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嘿呦喂哦

    當孩子做事情慢吞吞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急,急著指責孩子也沒有用,本質上來說作為父母,你不懂孩子,不懂得教會孩子。那麼,如何教怎麼教呢?

    1.興趣激勵。家長可以選擇孩子平時最愛吃的零食,最愛玩的遊戲等,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促使孩子快速行動。

    注意:用這種方法一定要兌現承諾,古有曾子殺豬的故事;否則幾次失信之後,孩子又不以為然了。

    2.教給方法。正確的方法可以本質上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做事速度慢,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方法不當。家

    長要留意觀察孩子做事的過程,找出做事慢的原因,對症採取對策。

    3.表揚鼓勵。當孩子真正取得進步的時候,最好可以是時候的給予鼓勵,讓孩子意識到進步,產生自豪感,藉此來培養孩子的習慣。

    4.練習鞏固。改掉一些不良習慣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時常鞏固。第一,家長要有耐心、有信心,相信孩子改掉慢吞吞的習慣;第二,要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放手去做,穩中就快;第三,根據孩子的實際,提出時間、數量、質量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並給予恰當的評價;第四,要持之以恆,練習鞏固,讓孩子做事風格又好又快。

    另外小孩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趁早糾正,學齡前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學習能力,這一點家長需要重視,提升孩子注意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入手:

    1.及時補充鋅元素

    鋅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對孩子的智力發展、生長髮育的作用很大,所以一定要保證孩子對鋅的攝取量。大一些的寶寶就要適當增加新增輔食,如果孩子出現缺鋅現象,就要及時遵醫囑,為孩子開一些補鋅的製劑。

    2.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壞境

    好的環境對於孩子成長尤為重要,包括父母的行為習慣、日常活動等,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更健康成長。

    3.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的培養可以從好奇心抓起。孩子還太小,有些道理並不是很懂得,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他才會用心去做,家長朋友們就要在平日裡多多觀察孩子,看看孩子喜好,從細節出入手,引導孩子。

    4.不要過多責備孩子

    孩子會透過責罵來判斷喜歡和厭惡,孩子就算再小,他也有自己的自尊心。過多責備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長,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5.對孩子的教育不要太過溺愛

    寶爸寶媽們要記住,你過多的疼愛就是溺愛了,太多的溺愛就會讓孩子長生浮躁感,為所欲為,缺少主觀能動性,在孩子的意識裡就沒有行為規範這種概念了。

    推薦一款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課程免費,而且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總之功能是比較全的。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 2 # 數理化巔峰課堂

    1、 缺少時間概念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儘快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麼不好的。比如吃飯,成人都會知道,不快點吃飯就涼了,吃完飯還有其它什麼事,而孩子不會明白這許多,當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麼不好。再如,大人們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兒園都不能遲到,而孩子則不然,爸爸媽媽上班和自己去幼兒園晚了,對他來講都是無所謂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決定的。

    2、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兒明顯地比其它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強烈的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這類孩子的神經型別往往屬於相對安靜而緩慢型,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變的先天氣質。正所謂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家長首先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然後再想辦法慢慢改變。

    3、注意力易轉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正在吃飯時,窗前有小鳥飛過,孩子就放下飯碗去看個究竟;本來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裡發現有一池水,孩子就開始玩起來了,刷牙當然就放在一邊了;正畫圖的時候,忽然聽到電視裡的聲音,孩子就會丟下畫了一半的畫,跑去看個究竟。於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時,就出現了邊幹邊玩、慢慢吞吞的樣子。

    4、不感興趣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媽媽非讓他把玩具收拾整齊,孩子心裡不高興但又不得不幹,自然就會磨起洋工來;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孩子在飯前喝了許多飲料、吃了許多零食,他一點飢餓感都沒有,對吃飯不感興趣,當然就會磨蹭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落,每天都是硬著頭皮在應付家長,你讓他讀書、寫作業,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5、動作不熟練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尚處在發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時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後順序,如何以較少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沒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較“手笨”;還可能在做作業時對知識掌握得不牢,許多題目做起來很困難。

    6、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與生人在一起相處會有不安全的感覺,因此這類孩子總是希望與自己的親人,尤其是爸爸媽媽多呆一些時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孩子也會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願與學校或幼兒園的老師和同學相處,而希望和爸爸媽媽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學的路上,他的動作就會變得特別慢,以此來延長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

    7、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後、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8、父母的榜樣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來經常拖拖拉拉、不講效率,本來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長的時間,本來應當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後一刻。家長這種做事慢吞吞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養成辦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習慣。

    9、家長包辦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後,孩子會漸漸養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麼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10、與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樣 成人做事是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結果,因此成人一般都會自覺地抓緊時間儘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則不一樣,孩子做事在很多時候是為了享受做事的過程,是為了體驗做事的過程,他們做事的主要動力是“好玩”,他們更感興趣的往往是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他們花在做事的過程中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於是,在大人看來很快能完成的事情,孩子卻遲遲不能完成。

    11、與家長消極對抗 現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閒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佈置出來了,家庭作業做完了還有額外的作業,額外的作業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閒、不能玩。於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也就越多。 看看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然後對症下藥。

  • 3 # 平原春秋

    調皮的孩子一般愛動,做事快,文靜內向的孩子一般做事比較慢。如果孩子做事慢吞吞,那就要督促他了。

    如果家長有時間,和孩子一塊兒做作業,比一比看誰做得快,孩子最願意和人比著做。如果有條件,和鄰居的孩子兩個人一塊兒做,比著做兩個孩子做的都很快。

    孩子做作業之前,先把孩子做什麼作業看看,大約估計一個時間。然後一科一科的規定時間,比如語文用45分鐘,數學用30分鐘等等,如果在規定的時間段內做完語文,就鼓勵孩子表揚孩子,然後給孩子說抓緊做數學,看你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嗎?如果作業都是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並且做得很好,家長就要給予鼓勵,比如做好一次畫一個小紅旗兒,然後幾個小紅旗兒,換一個他喜歡的物品。

    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家長一定要耐心,並且持之以恆的堅持盯著做這件事,直至孩子養好習慣。

  • 4 # 精神富有

    慢和他的性格養成有很大的關係,有些人是天生的,也有些人是受家庭和環境的影響。幾點建議

    一是培養運動觀念,可以教孩子進行簡單的體育訓練,如球類運動

    二是培養時間觀念,父母可制定一套簡單的時間推進表

    三是父母以身作則可以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 5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的觀點還有點不一樣,孩子慢一些實際上沒有那麼恐怖。

    很多孩子都比較慢:寫字慢、計算慢、思考慢、行動慢。

    比如寫字慢,有些孩子想寫得端正、整潔,如果你逼著孩子寫快,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寫得龍飛鳳舞。

    計算慢,一二年級的很多孩子計算確實慢一些。但是如果不是過分的慢,那麼家長實際上大可不必那麼擔心。我們都覺得計算是基礎,希望孩子又對又快。如果能夠做到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孩子一時做不到,你也不要過分打擊孩子。保持一定的訓練量,告訴孩子堅持訓練就會越來越熟練。同時,千萬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在壓力下面孩子確實可能變得很快,但是有一個弊端:在強大壓力訓練,孩子的思維會變得狹窄,舉一反三的能力會變弱。

    思考慢,這是大部分家長較為痛苦的地方。孩子想問題似乎很慢,或者根本就不會想問題。我告訴你,孩子不會想是正常的,因為ta大腦裡面的資料還不夠多。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不會思考真的很正常。

    思考最好是在輕鬆的環境下進行,如果孩子感覺到壓力大,那麼ta大體上是無法有效思考的。所以在孩子思考的時候,千萬不要大吼大叫。家長不能急,你一急,孩子就不會思考了。

    我們不但應該允許孩子慢一些,還要鼓勵孩子存疑。不會解決的問題存起來,過幾天再來思考一下。有了這樣的心態,孩子就不會緊張,ta對數學就不容易產生恐懼心理。而且,有些數學問題不一定適合孩子做。如果遇到孩子暫時還不能理解的問題,我們要允許孩子放一放,也要讓孩子放寬心,不要打擊到孩子的自信。

    當然,如果孩子磨蹭,拖延,那麼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調整孩子。一般來說,磨蹭涉及到心理和習慣方面。所以一方面調整孩子的心理,另外一方面要建立好的習慣。

    心理方面:

    孩子可能因為想玩而拖延。那麼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明完成作業可以適當玩一下!

    如果孩子因為恐懼作業而拖延,那麼家長有必要在寫作業上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

    習慣方面:

    固定時間寫作業會比較好,一旦孩子養成習慣,ta的心理慣性就會比較強了,到時間就會自動寫作業。

    讓孩子順暢的做事情,主要就是上面的兩點:一是心理,二是習慣。

  • 6 # 然規成長

    孩子做事慢吞吞,喊一遍,喊一遍,沒反應,感覺不是叫他的一樣,這樣的孩子真的讓人不知所措。

    我教的是低年級孩子,經常有家長和我說這個問題,明明已經要晚了,孩子還在那磨磨蹭蹭,有時恨不得上去打兩巴掌。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是這樣建議的:

    1.讓孩子對時間有所瞭解

    很多孩子做事慢吞吞,主要是沒有時間概念,簡單的說就是不知道5分鐘多長,1分鐘多短,再加上不少家裡已經沒有鐘錶了,都是拿手機看時間,所以孩子沒有時間概念也就很正常。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先讓孩子認識鐘錶,對時間有所瞭解。

    2.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

    例如晚上回家,孩子餓了,你可以指著鐘錶告訴孩子,還有20分鐘可以吃飯;準備出去辦事,可以指著鐘錶告訴孩子,還有十分鐘出發,把自己該準備的東西準備好。

    利用一切可以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機會,這個過程也是讓孩子知道時間的長短。

    3.給孩子自己安排時間的機會

    例如:下午放學之後時間可以自己安排,不過十點必須上床睡覺,玩多久,什麼時間寫作業都讓孩子自己安排,剛開始幾次可能會玩到睡覺作業還沒寫完,這時一定要下定決心讓孩子十點準時睡覺。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孩子做事可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替孩子安排習慣了,孩子沒按你的安排去做就是不符合你的要求,所以你會著急上火。

    4.他還是個孩子

    有時孩子做事慢,是因為他的年齡問題,不要總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孩子。陪著孩子慢慢長大,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 7 # 賈容韜家庭教育

    吃飯慢、穿衣慢、作業慢、起床慢........

    小朋友們為什麼總是慢吞吞?家長不要一味催促,要找出真正原因。

    1、動作感官未發育成熟

    小朋友在幼齡時期,除了大動作的發展、以及動作和大腦的反應的協調發育。小朋友之所以動作慢是因為動作感官還沒發育成熟。例如,擠牙膏,刷牙的動作,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但是小朋友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僅動作慢,還笨拙,有時候不小心就把牙膏擠到地上。

    如果你想更直觀的解釋,可以想象昂我們剛學騎腳踏車的情景,踩踏慢,剎車慢,轉彎也慢,所以,孩子們的動作被輕車熟路的大人看來,就是比蝸牛還慢了。

    2、容易分心

    孩子年齡不同,專注力和時間都不同,但是年齡越小,專注時間就越短,這就好比你讓一個2歲孩子收拾玩具,他一開始答應的很歡快,可是他收拾了幾分鐘他突然被手上的一個鮮豔的玩具吸引了,碰一碰玩具興許還會發出有趣的聲音,他就把收拾玩具的事情忘記了繼而玩起手上的玩具來。所以從大人的角度來看,這孩子拖拖拉拉,慢吞吞收拾玩具一小時沒完成。

    3、缺乏時間管理

    幼兒缺乏對時間的認識,也缺乏時間管理。

    一般到了6歲,小朋友才能真正分辨出上午和下午,前天和後天等一些時間概念,孩子越小越沒有時間觀念。例如,一個三歲的小朋友,你陪他閱讀半小時繪本,他可能會說”過了三個小時“,所以,你對孩子說:”十分鐘後我們出門”,到十分鐘真正出門時,孩子可能趴在地上玩玩具,因為他壓根不知道十分鐘是多久。

    除此之外,日本的《Aera with Kid是》雜誌表明,孩子們動作拖拉,與性格無關,而是缺乏時間管理能力直接相關的。即使到了十多歲,也有43%的孩子在時間管理方面做的不好,雖然到了一定年齡會改善,可也是需要改正的,因為時間長了,可能就養成習慣了,孩子可能對拖拉上癮了。

    吃飯慢?

    多咀嚼較硬的食物,還可以吹泡泡吹哨子,這些小措施都能幫助孩子鍛鍊口腔肌肉和咀嚼能力。

    穿衣慢

    塗鴉、捏橡皮泥、撿豆子、練鋼琴等,這些小措施都能幫助孩子手指感官的發育,發展手部的精細動作,幫助孩子的小手更加有力靈活。

    作業慢?

    放學以後先運動。又心理研究證明,孩子放學回到家後,在寫作業前做一下有氧運動,例如打乒乓球,跳繩,孩子寫作業更加專注,未來尤其是閱讀和數學成績會比較好。

    起床慢?

    讓Sunny照射進房間,幫孩子從睡眠中行老,還可以播放孩子喜歡的動感音樂,幫助孩子大腦清醒。

    最後,無論孩子做什麼,配合一個計時器,到點便叮鈴鈴。例如,孩子吃飯可以預定半小時,孩子刷牙穿衣時可以預定15分鐘,孩子起床時可以預定10分鐘......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不配合,但是隨著他們計時器的提醒多了,便慢慢養成了時間概念,有助於他們學會時間管理。

    難怪人常常說,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是父母性情溫和!即使孩子們動作慢的時間靜止,就像按了“暫停鍵”,父母也能耐心滿滿的幫助孩子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在人生道路迷茫和仿徨時,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