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
2 # 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
小兒咳嗽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若不及時護理和治療,很有可能引起支氣管感染、肺炎等。那麼,遇到小兒咳嗽,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如果寶寶舌苔薄白、微黃,舌尖邊紅多考慮為風熱咳嗽。這種情況通常還伴隨有發熱、出汗、咽喉紅腫、鼻流黃涕、小便發黃、大便偏乾等症狀。這時要多喝水,疏風散熱。當然,這個時候也不宜吃辛辣刺激、魚蝦、桂圓等容易上火的食物,母乳餵養的寶媽也是不宜吃這些食物的。必要時可以辨證選用百咳靜糖漿、兒童咳液等中成藥。
3、如果寶寶舌苔發白、偏厚膩多考慮為積食咳嗽,細心的寶媽還會發現寶寶睡覺容易磨牙出汗,面色發黃,眼袋顏色加深,鼻翼兩側隱隱發青,食慾不振,有口氣,大便較臭。這時要控制孩子的飲食,適當進行消食,飲食以清淡為主,晚上不要吃太多等。必要時可以辨證選用健兒消食口服液、健兒清解液、健脾消食丸等中成藥。
4、不要急於給寶寶喂咳嗽藥:如果寶寶白天玩耍正常,只是晚上咳嗽嚴重一些,這種情況中醫認為多與風寒有關,我們要做的是祛寒、防寒和保暖,而不是清熱化痰。必要時可以用香菜、蔥白煮水喝,也可以用生薑、紅糖煮水喝。
5、不要急於給寶寶服用抗生素:其實咳嗽如同感冒一樣,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是由細菌感染導致的,而是屬於病毒感染。這個時候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否則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況且,濫用抗生素還容易產生耐藥或導致菌群失調及過敏等。所以建議還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比較好。
最後,再給大家強調一下,咳嗽也分很多種,臨床上往往多種情況同時存在,所以嬰幼兒咳嗽建議還是在醫師指導下選藥比較好。咳嗽期間,也不宜濫用咳嗽藥或抗生素。治療過程中,若服藥3天效果不明顯或出現新的症狀建議立即停藥,並及時就醫。
咳嗽是小兒常見的一種肺系病證。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有聲有痰謂之咳 嗽。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發病率高。任何年齡兒童均可發病,尤以嬰幼兒多 見。預後一般較好。咳嗽一般指西醫學的氣管炎、支氣管炎與上氣道咳嗽綜合徵。
古代醫籍中有關咳嗽的論述較多,《內經》 有專篇 “咳論” 以論述其病機及症狀。有 關小兒咳嗽的記載,首見於 《諸病源候論·嗽候》: “嗽者,由風寒傷於肺也。肺主氣, 候皮毛,而俞在於背。小兒解脫,風寒傷皮毛,故因從肺俞入傷肺,肺感微寒,即嗽也。” 《活幼心書·咳嗽》 雲: “咳嗽者,因有數類,但分寒熱虛實,隨證疏解,初中時未有不 因感冒而傷於肺。” 強調了咳嗽的致病因素多由外感引起。兒童的許多外感、內傷疾病及 時行疾病都可兼見咳嗽症狀,若咳嗽不是其突出主症時,則不屬於本病證。
【病因病機】
一、病因
1. 外因 主要為外感六淫之邪,其中又以感受風邪為主。
2. 內因 五臟六腑皆可令人咳。其中脾氣虛弱是小兒內傷咳嗽的主要內因,脾氣虛 損,痰濁內生,上貯於肺而發痰咳。或他病日久不愈,耗傷正氣,損傷陰津皆可發生內傷 咳嗽。
小兒咳嗽的致病原因主要為感受外邪。
二、病機
1. 基本病機 宣肅失司。
2. 常證病機
(1) 感受外邪 外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衛,肺為邪束,壅阻肺絡,氣機不 宣,清肅失司,肺氣上逆,則咳嗽。風為百病之長,其他外邪又多隨風邪而侵襲人體。若 風夾寒邪,風寒束肺,宣肅失司,則見咳嗽頻作,咽癢聲重,痰白清稀; 若風夾熱邪,風 熱犯肺,宣肅失司,則致咳嗽不爽,痰黃黏稠。
(2) 痰熱蘊肺 小兒脾氣虛弱,痰濁內生,鬱而化熱,形成痰熱; 或素有食積內熱, 煉液成痰,痰熱相結,形成痰熱。痰熱阻於氣道,宣肅失司,則咳嗽痰多,痰稠色黃。
(3) 痰溼蘊肺 脾氣虛損,脾失健運,精微不布,水溼內停,釀為痰濁,上貯於肺; 或外邪束肺,上源不利,不能輸布津液,凝津成痰,痰阻氣道,宣肅失司,氣機不暢,則 致咳嗽痰多,痰色白而稀。
(4) 肺氣虧虛 小兒素體虛弱,或外感咳嗽經久不愈,耗傷正氣後,致使肺氣虧虛, 津液不布,聚津生痰,痰阻肺絡,咳嗽無力,痰白清稀。
(5) 肺陰虧虛 病久不愈,耗損肺津,陰津受損,陰虛生熱,熱傷肺絡,或陰虛生 燥,宣肅失司而致咳嗽不已,乾咳無痰。
小兒咳嗽病因雖多,但其發病機理則一,皆為肺臟受累,病位主要在肺。由肺氣宣肅 失司而成。或他髒先病,累及於肺。所謂 “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
【臨床表現】
本病發病較急,初起見感冒症狀,如身熱、咳嗽、流涕等。症以咳嗽為主,並且逐漸 加重,伴有痰涎,年長兒可將痰咯出,年幼兒多將痰嚥下。咳嗽重者,尚可見噁心、嘔 吐、乳食不振、頭痛、大便不調等症狀。肺部聽診呼吸音粗糙,嚴重者可聞及乾性囉音。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1.好發於冬春二季,常因氣候變化而發病。
2.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 咳嗽為主要臨床症狀。
4.肺部聽診 兩肺呼吸音粗糙,或聞及幹囉音。
5.血象檢查 病毒感染者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 細菌感染者血白細胞總數及中 性粒細胞增高。
6.X線檢查 胸片顯示正常,或肺紋理增粗,肺門陰影加深。
二、鑑別診斷
1.上呼吸道感染 發熱伴鼻咽部症狀,乾咳,雙肺聽診無異常。
2.支氣管肺炎 發熱、咳嗽、呼吸困難,雙肺聽診吸氣末可聞及固定的中細溼囉音, 胸部X線檢查可見斑點、斑片狀陰影。
3.支氣管異物 有異物吸入史; 嗆咳,雙肺體徵不對稱,侷限性肺氣腫及肺不張, 胸部X線透視可見縱隔擺動。
4. 嬰幼兒哮喘 喘息發作≥3次,肺部出現喘鳴音,有哮喘家族史或個人過敏史。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 辨外感、內傷
(1) 外感咳嗽 發病較急,咳聲高亢,病程短,伴有表證,多屬實證。
(2) 內傷咳嗽 發病較緩,咳聲低沉,病程較長,虛證居多,多兼有不同程度的裡 證,且常呈由實轉虛或虛中夾實的證候變化。
2. 辨痰溼、痰熱
(1) 痰溼 咳嗽痰白清稀,咽不紅,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多屬寒證。
(2) 痰熱 咳嗽痰黃黏稠,咽紅,苔黃膩或黃厚,多屬熱證。
二、治療原則
1. 基本治則 宣肅肺氣。
2.具體治法 咳嗽治療,應分清外感、內傷。外感咳嗽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氣為基 本法則,根據寒、熱證候的不同治以散寒宣肺或解熱宣肺; 內傷咳嗽應辨別病位、病性, 隨證施治。
三、分證論治
(一) 外感咳嗽
1. 風寒咳嗽
證候表現: 初起咳嗽頻作,嗆咳為主,或有少量稀白痰液,咽癢聲重,鼻塞流涕,惡 寒,無汗,或有發熱,頭痛等,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或指紋浮紅。
證候分析: 風寒犯肺,肺氣失宣,腠理閉塞,故頻咳不爽,鼻流清涕,畏寒發熱,頭 痛咽癢。風寒阻於肺絡,津液凝聚為痰,故痰涎清稀。苔白,脈浮,為寒邪束肺之象。
治法: 宣肅肺氣,散寒止咳。
方劑: 金沸草散 (《南陽活人書》) 加減。
方解: 方中金沸草祛風化痰止咳; 前胡、荊芥解散風寒; 細辛溫經發散; 生薑、半夏 散寒燥溼化痰。
加減: 表寒較重加炙麻黃辛溫宣肺; 咳重加杏仁、桔梗、枇杷葉宣肺止咳; 痰多者加 陳皮、茯苓化痰理氣,蘇子降氣化痰; 胸悶氣逆者,加厚朴寬胸理氣。若風寒化熱或寒包 熱鬱,既有鼻塞流清涕,苔薄白等風寒證候,又見咳聲嘶啞,咽痛,口渴,身熱的證候, 以疏散風寒與清熱宣肺同用,予杏蘇散加大青葉、黃芩清肺洩熱。
2. 風熱咳嗽
證候表現: 咳嗽不爽或咳聲重濁,吐痰黏稠色黃,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濁 涕,或伴發熱,頭痛,惡風,微汗出,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證候分析: 風熱犯肺,肺失清肅,咳嗽不爽或咳聲重濁,鼻流濁涕,咽喉疼痛,身熱 汗出。肺熱煉液成痰,故痰黏或色黃難咯出,舌紅,苔薄黃或薄白而幹,脈數。
治法: 宣肅肺氣,清肺止咳。
方劑: 桑菊飲 (《溫病條辨》) 加減。
方解: 方中桑葉、菊花疏散風熱; 薄荷、連翹、大青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杏仁、 桔梗宣肺止咳; 蘆根清熱生津; 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 肺熱重加金銀花、黃芩清宣肺熱; 咽紅腫痛加土牛膝、玄參利咽消腫; 咳嗽劇 烈或咳聲重濁,口渴咽痛者,加枇杷葉、前胡清肺止咳; 咽喉紅赤者,加玄參、射干、牛 蒡子清熱利咽; 痰多加浙貝母、瓜蔞、葶藶子清化痰熱。
(二) 內傷咳嗽
1. 痰熱咳嗽
證候表現: 咳嗽痰多色黃,黏稠難咯,甚則氣息粗促,喉中痰鳴,或伴發熱口渴,煩 躁不寧,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證候分析:痰溼素盛,肺絡有熱,故咳痰黃稠。肺失清肅,肺氣上逆,故咳嗽痰多, 氣息粗促或喉中痰鳴。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熱內盛,移熱於大腸,故大便乾結。熱重則尿 黃赤。舌紅,苔黃,脈滑數,為痰熱內盛之象。
治法: 宣肅肺氣,清熱化痰。
方劑: 清金化痰湯 (《醫學統旨》) 加減。
方解: 方中山梔、知母、黃芩清洩肺熱; 瓜蔞、浙貝母、桑白皮、橘紅止咳化痰; 茯 苓健脾; 桔梗、麥冬、甘草潤肺止咳。
加減: 痰多者,加葶藶子、黛蛤散、天竺黃、天南星、竹瀝清肺化痰; 咳甚痛引胸脅 者,加枳殼、鬱金、柴胡理氣寬胸; 大便秘結者,加全瓜蔞潤腸通便; 肺熱較重,兼見鼻 衄者,加白茅根、丹皮涼血止血; 舌紅少津者,加北沙參,重用麥冬滋養肺陰。
2.痰溼咳嗽
證候表現: 咳嗽痰多,色白而稀,喉間痰聲轆轆,胸悶納呆,神情睏倦,舌淡紅,苔 白,脈滑。
證候分析: 溼生於脾,脾溼盛者,釀液成痰,痰阻肺絡,故咳嗽痰多。溼為陰邪,故 痰白稀。痰阻氣道,故喉間痰聲轆轆。
治法: 宣肅肺氣,燥溼化痰。
方劑: 二陳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加減。
方解: 方中炙麻黃、杏仁、白前宣肺止咳; 陳皮、半夏、茯苓燥溼化痰;甘草和中。
加減: 痰多者,加天南星、白附子蠲痰; 胸悶氣逆,苔白膩者,加厚朴、蘇梗燥溼理 氣; 有寒化傾向,吐泡沫痰兼咳喘者,用小青龍湯溫肺化飲; 兼有食積腹脹者,加神曲、 麥芽、山楂、砂仁、萊菔子消積導滯。
3.氣虛咳嗽
證候表現: 咳嗽反覆不已,咳而無力,痰白清稀,面色蒼白,氣短懶言,語聲低微, 自汗畏寒,舌淡嫩,邊有齒痕,脈細無力。
證候分析: 本證常為久咳,尤多見於痰溼咳嗽轉化而成,以咳嗽無力,痰白清稀為特 徵。偏肺氣虛者氣短懶言,語聲低微,自汗畏寒;偏脾氣虛者面色蒼白,痰多清稀,食少 納呆,舌邊齒痕。
治法: 宣肅肺氣,益氣止咳。
方劑: 人參五味子湯 (《幼幼整合》) 加減。
方解: 常用四君子湯健脾益氣; 五味子、麥冬、生薑、大棗調和營衛。
加減: 氣虛重加黃芪、黃精益氣補虛; 咳重痰多加杏仁、川貝母、炙枇杷葉化痰止 咳; 食少納呆加焦山楂、焦神曲和胃消食。
4. 陰虛咳嗽
證候表現: 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帶血,不易咯出,口渴咽乾,喉癢,聲音 嘶啞,午後潮熱或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證候分析: 本證以乾咳無痰,喉癢聲嘶為特徵,常由痰熱咳嗽轉化而來。陰虛重者午後 潮熱,手足心熱,舌紅,脈細數;熱傷肺絡者咯痰帶血; 陰津耗傷,無以上承者口渴咽乾。
治法: 宣肅肺氣,滋陰止咳。
方劑: 沙參麥冬湯 (《溫病條辨》) 加減。
方解: 常用南沙參清肺火,養肺陰; 麥冬、生地、玉竹清熱潤燥; 天花粉、甘草生津 保肺; 桑白皮、炙款冬花、炙枇杷葉宣肅肺氣。
加減: 陰虛重加地骨皮、石斛、阿膠養陰清熱; 咳嗽重加炙紫菀、川貝母、炙枇杷葉 潤肺止咳; 咳重痰中帶血加仙鶴草、白茅根、藕節炭清肺止血。
四、其他療法
1. 中成藥
(1) 清宣止咳顆粒 用於咳嗽風寒外束,痰熱鬱肺證。<1歲者每次1/3袋,1~3歲 者每次2/3袋,4~7歲者每次1袋,8~14歲者每次1.5袋,每日3次。
(2) 急支糖漿 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用於風熱咳嗽。每次5~10mL,每日1~3次。
(3) 蛇膽陳皮口服液 疏肺止咳,消積止咳,用於咳嗽痰多證。每次5~10mL,每日 3次。
2. 經驗方
(1) 大青葉15g,桔梗7.5~10g,炒杏仁3~5g,板藍根10g,連翹10g,甘草5g,蘆 根15g,蚤休6g,麻黃3~6g,蘇子6g,車前子6g,水煎服。用於治療風邪閉肺咳嗽。
(2) 川貝母研粉,溫開水沖服,治療反覆咳嗽。
3. 外治療法
(1) 貼敷 麻黃1g,豬牙皂6g,細辛10g,白豆蔻6g,白芥子16g。共研細末,過 篩。取藥面0.7g,置萬應膏中間鋪勻,稍加熱後貼於患兒背部肺俞穴處。3天換一貼,連 貼3~5張。
(2) 熱熨 白芥子40g,蘇子40g,萊菔子40g,生薑5片,食鹽250g焙乾共研細末, 炒至50℃左右,裝入紗布袋內,在兩側胸背及腋下來回熨燙,每次30~40分鐘,每日2~ 3次。
4. 針灸療法 耳穴壓法: 取穴咽喉、氣管、肺、大腸、神門、內分泌等主穴。
【預防與調護】
一、預防
1.經常到戶外活動,加強鍛鍊,增加小兒抗病能力。
2. 避免感受風邪,積極預防感冒。
3. 避免與煤氣、煙塵等接觸,減少不良刺激。
二、調護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以18℃~20℃為宜,相對溼度約60%。
2. 注意休息,咳嗽重的患兒可影響睡眠,應保持室內安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
3.經常變換體位及拍打背部,以促進痰液的排出。
4.飲食應給予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品。嬰幼兒儘量不改變原有的餵養方法,咳嗽 時應停止餵哺或進食,以防食物嗆入氣管。年長兒飲食宜清淡,不進食辛辣、油膩食物, 少食生冷、過甜、過鹹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