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知354
-
2 # 葉金梁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是做好一切的前題。決定書法的高度就是功夫!包括文學、理論、臨摹,勤奮,沒有功夫才氣啥也不是!
-
3 # 青溪書法
決定書法高度的是功力,還是才氣?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明白,什麼是書法的功力?什麼是書法的才氣?
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書法功力指的是“書寫技能功夫”,也就是基本功,比如點畫、結體、章法、墨法等是否可以用筆準確的表現出來。
功力與時間成正比。
書法,只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功力都會遞增的。比如我們經常說的,此人有10年功力,此人有30年功力。等等。
比如,田英章13歲學書法,將近60年功力。孫曉雲3歲學書法,將近64年功力。
但功力不等於實力。比如孫過庭只有20多年功力,一部《書譜》名垂青史,米芾稱讚唐草無出其右。
而才氣才是決定書法高度的最重要因素。
才氣即一個人內在才華、才情的自然對外流露。
才氣包括書家的精神修養和精神境界。
影響書法成就(才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個人的天賦、閱歷、文化素養、人格魅力等等。
1、天賦
以《書譜》作者孫過庭為例。孫過庭一生沒有拜過師父,純粹是自學成才。是書法史上獨一無二的自學天才。
包括現在很多書法神童,都是天賦秉異的,能不能真正成才那是後話。
2、閱歷
以歐陽詢為例。歐陽詢幼年喪父,被父親的好朋友江總扶養長大。歷經陳朝、隋朝、唐朝,歷經磨難,造就了歐陽詢堅強的品格。所以歐陽詢楷書險峻風格跟他的人生閱歷是分不開的。
又比如,顏體的剛毅、趙體的圓潤都是跟人生的閱歷息息相關。
3、文化素養
古代書法家一般都是諸體皆能,而且一般也是書文皆佳,甚至書畫皆能,多才多藝。
以我們熟悉的啟功為例。啟功,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鑑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
啟功先生博學,是難得的通才型學者,而且為人隨和低調、幽默風趣,所以他的書法才會獨具魅力。
4、人格魅力
書法成就跟人格魅力也是息息相關的。一個猥瑣的人,即使書法水平最高,歷史也是不會承認的。比如四大奸相,特別是秦檜,創造了“宋體”,但肯定沒有人去學他的書法。宋四家也沒有蔡京的一席之地。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家學淵源,宗教信仰等等。比如王羲之的家族淵源是無人能及的。王羲之家族崇尚天師道等等。都是影響才氣的因素。
-
4 # 閒人村夫
初級階段的成功肯定是功力,最後的高度就是才氣了。功力到一定的時候就需要才氣的幫助才能提高了,而才氣是個人與生俱來的。學書的人很,但成書法家的很少,不是因為其他人不用功,而是最後有大才氣的人很少。
-
5 # 二若
我認為決定書法高度的是才氣,決定書法基礎水平的是功力。
但我不知道一個人的天賦、氣質和閱歷是否都可以納入到才氣之中。
下面我談談我是怎樣理解這個問題的。
首先我要宣告,我本人完全是個書法的門外漢。因為我小時候沒能按照我父親的要求,認真學習書法。所以在我大兒子上小學的時候,我就每天中午讓他在辦公室練習寫大字。我的對桌同事,就是一位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會員。有一次他看到孩子寫的一個“之”字,就突然高聲對我說:“這孩子你不能教了!你不能教了!.....搞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就問他:“為什麼呀?”他說:“你再教就把孩子耽誤了。”
還有,一次我看到我小兒子站在家裡的沙發上,晃悠著小身板,因為沙發軟,他站不穩,只見他隨手在牆壁上寫下了——“大家快樂”四個大字。把我都看愣了,無論是整體佈局還是間架結構,以及四字之間的顧盼呼應都恰到好處。特別是他小小年紀哪來的氣定神閒、胸有成竹的那股勁兒,今天說來還歷歷在目。而他根本就沒有專門學過書法。
現在我返回頭來,再說說我對面那位中書協的老先生。有一次他被宣傳部借調去寫獎狀,正巧我去那裡辦事。他拿著獎狀問我:“你覺得怎麼樣?”我那時年輕,便隨口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您這字美則美矣,就是感覺有點媚。”
沒想到我話剛一出口,這直脾氣的老先生立即抽出宣紙,刷刷刷刷,寫出幾個大字,然後厲聲問道:“這字還媚嗎?!那獎狀紙打滑不吃墨!”
我連連點頭稱是,怕再說點什麼,老書法家放下毛筆,再抄起裁紙刀......
咱長話短說,數年之後的一天中午,我這位老同事在參加完中書協舉辦的活動回來後,飯不吃,水不喝,倒墨汁鋪宣紙,寫一張揉一張。原來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幾個大佬給他書法的評價就一字——媚。
這回老先生又動氣了,只不過這次他生的是自己的氣。只見他手握抓筆,仰天長嘯——我要衰年變法!
經過以上這幾番具體經歷,我體會到:決定一個人書法高度的是才氣,但是不可或缺的是功力,然而這二者往往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
-
6 # 蘭瑾軒學藝
功力
我想,您在此處提出的功力應該指的是寫書法的手上功夫,即:技法與經驗。這都是書法裡面的內功。
想要練好這內功,離不開努力與付出。
為了練習書法,許多書法家有著勵志與正能量的故事。
唐代懷素是有名的狂草大家,他的草書十分灑脫,筆走龍蛇,線條圓潤高古、十分有力,且能用書法題壁,就連李白也寫下詩句:“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來讚歎懷素的草書。懷素是怎樣練就這樣的一手好功夫的呢?
他出身於湖南永州,從小家境貧寒,可是他喜歡練書法,但是沒有工具材料怎麼辦?
他就找了塊木板習字,寫完之後又塗一遍白漆,但是塗了太多遍之後,木版特別滑,沒法寫字。
他見處於亞熱帶地區的永州有許多芭蕉樹,他就把芭蕉葉子摘下來練字。經過一段時間他把附近能摘的芭蕉葉都摘光了,依然不夠他練字,他就乾脆拿著筆墨來到芭蕉樹下,直接在芭蕉樹的葉子上練習,就這樣,懷素才有了後來的成就,因此題壁對於他來說都不是問題。
懷素用勤奮來加持自己的書法功力,這是提高技法的一個方面。
但在我看來,一個好的書法家並不只是要勤奮與努力,畢竟一個抄書匠也能寫一手漂亮的字,而成為一個書法家,更需要有眼界、有思想、有內涵、有格局、有抱負。這就要提到上述問題中的才氣了!
才氣我認為此處的才氣則指的是寫書法之人的眼界與內涵。
為何要提到眼界與內涵呢?
因為你不懂審美、沒有看過大山大河,只做一隻井底之蛙在格局上來說就稍微差一點。
可能會有人說,在古代沒見過大山大河不妨礙成材。此處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我更想表達的是需要多學習、多看看、多思考。
我們人為何覺得自己比動物高階,就是因為有思想,古代很多書法家除了勤學苦練之外,就是多思考和學習。
他們向書中的古人學習、向大自然學習。然後再感悟,變成自己筆下的東西。翻開書論就能看見,魏晉時期那些書法論著很多都是用自然界的一些現象來解釋書法。就比如:“點如高山墜石、橫如萬里長雲”等等。
與懷素齊名的張旭同樣是唐代的草書家。他兩號稱“顛張醉素”。張旭有次出去看見擔夫與公主爭道和別人舞劍都能悟出筆法、章法之道。
書法看似是寫字,其實不僅僅只是寫字,寫什麼內容?用什麼字型?怎麼排布章法?需要表達什麼意思?其實裡面都藏有心思,這不僅僅只是把字寫好看就能成的。
如果只有才氣沒有功力,這種人太少可以說幾乎沒有,如果有那一定是天才。
如果只寫功力沒有才氣,那不過是一個沒有思想的寫字機器,以現在科學的技術,一個真正的機器可能都比一個寫字的人強。但機器寫出來的是美術字、藝術字,那不能稱之為書法、不能稱之為藝術。
因為藝術從來都是思想的一種表現形式!
-
7 # QQ月亮之上
才氣不可少,但應該提倡功力。如今書法界出不了大家的根本原因就是功力不足。有一些所謂書法家,往往繞過楷書這一關,專門研究自己認為能夠出彩的個性,特意張揚個性,往往很容易走火入魔!結果醜書遍地!把本身就非常美的漢字給遭踏了!使書界烏煙障氣,令人非常失望。所以有人呼籲,取消書法,改為毛筆字更適用。古人的書法就指《篆隸楷行草》,沒有如今的書法家別出心彩的把漢字筆畫自己隨意搭配的現象。這是對漢字的不尊重,是一種褻瀆。華人都要站出來嚴正制止!不能讓這種所謂的《法》胡鬧下去了!人大要為中國漢字立法!讓漢字永遠美下去!建議書法界要整頓,研究一下想要超越古人的方向和細則!要有一個可循的章法。特別是在評議時應以楷書為本,在楷書上下大功夫,楷書雖然比篆隸晚,但楷書具有了漢字的原始美!在如今已經是漢字的新起點了!因此書法家們不能繞過去,不會寫出漂亮的楷書就一票否決!因為楷書藏不得一點醜,不會寫也會看,我這個教數學的,不會寫,但我一看就知道你寫得對不對,漂亮不漂亮,美不美!書法家們說我不懂藝術,說對了,我不懂藝術!真不懂藝術!但我不希望你們用懂的藝術,來遭踏漢字,請你們找一個別的什麼符號來實現你們的藝術!千萬別在美麗的漢字上由一些變態之人來遭踏了!(個人感悟,不求苟同。)
-
8 # 龍任國
答:決定書法高度的是功力。如果要達到很高的水準,換句話說要成為一流的書法家,必須要有一定的才氣。
我這麼說話,肯定有人會反對我的意見。我首先說一下“功力”這個詞的意思。“功力”就是書寫的基本功夫。大家都知道,學習書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個人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練習,沒有“鐵棒磨成針”的那股子韌勁,是學不到手的。而且時間又長,也許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出一點成績。可想而知,學習書法的難度有多大。功力,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修煉而成的。你投入的時間、精力越多,功力也就越深,那麼,高度也會水漲船高。
但是,光有高度還遠遠不夠。因為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要想“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會越來越困難。也就是說,遇到了發展的瓶頸。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有字外功夫的修養。不信的話,可以翻開書法史來看看,有哪位大書法家僅僅只是字寫得好?他(她)們都是書法家的同時,也是大學問家。以前的書法家是文學家,政治家,詩人,軍事家和科學家等。現在呢?通通成了抄書匠,寫字匠等。假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是抄寫別人寫的文章。我相信,《蘭亭序》被評為“天下第一行書”會大打折扣。《蘭亭序》不光字寫得好,而且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抒情散文。
所以說,我是這麼認為:決定書法高度的是功力。決定你能不能成為一流的大書法家的,是你的才氣所決定。
-
9 # 書法有云
決定書法高度的是功力,還是才氣?經常聽到有人評某書家、甚至名人大家時說“功力有餘,才氣不足”,怎樣理解這一評價?決定書法高度的是功力,也是才氣,這兩者相互統一缺一不可。功力是基礎,才氣是決定高層建築。功力一般是代表我們繼承傳統書法技法的程度,而才氣則更多的表現在個人修養上。
其實要理解這個問題並不是很複雜,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書法從大體上來講,它是由什麼部分組成的。然後再由這些主要的組成部分進行細分從而得出結論。
大體來講,書法藝術是由”書內功“和"書外功"這兩大部分組成的。
所謂的書法"書內功"是指由筆法,字法,墨法、章法以及書法創作和書法鑑賞等內容。
這一部分的內容如果再進一步的細分,就像我們平常練習中的點畫、字的間架結構、作品創作的章法佈局、對書法作品的創作和鑑賞等等方面的內容。
所謂的書法”書外功“,則是指學習書法的姊妹藝術,諸如:篆刻、文字學、詩詞、音樂以及道德情操、精神修養、思想境界、人生閱歷等方面的內容。
這一部分的內容如果進行細分,那就非常的廣博。但是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在繼承古人書法技巧的基礎上,結合這自身的才氣,如此才能夠筆下體現出既有出處又有個性的書法作品來。
倘若只是一味的學習古人,而沒有自己的東西。那跟影印機又有何區別呢?這也就是你在提問有所疑問的“功力有餘,才氣不足”的問題關鍵所在。
-
10 # 夜雨隨緣1
個人看法
先闡述一點,拜師問題,都說孫過庭無師自通書法,這一關點就是錯的。
有沒師的人嗎?你能提到那個人是無師的嗎?李斯開始小篆,那問題來了,小篆的字形結體那來的,是李斯創造的嗎?不是吧,王羲之——書聖,他創造漢字了嗎?沒有,他的師傅還很多,參考別人的更多,這是他成功的基礎,他不是凴空就寫出行草結體來的,也不是凴空就寫出草書要領來的
更不是凴空就寫出楷體來的,他學自衛夫人,而衛夫人學自鐘繇,鐘繇確可以被認為楷體代表人,
孫過庭也一樣,沒拜師不等於他沒師,
在魏晉,皇象可以說是章草代表人,王羲之就是今草代表人,後面開始了整合成小草,基礎出來了,就像今天能找到帖,你就可以學一樣,孫過庭的學習基礎應該也差不多,學,是在認字就開始了,並不是找書法師傅才開始,
回正題,
功力,就倆字,可是牽扯的確很多,從筆墨紙硯到手腕身,又從用墨到結體,而結體在這裡確是最大的一部分,一個字的整體美全看結體,對錯也在這裡,而字確又是最多的,
草書要領,有三種字,楷,篆,草,而它的寫法也不是一個,如果再去字典找字,寫法可能會再多幾樣的,當然最大變化還是章草和今草的區別,別的都不算什麼,都是小變,整體結體沒動。
這就會要求出結體的功夫和用筆墨的功夫了,在書法上這是最基礎的要求,
才氣,蘭亭序,文采並不高,祭姪文稿也一樣,一個是聚會後感言稿,另一個得算家書了,這註定文采並不高的特點了,非詩也不是詞,但偏偏都在行體上佔到了頭榜上,
李白,曹操,嶽飛等才氣不高嗎?
恐怕沒人會說他們才氣不高吧,但是書法上誰也沒走到頂峰,這是不爭的事實,
這些人幾乎有個通用的特點,就是文章是自己寫的,字也是自己寫的,《曹操這人,我沒查過他的帖,但銅雀臺是他的》
這就出現了才氣,
今人,或很多人寫出了什麼,《抄》,就像抄經一樣,《這個過程沒錯,古人很多人都這樣過來的,沒什麼丟人的,能抄好的也都是高人了,同樣也是練習過程,別看低了》,最後出現的詞是《沁園春雪》,還有誰寫出過嗎?
當前的詩,都研究下三路屎尿篇了,就別拿出來書寫了,寫完你也沒地賣,更沒法掛家裡,就別提什麼才氣了吧,
李白,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句話,給了聲,給了景,給了我們當時在江上的場面,
屎尿,尿條線,呲個坑,好玩嗎?拉完屎,沒開腚,好玩嗎?
才氣反而不如功力了,並不是說不可以寫自己的,互相配合的才是經典,
無功力只能是有筆無墨,無才氣也是有墨無筆,
但是還是把功力放前面吧,不管是抄還是寫自己的,都需要它,不是嗎?
-
11 # 鄧鄧1
決定書法高度的,
既不是什麼功力,也不是什麼才氣。
而是一個人的心返識自性的能力和深度。
通俗講是人作為高階個體生命,融入眾生和宇宙的程度和能力,是真正識得真我的大自在。
去看看歷史上任何一個高僧大德的書法,沒有一個差的。
墨汁生宣上無言的傾訴。
是自性本心的自然流露。
個人看法。
-
12 # 醉看鄉村
應該是名氣。只要有名氣,寫的字就值錢!不管這個字水平如何,哪怕劃得如雞扒拉的,也有一大堆人爭著用大錢買!如朱之文先生、趙本山先生的“書法",據說可以賣幾十萬!
因此,不要練書法。想在書法圈發展,就去沽名釣譽去吧,那是條高速公路!
-
13 # 才子詩書畫
決定書法高度的是:書法系統知識的儲備、悟性(天賦)、指路人、刻苦訓練的程度、學習時的深度、外界因素。
一、先說系統知識,書法的學習必須要有系統。知道什麼階段學什麼,很重要。比如你在學了很久楷書後該學行書了,這個自覺一定要有,學書不只是單一書體就可以成就高度。知一種書體,不旁涉其他書體,這個書體也會有侷限。
二,悟性,這東西是天生的,但有的人一生也沒發現。所以,知道自己有沒有天賦看每天是否有進步和感悟就知道了。但我多年來有個總結:比如一個孩子一年級,他來學書法,如果第一次課他能悟得老師告訴他的,並且能寫出來不費勁,那麼以後他再學書法就不會太難。這就是悟性的重要性。可能有的孩子第一次有點緊張,日後訓練後也會提高,不過書法的悟性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橫畫你給他講起筆、行筆、收筆他能懂,那麼其他筆畫也就不會太難。
三,指路人,也就是老師,這個老師最好是師傅。請教時距離就沒那麼遠。如果天賦好可以拜一個師傅,這樣就可以系統去學習,比自己學更有方向性。
四,刻苦訓練的程度,你不付出肯定不行。那麼每天要給自己一個定量,一天多少字。你消化能力強可以多寫幾個,消化能力差就少寫幾個。切不可不知道自己的消化能力,盲目書寫。要學會日積月累,而不是朝三暮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五,學習時的深度,學書法靠記憶、分析、感悟、空間、模仿、數學、等等知識的綜合。那麼在臨習時就要考慮很多問題。對於帖的深度分析、筆畫的精細觀察,有助於從點到面。感悟的越多,寫的時候越準確。所以,同樣學習書法,學習深度就是效率,學的不深效率就低。
六、外界因素,學久了要參加一些比賽以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光臨帖不行,要結合創作來找差距。要在創作時加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理解。
回覆列表
決定書發高度的是功力 ,還是才氣 ?
關於這個問題 我有一下看法 ,世上的事情往往很難說 ,抒發是一種高雅的 需要用心去體會的 不容易成功的文化 。很多的事情是天生的 ,但是還需要後天的努力才行 。比如說在上學的時候 ,同樣都是學鋼筆字 ,有的三四年級的鋼筆字寫的比大學生的鋼筆字還好 。大家有沒有同感 ,我認為這就是天生的一種本能 。正所謂人各有所長 就是這個道理 。聖人說 三人行 必有我師 ,從一方面體現出了聖人的謙虛 ,從另一方面說明了人各有所長的道理 。我認為書法,雖然有先天的優勢 ,但是沒有沒有後天的努力 還是不能成功 ,正所謂勤學苦練 ,鋼樑磨繡針 功到自然成 。勤於學 非常重要 ,透過其與學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甚至命運 。這是我的個人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