爸爸、媽媽”這些特指的詞,知道把口朝上的蓋子蓋在瓶子上,有對應意識,穿衣服時能主動配合,有配合意識。

    寶寶的思維:1歲的寶寶是個小小活動家。由於爬、站立和行走的技能日益增強,他可以滿屋子到處探索周圍的環境了。家長應該滿足他的好奇心,鼓勵他的探索活動,讚賞他在房間裡的每一個“新發現”。於是你必須重新整理一下房間,消除任何不安全的隱患。對於有危險的東西,與其大喝一聲“不許動”,倒不如放到他夠不著的地方,或者立刻設法轉移他的注意力,以免傷害他正在萌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和寶寶一起玩:寶寶一旦開口說話,說出1―2個詞,就會常說不停。在他心滿意足地擺弄著手上的小玩意兒時,便時常滔滔不絕地說著一連串莫名其妙的話――這是他創造的獨特的言語遊戲。這種練習說話的自娛遊戲通常會持續到1歲半。此時最好不要打斷他,而要向他投去讚許的目光,並尋找加入與他談話的機會,教他說出真正的詞彙來。

    推薦活動家長可以為寶寶做一些按摩操,如穴位按摩、捏積。多注重爬行練習,這可以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許多孩子大了之後成績不好,不是智力原因,而是感覺統合失調。這一階段應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以為孩子一哭就是餓了,要多和孩子交流,多抱,多逗笑,多說話,開始情商的培養,多給孩子機會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歲寶寶

    能說兩句以上的兒歌,會一頁一頁地翻書,能連續翻三頁以上,而且知道正著看書,知道3種以上常見物品的用途。

    寶寶的思維:寶寶玩玩具的活動,包含了動作技能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接近兩歲的嬰兒,對玩具的興趣更濃,玩的方式也在變化,他已經能夠玩比較複雜的玩具,對玩具和遊戲也開始運用自己的分辨能力,並加進了自己想象的成分。

    和寶寶一起玩:如果給23個月的寶寶一個玩具電話,他不再像剛滿1歲時那樣往地上扔了,他會對著話筒嘰嘰咕咕地“通話”,他也會幫小布娃娃脫衣、穿衣、洗臉、洗澡,忙得不亦樂乎。這種最初的角色扮演遊戲表明寶寶已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這一時期是充分利用玩具教育寶寶的大好時機。這意味著你不應隨時隨地用玩具教孩子學知識,比如孩子拿起圓形玩具,你就要求他記住“圓形”,這樣刻意追求用玩具作教具,會使玩具失去原有的意義,減少了玩的樂趣。

    推薦活動這個階段孩子手的靈活性強,可以給他準備一個小百寶箱,裡面放各式各樣的小玩具,不一定是買的,也可以自制,比如小乒乓球、小瓶蓋等,最好是一動就有變化的玩具,這樣能使孩子有興趣,同時激發他探索的慾望。

    3歲寶寶

    兩腳交替跳離地面5釐米以上,會摺紙,而且邊角比較整齊,能做簡單回答,可以進行交流,有數字概念,會扣釦子。

    寶寶的思維:3歲寶寶的興趣表現和個性特點已經明朗,容易發現。例如喜歡音樂的孩子特別愛聽錄音機和電視的音樂部分,喜歡哼哼唱唱,走近擺弄樂器的人。對畫畫有興趣的孩子喜歡顏色,喜歡拿著彩筆亂畫亂塗,除了會畫圖形外,還會畫自己想畫的飛機、汽車,會對事物的特點作誇張性的描畫。

    和寶寶一起玩:3歲孩子個性表現已很突出,有些孩子不合群,要獨佔玩具和用品,稍不如意就發脾氣;另一些則畏縮躲避,只會哭不敢與人接觸。家庭的影響很大,要充當顧問的角色,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引導孩子保持正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孩子的社會行為和人際關係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和事業都有影響

  • 2 # 教育秀秀看

    第一,提供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足夠多的溫暖與愛。我們都知道。我們都知道安全感來源於母親,勇敢堅強和自信心來源於父親。讓孩子在家庭的溫暖與愛中成長,孩子的心靈也會是溫暖與愛並存的。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的現象,輕則影響孩子的正常情緒,重則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甚至在他以後的人生中,這都會是他揮之不去的心理障礙,會使孩子變得暴躁,無理,自閉,不愛與人接觸,膽小,害怕,不自信,不能很好的融入社會環境中。我們常說的健康指的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作為父母的我們是有責任和義務,讓我們的孩子在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

    第二,逐漸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的養育方式。比如獨自的進餐,使用工具,如廁,拿放物體。那麼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這其實是在培養孩子掌握他應該掌握的一些發展技能。當孩子能夠獨立的進餐使用工具,如廁,拿放物體等等這些獨立性建立起來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會建立起來。從心理學上講,習慣是日常生活中,在每一個具體的事件中日積月累而成的,因此培養兒童良好的習慣就要從兒童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著手,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逐步地養成,因此父母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絕不能三天打魚兩天下曬網,而是要堅持到底。

    第三,提供足夠的社會交往平臺,比如早教中心,遊樂場,體育場等,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人群。為什麼要提供這樣的社交平臺呢,我們都知道交往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孩子的社會交往更是生長髮育發展的需要,是社會化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給孩子創造一個集體交流玩耍的機會與平臺,可以促進寶寶對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交往能力是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形成和發展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交往的概念就很難形成,交往能力也很難發展,所以我們家長應該為孩子提供條件,提供各種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交往,感受到交往的快樂,樹立起交往的信心。

    第四,做好孩子的榜樣,其實孩子是處於鏡面學習階段,他們很容易學習和模仿所看到的和聽到的事物。我們孩子大部分的人格修養都來源於我們的原生家庭,父母爺爺奶奶家裡的親人都是他學習的榜樣,大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他產生影響。一個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成長,如果沒有完成人格的塑造,這個孩子長大後進入婚姻生活也是會帶著這種欠缺的人格和配偶孩子相處,後期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第五點,提供科學的系統的運動環境,讓孩子有機會將所有的感覺器官調動起來收集資訊錄入大腦。因為大腦是可塑性的,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是培養孩子交往的興趣和能力的一條重要的途徑,我們透過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同齡夥伴去開展遊戲來達到孩子交往和運動的目的。

    第六點的就是親子溝通,任何的活動都要伴隨著與孩子的溝通與互動中。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3 # 格格巫育兒

    有人說孩子是三歲看到老,雖然這句話有誇大的成分在,但也說明了嬰幼兒時期的教育和培養的重要性。

    作為寶媽深知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很不容易,而孩子來到世上並不是結束,這只是我們教育的開始,我想這也是我們人類跟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之處。人們說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家長在白紙上勾畫了什麼,孩子長大後就是什麼樣的人。我個人比較認同這句話,可也有人覺得三歲之內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在這個階段的培養和教育簡直就是浪費心力。我想這就需要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即使我們是孩子的父母,但我們不能剝奪他們獨立的自由和權力。如何培養寶寶的自尊,醫院專家傳授0-3歲早教教育經驗,主要有以下兩點:一,積極的迴應,評價孩子的進步教育是相互的,是一個有來有往的互動過程,而不是一味的給予或者是索取,片面的都是不正確的或者說是沒有效果的。有科學研究表明寶寶盯著電腦螢幕學東西的效果根本比不上跟家長互動的效果,這就是因為孩子跟電腦螢幕之間沒有互動,只是電腦一方面的播放。孩子的世界是新奇的,以我家寶寶為例,我家寶寶現在一歲半多,剛剛要學說話,現在正處在模糊不清的話音中,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學舌的階段,我家太陽能漏水,水順著管子流到衛生間,每次寶寶在衛生間門口都是指著那個管子,啊啊的說,他的意思是在說管子漏水了,我要積極給出迴應,他才滿意。積極迴應,讓寶寶知道你懂,他才更願意去表達,積極評價寶寶的進步才能讓寶寶更有興趣更樂意去做,我們大人都喜歡聽好話,更何況小孩子呢。二,孩子之間不比較,為孩子制定合乎的目標我家寶寶一歲四個月多才學會走路,在這之前我真是急瘋了,因為鄰居家的孩子一歲多一點就已經健步如飛了,那一段時間我心裡給寶寶制定了在一個月內學會走路的目標,可事實勝於想象,無論我怎麼架著他走,他就是走不利索,直到一歲四個月的某一天,他突然間就會走了,不用人扶著,自己走了好長一段距離。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心急,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合乎自己的寶寶,定的太高沒有意義,定的太低效果也不大。另外,孩子跟孩子間的比較更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自然而然的也就是有所差異的,各位家長千萬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來比較自家孩子的缺點,這樣會讓孩子自卑。

  • 4 # 母嬰範小米

    0-3歲是嬰兒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時期,

    所學的東西是長大後所有學習的總和。

    三歲看大,七歲定終身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出生後離開母體,到三歲才算是一個有精神世界的肉體

    安全感,口欲期,手敏感期,腳敏感區

    空間感,秩序感,因果關係感,歸屬感,認同感,重要感,……無論哪一種在嬰兒時期有缺陷沒過度好都會在成年埋下種子

    比如,有些人經常啃指甲,我們普遍認為口欲期沒有過度好。

    以上請多多學習

  • 5 # 安諾說

    0-3歲的孩子要培養出孩子渴望學習的習慣,同時可以發展孩子的個性,父母在教孩子閱讀時,不要從字母開始,應該從“爸爸”,“媽媽”開始教,接著是20個和自己有關的詞彙(手,腳等),身邊相關的事物(桌子,椅子等)文章構成語(我和你等),這樣的順序是最有效的。

    “爸爸”“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最有意義的詞彙,比單純的abc要好記,後期教孩子認字時,用大的字號,要一個一個單字地教,在孩子積累了豐富的詞彙之後,父母就應該進一步的教他念文章,並反覆的給他講其中的道理。

    下面推薦一本書《早期教育與天才》

  • 6 # 角色英語

    想要做好0-3歲幼兒的早教,就要先了解幼兒在0-3歲期間身體是哪些器官在生長髮育,哪個方面的能力可以在這個階段得到提升。

    所以這裡給大家講一下幼兒的生長規律,三歲之前是幼兒大腦的組裝期,孩子出生時的腦體積佔成人腦體積的50%,重量是成人的30%,三歲時的腦體積佔成人腦體積的80%,重量是成人的70%,因此這段時間大腦的生長速度超過身體的發展速度。幼兒身體這個階段是比較柔軟的,肌肉力量較差,關節韌帶承受力低,所以跆拳道之類運動較為劇烈的就不適合孩子去學習。

    綜上所述,0-3歲的幼兒這個階段適合簡單的益智遊戲,音樂,語言,故事教育,繪畫塗鴉等方面的早教,不可揠苗助長。簡單的益智遊戲包括識圖認字,拼圖遊戲。音樂方面教導小盆友兒歌,節奏歡快,富有活力,培養孩子的樂感。語言可以透過多和人接觸,對話,講故事,讓孩子語言能力提升。故事教育,繪畫塗鴉是根據孩子這個階段發展的興趣而來的,0-3歲的孩子特別喜歡寫寫畫畫,可以提升孩子動手能力,故事教育是透過故事的形式教導孩子,同時可以提升孩子想象力。

  • 7 # 蘑菇松鼠國際早教中心

    0-3歲的寶寶可以透過感官、體能、語言、音樂、人格、社交、認知發育這七大模組幫助寶寶全面提升的哦,個人建議0-3歲的寶寶語言環境不要太複雜,不要學習太多的語種哦,可以在四歲左右去學習哦,效果會更好

  • 8 # 姐姐的故事會

    0-3的孩子早教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我們說的早教是透過一系列的刺激使嬰幼兒的各項機能得到良性的發展。

    0-3歲,孩子早教正當時

    要知道,孩子在0-3歲會渡過許多大腦發育的敏感期,在此期間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皮層發展,提高孩子的各項綜合能力!最大限度的開發孩子的智力。

    如何選擇早教方式

    目前普遍認為,最有效的早教是在家庭教育中進行。

    即使是去早教機構,正規的早教機構在對孩子進行早教刺激課程的同時,也會對孩子父母進行早教知識的普及。

    所以,如果父母自己有能力自學,可以直接在家中進行早教,如果希望得到專業指導,或者家中老人不能用科學方法給孩子進行早教,可以帶他們一起去早教機構學習一段時間,主要轉變哺育人的早教思想。

    0-3歲孩子如何早教

    一般早教從嬰兒出生時就可以進行。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我們教育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具體來說

    週歲以內的兒童以感官功能訓練、動作訓練、語言發聲訓練和親子交往為主。

    透過合理的刺激,來豐富嬰兒的感官和認知,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具體操作

    家長在與孩子的日常活動中,多注意自己語言表情的表達,對小嬰兒使用誇張的語調和表情,可以讓孩子得到非常好的感官刺激。 在規律的生活習慣中插入舒適柔和的音樂。給孩子建立儀式感,讓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提升。 在洗澡後或睡前對孩子進行撫觸、被動操以及按摩球按摩。透過撫觸提升孩子的觸覺感知能力。 透過玩具和閃卡刺激孩子的視覺發育。

    2-3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年齡,也是計數發展的關鍵年齡,這段時間主要側重於對孩子語言和早期閱讀的教育。

    具體做法:

    多與孩子進行互動式需要交流,而非電子產品提供的被動輸入式交流為孩子選擇適當的繪本進行親子閱讀,增加孩子語言輸入種類,透過視覺和和聽覺對語言的發展進行多維度刺激。鼓勵併為孩子提供語言交流的社會實踐途徑。經常帶孩子去一些小朋友多的地方,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與別人友好交流!

    總之,孩子的早教都是圍繞孩子自然發育的過程來進行!正確的早教應當是順應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階段,適時的推進孩子各項機能的發展。

    以上的時間段只是普遍規律,對不同的寶Bora說,時間可能又差距,這需要父母仔細的觀察,不要錯過孩子發育的黃金時期!

  • 9 # 淮山育兒

    0~3歲寶寶的智力怎麼進行早期教育?寶爸寶媽可以試試下面三種方法。

    父母要用溫和和欣賞的目光與孩子對視

    心理科學研究表明,溫和的目光可以使父母與嬰幼兒建立美好的信任關係,並且會讓孩子建立自信,獲得安全感,因為這種正向和愉悅的感覺會刺激大腦細胞進行更多、更積極的連線。與孩子進行非言語的交流,例如注視、轉移等眼神交流,可以使孩子學會理解和閱讀他人發出的重要社會訊號。這些均有利於社會腦”和"情緒腦”的塑造與開發。

    父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觸控

    包括溫要的撫觸、主動的擁抱等。這些簡單的動作不僅傳遞了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還有助於孩子建立健全的五官感覺,從而激和開發孩子的大腦感覺動作區和輔助動作區,使其正常發育。健全的感覺發育更有利於語言和交流技能、社會和情緒技能的發展。

    父母設計和參與動手活動和遊戲

    是加強孩子手眼協調能力,増加腦部神經元連線的很好手段,例如搭積木、拼圖遊戲等。這裡提一個注意事項,父母協助孩子去做,記住是"協助”,而不是按照我們自己的模式教給孩子去做一切。我們只要扮演好觀眾、鼓勵者和參與者就可以了。

  • 10 # 依yi媽媽

    很多人喜歡說順其自然,也有人喜歡靜待花開。

    但是大部分人都誤解了這兩個詞的意義

    我們的孩子就是我們種的一顆種子,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澆水,施肥,給他Sunny,給他愛,給他溫暖,給他關懷。然後我們才能靜待花開,等待結果。

    所以靜待花開,首先要做的是要去精心呵護。

    教育中,靜待花開不是撒手不管和不作為,是對孩子努力的結果不過分強求!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陪著≠陪伴)和互動,是任何科技產品都無法替代的。

    人類的嬰兒需要透過與真人互動來學習,而不是電子螢幕。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建立依戀,對於一個啼哭著的嬰兒,你的懷抱就是最好的安撫,而你給予孩子的高品質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早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湘雲最後有沒有可能嫁給了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