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宮比較大的有
1.咸陽宮
總面積相當於漢長安城的近百倍,故宮的兩千多倍。
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按照天象規劃的都城,而咸陽宮則是天都的璇璣中樞,為歷代國君大朝之地,因此《三輔黃圖》稱咸陽宮“以則紫宮,象帝居”。
秦始皇設想在終南山修建門闕,作為咸陽南大門,和阿房宮二者之間架起空中閣道,將北渡渭水,與咸陽塬上宮城連線。咸陽宮象徵天帝居住的紫微宮,渭水好比銀河,天帝可以從天極、即極廟而出,經過閣道,橫渡天河而達於紫微宮、阿房宮。
咸陽宮以自然地理作為外郭城,整個關中地區都是它的都城,將南邊的秦嶺、西邊的龍山、北邊的山西和東邊的崤山黃河作為外部城牆,在關中地區修建的300多個離宮別館,範圍涵蓋今寶雞、咸陽、西安、渭南四地市。宮殿群之間用各種複道、甬道、閣道等連線起來,構成一個大型封閉圈,直徑80餘公里。廣義上的咸陽宮,總面積相當於漢長安城的近百倍,故宮的兩千多倍!
2.阿房宮
天下第一宮,總面積15平方公里,為世界奇蹟。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第一個多民族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帝國——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199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阿房宮進行調查,確認秦阿房宮遺址建築規模和儲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築中名列第一,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認為阿房宮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奇蹟”。
阿房宮中心線一直向南,正對著秦嶺北麓有名的峪口“灃峪口”。南至灃峪口,北至渭河,阿房宮所在地正是這條軸線上的最高處,與文獻的記載意義相合。由此推斷,阿房宮選址具有強烈的軸線意識,這條軸線有可能是秦始皇給統一後的秦帝國都城咸陽所定的軸線。
3.長樂宮
漢長安東宮,約6平方公里。長樂宮與未央宮、建章宮同為漢代三宮,因其位於長安城安門大街之東,又稱東宮。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佔漢長安城總面積的1/6,相當於8個故宮大小。
長樂宮是在秦興樂宮基礎上改建而成的西漢第一座正規宮殿,位於西漢長安城內東南隅。週迴二十餘里,有14座宮殿,均坐北向南。另有溫室殿、鍾室、月室以及秦始皇時在興樂宮中建造的高達40丈的鴻臺。
4.建章宮
千門萬戶漢三宮,約5平方公里。
建章宮北為太液池,池中築有三神山,開後世自然山水宮苑的先河。《史記·孝武本紀》載:“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這種“一池三山”的佈局對後世園林有深遠影響,併成為創作池山的一種經典模式。
5.未央宮
絲綢之路起點,漢帝國大朝正宮,約5平方公里。
未央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殿,未央宮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就是在未央宮領取漢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從而拉開了轟轟烈烈的鑿空之旅。展示了位於絲綢之路東端的東方文明發展水平,見證了漢長安城在絲綢之路發展歷程中,兼具時間與空間上的雙重起點價值。
未央宮建於漢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劉邦重臣蕭何監造,在秦章臺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位於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龍首原上,因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西宮。
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成為漢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古代皇宮比較大的有
1.咸陽宮
總面積相當於漢長安城的近百倍,故宮的兩千多倍。
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按照天象規劃的都城,而咸陽宮則是天都的璇璣中樞,為歷代國君大朝之地,因此《三輔黃圖》稱咸陽宮“以則紫宮,象帝居”。
秦始皇設想在終南山修建門闕,作為咸陽南大門,和阿房宮二者之間架起空中閣道,將北渡渭水,與咸陽塬上宮城連線。咸陽宮象徵天帝居住的紫微宮,渭水好比銀河,天帝可以從天極、即極廟而出,經過閣道,橫渡天河而達於紫微宮、阿房宮。
咸陽宮以自然地理作為外郭城,整個關中地區都是它的都城,將南邊的秦嶺、西邊的龍山、北邊的山西和東邊的崤山黃河作為外部城牆,在關中地區修建的300多個離宮別館,範圍涵蓋今寶雞、咸陽、西安、渭南四地市。宮殿群之間用各種複道、甬道、閣道等連線起來,構成一個大型封閉圈,直徑80餘公里。廣義上的咸陽宮,總面積相當於漢長安城的近百倍,故宮的兩千多倍!
2.阿房宮
天下第一宮,總面積15平方公里,為世界奇蹟。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第一個多民族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帝國——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199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阿房宮進行調查,確認秦阿房宮遺址建築規模和儲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築中名列第一,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認為阿房宮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奇蹟”。
阿房宮中心線一直向南,正對著秦嶺北麓有名的峪口“灃峪口”。南至灃峪口,北至渭河,阿房宮所在地正是這條軸線上的最高處,與文獻的記載意義相合。由此推斷,阿房宮選址具有強烈的軸線意識,這條軸線有可能是秦始皇給統一後的秦帝國都城咸陽所定的軸線。
3.長樂宮
漢長安東宮,約6平方公里。長樂宮與未央宮、建章宮同為漢代三宮,因其位於長安城安門大街之東,又稱東宮。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佔漢長安城總面積的1/6,相當於8個故宮大小。
長樂宮是在秦興樂宮基礎上改建而成的西漢第一座正規宮殿,位於西漢長安城內東南隅。週迴二十餘里,有14座宮殿,均坐北向南。另有溫室殿、鍾室、月室以及秦始皇時在興樂宮中建造的高達40丈的鴻臺。
4.建章宮
千門萬戶漢三宮,約5平方公里。
建章宮北為太液池,池中築有三神山,開後世自然山水宮苑的先河。《史記·孝武本紀》載:“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這種“一池三山”的佈局對後世園林有深遠影響,併成為創作池山的一種經典模式。
5.未央宮
絲綢之路起點,漢帝國大朝正宮,約5平方公里。
未央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殿,未央宮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就是在未央宮領取漢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從而拉開了轟轟烈烈的鑿空之旅。展示了位於絲綢之路東端的東方文明發展水平,見證了漢長安城在絲綢之路發展歷程中,兼具時間與空間上的雙重起點價值。
未央宮建於漢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劉邦重臣蕭何監造,在秦章臺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位於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龍首原上,因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西宮。
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成為漢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