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忠輝A

    第二次是真沒實力了。章邯的三秦部隊,實際上都是劉邦攻入“咸陽”後,收編的“秦軍”。鴻門宴之後,劉邦被迫裁軍,留給“章邯”的。所以劉邦才輕易戰敗“名將章邯”:當年,劉邦對“投降的秦軍”可有“不殺之恩”。

  • 2 # 王斌兔斯基

    因為章邯在被項羽打敗的時候,是有著天下人都反秦的大背景的,也就是說章邯不會因為投降項羽而受到天下人的唾罵。

    但與劉邦交戰的時候,秦王朝已然覆滅,此時再投降劉邦,一則會被人看輕,難以爬到高位,二則會落一個反覆小人的罵名,鬧的身敗名裂。

    其實咱們可以從史書中找到當時章邯之所以投降的大背景的,比如說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的,章邯在受到趙高的猜忌之後,又接到了陳餘的勸降,在勸降信中,陳餘舉了白起、蒙恬等有功卻被殺的例子,還說了一句話“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也就是說當時的大背景下,秦朝就是一艘破船,肯定會傾覆,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陳餘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坑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裡,竟斬陽周。何者?攻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並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斧質,妻子為戮乎?”

    在這樣的情況下,章邯還能怎樣呢?要麼投降項羽,能夠分王其地,南面稱孤,要麼身伏斧質,妻子為戮。

    相信正常人都會選擇投降,這和二戰後期義大利翻身投入盟軍懷抱性質是一樣的,避免了後來的清算。

    但是,天不遂人願,楚漢爭霸開始了。

    後來的漢高祖劉邦之所以圍困章邯之後,章邯選擇自殺,其最大的原因咱們可以從戰神韓信的評價中得出來:

    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這段話是說章邯、司馬欣、董翳這三個被項羽分封在秦地的王,當初他們還只是秦朝的將軍時,不但得罪了外人——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殺了很多原來六國的人,還欺負那些投降的六國諸侯;而且還得罪了自己秦華人——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都是給秦王賣命,當小兵的都被坑殺了,這三個人卻一個零件不缺的,還被封王,還被封到了秦地。這怎麼能不讓秦國父老怨恨,恨到什麼地步呢?痛入骨髓。

    也就是說,章邯已然被綁在了項羽的戰車上。項羽透過坑殺秦國士兵,卻給章邯封王的方式保證了章邯再難得到秦華人的支援;而六國諸侯也怨恨章邯。那麼章邯投降劉邦如何?

    那是肯定不行的。

    因為劉邦入關中後曾約法三章“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這裡的父老是誰?關中父老,關中在哪裡?秦地的關中啊!咸陽就在那啊!

    所以,劉邦是在以建設自己根據地的目標統治關中地區的。像章邯這樣的人,如果劉邦沒有帶兵多多益善的韓信,可能會留著他。但是韓信死心塌地跟著劉邦的情況下,那章邯就沒必要存在了。哪怕章邯不顧臉面投降了,劉邦也沒準為了贏得關中父老支援而殺了他的。

  • 3 # 中孚鑑

    章邯,是秦國後期的名將,也是秦國後期的支柱!秦始皇駕崩後,胡亥繼位為帝,是為秦二世,但是因為秦朝暴政和秦二世荒淫無度,趙高專權,秦國末期發生很多的起義,雖然章邯處處征討有所成績,但是最後卻敗給了項羽,後來投降項羽,之後被劉邦攻城,城破自殺而死!

    那章邯被項羽打敗,可以投降項羽,被劉邦打敗,為什麼要自殺呢!

    首先,當初章邯投降項羽是進退無路才投降的,當初和項羽交戰並且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打敗,秦國主力元氣大傷。

    但是秦國朝廷卻很昏庸,對前方戰事不聞不問,後來章邯在極度缺乏兵源和糧草的情況下,朝廷又沒有進行支援。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與項羽交戰,手下的秦軍兄弟也是白白送死,而自己有沒有退路,為了這些秦軍的性命,所以章邯選擇了投降!

    但是結果卻不是如他所願,秦軍投降後,卻遭到了坑殺。這讓章邯很痛心、很後悔,但事已至此,也沒有辦法,只能忠心於項羽!

    到後來劉邦攻打章邯,章邯也決定以死殉城,本來投降一次項羽已經鑄成大錯,又怎麼能再次投降劉邦呢!

    於是章邯就在城破之時,自刎而死!

    其次,章邯是秦國當世名將,在沒有遇到項羽的楚軍之前,是打了很多的勝仗,只是在遇到項羽後,慘遭失敗!

    所以在章邯心裡,佩服的是項羽,而劉邦不過是一個泗水亭亭長出身,章邯心裡也輕看劉邦。被劉邦打敗,只能以死殉城!

    最後,章邯也是一個血腥的漢子,投降項羽本來就是一個無奈,最後變成後悔,所謂名士不事二主!

    章邯由秦到楚,已經有失氣節,同時秦軍投降又被坑殺,讓他名聲更壞,他自己也覺得對不起死去秦軍兄弟!他不想名聲更壞,於是就在城破之事,自刎而死,多少也能體現他與城共存亡的決心!

    所以章邯被項羽打敗後,投降項羽,但被劉邦打敗後,卻自刎而死!

  • 4 # 炒米視角

    章邯是個不世出的戰將,但不是一個政治家。所以他的結局在秦末亂世註定悲劇。

    (《楚漢傳奇》中章邯章少府形象)

    章邯起於一個稅吏,受命於危急,以二十萬囚徒,敗周文,殺項梁,大有掃滅群雄,恢復大秦之勢。然而內為趙高所忌,外於趙境逡巡不前。最終被項羽困於鉅鹿,外無外援,內無鬥志。最終談好條件,投降於項羽,遂使項羽一戰成名,進身群雄之首。

    項羽並非一介武夫而已。他出身貴族世家,傾心恢復分封制,以保住“身份”基礎,恢復家族榮光。

    (《楚漢傳奇》中霸王項羽的形象)

    因而有著深厚國別情懷的項羽,在這二十萬降卒的處理,選擇了最符合他價值取向的坑殺,復仇加避免後患。而秦地對於項羽而言,實乃他國也。弱其民,而三分其地,即“三秦”之由來。

    此事對章邯而言,他投降責任不在於己,而在於趙高。坑殺秦卒,章邯雖失秦人之心,但責任亦不在章邯,而在項羽。所以這不妨礙章邯繼續活下去,並且當他的雍王。

    但是韓信偷渡成倉(現在的寶雞)之後,章邯的境遇就完全不一樣了。

    (《楚漢傳奇》中劉邦的形象)

    早先劉邦先入關中,與秦人約法三章,秦人受其惠,深得民心。而項羽在咸陽大肆燒殺,並且還殺了”子嬰”。秦人對其敢怒不敢言。章邯此刻在秦人眼裡,不過項羽的一條狗而已。所以章邯的城池才那麼容易被攻破。

    而此刻,章邯第一次投降項羽,就是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而此刻若是再降,必然徹底丟了名聲;另最大的可能是劉邦饒得過他也不會信任他;而秦人可能無法饒過他。因而章邯此刻最符合他自己價值取向的做法就是自殺。

    章邯最大的悲劇在於不懂政治,在秦末亂世擁有一流的實力,卻處處被人牽著鼻子走,最終還落到一個自殺身死的下場。

  • 5 #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個問題放在今天,大家似乎覺得不可思議,一樣是打敗,投降過一次,說明心裡底線是可以接受投降的,那為什麼第二次就自殺呢?可是放在那個年代,這個問題太容易理解了,就是出身。

    秦朝末年,尤其是鉅鹿大戰以後,以王離為首的秦國最精銳的邊軍主力被項羽消滅,秦國的頹勢已經顯現出來,而這個時候,趙高一再拒絕章邯請援,不發一兵,不給一糧,章邯統率的部隊已經陷入絕境,這個時候,投降自然成了一個重要的選項。但是,那個年代的將軍,選擇投降的物件很重要,說白了,就是門戶觀念。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項羽出身豪門。他爺爺是楚國上將軍項燕,為舊楚國第一大將,統帥楚軍20多年,戰功赫赫。而把項羽帶大的叔叔項梁,則是起兵後的楚國新一代上將軍,受封武信君。可以說,項羽是根正苗紅的世家子弟,純正的貴族血統,在那個講究門第出身的年代,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章邯投降這麼一個擊敗過自己的豪門後代,貴族子弟,不算丟人。

    反之,劉邦的出身和項羽完全不能比。劉邦只是沛縣一個小小的亭長,放在今天就是一個鄉長級別的。他祖上既不是貴族,也不是豪門,就是一個普通平頭老百姓。對於這樣一個平民出身的劉邦,本身就是貴族子弟出身的少府章邯,是不放在眼裡的,根本瞧不起。所以說,一樣是戰敗,面對貴族子弟項羽,他心悅誠服選擇投降,面對平民百姓劉邦,他寧死不從,血戰到底,最後寧可自殺也不降。

    這就是隋唐以前,一直奉行的血統論的威力。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 6 # 使用者50671485643

    一、已經是秦將降楚,現在又以楚將身份降漢,別說外人後人怎麼評價,自己也接受不了,這種羞愧之心是最主要的,而且兩次帶兵投降,以後跟他的人也不多了帶不了兵了,那麼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早晚要死;

    二、上一次跟自己投降項羽計程車兵被項羽活埋了二十萬,這次再投降劉邦會如何對自己和部下,是一個未知數,再說劉邦也沒來勸降;

    三、和項羽輸給劉邦就要自殺一樣,兩者勢不兩立。但是劉邦能接受公子嬰投降,為什麼不能接受章邯?他也考慮到投降的話以後要跟劉邦打項羽吧;

    四、投降項羽是因為項羽是名將之後根正苗紅,而劉邦只是無名小輩?可能也有這原因,但我覺得這點沒那麼重要,要說劉邦小輩就不投降他,那麼公子嬰怎麼不這麼想?

    當然只是羅列了所有可能,被章邯看到他可能會說,我就只是因為XXX,那有你說的那麼多複雜

  • 7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章邯並非打不贏項羽才選擇投降,而是另有原因。

    章邯是秦末名將,大秦帝國最後唯一的支柱,自章邯領兵平亂,屢戰屢勝,擊敗陳勝手下大將周文,解函谷關之圍;殺田藏,收復熒陽;圍陳縣擊敗陳勝,導致陳勝被車伕刺死;斬殺齊王田儋,逼死魏王魏咎,滅楚將梁項,圍攻趙國於鉅鹿,軍功赫赫。

    只可惜當時秦二世為帝,趙高專權,而趙高又猜忌章邯,章邯與項羽交戰期間,曾派手下長史司馬欣到朝延趙高處打探訊息,趙高不見,而糧食又不能足額供給前線,導致前線交戰的章邯勝也不能,敗也不是。

    勝,功高震主,兔死狗烹;敗,敗軍之將,難逃一死。章邯能怎麼辦?鉅鹿一戰,章邯雖敗,但不至於崩潰,於是只能投降項羽。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記載趙高是章邯所殺,而《史記》記載趙高是秦王子嬰殺的。無論章邯有沒有殺趙高,他投降項羽都是迫不得已的。

    那章邯為何寧願自殺也不投降劉邦呢?

    至少有三個理由:

    1、不願做反覆之人。章邯為秦國名降,迫不得己投降了項羽,背叛了秦國及秦人,雖事出有因,但背叛就是背叛,如果再投降劉邦,等於又背叛了天下反秦霸主項羽,如此反覆,做為一代名將,如何有臉面存活。

    2、章邯乃忠義之人。怎麼看出來的呢?從章邯的行動可以看出,章邯臨危受命,率領一群囚徒,不斷的東征西戰,為秦國的苟延殘喘,立下汗馬功勞,章邯本想盡力守住大秦帝國,無奈奸臣當道,被逼投降,如果章邯是奸詐小人,完全可以擁兵自立,但章邯乃忠義之人,不能一降再降,只能以自殺身死保全名聲。

    3、無容身之處。投降項羽,把秦人得罪完,而劉邦先進的關中,原關中數萬秦軍及原秦國官吏大都投降劉邦,如果章邯再投降劉邦,那些舊秦人會放過章邯嗎?而同時以項羽為首的西楚霸王會放過章邯嗎?

    章邯自殺前大喊:天下之大,為何容不下我章邯?

  • 8 # 不妨就叫它使用者名稱

    這個其實很簡單了,我剛剛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無非是貴族平民之間的什麼服氣屈辱關係,我只能說這是扯淡。項羽打敗章邯時,他手上還有二十萬秦兵,換句話說他有投降的籌碼;劉邦打敗章邯時,章邯啥都沒有了,並且由於他投降項羽,導致二十萬秦軍被項羽坑殺,所以秦人非常的恨他,對於劉邦來說此時章邯的作用無非是他的腦袋,用他的腦袋向秦人收民心。換句話說,不是章邯不肯向劉邦投降,而是劉邦根本就不需要他投降,章邯也不再是秦國的大將,而是秦奸,沒有了投降的資格。

  • 9 # 南方鵬

    秦末陳勝吳廣攘臂一呼,義軍四起應者雲集,天下陷入大亂,陳勝多路出兵攻取各地,派周文率大軍西攻舊秦地,周文沿路招降納叛,到函谷關時,已有兵車千輛,士兵數十萬,進軍戲亭威逼咸陽,秦二世聞報慌了神,問大臣們怎麼辦,少府章邯站出來說,調兵已是來不及了,可把咸陽的囚徒赦免,連同家兵組成軍隊抵抗,胡亥一聽如抓住救命稻草,趕緊照辦,讓本管皇家事務的章邯領軍出戰,一接戰義軍大敗,一路潰逃,周文被章邯追到澠池殺死,這一路軍煙消雲散。在危難時敢於挺身而出並取得大勝,章邯確有名將風采。

    秦國三降將受封三王,與漢王劉邦同分原秦國舊地,又作為監視劉邦並阻擋他東出的棋子。前206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突然兵至章邯境內,章邯輕敵連敗,退守廢丘死守。第二年的六月,漢軍用計水淹廢丘破城,章邯遂拔劍自刎。章邯先降項羽,有理有據,也可看作為保全秦軍有生力量,其時投降說得過去。再敗於韓信劉邦,如果再投降,以自詡名將的章邯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何況他的投降項羽,也有可能為了報趙高禍國之仇,史記說趙高是子嬰所殺,而竹書紀年的趙正書則記載是章邯所殺,果真如此,則大仇得報心願已了,並且項羽對他個人還算不錯,再降已失去道義的支援,自殺是較好的選擇。

  • 10 # 漢史趣聞

    章邯是投降了項羽,但是,這並不是說章邯打不過項羽。這裡我們宣告一下,章邯為什麼要投降項羽?

    其實章邯這個人還是蠻忠心的,他本來是想要給項羽拼到底的。

    但是,事實上他又不能和項羽拼到底。因為即使他殺了項羽,到時候對他也沒有任何好處,甚至,他在殺了項羽之後,很可能自己也就一命嗚呼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那時候秦朝已經被趙高所掌握了。

    趙高是個小人,誰的功勞大,他就會處死誰。章邯若是真的把項羽給滅了,就是立了不世之奇功。

    這樣的章邯,趙高怎麼可能留著他的。

    正是因為章邯沒得選,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所以,他才不得已投降項羽的。

    那麼項羽為什麼要接受章邯的投降呢?

    說白了項羽也沒有把握能打敗章邯,畢竟章邯投降的時候,手裡還有二十萬大軍呢。項羽是很想把章邯給殺了,替自己的叔父項梁報仇。

    但是,他透過和章邯交手,發現章邯這個人並不好對付。似乎和章邯硬拼硬,鹿死誰手還真的不好說。

    正好在這個時候,項羽得到了章邯要投降的訊息。

    項羽一合計,自己也沒有多少糧食了,還不如接受章邯的投降呢。

    所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章邯投降給項羽的。

    項羽也是一條好漢,章邯投降的條件,就是不要殺他。

    項羽當然不能出爾反爾了,也許,這就是後來章邯可以為了項羽,犧牲性命的原因吧。儘管項羽後來把章邯投降過來的二十萬秦軍給殺了。

    但是項羽始終沒有動章邯,不但沒有動他,還給了他一個最好的地盤,讓他在關中當了雍王,可以說這就是章邯對項羽感恩的地方。

    事實上章邯本來就不是兩面三刀的人,既然他投降了項羽,就要為項羽賣命。

    所以,當韓信帶領著劉邦,殺出漢中之後。

    一直都是章邯殊死抵抗,儘管那時候他十分需要項羽的幫助,但是項羽身陷齊地,不能自拔。

    所以,根本就幫不了他。

    這時候章邯只好帶著孤軍和劉邦的大家對抗。

    最終,章邯無奈被韓信給圍在了廢邱城。

    儘管劉邦開出了各種優厚的條件,要招降章邯,但是章邯一直不為所動,直到彈盡糧絕,被迫自殺為止。

    所以說章邯當初投降項羽,是無奈之舉,他沒得選。否則,他即使擊敗了項羽,也是死路一條。

    但是,章邯在面對劉邦,效忠項羽的時候,就不是這種情況了。

    對於章邯來說,若是章邯能戰敗劉邦,他就是為項羽立了不世之奇功,退一步說無論他戰敗還是戰勝劉邦,項羽都不會殺他的。

    所以,這就是章邯誓死不投降劉邦的原因,也許這就是所謂計程車為知己者死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時間是最好的過濾器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