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另外附加我家初中三年級女兒寫給我的信,自我評價我這個媽媽對於兒子(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剛剛參加工作)和女兒來說,是不合格的,關於孩子,因為平常忙於生意,對於孩子的生活以及學習成長,我這個媽媽是疏與照顧和關心的,更屬於散養型的。
5
回覆列表
  • 1 # 笑紅塵68

    多數都會又影響的,沉迷手機的孩子,心裡都想著手機裡的遊戲怎麼玩會更好,哪還有心思放到學習上,唯有斷了他對手機的念想。

    還有家長最好也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也會有影響的。

  • 2 # 苒苒小姐姐

    非常榮幸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社會,大家手裡有一部智慧手機是很普遍的,不論是走在路上刷手機還是坐在那裡刷手機,手機看起來都成為了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孩子也會受其影響“大人的手機裡是什麼,怎麼大人老是看手機”,當你把手機丟給孩子玩的時候,也許你會清淨了一段時間,但孩子想玩手機的時間卻一次比一次更久,沉迷其中,最先影響的是孩子純淨的雙眼,看手機多了,揉眼睛的次數也多了,更是在學習中集中不了精力。

    適當的手機娛樂可以帶給孩子更寬闊的視野,但不要使孩子沉迷手機。

  • 3 # 妮妮育兒

    這個要取決於孩子的自制力和家長的控制程度,在孩子玩手機之前先跟他約定好時間和內容,如果在約定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給孩子玩會兒,一來可以緩解孩子緊張的學習壓力,二兩也可以讓孩子適當的瞭解一下網路,畢竟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不能讓孩子給社會脫節。至於學習,適當的玩一下影響不大。不要讓孩子長時間沉迷於手機或遊戲,這樣不但容易損壞孩子的眼睛,影響學習,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精神及身體健康。

  • 4 # 輪椅上的vlog

    一:在功能機時代,學生玩手機無非就是聽聽音樂,聊聊QQ ,對手機的沉迷相對要輕的多,手機更多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通訊工具而已,即使沉迷QQ,沉迷音樂,也不會到無法自拔的地步,所以對學習影響要小很多。

    二:隨著科技發現的突飛猛進,智慧手機很快就代替了功能手機。智慧手機別看它個頭不大,功能可不小,它的出現直接影響電腦的普及與發展,可以說智慧手機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掌上電腦,音樂,照相,遊戲,電影,社交,辦公等功能一應俱全。智慧手機雖好,但是卻讓一些學生沉迷於遊戲,尤其最近幾年很火的王者榮耀,刺激戰場……家長如果看管不及,沉迷遊戲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上課想著是遊戲,下課討論的還是遊戲,滿腦子都是遊戲如何能把學習成績搞上去呢?就像一個留守兒童逼著爺爺給他買智慧手機,打著學習的旗號其實真正的目的是玩遊戲!

    最後,我想說的是手機其實對學生而言是把雙刃劍,利用的好它能給孩子生活上帶來更多方便,學習上帶來更廣闊的知識;家長監管如果不到位,學生自控能力又差,很可能孩子就會被手機牽著鼻子走,學習退步是必然的!畢竟自控能力好的孩子還是很少的

    所以孩子玩手機我認為弊大於利,廣大的各位家長,您覺得呢?

  • 5 # 久明教你管孩子

    很多人認為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猶如洪水猛獸,其實不然,現在這個數字化的社會,都離不開電子產品。

    今天給大家分享久明老師 講過的 關於孩子玩手機的案例。

    孩子玩手機到底能不能影響學習,在於父母怎麼做。

    第一、要明確立場約定時間和規則

    也就是媽媽要首先想明白孩子玩手機的標準,然後清晰的指出孩子要改正的行為。

    比如每天玩手機不能超過30分鐘,而且必須在高質量的完成作業之後等等。這樣的標準相比於過去,媽媽跟孩子說玩手機要適當,時間不能太長,更具體更明確。這樣的標準則更加容易操作,而且要清楚的說明完成要求後,孩子能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將失去什麼。

    第二、約定要公開化

    就是和孩子約定好的規則要寫出來,按上手印,然後張貼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讓孩子和家長以及來的親屬朋友時時刻刻都能看到,這種公開承諾是對孩子非常有效的制約。

    第三、執行要堅決

    在真正執行的時候只要孩子完成約定,就要及時的給與鼓勵,重點是語言上的鼓勵。而沒完成就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很多時候孩子說話不算數,根本原因就是孩子沒完成約定家長不追究責任,導致約定沒有絲毫的約束力。

    久明老師溫馨提示:任何規則都要和孩子約定而不是家長單方面的命令。約定讓孩子更有參與感,而為了完成約定呢,孩子的積極性會更高成功的慾望也就更強烈。與父母強加給孩子命令相比,孩子會覺得約定的方案是自己的注意,對自己的方案會有更強的執行動力。就算他做不到,在懲罰他,他也會心甘情願。

    具體可以參考我的主頁專欄

  • 6 # 把問答說到你的心坎裡

    作為一名教師,根據自己一些學生玩手機的結果,我可以肯定地說,學生玩手機肯定影響學習,甚至毀了身體健康。

    我所教過的一個學生,本來十分優秀,可自從沉迷上了手機,節假日玩,上課偷偷地玩,白天玩,夜裡玩,成績一落千丈不說,眼睛也高度近視了,影響了正常的生活,最後只好休學了;我所在學校的還有一個“低頭族”,一個星期天邊走路邊看手機,最後被車撞上了,落下了殘疾……中小學生玩手機造成的悲劇數不勝數。

    所以有人說: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這句話看似有點誇張,但卻不無道理。

    我十分贊成這種觀點,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學生玩手機有哪些害處:

    一、損害身體健康

    1.引發眼部疾病,導致近視。

    2.影響脊椎健康。

    3.手機輻射,威脅著健康。

    4.導致腦部受損或致變傻。

    5.引起記憶力衰退。

    二、損害心理健康

    1.變得孤僻,不願與外界交往,交際能力差,導致孤獨症或抑鬱症。

    2.助長攀比虛偽之風。

    三、沉迷之中,影響學業,導致成績下降

    四、妨礙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

    五、嚴重惡化了師生和諧關係,教師為管理學生使用手機,發生了種種不快,導致了種種衝突。

    六、影響親子關係的和諧,同樣許多家長也因孩子手機問題而困擾。

    那麼,學生沉迷手機應該怎麼辦呢?

    一、教育部門,特別是學校應做到

    1.禁止學生把手機帶入學校,帶進課堂

    2.加大校內公用電話的設施投入,確保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在校期間與家長的溝通聯絡。

    3.建立多媒體教室,積極為學生開放並引導學生查閱學習資料,確保學生共享優質資源。

    4.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認識到玩智慧手機的弊端。

    二、家庭層面

    1.家長應和孩子共同制定手機使用規則,約法三章,約定一旦達成,既滿足了孩子的娛樂,也培養了孩子的自控力,同時也養成了孩子守時守信的習慣。

    2.父母以身作則,家長首先要管得住自己,做孩子的表率。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培養其多方面的興趣:閱讀、繪畫、跳舞……

    4.保持孩子臥室不裝備電子裝置。

    總之,學生玩手機肯定影響學習,奉勸每個學生自覺抵制誘惑,遠離手機,健康成長,同時也告誡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加強對孩子們教育,千萬不能沉迷手機,要正確地使用智慧手機!

  • 7 # 星主說教育

    題主,我非常認真地看了你女兒寫給你的信。你女兒的問題與你的提問“手機真的影響孩子的學習嗎?你怎麼看?”這個問題關係不是很大。

    影響你女兒不想努力學習,對未來大學沒有任何慾望,其實更多是來自父母、爺爺奶奶、姑姑姑父等教育參與者在教育上的粗暴,沒有陪伴、沒有尊重、沒有重視她的內心感受而致。

    (圖注:信的部分內容截圖)

    你女兒現在的狀態:消極、空虛、迷茫。

    從你女兒信中所述來看,她從小到大,心裡看重的人事物,從不包括學習這件事。她小時候最看重的是遊戲、一個朋友、一個同學、爸爸、媽媽、爺爺還有老寶。

    等她到了初中階段,遊戲已經可有可無,心裡最重要的人事物,只剩下了老寶、哥哥和媽媽。

    可悲的是,心裡看重的媽媽、哥哥、老寶並不理解自己。所以她不知道自己心靈應當寄託於誰,寄託何處。

    從她那麼在意老師所說的“沒有一點上進心”,我想,她是嘗試過在學習上努力的,可是落下太多功課,在學習上沒有方向、沒有信心,再加上從小一直處在被忽視中成長,所以內心積極力量不足,一受打擊就會立馬洩氣。

    於是,當老師說“沒有一點上進心,總認為這樣好就可以了”時,她對此表示贊同,並對上大學、對未來等表示毫無慾望,表現出了無能為力。

    題主女兒目前所呈現出來的整體狀態,是消極、空虛和迷茫。

    為什麼她會變成這樣消極?真的受手機影響?

    題主會從“手機影響學習”這個角度來提這個問題,可以看出,題主認為女兒會變成如今這樣,是因為玩手機、玩各種遊戲導致。

    但事實上並不是。題主女兒在信中已明確表示,把她手機、電腦上的遊戲全部刪光,她都不會在意。也明確表示,遊戲已經不在她心中佔據重要位置。

    那麼她變成現在這樣——對生命態度消極、空虛、迷茫,對父母、老師的否定信以為真,到底受什麼影響?

    根據近年研究表明,孩子的生命態度和心理控制源主要受父母(確切說是教育者)教養方式的影響。

    什麼是心理控制源?即一個人認為是由自己還是外界來控制成敗的心理認知。

    2016年,研究人員選取了5所學校的603名初中生進行探析父母教養方式(EMBU)、心理控制源(KPC)、人生、生命態度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

    父母情感溫暖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培育其子女積極向上的人生、生命態度,而嚴厲、拒絕和否認的教養方式則容易造成孩子對待人生、生命態度充滿消極。在父母理解、溫暖、寬鬆的教養方式下,孩子更注重自己對自己的影響、評價,她更相信自己掌握實情的發展和結果。而在父母嚴厲、拒絕和否認的教養方式下,會給孩子形成否定自己、依賴權威(家長或老師)的心理認知,他會更依賴外界決定事情的發展和結果。

    (圖注:在嚴厲、拒絕和否認中成長的孩子,會很消極,否定自己)

    題主女兒在信中舉了10多個例子,談到了小時候因為貪玩,被二姑和爺爺打罵過;因想要媽媽陪伴,而媽媽又每次總因為工作偷偷離去而傷心,期間因常做噩夢二姑丈的粗魯阻擾找媽媽而心生厭惡;想吃小吃,奶奶偏偏買自認為好吃的而事實很難吃的東西,還一路上訓斥到家裡;想和班級同學一起郊遊卻被所有家人阻止,導致無法融入班集體;畢業旅行,所有父母都來接自己的孩子,唯獨自己孤零零;身體不舒服,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餵養流浪貓卻被哥哥指責是對貓的傷害······

    很顯然,從這些例子的細節中,我們不難看出,題主女兒如今對人生、生命態度的消極、心理控制源來自於外界,就是受到長期不良的教育教養方式的影響。她一直在被最親近的人嚴厲對待、被拒絕和被否認。

    那麼,家長要如何來改變女兒現狀,解救女兒於消極、迷茫之中?

    這裡,我真的覺得題主應該感到慶幸才是。因為題主女兒能長篇大論地寫了3000多字來講述教育過程中哪些細節對自己產生了負面傷害,導致她今天這樣的狀態。她剖開自己的內心來面對父母,其實是她在自救,也給予了你們解救她的出口。

    這個求救訊號,一旦沒有被及時意識到,並採取有效的解救措施,那麼題主女兒目前的狀態有非常大的可能會往抑鬱症方向發展。

    (圖注:抱抱孩子,向她道歉,增強孩子安全感)

    那麼,題主現在要如何來改變女兒的現狀,解救女兒於消極、迷茫之中呢?以下是星主提出的針對性建議。

    一、給孩子辦理保留學籍,休學一年

    孩子目前的狀態,對學習毫無慾望、毫無方向、毫無信心,想要她一下子振作起來,好好學習,參加中考,其實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她目前心裡有創傷,需要被引導、被治癒。沒有完成這一步,她很大可能會陷入絕望,最後把目前心裡看重的老寶、哥哥、媽媽拋卻。

    所以,星主建議家長給孩子辦理保留學籍、休學一年。

    當然,保留學籍休學可能需要提供病歷單,因為孩子目前的精神狀態很大可能是有抑鬱傾向或精神空虛症,所以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確診,之後再辦理休學等事宜。

    二、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表達父母之愛,增強孩子安全感

    從題主的自述和女兒的信中都能得知,題主夫婦二人長年忙於生意,忽視了對孩子的教養和照顧。也正因為這一因素,導致孩子成長的教育參與者有好幾個,而每一個都是採取嚴厲、拒絕和否認的教養方式,使孩子從內心處無法認知和明確父母之愛,內心沒有安全感。

    因此,這裡建議題主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表達父母之愛,增強孩子安全感。

    當然,如果不知道如何開口,可以採取回信的方式。然後這樣告訴孩子:

    “女兒,你的信,媽媽認真看了。媽媽對於自己疏於陪伴你、照顧你、關心你而感到愧疚,媽媽在此向你道歉,並請求你的原諒。其實,爸爸媽媽一直以來都非常愛你,但因為忙於生意,尋求生計,一直沒有從語言上和行動上表達,這是爸爸媽媽做得不好的地方。媽媽非常感謝你能寫那麼長的信來剖開自己,讓我得以更加了解你。請給媽媽一個機會,一個重新陪伴你、照顧你、關心你的機會,好嗎?”

    (圖注:抱抱孩子,彌補過去缺失的陪伴和關愛)

    三、利用休學這一年時光,彌補孩子成長缺失的元素

    孩子成長缺失的元素,包括了陪伴、耐心、溫暖、肯定、寬鬆等。而正因為缺失這些元素,導致她今天心靈上有缺口,無法正確認知自己、無法看到未來。因此,建議家長要好好利用休學這一年時光,努力彌補孩子成長缺失的元素。具體可以如何做?

    陪伴孩子去旅行,在旅行中照顧她的情緒,一起做孩子從小想做可卻沒做的事。當然,也可以共同去參加親子夏令營,製造更多的親子互動和共同記憶。

    抱孩子安眠入睡,在她做噩夢的時候,安撫她,給予安全感。孩子因為從小缺失父母之愛,又在嚴厲、拒絕的氛圍中成長,這導致她時常有夢魘。一般來說,這種夢魘是會持續到成年期,所以家長可抱孩子安眠入睡,幫助她增強安全感。

    培養她某些興趣愛好,比如寫日記、種花草、彈琴等,讓她重新學會在事物中感到一絲樂趣,重燃希望。

    多肯定多鼓勵,告訴孩子“你能行”。孩子因為長期被否定,內心很不自信,也沒有力量。所以這一年,家長可在細節中多對孩子進行肯定和鼓勵,不斷強化她對自我認知“我能行”。把她的心理控制源從外界轉向自我。

    總之,利用休學這一年時光,儘可能地去彌補孩子成長缺失的元素,幫助她重建人格,內心有了自我力量,她自然就會對未來有期待,也會認真思考未來的歸路,並重新出發。

    四、引導孩子思考關於未來規劃,尊重孩子的一切選擇

    休學期間,在孩子精神狀態有好轉,彼此關係變得親密之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關於未來規劃。比如孩子現在保留學籍,如果孩子在狀態恢復後,想要走高考道路去追求理想,那麼就幫孩子請家教,補落下的功課,以幫助她屆時重回校園,並參加下一年的中考做準備。

    當然,如果孩子在狀態恢復後,卻不想學習讀書,不想讀高中,那麼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是否要去學一項技能,或者走3+2模式,為自己的未來尋求出路。

    總之,孩子在對未來上可能認知不多,家長可以全面地蒐集更多資訊,給孩子提供選擇。當然,無論孩子如何選,家長也務必尊重孩子的選擇。

    總結語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題主提問“手機真的影響孩子的學習嗎?你怎麼看?”,在認真瞭解了整個事件之後,發現女兒不愛學習,對未來充滿了消極和迷茫,事實上不是因為手機或遊戲導致,而是因為來自父母、爺爺奶奶、姑姑姑父等教育參與者在教育上的粗暴,沒有陪伴、沒有尊重、沒有重視她的內心感受而致,使孩子對人生、生命態度消極,心理控制源過分依賴於外界。

    為了扭轉孩子對待人生、生命的態度,扭轉她重視自我的看法和影響,建議家長幫助孩子保留學籍辦理休學;對孩子疏於陪伴和照顧進行道歉;利用休學時間,對孩子成長缺失元素進行彌補;引導孩子思考關於未來規劃,重視孩子的一切選擇。

    近些年來,一系列的心理研究表明,早期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科學、家庭結構不穩定、親子溝通出現障礙、缺失陪伴,都是導致孩子產生心理紊亂和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此,希望父母們能重視對未成年的陪伴教育,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孩子在後續成長中出現很多教育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什麼樣的蔬菜不適合微波爐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