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祥君Jey
-
2 # 平面設計攻略
設計思維源自我們對社會活動的認知、聯想和再造。如果有設計思路,那就不怕進入誤區,進去說明我們明確了錯誤方向,退出就可以了,那麼剩下的思維路徑就有可能是對的。怎樣找到對的思路,那麼我個人覺得設計沒有好壞,只有合適與否。在什麼樣的需求下設計什麼樣的作品、給什麼人用是非常主要的。設計前期可以毫無顧忌的想,最終落實要考慮到實際。多看、多練、多想、多嘗試、勞逸結合、情緒輕鬆容易做出好設計哦!
-
3 # 張自武
設計誤區一般是受一些設計要求的主條款限制無法突破,易造成設計思維阻礙,再有若產生了一個設計上的創新點,但又不能改變固有的基礎性的實質,這時設計思路會卡殼,停頓設計思路也屬於設計誤區,設計的開始就要有一個明確的思路,你對產品設計是最佳化還是創新,最佳化是在產品原有的基礎上去完善,可以保留產品主風格來加以創新,這樣的難度會小很多,若是對產品要突破性的創新,那就要打破原有的框框條條,原產品固有的很多,其實這就是你設計的障礙和設計的誤區,因你設計時始終受它牽繞,因為思維有創新思維、建設性思維和逆向思維,而一名設計人員更多的是要用逆向思維,打破常規,繞過陣規,用設計時的靈感產生新思路結果(方案)來與原固有的碰撞融合,所以只有這樣才好有新思路,少走鑽牛角的誤區~X胡洞!
前言
如今,園林綠化已成為加強現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把城市扮靚,許多城市不惜代價爭相在園林綠化上大做文章。
無論在北方大都市還是南方小鎮,無論是遷址新建的小城,還是具有數千年曆史的古城,都毫無例外開始城市化妝運動。有的不惜耗費數千萬元巨資修建“人造景觀”,不顧居民的生活休閒和活動的需要。更有甚者,推平鄉土的自然山頭改成奇花異木的“公園”;伐去蜿蜒河流兩岸的林木,剷掉自然的野生植物群落,代之以水泥護岸等。這些轟轟烈烈的城市美化,不但沒有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改善城市環境,也與建設可持續、生態安全與健康的城市相去甚遠。
一、景觀設計中的誤區
誤區一 為美而美,設計單純地滿足視覺功能。
“城市美化運動”發源於100年前的美國,給西方國家留下了一塊城市的“傷疤”。而今,國內不少地方正在重蹈西方國家的覆轍:盲目追求氣派,追求最大、最寬、最長,攀比之風盛行;強調幾何圖案、金碧輝煌等等,單純地滿足視覺功能。主要表現在城市廣場、居住小區。
城市廣場:許多廣場往往不是以市民的休閒和活動為目的的,而是把廣場、廣場上的雕塑或者廣場邊的市府大樓作為主體。有的廣場拋棄地方特色,以空曠為美,以不準上人的大草坪為美,以花樣翻新、繁複的幾何圖案為美,以大理石和刨光花崗岩鋪地為美,全然不考慮人的需要、人的安全。白天烈日之下是一塊連螞蟻都不敢光顧的“熱鍋”,無樹蔭供人庇護,無安靜場所供人休閒。
居住小區:為了招來生意,把居住者和居住環境作為展示品,而忽略了環境對居住者日常生活和休閒的意義。把小區搞成如城市廣場一般,用瓷磚、花崗岩鋪地,花壇、樹雕氾濫,樹種選擇更是刻意的使用景觀樹,像大王椰、假檳榔等並不具備調節空氣功能的樹種照用不誤。也缺乏喬木供人庇廕、蔽雨,缺乏兒童遊樂設施、老人休閒場所和青年人的體育場所。
我覺得:“有了生機盎然的綠色和濃蔭,有了清新的水和空氣,也就有了美”;一些形式主義的、無實際功用的,特別是對改善生態環境毫無實效的城市美化工程,往往適得其反。
誤區二 作品缺少靈魂
景觀設計在中國已有近十年的歷史,而今又作為一種思潮在全國範圍內興起,大大小小的景觀作品在城市中不斷湧現,雖有不少設計比較適合現代人遊憩,同時,也體現出一定的生態性,但我覺得還是缺少文化內涵,缺少園林意境。能引起人們複雜的思緒變化或聯想美的景觀不多。例如:在中國的很多景觀作品中都用到羅馬柱。某地甚至把林立的羅馬柱作為主景,這樣的作品往往缺少靈魂。
誤區三 設計方案過多的強調效果圖
畫效果圖作為景觀設計的一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效果圖是景觀設計中設計思想、設計意圖的直接表現,也是評價設計作品優劣的一種途徑。而現今有不少設計師反對電腦效果圖。我想主要是電腦效果圖太失真了。很多是一種無法植根於現實的夢幻般的東西。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
1、電腦效果圖的色彩失真。而從欣賞心裡學的角度來講,色彩是產生美感的主要因素。
2、電腦效果圖內表現的植物並非是同時段內的植物色彩、形體。即它把不同季節的植物色彩、形體表現在同一張圖紙上。這就給現實中造成極大的差距。
更有甚者把立體電腦效果圖做成動畫,再配以美妙的輕音樂,這就更失真,也更令人陶醉,電腦效果圖的迷魂作用就這樣產生了。作為學園林專業的專業設計人員在漂亮的電腦效果圖前也會被深深的打動,更何況其他人。這樣一來,一些好的景觀設計作品因沒有好的電腦效果圖而被拒之門外。難怪一些設計師把電腦效果圖喻為“迷魂湯”,我覺得這很有道理。我想在一段時期內電腦效果圖的迷魂作用還將繼續存在。
誤區四 設計與施工脫節
一個優秀的景觀作品必然是設計與施工密切配合的結果。否則,往往會使細節的忽略。而細節是決定造園成敗的關鍵之一。就拿樹種的配置來講,要達到理想的效果,從選苗到現場施工,設計師均須親臨指導。至於自然山水園的放樣、施工,沒有景觀設計師的現場把關,更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對於複雜地形的施工,現場出現問題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置身於現場,景觀設計師更容易把握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並且便於及時發現和糾正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設計者的即興創作,可以說,擅於處理現場是一個優秀景觀設計師的基本素質之一。可是,不少景觀設計師並不樂於下工地,且很少與施工人員溝通,最後建成的景觀與設計的景觀相差甚遠,留下諸多遺憾
誤區五 片面追求“檔次”,設計以貴為美
作品上“檔次”原本是景觀設計師應追求的設計理念。但現在的“檔次”往往被理解為宏大的氣派或用材的豪華高檔,它意味著大量財力的投入。尤其表現在廣場、住宅小區和別墅。決策者、投資者常常標榜建築裝修用料是從國外進口、是如此豪華考究等。而不考慮該場所是否真正具備“檔次”的環境條件以及如此巨大的財力投入能否產生相應的社會效益?
誤區六 照搬照抄,盲目模仿
現在的景觀設計越來越趨於雷同。模仿之風盛行不衰,成功的創新之作一旦問世,便被毫無節制地複製、翻版。這導致景觀設計產生許多不良後果,具體表現如下:
1、沒有個性:每一個景觀都具有其不同的場所特徵。場所的環境特性、功能要求、資金投入量以及景觀設計師本人的創造力等等因素決定了該景觀與眾不同的個性。對於景觀設計師來說,設計之前深刻地理解場所精神並綜合協調各種因素進行創作,這就是創新。
2、風格迷失:不管景觀設計要體現何種風格,都要使風格的統一。比如仿造一個典型的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內放一個日式石燈籠,就會造成風格的不統一。
3、形式混亂:照搬照抄往往表現在拾取其它作品的區域性或一個小品、雕塑之類的東西。而在多個區域性組合時往往銜接不合理,造成既不是自然式或規整式,又不是混合式。
4、缺少內涵:內涵往往具有地方性。如一個精美的小品,在某個地方能反映出當地的歷史故事、民族風情或神話傳說,但在別的地方卻只能單純的滿足視覺功能。再說,任何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內涵,何不把它用景觀的方式展現在自己的土地上,而照搬照抄一些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誤區七 設計程式的不合理
現在的很多景觀設計往往把建築設計與景觀設計分開,最嚴重的就是建築物完成以後開始景觀設計,僅僅靠一張電腦效果圖決定設計方案。程式顛倒,不研究規劃佈局,先確定園建小品,這裡搞一點水,那裡搞一個小品、一個雕塑;不考慮交通、消防、停車等硬技術指標而先去考慮平面佈局。
二、景觀設計中誤區產生的主要原因
景觀設計中產生的種種誤區,總的來說,是行業的不規範所造成的。而行業的不規範首先集中反映在名稱、教育及市場管理方面。表現在名稱:在這個領域,以前慣稱“園林”或“風景園林”,以後引入美國的稱法叫“景觀建築”,後來又時髦叫“環境景觀設計”,也有人叫“環境設計”或“景觀設計”……最近按吳良鏞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種稱法更確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國情又要與國際接軌並便於職業稱呼?名稱的統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順,可以說是行業規範的前提。這樣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中,景觀設計師將以獨立而重要的角色與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密切合作,真正實現吳良鏞教授“三位一體”的構想。表現在教育:景觀設計專業的教育如同上述名稱一樣混亂不堪。目前從事這一職業的大多畢業於林業院校的園林系(偏重綠化)、城建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偏重建築、規劃)、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專業(偏重小品、造型)等。從目前景觀設計涉及的範圍來看,應該是上述三種專業的綜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觀設計專業應該有明確完善的教學大綱,儘可能與國際接軌,並制定一系列的從業規範,最終實行與建築、城市規劃一樣的執業註冊制度,徹底實現行業的規範化管理。表現在市場管理:景觀產品具有其特殊性,與建築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並有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後果的責任也較小,這些特點導致了各方面的干預增多。同時,主管部門對景觀設計和施工的資質管理把關不嚴(如無圖籤、未蓋章的圖紙可用於施工)。個體施工隊伍常常以免費設計以及靈活的經營方式佔有市場,特別是中小型專案。而大中型專案的方案招投標也多不規範。在這種較為混亂的市場形勢下,景觀作品的質量確實難以保證。具體原因如下:
原因一 忽視人的需要及城市元素的功能特徵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景觀設計對滿足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而現在的景觀設計往往強調形式美,把功能理解為休息桌椅、集散廣場和活動場地之類最基本的需求。景觀規劃作為城市規範和設計思潮,在國內出現才不過十年,人們對景觀設計的理解比較模糊。不少人稱中國的景觀設計處在開始階段,產生誤區是可以理解的。我並不這樣認為,我覺得與其說中國的景觀設計還處在國外景觀設計的初級階段,還不如說現在國外的景觀設計還遠沒有達到中國古典園林全盛期的階段。不過,這是從造園思想來講的,從技術來講,那另當別論。再說,不管園林設計還是景觀設計,所要達到的目的不是體現技術,而是營造適合人生存的和諧的自然空間。而現在國內的很多景觀設計者偏偏拋棄祖宗留下的精華,去吸取國外的糟粕,實令人可惜。我覺得主要是他們對古典園林缺少認識,對國外的東西缺少分析。中國古典園林所追求的自然美與現在的景觀設計的目的是相吻合的。其最大區別是服務物件的不同,一個是為少數人服務,另一個是為多數人服務。所以,我想要從事景觀設計,最好先去研究中國的古典園林,再來學習現在的景觀設計,這樣大有好處。但要把古典園林中的精華在具體的現代景觀設計中體現、實施,使之與國際上領先的景觀設計相諧調,那還要從業者去不斷的思考、摸索和總結。
[1][2][3][4][5]
原因二 設計者的專業水平不夠
最近幾年,大大小小的園林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而園林專業在以往作為冷門專業,一直沒有得到重視,這就決定了高素質的園林設計者少得可憐,就是對園林略知一二的也不多。而今許多園林公司內都有園林設計者,很明顯,現在從事園林設計的隊伍的總體水平如何。任何一個行業,只有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會產生本行業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中國有高素質的園林設計者,但很少。為什麼有?因為中國園林有很久的歷史,且有輝煌的成就,而中國這種古典園林的造園宗旨正是現代園林建造所要追求的。極少數從事園林的工作者在領會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後,又吸取了現代國外景觀設計的優點。而成為現代園林設計大師或景觀設計大師。為什麼少?因為多數所謂的學園林的人士在沒有學好中國古代造園思想時,又受到國外景觀設計糟粕的影響,使自己學的東西不倫不類。我想景觀設計在中國發展、完善和大量合格景觀設計者的產生還需要一段時間。
原因三 效果圖在投標書中的重要作用
現在幾乎所有景觀設計的投標書中都有效果圖(這裡效果圖指立體效果圖,而實際上效果圖就指立體圖)。投資者、決策者很喜歡效果圖,並且把它作為評價景觀設計的主要依據。原本這也無可厚非,對於非專業人員來講,要區別景觀設計的優劣,我想最好的辦法是根據效果圖和設計說明來作出判斷。即使是專業人員,光看平面圖也很難對景觀設計做出正確、全面的評價,還必需藉助設計說明,但不一定要效果圖。問題出在現在的效果圖已失去原來應有的效果(效果圖要能比較真實的反映景觀建成後的特徵)。
原因四 設計者與施工者缺少交流
設計與施工脫節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它直接影響景觀設計的效果。產生原因主要是:首先,設計者不願置身於施工現場,至少缺乏主動性,同樣,施工者也很少與設計者溝通,尤其表現在施工水平差的隊伍。其次,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的分離,很多園林公司剛形成,內部結構不完善,其中有不少單位純粹搞設計或施工,這也大大減小了設計者與施工者交流的可能性。
原因五 投資者對生態效益的認識欠缺
隨著城市的出現及不斷擴大,人與自然越來越遠。城市的生態化就尤為重要 ,其中居住區更要突出生態性。當前,中國正處於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大量農民進城,一批暴發戶出現,其中有相當一些人是地產開發商。其最大特點是經濟實力與文化、品位不相稱,這就使得城市建設在暴發戶與小農意識的支配下發展,難以避免出現城市美化中大種花草的莊稼意識和廣場金玉堆砌、建築鍍金琉璃現象,其根本原因在於基於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價值取向和以貴為美的暴發戶價值取向。另外,許多市民雖生活在與自然相對隔離的城市中,但他們並未認識到這一點。我想主要是當前城市化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除了一些大城市中出現較大的生態問題外,其它一些中小城市的生態問題雖在日益暴露,但在多數市民看來城市的優越性遠遠超過了農村,這就自然而然的使市民很難發現當今城市中存在的生態問題。
原因六 整個社會的創新意識薄弱
從現今的教育看,自幼兒園到大學,學生習慣被當作容器來接受知識,對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夠。
首先,決策人或業主往往把某地自認為好的作品作為範本,不以模仿為恥,寧願相信現成的也不願接受新的方案構想。在他們看來,藍圖上的線條是虛無縹緲的,而曾經見過的景觀卻是真真切切的。反過來,設計單位為了追求方案透過率,千方百計地瞭解業主的意圖,迎合他們先入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透過。更重要的是,面對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觀作品,大眾的反應總是一片叫好。我們的輿論只關心建設前後的效果對比,而對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評判能力。這些因素更加劇了景觀設計的照搬照抄,盲目模仿。其次,設計者怕失敗的心裡,實際上,即使是設計大師也難免有失敗的地方,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去對待失敗;高付出低報酬,目前收費標準是按工程造價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專案的景觀工程只是作為建築的配套工程,造價都被控制在較低水準。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綠化、水電等多種專業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憐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認真細緻,景觀設計師的勞動付出卻是巨大的,小體量的景觀建築、別具一格的小品設計、精心的綠化配置以及場地裝飾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實在不比大型建築少。在這種處境下,景觀設計師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為奇了;建設用時的限制,許多景觀工程在投資者、決策者決定要做之後,便急於就成,要設計單位在短時期內拿出設計方案,實際上,景觀設計是高度綜合的創作過程,好的作品很難在短期內完成。但在某些人看來景觀設計似乎是買泡麵一樣的容易。這極大的打擊了景觀設計師的創作積極性。
原因七 投資者、決策者對景觀設計的意識侷限性
景觀設計是指透過對環境的設計使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諧共存。而一些投資者、決策者把它錯誤的理解為建築的附屬物,理解為搞一點水體,一些小品、雕塑,簡單的插上一些植物,尤其表現在居住區的建造。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和景觀設計這三者是緊密聯絡的,是相互相存,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一者出問題,將直接影響人與自然的和諧空間的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