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焱南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中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並稱為“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於遠古)。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曆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並確定天干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八卦與干支時間以及方位是聯絡在一起的,它們同屬一個系統。遠古早已有之的時空、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連山》、《歸藏》是中國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有說《連山》與《歸藏》不是失傳了,而是被改了名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稱。也有說《連山》與《歸藏》於漢代後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此二易成為中華文化領域裡的千古之謎。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易經》的分支很多,如風水、六爻、梅花、奇門遁甲、八字、紫微斗數、中醫、道教等。所以說易經是群龍之首一點不為過,中醫的理論就是建立在周易陰陽五行上,我們國家有這麼多中醫大學難道你也質疑?風水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佔有很大一地,也很多人相信,現在很多大學開有這方面的課程只不過學名各不相同吧了!有的叫住宅環境學,有的叫環境科學等等,最近新聞也報道過美國大學在做相應的研究課題,至於其他術數也有一些準確性,只是沒有這樣高吧!現在的高考題不是有算卦的重複機率嗎?自己百度一下就清楚了。

  • 2 # 億客理財

    《易經》既然能流傳上千年,能經得起這麼長時間的考驗,就是因為《易經》的理論體系中,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而且目前我們所認知的易經還並不完善,還有很多謎團無法用現代科學去解釋,需要更多易經愛好者去探究。

  • 3 # 六維文化視域

    《周易》作為中華文化根脈,也是預測的始祖工具,中國的相術和預測典籍大都以其為邏輯依據,包括《諸葛武侯馬前課》《推背圖》《四柱命理》和大部分相書典籍等等。與其它預測書箱不同,我在第一次讀《周易》時有很多迷茫,周易是如何準確預測事物的發展狀態的呢?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先要明確幾點認識:其一,它的邏輯感悟來自對日月星辰執行和自然演變的規律性認識,其邏輯原點是陰陽二元論,即“一陰一陽之謂道。”所謂陰陽就是說世間萬物都具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絡的力量。從陰陽演為八卦,又遞為六十四卦,再拓至4096卦並以此區界事物。周易選擇陰爻、陽爻來作為推斷預測的工具,這一工具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符碼,是一種給定的意義。這一點不難理解,比如我們描述一個正面的人通常用正直、柔和、友善等等,而描述一個醜惡的人則用相反的詞彙,但這些詞只是一種預先設定的意義的承載者,其本身並無意義,是人賦予的,如果這些詞開始就被賦予不同或者相反的意義,則描述這個人的詞彙改變而已,但對這個人的評價的本質並沒改變。易家認為,任何事物的產生、改變在本質上都是陰陽的消漲、分佈的改變,都是五行週而復始作用、執行、改變的結果,沒有什麼是永恆,除了改變。於是,藉助陰爻、陽爻這一基本符號能夠反映事實變化的面目。這是因為,這種符號的分佈和改變就是一個小宇宙,是能夠折射出小到人事大到宇宙的發展狀態。為什麼亢龍有悔,事物執行到這一階段,就呈現出消衰趨勢,就必須壓住勢頭,顯然這種判斷是建立在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基礎上的,是符合普遍的自然演進規律。其二,在陰陽之外它建立了另一個維度,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是對天地萬物一種性狀歸類,同時強調,這是演變世界的基本物質,而且隨著這五行的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相生相剋,歷經盛衰往復迴圈。基於對五行規律的把握,可以對事物發展趨勢做出判斷。周易與五行、天干地支結合,即將特定時空的資訊融合進對卦爻的變化中,並根據經驗和認識來確立權重,從而讓其對事物的判斷和推測具有現實性和可證性。其三,《周易》的核心是“易”, 易經之易就是無物不易、無時不易、根本不易,其立論基石是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即易象。陰陽會轉換、五行會相互作用和改變。所以,不管是藉助龜殼、銅錢、竹籤 、占星等手段,還是採用六爻納甲和梅花易數等方法,卦象雖然是一種靜態反映,但卻是卜斷當前事物執行作用的綜合結果反映,是對其狀態、發展階段、發展特徵和發展趨勢的真實記錄,是一種必然性,而對於卦象的解證,即透過卦象、卦德、卦辭、彖辭、爻辭對小至人事中至國家大事大至宇宙執行規律的狀態進行占斷,都是基於對陰陽五行執行變化規律、經驗和理性認識得出的,能夠反映出事物發展的趨勢。其四,《周易》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事物的卜斷方面,它更是一種哲學觀點和道德框架,一方面,它強調運動和變化是世界的本質,所以事物能夠陰陽互應、剛柔相濟。另一方面,它強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緯·乾鑿度》)從這個意義上講,易經是建立對宇宙整體執行規律認識之上的哲學觀。作為中華文化根脈,也是預測的始祖工具,中國的相術和預測典籍大都以其為邏輯依據,包括《諸葛武侯馬前課》《推背圖》《四柱命理》和大部分相書典籍等等。與其它預測書箱不同,我在第一次讀《周易》時有很多迷茫,周易是如何準確預測事物的發展狀態的呢?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先要明確幾點認識:其一,它的邏輯感悟來自對日月星辰執行和自然演變的規律性認識,其邏輯原點是陰陽二元論,即“一陰一陽之謂道。”所謂陰陽就是說世間萬物都具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絡的力量。從陰陽演為八卦,又遞為六十四卦,再拓至4096卦並以此區界事物。周易選擇陰爻、陽爻來作為推斷預測的工具,這一工具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符碼,是一種給定的意義。這一點不難理解,比如我們描述一個正面的人通常用正直、柔和、友善等等,而描述一個醜惡的人則用相反的詞彙,但這些詞只是一種預先設定的意義的承載者,其本身並無意義,是人賦予的,如果這些詞開始就被賦予不同或者相反的意義,則描述這個人的詞彙改變而已,但對這個人的評價的本質並沒改變。易家認為,任何事物的產生、改變在本質上都是陰陽的消漲、分佈的改變,都是五行週而復始作用、執行、改變的結果,沒有什麼是永恆,除了改變。於是,藉助陰爻、陽爻這一基本符號能夠反映事實變化的面目。這是因為,這種符號的分佈和改變就是一個小宇宙,是能夠折射出小到人事大到宇宙的發展狀態。為什麼亢龍有悔,事物執行到這一階段,就呈現出消衰趨勢,就必須壓住勢頭,顯然這種判斷是建立在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基礎上的,是符合普遍的自然演進規律。其二,在陰陽之外它建立了另一個維度,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是對天地萬物一種性狀歸類,同時強調,這是演變世界的基本物質,而且隨著這五行的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相生相剋,歷經盛衰往復迴圈。基於對五行規律的把握,可以對事物發展趨勢做出判斷。周易與五行、天干地支結合,即將特定時空的資訊融合進對卦爻的變化中,並根據經驗和認識來確立權重,從而讓其對事物的判斷和推測具有現實性和可證性。其三,《周易》的核心是“易”, 易經之易就是無物不易、無時不易、根本不易,其立論基石是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即易象。陰陽會轉換、五行會相互作用和改變。所以,不管是藉助龜殼、銅錢、竹籤 、占星等手段,還是採用六爻納甲和梅花易數等方法,卦象雖然是一種靜態反映,但卻是卜斷當前事物執行作用的綜合結果反映,是對其狀態、發展階段、發展特徵和發展趨勢的真實記錄,是一種必然性,而對於卦象的解證,即透過卦象、卦德、卦辭、彖辭、爻辭對小至人事中至國家大事大至宇宙執行規律的狀態進行占斷,都是基於對陰陽五行執行變化規律、經驗和理性認識得出的,能夠反映出事物發展的趨勢。其四,《周易》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事物的卜斷方面,它更是一種哲學觀點和道德框架,一方面,它強調運動和變化是世界的本質,所以事物能夠陰陽互應、剛柔相濟。另一方面,它強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緯·乾鑿度》)從這個意義上講,易經是建立對宇宙整體執行規律認識之上的哲學觀。

  • 4 # 虛無真

    易經傳承了千年確實很神奇,它記載了五行八卦還有很多關於人的,一個人如果用一生去研究它會發現它深不可測,如果說人體有奧秘玩認為大多都可以在易經中在到解決的方法什麼的

  • 5 # 石匠秦人

    大道至簡,萬事求最簡單,最容易之法解決。水滿則溢,月圓則虧。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迴圈往復,週而復始。物極必返,永不停步

  • 6 # 丁巳己未

    你好,你的問題剛好在我研究的領域,本人從04年起業餘研究易經至今,是中國易經協會成員之一,個人認為《易經》絕非外行所傳:滿身貼滿“迷信”的標籤!而是相當科學的一門藝術。易經,是群經之首,“算命”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也爭議最大,今天就以“算命”這個分支眾多方法中(四柱、六爻、納甲、梅花、太乙、奇門、大六壬等等),最高級別的大六壬為例,簡單做個說明:我們都知道,《易經》將萬事萬物進行了陰陽、五行、生克之分,而大六壬更為嚴謹,首先,你需要根據天干、地支的排布,推算出你所佔之時,比如今天現在(2019.8.3.12時),就是己亥年辛未月壬申日,午時,其實此時,“己亥辛未壬申”這些字中,每一個字就涵蓋了對應的陰陽,五行,及生克,甚至刑沖剋害合,排列組合下來,就已經包含了千萬種組合,但大六壬覺得還不夠嚴謹,便根據地球的繞行軌跡衍生出了固定的地盤,以及月將,而有地必有天,所以古人結合太陽的繞行,還需要結合時辰、月將排出天盤,天地相結合之後,還不夠,最起碼要排四課,定三傳,宗門九課還能衍生出無數細小分支……排完這些都不夠,還要定出十二將,找出遁藏,最後再結合前面所說的陰陽五行生剋進行綜合論斷,全都是一環套一環,全都是透過嚴謹的邏輯一點點推演出來的,上學時學過排列組合都清楚,把這些都排下來,會組合出成百上千億種可能,而恰恰此時此刻你所佔之事對應的是這唯一一種可能,試問,您還覺得《易經》是迷信嗎?我寧願各位將《易經》理解成機率學,都好過“迷信”一萬倍!!純手打,要不是說了太久,和您講一年兩年易經都沒問題,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7 # 梅橫枝

    這個世界是一個需要揭示的迷宮。

    《易經》的世界是一個稱為“化境”的世界。

    《易經》就是一個“變化的系統”。同時也強調,一切先天的東西不免會滑入後天的重構之中,但後天重構的東西也不免會還原於先天。

    《易經》是中華文明中華文化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源。它甚至就是中國文法和華人的心理。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精神原生湯。老子從中看見有物混成自然無為的道,孔子從中啟發法夫天地而成重人倫的儒家。哲人看見矛盾鬥爭轉化與天命無常,文人情懷道德文章為天地立心,詩人看見人在天地間棲居的詩意與境界,一般人看見神靈與命運命數。凡此種種,或天人合一,或人神秘地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都說心即宇宙,我看見我。

    存在主義者說,世界的意義一定在世界之外。但探索永無窮盡,我們對世界的理解還只能在世界之內。也許,哲學就是一種語言慰藉。

    所以,易經,最古老而神奇的智慧,最古老而神奇的語言,最古老而神奇的啟示錄,是我們永遠的慰藉與精神的大本營——

    與天地同在,與日月齊光!我們最莊嚴的聖經。

    .

  • 8 # 有話少說

    《易經》即《周易》,儒家四書五經之一。

    《易經》之所以使人感到神秘,是儒家託名孔子《易傳》之故。

    《易經》只有六十四卦卦符,卦辭,爻辭。沒有什麼“太極”、“陰陽”、“五行”。也無“乾為天,坤為地”之辭。

    《易傳》用“一陰一陽之謂道”,有“太極”、“陰陽”,但無太極圖,更無陰陽。

    古代有龜卜,筮佔。《易經》即筮佔。但是,龜長筮短,龜卜為主,筮佔為次。

    《史記》有,西伯出獵,龜卜。武王伐紂,龜卜。周公輔成王,龜卜。沒有用易經筮佔的記載。

    易經,後儒託聖人之名,神秘化了而已。

  • 9 # 朱友振

    易經並不神秘,只是很少有人能夠看懂,加上看不懂的人胡謅八扯,把一部易經弄成了一堆亂蔴,於是就有人說《周易》是神秘的東西。我建議讀《周易》要讀64卦的原經文:即每一卦的卦辭、爻辭以及卦辭、爻辭後面的彖曰、象曰就可以讀懂了。除此以外的東西大部分真假難辨,以免上當受騙,誤入歧塗。至於《河圖》《洛書》方圓圖等等,實際上與《周易》沒有一毛錢關係,只是對《周易》的一種干擾而己。我這樣說會有不少人反對,信不信由您。不過到了您後悔的那一天,才能知道我說的是金石良言。

  • 10 # 慧眼觀實相

    《易經》是祖先留給咱們的寶貝,它被稱為“群經之首”是當之無愧的。

    我就說說我女兒學習《易經》的收穫吧。

    我女兒五歲開始學習《易經》,先是全書背誦,每背完一章就會聽講解,用各種有趣的小故事讓她理解經文的意思,成為將來指導生活的哲學。同時玩一玩卦辭的應用。

    到六歲多時,她可以跟著大人練習起卦,並從卦象中試著理解很多的現象。

    八歲那年她的狗狗跑丟了,起卦後她說狗狗去了東北方向,現在山上,狗狗受了傷,我們第三天可以找到它,我們要花六百多塊錢。

    我本是不太信的,一般狗狗丟了很難找回來,而且還是三天時間那麼長,但又不甘心,所以還是盡力去找。結果就在第三天真的找到了,情況都吻合。狗狗被人帶到了離我們挺遠的東北方向山上,它的腳受了傷,把它帶走的人問我們要了六百元。不過我們為了去接它回家還花了一百多路費。

    我女兒到九歲開始學中醫,因為有了《易經》的基礎,很多醫案中的病情分析一聽就能理解,相關的陰陽五行,時節氣運等等也是學起來很輕鬆。

    所以《易經》並不神秘,而且是可以用在生活當中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之後銀行存款利率會下調嗎?20萬存款該現在存還是春節之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