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白羊小凡

    區分古玉年代主要從以下幾方面:

    一、從做工方面,因為不同時代的玉器,使用的工具不同,留下的痕跡也不同。中國玉器的加工,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至5000年前。

    1、最初的玉石加工就是所謂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銳石打鑿,以石攻石。用硬度大的岩石製成“解玉砂”和砣輪進行加工玉石,線條特徵簡單粗放。

    2、到了商代,用銅製鉈輪加工玉器,線條特徵淺而寬,斷面多呈半圓形。

    3、從西周末、春秋初有了鐵製鉈輪,線條特徵細而深,自此鐵鉈一直用了2000年之久,直到20世紀的民國初年。

    4、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逐漸有了電動工具和金剛砂輪磨鉈,形成了現代玉雕工藝。

    二、從各個時期玉器用途,玉石加工工藝特徵,人們的審美追求等不同判斷古玉的年代。

    1、史前即商之前,玉器主要用於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針等,還有祭器和很少的象形玉器如玉瓊、玉龍、玉豬。工藝手法常採取區域性誇大、不求形似、突出神韻的象徵主義手法。

    2、商周戰國時期玉器用途逐漸增加,主要有禮器、儀仗、工具、裝飾、藝術品等。隨著金屬鉈使用熟練玉器上的線條逐漸細密、鋒利有勁、準確流暢。圖案也逐漸多樣龍、虎、鳳等動物形象呈現於玉器之上。

    3、秦漢時期,特別是漢代玉禮器減少,裝飾佩飾品玉器大大增加,用於喪葬的玉冥器顯著增加如玉衣、玉九竅塞、玉唅和握玉。工藝手法逐漸由抽象轉向以寫實為主,一些像生類玉器也有了現實感和生命力,形神巧妙結合,代表工藝有“漢八刀”雕蟬。

    4、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分裂、社會動盪不安,玉器工藝沒有太大發展。

    5、隨唐時期,尤其唐朝時期國家強盛、經濟發達,與東西方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佛教題材的玉器盛出。工藝手法上,鉈法簡練遒勁,突出形象的精神和氣韻,頗有浪漫主義色彩。

    6、宋元時期,此時玉器用途相當廣,從皇家到民間玉器豐富多樣。工藝特徵特別是兩宋時期玉器加工去除了隋唐時期複雜的外來文化因素,又繼承和發展了玉文化的世俗化、文藝化特色。特別說明因宋朝風行收藏古玉,開始出現了偽造或仿造古玉。

    7、明代,明代整體經濟繁榮,民間富裕,玉器飾品、用品更是絢麗多彩,出現了珠寶鑲嵌工藝。由於經濟繁榮、玉器商品化,玉器工藝也出現了商品化的趨勢,玉器胎厚重、造型呆板、做工草率、裝飾繁瑣,流傳至今大量玉壺、玉杯。在圖案方面追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其次才顧及到美。明代仿古玉器更是盛行,大量製造了古色古香的偽贗古玉器,乾隆帝也曾被明代仿古玉欺騙。也是在這種玉器環境下產生了陸子剛雕刻藝術家。

    8、清代,清代時期和田玉大量運進內地,促進了玉器工藝迅速發展,是玉器史上最為昌盛時代,各主要城市玉市十分興旺,民間觀玉賞玉之風興盛,玉器用途更加廣泛。清代玉器工藝特徵,在宮廷用玉影響下,玉器做工嚴謹,一絲不苟,碾琢細緻,如雕似畫,在拋光上精益求精。清代玉工善於借鑑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陽線、平凸、隱起、鏤空、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藝術風格,吸收外來藝術影響並加以糅合變通,創造發展了極高藝術造詣。

    從玉器加工用具及歷代玉器用途和工藝特點做了一點簡單見解,希望對大家辨別古玉年代有一點幫助。其實辨別古玉是從理論到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是一項大工程。就說到這裡吧,希望大家多指正。

  • 2 # 文藏

    隨著國內收藏熱的迅速升溫,中國歷史上經宋、明、清三代玉器崇古作假高潮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玉造假再一次空前肆虐,而這一時期的作假是利益的驅使。從仿和田玉籽料到仿高古玉無所不包。而現在有些仿品單從沁、形、紋上已很難分辨,但從玉材和新、老工藝上對比來分辨就很容易找到破綻,因為玉材和新、老工藝決定了造假的成本。

    一、古代治玉工具

    《詩經·鶴鳴》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錯」:礪石也。《詩經·國風·衛》則有:「如切如磋、如硺如磨。」切、磋、硺、磨四字,概括了骨、牙、玉、石的施治方法,尤其是琢磨二字,更說明了自古以來玉器的製作方法,即非刀削,亦非刻劃,而是石的硺和磨。

    這個「石」應包含兩層意思:一種為治玉的石質工具,石砣、石刀、石鑽、拋光用的磨石等等,主要應用於史前與商周早期,金屬工具未普遍使用之前。一種就是治玉必不可少的媒介—解玉砂。

    目前考古工作者從距今兩萬年左右的山頂洞人使用的磨製骨針和佩戴的穿孔石珠中推斷,先人們就是在鑽孔時(尤其是利用管鑽鑽孔時發現了砂子的神奇作用。管鑽鑽孔使一些質地較軟的材料,如竹管、骨管得以藉助砂子帶著水將堅硬的石器鑽穿,從而開闊了先人們的視野。從此工具的軟硬不再是問題,以硬碰硬被軟硬兼施所代替,麻繩、皮條、竹管、骨器等各類質地較軟的工具都可以成為治石及治玉的工具。

    早期的解玉砂,就是普通的砂石,裡面含有較多的比玉硬的石英砂顆粒,在與玉接觸過程中帶著水起到磋磨去料的關鍵作用。解玉砂在生產實踐過程中也逐漸分離、精選,唐宋以後,已有某地產砂優質的記載,清代更有記述治玉的不同工序需要不同的解玉砂:黑石砂、紅石砂、黃石砂、石榴子石砂、寶石砂、金剛砂等等。

    玉雕藝術是中國古代最早產生併成熟的藝術門類之一,時代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年以前,她萌發於石器工具製作中,新石器時期沒有玉石之分,美石就是玉!中國已考古發現了多處的新石器時期的石制工具。

    新石器晚期,即有了青銅的冶煉,雖不排除此時個別玉器已使用了金屬工具製作,但是,石質硺玉工具完全被金屬工具代替,生產力的進步應在商晚期至西周時期,銅石並用的治玉工具階段可能經歷了上千年。

    雖然到商周為止,目前專家們還很難斷定治玉工具已完成由銅到鐵的替換,此期玉器也依舊能找到青銅工具製作的痕跡,可以說銅、鐵工具並用的時期亦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但是漢代玉器的製作完全可以說是鐵質工具了。

    古代治玉工藝是一門純粹的手工藝,從石質工具到青銅工具再到鐵質工具,經歷了幾千年,期間受到地區發展不平衡和經濟水平的限制,更何況,中國古代一直有著:「工之子,恆為工;農之子,恆為農」的制約,使得玉器製作侷限於口耳相傳,秘不示人的家庭式作坊內;並且古代玉器製作工匠們一直都有「傳沙(解玉砂)不傳藝」的規矩。技藝的保守性決定了治玉工具更新緩慢,其中最重要的治玉工具—砣機就是在緩慢發展中逐漸變革的。

    根據史籍以及考古發掘的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專家達成共識的中國治玉砣機大致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現於史前,紅山文化、凌家灘文化等都有可能使用,南北同時或略有先後,為坐式或地下式的原始砣機,橫軸立砣旋轉,多人分工合作共同操作。砣具以石、木、骨、陶等自然材料製造而成。

    第二階段:為幾式砣機,夏商周時期使用,改用青銅砣頭,操作上漸趨成熟。

    第三階段:仍為幾式砣機,秦漢至南北朝使用,改用鐵砣頭。

    第四階段:為高桌式砣機,使用鐵砣頭,從隋唐至一九五〇年,一人操作,足踏旋轉,即明清使用的水凳。

    第五階段:為現代砣機,自一九六〇年迄今,砣機在逐步由木質改為鐵質,由足踏改為電動,解放了玉工的雙腳,砣頭改為人工金剛砂膠的膠砣,用自流水冷卻和琢磨。

    二、治玉程式

    下面將有史料記載的唐宋以後的玉器製作的工序和流程進行簡單介紹,一件玉器製作工藝程式一般有七至十二步,根據需要加工的圖案和佈局不同,工序方法也不同。這裡主要講老工的七種工序與新工進行新、老工藝的對比,在懂得玉器新、老工藝的製作原理後,更容易根據工藝辨識玉器的年代:

    (一)搗砂研漿:這道工序也叫「選砂」,將硬度大於玉料的礦物質放進一個鍋形的石槽裡面,利用礦物質自身的擠壓和碰撞,用石具進行錘搗,經過反覆的錘搗、水洗、篩選出最需要的細度的解玉砂,用來解玉和琢磨玉料。而現代的新工藝都是在砣頭上直接焊接金剛砂和石英砂。所以搗砂研漿的工藝在新工藝中已經不存在了。

    (二)開玉:就是將包裹在玉料外的岩漿層切除,古代的開玉是將玉料固定在一個石具上,用條鋸加解玉砂,一邊一人,來回拉動條鋸,進行慢慢的切割,一件玉料切割少則幾個時辰,多則幾天,才能將玉料剝削完畢。現在新的切割分為兩種割法:一種是被稱作「油機」的機器切割,另一種叫「水機切割」。

    (三)扎砣:也叫選型,就是利用鍋鋸將玉料切成所需要的大體形狀,造成要雕琢玉器最早的雛形。扎砣分大扎砣和小扎砣,大扎砣就是劈料,小扎砣就是將玉料細加工,進行加工花紋和紋飾。

    (四)掏膛:根據玉器的器型而定,有的用不到,就是掏空玉料內部多餘用料(比如瓶子),老工基本用的工藝是管鑽掏膛法。

    (五)上花:也叫「丁字」,就是在選定好的玉料上進行深加工,所有的精美圖案和花紋都是在這個工序實現的,這也是鑑別老工和新工,鑑定古玉的最好入手。

    首先,因老的機具是利用腳踏發力來帶動傳動槓桿雕玉,新機具是利用馬達來雕玉;老的工藝只應用了半個週期,工藝是來來回回,新的工藝是一個週期迴圈轉動,方向是一個方向。所以老工的起砣和落砣是有變化的。新工由於機器的規則運動,會出現平整、整齊劃一,根本看不到起砣和落砣。新工不管使用什麼工具(現在有一種可調轉速的工具),都會在玉器走線時或在起刀和落刀時留下崩口,而老工雖也會有崩口,但和新工的崩口是兩個概念,新工的崩口非常平均,老工在走線時是圓滑規整的。所以,加工痕跡出現高速(每分鐘五十轉以上)鑽石砂輪切割、研磨、去料、打孔這種工藝就必須是這五十年之內的加工工藝。只要有平均、均勻的崩口,肯定是新工。

    其次,我們不妨再從治玉工具上來分析新、老工藝在走線時的區別,從原始的石頭刻刀和骨質刻刀,到青銅刻刀、鐵質刻刀再到今天的金剛鑽粉刻刀;從不一樣的砣具:石砣、銅砣、鐵砣、機器砣等,其砣出的紋線是不同的。先講青銅刻刀、銅砣的走線:由於青銅刻刀、銅砣不是很堅硬,所雕刻出來的紋線會出現「淺」、「短」、「高低不平」的感覺,不容易做出長距離的線條,遇到長線多用跳刀法,也就是我們後來稱為的「遊絲跳刀」,就是一點點的進行接刀。

    古代工匠在製作彎曲的弧線或製作圓圈圖案時就用碰砣工藝。現在也有將機械的電動節速調低仿「跳刀」的,但只有重砣,沒有起砣和落砣,這是因為機器的速度雖然調低了,在低速剛起步的時候,「玉不吃刀」,不能直接將玉器加工,並且在機器還沒有正常運轉的時候加工容易造成電機過熱而導致鑽頭損壞,要等整個高速轉動穩定下來,才可以將玉器進行加工。

    再講鐵砣、鐵質刻刀:到了戰國晚期基本採用的是鐵質工具,提高了玉器加工的深度和力度,刀鋒和線條更加流暢自然,所做的處理優美舒暢,尤其谷紋更加犀利。這時可稱得上是中國玉文化史上最為精美和繁密精細的紋飾,往往以纖細的單陰線和壓底技術為主,加以幾何形象化,這是典型的鐵砣痕跡,深,闊,急,也是標準的鐵砣特點。但鐵質工具的弊端是會導致線條的內槽粗糙,出現了多餘的橫紋(即臺階狀)和斷口(這裡的斷口指偶爾的剔崩口,而新工的崩口是有規則的似燃煙花狀),這樣線條會粗細不勻。

    再次,老工的工藝在溝底會呈現光滑的磨砂狀,無明顯長條形磨痕,特別是商周時期的玉器,是邊雕琢線條邊打磨溝底的,不會再進行二次打磨。因為不管是銅砣、鐵砣在與解玉砂接觸時才能磨玉,而解玉砂又很快被砣輪帶走,只能留下短暫的磨痕,不可能劃出長的線條。做工不細的老工,有時可以見到因砣輪走速不均而出現的溝底坑窪,溝線有寬有窄等現象,也有重複下砣重線等。新工的線條是用鑽石砂砣輪,在高速磨削下快速形成的,線條的邊沿會出現崩口,民間也叫「螞蟻口」(新工為了掩蓋這些崩口時會進行二次打磨,但線條邊沿的九十度立角就圓了),使線條出現有規律的鋸齒形邊沿,溝底還會有長條狀磨痕和起沙底,這是因為砂輪砣上的砂粒不可能排列非常均勻,總有個別稍微突起的砂粒在高速運轉下在溝底劃出長條狀溝道,有時還會出現踢線、斷線現象,邊線有明顯的波浪。形成原因是鑽石砣輪沒有過渡緩衝的空間。但有的新工仿老工,選用砂輪砣的砂粒很細,加工走線時用力小走速很慢,溝邊也很完整,溝底沒有溝道而且光滑,此時,只要看看溝底有無磨砂情形,就能識別新工還是老工。砂砣在中國八十年代還有出現,到九十年代基本看不到。

    (六)打眼:就是在加工完的玉器上鑽孔或是轉圓形的紋飾,新石器時代鑽孔主要有三種方式:鑿琢法、實心鑽孔、空心鑽孔。後兩種是新石器時代常用的方式,是利用「弓」型的工具,繞上一個架杆,架杆的頭上帶有解玉砂的砂石,藉助水進行來回的磨鑽,以達到穿透的效果,從而形成半孔狀的空眼。穿透的空眼一般採取兩面鑽孔的方式。鑿琢法在石器上打孔較多見,玉器少見,在這就不一一贅述了。

    實心鑽:俗稱桯鑽,鑽桿為實心,鑽頭一般較尖。實心的鑽桿不易排出鑽屑,所以轉速慢,孔部常出現外孔大,內孔小的現象,孔眼一般較小,許多鑽孔處再修磨光滑,有些修磨的較薄,也有的再進行擴孔。實心鑽技術不僅應用於打孔,也應用於玉器的鏤空定位和動物眼睛的製作,主要用於薄些的片狀玉器打孔。

    空心鑽:又稱管鑽,最早的管鑽可能僅是簡單的徒手鑽孔。將需要鑽孔的玉料固定,定好圓心後,鑽管安放在圓心處,加水添砂進行鑽孔。管鑽因空心能夠迅速排出廢屑,摩擦面小,所以轉速較快,省勁。但是管鑽在鑽的過程中會有磨損,頭部越來越細,如更換鑽頭,孔壁上會留下一些直角的臺階痕。另因在玉料內鑽孔越往下越費力,所以新石器時代大多數玉器都是兩面打孔,但兩面打孔定位易出現偏差,也會出現錯位的臺階痕。由於轉速問題,管壁上也常出現間距較寬的螺旋紋。如果管鑽工具較厚,所打的孔也會相對較大,鑽孔也常會出現上大下小的喇叭口狀。管鑽技術在玉雕中應用很廣,不僅用於打孔,動物、人物的眼睛,器物紋飾中凡是圓圈的圖案都可用到管鑽,還有掏膛等這些例子比比皆是。

    老工鑽孔在春秋時期由於鐵質工具的出現漸變成了單面鑽孔。但不論是單面還是雙面,都需要依靠解玉砂和水,解玉砂會和加工的孔壁呈不規則磨砂狀。由於砣頭在做來回的摩擦運動,解玉砂的顆粒不是特別均勻,就會在孔內出現不規則磨痕,或深或淺,而新工打眼是橫機打眼,鑽孔內會出現有規則、均勻的磨痕或螺旋紋,並且方向一致。從以上打眼技術的不同可以將這來作為鑑定玉器的其中一個要素。

    (七)上光:就是通常所說的「拋光」,古人是利用木鍋或是皮鍋對玉器進行反正的打磨,主要是修磨上面幾道工序帶來的瑕疵,使玉器更加完美。但新工中這一工序還包括打磨,打磨就是用細砂條(油石)來回修磨那些機器造成的失敗點,將毛刺和崩口進行修復,從這點上也可以判斷如果是新工,走線的地方一定是圓角下到底線的,老工是直角下到底線。新工打磨完後是利用拋光粉劑(實際上就是解玉砂)塗抹在玉器表面上,和打磨一樣,用砣進行表面拋磨處理,再用涼水沖洗,也有用熱水酸洗的。

    (八)開片切割: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製作上經常會應用「成形對開」工藝。所謂「成形對開」,即先將較厚的片狀玉料設計製作出基本的造型輪廓,再切割對剖成兩個薄片,最後進行精雕細琢。「成形對開」製成的兩件玉器,形制基本相同,有些表面尚存的切割痕(臺痕)亦可兩相吻合。

    電動鑽石砣輪出工藝的特徵:

    有規則崩線(也叫蟻口)、踢線、斷線。

    邊線研磨有明顯波浪,原因是鑽石砣輪沒有過渡緩衝空間造成的。

    水蹬砂砣加工工藝的特徵:

    線內出現臺級並且光亮。

    細線研磨不出現明顯的崩口(蟻口)、踢線、斷線

    線條直線好,不出現明顯的波浪,原因是有充分的研磨時間,

    有來回走動的研磨空間。

    總之,上面所講的老工即用老的工具結合解玉砂和水琢磨出每一道線條,現代工藝無法複製,首先是因為複製成本無法掛鉤;其次新的工藝與老的工藝因為在開料、上花、打眼、開片等工具上的不同,任何地方出現不協調,就會有疑問。

  • 3 # 尉遲文宇

    古玉區分年代,要從多角度看。如:玉的材質,雕工,沁色,包漿等。其實對我來說,只要玉質好雕工好就是我喜歡的。沁色古玉我喜歡紅色的硃砂沁或者鐵沁。上幾個自己收藏的供大家欣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不找設計師的情況下裝修出一套滿意的美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