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蒙爸育兒小講堂

    孩子到底幾歲開始產生逆反心理,這個到是沒有明確的時間界定。

    但從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可以判斷孩子已經開始萌發逆反心理了,比如,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情緒變得越來越暴躁了。一個才剛剛3、4歲的孩子就跟父母對著幹,變的倔強、愛頂嘴,脾氣還不小等等,大多數時候,大人說往東,孩子總是要向西,老是不聽大人的話。

    孩子階段性地產生逆反心理是屬於正常的現象,家長不必過於擔憂。這是每一個孩子生理上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孩子在一定的成長階段好奇心很強,他們的求知慾旺盛,總想摸摸這個、碰碰那個,如果家長禁止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孩子的好奇心被壓制,往往就會表現出抗拒、逆反的行為,因此,只要家長的教育方式得當,及時梳理引導,是不會有大礙的。

    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孩子的好奇心遭到打壓,得不到滿足。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沒把孩子當作平等的個體,不用心開導,反而武力威脅、打罵、責備。三是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與實際距離相差甚大。四是父母反覆嘮叨,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當然,孩子即使產生了叛逆心理,我們也是有辦法來克服的,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克服辦法,稱之為“感化—說服—感化”的方法,用這種科學的方法,跟孩子講道理,開導孩子,相信每個寶寶都不會再逆反了。

    疏導和化解辦法:

    一是讚美孩子,鼓勵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這是滿分媽媽化解孩子逆反心理的問題最明智的辦法。二是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化解孩子逆反心理的問題技巧教育方法得當,用簡短的語言闡明深刻的道理,做到言簡意賅。三是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切合實際,懂得緩一緩,放一放。四是懂得提適合孩子能力的要求。

  • 2 # 菈媽親子

    孩子一般要經歷3個叛逆期,2到4歲是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萌發,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了,父母不讓做的事情他們通常會很好奇想要試試看。這在父母的眼裡就是“不聽話”了,所以有些頭疼。

    那麼,針對這一階段的孩子要怎麼辦呢?

    首先,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想拖地、爬高,可以讓他們在有看護的前提下儘量嘗試,多試幾次,孩子沒有新鮮感了自然也就不會再想去做了。

    其次,做與孩子相關的事情之前,可以先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在大人的眼裡通常會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也不會想問孩子的意見。這種忽略孩子感受的行為,會讓他們感到不滿。所以家長讓往東的時候,他們就會往西,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最後,學會傾聽,不要輕易訓斥孩子。有的父母的口頭禪就是“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我怎麼跟你說的”等等,這樣的口吻會讓孩子更加叛逆。

    比如有個孩子泡了一碗泡麵放在被子裡,把床上弄得一團糟。孩子的爸爸一生氣,狠狠地打了他。後來才得知,孩子是體貼爸爸每天回得太晚了,所以想泡好面給爸爸吃。因為怕涼掉,想來想去覺得放在被子裡可以保溫,就真的這樣做了。

    有時候孩子看似出格的行為背後,是一定有原因的。家長一定要學會傾聽,瞭解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不要輕易訓斥他們,否則會加重他們的反叛心理。

  • 3 # 時光倒流214459986倪

    這問題本不想說怎麼,但樓主說自家三歲孩子是否也到了人生叛逆期這叛逆期似乎也來的早了點,當一個孩子對這個世界尚不夠瞭解,人還分不清東西南北,這時候說孩子到了人生叛逆期豈不很可笑,應該說人生叛逆期是在初中,高中階段。這時段應該說一個孩子對社會有了一定的認知,對一些似懂非懂的事物有了自已不一樣的認知,因而產生一些不一樣的觀點以致看法,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逆反心理。個人看法,不足為憑,謝了!

  • 4 # 數學老師愛講故事

    孩子的成長階段有三個叛逆期。

    第一個就是所謂的trouble two,叫“幼兒抗拒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覺醒了自我意識,所以會刻意重視自我並常在叛逆,我家丫頭就是,很頭疼。

    第二個就是學生時代的“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孩子會因為學習和生活中接觸到的社會認知,與原來的家庭教育相悖,而否定身邊,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分水嶺。

    第三個是大學以及工作初期的“青春否定期”,這個階段孩子因為自身能力的成長,會否定原先被動受教的習慣以及認知,建立起完善的自我價值意識,是成人的標誌。

    你家孩子的歲數應該屬於“幼兒抗拒期”,這階段的孩子談不上叛逆,因為是天性使之“叛”,卻並非性格定型為“逆”,因為他並未建立起這方面的意識,只是一種本能的表現。

    所以父母該堅持底線,不能一味妥協遷就,那樣就會誤導孩子建立起“過度自我意識”,這就是傳說中的“熊”!

    而長陪伴多溝通明確獎懲,讓孩子養成哭鬧完會冷靜,能思考的習慣就很重要了。不過如何把握過猶不及和淺嘗輒止之間的度因孩子而異,就實際而言相當困難,我也正在努力嘗試中。

    就經驗來說,父母最好能統一陣線,但一個柔些一個硬些是必須,這樣才能在孩子不失安全感的前提下,懂得敬畏,甚至恐懼。

    育子是個大工程,一起加油吧~

  • 5 # 一縷陽光am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有那麼幾個階段,變得自我意識強烈,對成年人的話不是那麼“言聽計從”,被人們稱為“叛逆期”。我倒覺得這是孩子成長的標誌,也沒必要貼上特殊的標籤。

    女兒從小很乖巧,任何事心平氣和地說說就行,從不用呵斥。3歲那年的暑假在家,卻一反常態,擰的要命,“不要、不行、我不”掛在嘴邊,知道女兒這是自我意識萌發了,我就放手把她能自己做的事情放給她自己做,哪怕做得很糟糕,我也給予鼓勵。不太能完成的,我給予她輔助,並且告訴她:“你還有點小,媽媽來幫你。”對於原則性問題,儘量不呵斥,而是溫柔堅定的“不可以”。她的自我意識在一定範圍得到維護,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在超越邊界受到侷限時也能妥協退步,接受建議。

    有不少人認為孩子7、8歲時是一個叛逆期,老話也有“七歲八歲討狗嫌”一說,但從教多年,我卻認為:現在的孩子,七八歲正是入學年齡,進入小學頭兩年,對新的環境、新的生活方式還保持新鮮感,況且知識簡單,孩子們之間感覺差距不大,這兩年大部分孩子會順利過渡。到三年級,知識跨度較大,屬於爬坡階段,孩子們對於小學生活也產生了疲倦感,特別是學習較差的孩子,這時候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疏導,很容易進入叛逆期,最大的表現就是放棄學習。實際這時候,這部分孩子的心理需求很強烈,又不願被別人發現,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變化的導火索,不僅僅從情緒上安撫、生活上關心,最主要的是在學習上樹立他們的信心,消除他們心中因為學習帶來的挫敗感。

    青春期的叛逆大部分孩子都會不同程度的經歷過,這個年齡段對於說教變得非常反感,家長老師首要的是給予尊重,尊重孩子心中那膨脹的自我,同時又要以成年人的成熟,在適度放手的同時不著聲色的給予扶持,避免孩子走彎路。

  • 6 # 玉米娜姐

    2歲到4歲的寶寶開始面臨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細心的媽媽可以發現孩子開始頻繁對你說不,“不要吃飯!”"不要睡覺!"等等,媽媽這個時候應該開心,他不是在挑戰你的權威,而是開始像你表達自己的意識,開始獨立思考。

    有時弄得家長急了,就吼孩子兩嗓子。甚至還有性急的家長,在指揮命令無效狀態下,給孩子屁股上幾巴掌,結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還有的家長一安排孩子做什麼事,孩子馬上說不,或者乾脆堅持自己的想法,任憑家長怎麼講道理,怎麼說勸都無法改變孩子的想法,氣急之下的家長不是批評就是乾脆暴打一頓。

    看到這些家長那種強行想改變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覺更像“石頭”——冰冷、無情、生硬。完全不知道孩子也是個生命個體,是有意識和情感需求的,所以當孩子第一次讓你覺得“不聽話”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給予他幫助和交流,而不是命令!

  • 7 # 小微變變變

    關於三歲,英文中有這麼個詞來形容: Horrible Three

    恐怖的三歲!說的是孩子三歲左右出現的不順從和執拗行為,所謂“叛逆”,其實就是自我意識敏感期的突出表現。自我意識敏感期從1-2歲就開始萌芽了,最明顯是2-3歲(不同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叛逆”的年齡有提前或延後)。

    什麼是“自我意識敏感期”?兒童心理學家經過長期觀察,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

    孩子剛出生時,其意識還未能從“母體”上真正剝離,會以為自己與母親以及這個世界都是一體的。隨著俯臥、翻身、坐立、爬行等活動的開展,他們逐漸從這個世界的反饋中猜測自己和媽媽、和這個世界是分離的,為了驗證這個猜測,他們幾乎將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都投入到這個查證活動中。而這種猜測,就是“自我意識”的萌芽。

    換句話說,自我意識就是 “我”與外部世界的邊界感,把“我”作為獨立的個體分離出來。而在自我意識構建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在塑造著自己獨有的創造力、獨立性、意志力和幸福感。

    為了構建自我,孩子會有自己的獨立意志,會開始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說“不”,會以哭鬧甚者打人作為表達“我要自己做決定”的形式。這些,也就是大人們眼中就是的“叛逆”。

    一旦你覺得孩子“叛逆”了,就應該自察,是否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到了?

    父母需要理解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的階段,這個時期對孩子的人生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意義。

    很多青春期叛逆或者成年後總是對自己感覺不滿的人,追及源頭,其實都是因為幼年時“自我意識”構建沒做好。在自我意識敏感期沒能順利構建自我的孩子,會在青春期“叛逆”繼續進行自我意識構建,如未能完成自我構建,難以形成自我,成人後就有可能患以下三種“心理病”:

    1.從別人處尋找歸屬感,拒絕承擔責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媽寶男”、“媽寶女”。

    2.沒有獨立人格,沒有價值判斷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吸毒者引誘少年,說:“吸一口吧!不吸就不是男子漢。你是不是男人?”一個自我意識構建充足的少年,會拒絕不良分子的引誘。他會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我有如此強大的能力,能夠做這麼多的事,有這麼多的方法去找到樂趣、滿足,我不需要這些。何況我要保全自己的力量,爭取別人對我的信任、愛護和尊重,因此這些事不值得我去做。”

    但喪失自我的少年,如果有人對他這樣說,他就容易屈從別人,真的用“吸一口”來向他人證明自己,以獲得認同。

    3.物權意識得不到滿足,成年後異常自私和虛偽

    他們敏感、自我、依賴他人、一味索取,同時又缺乏責任感,不具備社會價值取向。為了達到一己私利不惜傷害別人的利益,對自己要求低,對別人,卻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提要求。

    在兒童自我意識敏感期沒能順利構建自我,將對孩子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反之,如果在這一時期,父母能給予支援,幫助孩子順利渡過,會讓孩子在構建自我的過程中,同時建立起優秀的個人品質,比如自信、專注、獨立和堅定等。

    那麼,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自我意識敏感期”,進行自我構建呢?

    1.接納情緒,轉移注意力

    這時期,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執拗是其成長過程中必經階段,孩子說“不”,或為了堅持自己的意願而發脾氣,都是他們自我意識的萌芽,作用就如“宣言”一般。父母要做的就是:坦然接受,耐心陪伴,無條件接納他們的情緒,不過多限制他們的行為。

    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只要是不涉及安全或違背原則的,父母應儘量滿足。對於孩子不合理不安全的要求,父母要學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因為6歲以下的孩子感性先行,聽不進道理,有句話說“別跟6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父母需要溫和而堅定地,接納孩子情緒,透過擁抱、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品等把孩子的注意力轉到別的東西上。

    比如,我女兒每次換尿褲時總不肯乖乖躺著,要爬起來亂蹦亂跳,讓她躺著她會哭鬧、拳打腳踢,我就會笑著先安撫她的情緒,然後指著天花板的燈示意她看:“看燈上面有沒有小鳥?有沒有貓貓?”把她的注意力轉移到看吸頂燈上的鳥和貓的圖案上,在她專注看燈的時候,我順利完成了給她換尿褲的工作。

    2.做孩子的安全後盾,支援他的物權意識 

    當孩子萌發物權意識,表現出來的就是強烈的佔有慾,“不分享”、“我的,就是我的”。父母們會發現,教育幼小的孩子分享東西很難。

    在這個時期,不要以大人的道德觀來要求孩子,這裡說的支援孩子的物權意識,是要大人們尊重孩子的所有權,這是其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正常階段,父母能做的是幫孩子區分哪些是他的東西,哪些是別人的東西,孩子能支配的是自己的東西,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他漸漸能區分“我”和“你”的界限,他才會願意接受交換,也就真正懂得了分享的意思。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到:3歲以上的孩子通常比2-3歲的孩子更容易“分享”物權。如果小弟弟小妹妹要玩哥哥姐姐的玩具時候,只要溫和地詢問哥哥姐姐的意見,他們多半都會欣然同意並一起開心玩耍。

    3.放手,並做出鼓勵

    我見過很多父母在孩子想自己吃飯的年紀,嫌棄孩子吃得慢,吃得髒,直接一手包辦。導致有些孩子5、6歲了,父母還在她屁股後追著餵飯。

    幫助孩子學會獨立,需要父母放手,允許他們犯錯,並教他們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這時孩子並沒有要做錯事的心理,試“錯”是孩子成長之必須,任何以“愛”之名為孩子代勞的行為,最終都會在孩子身上產生負面效應,孩子學不到該學的,長大後要付出痛苦的代價,還會過度依賴父母,缺乏自信。

    孩子在構建自我意識的過程中,開始有了更為複雜的情緒體驗,渴望得到成人的關注與迴應。比如,當他做了某件事,成人誇獎他“乖”、“好孩子”時,他會有成就感,並獲得自尊。建議父母對孩子的具體行為作出鼓勵,例如:孩子經過努力終於掌握了用勺子吃飯的技巧,父母可以這樣來鼓勵孩子:“**學會了用勺子吃飯,做得很好!”而不是單純的一句:“**真棒!”這樣,孩子能慢慢地形成內在對自我的正確評價。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幫助他們,鼓勵和支援他們做自己。

  • 8 # 奶嘴媽媽育嬰師

    三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時期確實是孩子的叛逆期,不過孩子叛逆期是沒有具體時間點的,但有大概的時間段,孩子一生之中會有三次叛逆期:寶寶叛逆期(2-3歲)、兒童叛逆期(6-8歲)、青春叛逆期(12-18歲)。

    3歲的孩子有獨立思考和行為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處世方式,所以希望一些事情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身體動作會開始反抗,從行為上抑制自己所不喜歡的東西,這個階段是每個孩子的必經階段,稱寶寶叛逆期。

    寶寶叛逆期發展特徵:

    1、漸漸感受並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

    2、是個追求自主的探險家;

    3、公然對抗父母,喜歡對家長說:“不要”;

    4、很多事情以自己為中心;

    寶寶叛逆的原因:

    1、寶寶的身體器官和運動能力的快速發展。寶寶很多事情喜歡自己去做,渴望有自己的獨立小天地,去深度接受各種事情,但很多家長怕寶寶受傷,或關愛過度,總是橫加制止,寶寶會有束縛之感,出現反抗情緒。

    2、寶寶自我意識的完善。這個過程是寶寶從不分是非到理解的過程,很多事情漸漸分清,哪些是別人讓我做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而這種思維的形成,寶寶會表現出自我的態度和更加執著,這種表現和成年人的思想相互牴觸,使寶寶產生了挫折感,引發反抗。

    3、寶寶對自我情緒控制不成熟。寶寶沒經歷過太多事情,對情緒的控制能力較差,一旦不愉快,就會毫無保留地宣洩出來,這種方式在家長看來就是孩子無理取鬧,是叛逆的表現。

  • 9 # 做眼鏡的陳小哥

    叛逆期我覺得應該是在初中的時候才存在的,對於父母的每一句話都不認可比較煩會跟父母對著幹,在學校惹是生非不聽老師的話。但是作為家長我覺得我們應該正確疏導而不是一味的去責怪孩子免得引起反作用。

  • 10 # 杭城秋韻

    什麼叛逆期,只是大人教育失缺的說詞。小孩子生長髮育是有規律的,每個階段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是大人的教育方法有偏差,導致小孩情緒上的牴觸,大人不反省,總是讓叛逆期背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德綱為什麼和曹雲金、何雲偉斷絕師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