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憶江南品茶會所
-
2 # 鄧宗福
山西聞喜縣裴柏村,有稱中國“宰相第一村”和“名人第一村”之稱。坊間稱“天下無二裴”的意思是,沒有第二個裴家村可以與這相提並論。這裡的裴氏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到唐朝時期發展到頂峰,這個時期共總出了34個宰相,4箇中書侍郎,38個尚書侍郎,27個侍郎,31個將軍,7個皇后皇妃,18個駙馬。對唐朝發展貢獻很大,也有“無裴不成唐”的說法,所以後來被封為“宰相村”。村口的“宰相村”三個大字是由書法家董壽平所題寫。
宰相村的形成,有重要的歷史因素:
第一是聯姻制度;通俗講就是親上加親,攀龍附鳳成為皇親國戚,再讓家族的人走上仕途,互相扶持而長盛不衰。
裴矩因支援李淵開國而得到重用,後將自己的子女嫁給了李淵的親戚成為皇親。唐初宰相裴寂,把自己最貌美的女兒嫁給了李淵的兒子,成為了國戚。從此,李唐和裴家緊緊綁在一起。
第二就是家教嚴格;裴家十分注重教育要求非常嚴格,讓裴家子孫有真才實學進入仕途。當時,如果考不上秀才,是不能進宗祠的。
“中華第一字宰相村”這個稱號,你怎麼看!
-
3 # 嘯雨問天樓
這個當然是山西聞喜縣裴柏村,有稱中國“宰相第一村”和“名人第一村”之稱。坊間稱“天下無二裴”的意思是,沒有第二個裴家村可以與這相提並論。這裡的裴氏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到唐朝時期發展到頂峰,這個時期共總出了34個宰相,4箇中書侍郎,38個尚書侍郎,27個侍郎,31個將軍,7個皇后皇妃,18個駙馬。對唐朝發展貢獻很大,也有“無裴不成唐”的說法,所以後來被封為“宰相村”。村口的“宰相村”三個大字是由書法家董壽平所題寫。
宰相村的形成,有重要的歷史因素:
第一是聯姻制度;通俗講就是親上加親,攀龍附鳳成為皇親國戚,再讓家族的人走上仕途,互相扶持而長盛不衰。
裴矩因支援李淵開國而得到重用,後將自己的子女嫁給了李淵的親戚成為皇親。唐初宰相裴寂,把自己最貌美的女兒嫁給了李淵的兒子,成為了國戚。從此,李唐和裴家緊緊綁在一起。
第二就是家教嚴格;裴家十分注重教育要求非常嚴格,讓裴家子孫有真才實學進入仕途。當時,如果考不上秀才,是不能進宗祠的。
-
4 # HHR灬君臨天下
山西涑水河畔的聞喜縣裴柏村被稱為中國第一宰相村,在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間,曾出了59位宰相,還走出59位大將軍。
-
5 # 海佑講史
中國第一宰相村指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是裴氏宗祠所在地。該家族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以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著稱於世。
而這個家族的創立者——裴潛,是一位不得不說的人物,他曾經在曹操帳下效力,曹操問他劉備這個人怎麼樣,裴潛的回答成為後世評價劉備的一個重要依據。他回答道:“如果讓他盤踞中原,只能生亂而不能治亂,如果讓他趁機守住險要之地,足可以成為一方之主。”而劉備後來的發展情況,也完全印證了他的這句話,由此可知,裴潛的識人能力可以說非常高超。
裴氏一族先後出現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還出過25位節度使,地方官刺史和太守更是高達288人,獲得爵位者164人,其中最高爵位公爵最多,高達89人,侯爵33人,伯爵11人。
不僅這個家族的男丁興旺,而且這個家族的女子還出現過皇后三人,太子妃四人,王妃兩人等,這個家族就是山東聞喜裴氏家族,這個家族所在的村子也被譽為中國宰相村。而這個家族的開創者,就是三國時期的裴潛。
裴潛出生時,聞喜裴氏已經開始展露頭角。在當時的東漢時期,聞喜裴氏也算得上是一個小小的名門望族,雖然相比較後來的繁盛有所不足,但是也為後來的家族興旺奠定了基礎。
裴潛劇照
裴潛的母親並不是他父親的正妻,而是他的父親小妾所生,這也就註定了他在裴氏家族中地位低下,但是年少的裴潛並不以此而自卑,反而處處爭先,在他心底裡有很強的自尊,無論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可能正是由於他這種性格,培養出來的後代都有一種進取的精神,這可能也是這個家族在數千年亂世之中得以立足,根本的重要原因。
由於東漢末年中原大亂,山東正處在戰亂之地,所以裴潛就帶著妻子兒女南下避亂,荊州刺史劉表很早就聽說了裴潛有過人的才能,所以裴潛剛到荊州就受到了劉表的熱情款待,但是在裴潛看來劉表自恃甚高但是才能不足,如果繼續留在劉表身邊,很有可能會遭到禍端,所以他便找了個藉口離開荊州到了長沙。
果不其然,兩年之後,曹操破荊州下江陵,裴潛身處亂世想要安靜的做一介平民,看來是不可能了,此時的他有三種選擇,向西可以投奔劉備,江東孫權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更好的選擇似乎是投奔曹操,因為他的老家就在曹操的地盤,而且曹操雄才大略,有一統天下之志,而且求賢若渴,能夠任用賢才,所以他便投奔了曹操。
曹操佔據了中原地區一統北方,免不了和北方少數民族打交道,但是,由於西北地區遊牧民族像群瘋狗一樣,不僅打仗作戰勇敢,而且平時風格粗曠豪放,經常發生部落之間的衝突,這讓曹操很是頭疼。
在如今山西北部的代郡就因為三個烏桓部落的衝突爆發了戰爭,這三個烏桓部落的首領都自稱為單于,相互之間誰都不服誰,前任的代郡太守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鎮壓,三個部落的衝突導致代郡內部大亂。這時,曹操就想到了裴潛。
曹操本來是想讓裴潛帶兵前去鎮壓,但是沒有想到裴潛認為武力征討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因為代郡人口眾多,萬一三個單于狗急跳牆暫時放下彼此之間的衝突,連兵一處對抗朝廷那時遭殃的便是代郡的百姓,曹操聽完裴潛的論斷之後,認為很有道理,於是就派他隻身赴任。
裴潛孤身赴任,並沒有帶來朝廷大軍,這讓三個單于是又驚又喜,而且也對這位新上任的太守感到無比的親切,裴潛並沒有過多的為難他們,對於少數民族,他採取了懷柔政策,恩威並重,讓三個單于既感受到來自朝廷的關懷,也認識到了天威不可犯。於是,他們主動承認錯誤,歸還搶奪漢人的馬匹糧草,一場民族之間的危機就這樣被裴潛簡簡單單的化解了。不得不說,裴潛是真有真才實學,而不是浪得虛名。
裴潛不像是曹操手下眾多謀士一樣,精通軍事,而是在政事上有所突出,行軍佈陣非他所能,但是保國安民他確實做到了自己應盡的義務。
公元244年,裴潛病逝,被賜封青陽亭侯,死後遺囑一切從簡,這在盛行厚葬的東漢時期可以說是很少見的。正是由於他這種廉潔奉公的家風,才使得裴氏家族代代相傳,能人輩出。
而裴氏家族,一直到今天,還非常興盛,家族人丁興旺,後代經商當官、治學從軍的非常多,而且在自己的領域內都小有名氣。裴氏家法也成了一門新的學問,叫“裴氏學”。
-
6 # 中國自駕地理
中國唯一一個宰相村就在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那麼這個不足千人的村子,為何能走出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呢?
繼續往下看,一起走進這個聞名中外的中華宰相村,瞭解它的歷史吧~
中國有這麼一個人口從沒有超過千數來人的小山村,卻先後出過59位宰相,僅唐朝的289年裡就為其貢獻了30多位宰相。
居住在這裡的人就是明末清初大儒顧炎武口中與李唐王朝興衰與共的河東裴氏家族。
這個小村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宰相村,圖by聞喜縣人民政府網
在中國的歷史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家族,如同裴氏一樣能人輩出,聲名顯赫,和盛世大唐休慼相關、禍福與共。
然而,這個強盛的裴氏一族是如何與唐朝勾連纏繞,又為何成為這個王朝的殉道者呢?
一、與李唐共興衰離山西臨汾90千米的聞喜縣看起來像是沒有什麼特殊的農業縣,但距離這個縣城東北25公里卻有一個神奇的村子——裴柏村,這個小村子的名字在許多地圖上都是忽略不計的行政名稱。
然而住在村裡的裴氏家族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盛名久著、人才輩出的一大世家。
裴氏又稱聞喜裴氏,是裴姓家族中最顯赫的一支,有“天下無二裴”之說。這個家族開基於秦代,到南北朝時發展成名門大族,大多揚名於官場,在隋唐之際曾鼎盛一時,共培養出的宰相就有59位之多,七品以上的官員多達3000餘人,是名符其實的宰相大姓。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官員中居然沒有出過什麼貪官汙吏,這在封建社會中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因此,人們便將裴柏村譽為“中華宰相村”。
(“天下無二裴”石碑這句話的含義一則是說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聞喜一系,二是說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姓氏能出其右,圖by中央電視臺)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說:“惟裴氏之卿,世服大僚,觀唐宰相世系,獨先裴氏列史。”,歐陽修也說:“表唐宰相世系,以裴為首,宰相至十有七人,豈不盛哉!”
而裴氏與唐朝家國共濟的歷史還要從隋末亂世說起。裴氏西眷房有個叫裴寂的人,他是李淵的好友,在隋末時任晉陽宮副監的職位,當李世民從晉陽起義時,便是透過這個人誘使隋煬帝的宮女陪李淵喝酒,逼迫其舉兵反隋,開建立唐第一功。
李淵起兵滅隋後建立起了強大的唐朝,圖by玖巧仔
後來關中大部分勢力基本平定,楊侑欲禪位給李淵,卻被其推辭了,最後裴寂以一句:陛下若不稱帝,臣當辭官。成功說服了李淵,也因此深得唐高祖的寵信。
二、優越的地理位置裴氏家族起源於黃河以東的聞喜縣,故在歷史上又稱作“河東裴氏”,“河東”一詞的概念不僅有其地理上的含義,還有社會歷史的意義。
從地理角度上看,在晉陝兩省交界處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黃河的西邊是陝西,即為河西,而在其東面是山西,即河東。
晉陝峽谷乾坤灣,圖by悅軒
從社會歷史的角度看秦朝時,始皇開設河東郡(下轄24縣,大致相當於今臨汾、運城兩地區),而這行政區劃一直延續至唐朝。
裴柏村佔據了絕佳的地理位置,東可至河北、北京,南可通河南、湖北,西可接陝西、四川等地,北可達太原、內蒙古。
看上去偏安一隅,實際上當地屬於中國政治、經濟重心的範圍,是典型的中原地帶,對外通達能力相對較高,裴氏家族能及時得到外界資訊。
從魏晉南北朝時代開始,中國的政治經濟重心基本在北方,裴氏家族所處位置距離這些政治中心不遠,在國家需要時能夠參與朝政,在朝局動盪時又能退守鄉間儲存實力。
聞喜縣位於以汾河流域和涑水河流域沖積而成的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之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當地是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雨熱同期的特點有利於農作物、牧草和森林的生長,但是降水集中卻容易造成洪澇災害。
只不過,裴柏村的地勢比周圍地區略高,所以發生洪澇災害的機率就會比其他地區低得多,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為當地農業的發展和人口的繁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三、特殊的背景和政治聯姻萌生於兩漢時期的“門閥士族”在當時社會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組成的集團,裴氏家族便是充分利用了這一有利的政治制度,使自己家族擁有千秋不衰的外部保障。
這期間就不得不提及兩次事件,在西晉時期,裴秀對晉武帝的登基給予了關鍵性的幫助,於是裴氏家族迎來了第一次繁榮發展的高峰期。
晉武帝司馬炎
另一次是唐朝初年,裴氏家族鼎力相助李淵從太原起兵,在之後的唐朝統治中始終與唐朝榮辱與共、相伴至終。
僅在唐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裴氏家族就走出了3位皇后、4位太子妃、2個王妃,此外還有公主、駙馬等二十多人,例如在唐高祖時期,李淵還讓自己的兒子迎娶了裴寂的女兒為妻子。
再如唐玄宗時期,不僅李隆基的大姨子虢(guó)國夫人曾嫁裴氏為妻,就連楊玉環的嫂子也是裴氏之女,據顧炎武《裴村記》描述,裴氏家族中就有90餘人能夠和皇帝搭上親緣。
(《虢國夫人遊春圖》(區域性)原是唐代人物畫家張萱的作品,原作已流失,現我們見到的是宋代摹本,此圖生動再現天寶十一年(752年),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遊,“道路為(之)恥駭”的典型環境。(請橫屏食用))
除了和皇室聯姻,裴氏家族也與其他名門望族進行聯姻,如京兆的韋家、隴西的李家等,因此可以說門閥士族制度為裴氏一族的社會地位以及為其長盛不衰奠定了重要的社會基礎。
四、家風傳承“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這16個字是裴氏家訓的核心,久而久之就成為裴家的家風。
治國必先齊家,齊家必先治家風,裴氏家族很重視教育、治學嚴謹,非常推崇“自立求功者榮,因襲獲爵者恥”的精神,都把教育作為唯一出路,尤其是裴氏子弟,他們之中大都能透過自身奮鬥問鼎進士、文武狀元。
裴晉公祠,祠裡有裴氏始祖碑等藏品,圖by聞喜縣人民政府
家訓,落到實處才叫家風,裴氏家規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沿革,從北朝名臣裴良動手撰寫《宗制》10捲到明萬曆二十四年裴濂修訂《河東裴氏族戒》9條。
歷代裴氏族人在先祖留下的家規基礎上結合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和充實,形成了今日的12條《家訓》和10條《家戒》。
裴氏家訓,圖by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大唐“中興之相”裴度在其《訓子令》中告誡子孫“吾輩當令文種勿絕”,“文種勿絕”正是裴氏家族“千年榮顯”的通靈寶玉,這種修身齊家的信念形成獨樹一幟的裴氏家風。
裴柏村有個特有的風俗,叫做“掛旗”,這裡誰家生了孩子,在其滿月的那一天就要在門楣上掛旗,在旗子上就寫著一些勉勵子孫艱苦奮鬥的話。
裴度塑像,圖by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在過去的裴家族規中,凡從事過下賤職業、被定過罪的人,不光不能進祠堂大門,連家族裡的祭祀活動也不能參加,這雖然是封建家族中的一種特殊現象,但可以想象一個家族如果普遍形成了一種向上的風氣,對後代的激勵該有多大。
走上仕途後的裴氏後人一般都廉潔奉公、體恤百姓,因此深得百姓愛戴,在《裴氏世譜》中繪製的“裴氏祖廟”圖中可以看到他們祖廟的門口立有“氣眾山河”“忠孚華夏”兩個牌坊。
裴柏村牌匾,圖by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同時還把裴門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傳、優秀的詩賦文章以及皇帝下的詔命和歷代名人為裴氏寫的贈答詩、表啟等錄入《裴氏世譜》,以此來教育和激勵裴門後人。
五、家族的沒落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裴氏家族的鼎盛時期如今已是一去不復返,究其原因,給裴氏家族帶來滅頂之災的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白馬驛之禍。
白馬驛之禍就發生在河南滑縣境內,圖by文明旅遊樂在滑州
裴氏家族忠心輔佐著李唐王朝,使其在數次戰亂後仍能延續下來,而這也引起了當時奸佞的仇恨,時間來到天佑二年(905),於河南滑縣境內的白馬驛,殘暴的朱溫將自己的同僚都給殺了。
裴氏家族也難以倖免,幾乎遭到滅頂之災,雖然在這之後的朝代裡依然有官居宰相者,卻難與盛唐時期的輝煌相比。
其次,隨著隋唐之後科舉制度的不斷完善,世襲罔替的門閥士族制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且在經歷白馬驛之後,裴氏家族眾星隕落,抱團從政的優勢條件不復存在。
裴柏村,圖by聞喜文物管理
再者到了南宋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南移,與南方更加優越的自然條件相比,北方的裴氏家族後人從商方面並不擅長,沒有財富、沒有權利、沒有地位。
而且自近現代以來,隨著南方海運的興起,沿海地區對外交流更為便捷。
地處內陸的山西則成為相對封閉的省份,處於這樣的地理位置,裴氏後人再也不復輝煌三千年的河東名門盛景。
河東裴氏人才輩出,與其博大綿長、內涵的家風是分不開的,即使到了當代,依然能滋育和引領裴氏子孫。
這一優秀家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可貴財富,是流淌在血脈裡的人文密碼,弘揚和傳承,功在當代,義薄千秋。
回覆列表
山西聞喜縣的裴柏村,是唐代名相裴度的故鄉,被譽為中國第一宰相村。裴度在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為朝廷重臣,出將入相,爵封晉國公。其裴氏家庭在歷史上聲名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