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軒劍海

    如果說你非常喜歡股票的話,那麼你一定聽說過一個人,他就是崔軍,崔軍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作為草根的他因為擁有非常超前的眼光,在炒股行業,曾經名氣可很大,有著炒股冠軍之稱的他,可見其敏銳的眼光,跟市場的洞察能力是有多出色。

    而憑藉炒股,崔軍也是成功的從一個不被人熟知的小人物走進了大家的視野,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成功人物,而對此他也是創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炒股公司,那就是上海的寶銀創贏投資公司,這個公司是一個提供給大家投資平臺的公司,說白了其實跟一個理財公司差不過,而憑藉崔軍的名氣,這個公司在上海的理財影響力可以說是很大。

    又一名私募大佬被捕,千名投資者15億資金付之東流!

    甚至曾經也為大家謀到了福利,為此很多人都於崔軍這個投資還是很信賴的,只不過在最近卻又一個非常大的不好訊息出現,那就是在寶銀創贏投資的公告之中,那個曾經被我們認為投資希望的炒股大亨崔軍,因為私募已經被抓捕了,這件事情對於投資者可是非同小可。

    又一名私募大佬被捕,千名投資者15億資金付之東流!

    雖然說作為投資公司的負責任,崔雯雯也就是崔軍的女兒對外表示自己並沒有受到這樣的一個訊息,認為這是一個造謠出來的訊息,但是作為原公司的總監王敏確實表示這個訊息是確定的,甚至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也是表示這樣的一個訊息自己也知道了。

    又一名私募大佬被捕,千名投資者15億資金付之東流!

    這一件事情可以引起了很多投資了寶銀的投資者們很大的不淡定,要知在崔軍還沒有傳出這個訊息的時候,寶銀可是表示自己可以幫助投資人獲得更大的盈利,為此從千名投資人手中募捐了將近有十五億的資金,這個資金數來那個看上去似乎並不是很多,但是千人十五個億,一個人算下來少說也有上百萬的資產在其中了,這些資產對於很多土豪來說可能並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我們的很多老百姓來說可就不一樣了, 這個資產可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字。

    又一名私募大佬被捕,千名投資者15億資金付之東流!

    而對於這樣的一個資金數量,如何去保證投資者們的利益就是在公司出現崔軍被捕捉的事件之後最大的解決問題,現在,公司只是做出了表示會最大可能的保證大家的利益,但是這個利益的正確保證方法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

    又一名私募大佬被捕,千名投資者15億資金付之東流!

    要知道在事情出現之後,寶銀便是被列入了失信的企業之中,其中很多資產都被凍結了,想要還上這十五個億的巨大漏洞並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情,也是讓很多旗下的公司受到了波動,雖然說二股東在力挽狂瀾想要保證自己公司跟投資者的權益,但是從現在的局面來看,希望似乎很渺茫了。

    其實對於這種私自募捐被抓的事情已經不只是第一次了,在之前很多金融企業就是因為這種事情的風波被查封或者是被嚴查,而崔軍也只是在其中的一個部分而已,甚至崔軍的金額其實還算是很小的。

  • 2 # 天道基金

    私募基金管理不等於炒股

    股票市場投資大概兩條道路

    一,資產性收入。靠價值驅動。靠優質標的的資產配資投資組合長期趨勢獲利。

    二,勞動性收入。博弈型操作。不斷的挑個股,換票,再換票,一波一波。靠技術,靠盤感,靠眼光,拼個人能力。割別人韭菜,儘量別被人割。

    兩種方式都有佼佼者。但是第二種太難練,在中國特色的股市,多少朝聖者都被包了韭菜餃子。我所知道的高手,需要在集合競價到開盤的十五分鐘內確定要買的股票,一分鐘內可以決定一兩千萬單子敲進去,尤其敢於在尾盤跌停板橫掃籌碼,次日集合競價全部清倉,滿倉賺小几個點,從買到走持股交易時間不超過十分鐘。這種盤感,膽量,眼光,知識儲備,對市場細節的理解,和綜合決策能力,沒人能教你。學都學不會。這個場子裡聰明人太多,牆頭草太多,大騙子騙小騙子,擊鼓傳雷,飛蛾撲火。就像石頭剪子布,猜拳,麻將鬥地主。一億五千萬人在比賽,你能排在第幾名?

    股神的職業生涯年平均回報率才20%左右。

    基金管理不等於炒股

    散戶和遊資的玩法,在大資金體量下,會全部失效,容量和對手方才是核心。基金管理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基於投資組合,求平均收益。不是一隻個股賺翻天,然後再換一隻如法炮製。而大多數人是基於巨大誘惑做決策的。

    優質的上市公司是前提,為了避免踩雷,把優質的上市公司股票做成投資組合,而教科書告訴我們,一個股票的投資組合,最少不低於30只股票。為什麼ETF基金都是50,100,300,500支票,就是這個原因。而《原則》的作者雷達利奧的橋水基金50%以上的持倉都是ETF。他要的就是歷史的趨勢。股神巴菲特也是這個邏輯,他可是本傑明格雷厄母的門徒。

    投資者的情緒會導致價格圍繞價值劇烈波動

    如果價值趨勢是長期向上的比如美股和中國地產,隨你什麼時間進場,拿的住票憋的住尿就可以了

    如果價值趨勢是長期向下的,比如股災以來的創業板和底特律房地產,那你就躺著等死吧

    只有價值才能穿越時間的河流

  • 3 # 胡桐財經

    私募基金如何走下去?這個問題我來說道說道。

    從證券投資入門,然後到私募公司,我在這個行業也已經混跡十幾年了。私募行業,在外人看來可能比較高大上,但行業內的人都知道,光鮮的只是頭部少數一些公司那樣,多數私募公司其實都在生存線邊緣,隨時可能關門。按照基金業協會的資料,80%以上的私募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都不到5個億,大家都知道,基金運營是有成本,一年幾百萬的固定成本,管理規模沒有幾個億意味著公司大機率是虧損的(按照1%的管理費1個億,只有100萬的管理收入),很多私募公司其實都掙扎在死亡線邊緣。

    說完這個大背景,我們再來題主的問題:私募基金如何走下去。私募基金要生存,首先得一定的管理規模,否則固定的成本開銷遲早會把公司拖入破產的邊緣。但想要擴大基金規模?又談何容易。如果你是名人,過往的業績非常好,有公開驗證過的業績,可能相對容易點,但多數私募公司,實際上並不具備這樣的前提條件,所以私募公司要擴大管理規模,還得腳踏實地,把自己的業績做好。

    私募行業,我一直認為,本質上其實是投人,投的是私募公司的管理層和投資經理,如果人的品行不行,人的投資能力不行,業績不可能好,公司不可能長久。

    作為基金管理公司,要始終把投資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公司的利益捆綁,真正的為投資人的利益著想,腳踏實地的做好業績,不要想著投機,不要想著靠規模收管理費,說到底,能到拿出100萬的投資人,大家都不傻,你可以忽悠別人一時,但不能忽悠別人一世,業績不好,其它所有東西都毫無意義。如果你能做好業績,而且真正關注投資人的利益,我相信這樣的私募基金遲早會被人發現,遲早會做大規模。

    很多私募之所以走不下去,因為投機思維太濃,沒有投資能力,又想著怎麼在最短的時間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把投資人當傻子,你當時得不到投資人的認可。

  • 4 # 投有道

    2018過去了,市場似乎並不想去懷念它。

    起起伏伏本屬市場常態,但剛剛過去的2018年所經歷的哀嚎遍野,卻比往年來的更為猛烈一些。

    在這一年裡,從金融去槓桿到資本市場的頻繁波動,宏觀經濟與各個行業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大變化,這一年,不平凡也足夠艱難。

    前年風生水起的價值投資在去年悄然無聲,昔日明星牛股集體退下神壇;在2017年被稱為“私募年”的私募基金在去年也遍體鱗傷;風風火火的樓市也全線熄火熬冬力爭活下去……

    踩雷、幣圈暴跌、私募清盤、A股低迷、樓市有價無市……整個市場蔓延著濃郁的熊市氛圍。更有在2018年選擇空倉的投資者自我調侃道,跑不贏劉翔、跑不贏房價、跑不贏CPI,跑贏了昔日的公募“一哥”。

    昔日牛股紛紛走下神壇

    28年前的1990年12月19日,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的日子,這一天也被市場視為A股的生日。然後在A股28歲的這一天裡,依然萎靡不振全線下挫。在過去的2018年裡,除了三大股指均為收跌以外,眾多在2017年聲名顯赫的大牛股,也在去年悉數隕落。

    “牛股”不僅是價值投資者的天堂,也是趨勢投資者的樂土,是整個市場追捧的物件,在N年裡實現了N倍漲幅的市場神話常常會吸引到眾多人的眼球。然而股市如人生,幸福的股曾經都是相似的,不幸的股如今卻各有各的不幸。

    作為曾經的造福神話,貴州茅臺在過去五年時間裡股價從80元一度飆升到近800元,在2017年的藍籌白馬行情中可謂是出盡風頭,不僅是備受公募基金的寵愛,更是私募基金的重倉股。不少投資者都搭乘了茅臺股價飛天的順風車,實現了短期暴富的夢想。

    然而在2018年裡,卻出現了茅臺領跌白馬股遭重挫的局面,茅臺甚至出現了罕見的開盤跌停,股價跌破600元大關,創下單日市值蒸發近800億元的紀錄,截至到2018年最後一個交易日,茅臺收盤590.01每股。

    除了A股之外,被譽為“港股神話”的騰訊在2017和2018這兩年裡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作為網際網路老大哥,騰訊控股自2004年上市以來漲幅超過400倍,其在港股市場上的影響力和重要程度,相比茅臺對A股市場而言,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進入2018年之後,騰訊股價從2月份開始狂跌不止,從今年1月的高點475.60元/股一路回撤至11月13日的273.6元/股,回撤比例高達41%。在9個月的時間裡蒸發掉21300億港元,相當於日跌79億港元。

    昔日“亞洲股王”風光已不在,市值腰斬,跌出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在港股賣空的前十名單中,騰訊控股常常榜上有名。最近市場上更是流行著一句話:2017最後悔的事是沒買騰旭沒買房,2018年最後悔的事是買了騰旭買了房。

    在N年創造了N倍漲幅的牛股中,華大基因、雲南白藥、樂視網、信維通訊、堅瑞沃能都曾是資本市場上紅極一時的明星寵兒。華大基因曾實現漲幅高達959%,但截至12月19日股價相較年初在2018年的跌幅超過了70%。

    無獨有偶,曾經在A股市場上同樣耀眼的雲南白藥在2018年也是故事與“事故”不斷,其股價從2006年開始的不足1元/股,上漲到今年年中的接近120元/股,但最近半年時間股價下跌至2018最後一個交易日的73.96元/股左右。

    根據資料統計顯示,在2013年到2017年之間,共有108只股票漲幅在500%以上,其中36只股票在2018年年末較年初股價已經腰斬。昔日牛股紛紛在2018這個不平凡的年度裡走下了神壇。

    私募經歷優勝劣汰的“大洗牌”

    隨著2018年股市遭遇的接連下挫,與之息息相關的私募基金業績也呈現出疲軟狀態,尤其是在股票私募基金的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2017年被稱為“私募年”,那一年裡不少私募都賺得盆滿缽滿,也造就了一個個市場傳奇。從前比的都是誰收益高賺得多,而在2018年比得更多的是誰回撤少,總的來說,在這一年裡,不虧就是賺。

    受A股主要指數全線下跌影響,2018年私募基金虧損和清盤的產品比比皆是,這也直接體現在了年度策略會上,與前年“牛氣沖天”的策略會相比,近期各大私募召開的策略會現場頗顯冷清。

    市場寒冬,必然伴隨著優勝劣汰的行業大洗牌,有私募在不斷的發行新產品,也有私募選擇提前清算。根據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在2018 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共發行10956只產品,私募產品發行數量年內月均在800至900只左右。在產品清算方面,2018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清算產品數量累計5669只,其中以股票策略為主。

    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髮行清算數量(單位:只)

    面對低迷的投資環境,雖然日子都同樣難熬,但大小私募對待市場的態度也有著較大差別,小私募力求熬過寒冬活下去,而像高毅、景林、朱雀等大型私募則略顯淡定,畢竟資本市場的老牌選手,其已經經歷了多輪牛熊的交替,承受波動是市場常態。

    資管新規的出臺,毫無疑問加大了中小私募在募資上的難度,直接導致了眾多初創型私募陷入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之中。行業頭部私募由於享有較多的行業資源,公司規模所受影響不大。在私募募資難的環境下,為了更好的改善私募機構銷售的難點與痛點,私募排排網趁勢推出了私募直營店,率先打破傳統代銷機構人為設定的“天塹”,實現私募機構與客戶的即時溝通。

    此外,監管層在2018年還頻頻出手私募行業的監管進行升級,並採取了一系列動作加強監管,這也加速了行業的大洗牌效應。面對越來越多的私募失聯事件,強監管不可缺失,這對於規範私募的正常運作,促進私募行業成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外資趁機瘋狂抄底

    然而,在明星股票走下神壇,國內私募掀起“清盤潮”的市場背景下,外資私募和北上資金卻截然相反,不僅沒有逃離,反而是加快了佈局A股的步伐。

    外資私募方面,在2018年一年時間內,安中、元勝、橋水、畢盛、瀚亞、未來益財等6 家外資機構登記成為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加上此前拿下私募牌照的10 家外資機構,已有16 家外資私募進入中國市場。除了瀚亞和未來益財之外,其餘14 家外資私募均已有產品備案,總數達到28 只。

    在北上資金方面,隨著A股接連“入摩”與“入富”,實現了千億外資的流入。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8日,北向交易資金在2018年實現累計淨買入A股2492億元,相比於2017年增長約47%,創下歷史紀錄。與南向資金相比,市場全面都呈現出“南冷北熱”的局面。

    作為聰明資金的代表,也許外資在這輪探底震盪中看到了A股市場所釋放出來的正面訊號,才會對中國的國內市場抱有較大的期待與信心。

    隨著近期外匯局將QFII總額度翻倍至萬億,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序也在不斷加快,加上美股牛市終結,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選擇佈局於中國市場。這不僅會加劇國內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還會有效的豐富市場的策略型別和投資風格,促進市場更加的多元化與豐富化。

    私募對“牛熊”搏鬥的2019集體樂觀

    2018年雖然滿身傷痕,但是對於2019年,多數私募機構都表示,越是市場低迷越是不能氣餒。東方馬拉松在其投資策略中表示,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2019年最大的機會在於,股市下跌後系統性風險獲得釋放。市場越是下跌,大家越是恐慌,其實是風險不斷釋放的過程。現在國內和香港的市場整體估值幾乎接近歷史低位,投資價值凸顯。

    對於2019年的危與機將會如何演繹,高毅資產在年度策略報告中認為2019 年的經濟下行壓力大於2018 年,但A 股比2018 有機會。目前資本市場對負面預期的反映已經非常充分了,市場經歷2018 年的系統性調整,2019 年上半年盈利下降的壓力測試也完成之後,優秀公司和少數增長型行業的結構性機會將成為更重要的主線。

    展望2019年的市場,中歐瑞博表示機會總是在絕望中產生,2019全年走勢有可能與2018 的衝高一路回落恰恰相反。年初慣性下行探出底部後,在區間震盪中,優質成長型公司開始走獨立行情,形成牛市的第一波賺錢效應,藍籌白馬在海外市場穩定後,也有機會逐漸走強。

    也許2019的市場仍有很多不確定性,但華炎投資基金經理賴燕群認為從長期來看,已經進入可以長線佈局的階段。2018年是金融市場寒冬,最壞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2019年可能是一個底部的寬幅震盪,不會有大的趨勢性機會。高溪資產合夥人陳繼豪也認為從估值角度看,很多股票已經跌出了價值,再度大幅殺跌的可能不大。因此,他認為2019年不會比2018年更困難,相反會有很多結構性市場機會。

    小結

    資本市場總是變幻莫測,牛熊交替更是市場常態,有的人實現了財富夢想,有的人夢斷爆雷股市,逢8總是比較慘淡,但逢9總是危與機並存,也許2019年值得令人充滿期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幾個美國動作片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