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姓生活資訊有趣有樂
-
2 # 新縣誌
首先,謝邀。中國柳編之鄉在安徽阜南縣,儘管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柳編,但阜南是確確實實拿到了“中國杞柳之鄉”、“中國柳編之鄉”、“中國柳編之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國家級地理標誌保護產品”5個國字頭的榮譽稱號。阜南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柳編之鄉,這與其歷史發展是分不開的。
以下是正文: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阜南柳編-
得天獨厚
世代相傳
造就了柳編技藝的“匠心”
自2014年以來,這裡一共有156家柳木企業獲發明專利169件,實用新型專利693件,外觀設計專利271件。
柳木產品年產值約90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31.7%;年出口創匯2.7億美元,佔全縣出口創匯的90.7%。
這裡,是阜南縣,安徽西北部的一個縣城。
阜南,作為“中國柳編之都”,柳編歷史悠久,工藝精美,已然被列入安徽省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而阜南人,也因這一悠久的歷史,用一根柳條,改變著自己的生活。
//////////
柳條編織的“市場”
每年,都有不少人來到阜南挑選柳編工藝品,既有批發的商人,也有工藝品收藏家。
在阜南生產柳編工藝品的工廠門口,每天都有工人們在停靠的貨車上有規律的上貨。對於這些工人們來說,他們對這些紙箱內裝的是什麼並不關心,他們只知道這些紙箱將經由他們的手傳向海外。
by 阜陽熱線網
自2001年以來,阜南的柳木產品出口在全國前三,年出口創匯最高達3億美元以上,佔全市同類產品出口的90%,全省的60%,全國的35%。
2008年,當全球席捲金融危機的風潮,阜南卻克服了其不利影響,營業收入達到11.2億元,出口創匯2295美元。
時至今日,阜南縣已經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柳木文化產品出口基地。
by 網路
李老闆是阜南一家工藝品公司的老闆,他說,每年要接的歐美貿易訂單多達幾十次,裝甲完成的柳籃集裝箱,會先運到南京,再透過郵輪運送到美國。
一年下來,透過這樣的外貿可盈利七八百萬元,帶動了周邊農戶1000多人就業,直接幫助貧困戶就業脫貧致富。
在阜南,像李老闆這樣的工藝品公司有很多,而這些公司呈現的數字年產值處處都顯示著阜南柳編產業的成功。
by 阜陽熱線網
一直以來,阜南柳編產業的發展與其下面的黃崗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黃崗鎮南部都處於蒙窪蓄洪區,每當淮河王家壩開閘洩洪時 ,大量的河水流經這一帶,致使種植的農作物被水淹沒。
於是,當地人就利用窪地種植耐淹的杞柳,而杞柳是製作柳編工藝品極好的材料,因此,柳編產品原材料的問題迎刃而解,黃崗鎮更是成為了“中國杞柳之鄉”。
by 安徽要聞
儘管擁有原材料充足的利好條件,但阜南柳編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紮根已久的柳編歷史和傳承的柳編技藝。
//////////
傳承匯至匠心
據文獻記載,阜南的柳編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時期,此時的柳編業正值興旺發展的勢頭。
明正德《潁州志》記載:“淮濛盛產水荊(注:當時把杞柳稱為水荊),採伐加工,潔白如玉,堅韌如藤”。
在清初時,阜南就因其精湛的編織技術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商人,編織的柳箱、簸箕、筐蘿等也因其聲名遠銷蘇、浙等大商埠。
by 網路
隨著柳編工藝交易市場的擴大,阜南下面的黃崗鎮也逐漸成了遠近聞名的柳編產品集散地,因此,黃崗也專門設立了“柳編一條街”。
久而久之,黃崗的柳編產業也在系統化發展。
黃崗的一些商界知名人士會定期出面組織廟會,而廟會的用途就是用來擴大柳編原材料和柳編產品的交易。直到解放後,黃崗每年定期都要召開“黃崗柳編物資交流會”。
by 阜陽熱線網
改革開放後,黃崗當地一些農民不甘落後,下決心要將當時的柳編產品推出農村、推向城市,從中獲取更高的收益。
發展到現在,阜南的柳編手藝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而種植杞柳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
by 阜南釋出
百年傳承的歷史對於阜南人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在柳編還未被產業化的時候,柳編只是一門家族傳承的手藝活。
by 網路
“以前一天編柳只掙3塊錢,現在一天能整個200元左右,一年下來也能掙個七八萬元,家裡現在也蓋起來樓房。”楊士成說道。
年幼時期只會編一些簡單的安全帽,如今的他已經成長為會編各種各樣特色的柳編工藝品柳編大師,還獲得2018年阜南匠造柳木工藝賽中獲得第一名。
by 阜陽熱線網
同樣,阜南也不缺乏因為傳承祖輩手藝而發展柳編產業的“柳二代”。
李明,地地道道的阜南人,2007年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後去深圳下海創業,當時就擁有自己的國際物流公司,年收益已經達到2000萬元。
只是他在2008年就放棄了自己的公司,回到阜南老家,接過父親手中的柳木產業擔子,如今他家的公司已達到年收益超2000萬,他已經是完完全全的“柳二代”
by 網路
對於阜南人來說,正是傳承下來的柳編文化影響著他們,造就了現在的柳編產業。
//////////
產業轉型,編織“世界環遊夢”
柳編產業帶來的巨大利潤,改善了阜南人的生活,也使得這個縣快速發展。
安朝珍,阜南下面的杞柳種植基地貧困戶,以前靠著種地維持生活,當遇到大雨洪澇天氣,地裡的莊稼全被淹了,一年到頭吃不飽飯。
by 網路
如今將土地承包給杞柳種植大戶,不僅一畝地一年可以獲得600元,而且就近在杞柳種植基地,除草、剪枝、收割柳條,每年可以掙6000多元。
和安朝珍一樣,大多數的貧困戶靠著柳編擺脫了他們的“脫貧夢”。
by 阜陽熱線網
靠著祖傳下來的技藝,編織成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用品,花籃,儲物箱等常見的和不常見的,在線上和線下售賣。
髒衣籃藤編有蓋衣物髒衣服收納筐洗衣籃收納籃柳編髒衣簍編織筐子¥34.4購買黃崗的杞柳編織出來的花籃,無異味,輕盈、實用、經久耐用、耐髒耐磨,除了受國外人士的喜愛,也深受國內人士的喜愛。
如果說,現下環保成為時尚的潮流的話,那麼柳編的工藝品、甚至傢俱,簡直是不二選擇。
阜南用杞柳編制的花籃,早已成為眾多文藝青年眼中的火爆產品,收拾得十分整潔的房子,牆上掛些許花籃,也更顯美麗大方!
藤編編織花籃柳編花盆創意田園落地歐式花瓶綠蘿花器花店家居包郵¥40.5購買只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市場趨於飽和,更多的阜南人認識到,海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在不斷變化,傳統的柳編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
“柳條編制的籃、筐、盆都賣了幾十年了,市場早就有審美疲勞了。”李明說。
如今,阜南人已經告別籃、筐等傳統柳編制品,開始向附加值更高的工藝品、戶外傢俱、廚衛製品等柳木領域轉型。
by 網路
跟隨著歐美家居市場流行的腳步,阜南人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將以柳編這支巨筆,描繪著來自阜南的柳條的“世界環遊夢”。
-END-
文 編輯 丨小縣令
參考:
阜南釋出《阜南柳編實現跨越新發展——編一座“金橋”連四方》等。
回覆列表
柳 編 之 源 初 探
內容提要:柳編之源,在山西省洪洞縣,虞舜當年耕作的歷山腳下的韓家莊村。柳編的發明者是韓流一一顓頊帝。
撰寫村志,意外地發現,威風鑼鼓起源於我韓家莊的柳編制品——簸箕、笸籮、柳帽,由唐堯點化而成。
村人問:那簸箕、笸籮、柳帽,又起源於何人何時何地呢?
這是一個不好回答的難題,村志初寫時就想到了,知難而退,迴避不談。村人再三問,朋友也來微信說:你村是簸箕之鄉,應該對此有個說法。這一激,使我想起兒時的一幕。有一個雨天,我下到窨裡看柳編,聽《三國》。一位本家叔叔韓家順同本家兄長韓寶林,議起了柳編的鼻祖。一人說是魯班。另一個人說,早,舜耕歷山地時,犁上就掛簸箕,就敲簸箕。這簸箕就是他後孃給他要的,後孃姓韓,咱村北戶韓孃家,孃家弟弟就會編簸箕。他們對我說,你念了書給咱弄清這個鼻祖,咱好拜拜。
一晃六十多年過去了,應該回答了。我請教山西大學一教授,教授沒有應聲。又請教北京大學一教授,教授說,這怕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既然這樣,看來是一個還沒有人研究過的課題。我不妨班門弄斧,拋磚引玉,以報鄉梓。
一、基地初訪
中國當今有四大柳編基地:河南固始、湖北襄樊、山東莒南、安徽阜南。找了找他們的自述,對自己此產業的歷史,都有交待。
河南固始說,他們柳編業已有上百年曆史。
湖北襄樊說,他們程河柳編,起始於清代乾隆年間,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安徽阜南說,他們的柳編,起始於明代正德年間,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山東莒南說,沐河柳編,可追溯到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400多年了。又說,是魯班的弟子泰山發明的。山東高密雙羊(現歸陝山)鄭公說,他們先祖自山西搬遷,帶著柳編技藝而來。而先祖自孫臏處學得此藝,已有2000年曆史。
四家基地的自述告訴我們,都有柳條生產,有的有兩萬多畝。這是柳編的材料,必不可少。還告訴我們,考證柳編鼻祖,可以排除前三家了。山東高密、沐河,應初選為發生之地。孫臏、泰山,應初選為發明之人種子選手。2000至2400年,應初選為發明之時了。
二、文選旁證
《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的劇作。劇中有句唱詞:“彎一枝竅鐙黃華弩,擔炳簸箕來大開山板斧”。
《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的著作,記錄六世紀前黃河流域農牧生產食品加工的農業百科全書。書中有“聖秋,任為簸箕。”的記述。
《禮學·學記》,西漢鄭雲著。書中教導說“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禮記·曲禮》,孔子72弟子編著。書中提示人:“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以箕自鄉而報之。”
《列子·湯問》,戰國列子著。書中雲“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詩經》,春秋孔子編著。記載西周到春秋500年的作品,小雅篇中有“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的詩句。
從以上文選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1、柳編制品中,簸箕一物出現最早,應用廣泛,已從人們的生產、日常生活,進入教育文化生活。
2、“簸箕”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有其名當有其物,簸箕一物至遲發明於西周。
3、由此可以得出,柳編髮生時間至遲應為3000年前。年份推前,種子選手也就該淘汰了。
4、另一個種子選手產生了:簸箕。它是柳編制品中最早出現的一種。考證柳編鼻祖,應從考證簸箕的發明者追尋。
三、星空簸箕
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可見星分成二十八宿,東西南北各七組。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氏,房,心,尾,箕。箕宿四星,組成四邊形,形狀如簸箕。
簸箕,柳編制品,三邊立幫,一面敞口一字形。揚穀去秕,揚米去糠。定其名,源於華人民對遠古星辰自然的崇拜,是中國神話和文學結合的產物。
《走簸箕》,遠古傳承的一種輕功。將簸箕朝上平置地上,人在三邊沿上走來走去,簸箕平穩不翻。真神也。
發明簸箕者,該是對簸箕有需求者,又取其名字者,該是對星辰曆法又有研究者,對大自然有敬畏之心者。看來簸箕是有來頭的。不是等閒之物。他最初發明者是那位神人呢?
四、遠古群星
歷史的星空中,發明者多多,多多者發明。
黃帝發明:文字(倉頡)、醫藥、舟車、弓矢、井、杵臼、桑蠶、機杼、衣裳、鞋帽、帳幄、祠廟、床、席、墨硯、氈、陶器、碗、碟、釜、甑、盤、灶、鍊銅、刀、錢幣、銅鏡、鍾、銃、鼎、旗、飯食等等。
炎帝發明:刀耕火種、耒、耜、陶器、炊具、制麻為布、削木為弓、市場、立歷日等等。
少昊帝發明“鼙鼓、鍾、磐、苓、管、壎、簾等樂器。
顓頊帝發明:打井、分九州、制曆法等等。
嚳帝發明:弓箭、樂器、作曲、正度量、定曆法等。
帝堯發明:制曆法、造酒、圍棋、打井等等。
魯班發明:鑽、鋸、刨子、曲尺、墨斗、磨、碾、傘、滑輪、鎖鑰等等。
孫臏發明:豆腐、木炭、皮革、鞋、泥塑等等。
這麼多的發明中找不見簸箕。是簸箕還沒出現嗎?不是。虞舜耕地時犁上掛簸箕,不打牛,打簸箕,帝堯從這簸箕上發現舜,認識舜的仁慈和智慧,將帝位禪讓給舜,這一簸箕問鼎的政治佳話,舉國皆知。
是把簸箕漏了嗎?應該是。那我們今天就把這漏了的歷史補一筆。補給誰合適呢?他應該是虞舜之前的某一位才有資格。這是條件一。條件二是,他生活的地方有柳條資源。條件三,他應懂天文曆法。四,他急需簸箕這個物件。五,發明簸箕須有工具。如此看來,合適的人選應該是顓頊帝,他具備以上五條標準條件。
五、鼻祖韓流
此節一一解說顓頊帝的五個條件。
一、顓頊帝位列五帝中的第二位置,在嚳帝之前,堯帝之前,當然在舜帝之前了。在舜耕歷山之前,不打耕牛敲簸箕之前了。
二、黃帝有個兒子叫昌意,被貶到若水(今大渡河一帶),在若水娶妻生子,給兒子取名韓流,中國第一批韓姓人誕生。韓流念念不忘黃帝爺爺的帝位,苦心孤詣遷回汾水,在距公孫軒轅居住地的公孫堡村十餘公里的呂梁山麓造堡而居(取名濟民堡,隋朝改稱韓家莊),便於與爺爺走動。之後改回爺爺的姬姓,名,姬顓頊。他建的這個堡子,南面有條溝叫麻溝子溝,北面有條溝叫風葫蘆溝,兩溝內長滿叢柳。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溝裡仍有柳地。這又具備了資源條件。
三、顓頊帝制曆法,當然對星辰有研究,通曉二十八宿,知道箕星宿了。這又符合第三個條件。
四、韓流造堡,急需“叩石墾壤”的工具。這又符合第四項要求。
五、韓流所處的時代是新石器時代,這個時代有龍山文化。近年來,山西師大教授等諸多學科專家,對韓流建堡的西邊歷山周圍,進行田野考察,地表遺存釆集和剖面觀察,先後發現白灰皮窯洞各型灰坑及古陶窯若干處,另外還陸續發現釜、鬲、豆、石斧、骨錐、簪。屬龍山文化的遺物。編簸箕需要的工具石斧、骨錐具備了。這也具備了第五項要求。
造堡工竣,在箕畚基礎上,韓流又加工改造,將叩石墾壤的功能,升級定型為揚穀去秕,揚米去糠形似箕宿的簸箕,又派生出笸籮、柳帽等物件。
也許與他發明打井的實踐有關,韓流還發明瞭編簸箕的專用作坊——窨,就是地窨,可容納十餘人同時編織。窨裡冬暖夏涼,避風潮溼,柳條不容易折,可塑性強,編出的柳貨密實堅挺質量好。這種古老的窨,直傳到今天,在韓家莊還有多處,還在使用。
韓流,簸箕的發明者也!
韓流,柳編的鼻祖也!
結束語
如今的韓家莊不僅仍種柳條,還在編簸箕,編笸籮,編柳帽、柳箱、柳箢、柳罐等,也開始編柳編工藝品。千年柳編亦成為該村一項非遺專案。
古村韓家莊,柳編產業輻射到周圍五六個村,產品銷售到山西幾十個縣,在山西還有一則順口溜:“長治的泥水匠,陽城的錮漏鍋,洪洞(韓家莊)的編柳貨。”韓家莊有人遷出,移民呂梁交口縣、北京門頭溝、山東高密等地,把柳編的技藝也帶到了那裡,傳到了全國各地。
那麼孫臏呢?魯班弟子泰山呢?
我無意否認此二說。退一步講,韓流也是柳編行當的第一發明者。正像韓流的出生,是中國第一批韓姓人誕生一樣,還有第二批、第三批……第七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