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作家三藏大師

    沒有。在此之前,謠傳大妃與大貝勒代善有染。努爾哈赤死後,大妃的兩個兒子多爾袞與多鐸領兩白旗,加上代善的正紅旗,八旗已得其三,勢力太大。皇太極害怕會危及皇權,矯詔逼迫大妃自盡。

  • 2 # 落枔

    前述:清太祖駕崩前發了什麼?據一些史料記載,努爾哈赤在攻打寧遠的時候,被明軍守城的紅衣大炮不幸擊中後逝世。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努爾哈赤在攻打寧遠失敗後,回去整日鬱鬱寡歡,再加上年事已高,積勞成疾,不幸逝世。

    當然這只是對努爾哈赤的死因的推測,不管怎麼樣清太祖努爾哈赤還是魂歸西天了,但是他的皇后為什麼在努爾哈赤死後,也殉葬了,到底是努爾哈赤留有遺詔捨不得這位皇后,要在地下和她團聚,還有因為其他事情導致的呢?

    阿巴亥在12歲的時候嫁給了當時43歲的努爾哈赤(禽獸這麼小都下手)史書上記載阿巴亥美若天仙,且機智靈敏,併為其生下了三個兒子,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甚的努爾哈赤的歡心。

    女真族在當時有一個收繼婚制,也就是父親去世了,母親要嫁給繼位的兒子。

    阿巴亥當時也就三十多歲,正是一朵花開的正旺盛的時候,而努爾哈赤日漸衰老,阿巴亥感覺努爾哈赤命不久矣,所以和她認為最有可能繼位的皇子代善頻繁往來,最後捅到努爾哈赤耳朵裡,當場大怒,最後因為皇家之事不易外傳為由,給阿巴亥找了個私藏財務的罪名,剝奪了大福晉的尊位,代善也沒有了繼位的可能。

    不過後來努爾哈赤又恢復了阿巴亥大福晉的尊位,並且與其探討努爾哈赤駕崩以後的事,這都能原諒基本可以排除努爾哈赤遺詔阿巴亥殉葬的事情了,有些史書上說努爾哈赤當時有意傳位多爾袞,但是轉念一想多爾袞當時年幼,沒有其他幾個哥哥的權勢和威信,怎麼繼位。

    最希望阿巴亥死的就是代善和皇太極了,而且代善當時勢力最大,就因為和阿巴亥不清不楚喪失競爭皇位的資格,所以和皇太極達成協議,扶他上位,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皇太極如果要坐穩這個皇位首先要考慮阿巴亥在當時也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她不死她的三個兒子對皇位始終是個威脅,趁著她三個兒子年幼,除掉阿巴亥,逼她給努爾哈赤殉葬。

  • 3 # 冷眼旁觀醬油客甲

    一、滿清天皇巨星級俱樂部成員。

    縱觀滿清歷史,能夠在政壇呼風喚雨的女強人,前三名的當屬烏拉納喇氏阿巴亥、孝莊皇太后、慈禧老婊。這就和達爾文的進化論一樣,前倆位弄權,主要是為孃家和孩子鋪路,後一位則嚐到了帝王權力的滋味,就是光緒親子鑑定也不能和自己搶椅子。總之,阿巴亥在女人三十如虎的年紀便陪老公一起殉葬,就是一出豪門恩怨劇。

    二、獅王的習性

    翻看史書,阿巴亥這女人和奴爾哈赤的兒子代善也是鋼鋼的老鐵,白山黑水的滿清和荒原生長的蒙族似乎是從遠古的草原森林進化來的原始戰鬥民族,對男女之事相對寬鬆。但動物世界裡,獅王是要把所有成年的雄獅子都趕出生活領域的。這是本能使然,除非有更年輕的獅王取代之。

    阿巴亥年齡比較輕,只能算只小狐狸。獅王心裡也有本臺帳的,一切的一切,都要秋後算帳的。

    三、豪門講究的就是個高冷。

    為什麼人越窮越有人情味,越是豪門越冷血?這是個需要五千以上字來回答的問題,就不寫了。這一切的淵源就是權力的滋味和遊戲。

    滿清八旗,阿巴亥一門三子就佔了三旗,這是多麼恐怖的力量。而且,阿巴亥和代善也是東北老鐵關係。在絕對力量面前,多數人選擇的是順從。

    可惜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年紀太小了,尚需要幾年緩衝才能拿到總冠軍。

    四、 “俟吾終,必令其殉之”。

    這句聖旨,有沒有真實的從老爺子口裡說出來,不清楚了。但是權力的分配,利益的劃分才是所有人關心的大事。你阿巴亥再好,也不可能我們家的媽媽和女人。

    所以,陪死去的老爺子永遠的靈魂伴侶,是最好的結果。

    五、上述文字,純屬個人之見。

    阿巴亥,這三個字,怎麼突然覺得像是大夥跳舞時的口號。阿巴亥!!

    另 外,打字的時候,居然時不時的出現怒吼帝馬景濤的印象,真是個超級大毒啊!!

  • 4 # 浮生若淺

    作為清朝的奠基人,戎馬一生的努爾哈赤,是否真的留下遺詔令大妃阿巴亥殉葬呢?

    努爾哈赤與他最後的大妃阿巴亥

    努爾哈赤是後金政權的建立者,清朝建立的奠基人。公元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帝,建立後金。在基本統一了女真各部後,努爾哈赤成為後金大汗後,開始了對明朝的戰爭。天命十一年,寧遠之戰兵敗後,努爾哈赤身患毒疽,同年八月病逝。

    在努爾哈赤戎馬一生中,先後有過16位妻妾,大福晉先後就有3位。其中阿巴亥就是努爾哈赤的晚年最寵愛的女人,也是他最後一任大妃。阿巴亥原是烏拉部滿泰貝勒的女兒,12歲時嫁到了赫圖阿拉,兩年後孟古福晉(皇太極生母)病逝後,阿巴亥被冊立為大妃。

    阿巴亥先後為努爾哈赤生育了三個兒子: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阿巴亥的得寵,連帶著她的幾個兒子在努爾哈赤眾多兒子中也十分得臉,尤其是多爾袞。

    努爾哈赤病重時,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曾命人將阿巴亥請來相見,幾日後,努爾哈赤病逝。也就是說在努爾哈赤臨終前,陪伴在她身邊的是阿巴亥。就在努爾哈赤屍骨未寒之時,皇太極就抓住時機,乘亂率幾位大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後宮,傳達所謂的“帝遺言”,強迫阿巴亥從先帝之命而殉葬。

    “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此為《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的關於阿巴亥被逼殉葬的場景,至此阿巴亥自盡而死。

    努爾哈赤是否真的留有要阿巴亥殉葬的遺詔嗎?

    努爾哈赤不會不清楚,自己幾個成年且軍功卓著的兒子都不是省油的燈,如果臨終前他把阿巴亥召來了,考慮讓多爾袞繼位,那麼在不確定多爾袞是否能站住腳的時候,他不會貿然留下讓阿巴亥殉葬的遺詔。

    因此這個殉葬的遺囑,多數是皇太極他們弄出來的。臨終前努爾哈赤對阿巴亥說了啥,沒有人知道,但絕對是對他們幾人不利的。那麼在沒有明確書面旨意下,除掉了阿巴亥,對他們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另外,阿巴亥當年的得寵,間接的造成了孟古福晉的抑鬱而終,對皇太極來說,這是讓她母親遭受冷落、抑鬱而終的人,這樣的眼中釘肉中刺,他自然想要除去。

  • 5 # ww3721王建文

    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為考檢多爾袞三兄弟對自己忠誠度,要阿巴亥殉葬是一種說法。當時多爾袞三兄弟都相當有才,歲數不大都是蘭白旗主,統領相當多軍隊,皇太極怕他們鬧事,以他們母親殉葬證檢證阿其格,多爾袞,多鐸對自己的忠誠狀度。

    又有大妃阿巴亥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免受傷害,他們都多才高能的人才,阿巴亥認為,自己也極為有多才,,母子全都有智慧,會被皇太極和代善等嫉妒,引起內亂禍害, 自己死了去侍候丈夫,又可以免出陰謀禍害自己孩子。

    宣佈阿巴亥殉葬的人是皇太極和代喜。努爾哈赤從戰爭中受傷到死,有大半年時間。很多事情應該全都想到,由四子皇太極即位,而不代善,殉葬的阿巴亥,也應該是商議過,多爾袞權勢洶天時候 ,也沒有以此說三道四搞翻案,說明是努爾哈赤生前有過交代,阿巴亥也是以死證明自己清白。要跟隨丈夫一塊去的。

    她是自己上吊死的,應該是個很可愛男人的女人,培養三個孩子都非常優秀,都小小年齡都成統霸主一方旗主,他是非常願意侍候自己男人 。倆個人能培養出卓越三兄弟,不能不說感情非常深厚,相愛很深,殉情是自願。傳奇電視劇中編得當然要搞得非常有陰謀看曲折點才有錢賺嗎?

  • 6 # 風玲畫

    我主要是看電視劇大概瞭解清太祖的,好像並沒有要阿巴亥殉葬,只是清太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帝位,逼死了阿巴亥。

  • 7 # 逝去即歷史

    努爾哈赤是否真的留有要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殉葬的遺詔,這個應該是說不清楚的,在史學界早有爭論有人認為有,有人認為沒有。

    根據歷史資料分析,我認為是沒有這個遺詔的,原因有下面幾點:

    1、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只有12歲,努爾哈赤比她大31歲。典型的老夫少妻,努爾哈赤對阿巴亥非常寵愛,別的妻子只給他生了1個孩子,而阿巴亥給他生了3個兒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2、努爾哈赤生前沒有表示過要讓阿巴亥殉葬的意願,而是表示死後要讓多爾袞繼承汗位,讓阿巴亥照顧好兩個幼子,並且要代善進行看護。不可能臨死前改變心意,臨死前,召見阿巴亥也為提及殉葬。而遺詔是在努爾哈赤死後九個時辰才進行頒佈。

    3、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第四個大妃,同時也是生前最後一個大妃,自古殉葬,沒有有子嗣的正妻殉葬的習俗,一般都是無子嗣的不重要的妾殉葬。

    4、最重要的是,阿巴亥死後,多爾袞失去了政治庇護,皇太極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 8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關於她的死因,清朝的官方記載一再修改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年僅十二歲的烏拉公主阿巴亥許配給四十三歲的努爾哈赤,併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個兒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1626年8月13日,距努爾哈赤去世不到一天,三十七歲的阿巴亥以身殉葬,死後與努爾哈赤同棺斂葬。

    清朝的官方記載中,對於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的死因,一共進行了三次修改。最早的記載,出現在皇太極時期編定的《清太祖實錄》。據記載,努爾哈赤認為阿巴亥心懷嫉妒,怕留下後患,生前囑咐諸王在自己死後將阿巴亥殉葬。“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留之恐後為患,俟吾終,必令殉之。”

    第一次修改,是在阿巴亥的兒子多爾袞攝政時期。此時的多爾袞位高權重,下令對《清太祖實錄》進行修改。剛林和祁充格二人依照多爾袞的意思,先刪掉“心懷嫉妒…”那段,又將殉葬的理由更改為,“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地下。”變成了自願殉葬。

    第二次修改,出現在多爾袞去世順治下旨追論其謀逆大罪之後。順治皇帝下令,對《清太祖實錄》中被多爾袞刪掉的那段重新又給補了上去。

    第三次修改,是在乾隆皇帝要對《太祖朝實錄》作出修改時。這時對於阿巴亥的死因,又將其改為因“景仰太祖,自願殉葬” 。

    雖曾遭離棄,仍兩次統領後宮

    十二歲的阿巴亥成了努爾哈赤第四位福晉後,僅過兩年,努爾哈赤二十八歲的大妃孟古哲哲(皇太極生母)去世。其後,既有美貌又有才能,且極受努爾哈赤寵愛的阿巴亥被封為大妃,一躍成為後宮之首,首次統領後宮。

    努爾哈赤本來早認定,將來由二兒子代善作為汗王的繼承人。一天,因為喝多了酒,無意中將這件事洩露給了阿巴亥。按照後金的規定,後宮不得與貝勒私下往來。

    薩爾滸大戰後,努爾哈赤急調代善回京。可這時的阿巴亥也許知道日後母子都要仰仗代善,或是一時疏忽犯起了暈,破了規定,竟安排侍女給代善送去食物,還曾親自到代善府第。

    瓜田李下有口難辯,雖然食物也同時送給了皇太極,可皇太極硬是沒吃。努爾哈赤回京後,小福晉德澤因將此事給捅了出來,將信將疑的努爾哈赤命扈爾漢等四個大臣進行調查。可畢竟這是皇帝的家事,四個大臣也只是隨意敷衍了事。因為這事,努爾哈赤開始逐漸疏遠代善。最後,阿巴亥遭離棄。

    努爾哈赤的這次決定,並非針對阿巴亥。這從《滿文老檔》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第二年的春天,阿巴亥再次得寵,恢復大福晉復立大妃,再次統領後宮。處分阿巴亥一是為維護所立規定的權威;二是恢復後宮秩序;三是儘快平息對皇室不利的傳言。

    努爾哈赤應留有要阿巴亥殉葬的遺囑

    一、後金仍儲存殉葬制

    人殉制到了明朝又開始死灰復燃,而後金是否仍儲存這種泯滅人性的制度?答案是肯定的。不僅是努爾哈赤,順治也曾將30名宮女太監殉葬。將阿巴亥殉葬的同時,另兩名曾告發阿巴亥與代善“私情”的妃子,德因澤與阿濟根亦一同殉葬。既然這種制度或風俗仍舊存在,說明並非是因為要殺害阿巴亥而重新創設或重啟殉葬。

    二、努爾哈赤只想與阿巴亥生死相伴

    十二歲嫁與努爾哈赤,兩年後被封大妃統領後宮。從入宮之初直至殉葬,阿巴亥受盡寵愛。在與努爾哈赤共同生活的二十多年間,二人只發生過一次誤會。就算遭遺棄後,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奪回失去的一切,再次統領後宮。只能說努爾哈赤在信任的同時,愛極了阿巴亥。

    而努爾哈赤臨終前是在一條船上,身旁獨留阿巴亥一人。死在阿巴亥懷裡的努爾哈赤,恐怕希望自己去世後,阿巴亥也能一直陪伴左右。

    三、阿巴亥不死會留有後患

    若阿巴亥不死,必然成為後金勢力最大的人。八旗之中,阿巴亥三子各掌一旗。其他五個貝勒中有三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兩人只是皇族,雖各掌一旗,終究比不過阿巴亥三個兒子。同時,後宮仍掌握在阿巴亥的手中。

    在阿巴亥佔盡優勢的情況下,若不除掉阿巴亥,顯然會對繼位者及江山社稷留下隱患。但即便如此安排,在順治帝時期,阿巴亥的兒子多爾袞仍然奪得大權。

    四、努爾哈赤生前留有一手

    後金最有實力的,是四大貝勒與四小貝勒。阿敏、濟爾哈朗非努爾哈赤的兒子,沒有王位繼承權,二人首先被排除。大貝勒中剩下代善、莽爾古泰與皇太極,而代善在與阿巴亥傳出緋聞後,也與汗位無緣,莽爾古泰則因母親獲罪而死也失去繼承,大貝勒中就只剩皇太極一人。

    四小貝勒分別是,阿濟格、多鐸、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四人中最年長的阿濟格才二十二歲,論能力論戰功等均不如皇太極。因此,努爾哈赤挑選皇太極作為繼承人顯然更為合理。

    努爾哈赤生前在四大貝勒的基礎上再增加四個貝勒,並留下遺言,汗王由八大貝勒共舉,即“汗王共推”。增加四貝勒,一是愛屋及烏添上阿巴亥三個兒子;二是留有一手。其在遺言中規定,如汗王行事奸乖,八大貝勒可廢除之,另選有德之人。

    結語 :

    基於上述四大原因,無論是個人情感或日後的江山社稷,努爾哈赤都應該留有遺言,讓阿巴亥殉葬。

  • 9 # 歷史課課代表

    努爾哈赤和阿巴亥之間的感情很深厚,阿巴亥在嫁給努爾哈赤的時候只有十二歲,雖然年紀小,但是阿巴亥非常有能力,也深得努爾哈赤的重視。阿巴亥和努爾哈赤相差三十一歲,這樣的年紀差在當時努爾哈赤應該算是阿巴亥爺爺輩的了,但是這在後金是非常正常的,而且阿巴亥在入宮後兩年就開始有了一番作為,她成為了掌控後宮的頭號人物,如果努爾哈赤不給阿巴亥這麼大的權利,她也無法做到這些。

    兩人感情如此深厚,努爾哈赤是有理由留下遺囑讓阿巴亥給自己殉葬的。拋開感情這一點不論,其實從清代的一些史料中也可以發現切實的證據,裡面還有關於此事的詳細記載,大意是,當時努爾哈赤認為阿巴亥這個人嫉妒心強,如果將她留下來,可能會引發爭端,所以努爾哈赤留下遺囑讓阿巴亥給自己陪葬。當然也有人懷疑這些記載是否屬實,其實通過後期對阿巴亥相關記載的刪減也可以看出,努爾哈赤確實有意讓阿巴亥陪葬,而非揣測。

    在順治皇帝登基後,雖然他是名義上的帝王,但是實權掌握在多爾袞的手中,而多爾袞的生母就是阿巴亥,所以他為了給自己的母親正名,就讓史官將有關阿巴亥的記載稍作更改。還將關於阿巴亥的負面言論都刪掉了,只留下了一些正面的言論,而且多爾袞還讓史官加上了一些說法,主要意思是阿巴亥是自願給努爾哈赤陪葬的,而不是被硬性規定殉葬。所以多爾袞的這個做法恰恰表明了阿巴亥確實被要求殉葬,否則多爾袞不會多此一舉。雖然多爾袞費盡心力將這些記載進行了篡改,但是在他離世後,順治皇帝還是將這些記載都恢復了原樣。後來乾隆皇帝登基,他將這段文字再次進行改動,大意和多爾袞相同,主要是為了表示阿巴亥是自願陪葬的。

    從努爾哈赤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有充分的理由讓阿巴亥給他陪葬,因為當時阿巴亥的權勢很大,如果將她留下來,可能會參與權利的鬥爭,這自然是努爾哈赤不想看到的。另外阿巴亥還曾經和代善傳過緋聞,當時這件事鬧得風風雨雨,雖然努爾哈赤很快就平息了這件事,但是依然對阿巴亥不放心,所以在他離世後,出於私心也希望把阿巴亥帶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備實力最強盛是,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