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甜橘媽媽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性格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當孩子到了4-5歲的時候,彷彿一下子從一個小天使變成了一個小惡魔,脾氣變得特別大,而且喜歡亂摔東西,讓家長頭疼不已,不知道孩子摔東西是因為生氣了,還是在鬧脾氣,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

    小李家的孩子今年四歲,有一天他去樓下的超市買大米,等到回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放在茶几上的手機被摔在了地上。小李看到被摔壞的手機,特別的生氣,不知道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他抬起手就打了孩子一個嘴巴,孩子被打得大哭了起來。看到孩子哭了,小李也有種想哭的感覺,自己新買的手機就這樣報廢了,但是他出門之前,孩子一切正常,為什麼突然開始摔東西呢?

    孩子摔東西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發洩情緒

    雖然孩子的年齡不大,但是也有自己的脾氣,而且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發脾氣,因為小孩子不會去控制,遇到自己不開心的事,就馬上會發脾氣,小孩子沒有其他宣洩情緒的方法,只有透過摔東西來發洩情緒。

    2、想讓別人注意自己

    有些家長平時特別忙,根本顧不上孩子,讓孩子受到了冷落,孩子會發現,自己製造出一些聲響會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就開始學會摔東西,目的就是想讓爸爸媽媽多陪陪自己,別隻顧著自己的事情。

    3、好奇心的驅使

    小孩子的好奇心特別強,當他們接觸到新鮮事物時,就忍不住去研究一番,孩子發現不同的物品摔在地上所發出的聲響不同,慢慢就會對這件事特別感興趣,所以就經常會在家裡摔東西,覺得這樣很好玩。

    孩子摔東西應該怎樣教育?

    家長髮現孩子把東西摔了之後,不要馬上去責怪孩子,更不能打孩子,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家長不問緣由就去責怪孩子,可能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一定的傷害。當孩子摔東西之後,家長應該妥善處理。

    家長首先要去了解,孩子摔東西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宣洩情緒,我們先別發火,等到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再去評價孩子的做法。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並且要教會孩子如何發洩自己的情緒,比如出去運動、看電視、與爸爸媽媽交流等等。如果家長不問緣由就去訓斥孩子,會讓孩子變本加厲,以後變得更喜歡摔東西。

    如果孩子摔東西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我們就更不應該去責怪孩子了,而是應該自我反思,看看自己平時是不是對孩子關注的太少,家長要和孩子解釋自己為什麼沒有關注他,並且告訴孩子這樣的做法是錯誤,有問題要說出來,而不是靠摔東西來解決。

    孩子如果因為好奇而摔東西,我們也別怪孩子,否則當孩子被我們訓斥了之後,膽子會變得特別小,求知慾和探索就會被扼殺。我們可以準備幾種橡膠物品讓孩子摔,也可以在一旁陪著孩子,給孩子講述為什麼不同的物品摔在地上會產生不同的聲音。

    最後一點,如果孩子摔東西只是為了好玩,我們一定要及時制止孩子,並且要訓斥孩子,因為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如果不及時管教,孩子可能會把這個壞習慣擴大化,容易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 2 # 陪娃的媽媽

    4、5歲在在成長階段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確定自我。

    在心理學上叫做第一執拗期,人的一生中,一般會度過兩個執拗期。第2個我們大家都很熟悉,因為我們又把它叫做青春期。

    孩子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四五歲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可以代表自己去發聲,對於他來說是一個非常新奇的領域體驗。他會不斷的在這裡試錯,掌握這個能力。

    但是孩子在試錯過程中,身邊的家長們可能會遭受很多挫折。因為家長們會覺得這個孩子從小非常可愛、聽話,到這個時候為什麼突然轉變這麼厲害?總的來說是家長很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家長們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心態,瞭解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做適當的引導工作。

    1.陪伴在他身邊,等他發完火後告訴他,媽媽剛才看到你摔東西,我很理解你,可能是因為…原因,心理覺得被忽視(還可以去猜測原因),所以才去摔東西。簡單的來說就是替他表達。

    因為孩子這個時候,他不知道自己的情緒應該如何表述,又想要表達自我,家長完全可以給他做個示範,教他還可以怎樣表達。你說也可以;有的孩子還願意用動作,比如說是蹦跳起來,跑起來;還有的孩子願意用筆去畫、塗。

    如果不是,請家長認真的跟孩子道歉。或者再做另外的推測。其實這個過程也是塑造優良的親子關係的一個必備過程,家長們不必氣餒,欺騙孩子的情緒,會崩潰,你也可以把他摟在懷裡,輕聲安撫他。

    3.如果孩子接收到,“你是理解他的”這個訊號。一般來說情緒就不會這麼激烈。但可能僅限於這一次,下一次他仍舊會這樣。

    那麼接下來這一步就比較需要家長們去做主動的引導性行為。比如說,你可以表達“我看到你生氣了,但是我覺得生氣還可以,直接跟我說最好不要很大力氣的摔東西,因為你把東西摔壞了,你就沒得用了,而且它會不會痛啊(四五歲的孩子基本上還心理上覺得任何東西都屬於他的一部分,他會有一些同理心),你如果不高興,可以直接告訴我,因為我剛才都沒有注意到你不高興呢!”等等語言類的引導方式,去嘗試溝通。

    第二方面從孩子的角度。

    1.告訴孩子,恭喜你長大了,你現在正在學習一項非常了不起的能力,在這個期間你可能會有一些困難,爸爸媽媽願意幫助你。這樣也可以安撫到他。有的孩子對自己的變化也是有一些未知的恐懼感的。

    2.幫助他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以及彼此能接受的範圍。比如說不高興時不可以亂扔東西,容易引起不好的後果,比如說鄰居上來找、誤傷自己和他人等等。當你很好的把這個事情表達清楚後,你會發現孩子們是世界上最通情達理的一個類群,他們會非常願意配合,但同時家長們也要記住:你們簽訂的君子協議,是互相約束的,你也有觀察到他情緒變化的責任。

    3.幫助他培養各種興趣愛好。這個時候的孩子,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引開。家長們看到還有發脾氣的苗頭的時候,就可以用其它他感興趣的事物把注意力引開。

    當然上面的兩個方面也是以孩子正常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角度去解答的。所有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會導致這種行為。

    比如說,有的孩子還是因為身邊有這樣壞脾氣的人,所以才習得了這種行為。可能就要用另外的解決方式,比如說減少和此類行為人的接觸。

    不論怎麼樣,既然能提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你還是很關注孩子的。注意觀察自己孩子的各種行為模式,相應的採取各種方法,才能最終幫助到孩子。

    每個問題都有千萬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著急,有你的耐心和細緻,一定會幫到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用❤陪伴 伴你永遠

  • 3 # 小小思維家

    孩子發脾氣這說明他懂得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一個心理健全的孩子,會表達憤怒的情緒。而那些心理秩序被打亂的孩子,才會做一個乖乖‘聽話’的孩子。

    首先,無論發生什麼,接納孩子的情緒,給予恰當迴應,是最重要的一步。

    接著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當幫助孩子說出內心感受,那麼憤怒也會找到原因。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將我們當作朋友,才會願意與我們溝通。

  • 4 # 育兒全集

    有因就有果,我們先分析看看什麼原因,A,家長的脾氣暴躁,在教育過程當中常常是粗暴的教育孩子,這種行為模式常常會被沒有辨別能力的孩子加以模仿,這就是翻版的父母嘍。B,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我們的家長平時就對孩子過於放任,遷就,溺愛,孩子有求必應,這樣的話,孩子就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要求父母,希望父母妥協。C,想引起大人的關注,有時候孩子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故意這樣,以方便考驗家長對他們的愛,另一方面為了滿足某種需求。簡單分析到這裡, 其實孩子並沒有錯,錯的是父母,我最愛說這句話,那我們看看愛發脾氣,摔東西的孩子我們怎麼辦吧?方法有多種,以下作為參考。

    第一,給孩子做個榜樣。家長在為人處事方便,要禮貌待人,家人之間要互相尊重,平等的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庭環境。

    第二,讓孩子和更多的人玩,讓孩子和同齡人玩的話,如果孩子比較任性,那肯定會交不到朋友,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自然會改正。

    第三,對孩子進行冷處理。當發現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保持冷靜,要給孩子傳達,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家長可以假裝離開,允許孩子發洩,待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已經讓大人生氣了,他就會慢慢的靜下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加入您的引導下次不可以這樣了奧,時間久了,孩子自然知道改過來的。

    第四,透過和孩子看電視,看書引導孩子,透過電視或故事中的情節,給孩子講一些他能懂的道理樹立好的榜樣,讓孩子保持心情愉快,情緒穩定,這樣就避免發脾氣啦,時間久了,孩子自然知道怎麼做。

    方法有很多種,不能過,也不能不及,恰到好處是我們需要的,在教育孩子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是做好榜樣,對此我常常說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陪伴過程中有耐心地,友善地和孩子溝通,和睦相處無不是最好的方式了吧!簡單分享到這裡。

  • 5 # 可愛的嚶嚶醬

    在生活中,每個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如果4歲的小孩子脾氣很大,一生氣就喜歡摔東西,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對於孩子愛發脾氣這件事情,家長要能夠比較客觀的去看待。不管多大的小朋友,對於自己情緒的控制,都是很有限的,很多時候他們透過摔東西表達的只是自己生氣憤怒的一種情感,家長要能夠針對不同的事情去更好的理解幫助孩子,才能夠讓他們慢慢變得理性。

    當小孩子生氣摔東西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急於去責罵孩子,而是最好給他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排解自己心理的不舒服。如果他摔的是他自己的玩具,那麼家長更不要去理會,而是讓他自己去冷靜一下,這對3歲的小孩子來說,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當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給孩子一個擁抱,這在情感上也是一種慰藉,然後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心平氣和的跟孩子進行一下溝通,找到孩子發脾氣的那個點,然後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幫他分析,這樣的話就能夠在他比較好的發現自己不對的地方。

    在孩子能夠進行很好溝通的情況下,要引導孩子站在所摔東西的立場上去看事情,比如告訴他哪些東西也會痛,也會難過等等,這樣也能夠加深孩子對於外界事物的一種理解,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學著更好的換位思考。

    當孩子能夠接受引導後,作為家長也要想辦法多去了解孩子,同時能夠給予他們更高質量的陪伴。對於3歲的小孩子而言,雖然沒有足夠辨別是非的能力,但是他們卻有很強的學習力,所以在生活中養成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每個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作為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一味的責罵不但解決不了問題,更是會無意中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這樣時候,一定要冷靜下來去理解包容孩子,這樣也會更利於小孩子的健康成長。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6 # 地瓜滿街跑

    孩子發脾氣,應該把他帶到一個單獨的房間,只有你和他,讓他發洩,當他安靜下來,你看著他,問他剛才為什麼事情生氣?生氣了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發脾氣的背後是壞情緒,下次壞情緒來的時候試著安靜下來

  • 7 # 人間清醒林姐姐

    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處於高峰期,幼兒時期的扔東西行為,是孩子抓握能力的表現形式,他們深深地被自己扔東西的行為由內而外的感到成就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扔東西的行為也會有更多方面的原因。

    一、孩子喜歡扔東西的原因

    1.情緒的發洩

    每個人都有自我發洩情緒的途徑,成年人的發洩方式可以是外出旅遊、打一場電競等等,而孩子發洩情緒的方式比成年人要少的多,大多表現形式為扔東西、摔東西,或者哭泣。在很多情況下,特別是孩子生氣以後,出現扔東西的現象,那麼很顯然,這是孩子發洩自己情緒的一種途徑。扔東西的方式可以讓孩子釋放自己內心壓抑的情緒,當看到物品被丟擲,掉落在地的時候,孩子內心的消極情緒會得到釋放,本質而言這是一種較好的發洩方式,可以有效緩解孩子消極的情緒。若是這種原因家長則不需要制止,只需要安靜的在旁邊等待,讓孩子自己平靜下來。

    2.家庭影響

    很多家長吵架的時候喜歡摔東西,遙控器、手機、碗筷等等,這種看似日常的小毛病,卻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選擇,若是一些父母喜歡摔東西,自然而然的,當孩子情緒不佳時,也會透過摔東西的方式來緩解情緒。這是環境影響,說白了就是父母的影響,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很多屬於父母的小毛病都會出現在孩子身上,心理學家曾經說過這屬於鏡面遺傳效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父母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定要端正父母的榜樣作用。

    很多家長在碰到孩子發脾氣摔東西的時候,自己的脾氣也會被引上來,從而對著孩子發火,脾氣不好的家長甚至會出手打孩子。眾所周知,打罵並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想要孩子儘快的冷靜下來還需要方式方法,以下幾種語言方式,均能在不同程度上緩解孩子消極情緒的產生。

    二、如何緩和孩子的消極情緒?

    1.憤怒是正常的

    2.你看起來不開心

    肯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與自己的共情,試著緩解孩子內心的不舒適感,讓孩子信任家長,並且願意和家長進行溝通,當孩子產生不良情緒時,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當下的情緒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且允許他們發洩情緒,當孩子接觸到父母的善意時,大腦就會逐漸穩定,心情也會出現放鬆。

    3.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當孩子處於情緒最高峰時,自然而然會出現各種不舒適感,內心會產生強烈的不安情緒,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安慰,幫助孩子平復心情,鼓勵孩子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對於孩子摔破的東西先進行處理,等待孩子情緒緩和之後,再對此現象進行教導。切忌在孩子情緒高峰點對孩子進行責罵,這種行為只會加速孩子消極情緒的產生。

    4.我們一起靜靜

    孩子處於不良情緒時,若是聽到了父母的不耐煩聲音,內心就會特別委屈,甚至會變本加厲的去摔東西,本質上也是對父母情緒的一種反駁,他們內心會產生害怕情緒,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從而產生孤立感和叛逆感,一旦這種情緒產生後,孩子扔東西行為不僅不會得到停止,甚至會更加暴躁。

    孩子並沒有成年人那種愛惜物品、把東西弄壞的概念,他們只是用行為來達到一種情緒上的宣洩,或者是一種情緒表達。這個時候需要父母的理性引導。

    三、理性教育才能正確引導

    1.不要過多關注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扔東西這種現象會表現出極度焦躁,擔心孩子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是暴躁的性格。事實上家長根本無需擔心,4歲這個年齡階段,是孩子身心得到發展的最高階段,也是很多小毛病的爆發高峰期,他的確是一個不好的小毛病。但它並不能稱之為問題,家長若是一再強調過度反應,則會產生負強化效應,從而加深孩子摔東西的行為。

    2.設定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庭都需要製作一套完備的規矩,這個規則要求清晰明確、不隨時改變,對於孩子一發脾氣就扔東西這種行為,父母可以將其加入規矩中,禁止孩子扔稀碎、危險物品,要求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僅孩子要堅守這個規矩,家長也要堅守,還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榜樣。

    3.關心和愛

    很多情況下孩子發脾氣扔東西,目的是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這意味著父母的陪伴過於少,為了緩解這種現象,家長一定要去孩子充分的愛和關心,只有父母的愛,才能給孩子提供一種莫大的安全感,安全感的產生有利於孩子的日常生活。

    總結:讓孩子在負面情緒中管理自己的行為,對孩子而言是一門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找準方式方法來應對,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趙恆駕崩於泰山之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