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嗶嗶News第十四期圓桌派《央行獲批研究數字貨幣,釋放了什麼訊號?》邀請到知密大學發起人&密碼經濟倡導者劉昌用、智堡創始人&貨幣學者Mikko、九州資本創始人何瓊、《加密貨幣與階層穿越》專欄發起人孫航前來做客,為我們解讀央行數字貨幣背後的資訊。嘉賓觀點深刻,具體內容整理如下。
精彩片段:
劉昌用:去中心化的密碼貨幣,不要指望誰來扶持,耐心做支付,做市場,走自下而上的道路才是正道。
孫航:目前國內採取的是“擁鏈反幣”的方針,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對鏈圈的興趣會下降,對幣圈的興趣會上升。
何瓊:全球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應該作為一種公共產品來設計和管理。
Mikko: 那些重視數字貨幣功能性的主權國家會領跑,甚至重新建立其法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自我介紹:
Mikko:我是Mikko,貨幣學者一枚。(同時也是智堡創始人)
何瓊:我是何瓊。我在大學的時候開始關注併購買比特幣,後來就一直關注這個行業,17年創辦了巴位元大學,現在成立基金做一二級投資。
孫航:大家好,我叫孫航。在幣圈發表文章時,經常會用“孫副社長”這個筆名。我是系列專欄《加密貨幣與階層穿越》的發起人,同時也是幾家區塊鏈機構的特約專家和分析師。
01
圓桌第一問
Q1:今年6月19日,Facebook聯合27個行業巨頭髮布Libra白皮書;半個月後,華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國務院已批准央行研發數字貨幣,並且美國國會目前也叫停了Libra專案,你們認為這兩件事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聯絡,Facebook此舉動到了誰的乳酪?
劉昌用:這幾件事有直接聯絡,中國央行和美國國會的表態是對Libra的迴應。我前些天專門談到,Libra是密碼貨幣的重大創新,並且由商業巨頭聯盟發起,迫使傳統貨幣體系不得不正面面對。
實際上從比特幣興起,密碼貨幣就已經開始挑戰傳統貨幣體系了。只不過傳統貨幣體系雖然經過嘗試之後無法扼殺去中心化密碼貨幣,但它的體量非常小,短期內無法威脅法幣體系,甚至密碼貨幣社群大多數人也認為密碼貨幣只是法幣體系的補充。
2017年以來,通證、USDT、合規穩定幣的出現,已經在快速擴大密碼貨幣的影響力。尤其是穩定幣的出現,打破了小國的外匯監管邊界,對國際法幣體系的影響正在顯現。
Libra的提出,將密碼貨幣對傳統貨幣體系的挑戰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因為這意味著全球幾十億網際網路使用者可能很快接入密碼貨幣領域。中國央行和美國國會的迴應就是在“正視”這個問題。
不過,Libra作為中心化的密碼貨幣,其本質還是基於私人信用的,並且必須面對各國貨幣監管體系。
所以,我也強調,儘管Libra的影響和意義重大,但成功仍然很難,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監管,乃至聯合監管。只不過,即使Libra失敗,這個潮流已經來臨。
首先,在表層影響上,Libra會直接影響到傳統金融機構的利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像騰訊和阿里這樣的企業,到了國外的支付領域也是一樣玩不開,因為當地的金融機構不配合,金融基礎設施完善度較低,所以即便是政府部門協調,可能也未必像中國那樣有效。
但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貨幣,它可以直接繞開與傳統金融機構頻繁合作對接這一環,這一下就把一些國家移動支付最短的那塊木板給補上了。
所以,如果Libra能夠推行,那受益的肯定是對移動支付有著較大需求的國際普通民眾,而動的則是各國傳統金融機構的乳酪。
02
圓桌第二問
Q2:2014年,時任央行行長的周小川就倡議央行對數字貨幣進行研發工作;現在,央行已經在著手相關工作。但同時,國家也嚴厲打擊一切1C0、1E0等活動。國家對於數字貨幣的態度似乎很複雜。中國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持什麼態度,能談談你們的看法嗎?
孫航:中國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態度,其實一直在在調整當中。在最開始的時候,它是處於一種“擁鏈反幣”的狀態,2017年秋天的針對交易所和1C0的行動,就是這種方案的典型體現。
但是,讓監管者比較吃驚的是,這些區塊鏈金融產品並沒有像以往的互金產品一樣,比如P2P什麼的,一紙檔案下去就偃旗息鼓了,他們在轉戰到了國外之後,依然表現得非常活躍,所以,現在一些半官方的研究部門和機構,已經開始認真思考並反思對數字貨幣的態度。
而另一方面,被相關部門大力鼓勵與支援的區塊鏈及其應用,目前來看卻表現平平,至少在非金融領域是這樣。
目前絕大部分細分行業上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可行性都不高。也就是說,各種行業的區塊鏈應用,目前從產品本身到推出時機,還都不成熟。
如此一來,當相關部門的耐心被耗盡之後,他們對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實際支援,估計也將會逐漸下滑,同時把目光轉移到更有應用前途的金融應用,或者說是加密貨幣上去。
簡而言之,雖然當局目前採取的是“擁鏈反幣”的方針,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對鏈圈的興趣會下降,而對幣圈的興趣會上升。
03
圓桌第三問
Q3: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大嗎?如果推出,它是否更大意義上還是一種法幣呢?雖然用到了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技術,但是否更大意義上還是在帶著鐐銬跳舞?
孫航:客觀的說,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肯定是存在的,但大不大目前不好確定,即便要推,也需要中國央行有著很大的決心。
因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其優勢就是自帶可信性,如果全面投入使用,對於以行業公信力為核心競爭力的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必然會造成利益的衝擊。
但問題是:中國的銀行領域跟其他國家有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它在這個領域的國資比重比較大。如果中國打算推出基於區塊鏈的央行數字貨幣,對於這些金融國企的利益,必然會造成繼移動支付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沖擊。
所以,如果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那就意味著它可能要犧牲一部分國企的利益、甚至是一部分非稅收收入——因為國企除了交稅之外,一部分利潤也是要透過國資委來上交到財政的。
再來看第2個問題:“央行數字貨幣更大意義上是否是一種法幣”,我覺得是的。
儘管中國目前是一個多貨幣共存的局面(包括人民幣、港幣、澳門幣),但從大趨勢來看,不太可能創造出基於另外一種錨定物的價值承載品。
所以說,即便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使用區塊鏈技術,使用它的目的,最大的可能也僅僅是為了減少移動支付背後各利益主體之間的溝通成本,而不是利用數字貨幣自由流通的特性,更不是說要營造出一種新的類似於比特幣的貨幣了。
04
圓桌第四問
Q4:如果推出央行數字貨幣,其可以被應用於哪些實體領域?會對國內傳統行業與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劉昌用:首先,有必要理清電子貨幣、數字貨幣、密碼貨幣、虛擬貨幣等貨幣概念。
1958年當計算機應用於銀行體系之後,就有了以電子介質記賬和交易的貨幣形態,這叫“電子貨幣”;1990年代電子貨幣開始藉助於開放的網際網路體系記賬和轉移,這就進入了“數字貨幣”時代;
網際網路上流通的數字貨幣又分兩種:一種是法幣在網際網路上的數字化,可以稱為“數字法幣”;一種是民間發行的網際網路貨幣,比如Q幣,我們一般稱之為“虛擬貨幣”。 密碼貨幣則是指“以非對稱密碼技術確定貨幣歸屬的記賬貨幣”。
目前包括三種主要形態:
1) 利用分散式共識實現去中心化發行流通的“密碼共識貨幣”, 2)利用密碼技術對法幣進行賬戶系統改造的“密碼法幣”, 3)私人(個人、公司或聯盟)基於其信用發行的“密碼私人貨幣”。
從最早的實物貨幣,到最新的密碼貨幣,穩定幣等,我做了一個圖譜,可以比較清晰地界定各種貨幣形態,及其相互關係。
現在央行數字貨幣面對的實際上是去中心化的“密碼共識貨幣”(如BTC、BCH)和“密碼私人貨幣”(如Libra、USDT)的挑戰。
目前央行實際上想做的是用密碼技術改造現有央行數字貨幣系統,即“密碼法幣”。甚至用不用區塊鏈都不是大問題,其他資料結構也可以,但非對稱密碼技術是核心。
既然是用密碼技術改造法幣系統,就不涉及到哪些特定領域用或者不用密碼法幣的問題。以前法幣怎麼用,以後密碼法幣還怎麼用。
法幣體系的密碼化改造不是多麼難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非常難的經濟政治博弈過程,這才是真正的難點。實際上,央行在2015年就成立了相關研究機構,廣為人知的進展並不多。只是Libra出現之後,外部競爭壓力倒逼著央行考慮加快推進法幣的密碼化。
05
圓桌第五問
Q5:如果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會對區塊鏈領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央行數字貨幣能應用於鏈上世界嗎?是否會助推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往合規的方向發展?
劉昌用:再強調一次,央行數字貨幣實際上是密碼法幣,是對法幣系統的密碼化,不是要搞去中心化的中國比特幣,邏輯上不存在“去中心化的法幣"這樣的東西。
密碼法幣跟區塊鏈的關係,跟現在的法幣跟區塊鏈的關係差不多,只不過技術上會有些關聯。密碼法幣研發的目的不是為了推進數字貨幣或去中心的密碼共識貨幣往合規方向發展。
實際上錨定法幣的穩定幣一定程度上就已經是密碼法幣了,如果央行能夠將其納入強監管之下,那就更像是密碼法幣了。
將傳統法幣系統密碼化在利益調整上很困難,發展合規穩定幣倒是推進密碼法幣的一個便捷方式。
去中心化的密碼貨幣,不要指望誰來扶持,耐心做支付,做市場,走自下而上的道路才是正道。
法幣密碼化對其他密碼貨幣也並非沒有好處。密碼法幣給去中心化的密碼共識貨幣帶來的主要好處是教育使用者和基礎設施對接。
所以,我還是期待法幣密碼化加快推進,密碼法幣、密碼共識貨幣和密碼私人貨幣都能發展,讓市場選擇正確的方向。
06
圓桌第六問
Q6:像數字貨幣這樣的金融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具有更好的隱私安全性,能做到資金與資訊所有權歸個人所有,另一方面,因為資訊的隱蔽性,不好做監管與保護。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這個問題上,你們認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央行數字貨幣、國際超主權數字貨幣會如何權衡和取捨?
Mikko:顯然,中央銀行和主權當局是不希望這部分資訊被私營企業壟斷的。易綱行長在剛剛結束的國際清算銀行年報研討會上已經明確指出這一點。一旦一種新貨幣是由主權部門或者超主權部門主導誕生的,那麼資訊和資料的隱私權一定會被弱化。
印度之前兩年的現鈔改革,歐元區取消大額歐元的目的都是為了削弱現鈔所提供的“隱私性”,因為現鈔不像銀行存款一樣是有記名的。所以內化於主權和法幣勢必會影響資訊自由權。
07
圓桌第七問
Q7:如果我們認為加密貨幣屬於超主權貨幣的話,那麼現在,超主權貨幣與法幣似乎是可以達到共存狀態的。那麼未來呢,在你們的構想中,這個生態將如何發展?
Mikko:加密貨幣並不完全屬於超主權貨幣,超主權的概念也需要作出區分。比如超主權但是由主權協同所誕生的貨幣仍然是主權部門間主導並協調的。
如果發行的組織是超主權的,比如一些跨境企業,那也只是發行主體的定義,但不代表它發行的貨幣就是超主權的——如果你的貨幣背後是一大堆主權資產——比如法幣、國債等等,那麼你只是名義上超主權,實際上仍然從屬於主權。
要達到共存的目標並不困難,但要達到和法幣一樣的泛用性是很難的,就像IMF發行的SDR和美元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在我的構想中,新的超主權貨幣要脫離美元體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它不僅僅是一個抵押品選擇或者借用美元信用的問題,美元能從黃金本位中奪取國際貨幣主導權的背後是美國的國家治理和全球影響力,而不單單是貨幣性、金融性的。
08
圓桌第八問
Q8:任何國家都不願錯過發展機遇,也不願在新趨勢中落後。國家間在區塊鏈這個賽道的競爭,你們認為取決於什麼?未來國際金融市場能實現去中心化嗎?
Mikko:還是取決於各個國家對數字貨幣的定義。
如果將數字貨幣視為原有法幣體系內的一個附庸,那麼它本身只是新瓶裝舊酒。但如果將數字貨幣視為顛覆現有金融體系和支付體系結構的棋子,那可能就更有趣了。
法幣其實是主權部門提供的公共基礎設施,這種設施服務的是支付和資源配置。因此我一直認為那些重視數字貨幣功能性的主權國家會領跑,甚至重新建立其法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有一個Stellar Project,運用區塊鏈技術服務回購交易,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中最大交易量的就是回購交易。此外,加拿大央行則希望藉助區塊鏈實現0貨幣結算,消滅貨幣需求。央行對於區塊鏈技術是非常重視的。
而至於國際金融市場去中心化的問題,大家需要記住一點。世界上先誕生的是銀行家,記錄一個村鎮居民的“貨幣”,銀行之後興起,股票交易所也是私營的。美聯儲直到1913年才誕生,在這之前,摩根大通一直作為私營銀行業的核心發揮作用。
事實上金融體系本來就是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只是重新提醒了我們,法幣之前的存在私營貨幣體系,雖然穩定性不佳。
7月12日晚,嗶嗶News第十四期圓桌派《央行獲批研究數字貨幣,釋放了什麼訊號?》邀請到知密大學發起人&密碼經濟倡導者劉昌用、智堡創始人&貨幣學者Mikko、九州資本創始人何瓊、《加密貨幣與階層穿越》專欄發起人孫航前來做客,為我們解讀央行數字貨幣背後的資訊。嘉賓觀點深刻,具體內容整理如下。
精彩片段:
劉昌用:去中心化的密碼貨幣,不要指望誰來扶持,耐心做支付,做市場,走自下而上的道路才是正道。
孫航:目前國內採取的是“擁鏈反幣”的方針,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對鏈圈的興趣會下降,對幣圈的興趣會上升。
何瓊:全球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應該作為一種公共產品來設計和管理。
Mikko: 那些重視數字貨幣功能性的主權國家會領跑,甚至重新建立其法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自我介紹:
Mikko:我是Mikko,貨幣學者一枚。(同時也是智堡創始人)
何瓊:我是何瓊。我在大學的時候開始關注併購買比特幣,後來就一直關注這個行業,17年創辦了巴位元大學,現在成立基金做一二級投資。
孫航:大家好,我叫孫航。在幣圈發表文章時,經常會用“孫副社長”這個筆名。我是系列專欄《加密貨幣與階層穿越》的發起人,同時也是幾家區塊鏈機構的特約專家和分析師。
01
圓桌第一問
Q1:今年6月19日,Facebook聯合27個行業巨頭髮布Libra白皮書;半個月後,華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國務院已批准央行研發數字貨幣,並且美國國會目前也叫停了Libra專案,你們認為這兩件事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聯絡,Facebook此舉動到了誰的乳酪?
劉昌用:這幾件事有直接聯絡,中國央行和美國國會的表態是對Libra的迴應。我前些天專門談到,Libra是密碼貨幣的重大創新,並且由商業巨頭聯盟發起,迫使傳統貨幣體系不得不正面面對。
實際上從比特幣興起,密碼貨幣就已經開始挑戰傳統貨幣體系了。只不過傳統貨幣體系雖然經過嘗試之後無法扼殺去中心化密碼貨幣,但它的體量非常小,短期內無法威脅法幣體系,甚至密碼貨幣社群大多數人也認為密碼貨幣只是法幣體系的補充。
2017年以來,通證、USDT、合規穩定幣的出現,已經在快速擴大密碼貨幣的影響力。尤其是穩定幣的出現,打破了小國的外匯監管邊界,對國際法幣體系的影響正在顯現。
Libra的提出,將密碼貨幣對傳統貨幣體系的挑戰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因為這意味著全球幾十億網際網路使用者可能很快接入密碼貨幣領域。中國央行和美國國會的迴應就是在“正視”這個問題。
不過,Libra作為中心化的密碼貨幣,其本質還是基於私人信用的,並且必須面對各國貨幣監管體系。
所以,我也強調,儘管Libra的影響和意義重大,但成功仍然很難,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監管,乃至聯合監管。只不過,即使Libra失敗,這個潮流已經來臨。
首先,在表層影響上,Libra會直接影響到傳統金融機構的利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像騰訊和阿里這樣的企業,到了國外的支付領域也是一樣玩不開,因為當地的金融機構不配合,金融基礎設施完善度較低,所以即便是政府部門協調,可能也未必像中國那樣有效。
但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貨幣,它可以直接繞開與傳統金融機構頻繁合作對接這一環,這一下就把一些國家移動支付最短的那塊木板給補上了。
所以,如果Libra能夠推行,那受益的肯定是對移動支付有著較大需求的國際普通民眾,而動的則是各國傳統金融機構的乳酪。
02
圓桌第二問
Q2:2014年,時任央行行長的周小川就倡議央行對數字貨幣進行研發工作;現在,央行已經在著手相關工作。但同時,國家也嚴厲打擊一切1C0、1E0等活動。國家對於數字貨幣的態度似乎很複雜。中國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持什麼態度,能談談你們的看法嗎?
孫航:中國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態度,其實一直在在調整當中。在最開始的時候,它是處於一種“擁鏈反幣”的狀態,2017年秋天的針對交易所和1C0的行動,就是這種方案的典型體現。
但是,讓監管者比較吃驚的是,這些區塊鏈金融產品並沒有像以往的互金產品一樣,比如P2P什麼的,一紙檔案下去就偃旗息鼓了,他們在轉戰到了國外之後,依然表現得非常活躍,所以,現在一些半官方的研究部門和機構,已經開始認真思考並反思對數字貨幣的態度。
而另一方面,被相關部門大力鼓勵與支援的區塊鏈及其應用,目前來看卻表現平平,至少在非金融領域是這樣。
目前絕大部分細分行業上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可行性都不高。也就是說,各種行業的區塊鏈應用,目前從產品本身到推出時機,還都不成熟。
如此一來,當相關部門的耐心被耗盡之後,他們對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實際支援,估計也將會逐漸下滑,同時把目光轉移到更有應用前途的金融應用,或者說是加密貨幣上去。
簡而言之,雖然當局目前採取的是“擁鏈反幣”的方針,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對鏈圈的興趣會下降,而對幣圈的興趣會上升。
03
圓桌第三問
Q3: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大嗎?如果推出,它是否更大意義上還是一種法幣呢?雖然用到了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技術,但是否更大意義上還是在帶著鐐銬跳舞?
孫航:客觀的說,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肯定是存在的,但大不大目前不好確定,即便要推,也需要中國央行有著很大的決心。
因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其優勢就是自帶可信性,如果全面投入使用,對於以行業公信力為核心競爭力的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必然會造成利益的衝擊。
但問題是:中國的銀行領域跟其他國家有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它在這個領域的國資比重比較大。如果中國打算推出基於區塊鏈的央行數字貨幣,對於這些金融國企的利益,必然會造成繼移動支付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沖擊。
所以,如果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那就意味著它可能要犧牲一部分國企的利益、甚至是一部分非稅收收入——因為國企除了交稅之外,一部分利潤也是要透過國資委來上交到財政的。
再來看第2個問題:“央行數字貨幣更大意義上是否是一種法幣”,我覺得是的。
儘管中國目前是一個多貨幣共存的局面(包括人民幣、港幣、澳門幣),但從大趨勢來看,不太可能創造出基於另外一種錨定物的價值承載品。
所以說,即便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使用區塊鏈技術,使用它的目的,最大的可能也僅僅是為了減少移動支付背後各利益主體之間的溝通成本,而不是利用數字貨幣自由流通的特性,更不是說要營造出一種新的類似於比特幣的貨幣了。
04
圓桌第四問
Q4:如果推出央行數字貨幣,其可以被應用於哪些實體領域?會對國內傳統行業與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劉昌用:首先,有必要理清電子貨幣、數字貨幣、密碼貨幣、虛擬貨幣等貨幣概念。
1958年當計算機應用於銀行體系之後,就有了以電子介質記賬和交易的貨幣形態,這叫“電子貨幣”;1990年代電子貨幣開始藉助於開放的網際網路體系記賬和轉移,這就進入了“數字貨幣”時代;
網際網路上流通的數字貨幣又分兩種:一種是法幣在網際網路上的數字化,可以稱為“數字法幣”;一種是民間發行的網際網路貨幣,比如Q幣,我們一般稱之為“虛擬貨幣”。 密碼貨幣則是指“以非對稱密碼技術確定貨幣歸屬的記賬貨幣”。
目前包括三種主要形態:
1) 利用分散式共識實現去中心化發行流通的“密碼共識貨幣”, 2)利用密碼技術對法幣進行賬戶系統改造的“密碼法幣”, 3)私人(個人、公司或聯盟)基於其信用發行的“密碼私人貨幣”。
從最早的實物貨幣,到最新的密碼貨幣,穩定幣等,我做了一個圖譜,可以比較清晰地界定各種貨幣形態,及其相互關係。
現在央行數字貨幣面對的實際上是去中心化的“密碼共識貨幣”(如BTC、BCH)和“密碼私人貨幣”(如Libra、USDT)的挑戰。
目前央行實際上想做的是用密碼技術改造現有央行數字貨幣系統,即“密碼法幣”。甚至用不用區塊鏈都不是大問題,其他資料結構也可以,但非對稱密碼技術是核心。
既然是用密碼技術改造法幣系統,就不涉及到哪些特定領域用或者不用密碼法幣的問題。以前法幣怎麼用,以後密碼法幣還怎麼用。
法幣體系的密碼化改造不是多麼難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非常難的經濟政治博弈過程,這才是真正的難點。實際上,央行在2015年就成立了相關研究機構,廣為人知的進展並不多。只是Libra出現之後,外部競爭壓力倒逼著央行考慮加快推進法幣的密碼化。
05
圓桌第五問
Q5:如果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會對區塊鏈領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央行數字貨幣能應用於鏈上世界嗎?是否會助推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往合規的方向發展?
劉昌用:再強調一次,央行數字貨幣實際上是密碼法幣,是對法幣系統的密碼化,不是要搞去中心化的中國比特幣,邏輯上不存在“去中心化的法幣"這樣的東西。
密碼法幣跟區塊鏈的關係,跟現在的法幣跟區塊鏈的關係差不多,只不過技術上會有些關聯。密碼法幣研發的目的不是為了推進數字貨幣或去中心的密碼共識貨幣往合規方向發展。
實際上錨定法幣的穩定幣一定程度上就已經是密碼法幣了,如果央行能夠將其納入強監管之下,那就更像是密碼法幣了。
將傳統法幣系統密碼化在利益調整上很困難,發展合規穩定幣倒是推進密碼法幣的一個便捷方式。
去中心化的密碼貨幣,不要指望誰來扶持,耐心做支付,做市場,走自下而上的道路才是正道。
法幣密碼化對其他密碼貨幣也並非沒有好處。密碼法幣給去中心化的密碼共識貨幣帶來的主要好處是教育使用者和基礎設施對接。
所以,我還是期待法幣密碼化加快推進,密碼法幣、密碼共識貨幣和密碼私人貨幣都能發展,讓市場選擇正確的方向。
06
圓桌第六問
Q6:像數字貨幣這樣的金融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具有更好的隱私安全性,能做到資金與資訊所有權歸個人所有,另一方面,因為資訊的隱蔽性,不好做監管與保護。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這個問題上,你們認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央行數字貨幣、國際超主權數字貨幣會如何權衡和取捨?
Mikko:顯然,中央銀行和主權當局是不希望這部分資訊被私營企業壟斷的。易綱行長在剛剛結束的國際清算銀行年報研討會上已經明確指出這一點。一旦一種新貨幣是由主權部門或者超主權部門主導誕生的,那麼資訊和資料的隱私權一定會被弱化。
印度之前兩年的現鈔改革,歐元區取消大額歐元的目的都是為了削弱現鈔所提供的“隱私性”,因為現鈔不像銀行存款一樣是有記名的。所以內化於主權和法幣勢必會影響資訊自由權。
07
圓桌第七問
Q7:如果我們認為加密貨幣屬於超主權貨幣的話,那麼現在,超主權貨幣與法幣似乎是可以達到共存狀態的。那麼未來呢,在你們的構想中,這個生態將如何發展?
Mikko:加密貨幣並不完全屬於超主權貨幣,超主權的概念也需要作出區分。比如超主權但是由主權協同所誕生的貨幣仍然是主權部門間主導並協調的。
如果發行的組織是超主權的,比如一些跨境企業,那也只是發行主體的定義,但不代表它發行的貨幣就是超主權的——如果你的貨幣背後是一大堆主權資產——比如法幣、國債等等,那麼你只是名義上超主權,實際上仍然從屬於主權。
要達到共存的目標並不困難,但要達到和法幣一樣的泛用性是很難的,就像IMF發行的SDR和美元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在我的構想中,新的超主權貨幣要脫離美元體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它不僅僅是一個抵押品選擇或者借用美元信用的問題,美元能從黃金本位中奪取國際貨幣主導權的背後是美國的國家治理和全球影響力,而不單單是貨幣性、金融性的。
08
圓桌第八問
Q8:任何國家都不願錯過發展機遇,也不願在新趨勢中落後。國家間在區塊鏈這個賽道的競爭,你們認為取決於什麼?未來國際金融市場能實現去中心化嗎?
Mikko:還是取決於各個國家對數字貨幣的定義。
如果將數字貨幣視為原有法幣體系內的一個附庸,那麼它本身只是新瓶裝舊酒。但如果將數字貨幣視為顛覆現有金融體系和支付體系結構的棋子,那可能就更有趣了。
法幣其實是主權部門提供的公共基礎設施,這種設施服務的是支付和資源配置。因此我一直認為那些重視數字貨幣功能性的主權國家會領跑,甚至重新建立其法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有一個Stellar Project,運用區塊鏈技術服務回購交易,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中最大交易量的就是回購交易。此外,加拿大央行則希望藉助區塊鏈實現0貨幣結算,消滅貨幣需求。央行對於區塊鏈技術是非常重視的。
而至於國際金融市場去中心化的問題,大家需要記住一點。世界上先誕生的是銀行家,記錄一個村鎮居民的“貨幣”,銀行之後興起,股票交易所也是私營的。美聯儲直到1913年才誕生,在這之前,摩根大通一直作為私營銀行業的核心發揮作用。
事實上金融體系本來就是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只是重新提醒了我們,法幣之前的存在私營貨幣體系,雖然穩定性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