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為無不為0632
-
2 # 古風散人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間統治者有好幾位,地藏王、閻王、東嶽大帝、豐都大帝等,但在世俗心目中,最有權力、最厲害的,還是要屬閻王,俗話說:“閻王叫人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人們多認為閻王是陰間的實際最高統治者。
上圖《梨俱吠陀》
“閻王”這個名稱,並不是中國的中國產,而是中國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傳統的鬼魂信仰與佛教的因果報應、輪迴轉生觀念相結合,使陰間的地獄之說產生巨大的影響。閻王源於印度佛教,但也並非是佛教所固有的,佛教的閻王源於比佛教更早的古印度的民間信仰和印度教。
閻羅又叫閻摩,印度最初出現閻摩的形象,是在印度最古老的的詩歌集《梨俱吠陀》中。《梨俱吠陀》大約產生於公元前1500年~前1000年,相當於中國周朝時期。這部詩歌總集共有一千首詩,內容豐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其中包括許多神話傳說。
在《梨俱吠陀》中,閻摩是作為冥王出現的。他是太陽神毗婆藪的兒子。這個太陽神本想娶娑羅紐為妻,但娑羅紐受不了太陽神刺眼的光,便用了個“掉包計”,找了個跟自已一模一樣的替身,舉行婚禮之際,她便逃之天夭。假新娘為太陽神毗婆藪生下了閻摩、閻蜜兄妹倆。因假新娘與娑羅紐不同,不是神,所以她生下的孩子只能成為凡人。
凡人必死。閻摩“是人類的第一個死者,因此是必死的人類的祖先,是死者之王”。閻摩作為第一個必死的人,承擔起尋找、發現死者歸宿及通向冥界之路的重擔,後世的凡人皆遵循其道路。他發現了冥界,自己便也成了冥界之王。需要說明的是,這時的冥界,全無後來地獄那種陰森恐怖的景象,而是一個極樂世界;閻摩也不是後來那樣專管審判罪鬼的威嚴的閻王爺,而是一位管理眾亡魂的冥王。
上圖凡·德·史特萊特(Jan van der Straet)據但丁《神曲》所繪的地獄圖
到了兩大史詩即《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時代(約公元前400年一公元200年)死亡之主閻摩有了很大變化,相貌威嚴可怖,紅眼睛,黑面板,手持正義之杖,用之對一切凡人進行公正的判決:將善者送往極樂世界,將惡者投入地獄。在史詩中有對地獄的詳細描繪,惡人要被扔進滾熱的河中,劍樹刺其肌膚,還要趴在斧刃上遭受磨難……
在後來出現的一批《往世書》中,閻摩和地獄的理論就更加完備了。閻摩被稱為“人之審判者”,統治著多層地獄。死者的亡魂都要到他面前接受審判,並需在判官(印度地獄也有“判官”)面前對證,將其行為一一登記入冊。審判後,善人被送入天堂,惡人則被打入不同的地獄。
隨著佛教的中國化,閻王也開始中國化,並演化出了“十殿閻君”的說法。在小說、戲劇中的閻王,也擺脫了印度的形象,而變成了中國古代帝王的形象。
黑白無常與孟婆黑白無常是基層的勾魂鬼吏,《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中說:“閻魔法王遣閻魔卒,一名奪魂卒,二名奪精鬼,三名縛魄鬼,即縛三魂至門關樹下。”最初的鬼吏有三個,形象也不是很可怖,甚至被塑造成有同情心、有人情味。在清代筆記小說中,無常鬼吏開始變得可怖起來。
孟婆和孟婆湯則是中國的產物。《玉曆至寶鈔·玉曆之緣起》詳載其事。孟婆神,生於前漢,幼讀儒書,壯誦佛經。凡有過去之事不思,未來之事不想,在世唯勸人戒殺吃素。年至81歲,鶴髮童顏,終是處女。只知自己姓孟,人故皆稱之曰“孟婆阿奶”。入山修真,直至後漢。世人有能知前世因者,妄認前生眷屬,好行智術,露洩陰機。是以上天敕命孟氏女為幽冥之神,造築醧(同“飫”,飽足也)忘一臺,準選鬼吏使喚。將十殿擬定發往何地為人之鬼魂,用採取俗世藥物,合成似酒之湯,分為甘、苦、辛、酸、鹹五味。諸魂轉世,派飲此湯,使忘前生各事。……如有刁狡鬼魂,不肯飲吞此湯者,腳下現出鉤刀絆住,上經銅管刺喉,受痛灌吞。
-
3 # 秉燭讀春秋
“閻王”別稱閻羅王、閻王爺、閻魔王,是中國神話中掌管人間地獄的最高行政長官。
有句話叫做“閻王叫你三更死,無人留你到五更”,可見閻王爺權力很大,說一不二。
老子在建立道教時,把印度神話中的“閻魔羅王”的原型兼收幷蓄建立了“閻王”這一形象。
換言之,“閻王爺”這個稱呼由來已久,可追溯到春秋戰國之前。
道教賦予閻王爺的職責是掌管人間生靈的“陽壽”和“陰壽”,又稱鬼王。《西遊記》中說他擁有一本生死簿,看看誰的死期到了,就派黑白無常和牛頭馬面去追索。
閻王爺具有雙重身份,既是鬼,又是神。在天庭中有他的神位,但辦公地點卻在暗無天日的陰曹地府。
閻王爺的職權範圍還是有一定限制的,沒有在冊的孤魂野鬼不屬於他管轄,天庭在冊的正仙也不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
在閻王爺的管轄之內,全是一些在人間做惡死去的惡鬼。行善的好人直接可以上天堂。直白的說,閻王爺就是懲罰這些惡鬼的皇帝。
要制裁這些惡鬼,他的手下長得比這些惡鬼還要可怖,這樣才能起到威攝作用,比如鬼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鍾馗等人。
那麼誰是閻王爺呢?民間傳說至少有4個人做過閻王爺,分別是隋初大將韓擒虎,他曾在隋朝統一時,親率人馬滅了南陳立下了不世之功。
第二個是宋真宗時的宰相寇準,寇準是個清官,曾經審過潘楊案。
第三個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他曾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也是一個清官。
第四個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據說包拯日審陽間、夜審陰間案,是個大公無私的閻王爺。據說現在的閻王爺依然是包拯,他是任期最長的一個,但願包大人一直連任下去。
孟婆是閻王爺的手下,自從有了閻王爺就出現了孟婆。老孟最初是天界的一個散官,後來她看到陰間地府有許多恩怨無法化解,於是主動要求調到了閻王爺身邊。
孟婆說幹就幹,於是就在陰曹地府的“忘川河”邊兒,“奈何橋”的橋頭上立了一口大鍋,將人間的恩怨、愛恨、情感等諸多情緒放到鍋裡用火熬,最後熬出了一鍋“孟婆湯”,也叫“忘情水”。
凡是從她這裡經過的靈魂,只要喝下孟婆湯就會忘記前世的愛恨情仇,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走入下一個輪迴。
講真孟婆的工作很有現實意義,她告訴眾生要放下恩怨。比如說因情仇互殺的冤魂,如果還記得那麼清楚,轉世後還還掐就影響社會穩定了,喝了忘情水就不同了,不記得過去發生過什麼,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黑白無常”是閻王爺的手下,和孟婆一樣在陰曹地府上班。不過工作性質不同,孟婆是做政治思想工作的,黑白無常相當於執行人員。
“黑白無常”指的是兩個神——黑無常和白無常。他倆是手執鐵鏈專門執行緝拿鬼魂的神。
“白無常”名叫謝必安,屬陽。他身材高瘦,臉色慘白,口吐長舌,面帶微笑。他的名字很有意思,謝必安,意思是說對所有遵守紀律的人表示尊重,他的官帽上寫著“一見生財”四個字(也有說寫著“你可來了”四字)。人們尊之為“白無常、白爺、七爺”等稱呼。
“黑無常”名叫範無救,屬陰。他長得和白無常恰好相反,面容兇悍,是個小挫胖子。他的官帽上寫著“天下太平”四個字(也有說寫著:“正在捉你”四字)。意思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違法犯罪的鬼魂。人們尊之為為黑爺、八爺或矮爺。
為何黑白無常又稱為八爺和七爺呢?原來他倆的地位排在文判官、武判官、牛頭、馬面、枷爺、鎖爺之後,排在第七和第八位,故有白無常為七爺,黑無常為八爺之說。
黑白無常不僅僅是閻王爺的手下,還有傳說他倆也是城隍爺和東嶽大帝等冥界神靈的手下,二人出現的很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之前。老子建立道教從太極陰陽圖悟出“黑白無常”二位神人,在之後逐漸完善。
-
4 # 野史也是史
閻王、孟婆、黑白無常,都屬於陰遭地府之中的神職人員。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閻羅王是陰曹地府中的最高行政長官,黑白無常和孟婆是閻王麾下承擔不同職責的部將。黑白無常主要負責緝拿鬼魂,孟婆的職責是用孟婆湯消除鬼魂的記憶。
陰曹地府,在古代神話和道教文獻中都有記載,它是古代陰陽學說的產物之一。我們現在所說的閻王,其實是指十殿閻王中的第五殿閻羅王。這個第五殿閻羅王本是佛教神話中的冥界之王,後被道教所收編,與九殿閻王合稱十殿閻王。
第五殿閻羅王成為道教十殿閻王之一,在與歷史人物結合後在民間廣為傳揚。包拯、韓擒虎、范仲淹和寇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四大閻王。閻羅王被認為是地府的主宰,是三界中陰間諸神的最高管理者。
閻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當時正是佛教傳入中原的時期。由於佛教中的閻羅王與本土道教的九殿閻王相互影響和吸收,逐漸演變出具有本土色彩的十殿閻王。佛教中的閻羅王,正式被收編為本土的第五殿閻王。
在中國的佛教和道教中,都有十殿閻羅之說。這種說法源於唐代,佛家說天帝冊封閻羅王,將地獄分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是為十殿閻王。道教也將地府分為十殿,每殿有一王主持,均為太乙救苦天尊所化,是為十殿閻羅。
民間傳說中的閻王都是剛正不阿的形象,閻王的原型都是治世能臣且鐵面無私。在民間說法中,閻王共有四位(韓擒虎、包拯、范仲淹和寇準),他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他們死後成為主宰陰間的閻羅王。
閻王手底下除了黑白無常及孟婆之外,還有首席判官崔府君、鍾馗、牛頭馬面等。在整個陰曹地府中,還有一位佛家的地藏王菩薩,他的願望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民間傳說,閻王負責審理陰間之事,有罪的被送入地獄受罰。
黑白無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地道的本土神祇,也是有名的鬼差。二神直接受城隍神所領導,他們手執腳鐐手銬,專職緝拿鬼魂、協助賞善罰惡。黑白無常要比閻王出現的歷史更早一些,他們是道教神話中的一對神袛。
白無常名叫謝必安,對男性吸其陰魂,對女性散其陰魄。黑無常名叫範無救,對女性吸其陽魂,對男性散其陽魄。白黑無常在城隍麾下地位排在文武判官、牛頭馬面、枷爺及鎖爺之後,又被人們稱為“七爺”和“八爺”。
黑白無常的職責是負責捉拿惡鬼,黑無常比較嚴肅,長帽上有“天下太平”四字。而白無常則是笑顏,長帽上有“一見生財”四字。白無常多為懲治那些“不夠稱”的,而黑無常是專拿鏈子捉拿惡鬼的。白無常有老婆,而黑無常沒有。
黑白無常原為結義兄弟,二人在南臺橋下偶遇雨天,白無常讓黑無常等著他去拿傘,結果黑無常因身材矮小而被淹死,白無常返回後痛不欲生,吊死在橋柱上。閻王爺念其信義深重,命他們在城隍爺跟前捉拿不法之徒。
孟婆,也是古代本土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常駐奈何橋邊,專為前往投胎的靈魂提供孟婆湯,以消除他們的前世記憶。孟婆是閻王手底下掌管將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關於孟婆的由來,民間出現過很多種說法。
有人說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後,世間分為天、地、人三界,天界掌管一切,人間是指陽間人界,地是指陰曹地府。孟婆從三界形成時便已存在,她本為天界的神仙,後因看到世人死都不願放下恩怨,於是來到陰間忘川河邊熬製能使人忘卻的孟婆湯。
又有人說孟婆的原型就是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她為了能忘記這些痛苦記憶,就熬製了能使人忘卻的孟婆湯。後來她的故事感動天地,她被免除輪迴之苦,奉命在奈何橋畔熬製孟婆湯,讓參與輪迴的陰魂們忘記前世的一切。
還有人說孟婆生於西漢,篤信佛家經典。她一生致力於勸說人們不要殺生,直到八十一歲,還是孑然一身。後來,孟婆入山修行,直到後漢。因為當時世間有人能知前世的因緣,往往會洩露天機,因此上天命孟婆為幽冥之神。
民間傳說,陰間的黃泉路上有一條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奈何橋。奈何橋的對面有一個望鄉臺,孟婆就在望鄉臺邊上賣孟婆湯,孟婆湯讓你喝了孟婆湯後就忘了一切,忘川河便的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在望鄉臺上看最後一眼人間,便轉身投胎。
閻王、黑白無常、孟婆的工作程式是,黑白無常負責在人間緝拿鬼魂,他們會帶著人的魂魄經過黃泉路回到地府,閻王進行審查,確實陽壽已盡,便將其交給地府判官斷陽間過錯,有罪者下地獄或交給地藏王菩薩,普通人則前去喝孟婆湯,忘記前世的所有恩怨情仇,然後就可以投胎了。
-
5 # 為she著迷
十殿閻王是出現在唐朝,因為唐將天下分為十道,陰間的冥府也就相應的成了十殿。
至於孟婆和無常,都是給閻王打下手的。
更久之前,地府的差役一共分成十類,什麼日遊,夜遊,什麼牛頭馬面都是一起的。
之所以這個時期的神話會成為後世地府體系的基礎,是因為佛教傳了過來,並且與中原自古的封神榜體系產生了交融。
佛教主修來生,他們對地府的描寫很多,就是希望信徒恐懼死亡,才會尋求宗教庇護,好在來生託生好人家。
當然,這些扯淡的話,咱們社會主義無神論者是肯定不會信的。
中國神話體系,比較早的是山海經,封神演義,後面才是明清小說。
佛教的出現,幫我們補齊了天庭的另一面,佛土的版圖,而且加強了地府版圖的體系。
在此之前,什麼地藏菩薩坐鎮冥府啊,是沒有類似傳說的。
佛教來之前,咱們的神話體系,都是各人管各事。
風雨雷電,而且基本都是各有各的洞府,不會出現像地府這樣龐大的組織,頂多是一位大神坐鎮某處就夠了。
道家習慣閒雲野鶴,深山老林處一個人建立洞府,而且大多都是一位大神坐鎮一方,大家拜的都不一樣。
就算是封神榜,其實也只是封神,書里根本就沒提到把這些神聚集起來。
後面就是因為多方合流,才逐漸出現了體系,天庭佛教跟道教一起。
地府也是,人間也有什麼各大門派,這才熱鬧了起來。
-
6 # 大愚歪歪
閻王、孟婆、黑白無常的傳說,都起源於民間,和中國“佛家宇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是喜歡挖掘新奇、刺激、好玩的神秘傳統文化的大愚,讓我來和大家聊一下“閻王、孟婆、黑白無常”的前世今生。一、“閻王”起源
佛教教義講輪迴,因此,佛教在現實世界之外,搭建了一個平行宇宙,為人死後的靈魂提供一個去處,而這個空間的功能,就是稽核凡人生前功過,賞善罰惡,再到各道轉世輪迴,這片空間就是地府,而這個空間裡的高管們統稱為“閻王”。
閻王,泛稱為“閻羅王”,而中文“閻羅”,則是從梵語音譯過來的名詞,是“閻魔羅闍[shé]”的簡稱,意思就是“捆綁有罪的人”,在古印度神話中,閻羅也是管理陰間的神,古印度佛教創立後,也繼續沿用這個人設。
在佛教還沒傳入中國之前,民間原本是沒有閻王的概念,而治理幽冥、管轄鬼魂的最高職能分別由酆都大帝或東嶽大帝掌管,當然,這屬於“道家宇宙”中的神話,在這裡就不說了。
佛教傳入中國後,受中國本土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影響,演變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陰間管理觀念,同時閻王從一個衍生出十個,統稱“十殿閻王”。
“十殿閻王”是原創概念,不是舶來品,極具中國特色,而地府,則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官僚系統,這個系統的最高掌控者,是地藏王菩薩,二把手是東嶽大帝,再下來就是十殿閻羅、五道將軍、判官鬼吏、黑白無常、牛頭馬面。有這樣的設定,大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
據說,中國佛教最早的說法是有十五個閻王,宋代釋志磬所撰的佛教史書《佛教統紀》中是這樣記載的:“世傳唐道明和尚神遊地府,見十五分治之人,因傳名世間”,這裡的“十五分治之人”就是十五個分管地府的閻王,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十殿閻王,“十殿閻王”的這個稱謂最早是出現在唐代佛教經典《預修十王生七經》中。
根據《玉曆寶鈔》和《閻王經》中記載,十殿閻王各司其職,他們分別是:
第一殿閻王:秦廣王蔣、第二殿閻王:楚江王歷、第三殿閻王:宋帝王餘、第四殿閻王:五官王呂。
第五殿閻王:閻羅王包。這位閻王大家應該很熟悉,就是北宋大名鼎鼎的包龍圖,作為公正的化身,民間認為它死後會成為閻王,繼續審理陰間的案子。
第六殿閻王:卞城王畢、第七殿閻王:泰山王董、第八殿閻王:都市王黃、第九殿閻王:平等王陸、第十殿閻王:輪轉王薛。
十殿閻王這個團隊中,有一位領頭人,就是第五殿閻羅王,這種設定很明顯就是人間官僚等級體系的延伸。
十殿閻王的信仰大約在唐宋五代的時期,開始在社會上流行,生死輪迴觀念在當時的民間影響很大,更有“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的說法,可見,對於古代的人來說,十殿閻王的威懾力是很大的,因此,連道教也接受了這個閻王體系,並納入了道教的神話體系裡。
二、孟婆的故事“孟婆”在關於地府的神話傳說中,專門司職消除鬼魂記憶的神靈,那麼,孟婆神是從哪裡來的呢?
孟婆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帝堯之二女,遊於江中,出入必風雨自隨,故曰孟婆”,這裡所說的孟婆事帝堯的女兒之一,和地府的孟婆應該不是同一個人。
根據成書於雍正時期的《玉曆寶鈔》中記載,孟婆生於西漢時期,自幼熟讀儒書與佛經。“凡有過去之事不思,未來之事不想。”
在世時,勸人戒殺吃素,一直到八十一歲,都未曾婚嫁,守身如玉,鶴髮童顏,只知道她姓孟,後來就入山修行,直到東漢時期。
天庭認為凡間有人輪迴後還能記得自己前世的事,唐突妄認前生的親眷,洩露陰間機密,因此,敕命孟氏女為幽冥之神,建造一高臺,選準鬼吏使喚,採取世俗藥物,合成似酒非酒的湯水,稱泥渾湯,又名迷魂湯,分甜、苦、辣、酸、鹹五種味道,當有鬼魂到達第十殿,在轉世輪迴之前,飲下這湯,就可以忘卻前塵往事,如有不肯喝的,就用銅管刺穿喉嚨,灌下去(顫抖)。
三、黑白無常的定型過程“無常”一般指的是陰間地府基層負責勾魂的鬼吏,剛開始,是沒有黑白之分的,根據早期佛教經典《十王經》的記載,閻王派遣三名閻魔卒去追魂索命,一名奪魂鬼,一名奪精鬼,一名縛魂鬼,這三名小鬼,就是原始的無常使者,它們的任務就是追命奪魂,據傳,活人見到了它們,也就沒命了。
到了清代,有個叫袁牧的人,寫了本叫《子不語》的書,裡面有一篇名為《勾魂鬼》的文章,詳細描述了勾魂鬼的工作流程是怎麼樣的,
話說蘇州有各人叫餘大,是各玩咖,喜歡鬥蟋蟀,有一天到城外捕捉蟋蟀,忘了時間,想要回家的時候,發現城門已經關了。
當他不知道怎麼做,十分彷徨的時候,來了兩個好心人,他們穿著黑色衣服,厚底鞋,熱情地邀請餘大到他們家裡過一晚,餘大沒覺得有什麼問題,道謝後就跟著他們回家了,到了地方後,三個人就開始飲酒吃菜,高談闊論,一直到了五更天,兩人中的一位抽出一張紙,對餘大說:“請你對著這紙哈口氣。”餘大就照做了,剛哈完氣,這兩人突然跳起來,搖身一變,變得面目猙獰,手像雞爪一樣,身高更有一丈多,隱身入牆裡不見了,隨即聽到牆的隔壁響起了哭聲,然後隔壁的病人嚥氣了,餘大這才明白遇到勾魂鬼了,那張紙是地府的文書,要餘大哈口氣,是看看他在不在勾魂名單上,而這次在名單上的是隔壁的病人,而不是餘大,而這兩個黑衣人,就是無常了。
後來,隨著民間的再次、再次、再再次創作,無常的形象就定型了,他們素衣高帽,披長髮,口吐長舌,腳穿長靴,走路一跳一跳的,更有黑白無常之分,黑無常頭戴黑色高帽,高帽上寫著“見吾死哉”、“你也來也”或“天下太平”,白無常頭戴白色高帽,上面寫著“見吾生財”、“一見生財”或“一見生喜”,黑無常負責綁人,白無常負責拿官方拘捕檔案。
於是,黑白無常的形象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
7 # 羌姐姐講故事
閻王爺,起源於印度,在佛教中傳說是掌管地獄的神,應該是在唐朝傳入中國,和中國本土的道教相互影響,就有了中國的文化色彩,就成了人們說的閻王,也叫閻羅王,他們是神仙,也是鬼王,是掌管陰曹地府的王。
但是閻羅王並不是一位神仙,而是十位掌管陰曹地府的大神,就是老人們說的,十殿閻羅,他們出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西遊記裡面!他們手裡有生死薄,註明了生死日期,時間到了大筆一揮,鬼差就去鎖魂!閻羅王主要是懲治惡鬼,酆都鬼國神宮裡面就有十殿閻王!
十殿閻羅王分別是 : 一殿:秦廣王( 蔣)。 二殿 :楚江王 (歷)。三殿 :宋帝王(餘)。四殿 :五官王 (呂)。五殿 :閻羅王 (包),就是包拯。六殿:卞城王 (畢)。七殿 :泰山王 (董)。八殿:都市王 (黃)。九殿: 平等王 (陸)。十殿 :轉輪王 (薛)!
孟婆,孟婆的色彩很神秘,傳說在通往地獄的路上,深幽不見天日,路兩邊開滿火紅絢麗詭異的彼岸花,一直通往一座橋,叫做奈何橋,橋邊有一位姓孟的老婆婆熬著大鍋湯,名為孟婆湯,她專門為過來的人端上一碗湯,喝了就忘記前塵往事,不再有宿敵恩怨,一切化為烏有,或懲罰,或轉世,什麼也不記得了。據說沒有人能逃得開那碗湯,她總是能誘導勸著喝下去!
孟婆傳說有很多個版本,有說是孟姜女因為哭倒了長城,自己也哭死了,感人肺腑的情景震撼了天地,天神感念她重情重義,剛烈執著,給了她神位,但是孟姜女還想等待和丈夫的輪迴相遇,所以閻羅王這裡正是好地方。
就給她設定了這個職位,她深深的知道思念和執念之苦,後來她的境界昇華,可能她自己也喝了自己熬了湯!所以她會溫和的勸導每個路過的魂魄喝下湯,忘卻一切恩怨糾葛,從此分明!
也有版本說孟婆其實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她是堯的女兒,化妝後在陰司任職!
有陰曹地府閻王的時候,就有孟婆的存在了,他們的這個體系,是歷史長河中佛教道教儒家的相互影響融合,老百姓口口相傳!
老百姓的流傳故事。酆都鬼國神宮裡都有這些鬼神們的宮殿廟宇。
黑白無常,我正在更新的故事《酆都鬼成傳說》裡面就有黑白無常二爺的故事,據說,白無常的名字叫謝必安,口吐血紅的長舌頭,滿臉微笑,尊敬好人,專門懲治惡人惡鬼。高高的白色官帽上寫著 “你可來了”!酆都鬼城傳說裡面有一個故事就是白無常指路,懲治惡人!
酆都鬼城傳說裡面,黑無常開始是個作惡的年輕人,後來悔改贖罪,經過了陰司的考核,做了黑無常,每晚值班。
也有一個版本說黑無常名字叫範無救,容貌漆黑,瘮人,高高的黑色官帽上寫著 “正在捉你”!不放過一個惡鬼!
不管是天界的神還是地獄的神,道教宣揚揚善懲惡!引導眾生多做善事,懲罰惡徒!有好些個鬼神雖然面貌醜陋兇悍,但是以善良為本,維護著正義!
我們現在的生活非常幸福,社會很和諧,人們努力,積極向上!
回覆列表
這三人裡面應該分一下組,閻王和黑白無常是一起的,孟婆是單獨的
而孟婆,卻是我們國家本來就有的,傳說中的人物。
佛家文化對中華文化影響很大,當然我們也把佛文化予以發揚光大。
很多很多
看看下面這段話:
魏書志釋老十雲:“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後漢書王英傳、後漢紀卷十、佛祖統紀…等,均載有漢明帝夜夢金人之事。太史傅毅對以或為西方之佛。帝乃遣中郎將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18人使西域。永平十年(58年)於大月氏遇沙門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人,得佛像經卷,用白馬載抵洛陽,明帝為其建白馬寺,譯四十二章經。是為中國有佛僧、佛寺、佛教之始。亦為中國學者所公認佛教傳入中國之始。
也是說公元58年,是佛傳入中華之始
其後肯定還要經歷長時間的文化融合。
閻羅王,亦稱“閻王爺”。原型為印度神話中的閻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話中閻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國道教創造的將閻羅王收編歸為十殿閻王(十殿閻王依次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中的其中一位。
後佛教又把十殿閻王概念反吸收。十殿閻王也成為佛道兩家共同信仰的神
再來說一下黑白無常,亦稱無常。這是道教的神仙。但無常這個詞前面說了,是佛教所獨有的,也就是說是後世道教借鑑了佛教的一些說法,有了“黑白無常”這種稱呼。也就是說黑白無常在歷史上出現,也一定是佛教進入中華之後的事情。
民間認為白無常名為謝必安,屬陽。時常滿面笑容,身材高瘦,面色慘白,口吐長舌,其頭上官帽寫有“一見生財”四字,予感謝並對恭敬神明之人以好運,尊之曰“活無常”,“白爺”等。對男性吸其陰魂,對女性散其陰魄。
黑無常名為範無救(或稱無赦、無咎),屬陰。面容兇悍,身寬體胖,個小面黑,官帽上寫有“天下太平”四字,意為對違抗法令身負罪過者一概無赦,尊之曰“矮爺”或“黑爺”。對女性吸其陽魂,對男性散其陽魄。因其在城隍麾下地位僅次於文武判官,牛頭馬面,枷爺,鎖爺,故又得名“七爺”,“八爺”。再來說一下孟婆這個人,孟婆是我們國家傳說中的人物,一般都認為原型是孟姜女。
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秦時,如果這樣說來,孟婆出現在歷史上的時間倒是比閻王要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