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名將錄

    中國封建王朝時代,官員的所管轄的職能沒有非常精確、系統,因此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往往掌管多項職能,訴訟就是其中一項,這在如今本應該是法官擔任,但在當時,經常由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主辦,我們在影視劇中,也能夠看到知縣、知府升堂斷案的場景,因此在古代,出現了不少公正廉明,斷案如神的清官,我們最為熟悉的,恐怕就是包拯包青天了。

    包拯出生的時代非常不錯,生在文人地位非常高的宋朝,並且還是處於宋朝鼎盛的“鹹平之治”時期,包拯像其他讀書人一樣,十年寒窗苦讀,金榜題名,成功考取了進士,並被外放為建昌縣令。多少士子費勁心思,就想走到這一步,鯉魚躍龍門,可是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包拯毅然辭官,由此可見,包拯是一個十分仁義孝順的好青年。

    在父母死後,包拯守喪年滿,再次踏入仕途,從知縣到知府,再到監察御史、按察使,一直到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加封龍圖閣直學士。這個天章閣是宋仁宗讀書接見大臣,談論軍政要事的地方,知諫院更是可以監督皇室的行為,包括皇帝,可以坐到這個位置,足以證明包拯的公正廉明,鐵面無私。

    事實上,包拯在歷史上也確實是一個剛正不阿,不畏權貴的清官,他曾多次斥責達官、彈劾顯貴,當時的貪官汙吏非常懼怕包拯,生怕落到他的手上,當然,包拯不僅以廉潔要求別人,他自己在這方面也做的十分好。因為包拯當了高官,所以他的親戚以為有他撐腰,禍害百姓,但包拯大義滅親,從不徇私枉法,他自己也從不貪汙受賄。

    在古代,百姓想要告狀,可沒有那麼容易,並不是像電視裡演的那樣,擊鼓鳴冤,知縣知府大人就出現了,實際情況是,百姓想要告狀,得先將狀紙交給守門的小吏,小吏再轉呈給府吏,然後府吏在決定是否受理,因為,許多百姓為了能夠自己的案情得到受理,只好賄賂這些小吏。包拯權知開封府,直接大開堂門,有冤情者可以直接上堂訴高,於是百姓紛紛跑來伸冤,加上包拯斷案如神,公正廉明,因此被人們稱為包青天。

    包拯一生公正廉明,理應受到後世的崇敬和尊重,但是後人無意挖開包拯的墓冢時,裡面的情形讓人心痛。嘉佑七年,包拯病逝,但是關於包公的墓冢,疑點非常多,首先在鞏縣,也就是宋朝開封不遠處,有一座包公墓;在包拯的老家合肥,也有一座包公墓,那麼到底哪座才是真正的包公墓呢?大家一致認為包拯的墓冢是包拯老家的那座,因為有史料記載,包拯在逝世以後,由開封送至老家安葬,後人也多在那座包公墓祭奠包拯。

    但是在1956年,省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對需要對包公墓進行遷徙和文物發掘,但是經過發掘後,發現裡面並不像包拯的墓,就在大家疑惑之際,一個世代傳承的包公墓守墓人告訴了大家真正的包公墓,經過這次發掘,發現這個墓葬的規格非常高,和包拯生前的十分匹配度也比較相似。

    但是包公墓冢,曾經過多次的破壞和盜挖行為,在南宋時期,金兵佔領廬州,將包公墓洗劫一空,包公的遺體屍骨也遭到破壞,包公子孫以及後人十分心痛,包拯一生為國為民,公正廉明,沒想到死後也未得安寧,後來幾經輾轉,後世才將包公的遺骨和他夫人合葬在一起,在1973省市相關部門對包公墓冢進行科學發掘時,見到包公的遺骸只剩一堆散亂的屍骨,這種情形,實在令人心痛。

  • 2 # 青史一葉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瀘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

    關於包拯,很會審理案件史料上沒有什麼記載,不過確實是公正廉明。

    包拯民間描繪的形象是:大黑臉,腦門有月牙,身邊有張龍、趙虎、王朝、馬漢,還有展護衛、公孫先生。手裡有尚方寶劍,堂下有龍、虎、狗三口鍘刀,而且日斷陽、夜斷陰。審理的著名案件有《狸貓換太子》、《鍘美案》、《鍘包勉》。

    但事實上,在宋朝史料中,只記載了包拯破獲過的一起盜割牛舌案件。他在天長縣任知縣時,一個農民來告狀說有人割了他家耕牛的舌頭。宋朝的法律規定,民間私殺耕牛是犯法的,要被治重罪。但是包拯對那農民說回家把牛殺了,自己留一點吃,其餘拿到市場上去賣。那位農民回到家中,真的把牛殺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殺牛的農民,包拯反而將這告狀的人扣押起來,怒問道:“你為什麼把人家牛的舌頭割了?”那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追問弄得驚慌失措,只得如實招供。這個人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是包拯使了個“引蛇出洞”之計。至於其他的案件,都是後世杜撰出來的,純屬子虛烏有。

    雖然沒有斷過這麼多案件,不過包青天確實是一位公正廉明、鐵面無私、心繫百姓的賢臣。

  • 3 # 戰爭視角

    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清官可能就是包青天了,包青天名字叫包拯,在傳說當中,包拯自幼沒有父母,跟隨兄嫂長大,包拯長得黑如鍋底,外號包黑子,其腦門上長了一個月牙。包拯嫉惡如仇、不畏權貴、懲治貪官、為民做主。並且包拯鐵面無私、斷案如神。

    包拯的出身和長相,傳說中的包拯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小時候很受氣,從小就跟隨大哥大嫂長大,另外,傳說當中的包拯長得黑如煤炭。而史料當中的真實包拯與傳說中的大相徑庭。真實的包拯其實是出生在官宦世家,而且家庭很富裕,從小就受父母的寵愛,在父母的影響下透過科考而走上了為官的道路。包拯長的也不黑,而是一個長相很白淨的書生,而且非常的俊俏。那麼為什麼把包公塑造成為出身貧寒好臉面很黑呢?其實這與人們心目當中的形象有關係,人們人們只有貧窮出身的人才能夠鐵面無私。所以傳說中就把包拯塑造成了這種形象。

    包拯斷案入神的傳說,在傳說當中包公斷的最有名氣的案子就是《鍘美案》

    傳說當中的陳世美考中了狀元,為了能夠娶公主為妻,而想殺掉自己的原配夫人秦香蓮,後來秦香蓮去開封府告狀,包公查明案情後,用鍘刀鍘死了陳世美。其實歷史上根本沒有陳世美這個人,在中國曆朝歷代的狀元記載當中更沒有陳世美,在宋朝的時候也沒有鍘刀這種刑法。所以鍘美案的傳說只是人們為了弘揚正義而編纂出來的。

    其實包拯斷案如神的傳說與包公所斷的牛舌案有一定的關係,據記載,包拯在當七品縣令的時候,有一天包拯正在縣衙辦公,一個老農來報案,說自己家耕牛的牛舌頭被人給割掉了,因為在當時牛是農民用來耕地種田的主要力量,如果牛被割去舌頭,那麼牛就無法吃東西,最後會被餓死。包拯叫這個老農回家把牛殺掉,並且不要聲張,老農非常的不解,因為在宋法規定殺耕牛是犯法的,包拯看出來老農的疑慮,就告訴老農,只要按照自己所說的方法做,就一定能破案,幾天後,與老農同村的一個人來告發老農私自宰殺耕牛。包拯一拍驚堂木,大喝一聲,為什麼割掉老農家的牛舌頭,還不從實招來,這個人立刻嚇得說出來實情。原來這人與老農家有一些矛盾,為了報復老農,就想出了割牛舌頭的損招。從此就有了包工斷案如神的傳說。

    後人在元曲中刻意的將包拯描繪成黑臉和腦門上的月牙,將包拯塑造成一個能審陰間和陽間的法官。後來經過明代以及清代的補充,才有了現在傳說中的包青天。

  • 4 # 山谷大師

    在中國古代,出現了許多公正廉明斷案如神的清官,我們知道,包公包拯包青天是我們最熟悉的人了。包拯的青年時代,出於宋 朝的鼎盛時代“鹹平之治”時期,包拯刻苦讀書考取了進士,當他父母年邁,毅然辭官照顧老人,父母死後守喪年滿,再次踏入仕途,從知縣知府到監察御史,按察使,到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加封龍圖閣直學士。

    包拯剛直不阿,不畏權貴,當時的貪官非常懼怕包公,生怕落在他手上。因為包拯當了高官,親戚朋友以為有他掌腰,為所欲為幹不法之事,但包公大義滅親,從不徇私枉法,他自己嚴於侓己,名聲傳播於宮廷內外。

    包拯最著名的案列就是鍘美案了,其實陳世美的原型叫陳年穀,清順治年間拜京官,他的一個朋友仇夢麟聽聞到京城找他,希望透過他某個一官半職,沒想被陳拒絕了。仇夢麟懷恨,寫出了新劇“秦香蓮抱琵琶”,把戲中的陳年穀叫做陳世美。有一次劇院演罷“秦香蓮”,臺下的觀眾喊叫:殺了陳世美!正巧剛唱完“陳州放糧”的“包公”過來,人們拉著包公上了臺,等這位包公紮了陳世美,臺下歡呼起來。

    以後,鍘美案就成了包拯的斷案傑作,包公的不畏權貴的形象也就高大起來。

    歷史上的包拯,的確是斷案清官,但是民間編造的包公斷案故事數不勝數,不過包拯的的確確是真實存在的。

    黃牛案:有人告狀,咱家的黃牛被人割了舌頭。因沒有人證,無從查起。包公說:牛沒了舌頭活不成了,不如殺了換點錢吧!出乎意料,第二天早上,鄰居跑來告狀,說某私縡耕牛。包公當即將其拿下,原來這個鄰居就是割了牛舌頭的案犯。包拯如此神通,也有錯判的時候,楊金嬋案就是其中之一。

    日判陽間不平事,夜審地獄冤屈案。雖然對包公有所誇張,但歷史上包拯的剛直不阿,藐視權貴的精神,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 5 # 張峰149764346

    包拯,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學作品裡,戲曲演義裡,電影、電視劇裡最具盛名的清官。

    並宣染成陰陽兩斷通吃的斷案神話傳奇,包拯以不畏權貴,不徇私舞弊,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傳說包拯的三把鍘,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鍘陳世美,鍘包勉、狸貓換太子、陳州放糧,等都是包拯膾炙人口的經典案例,甚至被稱為包青天,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對他一個人的稱譽,受到千百年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包拯真的斷案如神嗎?

    答案是否定的,歷史上真的包拯根本不會斷案。

    這在和包拯同朝為官的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了一件包公在開封府在任期間的一件糗事,當地有個土豪有的是錢,犯了事按律當受杖刑,聽說包公廉潔受賭路走不通,於是老豪就把勁使在小吏們身上,給暗地裡給打板子的小吏塞了個紅包,經小吏暗中運作,用了個小小的苦肉計,包拯不能洞察秋毫讓土豪就輕輕鬆鬆逃過了法律的制裁,被無罪釋放,一個小小打板子的小吏就把包拯玩的滴溜溜轉,這是跟包拯同朝為官的沈括寫的,事實證明包拯根本不會審案。

    還有號稱獨醒道人的南宋學者曾敏行在他的“獨醒雜誌中”也記載了包拯在首都卞梁城裡斷過的一起糊塗縱火案,因為篇幅的關係不再細說。

    大家都知道,包拯審的幾樁大案都是他在開封當府尹時斷的案子,實際上包拯在開封府尹的位置上只做了不到一年時間,因為不勝任府尹職務被調走。

    包拯公正廉明,剛正不阿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包拯是一位不貪圖名利的諫官,歷史上才將他的事蹟進行了無限誇大,把他塑造成了一名陰間陽間無所不能的神探。

  • 6 # 史道驛站x

    對於包拯包青天我們大家再熟悉不過,他鐵面無私,為民做主,貪官汙吏都很懼怕他,老百姓都很愛戴他,他斷案如神,執法嚴明。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包拯真如後人稱讚的那樣,是個神探嗎?

    今天我就跟大家來理一理包拯真實的人生軌跡。 包拯(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1027年考中進士,此時他28歲,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縣令,父母尚在,離家比較遠,於是打了一份報告,想去離父母近的地方工作,得到朝廷批准,改任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

    和州雖然離合肥不是很遠,可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回趟家還是不容易,於是包拯乾脆辭職回家陪伴父母,後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家守孝,期滿後還是依依不捨,在鄉親的勸說下,於1037年再次出仕,此時包拯已經38歲了,赴任天長(今安徽)知縣,正式開始了他的仕途人生。

    包拯歷任大理監事、建昌知縣、和州稅監、天長知縣、端州知州、遷殿中丞、監察御史、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樞密副使、開封知府等官職。1062年包拯去世,享年63歲,被追封禮部尚書。因他做過龍圖閣直學士,後人為因此稱他為‘’包龍圖‘’。

    包拯做建昌知縣是個七品芝麻官,而且沒有呆多久,因此在建昌並沒有做多少業績。後任和州稅監和天長知縣的時間也不長。真正出名是在端州知府任上,端州(今廣東肇慶)雖說離京城較遠,但端州出端硯,端硯是文人墨客和士大夫非常喜愛的物件,包拯的前任們經常以端硯賄賂朝中要員,包拯上任後,一改昔日的不正之風,自己在端州為官3年從沒有拿一方端硯回家,因此受到廣泛的讚譽。

    端州任職3年後,包拯被調到中央,任遷殿中丞、監察御史,監察御史是專門監督百官,彈劾百官的,包拯做這個官,應該是如魚得水,做得有聲有色,他的剛直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敢於進諫,敢於直言,名聲大噪。

    包拯不斷升遷,先後任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直到任樞密副使、開封知府等官職,樞密副使為從二品,開封是當時宋朝的京城,開封知府應該相當於正二品,這也是包拯最高品級的官職。

    包拯最為大家熟知的案件,就是‘’蹊田奪牛‘’,據說有一個的牛被人割了舌頭,案子告到包拯那裡,包拯叫原告不要聲張,回家把牛殺了,然後拿到集市上去賣,當時私自宰殺耕牛是重罪,不多久就有人告發原告私自宰牛,包拯判定告發原告的人就是割牛舌頭的人,結果果真如此,破案成功。其它關於‘’陳世美‘’、‘’狸貓換太子‘’等案件都是後來的藝術作品,與包拯並沒有關係。

    包拯在各個任上都能自律,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為民做主,他不附權貴,不站山頭,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因此被後人稱為‘’包青天‘’。要說包拯斷案如神,還是有待商榷的,因為包拯的主要功績是表現在執法如山上。被包拯彈劾的高官也很多,他也一度反對王安石變法,可當舊黨陷害王安石新黨人物時,包拯卻毫無顧忌的站出來替新黨說話。

  • 7 # 莫味道

    包拯審理案件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

    歷史上的包拯任開封府尹只有一年半時間,“斬陳世美”、“狸貓換太子”這些著名的案件,都是後世民間藝術家附會上的,和包拯沒有任何關係。

    《宋史》只記載了一個包拯斷案的故事,“割牛舌案“。一農戶的耕牛牛舌被割,狀告到包拯處,要求查明犯案人。包拯分析,割牛舌損人不利已的事,只能是尋仇。包拯讓農戶回去把耕牛殺了,在宋代這是違法的行為,果然農戶的鄰居前來告密農戶私殺耕牛。包拯認定是這個鄰居割了牛舌,最後查明真相果真如此。

    包拯具備偵探的推理意識和思維邏輯,審理案件是合格的,可要說斷案如神可算不上,只有這麼一個案例也看不出包拯在審理案件方面的才能。

    包拯正是靠著公正廉明才名留青史,甚至被民間藝術家當做半人半神加以傳說。

    先說清廉。包拯曾經任職盛產名硯的端州,他的歷屆前任官員無不打著“朝貢”的名義中飽私囊。包拯到任後朝廷徵收多少硯臺就是多少硯臺,不許多收一臺。1973年合肥清理包拯墓,從他和後人的墓中,只發現一塊普通的硯臺。

    包拯的公正。

    包拯任職廬州時,親朋故舊藉著他的勢,有點違法亂紀的小動作。包拯當眾杖責一個違法的舅舅,從此親朋故舊不敢再為非作歹。

    包拯任職監察御史時,黨爭激烈,范仲淹新政黨人失勢,楊邠等人被牽連問罪,但三人為官能辦實事,在包拯的極力主張下,楊邠等人又獲重用。要知道包拯是范仲淹新黨的死對頭守舊派的人,這樣做就更難能可貴。不問個人利益,只求問心無愧。

    這個公正是追求法律的平等,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追求公正,包拯不畏強權,誓死力爭。從按察使到宰相,從皇帝的寵臣到皇家的駙馬,朝野上下,只要有違法亂紀的行為,包拯無差別彈劾。一彈劾起來,不給出處理結果,包拯誰的面子都不給,包括皇帝宋仁宗。

    皇帝的愛妃張貴妃吹吹枕頭風,皇帝提拔了張貴妃的伯父,包拯彈劾一道接著一道,發展到在朝堂上跟皇帝辯論、寸步不讓,雄辯滔滔辯論裙帶關係的危害,唾沫星子都噴到了皇帝臉上。皇帝只好退讓。

    包拯這麼剛直,得罪了無數的人咋就沒被整呢。

    首先有個好皇帝,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在明清,誰敢把唾沫星子噴到皇帝臉上還不株連九族。

    其次包拯自身行得正,不貪汙不受賄,不以權謀私,每件事都公忠體國,沒有小辮子給敵人抓。

    第三,包拯背後有強大的同學團在照應他。科舉制時,同一年考取進士的人稱為同年,預設成俗相互照應。而包拯是天聖五年的進士甲科,這一屆同年出任高官的特別多。同是這一科出身的宰相文彥博和韓琦,和包拯私交特別好,文彥博跟包拯是兒女親家。韓琦任職宰相時,也是包拯被提拔最快的時候。包拯政治情商很高,有這樣一個強大的勢力支援包拯,他的公正廉明、不畏強權才更有底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在拼搏的你,是否回頭思考過,自己還在夢想的道路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