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奈且向上

    一句民間諺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讓大漢丞相蕭何為韓信的死背了兩千多年的黑鍋。

    韓信的死就是咎由自取。韓信的軍事才能可渭空前絕後,不愧兵仙的稱號。就是這麼一個軍事巨人,卻是一個政治矮子。正是政治上的無知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韓信對劉邦是鼠首兩端,既不能鞠躬盡瘁盡忠報效,又不敢旗幟鮮明的反叛,這種搖擺不定的立場,是招來殺身之禍的根本原因。

    首先,韓信對劉邦感激之情要多於衷心的尊崇之意。他感謝劉邦的知遇之恩,給了他帶兵打仗施展平生才華,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能夠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帶領軍隊衝鋒陷陣攻城拔陣,攻無不克所向披靡。但他的這種敬業是有條件的,當他攻下齊國時,就急匆匆的向劉邦討封齊王。在楚漢戰爭最關鍵的時刻,劉邦要他帶兵南下,參加對項羽的作戰,他卻遲遲按兵不動屯兵要挾。只等劉邦真的將齊國全部劃為他的封地時,才肯率兵南下參加對項羽的圍殲。

    其次,對劉邦從心裡不想反也不敢反。有反叛資本,有成功希望的時侯沒敢反。失去了反叛條件,毫無希望的時侯卻參於了反叛。

    韓信有兩次反叛的機會,如果這兩次果斷的反叛了劉邦,或許有成功的機會。第一次,就是韓信攻下齊國,楚漢之爭僵持的時侯,如果韓信聽從蒯通的謀劃,另起爐灶保持中立,或許可成三足鼎立。另一次是被改封楚王,遭到劉邦的猜疑,劉邦假幸雲夢,要是聽以鍾離昧的謀劃,帶兵圍攻劉邦,也許能夠僥倖成功,可他不但沒有聽鍾離昧的話,反而將鐘的人頭獻給了劉邦。而自己也被以謀反之罪解送京城,從此削去王爵降為淮陰候。

    第三,最不該反叛的時侯參於了陳豨的謀反。這個時侯的韓信巳經被降為淮陰侯,無兵無權,等於被軟禁在了長安。韓信不但自視清高羞於樊噲等為伍,四處樹敵,還暗地裡與陳豨書信來往,鼓動陳豨反叛自己在長安可做內因。最終被呂雉抓住了把柄,趁劉邦平叛未歸,與蕭何秘密將韓信處死。

    韓信之死,不能怪任何人,更怪不著蕭何。

  • 2 # 你懂得zyt9573

    不管韓信有沒有造反之心,站在劉邦的角度,韓信都必須死。

    韓信的結局主要是三方面的:1、韓信功勞太大能力太強 2、韓信太年輕 3、韓信不服管教桀驁不馴一、韓信功勞太大能力太強

    韓信被稱為“兵仙”,25歲被漢王拜大將軍,26歲接過劉邦的爛攤子與楚軍對圓,28歲布十面埋伏剿滅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強戰將的項羽,兩年終結楚漢爭霸。這樣的戰績歷史上還有誰?可以說在韓信之前,劉邦對項羽那就是雞蛋碰石頭,項羽動動小指頭就把劉邦給滅了,沒韓信之前那次劉邦勝過?被項羽揍的簡直跟喪家之犬一樣。正是有了韓信,劉邦不僅自保還打敗了項羽,成了一代帝王。

    二、韓信太年輕

    劉邦起兵是在47歲,54歲當皇帝;韓信30多歲就已經是王了,而且劉邦想除掉韓信的時候已經60了,張良蕭何都50多歲了,在古代這都是很長的壽命了,韓信呢正值壯年,這幫老臣一死,誰能制服韓信?軍中第一大佬,還那麼會打仗,何人能敵?無人

    三、韓信不服管教

    劉邦要和項羽決戰,韓信趁機要讓劉邦封他為齊王,這算是哪門子事兒,用現在的話說韓信是公司引進的人才,劉邦才是老闆,公司馬上處於生死一瞬間了,部門經理突然給你說要當CEO,要你給多少多少股份,你是老闆你咋想?

    所以,以上三點導致韓信必死,跟其他人無關。

  • 3 # 風雨中的小草

    作為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大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的韓信,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指揮的一次次經典戰役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背水為營等等。那麼,造成韓信這樣令人惋惜的結局,真的錯在蕭何嗎?

    其實不然,蕭何只是起了個助紂為虐的作用,想殺韓信的當然是劉邦,就是沒有蕭何,韓信還是會死,只不過是早晚而已,就連呂后也只是為了解決劉邦的後顧之憂。

    劉邦對韓信的懷疑,時間要追溯到大將鍾離眜事件上。項羽兵敗後,大將鍾離眜偷偷的投奔了當年好友韓信賬下,韓信果然不錯,待其如上賓,讓鍾離眜很是欣慰。

    而滅了項羽的劉邦此時也想起了鍾離眜,於是,他派人四處打探,後得知已被韓信收於賬下。劉邦是疑慮重重,一個足智多謀的韓信,再加上一個英勇善戰的鐘離眜,讓劉邦是寢食難安。

    公元前201年,劉邦裝在全國巡視的樣子,屯兵在楚國邊界。精明如韓信這樣的人,一眼就看透了劉邦的小伎倆。他猶豫了很久,還是自覺心中坦蕩,沒有起兵抵抗。為了打消劉邦的顧慮,重新獲得皇上的信任,韓信還狠心逼死了好友鍾離眜,帶其人頭來見劉邦。

    這次劉邦雖然沒有殺韓信,心中顧慮還是未除,,把韓信貶為了淮陰侯。被貶後的韓信終於看透了劉邦的心思,他開始裝病不上朝,但心中的怨恨卻日益增加,也經常發出一些不忿之聲。

    公元前197年,鎮守鉅鹿的陳豨在韓信的忽悠下,起兵反叛。而韓信的計劃是趁劉邦出外伐陳豨,宮中空虛,自己偷偷襲擊呂后和太子。可惜,謀事不密,被家人出賣。

    大驚失措的呂后急忙找來蕭何商量,最後利用韓信對蕭何的無限信任,把他騙到長樂宮殺害,並誅了韓信的三族。

    韓信的死,固然有蕭何背叛的因素,其主要原因,還是自己不知進退。親眼目睹劉邦殺了那麼多的功臣良將,為何還不急流勇退,歸隱山林。總之,是名利二字害了他。

  • 4 # 楊致運

    韓信的軍事才能在他那個時代無與倫比,兵仙兵聖的桂冠非他莫屬,但他在政治上確是千幼雅之童,是個小矮人。首先從他滅趙討封之舉說起,此舉已為自已的政治生涯埋下禍根,此時的劉邦在項王未滅,大敵當前,天下不定的局勢,封韓為王,既是順水之情,也是就賴之舉,此時韓信擁兵自立的野心已成雛形,劉邦視韓此舉為心頭之患,擇機消除只是時日的問題。

    韓信全殲項羽,大局已定,兵多將廣,甚至人心所向,只要黃袍加身,便可稱帝,他還是未舉而失良機,在忠君與自立之間做貓鼠遊戲,這種當立不立,憂柔寡斷的行為,哪有政治家的風範?最終還是被劉邦巧用謀反罪終其一生。當然,蕭何從中作梗,只是速度上的催化,欲事不果,當斷非斷才是他向政治生涯死亡之路的根本原因。我們除了惋惜,還有別的情感嗎?

  • 5 # 藍風破曉

    韓信,被譽為“軍神”,說的是打仗厲害,其實,政治上、生活中,有點“弱”。

    韓信曾經貧困過,也曾經輝煌過,最後還是難逃被殺的命運。輝煌因蕭何舉薦,被殺也是因蕭何出謀劃策,所以民間流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其實,韓信的死和蕭何有關,只是並不是最關鍵的,韓信的死,就是他自己給作的。

    韓信想做“假齊王”

    不得不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是蕭何的舉薦讓韓信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

    韓信確實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幫劉邦大軍出了漢中。局面一片大好,於是,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先後來降。

    接著韓信東進滅趙,巧計滅齊。韓信滅齊時,劉邦被項羽困於固陵,怎麼辦?派人去找韓信求援,可韓信這小子打發了使者回來,並帶話過來“可以過來營救,但能不能先封我做假齊王(代理齊王)啊?”

    劉邦的肺快炸了,這是赤裸裸的講條件啊,這還是自己的下屬嗎?剛要對著韓信的使者發火呢,結果張良這個“狐狸”踢了踢他的腳,於是劉邦明白了,不能罵,絕對不能罵。然後劉邦對著使者說:“男子漢大丈夫,要麼做真齊王,做什麼假齊王呢?封韓信為真齊王。”

    韓信被封齊王后,迅速的解了固陵之困,其後,封了齊王后的興奮讓韓信不斷努力,終於在垓下把項羽擊敗了,項羽烏江自刎而死。

    天下大定,劉邦一家獨大。可是,曾經的要挾,劉邦一直記在心間,被劉邦惦記,韓信的腦袋有些不穩了。

    韓信從“齊王”變為“楚王”,然後又變成了淮陰侯,態度開始消極

    劉邦打下了天下,誰是第一功臣?當然是韓信兄臺了,韓信打了勝仗,以為齊王的位置更穩了,事實上危險才剛開始。

    韓信的頭銜從“齊王”換成了“楚王”,看似職位只是做了調整,但楚地的狀況要比齊地糟糕多了,看似平調,其實是下調。

    漢六年,有人說韓信要反了,劉邦就信了,真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輕信於人。採取陳平的策略,假裝巡查部隊,趁韓信來拜見,當場拿下,帶回了京城。

    怎麼處理帶回來的韓信?功勞太大,直接殺不合適。那就降官職,從“楚王”降到了“淮陰侯”。這把韓信給氣得夠嗆,估計把劉邦的十八代祖宗問候了個遍。問候也沒用啊,再不老實,可得殺頭啊!

    韓信每天上朝,看到和殺狗的屠夫站一起,看到和趕車的夏侯嬰站一起,心裡的氣就不打一處來,感覺這是巨大的侮辱。

    這些,劉邦和呂后當然看在眼裡,韓信的腦袋搬家的機率又大了一些。

    韓信忍無可忍,準備做造反的內應,腦袋搬家了

    人往高處走容易,人往低處走太難,難的是心理調整,韓信的心理調整有點失敗。

    沒有做成“王”,有個侯爵也不錯啊!可是韓信的心裡過不去這道坎,想當年,指揮千軍萬馬,戰無不勝;看如今,做個淮陰侯,沒什麼軍權,也沒什麼政權。

    無聊之時,機會來了。漢十年,鉅鹿太守陳豨造反,韓信按耐不住了,暗中傳話:“放心起兵,我在都城給你做內應。”不巧的是,走漏了訊息。

    此時劉邦在外帶兵平叛,朝中呂氏掌權。呂后問蕭何,該怎麼辦呢?蕭何建議:“通知各大臣開會,就說劉邦平叛歸來。”果真,“軍神”韓信趕來了。於是,三下五除二,就把韓信綁了。還沒等劉邦歸來,呂后就手起刀落,殺韓信於長樂宮的“鍾室”中,一代“軍神”就此下了黃泉。

    韓信的死,和蕭何有關係,但關係不大,最主要的還是韓信自己出了問題。是韓信自己一步步走向了深淵,先做“假齊王”得罪劉邦,後是被降職後心態不到位,最後欲給反叛者做內應。

    作為有功之臣,時刻要知道自己所處之位,需要時刻調整自己的心態,否則反劫不復。

    古代如此,現代也是如此。

  • 6 # 梅里一了

    謝邀,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結局是其性格決定的,蕭何只是利用了他的性格弱點而己。韓信的性格形成與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從史記的記載韓信不知其父,而只知其母,且其母早亡。我曾在其前的答帖中推測他可能為南韓公室之後,是秦滅韓時流亡王室婦女的遺腹子,因為他雖然自幼孤苦貧寒,但受到的教育是貴族化的,他的啟蒙老師應該是他的母親。所以他哪怕孑然一身,也是孤傲的配劍獨行,不與販夫走卒為伍。哪怕食不果腹,寧可忍飢垂釣,絕不沿街乞討。這一點即便在他被貶為淮陰侯後也不曾改變,他從來不把屠狗出身的樊噲之流放在眼裡,哪怕他們貴為皇親國戚。而且他的一生,最高政治理想就是恢復祖先的榮耀,做個王。所以打下齊國就迫不及待的想稱假王,後來改封楚王雖沒齊大,也己心滿意足,他在王的位置上說他想謀反,那是猜忌和誣陷,但封為淮陰侯,心裡是憋屈不甘的。說他想謀反,一點也不奇怪。但做王是與劉邦的政治理念相沖突的,劉邦不可能允許有異姓王的存在,這是王朝長治久安的需要,所以韓信抱著這個幻想,只能是死路一條。少時的性格養成韓信另兩個特點,一是過於自信,二是過於感恩。自信就容易與人推心置腹。感恩就容易投鼠忌器。這兩點反映在他與蒯通的探討和對劉邦,蕭何的信賴上,打仗時他沒有這些顧慮,所以可以一往無前,劉邦蕭何對他有知遇之恩,他的糾結就再正常不過了。總之,韓信的性格充滿了教條化的貴族教育特徵以及苦難的孤兒成長陰影。

  • 7 # 謀士說

    現在為什麼有人把責任退給蕭何呢?蕭何舉薦韓信做將軍,難道有錯嗎?如果不是蕭何,歷史上不知道有沒有韓信這個人,雖說後來被殺,但是責任不在蕭何,而在他自己。

    我們長話短說,曾經有人叫他佔據齊國稱王造反,他沒有同意,後來劉邦奪了他兵權想殺他。看他是功臣,饒了他一命,但是他覺得委屈窩囊,還是造反,孤注一擲的結果是被呂后幹掉了。他的死還是那句話,不作死不會死。

  • 8 # 三多學歷史

    韓信的結局令人惋惜嗎?個人並不這樣認為,韓信的一生短暫而又璀璨,無論是民間還是歷史記載,都有著極高的名譽和聲望,千古不息,如何是令人惋惜的結局。至於他的死,顯然也不是蕭何的錯,而是他的軍事能力、聲望、身份以及劉邦的施政帶來的必然結局。

    一是韓信生前的光芒實在是太盛。我們來看看韓信的名片: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漢初三大名將之一,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王侯將相”一人全任,當世人們評價“功高無二、略不出世”,後人奉為“兵仙、戰神”。光芒這麼盛,如果你是劉邦,你能睡得著嗎?

    二是韓信軍事能力太強。這個不多說,看看他的戰績就知道了,一生無敗績。在秦末之時,估計也就項羽能在軍事能力上與之相提並論。他如果帶兵造反,劉邦估計連出兵的信心都沒有。另外,韓信實在太年輕了,比劉邦整整小25歲,劉邦為子孫著想也不能留著韓信啊。

    三是韓信舊貴族的身份與劉邦的施政不相符。韓信是舊貴族出身,這個是易中天老先生的推論,我比較贊同。再來看看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中還有哪些舊貴族出身:張良、臧荼、張敖、韓王信等,而這5人都被劉邦或猜忌、或誅殺。為什麼劉邦要殺舊貴族出身的人呢?因為劉邦深知舊貴族出身的人是國家實行郡縣制最大的反對集團甚至他們是導致秦國崩潰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劉邦要實行“異姓不封王”政策就必須先清理現在的異姓王。

  • 9 # 傅斯鴻

    韓信的結局令人惋惜嗎?其實不然吧。作為一個出身寒微且受過胯下之辱的人而言,韓信能從一介草民做到一國之王的位置,可以說,已經是非常不錯了。韓信在人生巔峰的時候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卻在自己人生低谷的時候又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能怪蕭何嗎?

    當初蕭何月下追韓信,其實是成就了韓信,否則韓信依然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兵。由於張良的舉薦,蕭何的挽留,劉邦最終升壇拜將,才能讓韓信迅速走向人生巔峰。可是,走向人生巔峰的韓信自己卻得意忘形了。

    當時劉邦在滎陽戰事吃緊,敗仗連連。而劉邦手下的一個謀士叫酈食其,他當時已經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齊王田廣投降劉邦,這本身對於劉邦來說就是個重大利好,可韓信卻在這時出兵攻打齊國。齊王一怒之下將酈食其給活活煮了,帶著軍隊逃往即墨。

    當然,韓信拿下了山東對劉邦而言也算不錯,但是,劉邦對於韓信的恐懼也油然而生。此時的韓信已經滅了趙魏齊三國,黃河以北可以說是盡歸韓信。韓信的手下有個名叫蒯通的謀士就勸他去爭天下,可是韓信在這個時候卻以劉邦對他有多好為由,拒絕了蒯通的建議,應該說這是韓信最好的機會,可惜韓信自己卻並沒有把握住。

    此後,韓信給劉邦上書,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看到韓信的書信心裡那個氣啊,可是又沒有辦法,自己剛剛吃了敗仗,軍心不穩,如果此時再把韓信逼反了,那自己就連退路都沒有了。因此,劉邦把“假”字拿掉,直接封韓信為齊王。不久劉邦就去到韓信的軍營奪了韓信的帥印。

    劉邦稱帝之後,將韓信的封地從齊地改到楚地,封韓信為楚王。此時,韓信因為收留叛將鍾離昧,被劉邦給生擒了,韓信說出了著名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劉邦改封韓信為淮陰侯,居住在長安。

    韓信此時已經從人生巔峰到了人生的低谷,如果想安安穩穩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的,可韓信找到了剛剛被任命為鉅鹿太守的陳豨,鼓動陳豨在鉅鹿造反。果然,陳豨去了鉅鹿不久就真的反了,韓信也在長安準備起事,結果被呂后騙至長樂宮鍾室擊殺。韓信自取滅亡,與蕭何有什麼關係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末新政為何不改革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