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袁人袁嵐峰
-
2 # 蘭天1969飛碟製造專家
量子糾纏根本就不存在,怎麼發射糾纏光子?量子相互作用是自然現象,如同無機物形成有機物,有機物形成蛋白質一樣,遵循著自然規律而運動。所謂單光子糾纏技術真是神奇,一切神奇理論源於單光子技術。
在所謂的單光子製備方面,分人為和儀器製備二種,認為光頻率一致的一束光子波動,分割至不能再分割的光子波動就稱為單光量子了,現代科技能達到的分割水平是有限的,說白了分至自已需要的程度就足夠了,沒必要再分了,反正別人不清楚,最後量子夥分割的程度就稱為一個光量子吧!
低溫使得原子之間從亂象運動性趨向於一致統一運動性,:限制了冷凍條件下各自的速度,變慢和趨向於停止,具有超導性。他們的光量子透過冷凍技術,減慢波動速度,直至能達到短時間的儲存目的。依據絕對零度科技界達不到,冷凍只增加光子運動的阻力,不減低光子速度。世界科技界還分不出一個單光子,儲存的目的又是為了發射,不如光子直接發射簡單得多。
光子波動的速度冷凍變慢,減數冷凍變慢有可行性,大數量一束光量子不存在減速問題。鐳射頻率一致的一束光子具有帶動夾雜光子性,依此,將冷凍慢速光子夾雜在鐳射中傳遞。就如同大小兩水波波動,向外擴散性傳播。鐳射直線傳播準確率非常高,利於接收。
透過濾波器接收所需波段,這樣的光量子,可進行金鑰和各種資訊傳遞。認為不能進行資訊傳遞,只能金鑰分發是有意忽悠的。
在量子力學方面,什麼量子糾纏,不確定性原理,疊加態,平行宇宙,量子不可克隆,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等等都只起掩蓋作用,都是騙子理論。依據鐳射傳遞,具有傳播距離遠和準確性高二個特點,其他方面與鐳射存在態相同。
現代量子通訊,無非就是經典通訊方法,具有無條件性保密說不過去了,一旦推測是這種夾雜在鐳射中的量子通訊,只要有濾波器裝置就完全可破譯。現代量子技術太唯心主義了,對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配合外國勢力擾亂社會,朝他們預期目標——唯心主義認識論方向進展,有必要進行阻止。
-
3 #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本人看到潘建偉團隊的喉舌袁嵐峰副研究員,對關於潘建偉說他的儀器能看清木星上的類似汽車牌照字型大小的物體,以及看清類似月球上劃一根火柴的微弱光源的解釋,他把潘建偉說詞中所指的已實現的觀測儀器,偷換成指地面觀測站觀察與接收在距離地面大約1203公里軌道上作高速執行的墨子號衛星上發出的單光子的精密儀器,這顯然是詭辯,分析如下:
一、潘建偉沒有類似解釋,並且,木星軌道距離地球軌道為6至9億公里,是墨子號衛星與地面距離的50萬至75萬倍,把墨子號衛星的地面觀測站儀器視作具有等同解析度缺少邏輯論證支撐,即使墨子號衛星發出單光子的孔徑僅0.1毫米,放大到等同觀測至木星的解析度就變成了0.5至0.75公里,是汽車牌照字型筆劃寬度(大約8毫米)的5萬至8萬倍,由此可見,潘建偉是信口開河!
二、墨子號衛星憑藉鐳射源與偏光片,產生不了單光子,因此,他們所指的地面觀測站能精確對準墨子號衛星並接收單光子的儀器不可能存在,墨子號量子衛星通訊本身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偽科技,其本質上只能是鐳射無線通訊。並且由於鐳射無線通訊在大氣正常的傳輸距離只有幾公里至幾十公里,所以這賣出的狗肉是否具有可食性也令人質疑。
三、如果說潘建偉已實現的儀器可以清楚地觀測到木星上類似汽車牌照字型大小的物體,那麼為什麼不拍攝一些高畫質的木星照片讓全華人民看看呢?一來可以證實他的量子科技不是偽科技,二來可以輕鬆拿到國家大獎與諾貝爾大獎,何樂而不為呢?分明是在說謊騙人!
建議有興趣的讀者,點本人頭像,進入本人主頁問答欄,查閱下列兩篇最近釋出的質疑文章:
1、《池昭新是什麼人?為什麼這麼反對潘建偉的量子成就?》
2、《為什麼說潘建偉團隊已驗證的貝爾不等式實驗是假的?》
-
4 # 袁燦倫
潘建偉說的
利用量子衛星通訊技術可以看清某個行星上的車輛牌照,這句話是中國著名量子物理學家,量子之父潘建偉說的。
2018年3月11日兩會期間,CCTV13【面對面】節目——潘建偉:其實我不懂,主持人董倩訪談時,潘建偉說的。原影片在這裡(複製貼上在瀏覽器裡就能看到):
http://tv.cctv.com/v/v1/VIDEd14pdluih0Vm3OXVLCyq180311.html?from=singlemessage
以下是部分訪談截圖
不知題主是中學生呢還是大學生,你的物理老師可能是看這這些報道後給你們說的。你想反駁他,說明你也不會相信“利用量子衛星通訊技術可以看清某個行星上的車輛牌照”,這說明你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很強的科學直覺,你有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你可以不用反駁他,你在這裡得到考證後,看看人們是怎麼看待這類問題的,你就會有自己的判斷。
潘建偉的其它演講
2017年11月26日,在【2017年金華髮展大會】上,潘建偉作了《新時代、新機遇、新徵程、新量子革命》的主旨演講,潘建偉說:未來量子力學可以讓人們瞬間從金華到北京。連結(含影片):
https://zj.zjol.com.cn/news/812851.html?from=timeline
這是在【北京聽道】遇見科學之美上,潘建偉同幾位科學家的談話:量子力學可以讓他瞬間從上海到北京。
https://m.youku.com/video/id_XMTQ4NzY2MjQxMg==.html?source=&ishttps=2
明星科學家潘建偉
潘建偉是科學界的明星,各種榮譽和獎項接踵而至,媒體稱,潘建偉可能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潘建偉是量子之父。潘建偉及其團隊在大搞“量子應用”研究和量子實驗,並且已經實現,如“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機”、“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實現基於人類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檢驗”、“已實現北京和維也納之間的洲際量子通訊實驗”等等。
潘建偉長期居於網路熱搜:
對潘建偉的質疑
但是,對潘建偉及其團隊的質疑也更是長期居於網路熱搜,據網路上有人統計並披露,有數十萬人強烈質疑和反對潘建偉及其團隊造假、忽悠、行騙,其中包括很多專家及知名人士,如打假鬥士方舟子博士、北京大學知名教授王國文、物理學家梅曉春、吉林大學知名教授曲昭偉、知名學者池昭新,以及眾多科學愛好者。質疑是全方位的,包括量子力學理論、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社會影響、科學界影響、國家層面,國際影響……等各個方面,但是,官方和潘建偉及其團隊幾乎未對這些質疑作出過正面迴應。
北京大學王國文:《量子通訊是科技騙局,禍國殃民!》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021/21/8507568_697008697.shtml
《掃謊打非:敦促潘建偉院士走出迷途》(王國文)
http://m.kdnet.net/share-10645022.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梅曉春評潘建偉行為:《是科學創新,還是欺天巨騙?》 【貓眼看人】-凱迪社群
https://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2694610
…………
科學客觀看待問題
正如潘建偉在訪談中說的:“其實我不懂”。這真的不是一句謙虛的話。
從量子力學理論基礎來說,量子力學,是近百年來理論物理學研究的重要成果,現在也還是理論物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其基礎研究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已有25位世界頂級物理學家參與,其中就有12位物理學家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量子力學自創始以來,儘管其結論與實驗符合得很好,但此理論仍然蒙著一層面紗。至今為人們所普遍接受的是哥本哈根學派對波函式的統計解釋。
波爾用能量量子假說解釋氫原子光譜,是他的一大功勞!但是,量子力學理論從波爾的機率解釋就開始錯了,波爾及其哥本哈根學派為了統治現代物理學,利用第五次索爾維會議上全世界最頂級的物理學家的陣營,強權推廣他的統計詮釋理論,對各種質疑,他不斷修補,補訂越補越多,量子力學越補越醜。因為它沒有底子,其實它的底子就是波和波函式,但沒弄明白這個波是什麼,究竟是什麼在波動,波函式代表什麼。只從“雙縫”現象的照片上發現由畫素“點”構成的條紋,就認為這些“點”按一個“機率”分佈,為了解釋這個現象,就認為那個波是“機率波”。這是量子力學理論的特色,只要回答不了的問題,通通用幾句萬能的話來拒絕回答:“這是微觀物質的根本屬性、這就是量子力學的神奇之處、這是因為你沒有真正理解量子力學、量子力學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得了的……”。這就是波爾的邏輯!之所以,量子力學是迄今為止最怪誕的物理理論!從此以後,所有的各種名詞層出不窮,更加怪誕的理由連續不斷,直至今天……。錯誤的量子力學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與“能量量子假說、波粒二象性、愛因斯坦-德布羅意關係”等基礎背道而馳,越偏越遠,走到了懸崖邊,正在往下掉,上不沾天下不著地懸而未決,罪魁禍首當然是波爾的強權科學統治。可恰恰是這樣的東西,正好符合用以忽悠的噱頭,江湖中以量子忽悠的事例比比皆是,但也掩蓋不了其本質。
鄙人不才,於27年前學習量子力學時,發現量子力學不合符邏輯,老師教不了我了。
-
5 # hawking4769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
木星的距離實際是實現不了看車牌的。
但這只是一個技術能力的調侃,不算什麼。摳這個問題好像有點沒什麼價值。
當時那個回答和現在的問題有很多前提沒有說。
1 首先說是單光譜鐳射還是多光譜鐳射沒說清楚。
2 距離沒說清楚。
3單探測器還是多探測器沒說清楚。
4多個衛星合成還是單個衛星沒說清楚。實際上國外大牛已經發表了文章表示可以看到其他星球的車牌號。但是是多個衛星組合。
所以是個娛樂版回答。根本就是大家開心一下。
說說結論吧:
木星的距離工程上是實現不了看車牌的(這個是按照現在墨子號的配置來說的)
原因為:
a目前的轉檯精度無法滿足這個要求。估計未來也不會有。
b時鐘精度不夠,探測器的測距靈敏度不夠。除非是幾個字母無後板,或特別高。
c鐳射器的發散到那麼遠的時候,光子在車牌上是均勻分佈的,解析度遠遠大於車牌尺寸。這個世界目前沒有理想的鐳射器,都是有束腰和衍射極限的。是看不清楚的。
d成像和資訊傳輸是兩回事。資訊傳輸對光學系統的要求要低,要求不同。我估計地球沒有大氣散射,地球的車牌也是看不清的。
e量子通訊空間解析度要求很低,基本是能量型的傳輸系統,看清車牌屬於成像技術,空間解析度要求很高。完全是兩個概念。放在一起說肯定會有一個錯誤的結論
f 按照等效理論,目前地球的單光子探測器100μm,等效到火星,好比1m,看上去是可以的。實際情況是什麼,地球的探測器前面有一個大的接收望遠鏡,大概在1m以上,等效到木星都不知道多大了。實際上等效只能以最大尺寸的裝置等效,而非最小尺寸的等效,我估計說這個概念的時候演講者忘了探測器前面需要一個必不可少的大口徑接收鏡頭,並且隨著距離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這個說法完全是概念上的錯誤。沒有這個望遠鏡,探測器是工作不了的,也就是說那個說法完全是不成立的,大家娛樂一下就算了。按照科學浪漫主義理解就很好了,開開心心就ok。
我覺得本意可能指在理想鐳射器的情況下,轉檯理想的情況下,時鐘精度理想的情況下,採用單色鐳射器和單光子探測器可以看到車牌。科學總需要浪漫主義色彩。
-
6 # 令狐迦基
現在的人造衛星確實可以看到地球上的車牌。但是它不是直接看。在衛星上安裝一個口徑20釐米的望遠鏡,那麼地球上的解析度可以達到10cm左右。
在差不多20年前,美國相關機構就能透過衛星來看車牌。主要是透過影象演算法,在10釐米解析度這個量級上,把車牌的影象,做平滑等處理後,得到。後來,因為影象處理越來越門檻低,很多公司在這方面都有不少突破。這個演算法,後來就公開了。題主按照影象演算法smooth,車牌,就能找到相關程式。
至於用量子衛星通訊技術看清,這是不對的。嚴格來說,就是間諜衛星,看地球。或者發射繞某個星球的間諜衛星。如果衛星能承載50釐米口徑的望遠鏡,那基本上不需要影象處理,都能看清地面車牌。
這個依據很簡單,就是望遠鏡的解析度是140/(望遠鏡直徑,單位毫米),這個解析度是用角秒。用初中三角函式知識就能推導。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誤解,不是利用量子衛星通訊技術可以看清木星上的車牌,而是反過來,我們已經有了一個精確對準的技術,其精度好比“看清木星上的車牌”,然後利用這個技術,我們可以實現量子衛星通訊。
這個說法為公眾所知,是CCTV的節目《面對面》中對潘建偉的採訪。
潘建偉說的是:“我這裡面需要發展兩個比較好的技術。第一個技術,就相當於有個人在月球上,劃一根火柴,我這儀器在地球上是能夠看到的。我們還有另外一個技術,比如說這個時候在木星,木星是個氣體星,在木星的軌道上,在它衛星的軌道上,如果停著一輛汽車,那個汽車上不是有牌照嗎?比如說京A380或者386等等,我這儀器是能夠清晰地看到木星上那個汽車的牌照。”
主持人問:“您說的這兩個技術,是實現了還是?”
潘建偉答:“對,我們實現了。”
主持人問:“已經實現了?”
潘建偉答:“對呀,我們只有實現了這樣的技術,我們才能來做我們這個實驗。所以這個技術對我們將來很多精密測量,就是說我可以看很遠,又可以看得很清楚,這個訊號很微弱,我也能夠看到。”
由於雙方是口語問答,又來不及講原理,所以許多觀眾可能感覺是一頭霧水。我寫過很多對量子資訊的科普文章,裡面把相關原理都解釋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我的文章《你完全可以理解量子資訊》。
簡而言之,潘建偉在這裡說的是兩個已經實現的技術,第一個是對單光子的探測,第二個是對高速運動物體的對準。
第一個,所謂月球上劃根火柴,有人可能會問:月球上沒有氧氣,火柴怎麼能點著呢?潘建偉的意思當然不是真的去月球上點個火柴,而是形容這個光源有多麼微弱,離探測儀器有多麼遠,即使月球上發出一個非常微弱的光,地面探測站也能接收到。這就是單光子探測的技術。
第二個,所謂木星上的車牌,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要把汽車放到木星上?我們有能力把汽車送到木星上嗎?這當然也不是重點,潘建偉不是說要發個汽車去木星(馬斯克說不定會對這件事感興趣),更不是說已經發了一個汽車去木星,而是形容一個光源離地面探測站很遠,而且處於高速運動中。怎麼接受到這樣一個光源的訊號?這就需要對準的技術,讓地面觀測站和光源之間時刻保持對準。
為什麼這兩個技術很重要呢?因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是這樣一個光源。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
當墨子號跟地面之間進行量子保密通訊的時候,它發出的必須是單個光子。因為量子保密通訊要求光源一次只能發一個光子,這樣才能保證絕不可能被竊密。如果一次發的多於一個光子,潛在的竊聽者就有可能竊密了。
同時,這顆衛星並不是同步衛星,它跟地面不是處於相對靜止,而是處於高速的相對運動之中。這也正是衛星有可能用於跨越上千公里甚至跨越大洲的量子保密通訊的原因,因為衛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飛越地面上遙遠的距離。為了接收到這樣一個高速運動的光源發出的光子,就好比天地之間的“針尖對麥芒”,需要非常高精度的對準技術。以前一個常用的比喻,是說這個精度相當於“在五十公里以外把一枚一角硬幣扔進一列全速行駛的高鐵上的一個礦泉水瓶裡”(請一口氣唸完這個句子!)。這裡用木星上的車牌來作比喻,意思是一樣的。
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