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是短命王朝,為什麼後世還有以秦為國號的政權,如前秦、後秦,而沒有以隋為國號的政權?
8
回覆列表
  • 1 # 滄浪貓

    歷史上沒有不滅的王朝,戰華人發明了五行終始說,漢人發明三統迴圈論,都是在試圖解釋這一現象的本質。所以滅亡、短命、弱小或者死的很難看,並不產生忌諱。選擇國號如果選的是古國名,往往是受正統說,分野說,五行說,定都所在地,以及前朝受封爵號的影響。隋(隨)是周代古國名,在今湖北隨縣,是南宮适的封國,在歷史上並不顯赫。因為楊氏受封隋國公,建國後就繼承了這個國號。應該說能在歷史上佔據一席之地已經很幸運了。比較起來,韓這個爵號後世受封的貴族也很多,韓還是七雄之一,知名度高。但這些人政治上不給力,沒建個國玩玩,也就沒排上號。如果按正統論,自古統一多由西向東,由北向南。故北方古國名有正統的象徵,所以會得到更多青睞。即便是偏安南朝者,也要爭取正統地位,所以宋齊梁陳都是淮河以北的古國名。如果重視分野說,就湖北在南方的地位而言,中古以來統一南方者多定都下游守江淮膏腴之地,降低了隨被選擇的機率。在湖北這個分野區域內,也有楚這個國號可供選擇,以示可圖整個南方。這樣隨被選擇的機率就更低了。但畢竟有過一次中獎經歷。同南方的申,息,呂,徐,舒,黃,六,盧這些一次都沒有的比起來,要光彩的多。秦國雖然短命,但畢竟是受人承認的正統王朝。是代周火德得天命。立國關中的政權,仍然相信這個國號的神奇力量。

  • 2 # 古河洋橋

    這個問題很有深度!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一個王朝的滅亡,總會留下一些遺老遺少,這些人對前朝總是念念不忘,刻骨銘心,他們一有機會,總想復辟,回到以前。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分裂,夷狄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我們知道,秦王朝的祖宗,本身就是從夷狄發展起來的,最後統一了中國;前秦和後秦這些割據政權,也是夷狄建立的,他們也渴望像秦王朝一樣,統一中國。回到主題,隋朝為什麼沒有人復辟呢?因為楊家人已經沒有實力復辟了。我們看一看歷史,宋朝打仗,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為了推翻蒙古人的元朝,有些漢人反抗政權,還借用宋朝的名份;明朝的遺老遺少,不是一直在跟清王朝做鬥爭嘛。

  • 3 # 榮耀歷史

    國號可不是隨便取的,每一個國號背後都有一定的寓意。我們先談談“隋”是怎麼來的,在楊堅建立隋朝之前是沒有“隋”這個字的!

    公元581年,北周大丞相楊堅逼迫外孫北周靜帝禪位,自己登基稱帝,在確定新朝國號時,大家一致同意以“隨”為國號。為什麼是“隨”呢,隨國是西周時期的諸侯國,而楊堅稱帝之前被封為隨國公,但是楊堅覺得“隨”是“走”字底,暗示王朝流動,不吉利,因此創造了同音象形的“隋”,隋朝由此誕生。

    隋朝的例子是封建王朝確定國號的主流做法。劉邦稱帝之前是漢中王,簡稱漢王,因此定國號“漢”;曹操是被封為魏王,曹丕繼承魏王爵位,篡位後建立魏朝;司馬炎繼承司馬昭晉王爵位,篡位後建立晉朝;李淵稱帝前爵位是唐國公,因此定國號“唐”;朱溫篡唐之前爵位是梁王,因此國號為“粱”,史稱後梁。

    當然還有其他做法,比如說以龍興之地或者政權所在地定國號的。

    趙匡胤黃袍加身奪了後周政權後,定國號為“宋”,這個“宋”是怎麼來的,很多人摸不著頭腦。趙匡胤在奪權之前,官位是歸德軍節度使,而歸德軍節度使的治所就是宋州,趙匡胤認為這是自己的龍興之地,因此定國號為“宋”。

    與此類似的還有十六國時期的前蜀、後蜀、前秦、西涼、前涼、後涼、前趙,五代時期的後晉等等。

    第三種做法是標榜自己為某某王朝的後裔,來佐證自己建立的王朝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如果說武則天的“周”還有解釋的空間,接下來的幾個就完全是“蹭熱點”了。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劉備,整天把“劉皇叔”的身份掛在嘴上,也一心想恢復漢室,結果還是自己做了皇帝,定國號為“漢”,以此來昭告天下自己是漢室正統,而曹魏是亂臣賊子,其實天下烏鴉一般黑。

    五代時期的後唐,更加恬不知恥,開國皇帝李存勖是沙陀人,只是被賜姓“李”,和李唐皇室沒半點血緣關係,竟然也冒稱是李唐後裔,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

    同樣是五代時期,後漢的劉知遠自認為東漢明帝劉莊之後,將國號定為“漢”;後周的郭威自認為周朝虢叔的後裔,因此定國號為“周”。

    第四種是東亞、東南亞普遍存在的以皇帝姓氏為國號,在中原王朝之中卻很少見,只有南北朝時期的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以“陳”為國號。

    元朝是蒙古人入主中原,清朝是女真人入主中原,都是外族統治漢族,為了獲得廣大漢族的認可,他們在國號上很是廢了一番心思。

    元朝的國號“大元”出自《易經》“大哉,乾元”。

    清朝的國號“清”出自《詩經》“維清緝熙,文王之典”,以及《尚書》“永清四海”。

    很明顯“大元”和“清”都有一種“受命於天”的感覺,以此為國號也是為了在一定程度獲得政權的合法性。

    簡單來說,“明”就是出自明教。元朝末年,明教、白蓮教、彌勒教煽動百姓造反,發動了紅巾軍起義,加速了元朝的滅亡。早年朱元璋當和尚外出遊歷時,加入了明教,後來也參加了紅巾軍,並以紅巾軍為根基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在韓林兒被朱元璋淹死之前,朱元璋名義上一直都是韓林兒的臣子。

    此外明教一直宣稱“明王出世”,朱元璋以此為國號,也是昭示世人,大明王朝的皇帝就是“明王”,請大家團結在以朱家皇帝為核心的大明周圍。

    說完這麼多,大家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後來沒有王朝以“隋”為國號了。

    首先隋煬帝名聲太差,估計沒人自認為是他的後代;其次隨國公這個爵位除了在金朝短暫出現過,在其他王朝再也沒有出現過;第三隨國位於湖北隨州,這地方不像蜀地容易建立政權,自然沒有王朝以“隋”為國號;最後“隋”這個字是楊堅創立的,沒啥特殊寓意,而且還是個短命王朝,更加沒人願意以此為國號了。

  • 4 # 山娃學歷史

    隋是個生僻字吧好像只有隋朝用了這個子,唐滅隨然後是近300年大一統,誰還記得隨字怎麼寫啊。秦就不一樣了,有大一統的秦王朝,還有秦姓的人,成語秦晉之好,還有地域名三秦大地,而前秦就是建立在三秦大地,應該是這個原因才叫秦的。不知道對不對

  • 5 # 逆流的魚L

    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一統的王朝,結束長達兩百多年的魏晉南北朝,成為又一個就完成大一統的王朝,但是隋朝是個短命的王朝,在三十多年後隋朝就就滅亡了,奇怪的是同隋朝一樣,秦朝也是統一天下的短命王朝,但是後世有眾多的王朝爭先搶後使用“秦”為自己的國號,前秦、後秦、西秦等等,可是再也沒有人使用隋這個國號,隋曇花一現再也沒有出現。

    為什麼人們爭先搶後使用“秦”而沒有人使用“隋”呢?

    第一,隋的歷史沒有秦歷史悠久

    隋這個國號是隋文帝新創的字,歷史上並沒有這個字。

    楊堅的父親楊忠跟隨宇文泰建功立業,位列十二大將軍,授封隨國公。後來楊堅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後來北周建立,楊堅家族作為長期跟隨宇文家的功臣依然被新朝重用。

    後來楊堅奪取北周皇位,建立新朝,按照慣例自然會選擇曾經的爵位。但是因為這個走之感覺不安穩,於是特意去除走之,創了一個新字。因此“隋”這個國號沒有悠久的歷史。

    不過隋字歷史不久,但是它的前身隨歷史悠久,在周朝南方有一個隨國,但是這個隨國始終是個小國。沒有太大的影響力,最後被楚國所滅。

    而秦則春秋戰國時崛起的諸侯王,縱橫捭闔於春秋,最後統一了中國,這樣的國號肯定會比隋這樣的國號要好。

    第二,隋得國原因不正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跟隨宇文泰的十二大將軍,一輩子忠於宇文泰。楊堅未立寸功,承襲父親爵位,又被北周朝廷重用,而且楊堅與北周為姻親,其女嫁給武帝之子宇文贇。

    但是宇文贇卻是有名的敗家子,繼位之後,將武帝打下的的江山敗壞的所剩無幾。

    宇文贇死後,在御正下大夫劉昉和內史上大夫鄭譯的幫助下楊堅得以輔佐朝政掌握了北周朝政大權。

    楊堅隨後篡奪了女婿的皇位,自古未有得皇位如此容易的。楊堅家族的崛起依賴於宇文家族,但是楊堅卻篡奪了宇文家族的皇位,這就是忘恩負義。

    而且這種趁著孤兒寡母奪取皇位的行為,歷來被人詬病,雖然有些建國者行為還不如楊堅,但是誰也不承認自己也是這樣,因此堅決不取個楊堅一樣的國號。

    第三,隋滅亡淒涼而且名聲不好

    隋朝是統一王朝,但是第二位皇帝楊廣留下了不好的名聲,例如弒父霸佔庶母,殺害兄長等等,不管真的假的,反正人們一想到隋朝就想到這些,並且隋朝濫用民力,致使天下大亂,狼煙四起,三下江南三徵高麗,短短三十多年,隋朝就在一片混亂中滅亡,這樣的朝代誰還敢用。

  • 6 # 濤濤不絕拍個不停

    因為隋朝歷史太短!一般講隋朝都跟唐朝有關聯!叫隋唐英雄、隋唐演義!因為隋朝雖然短暫但是給大唐作為奠基者!功不可沒!所以後世的小國為了讓國運長久!叫唐的有叫隋的沒有!因為誰也不想自己的國家像隋朝那麼短。

  • 7 # 隨興而書

    因為隋作為國號是在楊堅取代北周皇帝后才開始定為國號,後被唐取代僅僅三十年左右,時間極短,而秦作為國號是自周天子分封秦國開始,至秦王子嬰投降止,秦作為國號有幾百年,遠比隋要長,本質上秦並不短命,真正短命的是隋。

  • 8 # 無根樹花正孤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強盛卻又被汙衊成為了一個黑暗國家的朝代。關於隋朝國號的來歷也是說法比較多,但根據中國國號的來歷考察來看,隋朝的國號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原創了。而他後面的朝代也就只有明朝和清朝才算得上是原創,其他朝代像宋朝,唐朝,甚至漢朝都在春秋諸侯國之中能夠找到相同的國號,至於隋朝國號的來歷其實還是隋文帝楊堅自己發明了一個新字。但後世從隋朝之後無論是大一統政權還是偏安一隅的小國家都沒有人使用隋作為國號了。

    隋文帝改字的歷史

    根據中國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看,隋朝的隋字的確是隋文帝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新字,創造漢字並不新奇,武則天在做皇帝之後也為了自己的名字更好聽,能夠被後人記住專門創造了屬於她的日月凌空之瞾字。但改變和創造一個新的漢字作為一個朝代國號的人中國歷史上只有楊堅一個。

    中國歷史上目前已知對隋朝國號提出疑問和研究的人是唐朝末年李涪在《刊誤》之中記載了歷朝歷代國號的來歷和起源,他說漢朝靠著繼承周朝的火德得到天下,又因為劉邦曾經在漢中地區做過漢王,所以漢朝的國號就叫做漢。隋文帝在選擇國號的時候認為像漢朝之後的魏朝,晉朝,北齊,北周這些都是一些偏安沒有長久統一中國的朝代,所以隋文帝在選國號的時候直接就拋棄掉了這些。

    那個時候還只有隨字,並沒有隋字,隋文帝和秦始皇的看法是一樣的,他認為自己結束了南北朝這種數百年的亂世局面,自己苦心經營幾十年才得來的江山應該是可以傳之萬年的,如果就以隨字為國號,其中的走字底不就是暗示著天下要走脫落入他人之手嗎?所以楊堅就去掉了走字底,單獨創造了隋字作為國號。

    至於隨字作為備選國號的來歷其實也是十分簡單,中國古代國號的來歷無非是幾種,一種是自己居住和成名的地方可以作為國號,一種是自己的官位或者爵位的封號可以作為國號,還有的就是自己的姓名之家世顯赫者可以從祖先之中的氏作為國號。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被封為隨國公,隋朝的國號起源最早就是來源於他父親的封號。

    隋作為國號的歷史太短

    明朝國號出現比較晚,但是明朝從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開始到南明真正完全覆滅,也是三百多年的歷史,他 在歷史之中重要的作用是作為漢人最後一個王朝,身上那種氣節也隨著時間刻進了華人和周圍國家的心中,像明朝徹底滅亡之後幾十年甚至長達百年的時間裡面,清朝內部到處都是天地會和白蓮教反清復明的呼聲,這裡面的原因沒有其他,正是因為明朝存在的時間足夠長且為後世留下了足夠的精神和物質財產,足以讓每一個華人記住。

    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之中存在歷史最短的就是隋朝和秦朝了。雖然說秦朝作為大一統的歷史比較短,但秦朝對於關中地區的影響卻是從周天子東遷洛陽拋棄那塊土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的,到秦朝滅亡的時候已經五百多年曆史了,五百年的歷史已經深深地讓關中,隴西這塊地方的人認識到他們是秦人,他們的祖祖輩輩往上面數十八代還是秦人,就算是秦朝滅亡之後,關中和隴西這些秦朝故地生活居住的人對外依舊自稱是秦人,外界的人也知道那塊地方是秦地,這裡面的原因沒有其他,正是因為秦朝在這裡存在的時間足夠長,影響足夠深。

    至於隋朝則是比較悲哀了,如果單獨拿出流傳後世的物質與文化遺產來說的話,短命帝國秦朝留給後人的有萬里長城,有秦始皇陵,有嶺南的靈渠,有秦朝的重法精神和大量的法律竹簡,隋朝雖然不能和秦朝完全平齊,但隋朝留給後人的也有中國古代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還有那條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還有中央朝廷效率極高的三省六部制,這些都是隋朝創造出來的精神文化遺產,可惜的是隋朝存在歷史太短了,三四十年的時間連一代人都沒有過去,更別說隋朝只是一個沒有根基的奪來的王朝,沒有像秦朝那樣作為帝國之前就已經以王國文化影響了幾百年之久,所以隋朝的國號在後世之中根本沒有人願意使用。

    李世民把隋朝黑得夠慘

    隋朝國號之所以不再被後世使用的原因除去自身存在時間較短,影響力不夠之外就是李世民對隋朝的黑了。在漢朝的時候,黑秦是政治正確,在唐朝的時候,黑隋也是一種政治正確。

    隋朝剛剛滅亡的時候,大家都還知道真相,無非就是楊廣這個人太過於急功近利,一邊要打高句麗,一邊又要修建大運河,一邊還要向北迫降突厥人。這樣明顯就是滅國的節奏,老百姓沒有活下去的可能自然而然地就反了,這種事情秦朝和隋朝都做了一遍,後人總結為暴政而亡,但說超負荷執行而亡更為確切。

    隋朝的滅亡是對整個國家估計不當,與人品道德無關。但從李世民做皇帝之後每次都喜歡搞反思活動,思考自己表叔楊廣為什麼會滅亡,在這種政治正確之下,唐朝時候的人普遍抹黑楊廣,經過百年之後,楊廣就變成了那個弒父殺兄,佔據後母,無惡不作的人。而隋朝也是被冠上了不祥的稱號。後人沒有人敢用隋作為國號,大家都不想再步隋朝後塵。

    宋朝之後的中原不再大規模分裂

    唐朝之前的中國只要一發生戰爭,中原基本上都是呈現各種分裂局面。因為各個小政權的建立使得他們有了更多的機會選擇,一般來說位於秦地的人獨立出來都會改國號為秦,就像南北朝時期的後秦與前秦一樣,從機率學的角度來說只有中原地區的文化涵養使得他們有這個選擇,才有那麼一絲絲可能選中隋作為國號。

    但從宋朝之後,中原地方再無大的分裂局面,北宋滅亡之後的金國迅速接管了北方和關中地區,南宋則是控制了整個中國的南方,沒有那種以一省之地稱國的存在,南宋滅亡之後元朝迅速的接替,以此類推,元朝之後的明朝和清朝都是一樣,在一箇舊王朝滅亡的時候一般幾年之內都會有一個新王朝迅速的接替,這樣就使得中原大地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像春秋戰國時期幾百個小諸侯國分裂的局面,而基於機率學的原理,出現的國家越少,使用隋作為國號的可能性也就越少。

  • 9 # 北京愛滑雪

    事實上,中國朝代的國號,包括各割據和臨時政權,多數取於春秋戰國時期。如魏、吳、楚、齊、秦、燕、梁、趙、宋、唐、晉、周等。只有少數國號為新取,如漢、涼、陳、隋、元、明、清等。隋朝之後,各國號同樣多使用上古國號,或新取,基本上不會考慮隋朝離這樣近的朝代。

    隋這個國號,取自隨國,是春秋時期小國,幾無影響,且隋是新造字。再加上隋朝二代而亡,歷史名聲不好,後續朝代唐朝歷時三百年,影響太深。所以後世朝代一般也不會再用隋這個國號。

  • 10 # 曲江書院

    因為“隋”是通假字,通“隨”,有走了的意思,如果一個人去世,我們一般也是說:他走了。加上有前車之鑑,更有人覺得晦氣,不願意以“隨”為國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社會有些男性女性化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