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如果說歷史上華夏族也有徵服的話,那便是征服百越。

    百越,又叫“諸越”,與諸夏相對,戰國之時,以中原為中心,北為匈奴和東胡,南為百越。

    百越,分佈在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是華夏族對這一地區的統稱,按地理位置又分為:東越(浙江)、閩越(福建)、南越(廣東)、西甌(廣西)、雒越(廣西和越南)。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一統東方六國,之後又揮師南下發動了對百越的戰爭。

    公元前219-前210年,秦始皇派屠睢和趙佗三次率50萬大軍,又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征服了百越地區,秦朝版圖第一次瀕臨南海,並於南越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這場戰爭又叫“秦甌戰爭”,趙佗征服百越後的第二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趙佗自立為帝,建立南越國,至漢武帝之時納入漢朝版圖。

    從此,百越與中原一起成為華夏文明的核心區,至今不變。

    因此,秦始皇一統天下,除了統一六國外,更重要的便是南征百越,如果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秦軍南下其實與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進入美洲沒有兩樣。

    只是,百越與匈奴不同,秦始皇征服百越後,百越再沒有對華夏族產生威脅,而是融入了華夏族,所以秦漢以後基本就沒有記載了。

  • 2 # 國病

    一提起百越就會想到越國,想到沿海。的確百越就是靠沿海、靠沿海南方的那一部分人。

    漢民族以中原自居,古代雖然是使用各方向民族符號對其進行稱呼,比如蠻夷戎狄,但由於相互的爭鬥,逐漸這些稱呼變成了一個原始、野蠻、不開化的概念。對百越也是這個印象。

    然而事實上,百越尤其越國是夏代宗室之後,也就是大禹夏后氏的後裔。基因為O1。沿海少數民族確實是這個基因,包括臺灣原住民。越國擁有高超的鑄劍技術,據說越王勾踐劍出土時被壓彎了,但拿去上面重物後竟然恢復原狀,至今完好如初。漢語的冶煉一詞也是對應越的,加上禮樂(黎越)和契丹人姓氏耶律(越黎)都表明越並不是原始野蠻的,而是有過很高的文明地位的。

    歷史記載越人斷髮紋身,然而我們發現,契丹、滿清、日本人甚至蒙古人都剃禿頭。東北高勾麗、高麗其實都是九黎的意思。滿清皇族後裔很多人測了基因都是O1。大禹上溯到帝舜和大鯀,大鯀上溯到顓頊,可見他們並不是邊緣民系,而是中華的一部分。漢族主體O3還有O2,包括四散的極北基因N都應該是中華的一分子。印尼人、馬來人別看長得與我們有些差異了,但是其最傳統的民族服飾竟也和苗族O3系一致。可見都是有淵源的。剃禿頭的還有猶太人,臺灣原住民雖然已經不剃了,但會戴一個編制的小帽,其實也是一回事。在別的文章裡我已經說過真正的猶太人就是夏后氏,父黃母白的含米特人。小帽為龜殼帽。可見百越體系不僅不原始,還有著不可思議的歷史。

    百越之所以為百也是有原因的,比如西南百濮就發現與他們有關。哈尼族出土文物竟然也有禿頭鬼殼造型。大禹和帝舜曾經還在四川,這說明百濮和百越之間有聯絡,百也是他們的符號。事實上百濮是大洪水後大鯀體系遭到帝堯體系打擊,被分成幾份發配四方,猶太稱作尼散月,日本叫尼桑,其實是黎人四散。這樣大禹帝舜就到了四川,後來他們由甘肅陝北返回中原這才有了夏。夏滅亡後歷史記載淳維向西逃跑,但其實一定有向南潰逃的,這可能就是後來越國了,商代記載的人方。壬排第九,仁為人二。其實就是他們了。

    猶太人則是大鯀時代被髮配東北的那部分黃白聯姻聯盟一個分支向西走形成的含米特,後來又被另外一個黃白聯姻聯盟帝堯閃米特入侵就形成後來的猶太人。

    最近國內國際在給杭州良渚遺址定位,想以此標註中華五千年文明。事實上當然不止五千年,不過選擇良渚可見,百越並非概念中的那個蠻夷。而是締造中華其中重要的一分子。

  • 3 # 嚴家慶

    中國史學界過去一直將歷史重點放在中原黃河流域,對長江流域及江南嶺南習慣稱為蠻荒之地,好象不值一提。這樣就導致史學研究的很多方面不平衡,不科學,不嚴謹。比如,傳說中與黃帝爭奪中原的“三苗”蠻族,被驅散到南方後就沒了下文,也沒人去研究。現在有的史學家為方便了事,將古三苗和今苗族劃等號。其實民國時期,著名史學家呂思勉,王國維就有著作指出,古三苗非今苗族。湖南著名考古史學者柴煥波也指出,三苗族在中原失敗後輾轉到長江中下流流域居住生活。在湘西一帶的一部分演變為“濮人”。現在湘西的苗族是西漢初年對武陵蠻的稱謂,與古三苗沒有關糸。

    回到題目。百越與三苗可能是唐虞夏同一歷史傳說時期不同稱謂,比三苗更古老的族群。古人說百越皆“唐虞少康之後”。《呂氏春秋.恃君覽》雲:“楊漢之南,百越之際。”漢代以後,百越被細分為:吳越為“姒性之越”,南越為“羋始之越”。到了唐宋,百越一詞專指嶺南人了。宋代羅泌《路史.國名篇》雲:“知所謂百越矣,是羋性之越也。至於會稽之越,伯禹之苗,又不在是。”並在下注雲:“自嶺而南,唐虞三代為百越之國,亦謂南越雕題之重。”

    諸如上述還有很多。這表明,長江以南並不是什麼蠻荒之地,而是有著不亞於中原的以百越為主體的豐富多彩的農漁生產生活。《山海經》記述瓘頭國一則故事很有意思:“大荒之中,有人名瓘頭,鯀妻士敏。士敏子曰炎融,生瓘頭。瓘頭人面烏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維宜芑苣,穋楊是食。有瓘頭國。”百越或許就是種愉悅的存在?

  • 4 # 歷史咖啡

    談到古越人,就必須把眼光從東亞大陸放遠到海洋上。「百越」其實還包括南島馬來語的整個亞太南部地區。在古代,百越是最成功的農業族群;在今天,百越的經濟體量和發達水平均相當可觀,成為世界格局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但百越的缺陷是政治和軍事不行,在歷史上沒有特別大的成就。

    一,百越概念

    百越是中原對長江以南族群的稱謂,在上古中原人看來,南方除了「越」,就是「濮」。越人種類繁多,從會稽到嶺南,主要包括:句越、山越、揚越、甌越、幹越、閩越、西甌、駱越等。

    百越實際上還分佈在整個印度支那、南亞和南島諸嶼上。考古上看,百越是最早的稻作族群和航海族群之一。早在5000年以前,就出現了多個稻作文化中心,如中國良渚、越南佔婆、泰國班清等。

    在語言上,有一部分語言學家認為上古時期存在一個廣泛的「古越語」集團,與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漢藏語系有密切交流。百越的文化特徵,標誌性的即為幹欄式建築、古越語、稻作種植、水寨水城和獨木舟。這些特徵廣泛存在於從淮河以南到南島南亞的數千公里區域裡。

    二,百越古代文明

    由於早期人類文明主要在交通更加便利的西亞、中亞地區出現,整個亞太地區包括南方、南亞、南島都相對孤立,進入青銅時代的時間較晚,出現王權的時間則更晚。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商代)才進入冶金時代,王權則要到公元前1000年以後才普遍形成。

    百越進入王權時代後,建立過諸多邦國,如中國地區的吳越、南越、哀牢、東甌、夜郎等,印度支那的扶南、驃國等,此外還有眾多的海岸線城邦。他們總體上受到恆河和黃河流域文明中心的影響(佛教和儒家)。因此,百越在整個古典時代的發展是受限制的,基本上都是派生文明。他們僅有的幾個較大的國家,都沒有超出一定區域。

    中古近古時期,阿拉伯人的海上擴張在東南亞進展神速,百越人缺乏政治軍事能力的弱點暴露無遺,伊斯蘭教建立了多個南島越人國家。

    三,大航海時代的百越

    大航海時代開始,百越人的優勢忽然得到發揮,他們的整個「泛越」區域,都很快進入了全球貿易時代,形成一個生機勃勃的豐饒地區。明清時代,諸多中原人也紛紛遷徙到泛越地區。百越因此進入了真正的黃金時代,時間大約從16世紀到今天的21世紀。

    在西方人和中原移民的影響下,泛越地區缺乏政治文明的弱點逐漸扭轉,出現了多個權力中心和經濟中心,如香港、澳門、西貢、曼谷、新加坡、大馬等等。這些支點共同托起了泛越地區的貿易黃金時代。進入20世紀後,泛越地區的現代化國家越來越多,整體文明水平遠超過歐亞內陸。

    但正如前面所說,百越人的問題是缺乏政治文明,他們的統治秩序總是由外來力量提供的,如中原王朝、婆羅門、穆斯林、海盜、西方列強、日本等等。這可以說是百越歷史的一個顯著特點。

  • 5 # 青瓷雅居

    南島人(馬來語系)和百越(壯泰語系)不是一個族系。根據考古發掘可以看出來。越最早是分佈於浙江,福建。逐漸向兩廣發展。最終在廣西(南越)雲南(古滇)和南下羌(三星堆)融合後向中南半島,印度支那發展。這在考古發掘中是有提現的。公元前中南半島和印度支那地區屬於土著(高棉)文化擴充套件。到了公元后經過越文化和三星堆文化融合向南發展發生了碰撞。時間大約相當於西漢到魏晉這幾百年。原因是漢文化不斷的向廣西,雲南滲透。迫使在雲南已經經過融合的新文明向南發展。這時候在廣西形成了(壯),在雲南形成了(傣),以及中南半島原住民(高棉)。三方激烈的交鋒。也形成了後世越南,寮國,緬甸,泰國千年來紛爭。

  • 6 # 金牌影視

    現在你們都變成無人住的黃土高坡了,就像當年的埃及一樣已衰落,不可復返。都來你們口中所謂的百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謀生。

  • 7 # 歷史哨聲

    百越並非民族 只是統稱

    1、百越是他稱,並非自稱,是夏、商、西周對在亞洲大陸南部使用戉這個工具、內有各有種姓的南方部落的統稱;

    2、夏朝稱呼為于越,商場稱呼為蠻越或南越,周朝稱呼為揚越或荊越,戰國稱呼為百越;越與粵通用。

    出土的駱越人青銅匕首

    3、根據分子人體學的Y染色體DNA的分析,目前對百越有如下結論:

    百越在3.4萬年前發源於廣東,之後從廣東向東北(經江西向浙江遷移)、西北(貴州、雲南一帶)、西南(越南等東南半島);百越形成以浙江為中心的東粵,和西雙版納為中心的西越。

    4、越語特點是:發音輕利急速、名詞類的音綴有複子音和連音成分、詞序倒置,形容詞或副詞置於名詞或動詞之後。西漢劉向《說苑》的越人歌是儲存最完整連貫的越語資料。

    5、百越生活習俗:水稻種植、椎髻、著貫頭衣、鑿齒;斷髮紋身、雞卜;契臂為盟;多食蛇蛤海產;巢居,幹欄式建築;善使舟及水戰;以及善鑄銅器,如青銅劍、銅鐸(大鈴,與日本彌生時代文化相似)、銅鼓、獵頭、食人、喜吃檳榔、男女混浴及喜鬥雞,龍圖騰崇拜、蛙圖騰崇拜等。

    6、百越人口,根據《漢書》記錄,在公元2年:南越國所在地人口是137.2290萬人,東甌、閩越所在地人口是103.264萬人。

    6、和越語有關的現代語言是侗臺語族:壯語(廣西、雲南、廣東)、布依語(貴州)、傣語(雲南)、侗語(湖南、貴州、廣西)、水語(貴州)、仫佬語(廣西)、毛南語(廣西)、黎語(海南)、泰語(泰國)、寮國語(寮國)、撣語(緬甸東部)、黑泰、白泰、儂語和岱依語(越南北部山區)、阿洪語(印度阿薩姆邦)等。

    7、明確和百越人有關的族群:主要以8000萬京族為主體、位於越南的孟高棉語族;以3萬上海馬橋人、6000萬粵語廣府人、300萬平話人組成的漢族;分佈在中國、越南的侗臺語系民族,寮國的佬、普泰、泐、潤、央、賽克,泰國的泰族(馬來西亞和高棉也有泰族)、佬族,緬甸的撣族,印度阿薩姆邦的阿豪姆人為傣泰民族等,合計8000萬人。

    侗臺語族分佈範圍

    百越歷史

    1、百越史前文化主要有:

    長江三角洲的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濱文化、良渚文化發展形成了夏朝時的于越,即春秋時的越國;

    福建的閩江下游曇石山文化;

    嶺南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形成南越、駱越;

    西南有貴州盤縣、水城、威寧文化遺址,形成夜郎;西雙版納為中心的西越;

    越南的北山文化,形成駱越;

    寮國北部的臘特新和中部的甘蒙省都有越文化遺址;

    緬甸的越文化主要分佈在北部的克欽山區到東南部的撣邦。

    2、先秦時期,百越人和中原人進行貿易,以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交換北方的絲帛和手工產品。

    先秦時百越國家有:

    于越國:傳說建國於公元前2031年,是由夏後庶子少康所建;公元前496年—464年,于越國國王勾踐北上擴張到膠州灣;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國,成為春秋霸主之一;公元前306年,楚懷王趁于越國內亂,佔領于越國的江東之地,于越國分裂;

    文郎國:傳說在公元前2879年由貉龍君所建立,疆域為今天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公元前257年,被秦國所滅的古蜀國王子蜀泮所滅,建立甌貉國;公元前207年,甌貉國在秦二世時被趙佗所滅;

    滇國:公元前279年,楚國楚傾襄王派遣莊南征,南征完成後,因為秦國佔據了巫郡、黔中郡,歸路被斷,莊於是在被征服地區自立建立滇國,號為莊王,疆域在雲南東部和中部地區;

    夜郎國:疆域主要在六盤水和普安地區。

    3、秦朝時期,百越地區分為五個地區:由閩越王治理的閩中郡、公元前222年投降秦國的于越國部分會稽郡、擊敗駱越的桂林郡、象郡、南海郡、開鑿五尺道的西南夷。

    4、漢朝時的政權:

    東甌國:由流亡的越國王族所建,首都東甌,在公元前193、192年,漢惠帝三年,被西漢所冊封,公元前138年,被閩越國所滅,國王率領4萬多人,被安置在今安徽舒城地區;

    閩越國:公元前202年,劉邦所冊封,首都在東治,公元前111年被漢武帝派遣四路軍所滅;

    南越國:公元前204年,秦朝南海郡尉趙佗所建,首都番禺,疆域有廣東、廣西、海南、越南北部四地,公元前112年,漢武帝以10萬滅南越;公元前111年,楊僕率軍攻佔海南島;漢武帝在南越國設立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屬於交州刺史部;

    甌貉國:公元前257年,古蜀國王子蜀泮滅文郎國所建,在公元前206年被趙佗所滅;

    滇國:戰國中期出現,在公元前109年歸順西漢,被漢武帝賜予滇王之印,公元115年,滇國因為中原人的遷入和郡縣制的強化慢慢消失;

    夜郎國:戰國時期已經存在,漢武帝曾利用夜郎國的道路得以進攻南越國,公元前27年,西漢漢成帝派遣滅夜郎國;

    句町國:公元前111年,句町王毋波歸順漢武帝;公元前82年,句町王亡波聽從漢昭帝調遣,平定滇中、滇西的叛亂,捕殺5萬多人,俘虜牲畜10多萬;公元前81年7月,亡波被漢昭帝冊封為句町王,建立句町國,直到公元502年南朝齊被南朝梁所取代時才被滅;

    越裳國:越裳國位於緬北和寮國一帶。

    5、三國時期,百越被稱呼為山越,既是東孫的後患,也是東吳的兵源;

    6、唐朝時,百越為蜒、狼、俚、獠、伍五族,政權有林邑、赤土、真臘、婆利四國;

    7、五代十國時期,吳權建立越南吳朝,開始了越南獨立之路。

  • 8 # 融進江西

    百越是中原人對東南沿海部落小國的統稱,百越人以漁獵農耕為生,很早開始種植水稻,煉青銅器,打磨玉器。

    可能秦始皇覺得百越物產豐饒,政治潰散,人煙稀少,要擴大版圖,一統百越。於是先攻佔嶺南,這南北百越不就唇亡齒寒,盡歸中原統治是遲早的事!

    可是秦皇低估的百越的抵抗力,百越部族聯合起來推舉將領把秦皇先遣大將殺了,然後任囂,趙佗這些對越熟悉的大將來了。五十萬秦兵打了10年,後來挖了靈渠溝通長江珠江水道保障了物資供給,才把全民皆兵的嶺南越人征服了。

    百越就這樣淪為中原殖民地。中原肯定對越地不放心,一般都是派漢人去百越,和百越土著融合,用漢人官吏,從文化和血緣上歸化,控制。對越南北部也是這樣,可能越南北部對中原王朝還是太遠了,最終還是脫離了控制獨立了。

    百越文明歷來不被正統歷史承認,屬於邊緣文明,而且百越分散,人口稀少,語言混雜,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融入中華文明後也長期作為邊緣地區而存在。

    由於沿海貿易的興起,遠離政治權利中心的越地才有了進一步發展。

  • 9 # 歷史研習社

    如今,我們提到“百越”的時候,總會有些茫然。這個名詞遠不像“匈奴”、“突厥”那樣讓人覺得清晰、具體。提到它,總會有很多問題湧出來,比如,百越是一個民族嗎?或者百越是一百種越人的統稱?這個讓人聽起來很古老、很混亂的名稱到底具體指什麼呢?

    這個名稱可以有兩個含義:其一,人名;其二,地名。

    若作地名講,百越的範圍很大。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說,在秦漢時期,從江蘇南部到越南北部,包括如今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都是百越之地。這可是一片很大的地盤呢!

    不過,你可不要把這片地方當成一個大國家啊!秦漢時期,這裡是標準的蠻荒之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很低,人類處於散居的原始部落階段。所以,百越既不太容易劃分,也沒有什麼劃分的必要。

    那麼,百越的另一種含義——人名——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個名字就是對生活在百越之地人們的統稱,也叫做“百越族”。百越族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按照呂思勉先生的說法,“自江以南則曰越”,它按地理位置被劃分為吳越、東越、閔越、西越等。這也是一種相當粗糙的劃分。可見,百越族與他們腳下的土地一樣界限模糊。

    原始時期,百越人也建立過燦爛的文化,比如河姆渡文明、良渚文明就都屬於百越人的傑作。此外,有句詩歌你一定熟悉,但是你未必知道它是百越人創作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秦朝,秦始皇曾經三次對百越作戰,結果當然是大獲全勝。中央政府在百越之地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郡下又設縣,算是將百越之地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

    兩千多年過去以後,蠻荒的百越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最發達的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和東南沿海諸省。這不能不說是滄海桑田啊。

    陳國強:《論百越民族文化特徵》,《中華文化論壇》,1999年第1期。

    李錦芳:《百越地名及其文化蘊意》,《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愛的網友們,想問下,有趣的網路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