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雨落青苔

    “他無論做什麼,我都不會懷疑他的道德。”

    “告訴一個人如何學習,聽了就從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

    “顏回是個賢能的人啊!一簞飯食、一瓢飲水,住在簡陋的巷子裡,這樣的貧困憂愁,其他人都受不了,顏回卻在其中快樂地學習著。”

    以上都是孔子誇他的窮學生顏回的話,顏回、子貢,都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們也都對老師敬佩得不得了。但孔子對子貢誇讚的很少,對顏回不吝讚美。

    他特別喜歡顏回,他和顏回猶如父子般情深。在他所有的學生裡顏回的樂觀、謙虛、好學,最像孔子,道德學問最符合孔子要求,他也可說是最懂孔子的人。所以後人就把顏回稱為小孔子、復聖。

    我個人分析孔子很少誇讚子貢實際上是瞭解子貢,子貢很富裕,拜孔子為師一年時覺得自己超過老師了,就離開孔子四處周遊列國進行遊說講學,骨子裡子貢有著環境出生造成的優越感和傲氣,雖然後來子貢越來越覺得自己需要和孔子學習,最後把孔子捧上天的也就數子貢最為誇張,但孔子依然不會給予他過多誇讚是出於愛護和了解這個學生。

    所以他問子貢:你和顏回誰更厲害啊?

    子貢回答:我哪敢和顏回比啊,當然他厲害,他能舉一反十,我只能舉一反二啊。

    孔子就高興的說:啊呀,你太有自知之明瞭,你是不如他,連我也不如他。

    所以我認為孔子是對不同出生、處境、性格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培養與愛護他們。

  • 2 # 馬火蟻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說:孔子對子貢說:“你與演會哪一個強些呢?”當時子貢富可敵國,口才又好,是大外交家。他到哪個國家,國君都會親自接見,且與之同座。可以說是當時國際風雲人物。而顏回呢?只是“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但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他勤於學習,而且獨立思考,能做到聞一知十,推知全體,融匯貫通。所以孔子對他大加讚揚。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顏回那樣刻苦學習,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學業上儘可能地事半功倍。同時,孔子也擔心子貢,是愛護他,點撥他,也想知道子貢自己心中是怎麼想,所以才問“你和顏回誰強呢?”自貢自喟不如顏回,孔子聽了以後,既喜顏淵之賢,又喜子貢自知之明。所以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孔子以此安慰子貢,勉勵子貢!

  • 3 # Duxiangli

    請你們不要再去研究孔孟之道了。為什麼?孔孟之道被當時捧為聖人,也就是現在的法律神聖不可侵犯。用今天的現時去翻過去的案,顯然不合適。孔孟之道符合當今社會的仁義道德,我們應該發揚光大。但是,它在今天,沒有法律效力。以前有以前的道德標準。現在有現在的道德標準。

    我認為:用以前的標準來衡量現在的標準,不是發展的眼光。社會在發展,人在變。環境與土壤都變了,人的思維不變嗎?現在的人不相信有些人的學術權威了。你我他已生活在當今法制社會,維護法律吧!過去的讓它過去,如果孔孟之道是聖旨,為什麼不把中國統治到現在,為什麼被後來人改變了,它是侷限性,沒有強制性。毛澤東講過:革命不是繡花,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力行動。

    把現代人拉到孔孟時代,行嗎?當然,現時代確實有人不道德,你罵他幾句能解決問題嗎?必須用法律來解決。聽懂我的意思嗎?

  • 4 # 南途北尋

    孔子是個大教育家,他當時問子貢這個問題肯定是有其深意的。那到底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老規距,先呈上原文出處: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一一論語·公冶長第五·篇孔子的喜愛

    孔子的眾多弟子當中,子貢和子路都是很優秀的。一個能文,一個能武。孔子很喜歡他們。可是在孔子心中最為欣賞的弟子是顏回。只有顏回幾乎能達到孔子心中“仁德”的標準。只可惜,顏回英年早逝。雖然,孔子有很多優秀的弟子,在世中都具獨特過人之處,且能獨擋一面。但是真的能達到“仁德”標準的除顏回外,幾乎無有。所以,“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孔子問子貢,自比顏回怎麼樣呢?

    兩種意思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在這裡,孔子表達了兩種意思。其一,在孔子心中,明明知曉顏回更要比子貢優秀卻還問子貢你們倆誰更優秀,其實表達了真正的英才可遇而不可求的那種莫名若有所失之心理。古云:“將易得,帥難求”,正是此同境界。其二,同為孔子的學生,在此孔子對子貢因材施教,隨機而示。就是以此來驗證子貢的仁德高低,心胸境界。從而以身說法是為教示子貢做人行事謙遜恭謹,懂得謙虛平和之理。可慰的是,子貢回答得到了孔子的首肯,話鋒一轉:“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是啊是啊!我和你都不如顏回。

    結論

    結合上下文理解,整個一句就是表達了孔子認為:成功教育一個品德才具同時聚而有之的英才是多麼的不易。而在這個不易的過程當中懂得因材施教,隨機而示更是難上加難。

  • 5 # 戴草帽的小老鼠

    女與回也孰愈?這話出自《論語》孔子與弟子子貢的對話,意思是“你和顏回相比,誰更優秀一些?”孔子這麼問子貢,其實是想借機讓子貢難堪。

    我們先看他們的對話: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子貢的回答很謙虛,認為自己比不過顏回,說顏回對事情的理解能做到聞一知十,而自己只能聞一知二。 這是非常謙虛的回答,但孔子沒有表揚子貢的謙虛,反而打擊說“你確實不如顏回,我同意你的看法”。於情於理,孔子此番對話真的很傷人,這個問題看起來是有意讓子貢往套子裡鑽,進而讓他難堪一樣。如果孔子問的是某方面,比如有關孔子學說,哪個弟子學得更好些,這樣說顏回也優秀是無可厚非,畢竟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如果是做綜合比較,我認為子貢未必就比顏回差:

    第一,子貢起碼的生計能力不比人差

    顏回雖然很出名,但他的生活一直是窮困的,正如孔子說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子貢在生計方面的本事,比顏回強得多:

    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

    孔子承認,顏回在學問和道德方面是非常的優秀,可他卻生活困苦。而子貢不相信命運,能努力經商致富,在經營方面目光獨到。第二,在仕途上,顏回比子貢差得多

    孔子是鼓勵弟子們求仕的,這點子貢做的比較好。正因子貢通達事理,所以他被魯、衛等國聘為相輔,依靠自己的才能遊走於齊、楚、越等國之間,在外交活動上取得一定成就,楚昭王甚至認為當時的楚國,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子貢。反觀顏回,一生所學多多但求仕一直失敗,沒有什麼機會實現個人抱負。

    第三,孔子實際生活中是比較依賴子貢的

    典型的一次,孔子帶弟子周遊列國時,曾因戰亂受困於陳國和蔡國之間,後來連吃的東西都沒有,一度靠向百姓討飯度日,情形十分的危急。於是,孔子決定派弟子去楚國搬救兵,而最合適的人選只有子貢。最終,子貢說服楚王出兵相救,孔子的危機才得以解除。孔子晚年在精神上也逐漸依賴子貢,有時病了,見到子貢來時,他也會埋怨子貢,怎麼來那麼晚。第四、子貢非常的謙虛且極度尊師

    子貢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魯國大夫叔孫武叔曾認為“子貢賢於仲尼”,子貢聽了以後馬上反駁,幾乎把自己貶得一無是處。魯國另一名大夫陳子禽對子貢的話表示不屑,認為他過於自謙。從這可以看出,子貢當時的實際名望是不亞於孔子的,但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財富、地位而驕傲。孔子死後,別的弟子守孝滿三年了相繼離去,而子貢因未能見孔子最後一面,又繼續守了三年。 總結:筆者認為,子貢才是孔子門下最完美的弟子。判斷弟子優劣,不應單單看他懂的是否多,關鍵得看他能不能把所學用於實際,在實際上是否有作為,也就是我們說的理論聯絡實際。或許是孔子是出於好意,所以有意打壓一下子貢,避免他有了點成就沾沾自喜吧。

  • 6 # 陌路聽雨2

    顏回和子貢都是孔門十哲之一,一個以德行入選,一個以語言入選,二者都是孔夫子的得意門生。

    孔夫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顏回幾乎實踐了其中的每一條。孔夫子說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單單是六個字,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孔夫子曾經說,我與顏回講學一整天,顏回也沒有不同的意見,就像很愚鈍的樣子。講完學,私下裡去觀察他,也能夠將所學的東西理解的很透徹,並有很好的發揮,顏回也不愚鈍。當孔夫子問顏回的志向的時候,顏回說:願無伐善,無施勞。言簡意賅,卻也行之極難。孔夫子所說的好學,是學以致用,不能夠踐行,再多也沒有意義,“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及相關文獻中關於顏回的資訊雖然很多,卻也無法觀其全貌,孔夫子的溢美之詞絕非空穴來風。

    子貢也是孔夫子的高徒,在經商及為政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故而,時人便已經認為子貢賢於仲尼,今人,則有更多的人有同感,以為孔夫子沒有子貢厲害,只是個教書匠罷了。古人言: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孔夫子或許定位於伯樂,而子貢不過是千里馬而已。在眾多弟子中,顏回也是最接近伯樂的一位。

    子貢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優點大家已經看到,而不足之處卻很少有人注意,那就是,子貢比較喜歡高調做事,看似很完美,實則貽害無窮。一個是“贖人領酬”,一個是“欲去告朔之餼羊”,有些事情並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成的,故孔夫子說子貢“賜也,非爾所及也”。“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總之,子貢在很多方面做的有所欠缺,故而,夫子總是因勢利導他,讓他做的更完美。

    顏回和子貢都是極尊重孔夫子的,即便是在討教問題的時候,也是尊重有加,不像子路和宰我那樣直接,都是尊師重教的楷模。

    正如子路得“聞斯行諸”中,退子路而進冉求一樣,夫子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一套為學的方法,讓他們走最少得彎路,而後獲取各自的成功。顏回與子貢之問,也源於這樣的考量。

  • 7 # 子夏故壇

    在《論語·公冶長》中記載:“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這段話的大意是,孔子問子貢說,你和顏回相比,誰更優秀些?子貢回答說,我怎麼敢侈望與顏回相比,顏回學習,有聞一以知十的領悟能力,而我的領悟能力也就是聞一以知二。孔子聽後馬上說,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顏回啊。那麼孔子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而且當面說顏回和自己都不如顏回優秀呢?

    其實孔子說自己不如顏回,一半是自謙,一半是真心欣賞顏回;而說子貢不如顏回,則是體現了孔子作為老師能因材施教的特點。

    顏回是一個窮學生,卻能安貧樂道,專注於學業,成為孔子最得意的一個學霸,道德修養達到其它弟子難以企及的高度,被孔子認為是自己衣缽的不二傳承者。在某種程度上講,顏回就是孔子的精神寄託,因為孔子深信,將來顏回不但能夠傳承自己的學問,而且一定能夠光大自己的學問。孔子稱讚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篇》)

    子貢以文辭圓通、行事幹練見長,是實用型人才。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善於外交溝通,且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在孔子周遊列國的14年中,多遭困厄,每次基本都是由子貢出馬解決。

    子貢的幹練通達是眾所周知的,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代,許多人都認為子貢甚至賢於老師孔子。而顏回除了學習成績好討老師歡心之外,似乎並沒有特殊本領和用處,現代人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

    而在孔子看來,顏回善道,子貢善術,道重於術。子貢再幹練通達,也只是個干將,乃一有用之材,為“成器之器”;而顏回安貧樂道,為聖人坯,乃是個“不器之器”。君子不器,不器之器乃為大器,成器之器乃為有固定之用的小器。在《論話·公冶長篇第五》中有這樣的記載: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

    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

    曰:“瑚璉也。”

    孔子評價子貢為“瑚璉之器”,何意也?朱熹說:“夏曰瑚,商曰璉,周曰簠簋,皆宗廟盛黍稷之器而飾以玉,器之貴重而華美者也。”我們不難理解,“瑚璉”是祭器,貴重華美可列於廟堂者也,喻指國之重臣,治國賢才。子貢為“瑚璉之器”,成器也,為有用之材也。而在孔子心目中,顏回則是“不器之器”,大器晚成,其用不可限量也。

    現在我們迴歸到開頭,孔子之所以問子貢那樣的問題,並當面評價子貢不如顏回,就是要告誡子貢,不要因為自己辦事通達幹練,就自以為“愈”而驕傲,你的道德修養距顏回還差很遠,你要以顏回為榜樣,努力增進道德修養水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然後“克己復禮”達到仁的最高境界。孔子告誡子貢的同時,也側面鼓勵了顏回,使顏回不再自卑,樹起了顏回的自信心。這正是孔子能夠因材施教的高明之處,不愧為偉大的教育家。

  • 8 # 好玩的國學

    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孔子最喜歡的是顏回。在孔子的眼裡,顏回在他的弟子中排名第一。顏回是十四歲的時候拜孔子為師,一生都拜服在孔子門下。顏回的特點就是很聽話,只要是孔子說的,他就認認真真地去做,從來不懷疑,從來不多說一句話。不像孔子的其他的弟子,有的時候還要和孔子頂幾句,甚至還懷疑孔子的很多做法不對。比如脾氣暴躁的子路,比如大白天睡大覺被孔子痛罵的宰予,還有那個後來富可敵國的天才的外交家子貢。

    孔子對顏回簡直是寵愛地到了極點。每天都誇他,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說他視富貴如同浮雲,一輩子勤奮好學。孔子還說,一般人行仁,能堅持幾天就不錯了,而顏回卻能"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說顏回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

    總之,顏回在孔子的班級裡,是班長,甚至可以說是副班主任,幫助孔子管理班級。

    子貢不是魯華人,他是個來自衛國的留學生。孔子對子貢的評價也很高,在孔子自己制定的十大弟子排行榜中,子貢列在言語類的第二名,而那個被痛罵成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排名第一。子貢是孔子弟子中最能言善辯的人,曾經作為一個職業外交官,成功地協調了魯國與齊國、吳國、越國、晉國等關係,不僅保住了魯國,還挑起了齊國與上述幾個國家的內戰,可以說改變了當時戰國爭霸的局面。子貢還是個鉅富,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子貢對孔子成為聖人貢獻很大,一直在外宣傳孔子,另外,子貢也成為唯一一個在孔子的目前守孝6年的弟子。

    但孔子還是喜歡顏回。他不允許有任何人說顏回的壞話。而子貢偏偏是個喜歡亂說話亂評點他人的人。其實子貢也許不是出於惡意,但子貢的缺點就是這個。有一次,子貢大概又說起了顏回,而孔子就說:子貢,你是不是很空啊,空的話趕緊學習做作業去,有道德的君子,從來不去隨便的點評別人,更不會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這是在告誡子貢,其實也是在告誡我們每一個人,不要閒著沒事幹,在別人背後去議論別人。這才是好的交友之道。

    大概是另外的什麼場合,子貢可能又說起了顏回。孔子就問: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孔子就問子貢,你覺得自己和顏回比,怎麼樣?

    子貢絕對是個聰明人,顏回是首席大弟子,是大師兄,又是孔子最喜歡的人,並且顏回本人道德高尚工作學習態度認真,也是自己學習的榜樣,就趕緊回答說,我子貢哪敢和大師兄顏回相比,顏回師兄看到一,就能知道十,那悟性那勤奮程度,絕對剛剛的 。我看到一,能知道二,就已經很難了。

    孔子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搞教育的原則就是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的性格特點,來教育學生。他發現子貢這個人很聰明,但是喜歡耍小聰明,喜歡在背後點評別人,覺得這是很不好的現象,一是浪費時間,二是破壞班級團結,三是對子貢本人也會有不好的影響,於是就暗示子貢,顏回這個師兄非常優秀,我都比不上他,何況你子貢了。另外,孔子也是告訴子貢,人與人之間要和諧相處,就不能在別人背後說壞話。而真正交朋友的態度是:當面說壞話,背後說好話。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希望與俄羅斯改善關係,那麼美國到底希不希望俄羅斯變得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