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雁九
-
2 # 冬雨AK
你好,此次莫斯科航展蘇-47公開亮相確實出人意料,但不能說俄羅斯創新乏力。在世界上,俄羅斯在航空器設計研發領域仍然是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足以和歐美相抗衡,只是“囊中羞澀”而已!
蘇-47金雕戰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1997年設計的一款前掠翼的技術驗證機,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界八十年代蘇聯空軍MFI重型五代機研發計劃,是專門用來對抗美國F22“猛禽”戰機的,曾經,“金雕”大戰“猛禽”,是我夢寐以求的情景,可惜隨著“金雕”的下馬,這種願望也就成了空想,目前“金雕”仍然作為俄羅斯五代機的技術驗證機頻繁試飛。
“金雕”外形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前掠翼設計(最科幻 最漂亮的戰機)這種設計優點十分突出,降低了機翼的彎曲載荷,提高了升力阻數,因此蘇-47具有轉向靈活、滯空時間長、起降距離短等優點。但它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前掠翼設計在高亞音速時,沒什麼問題,但是一旦突破音速,前掠翼翼尖由於翼根產生的扭曲變形,會導致區域性迎角增大,迎角增大後又會導致氣動載荷進增加,這樣機翼根部就會產生極大的扭力,對機翼材料的強度要求很高,雖然採用了昂貴的複合材料,但以當時對材料技術,仍很難滿足要求。隨著俄羅斯空軍在2002年正式提出PAK-FA計劃(就是現在的蘇-57),“金雕”最終迫不得已只能下馬
但由於“金雕”採用了大量的五代機技術,如相控陣雷達技術 內建彈艙技術 S形進氣道技術 向量發動機......所以,之後一直作為技術驗證機存在,為蘇-57的研發默默做出自己的貢獻。
由於俄羅斯蘇-57已經定型和裝備部隊,即使現在材料技術等能夠滿足“金雕”的技術要求,“金雕”也不太可能重新被俄羅斯所採納大批裝備了。
-
3 # 紅龍軍團長
在莫斯科航展上,消失了十年的蘇-47再次亮相,相比前屆航展上亮相的米格1.44,蘇-47保養相當不錯,像一款新戰機。不出所料,蘇-47進行了飛行表演,小半徑盤旋絕技得到充分展示。筆者的答案與題設恰恰相反,俄羅斯抬出蘇-47正是顯示其強大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蘇-47並不是簡單的驗證機,在2012年賦予了“SU”的命名,取了一個官方雅號“金雕”,表明蘇-47是一款基本定型的戰機,離批次生產只差一小步。蘇-47是按照俄羅斯理解的五代機標準設計的新一代戰機,起步非常早,基本與F-22同步。1983年,蘇霍伊開始了S-22戰機專案,在蘇-17的基礎上,採用鴨翼與前掠翼設計。在完成基本技術驗證後,採用蘇-27機體為基礎,發展了重型前掠翼戰機專案S-32/37,也就是後來的蘇-47。蘇霍伊一度固執認為,蘇-47將是五代機的唯一選擇,憋足勁展開研發工作。
1997年,蘇-47與F-22同時首飛,引起了航空界的一陣騷動。前掠翼這種非典型氣動佈局,具有獨特優勢,避免了翼尖氣流分離現象,大迎角升力大,轉彎角速度快,加上近距耦合鴨翼與水平尾翼配合,蘇-47機動效能卓越。蘇-47還採用了隱身設計,前掠翼有反射雷達波的功能,鴨翼、水平尾翼平行外緣設計減少雷達訊號反射面,尾噴口遮蔽紅外訊號,以及類似於F-117的黑色隱形塗層等措施,使得蘇-47具有一定的隱形能力。蘇-47計劃配備推力達到20噸的AL-41推力向量發動機,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由此可見,蘇-47的技術之新,標準之高,完全是奔著“4S”去的。
遺憾的是2010年T-50曝光後,蘇-47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蘇-47被否決的時間可能更早一點,2005完成最後一次試飛,就很少看到它的訊息了。蘇-47下馬至少有以下兩個原因,前掠翼應力集中明顯,機翼承擔負荷太大,機體壽命達不到設計要求;鴨翼、前掠翼、水平尾翼氣動佈局太過複雜,失速尾旋改出沒能完成。可以推斷,蘇-47試飛階段大機率出現過比較嚴重的飛行事故。
近距耦合鴨翼對飛機主翼的影響更大。事實上,服役的鴨翼戰機,普遍採用了中距、遠距鴨翼,或者面積更小的近距鴨翼。蘇-47採用了鴨翼、前掠翼兩個新技術,導致出現了更加複雜的氣動結構。再加上水平尾翼,手動控制的推力向量發動機,活動舵面超過以往的任何一款戰機。如果沒有先進的飛控系統輔助,飛行員根本不可駕馭。悲催的是,飛控系統設計是俄羅斯的弱項。過於追求高機動性,難為了飛行員,這恐怕是蘇-47下馬的主要原因。
美國X-29A
即使專案下馬了,蘇-47仍然有它的地位,一次大膽的嘗試,更為T-50計劃儲備了技術。美國的X-29A鴨翼前掠翼計劃同樣遭遇失敗,設計師隨後說出了航空界的一句名言:鴨翼應該出現在其他國家的戰機上,相比俄羅斯人,美國淺嘗輒止,完全沒有挑戰的勇氣。俄羅斯現在拿出蘇-47也不僅僅是為了炫耀,經過十多年,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如果解決好飛控問題,蘇-47重生並不是完全不可能。再不濟,全套技術也可以賣給某些感興趣的國家,總被爛在自己手裡強。
-
4 # 狼煙火燎
剛剛開幕的第14屆莫斯科航展上,最大的明星當然蘇57了,不但一次性派出4架豪華陣容,而且還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還在降落的一瞬間展示了空中開扇的騷操作。這些都沒什麼,關鍵還是推銷員更厲害,普京再次親自上陣推銷這款戰機,拉著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蘇57座艙邊上苦口婆心的介紹了半個小時,看來在失去美國的F35戰機後,蘇57很可能成為土耳其的新選擇,蘇57很可能在土耳其身上開啟國際市場收穫外售首單!
圖:普京推銷蘇57現場
蘇57成為莫斯科航展的大明星並不意外,比較意外的是俄羅斯居然將倉庫裡積灰的蘇47“金雕”也拉出來展示了一番,停放在靜態展示區進行展示,這款已經被淘汰出局的俄羅斯四代機看起來狀態很不錯,保養得也非常好,依然是那身熟悉的黑色塗裝,不過人氣已經不比當年,這本應該進博物館的金雕,怎麼跑到莫斯科航展上了呢?甚至有網友表示:“這讓YF-23情可以堪呢?”
蘇47金雕亮相2019莫斯科航展
事實上蘇47金雕當年因為採用了離經叛道的前掠翼佈局,犀利的外形,收穫了無數粉絲,尤其在中國有著極高的人氣。而且至今網路上仍有很多人對這款戰機也是讚譽有加,不過事實證明俄羅斯初期探索的四代機的科技樹點歪了,而且在隱身性和複合材料技術上的不足,最終俄羅斯否定了這個方案,而重新設計出了T-50,也就是今天的蘇57戰機!
蘇47空中開彈艙
而對於莫斯科航展再次展示蘇47金雕的目的不得而知,但要讓這款戰機死而復生,重新啟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蘇47的有點很多,比如採用的前、中、後3對機翼,升力較大,加上前掠翼升阻力本來就小,因此能夠獲得更強的亞音速機動能力,更低的起飛速度,更短的起飛距離和更大的航程等等。但是他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隱身性不足,前掠翼本身就是一個較大的雷達反射源,加上未來空戰更強調隱身性,超音速巡航和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因此蘇47被淘汰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於未來會不會重啟前掠翼佈局,未來的事情當然是說不清楚的事情了!
-
5 # 筆不意馳
我不是大夫,我也不是經濟學家。
我認為一個國家沒有足夠的資金週轉,就像是一個人缺少了血液,缺少了血液迴圈的人,器官會逐步衰竭,併發症會逐漸增多,頭腦會越來越遲鈍。
俄羅斯就像是一個極度貧血的病人。任何部門都需要錢,任何部門都需要人才,而人才也是由源源不斷的錢堆積起來的。從基礎理論到研發,從研發到技術實施,從技術到生產工藝,連車間裡手工操作的工人都需要新老交替,否則就會被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以航空體系來說,空氣動力和新材料研發部門,需要永不停止的運轉。這都屬於基礎學科,需要一點點的去探索,一點點的積累,否則拿不出任何成果。這些還能靠時間和規模彌補,而人才就只能錢堆出來了,人才需要組織學習,需要案例培養,需要統籌淘汰。這些動作的前提,要有相應的人才規模,老一代人才還沒退役,成熟的一代就要接手其工作,新的一代可以需要大量磨練,這都是錢。
俄羅斯的癥結不在於缺少資金,而是體制錯誤,錯誤的政策、錯誤的體制和錯誤的決策,現在的俄羅斯還稱得上是身大力不虧,但是外強中乾的樣子已經體現出來了。
某次金一南講課中提到,國內某造船廠覆蓋上獨立網路,工人上崗工作隨時有監控,任何工藝錯誤,即時就被指出,後期解決彌補辦法直接由網路下發,從前經常說“老師傅手把手教會”,現在老師傅在攝像頭那一頭,同時可以教幾個徒弟,還有影音記錄。廠區工人上崗不用再拿圖紙,手中拿一個平板電腦,圖紙全部由電腦連結獲得,保密工作更方便,有什麼疑問,直接由電腦上反應,效率提高的不是一點半點。生產單位還怕工人不會用終端,許多員工上手操作幾分鐘,就學會了,比一個個教都快。
這就是國富民強,民富國更強的道理。
-
6 # 西涼宣撫使
此次莫斯科航展上俄羅斯將老將蘇47“金雕”搬出來的確是讓人覺得非常驚豔,同時也令人覺得俄羅斯難道沒有拿的出手的戰鬥機了?為什麼要將幾十年前的老飛機抬出來。
蘇47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它獨一無二的前掠翼設計,相比廣泛使用的後掠翼設計,前掠翼有著在低空甚至超低空的巨大優勢,升阻比大、轉向靈活、滯空時間長,在空中可以實現零半徑轉向。
蘇47代表了俄製戰機領先於時代的設計理念,內建彈艙設計更是直追現在的五代機,如果蘇47順林服役,甚至可以吊打蘇35和米格35,但是理想歸理想。高強度的機體要求和過於超前的設計讓蘇47沒有在當時順利服役,而是作為一款技術驗證機而保留了下來。
當然,蘇47時隔20年重出江湖,也並不能說俄羅斯航空工業失去了創新能力。眼下俄羅斯的經濟相比1997年已經恢復了很多,前掠翼戰機重新服役也不是沒有可能。
-
7 # 裝備空間
最近在茹科夫斯基舉行的莫斯科航展(MAKS-2019)上,俄羅斯又把沉寂多年的蘇-47“金雕”戰鬥機(原設計代號:S-32、S-37)拉出來,搞了一把靜態展示,又勾起了無數人多年前那些個相當科幻的回憶。其實對於這個事兒大可不必過分解讀,航空大國在航展上展示自己過去的技術成就、成果作品再正常不過,而蘇-47本身也並非一無是處,即使今天看來仍有其“技術驗證”的意義。至於說這個是俄羅斯缺乏創新,未免有些腦補過度了。如果按照題目的說法,那麼美國1981年搞的X-29“前掠翼試驗機”,也算得上是在德國二戰遺產Ju-287前掠翼飛機和蘇聯1947年LL-3前掠翼試驗機的基礎上“拾人牙慧”了。
▲2019年莫斯科航展上,被拉出來“遛彎”的蘇-47“金雕”戰鬥機
蘇-47“金雕”的前世今生實際上,蘇霍伊設計局搞出的“鴨式前掠翼”技術方案是一個當初競爭蘇聯空軍“I-90專案”失敗的作品,只不過在失敗後並沒有被完全放棄而已。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美蘇爭霸開始進入白熱化,在全方位多領域展開激烈競爭,航空領域自然不例外。到了八十年代初期,蘇-27、米格-29等四代機(當時蘇聯劃代標準)已經基本定型,但是蘇聯仍然在1981年正式啟動“I-90專案”,以圖與美國正在研製的新一代戰鬥機(1980年,美國從ATAS計劃演變為ATF專案,後來產生了F-22戰機)相抗衡。
▲美國格魯門公司1984年首飛的X-29前掠翼試驗機
為了爭奪蘇聯空軍的I-90專案,當時人才濟濟的蘇霍伊、米格和雅科夫列夫三大設計局參與了方案競爭。當時蘇霍伊拿出了“雙發鴨式前掠翼方案”;米格拿出了“雙發鴨式常規佈局方案”;而雅科夫列夫拿出了“在今天看來最具四代機(蘇:五代機)隱身外形特徵”的“單發隱身鴨式佈局”方案。
▲當年雅科夫列夫設計局拿出的“鴨翼隱身戰鬥機”方案,是不是很眼熟?
最終,雅科夫列夫的“隱身外形”戰鬥機方案因為採用單發設計,不符合蘇聯空軍的專案要求;而蘇霍伊設計局的“鴨式前掠翼”方案則因為技術風險過高,也未被採納,米格設計局方案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983年,米格設計局獲得蘇聯航空工業部和空軍的授權,開始俄標五代機的總體研製,期間透過對標美國ATF專案的相關資訊和情報,I-90專案被分解為MFI(多用途前線戰鬥機)和LFI(輕型前線戰鬥機)兩個計劃,兩個專案計劃均由米格設計局負責,其中MFI計劃的基本技術要求與美國ATF近似,後來產出了各位非常熟悉的“米格1.42/1.44”。從當時的方案設計來看,米格1.44似乎才是最沒有“創意”的那一個。
▲米格 1.44 “五代”戰鬥機
蘇霍伊設計局的“前掠翼方案”競爭失敗,但是該局並沒有放棄。另外該方案雖然技術風險很高,但作為儲備技術研究仍然很有吸引力,特別是美國的X-29前掠翼飛機計劃此時仍在持續中。於是乎,在1983年米格設計局全面贏得新一代戰機專案方案競標之後,蘇霍伊仍然獲得了特別授權,繼續研究發展其前掠翼飛機方案,但只能作為一種優先順序很低的技術驗證機來研製,局內研究代號“S-22”,後來在1986年蘇霍伊決定以“前掠翼技術”為基礎,結合新的武器系統和隱身設計重新設計五代機,此時新方案的設計代號被稱為“S-32”。從這個角度看,蘇-47的前身在當時是在“缺乏資金、國家有限支援”的條件下,依靠蘇霍伊設計局自身的力量持續下來的,這與“皇太子”米格1.42專案的研製條件有天壤之別。1989年米格設計局完成了“技術驗證機-米格1.44”的全部圖紙,進入原型機制造階段;而蘇霍伊設計局在1988年也完成了S-32的全部初步設計,預計原型機在1991年首飛。截止到此時,無論是米格1.44還是蘇霍伊S-32,其研製進度都不比美國對手慢多少,美國ATF專案也是在1991年完成試飛驗證,YF-22打敗YF-23戰鬥機獲勝。
▲美國諾斯羅普公司與YF-22競爭ATF專案的YF-23隱身戰鬥機
後來的事兒大家都知道,1991年蘇聯解體,無論是米格還是蘇霍伊都遭到重創,就像許多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許多“未競事業”一樣,繼承者俄羅斯的航空技術發展也陷入長期的停滯和混亂。只不過蘇霍伊依靠“側衛”家族不俗的出口業績,獲取資金的情況要好於米格設計局,因此S-32獲得了更長遠的發展。1997年,已經改名為S-37的“金雕”首飛成功,其獨特的前掠翼三翼面佈局,在此後的很多年裡深深的震撼著我們的眼球,只是最終結局與米格1.44好不了多少。
▲2007年莫斯科航展中展出的蘇-47“金雕”模型
蘇-47存在的意義前文我們已經絮絮叨叨說了不少蘇-47誕生的經過,那麼其作為一款技術驗證機(雖然後來蘇霍伊有心將其扶上正宮寶座)到底有些什麼意義呢?
▲蘇-47示意圖
1、驗證了三翼面前掠翼佈局的氣動優越性,作為世界上唯一的“三翼面前掠翼”戰鬥機(X-29為兩翼面前掠翼),其前掠翼的優點大家可能已經看了很多,諸如“臨界迎角大、不易失速、氣動阻力小、升阻比高、兼顧超音速和亞音速效能、具備抗尾旋特性”等。
▲蘇系家族齊飛
2、三翼面前掠翼戰機的種種優點,歸結到最後就是加強了戰機的機動性和敏捷性,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主要就是氣動彈性發散帶來的“材料選擇難題”、大過載機動條件下機翼結構強度問題、多舵面同向轉動和差動協調控制帶來的多餘度數字電傳作業系統研製需求。
▲蘇-47當初使用了米格-31上的D-30F6發動機,實在等不到AL-41F了
總之,為了在保持三翼面前掠翼佈局優越性的同時,克服其存在的缺陷和困難,蘇聯/俄羅斯在氣動力學、複合材料、機翼敷層工藝、電傳飛控等領域的巨大投入沒有白花,很多技術都對後來的戰機研製有巨大影響。雖然最終蘇-47讓路給了“美國思路的”扁平化蘇-57,但是“金雕”的技術儲備和科研成果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促進俄羅斯航空工業的發展。
回覆列表
蘇47,現在已退役。但是說俄羅斯創新乏力,有點為時過早。
蘇聯和美國二戰時期的老對頭,不缺乏,技術積累。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整個俄羅斯的GDP不足中國的一個廣東省,美國佬也不敢小瞧它。
它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和軍事技術積累,看最近的蘇35戰鬥機,S400防空導彈。擺上市面絕對熱銷中的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