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鳥whn
-
2 # 青梅煮酒不論英雄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中國古代詩壇上一座突起的奇峰。李白其人狂傲不羈,其詩狂放飄逸,令無數後人仰慕不已。
那麼,李白的狂放資本與根源就是什麼?我們不妨淺探一二。
一、李白的家庭情況。
李白的父親叫李客,是一個大商人。殷實的家底使李白能夠擁有極好的條件來度過他的少年青年時代,一擲千金不皺眉,談笑恣意無人及。當然,我們不能把李白看成如當今某些富二代或紈絝子弟一類人。李白心懷大志,天賦異稟,這不是某些富二代所能企及的。李白一生有四次婚姻,其中第一次娶的是退休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最後一次娶的是宰相宗楚客的孫女。這兩次婚姻使李白能夠接觸許多上層權貴,開拓視野,增長見識,也為其狂放增加了一些資本。
當然,如果僅限於此的話,李白的狂放便是建立在金錢與權力關係上的淺薄。那樣的話,李白也就不可能是萬眾仰慕的李白了。
二、李白的遊學經歷。
李白曾反覆說自己“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歲誦《詩》《書》"、“十五觀奇書"等等。由此可見,幼年少年李白便博覽群書,遍觀百家,而且讀書很雜,儒道釋諸子之書無不涉略,這對其思想性格的形成很有影響,尤其是道家思想中“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對他飄逸豪放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終南山修道時,他與著名道士司馬承楨、吳筠等人的交往使他看到了另一條實現人生理想的捷徑。
三、李白的個人愛好。
李白除了上面所說的喜讀書、修道之外,還好劍術,愛旅行,喜交友,能豪飲。我們知道,有這些愛好的人,性格大多外露豪放。而這些性格愛好體現在其詩中,便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便是"飲中八仙","金龜換酒",便是"金樽清酒鬥十千"、“會須一飲三百杯"、"李白斗酒詩百篇…自稱臣是酒中仙"等等豪氣噴湧的詩句與故事。
才華,美酒,劍氣,三種極具豪狂特徵的元素,共同凝聚成李白人生最為璀璨的光芒。
四、李白的極度自信與超人才華。
李白對自己才華是極度自信的,並以此傲視群雄。“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相信自己絕非凡俗之輩,因此在得到玄宗下詔召其入京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在大醉之後仍能應玄宗之詔,一揮而成《清平調》三首,其才可羨,其狂難效!
五,盛唐社會的時代背景。
可以說,盛唐社會是一個極具開放、大氣、包容特點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各民族各階層之人無不具有展示自身特點才華的舞臺。李白的狂放,得到了那個社會最大的寬容與承認,甚至連他諸如“龍巾拭吐、御手調羮、貴妃磨墨、力士脫靴”之類的吹牛都予以欣賞。當玄宗發現李白並非政治幹才之時,仍能大度地“賜金放還",這不能不說是李白的幸運!
最後,我想引用余光中先生的詩來概括李白的狂放豪氣:
酒入豪腸,
七分化作月光,
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
就是半個盛唐!
-
3 # 閒庭信步206252415
謝大聖邀。李白的狂來自哪裡?我認為簡單說是來自自信!李白少年時便顯露才華,“十歲通詩書”,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四十二歲時,唐玄宗召他入京寫下《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縱酒高歌,十足的狂態,甚至有些“得意忘形”。千古名篇《將進酒》,“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卻是失意之作,但仍不失狂野之風,詩中悲愴,自我肯定,天縱之才,疏狂豪放。其實李白青年時期的詩作《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少年”,將自己比作大鵬,試想只有人生極度自信的人才敢出此言,並非自命不凡。742(天寶元年)李白奉詔進宮,唐玄宗封他為翰林供奉,據說,唐玄宗當時曾親自走下臺階迎接李白,還親手為李白調製羹湯,希望他成為宮廷詩人,為太平盛世作些詩文點綴出彩,但李白名滿天下,個性十分狂放,又特好飲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這樣描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樣的個性使他很難被朝中權貴所容忍,據說,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監高力士,而高力士又故意歪取他寫的詩《清平調》,使楊貴妃對他心生忌恨。最後連唐玄宗也疏遠他了。可是李白的個性狂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李白無奈辭官,漫遊於詩山詞水之間。李白現存詩有一千多首,很大部分是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大氣磅礴,出神入畫。還寫了不少反映人民生活,抨擊黑暗政治的詩,作品具有雄奇狂野豪放的風格,被認為是自屈原以後最偉大浪漫狂放不羈的詩人。李白在詩歌創作上的偉大成就和狂放個性,很難用幾句話描述,也許杜甫最能概括:“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4 # 芝麻161696524
李白,狂,來自哪裡?來自家庭了吧,(李白)701一762,…字太白,涼武昭王九世孫子,蜀人。父官山東之任城尉,遂家馬,天才奪待,遊長安。賀知章見其文曰,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紹供奉翰林,眷遇甚優,因忤楊貴妃,放還,永王璘邀之至府,這樣的事情,他之是一時狂了吧,後來,璘起兵,白逃回。坐璘府撩當誅,先是嘗救於郭子儀,至懸子儀請解官以贖。詔安流夜郎。赦還,客當塗令李陽冰所,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己卒。太白詩縱橫變化,陵轢百代,所謂天授。非人可及,狂的有道理了吧,集中,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凌滄州,二語,惟太白足以當之。王士謂,七言絕句,(史記)太白似,(莊子),供奉斷句尤妙絕古今,別有天地。子美每飯不忘君國,太白亦然,天性不羈。故放浪於詩酒間,其實很簡單,這是有志能的狂舞詩句了嗎。
-
5 # 利劍除妖
李白的“狂”來自哪裡?
李白,字太白,祖居四川闐中一帶。傳說李白降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夢到太白金星,後給他取了“李白”這麼個名字。自小李白就有過人的天賦,十多歲就通曉詩書。長大以後多到荒野叢林中隱居,終日飲酒讀書,吟詩作賦,逍遙自在。他所在的地方官,讀了李白的詩文,認為“此人天才出眾”,薦舉他為有道之士,李白不屑一顧。他灑脫豪放,愛弄刀舞劍,為人仗義。後來客居任城,結廬為舍,縱酒豪飲,吟詩頌歌,號稱“竹溪六逸”。天寶初年,李白跑到浙江會稽與當地才子一起來到長安。拜訪詩人賀知章,賀知章看了李白的詩,有見李白的外表灑脫飄逸,感嘆道:“你簡直是謫居世間的仙人”,李白聽了心裡狂喜。賀知章把李白推薦給唐玄宗,玄宗召見季白。李白同玄宗談論當代之事,當面進獻頌歌一篇。玄宗高興請李白吃了一頓大餐,並親自給李白調湯,安排他去了翰林院。李白喜歡爛酒,每天都喝醉。一次玄宗心有所感,召李白為他寫歌詞,誰知李白已醉,左右的人用冷水給他敷臉,醉意略消的李白拿筆一氣哈成,文詞婉轉華美,精緻貼切,詩意流暢。玄宗愈發喜歡李白的才能,多次的召見李白暢談。一次李白侍奉玄宗,喝醉了,讓宦官為他脫靴子,當著玄宗的面,可想李白有多“狂”?侍奉皇帝的宦官,沒有人敢對他如此的不尊,以此為平生大恥,恨死李白了。玄宗想讓李白做官,身邊的人都記恨李白,加以阻止。李白自知不能被玄宗左右所容,便更加放任,也不修身,終日醉酒,與賀知章等結為“飲酒八仙人”。時日不長,李白懇請玄宗讓自己回山隱居,玄宗賜給李白金銀放他回去浪遊。安史之亂,李白受牽連當處死罪,郭子儀請求解除職位彌補李白的罪過。皇帝下令將李白流放夜郎,流放李白到夜郎的船還沒到白帝城時,遇到天子大赦,李白便去了尋陽,後有犯罪被關進監獄。帶兵的將領路經河南,將李白從獄中放出,聘為行軍參謀,沒過多久李白就又辭去官職。一身豪放不羈,率性而為的灑脫詩仙李白,傳說,是在長江邊的採石磯飲酒賞月落水而死。“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強烈表示對封建權貴的不滿,政治上失意,找不到出路,把自己寄託在夢幻的仙境中,獲取精神上的解脫,併發出“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的喟嘆,這也反映了他的消極情緒。“狂”是政治抱負不能施展,也只好破罐子破摔的一種境界。
-
6 # 橫屏小醬
自古狂人出才俊,李白最狂的詩詞是哪首呢?說是這首你服不服?
今天就主要來談談李白那些狂傲不羈的詩。有人喜歡“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有人喜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人喜歡“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但是,就我而言,最喜歡的應該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寥寥數字,李白那狂傲瀟灑的形象便生動的勾勒而‘出。
-
7 # 暴躁的草莓
李白的“狂”來自哪裡?我們可以理解為李白“狂”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
性格的形成無非就是幾個方面: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環境因素、個人經歷。
遺傳因素李白的父母狂不狂?這個還真不好說,因為史料中對李白父母的記載並不多,李白本人也沒有過多提起他的父母。但是李白是半個突厥人這個可以肯定,據史料記載,李白之母名月娃,突厥族人。突厥族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的遊牧名族,馬背上長大的名族豪爽是少不了的。因此作為半個突厥人的李白骨子裡有點豪爽的性格是難免的。
家庭因素家庭是性格形成的最初因素,李白有個怎樣的家庭?其父李客,不但風度翩翩、飽讀詩書,而且有一身好武藝。其母月娃,長得貌美如花,婷婷玉立,出生於突厥武術世家。可見李白的父母都有一身武藝,不僅如此,李客還十分具有俠義情懷,曾經因為見不得貪官汙吏欺負老百姓,揮刀砍死兩名貪官。李白在潛移默化之下,自然也是俠肝義膽,俠骨豪情。
環境因素李白所處的年代正值盛唐,盛唐時期經濟空前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國力的強盛也使精神層面更加繁榮。這個時期的唐朝,可以說真的是民族大融合,人民的接受度極高,有才華的人在那個時代可以盡情的施展。李白又是這些才華者的佼佼者,更是如魚得水。正是這個時代的“超前意識”使李白的豪放有了發揮的餘地,甚至是備受推崇。“貴妃磨墨、力士脫靴”,換個朝代,可能早就人頭落地了。
個人經歷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歲作詩賦多首,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讀書,出遊江油、劍閣、梓州等地,二十四歲離開故鄉遊歷名山大川,二十七歲與已故宰相孫女完婚。天賦才華,年少成名,才情橫溢,迎娶白富美,這時候李白不狂都說不過去。
而立之年的李白,作為“三好青年”自然想在官場有一番作為。可惜在這方面,上天並未對李白有所關照,屢次受挫。官場的挫敗不但沒有打敗李白,反而使李白看淡了功名利祿,更加豁然灑脫,瀟灑狂放。
以上就是我認為李白“狂”的主要原因
-
8 # 魚悅龍門
李白的“狂”來自哪裡?
“詩聖”杜甫在《贈李白》一詩中這樣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作為李白的忠實粉絲兼好友,這位小迷弟對李白的評價可謂中肯,尤其是“痛飲狂歌”之“狂”,真是一字道出李白個性的本質特徵。
我們不禁會問:李白的“狂”到底來自哪裡?
我認為,李白之所以會“狂”,能“狂”,且還“狂”出了名堂、“狂”出了境界,是因為他具備三氣:財氣、才氣和傲氣。
首先來看財氣。
李白是個典型的富二代。他的父親李客是一位商人,做物流生意,賺了不少錢。他的哥哥和弟弟繼承了家中經商的傳統,分別在長江航道的上游和中游,建立起買賣糧食、絲織品等的貿易中轉站,不僅賺了更多的錢,還在各地累積了相當龐大的債權和良好的信用。
所以,李白從小就生長在一個富裕的物質環境中,從來不用為衣食生計發愁。因此,李白才能有長達四十二年的讀書和漫遊時光。
有一個故事能很好地說明李白的不差錢。據說他到揚州漫遊的時候,身上帶了三十萬錢,結果,不到一年,錢就花光了。只不過,這些錢,李白接濟了好多落魄公子。試想,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作後盾,即便豪爽如李白,也斷然不敢出手如此大方。
正是因為家境優越,所以,他才有底氣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才敢口出狂言“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他才會如後來的唐伯虎所言“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言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缺酒錢”。
所有看起來狂放的背後都是強大的物質基礎在支撐啊!
其次是他的才氣。
有了殷實的家境,父親李客就可以在這個兒子身上投資了,他不僅給李白買了許多書,還親自指導他讀司馬相如的賦。
李白在書香的浸潤下逐漸長大了。他不僅會給同齡的小夥伴講故事,慢慢地,還學會了寫詩詞文賦。
他自己有詩云:“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沒有十分的功力和水平,一般人是不敢輕言超過司馬相如的。
他的詩,隨便拎出來幾句,都是千古流芳的名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以說婦孺皆知;“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至今還在鼓舞著奮力向前拼搏的人們;“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幾乎成了揚州對外宣傳的城市名片;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則向我們展現出,即便孤獨落寞,也能不可救藥地浪漫曠達。
關於他才情的逸聞趣事,更是數不勝數,最著名的要數賀知章給他的“謫仙人”的評價了。要知道,那首《蜀道難》都沒讀完,賀知章就已經“稱歎者數四”了,李白才情之高,可見一斑。
至於後人對李白詩的評價,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杜甫稱讚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評價可謂高矣。韓愈把李杜二人放在一起,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真是不吝讚美之詞。今人余光中先生則說他“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當然,李白對自己的才華也是頗為自負的。當玄宗皇帝召他入京的時候,他毫不掩飾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所以,李白自己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是他的才氣支撐著他,可以自稱狂人,可以任意嘲笑人們心中的聖人。
最後是他的傲氣。
有了財、才二氣墊底,李白底氣十足,這樣的底氣,足以支撐起他的傲氣。
關於李白的傲氣,民間最流行的就是他被召進皇宮之後的故事了。御手調羹,龍巾拭吐,足以見出皇帝對李白的喜愛;而貴妃捧墨,力士脫靴,無形中抬高了李白的地位。那些皇帝寵幸的人,在李白麵前都得自降身份,是不是讓我們這些平民百姓覺得很過癮?能夠在這些人面前傲,那是必須有兩把刷子的。
當然,李白的傲氣是有比較悠久的傳統的。
李白年輕時曾去拜訪當時的渝州刺史李邕,一不小心,傲氣的本色露了出來,這使李邕大為不悅。李白看出了李邕的不滿,臨別時,寫了一首《上李邕》,用不客氣的態度回敬了李邕。詩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的這一懟,傲氣本色一覽無餘。
正是因為李白的傲氣,使得他不會屈膝,不會討好,不會諂媚。最終,朝廷終究容不下這樣一個異類,玄宗皇帝不得不賜金放還。離開了京城的李白,依然傲氣十足地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之所以能這樣傲岸,和是他厚實的財氣和飛揚的才氣密不可分。這三氣合一,撐起的就是李白的狂放之氣!
還是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得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如此狂放之人,整個大唐,怕只有李白一人吧!
-
9 # 嗜幻ZD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來自於境界
境界各不同從而孤獨,
來自於心裡
天才的孤獨從而狂妄,
絕世而獨立,擁有一種驚人的俠客精神,體現了他狂放不羈的本性。
與宇宙合二為一,眺望遠物,與環境融合,在自然中激發出自己的狂妄。
自然混沌的風吹過帶來了天才的落雨。
那麼自然,他的狂妄也就如影隨形
這就是為什麼會形成如此瑰麗的狂歡
回覆列表
李白雖然才高八斗,但一生也頗為不順,仕途不順,婚姻不順(一生三次經歷婚姻)。
首先李白被唐玄宗召喚入京,供奉翰林。很快就失去這個職位。後又投靠永王李璘,捲入宮鬥,差點被殺頭。為此對仕途失去信心,浪跡江湖,以酒和詩做伴,不拘泥於小事,有時揮金如土,有時窮困潦倒。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李白已經化成了一種基因,和中華民族的血液一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