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火烹小鮮

    年輕人的自我成長,這兩種能力必不可少

     

    對於有自驅力的年輕人而言,沒有什麼比自我成長更加重要和緊迫的事情了。

    但如何實現自我成長?我覺得,有兩種能力,或者說是思維習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是反思能力,這是自我精神世界重構的過程;一個是換位思考的能力,這是與外界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

    一、自我反思能力,讓我們識己之短

    先舉一個小例子,剛畢業那會兒,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臨時會議,讓我搞一下會務服務,那次正好是沒有把手的玻璃杯,我給各位領導倒水的時候,直接手握杯子的杯口,公司領導示意我過去,貼耳說道,拿杯子要拿中間或者下面。

    雖然領導微笑著告訴我,我也鬧了個大紅臉。事後,我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反思:1、就算不是搞服務的,平時也要注重學習一些社交禮儀,在一些關鍵場合,如果禮儀不當,會給自己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2、做事情不細心,平時不注意別人是怎麼做的;3、對人不夠尊重,不能考慮別人的感受,你的手接觸了杯口,你讓別人怎麼下嘴。

    雖然只是一件很小的小事,但如果你自己有意識去主動反省自己,還是會發現很多自身存在的問題。發現並反思自己的短處,正是不斷進步的基礎。特別是,當自己與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會自覺不自覺地歷數對方的不是,甚至是越想越氣,甚至會把衝突進一步激化。

    自我反思能力,就是當我們自己的思想認識與外界環境發生衝突的時候,能夠透過外界環境的反應,來否定、分析和提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我們的眼睛一直在看世界,很少有機會看到自己,很多時候,可能你意識不到,但實際上在潛意識李,已經預設自己是成無比正確的,當與外界發生衝突時,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衝突的原因歸咎於外界環境,並選擇對抗策略。這是培養自我反思能力最需要克服的地方。

    二、換位思考能力,讓我們識人之長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對一些別人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議,而別人也會對我們的不可思議又感到不可思議。所謂溝通代溝,也都是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自己憑藉自己的人生閱歷去套對方的想法和行為。

    換位思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這要求我們克服巨大的思維慣性,能夠跳出自己的世界,能夠站在他人的視角考慮問題的能力。正所謂,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麼如何讓自己儘量能夠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呢?

    再就是是思維角度。由於個人閱歷、知識結構、所處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如果能跳出自己看問題的角度,突破自己的思維慣性,試著站在不同的視角和層面看待問題,也許衝突和矛盾就會得以緩和。

    總之,如果我們年輕人學會了與自己談判、與世界對話,就離著成功更進一步。退一萬步講,不論成功與否,這些東西也總能使我們的人生綻放出光芒。

     

     

  • 2 # 古絃之歌

    一、在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上下功夫,只有專業能力強,才能脫穎而出。

    二、關注學科最新前沿動態,注重新知識的吸納和轉化能力。

    三、勇挑重擔,敢想敢幹會幹,不怕吃苦吃虧。

    四、與同事和上級搞好關係,該表現自已時一定要勇於表現,但要把握分寸,尊重同事,搞好團結,打好群眾基礎。

  • 3 # 夜郎夢在

    就這個問題,我也胡侃兩句,以期與大家共同探討。

    青年要想盡快自我成長,到底需要培養哪些能力,我覺得要根據現實社會與自身實際來確定。

    良好的社會交往溝通能力是立足社會的必備基本能力。人的社會屬性確定了人是無法離開社會而獨自生存的,因此,良好的社會交往溝通能力能讓自己身邊各種場合的其他成員樂於接納自己甚至是樂於幫助自己。試想,如果交往溝通能力欠缺,你非但處理不好與領導丶同事的關係,甚至可能連夫妻等親情關係都會有問題。

    而要讓這種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須讓自己積極主動與身邊的人哪怕是陌生人溝通交流,比如主動參與各種公益活動,甚至參與一些交際類的競賽活動,從而讓自己從心理到交往溝通技巧都得到有效鍛鍊提升。

    當然,說到交往溝通這一基本能力,又自然涉及到另一種能力一一語言表達能力。這種能力完全可以在自己主動交往溝通的過程中得以有效提升,看過卡耐基經歷你就會明白。

    還有適應力,毅力也是生存必須的基本能為。就算是人生順風順水的人,也不可能總是生活在順境中,遇到逆境時,如果沒有較強的適應力和堅強的毅力,就可能在困難面前卻步。42歲時的人生坎坷,華為創史人任正非如果沒有對逆境的適應力,缺乏堅強的毅力,那就肯定沒有今天的任正非。

    此外,洞察力、不斷學習的能力也是人成長不可少的兩種能力。

    擁有了以上這些個最基本的能力,還不夠。還得結合自身條件,擁有一到兩方面的專業能力才行。

    專業能力與自身條件與興趣甚至天賦密切相關。身高一米五,當然不可能去發展跳高這一運動能力;興趣是歷史學,肯定也不能去啃不喜歡的數學;對語言有天賦,自然不要在不擅長的物理上很下功夫,古人創造"揚長避短"這個詞,是有道理的。

    人要立足社會,實現儘快成長,需要培養多方面的能力,更需要具備某方面的專業能力。

    我認為在溝通能力丶適應為丶毅力丶學習能力丶洞察力以及擅長的專業能力上加強培養,就完全能讓一個青年得到儘快成長。

  • 4 # 木杉職場

    年輕人要想要快速成長起來,應該重點培養以下的三種能力,這些能力會讓你在職場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幫助。

    第一,學會變化

    任何的環境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你在熟悉與安穩的環境,在某個瞬間也會顛覆,你需要的不是祈求任何東西不要變化,而是要讓自己不停的去變化,你要做的是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適應你,變化代表著你的思維會前行,你的閱歷會增長,你的個人能力會增強,你所見到的人見到的事情會更多,而一成不變會把你變成井底之蛙,永遠看著那麼一點點的天空,到了最後會被時間所淹沒,會被踢出局。所以一定要改變你的現狀,不能過於安穩,要時刻有危機感,讓自己變得八面玲瓏,越來越厲害,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成為可替代的存在。

    第二,培養意識

    說到意識這兩個字,對於你的職場生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意識有很多種形態,比如危機意識,風險意識,進取意識,堅韌不拔的意識等等,職場如戰場,首先要培養起自己的風險應對與以危機意識,這樣你才能在風雨欲來事最快的速度作出最恰當的反應,讓自己規避掉很多風險,然後就是進取的意識,只有有了不斷進取的意識才會讓你自己自由而主的去學習,去思考,去吸收,去成長。有了這些意識,才能讓你決勝於千里之外。

    第三,好的心態

    在面對挫折與困難的時候,人的心態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很多人會從此一蹶不振,而擁有好的心態會讓你的處境改觀很多,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讓你真正的沉穩冷靜去思考,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去逃避,而強大的心態,又會讓你在突發事件面前遠勝於平常之人,心態決定了你對事物的看法與理解,也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做事方法與直覺,俗話說心態決定一切。所以無論何時,都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沒有解決不了的事,只有你想不想去做,願不願意去改變。

  • 5 # 大智若愚122716106

    首先你人要勤快好學,把你喜歡的工作技術千方百計的學到手。能自己獨立完成別人幹不了的事你就有用了。做人要有擔當,不能有錯推卸責任,做事光明磊落,

  • 6 # 迪迪乾貨

    就三個,多了你也搞不定。

    自學能力、自控能力和執行能力

    富蘭克林是個斜槓青年。

    他是外交家、政治家,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是美國第一位駐法國大使;

    他是科學家,在熱學方面,他改良了取暖的爐子;在光學方面,他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焦距眼鏡,除此之外,還發明瞭搖椅、避雷針,改進了路燈;

    他也是美國第一位學者,第一位哲學家,制定了新聞傳播法。

    這麼多領域,這麼多技能,富蘭克林就是一個全能型人才,什麼都能做好。看看我們,網路發達,但過的還是一地雞毛,我們不禁要問:不拼爹,不拼媽的富蘭克林,是如何成為美國傳奇人物呢?

    《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告訴你答案。有些書,年少時看不懂,讀懂了已成年。這本書就是如此。在讀中小學的時候,這本書是教育部規定的必讀書籍,很多人都討厭看這本書,包括我自己也不喜歡。但工作後,看這本書,恍然發現薄薄的一本書,講的確是一個人需要的具備的能力。

    整部自傳沒有雞湯,沒有宏偉的目標,他就是一個睿智的老爺爺,用通俗易懂的表達告訴你人生這段路該怎麼走。

    我總結出富蘭克林三種能力:自學能力、自控能力和執行能力。

    01自學能力

    富蘭克林家境貧寒,他是家裡最小的一個,但很聰明,父親把他送到學堂讀書,成績很好,但很可惜,後來父親覺得無法供養富蘭克林上大學,最終決定讓富蘭克林輟學。

    但輟學沒有影響富蘭克林對學習的熱情。他會將自己的零用錢用在買書上;在當印刷學徒期間,他會經常在夜晚找這些學徒借書,為了避免別人發現影響書籍銷售,他白天做工,晚上熬夜把書籍看完,想盡一切辦法給自己創造學習機會,就這樣在12歲時,富蘭克林看完了《天路歷程》、《歷史文集》、《論計劃》、《論行善》等多本書。

    很多人說他的成就離不開讀書,確實如此。但我覺得還不夠準確。光憑看書,還不足以能讓他獲得這麼大的成就。

    在我看來,真正的能力是他的自學能力。

    富蘭克林學習詩歌、辯論、語法等都是靠自學的。在一本書中讀到一段蘇格拉底的論辯對話,於是買了一部色諾芬的《蘇格拉底的重要言行錄》;學習詩歌的時候,他採用模仿的方式鍛鍊文筆。

    雖然他的自傳中,沒有過多提及自己是如何自學的,但從側面可以看出,富蘭克林是一個學習高手,能抓到一個技能的規律,然後加以練習。

    我總結出他的自學方法是:觀察-模仿-反思-提升。

    觀察:在當學徒的歲月,富蘭克林是這樣寫的:“老爺子也很對變通,找時間帶我去散步,去觀察木匠、磚匠、車工、銅匠等工作,看看我對哪行感興趣,這樣就能讓我踏實學門手藝了。從那時起,我一直喜歡留心觀察手藝高超的匠人運用他們的工具。這種細心的觀察使我受益終身:由於從觀察中,偷師了不少技術,因此當家裡一時找不到匠人時,我就能應急一下,修理家裡的小東西什麼的。”

    當你進入一個領域時,不要急著找資源,而是先去觀察你身邊這個領域做的牛逼的人,他們用了什麼方法學習,看看他們如何工作,如何他們吸收新知識,他們如何運用某個知識點處理問題。他們在這個領域能做的不錯,工作經驗也就積累的多,請教他們可以避免你迷失在陌生資訊的海洋裡。

    模仿:親自實踐模仿,去模仿他們的方法,也許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適合你,但你可以選擇1-2個作為實驗。就像你寫一篇文章,最開始就模仿,富蘭克林在練習詩歌的時候,也是根據一篇好文,模仿寫出一篇。

    反思:模仿後,就需要反思,富蘭克林在寫完後,會對比原文,或者找父親,看看哪裡不好,差距在哪裡,利用對比思維,你才能知道差距在哪裡。

    沒有刻意練習,看在多的書都沒用。你讀書讀的多,寫文就一定好,不見得。你讀了10多年書,比富蘭克林多的多,你的文筆就比他好嗎?

    當我們走出學校後,很多技能都要自學。如果你沒有自學能力,還期望像讀書時,老師充當心靈導師,提醒你交作業,好好聽課,做夢吧。隨著你長大,你工作的領域,你父母也都不知道了,就不要指望父母還會像以前一樣催你。

    進入社會後,即便你報了培訓班,上網課,他們可以教你知識,但學不學,能掌握多少,終究要靠你自己。

    因為沒有人有義務催你學習。

    而自學能力是拉開差距的關鍵因素。

    02.自控能力

    富蘭克林最著名的是13個品德。他為了培養這13個品德,要求自己每個禮拜實踐1個品德,然後做記錄,反覆迴圈,一直到13個品德都化為己用。我們不說這13個品德全部銘記於心,很多人能做到3個就很不錯了,這背後都透入出富蘭克林超強的自控能力。

    為什麼我們自控能力極差呢?在TED《你有拖延症嗎?》裡提到,沒有拖延症的人,他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是理性的,可以掌控自己生活方向,會為了長期目標而努力;而有拖延症的人腦子裡住著一個由我們原始慾望驅動的小猴子,小猴子的原則是及時行了,今朝美酒今朝醉。

    當你想要乾點正事,比如減肥,學習,這個小猴子就要跳出來,跟你說:”就吃一點點,這蛋糕很好吃的;最新的電視劇上心了,看完再學習。總之小猴子唯一目標是掌控你理性行為的方向盤,讓你原先的計劃一團糟。

    總的來講,你的自控能力很差,是因為太心急,太想要短期內能達到顯著的改變,能達成目標。我們人類擅長即時滿足,不喜歡延遲滿足。

    如何提高你的自控能力?富蘭克林在實踐13個品德,用的方法值得借鑑:一次只養成一個。他要求自己每週養成一個品德,然後做記錄,反覆迴圈,一直到能做到這13個品德。

    富蘭克林認為:一個人要想把一個花園裡的野草都拔掉,他不能企圖一次就拔掉所有的野草,這樣做會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但他在某一個時候只拔掉花園裡的一個花壇中的野草,在拔完第一個花壇以後,才動手第二個。

    提高自控能力也是如此,你需要小步走,這裡的一小步是包括自我意識上,還有行動上。如同《自控力》所說:“在意志力挑戰中獲勝的關鍵,在於學會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那些本能。自控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與自我的較量中獲得自控,而是學會了如何接受相互衝突的自我,並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

    Incremental change is better than ambitious failure逐步的改善好過雄心勃勃的失敗。

    03.執行能力

    在13個品德中,富蘭克林提到有序:你的一切應井然有序,一時一事都要有周全的計劃。擬定好一個良好的計劃,摒絕一切足矣分散他注意力的娛樂和其他工作,把執行計劃作為他唯一的物件和工作。

    富蘭克林能在各個領域都能做出成績,自學能力、自控能力有關係,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執行能力。如果他不去行動,不去嘗試怎麼能夠發明老花鏡、避雷針;如果不去行動,影響美國一生的《獨立宣言》都不知道在哪個犄角旮旯。

    如同拿破崙所說:“行動和速度是制勝的關鍵。”

    提高行動力要有三個關鍵點,目標,反饋和信心。目標是能夠量化,有明確時間限制,可實現的目標,反饋是指標對這個目標,過程遇到的得失,進行復盤;最後在實現這個目標過程中,突破瓶頸,戰勝困難。

    目標,反饋和信心形成封閉運轉,就形成馬太效應。強者愈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你享受過完成目標的成就感,就會變得有自信,有信心就會想要做更多,最後變得越來越主動。

    如果我們懂道理就能過好這一生,那我們的人生就沒有任何難度可言了。

    你好,我好,大家好。

    王陽明所倡導的知行合一,不是讓你把知道和行動分來了,而是不僅要知道,更要做到。

    多少人活著就跟富蘭克林說的那樣:“sa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死於25歲,葬於75歲。”在該奮鬥的時候選擇偷懶,在可以享受人生的時候,不得不奮鬥,卻失去了一切優勢。

    一個人能有多少的成就,能幹成什麼事情,取決於對自我的要求。就像富蘭克林所說:“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所謂的命運打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黃瓜幼苗一定要移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