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塵哥

    1.秦王李世民在百官上朝的必經之路—玄武門發動兵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李建成在策反收買李世民心腹悍將尉遲敬德、段志玄等人沒有成功後,在李淵的支援下,逼迫李世民身邊最重要謀士房玄齡與杜如晦離開了秦王府。據野史記載,李世民在剿滅竇建德之後,班師回朝期間,瞭解到楊氏是美豔動人,於是李世民心急如焚策馬加鞭。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去控制李淵的,而剛剛喪子的李淵的反應很是順勢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並沒有一怒之下要拿下李世民。

    2.李淵也完全被控制了,身邊站著一身血的尉遲恭,完全喪失了主動權,選擇認輸,承認了李世民的合法地位。李淵被逼認可李世民為太子,並交出一切大權給李世民,算追認了李世民政變一定的合法性。在對外戰爭中,自己可是幾人中出力最多的,手下又有一群文臣武將,就這樣被封王給瓦解了?李淵心裡非常清楚,此時不讓位,便不能穩定李世明團伙的心,說不定哪個下屬腦袋一熱,等不及就把自己給殺了。

    3.而李世民派殺氣騰騰的尉遲恭進宮護駕更沒有那樣簡單,尉遲恭是死忠於李世民,為了保護李世民可以親手誅殺齊王。在以孝治天下的傳統觀念中,弒父是大逆不道之事,如果這般做了,他這個帝王就做的名不正言不順了。兩個多月後,等到一切盡在掌控之中,李淵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光榮離休,成了太上皇。

  • 2 # 錦錦旅途記

    李世民沒有必要殺父親。如果明目張膽的殺了還是皇帝的親爹,就是不忠不孝、有悖人倫的畜生。比被大唐狠狠批判的“昏君”隋煬帝還不如。李世民在李淵建立大唐的過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李建成也並平庸之輩。所以才有二虎相爭,李建成因為是老大,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封秦王、尚書令、天策上將,沒辦法再封了。兄弟兩個,各自有自己隊伍,明爭暗鬥,水火不容。

    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矛盾由來已久。李建成作為嫡長子,毫無爭議地被確定為太子,而李世民對大唐開國貢獻極大,建立了強大的軍功,一方面讓他產生了不平衡心理,有意把太子取而代之,另一方面,也讓李建成對他產生了戒備心理,唯恐李世民搶了自己皇儲的位置,兩人矛盾日漸尖銳。別的矛盾可以調和,皇儲之爭卻沒得商量,雙方明爭暗鬥,李淵也心知肚明,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能拉偏架,加上他相信自己可以“控局”,沒有引起足夠警惕。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李世民殺兄弟是必走的一步棋,因為此時雙方的矛盾已經完全激化,更本沒有迴旋餘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麼成王的肯定是下手最快的一方。而父親李淵所能威脅自己的無非就是手中的權力,而父親機智的表現根本不給李世民殺害其的理由。如此一來也算是最好的結局,李世民不用去揹負弒君殺父的惡名,李淵安享晚年,知子莫若父,皆大歡喜!

  • 3 # 孫少俠品金庸

    李世民之所以會這樣做,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以下幾個因素決定了他必須這麼做。

    首先,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骨肉相殘,這本身就是有悖人倫的事情,再加上他對兄弟的女人都不放過,更是被歷來史家所不齒,李世民繼承皇位的障礙已經掃除,沒必要再進一步趕盡殺絕。

    其次,李淵畢竟是當時名義上的皇帝,又是他的親生父親,其實李淵也想把皇位傳給李世民,這是因為李唐王朝的建立,幾乎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可惜由於嫡長子繼位的傳統觀念,李淵不得不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和父親還是很有感情的,他要想上位,必須得到李淵的冊封和承認。

    第三,李世民做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不能殺了李淵。玄武門之變是兄弟隔閡已久,爆發的大規模流血衝突,如果殺了李淵無疑沒辦法向天下人交代,古人以孝治天下,一個不孝的人,是沒有說服力來繼承皇位的。

    最後,為了拉攏和安撫李淵的舊部和心腹。李世民要做皇帝,也需要李淵部下心腹們的支援。

  • 4 # 青烏讀史

    古代的很多朝代都以孝治國,而且古人對孝義是非常看中的,最早的人被推薦做官,就是舉孝廉,孝是放在第一位的。

    如果當時李世民殺父奪權,一定會被世人所不棄,一輩子都要揹負著弒君奪位的罵名,另外殺父奪權,就不是正常的的到皇位,自己以後的統治也不會順利,見楊廣弒父奪位後的結果就知道了,所謂前車之鑑啊,所以李世民不能殺死李淵奪位。

    另外李淵作為大唐王朝的建立者,身後有一批完全終於李淵的人,如果李世民直接弒父,這些人一定會投奔到李建成的陣營,為李淵報仇,這樣的江山,李世民又問能夠做的安穩。如果只是幽禁李淵,殺死李建成,天下能夠繼承大統的人,非李世民莫屬。這樣雖然會有個殺兄名聲,但是可以做成權利的平安過渡。

    另外我認為,作為人子,李世民應該也是心存孝義的。我想作為我所崇拜的一位皇帝,還是有點兒人情味,更像我所認為的偉大帝王。

  • 5 # 朵朵佬爺

    我估計李世民壓根就沒往殺父這事上想。為什麼?

    一是,李淵一直對李世民另眼相看,在李淵內心深處,李世民的地位高於李建成,總想彌補一下李世民。為什麼又沒改立李世民為太子呢?這是吸取隋朝的教訓。隋文帝改立太子,兩世而亡。秦始皇不立長子扶蘇,也是二世而亡。古人做事,多以前朝為鑑,李淵不想內亂,丟了天下。再說,太子名份已定,人心己向,改立太子,也會引發朝野動亂。

    二是,李世民殺李建成,也是被動的,如果不是李建成李元吉逼的太緊,還不會有玄武門之變。一開始,李世民只想除掉李建成,消除隱患。

    三是,李建成李元吉被剎,李世民是唯一的接班人,還用揹負殺父的惡名嗎?

  • 6 # 小馬哥與小馬嫂

    1.在古代孝道被尤其看重,上到皇親貴胄下到平民百姓都非常在乎,不敢違背,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奪嫂屬於個人貪慾,所以敢逆天而行,殺父屬於大逆不道,李世民是聰明的。

    2.李世民的父親對李世民構不成威脅,李世民早年帶兵打仗積累了諸多戰功,而且才華橫溢,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李淵其實也有意傳位於李世民,只是迫於嫡長子繼承製。

    3.後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大哥,自己順理成章的成為繼承皇位的第一人選,父親已經對自己沒有威脅,在古代那個重孝道的年代,李世民已經沒有必要再剷除父親,犯天下之大不違,等上一兩天皇位還是自己的。

  • 7 # 15246343110明

    1.秦王李世民在百官上朝的必經之路—玄武門發動兵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李建成在策反收買李世民心腹悍將尉遲敬德、段志玄等人沒有成功後,在李淵的支援下,逼迫李世民身邊最重要謀士房玄齡與杜如晦離開了秦王府。據野史記載,李世民在剿滅竇建德之後,班師回朝期間,瞭解到楊氏是美豔動人,於是李世民心急如焚策馬加鞭。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去控制李淵的,而剛剛喪子的李淵的反應很是順勢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並沒有一怒之下要拿下李世民。

    2.李淵也完全被控制了,身邊站著一身血的尉遲恭,完全喪失了主動權,選擇認輸,承認了李世民的合法地位。李淵被逼認可李世民為太子,並交出一切大權給李世民,算追認了李世民政變一定的合法性。在對外戰爭中,自己可是幾人中出力最多的,手下又有一群文臣武將,就這樣被封王給瓦解了?李淵心裡非常清楚,此時不讓位,便不能穩定李世明團伙的心,說不定哪個下屬腦袋一熱,等不及就把自己給殺了。

    3.而李世民派殺氣騰騰的尉遲恭進宮護駕更沒有那樣簡單,尉遲恭是死忠於李世民,為了保護李世民可以親手誅殺齊王。在以孝治天下的傳統觀念中,弒父是大逆不道之事,如果這般做了,他這個帝王就做的名不正言不順了。兩個多月後,等到一切盡在掌控之中,李淵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光榮離休,成了太上皇。

    李世民是誰轉世

    玄武門之變有多慘烈

    秦瓊為啥倒數第一

    尉遲恭撞死於凌煙閣

    李世民寵了蕭皇后多久

    李淵與武則天關係

  • 8 #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有過研究!

    李世民是殺了兄長李建成,但是卻並沒有奪嫂子太子妃鄭觀音,而是娶了弟媳齊王妃楊珪媚(齊王李元吉為李世民的弟弟),簡單點來講就是殺兄奪弟媳。

    歷史上將李世民發動的這場政變稱之為“玄武門之變”,在這場政變中李世民扮演的角色並不怎麼光彩,可見在宮廷之中,權力是多麼的至高無上,哪怕父子反目,兄弟相殘。

    那麼既然在這場政變之中李世民已經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基本已經完全把控了朝政,再加上無其他人能夠競爭,為何不乾脆弒父奪位?直接一步登天呢?

    歷來大家對此看法不一,但絕大多數的人的看法都是他不敢!其實不然,我個人覺得是他不傻!

    李世民麾下可是有一幫子班底,既有武將,又有文臣,其中“房謀杜斷”的這二位謀臣可以說是隋末唐初的頂尖謀臣,是輔佐李世民奪得政權的強有力幫手。

    首先糾正一下問題,李世民並沒有“殺兄”,是尉遲敬德在李世民“被暗害”的時候“不得不”做出的防禦性手段,他本意只是為了保護李世民,“情急之下無意中”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後更是“不得不”將這二人的頭顱割下而平息他們部眾的反抗!

    在這裡面全程李世民是非常無辜的,是被迫的,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這個我們都可以理解,自古以來不管幹什麼事都得講究個名正言順,太祖朱元璋起義還得發表篇檄文呢。

    所以說最起碼在明面上來講這是合情合理的,李世民強娶弟媳這件事在當時其實也不算啥大事,李世民有四分之一的鮮卑人血統,所以說在當時整個社會上關於這種倫理道德方面的思想並沒有過於嚴格,而這一時期也是極大的促進了中國各民族的融合,這一點對於當時社會的安定還是有一定好處的,這一點我們並不能否認。

    李世民是極其愛惜名聲的,這一點從後來他多次修改記載自己和父親李淵的《起居注》便可以看出了,他不傻!要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旦揹負著弒君弒父的名頭,這可是很給自己招黑的,也非常不利於社會的安穩,所以哪怕是殺害李建成和李元吉這件事也是李世民的手下被迫的,李世民對此還非常悲傷,這不是他的本意!

    況且對於父親李淵的處理還有更好的處理方法,畢竟李世民只想要權力的集中,而並不一定非要李淵死。而李世民也是非常的聰明,他就採取了這種方式,“囚禁”了李淵,接著開始掌管把持整個朝政,沒多久李淵便退位,李世民便如願以償,而且還不用揹負任何罵名,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

  • 9 # 追記歷史

    咱們現在所瞭解到的李世民是大唐歷史上的一位明君,但在其個人作風確實如你題中所問有些瑕疵,當年李世民並不是以一個儲君的身份順利接盤,其老爸李淵指定的接班人是太子李建成。在李淵的兒子們之中,李世民雖不是太子,卻因為南征北戰戰功赫赫頗為顯眼,李世民的強大使其招攬了眾多追隨者,李世民的勢力一直在不斷壯大。根據歷史上記載的蛛絲馬跡,李建成雖然已經身為太子,但李淵思想上對於接班人選還是動搖過,不過李淵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而是再次堅定的選擇了李建成。

    李世民殺兄強硬上位

    李建成和李世民暗中的較量早就開始了,當初李淵舉棋不定致使兄弟二人平分秋色,但李淵再次認定李建成為接班人後,對李世民勢力的打壓就愈發明顯了。久經沙場的李世民哪能感覺不到這些微妙的變化,李世民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發動了讓人震驚的玄武門之變,最終還取得了勝利。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成功,讓李淵被逼從臺前轉到幕後,提前離崗退休成為太上皇,說白了李淵這個太上皇就是個擺設,同時李建成及其擁護者均被李世民一網打盡。

    帝王家兄弟相殘並不稀奇

    其實李世民殺兄長李建成也是箭在弦上迫不得已,古代皇子們爭奪皇位都是你死我活的戰爭,要不說“可憐生在帝王家”嘛!只不過李世民的兄長是已定的太子罷了,如果李建成沒有太子的這個光環,而且此戰中以李建成獲勝為結局,是不是後世也會說李建成殺弟奪皇位?所以李世民沒有路可選,要麼你死,要麼我活。

    李世民奪嫂子沒有的事

    至於李世民奪嫂的傳說,純屬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史料上沒有特殊記載說李世民霸佔李建成的女人。更多的是編造李世民霸佔堂兄李瑗的女人玳姬,當年李瑗和李建成關係密切,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為大唐實際的掌權者,這讓李瑗心中忐忑不安,因為地球人都知道他站隊時一直在李建成那邊,後來李瑗心虛主動漏出反抗李世民的馬腳,就被李世民藉機給消滅掉了。以後李瑗女人玳姬被李世民霸佔的說法就出現了,玳姬這個女人在真正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都是後世透過各種途徑編造出來的,能琢磨出李世民奪這個嫂子的人,估計都是小說和電視劇看多了。

    李世民奪弟媳到是真事

    那麼李世民是不是就沒有此類作風問題呢?答案是還真有,只不過是奪弟弟老婆,當年玄武門之變現場和李建成一起陣亡的還有李元吉,後來李元吉留下的女人楊氏被李世民收入囊中。而且這個楊氏後來還給李世民生了個孩子,這明顯的歷史痕跡由不得李世民不承認,所以應該說李世民有霸佔弟媳的不良案底。

    目的達到了,我沒理由再殺親爸爸

    最後說下李世民為什麼沒有殺李淵,這個其實很好解釋,第一李淵畢竟是李世民的親爸爸,兇獸尚有親情存在,難道李世民就不念父子之情?所以從感情層面來說,李世民就下不去手。第二社會輿論沒法交代,李世民逼李淵提前退休就夠出格了,再直接將自己的老父親殺掉,那麼在哪個封建禮數較嚴格的年代,怎麼給全國老百姓一個合理的交代。第三李淵的退居二線,已經達到了李世民的目的,何必多此一舉再背上殺父的罵名,綜上所述李世民不會殺李淵。

  • 10 # 西樵漁夫

    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李世民率領秦王府眾將士在玄武門發動政變,謀殺長兄皇太子李建成,親弟齊王李元吉,控制太極宮,軟禁父親唐高祖李淵。三日後,李世民繼承皇太子,入主東宮。兩個月後,唐高祖李淵宣佈退位,李世民登基稱帝。

    如題所問,在這場血腥的政變當中,李世民殺了兩個兄弟以及十個侄子,為什麼不敢把父親李淵殺了?

    殺了會引起的後果

    輿論的升級。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背棄人倫綱常,總是會遭人唾棄,最大的罪惡莫過於弒父弒君,這在古代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就像貞觀十七年,太宗第五子齊王李祐造反時,李世民對他說過的一句話,”夫背禮違義,天地所不容;棄父逃君,人神所共怒!“也就是說,一旦殺了李淵,就揹負了弒父弒君的至惡罪名,那麼就會引起天下人的非議。一個弒兄屠侄奪嫂還殺父的人,你還能指望他什麼。

    所以,這輿論一起,李世民立時站在道德至低點,天下造反之人洶湧而起。最重要的是,當時還有一些統兵大將在外,殺了李淵,就是殺了他們的皇帝,他們完全可以藉此發難,劍指長安。這樣無疑會讓自身陷入更大的危機。

    殺了能帶來的好處

    如果留著李淵,那麼就相當於在身邊佈置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畢竟人家李淵才是正統皇帝,那些一起打江山的老臣肯定是站在他一邊的,而且有著巨大的優勢,就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振臂一呼,天下雲集響應。萬一哪天東窗事發,豈不是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殺了,便可以防患於未來。

    沉重的歷史反覆的告誡我們,斬草除根向來是很有必要的,陰溝裡翻船並不少見。所以,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兄弟後,勢必要殺了他們的兒子。但卻留下最大的“根”——皇帝李淵,這無疑是在刀尖上跳舞。

    殺與不殺的抉擇

    到底殺還是留,就得權衡利與弊。其實這個決斷一點都不難,殺了兄弟太子及齊王,只要父親皇帝不追究,天下人頂多給個罵名,畢竟還是一家人,算作一碼子家事。如果殺了李淵,性質就不一樣了,會迎來天下人狂風暴雨般的反擊,首先帝國集團內部的分化,進而導致各地被鎮壓的勢力紛紛捲土重來,再加上,大唐境外又有如東突厥這等強敵環伺,當真是趁你病,要你命。到時天下大亂,人心盡喪,李世民縱有撥弄乾坤之能,也無濟於事。

    倘若留下李淵,那麼事情就簡單了,只要李淵一紙詔書,大部分問題都能解決。但李淵的存在卻是無形的危機,怎麼將這種危機扼殺在萌芽中,李世民或許早有計較。從奪位的那一刻開始,李淵的餘生就已註定,從此被幽禁在高牆深宮之中,與世隔絕。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李世民不能也不敢殺父奪位,除了揹負至惡的罪名還有無法承受的後果。殺兄屠侄,是為不仁不義,弒父篡位,是為不忠不孝。

    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吃香蕉可以減肥麼?該怎麼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