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墨鄂州
-
2 # 虎說一道
演義中三顧茅廬請諸葛,是劉備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諸葛亮亦不負劉皇叔所託,將劉備的事業帶至頂峰。
等待劉皇叔的到來,是諸葛亮在演義中的重要使命。故此,別說諸葛會算,就算他不能算,作者也會有所安排。
書中對此也有不少的鋪墊,如民間的歌謠,徐遮的推薦,司馬徽的指點,整個荊湘地區,都在傳說著這麼一個大賢才。這些無非是從多線條中,將故事帶到一個節點上,當然站在這個點上的,肯定是諸葛亮無疑了。
明主遇良才,良才擇明主,多麼好的故事規劃,真的就如那句廣告語,下雨天音樂和巧克力更相配。
-
3 # 大礃櫃
諸葛亮不管劉備來不來請他,他最後也會投靠劉備的。諸葛亮本人並不是真正躬耕於南陽的布衣,他有著強大的人際關係網和社交圈。諸葛亮的老師是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的哥哥是諸葛瑾,還有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是當時名士的女兒,還有諸葛亮的好朋友是龐德公。以上幾個人在當時都是相當有分量的人物,諸葛亮想要出來當官還不就是他們一句話或者一封推薦信的事嘛。
如果去投靠曹操,曹操那裡已經有了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五大謀士,而且這五個人每個人的能力都在諸葛亮之上,諸葛亮再去投靠的話或許會得到重用,但自身的光芒已經被前面五個人淹沒了,所以他不去投靠曹操,選擇繼續等好的老闆好的企業再去就業發光發熱。
後來孫吳勢力登場的時候,孫權手下也有了周瑜、張昭、諸葛瑾等人的輔助。諸葛亮又沒趕上,還得繼續等。
大耳朵劉備集團的人才資源就相對比較匱乏了,恰好水鏡先生和龐德公在這個時候又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這個待業青年。任人唯賢的大耳朵當時還猶豫不決呢,心想這個諸葛亮同學真的有那麼優秀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三顧茅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再經過隆中那麼一對。兩人都驚訝的發現,唉呀媽呀,眾裡尋他千百度,原來那人就在對面坐。於是乎待業已久的諸葛亮就開始輔佐劉備創業當老闆了,並滿門忠烈劉氏集團。
-
4 # 實心和空心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山東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水縣附近)人。諸葛氏是琅琊的名門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曾經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和兄弟姐妹跟隨叔父諸葛玄。諸葛玄曾官至豫章(即今南昌)太守,因不會逢迎打點領導而丟官,後諸葛玄帶一大家人來荊州投奔劉表,諸葛亮便隨叔父來到隆中,此時的諸葛亮已家道中落,在隆中以種地為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草根青年。
就是這樣一個落魄青年,卻能讓當時世所公認的人中龍鳳、大漢皇叔、宜城亭侯、左將軍領徐州牧的劉備主動三次到窮鄉僻壤的隆中、請自己到他的公司就職,留下一段“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諸葛亮是如何吸引劉備到隆中來請自己?他是怎麼做的呢?
壹、刻苦攻讀,提升自我,打鐵還要自身硬
見上文
貳、培養對手,結交名士,提升個人知名度
見上文
叄、娶賢內助,結親士族,獲得外部支援
見上文
肆、劉備來請,拒而不見,故意製造難度
我們都知道,容易得到的,都不會珍惜。得之越是不容易,才越是重視。
諸葛亮就像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鉤。自己做了那麼多的工作——提升自己實力、塑造良好名聲、提高個人知名度、結交士人圈子、對外放風自比管樂、名士推薦——終於等到了劉備來上鉤,諸葛亮卻故意迴避,不讓劉備輕易就見到:第一次,諸葛亮出去考察去了;第二次,諸葛亮跟朋友出去玩了。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就連諸葛亮的小書童都牛的不行。劉備對小書童說:你就說大漢皇叔、宜城亭侯、左將軍領徐州牧的劉備劉玄德來訪,這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中央委員、國家戰略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兼徐州市委書記、皇帝的二大爺我來找諸葛亮了。劉備以為自己的頭銜能嚇住小書童,結果小書童一臉懵懂的說:你的名字太長了,我記不住…搞得劉備無限鬱悶。第三次終於等到諸葛亮現身了,諸葛亮還要睡午覺,而且一睡就是好幾個小時,就讓劉備在那裡站著,非得等到張飛失去耐性要燒房子了,才裝作“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的樣子。和劉備見面後,馬上告訴劉備:你的集團公司的未來20年發展戰略,我已經給你規劃好了,那就是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三分天下有你的一份兒,還讓書童拿出來一幅地圖給劉備看——組織架構圖我都給你畫好了。說的劉皇叔心花怒放,於是想讓諸葛亮趕緊滾出來上班,但
-
5 # 飛火流雲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北方以曹操為首,”挾天子以令諸侯”,雄視天下。東吳孫權憑長江之險,虎據江南。官渡之戰慘敗的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暫據新野。
連連的戰事失利,使劉備深感謀士之重要,偏偏他的謀士徐庶,因母親被曹操擄為人質,逼他前去許都。臨行時,徐庶告訴劉備,當今天下有兩大奇才,臥龍與風騶得一天下可安。
臥龍者,南陽諸葛孔明也。博學多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諸子百家,無所不能,兵法幍略,無所不通。集中華文明智慧之大成,是智慧的化身,是一位難得的濟世之才。
像這等人中龍風,必為群雄爭奪之物件,為何要隱身隆中,單釣劉備這條大魚?又怎知劉備一定會來請他?其因有三:
一,孔明隱居隆中,躬耕南陽,雖說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他好為《梁父呤》自比管仲,樂毅。《梁父吟》是當時留傳於齊魯大地的民謠,誦頌的是春秋時齊國宰相晏嬰扶佐齊景公除去三大奸臣的故事。管仲樂毅,都是春秋戰國時的兩位能臣,管仲扶佐了齊恆公成就霸業。樂毅為燕國名將,只因燕王中了敵方離間計,撤掉了樂毅導致燕國大敗。從這些就能看出,孔明以這樣的人為榜樣,說明他是一個胸懷天下之人。
二,良禽擇木而棲。孔明既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自然對當時的形勢有了精準的研判,選一位英明聖主。曹有謀士郭嘉,荀彧,程昱。東吳有奇才周瑜,官拜大都督,更有謀士魯肅,張昭。而勢單力薄的劉備正是求賢若渴之人。孔明隱居隆中,不是待價而沽,而是待人而沽。
三,在當時人們的共識中,劉備為漢室宗親,代表了漢室正統。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要中興漢室,身為一代梟雄的劉備為不二人選。經水鏡先生的推薦,徐庶的指引,劉備幾經周折,三顧茅廬,誠心打動了孔明,使其”深感先帝之知遇之恩”,終出茅廬。這似乎都在孔明的算計之中。
能掐會算,未過先知。對有這種大智慧之人來說,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6 # 孤寡老人講歷史
不是諸葛亮算到的,而是已經提前做好準備了。
當時北方的曹魏和江東的孫權已經勢力相當穩固,內部的咖位都已經被各個當地的世家大族和名臣佔據,諸葛亮這麼個小字輩,又毫無經驗,去那兩家幾乎看不到未來,而諸葛亮所居住的荊州的頭目劉表又沒有上進心,還有二子爭權的隱患。隔壁的劉璋更是守著西川不願出來,縱觀各路諸侯,只有韌勁十足且有雄心壯志的劉備(劉備的皇叔身份也是政治上的一大優勢)可以投靠,即便當時的劉備只有名聲沒有一丁點勢力。
找劉備是加入到創業的過程中去,最容易得到認同和滿足感,所以諸葛亮在選定人選後,早已有步驟的在勾引劉備前來拜訪,從司馬徽二薦到徐庶舉薦,一步步的勾起劉備對這位據說有大才的臥龍先生的好奇心,再加上劉備確實需要有人幫他做戰略上的規劃,瞌睡遇到枕頭,能不趕緊上門求助。
兩人的需求很合拍,一個需要找到前進的方向,一個能提供前進的方向,並且諸葛亮還能提供給劉備荊州好多世家的幫助,別說三顧茅廬,五顧、七顧劉備都會來。
-
7 # 靈山小七
第一、諸葛亮是當世大賢,他要出山一定會謹慎選擇主公。大家都知道,但凡是有才華的人,都是有一點兒傲氣,喜歡挑剔的。更何況諸葛亮這等經天緯地之才的大賢。他如果沒有看清主公的面目,是不可能輕易出山的。之所以讓劉備三顧茅廬,也是為了看清劉備是真地愛賢、敬賢,還是徒有虛名。這也是對劉備的考驗。
第二、諸葛亮是為了能夠更好了解劉備的為人。其實,在徐庶臨走之前,他就告訴了諸葛亮,自己把他舉薦給了劉備。而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也應該算到劉備會來請他出山。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劉備來之時,前兩次都是故意躲開的,目的就是為了暗中觀察劉備的為人,到底值不值得自己報效,後來發現劉備人品端正,這也才在第三次相見。
第三、前兩次諸葛亮並不是不見劉備,而是在為劉備做準備。大家都知道,在劉備第三次到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一見面諸葛亮就透過《隆中對》給劉備謀劃了三分天下,聯吳抗曹的戰略。並且建議劉備先取荊州,後取西川,然後成就霸業。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劉備來的前兩次都在為劉備做謀劃,因此也才有了第三次相見時精彩的《隆中對》。
-
8 # 湘淚飛蝶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在三國演義裡面寫的相當精彩,而在正史《三國志》裡面記載比較簡單。僅《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裡面記載“凡三往,乃見。”諸葛亮《出師表》也記載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可見似乎確有其事。
(諸葛亮電視劇照)
諸葛亮避亂從琅琊遷到荊州,與荊州諸位名士大儒相交往。荊州名士集團製造出了兩個明星臥龍鳳雛。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諸葛亮自號臥龍就可以看出他的遠大志向。所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不過是自謙而已。諸葛亮既然要有一番作為就要做出政治選擇,他有幾個可以選擇的方式。第一,可以自主創業聚集勢力成就霸業,這個顯然有點晚了,天下土地都已經被有數的幾個人佔據。
第二,就是選擇一個好老闆實現自己的抱負。根據就近原則,荊州牧劉表首先入選。劉表素有愛賢的美名,況且劉表的夫人又是諸葛亮妻子的姨母。這麼得天獨厚的條件按說是很不錯了,但是劉表年事已高性格軟弱又有兒子爭寵。世家大族操控荊州政局,外人很難有出頭之日。據《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益州劉璋更加不堪,加上諸葛亮名聲未達蜀中所以也不予考慮。
(赤壁之戰後形勢)
江東孫權統治日久以歷三世,加之文有張昭張子布,武有周瑜周公瑾。統治集團內部比較穩定,諸葛亮初來乍到又有這麼兩個大佬壓在頭上難以出頭。曹操更是羽翼已豐,手下良將如雲謀臣如雨。諸葛亮貿然求見恐怕也是不得重用。
(電視劇劉備劇照)
而此時劉備正屯於荊州北部的新野地區,路途較近。劉備又素有英雄之名,手下有關羽張飛這樣的大將。而他身邊又沒有得力的謀士,諸葛亮一到便可以大受重用。據記載是徐庶推薦的諸葛亮,並要求劉備親自去見諸葛亮。劉備去了三次才見到並有了名傳千古的《隆中對》,從此劉備變一發不可收拾後來居上成就了三足鼎立局面。
(劉關張劇照)
諸葛亮也沒有那麼神,可以算到劉備一定來請他,諸葛亮和劉備的結合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徐庶。徐庶的推薦才是雙方相識相知的基礎,(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後來正是由於徐庶的力薦才有的三顧茅廬。《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諸葛亮從來都不是坐在家中算出劉備來請的,相信徐庶是和他的好同學好朋友孔明做過溝通的。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諸葛亮先求見的劉備,諸葛亮和其他的人一起求見劉備。其他的人退下後,諸葛亮透過一番自薦獲得了劉備的好感,從此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這個是野史記載姑且一聽,還是以諸葛亮出師表的自述為準。
由此可見機會是屬於有準備的人,諸葛亮也是做出了大量的分析和準備工作才能成功的加入劉備集團。尤其是徐庶和司馬德操的推薦很是關鍵,可見人脈圈的重要性。
回覆列表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山東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水縣附近)人。諸葛氏是琅琊的名門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曾經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和兄弟姐妹跟隨叔父諸葛玄。諸葛玄曾官至豫章(即今南昌)太守,因不會逢迎打點領導而丟官,後諸葛玄帶一大家人來荊州投奔劉表,諸葛亮便隨叔父來到隆中,此時的諸葛亮已家道中落,在隆中以種地為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草根青年。
就是這樣一個落魄青年,卻能讓當時世所公認的人中龍鳳、大漢皇叔、宜城亭侯、左將軍領徐州牧的劉備主動三次到窮鄉僻壤的隆中、請自己到他的公司就職,留下一段“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諸葛亮是如何吸引劉備到隆中來請自己?他是怎麼做的呢?
壹、刻苦攻讀,提升自我,打鐵還要自身硬
見上文
貳、培養對手,結交名士,提升個人知名度
見上文
叄、娶賢內助,結親士族,獲得外部支援
見上文
肆、劉備來請,拒而不見,故意製造難度
我們都知道,容易得到的,都不會珍惜。得之越是不容易,才越是重視。
諸葛亮就像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鉤。自己做了那麼多的工作——提升自己實力、塑造良好名聲、提高個人知名度、結交士人圈子、對外放風自比管樂、名士推薦——終於等到了劉備來上鉤,諸葛亮卻故意迴避,不讓劉備輕易就見到:第一次,諸葛亮出去考察去了;第二次,諸葛亮跟朋友出去玩了。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就連諸葛亮的小書童都牛的不行。劉備對小書童說:你就說大漢皇叔、宜城亭侯、左將軍領徐州牧的劉備劉玄德來訪,這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中央委員、國家戰略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兼徐州市委書記、皇帝的二大爺我來找諸葛亮了。劉備以為自己的頭銜能嚇住小書童,結果小書童一臉懵懂的說:你的名字太長了,我記不住…搞得劉備無限鬱悶。第三次終於等到諸葛亮現身了,諸葛亮還要睡午覺,而且一睡就是好幾個小時,就讓劉備在那裡站著,非得等到張飛失去耐性要燒房子了,才裝作“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的樣子。和劉備見面後,馬上告訴劉備:你的集團公司的未來20年發展戰略,我已經給你規劃好了,那就是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三分天下有你的一份兒,還讓書童拿出來一幅地圖給劉備看——組織架構圖我都給你畫好了。說的劉皇叔心花怒放,於是想讓諸葛亮趕緊滾出來上班,但諸葛亮呢,還要再矜持一下:亮久樂耕鋤,懶於應世,不能奉命。言外之意就是我就是喜歡種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喜歡朝九晚五加班加點被人約束被領導管著的去上班——這不是開玩笑嗎?你就喜歡種地的話,你總替劉備的公司規劃個啥子玩意兒,不知道屁股決定腦袋嗎?你應該想的是大棚技術、無土栽培、節水灌溉、提高糧食產量啊!直到劉備哭著求自己:先生不出,如蒼生何?——你要是不來我公司上班,天底下的老百姓可怎麼辦啊……這時諸葛亮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才勉強說: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才出來輔佐劉備,心願達成。
智商高的人,做事方法就是不一樣,諸葛亮的這一波操作,真是既抬高了自己,還讓劉備落得了一個“求賢”的好名聲,真是妥妥的雙贏。
啟示:
1、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用對了人,可以興邦;用錯了人,就會喪邦。大到國家,中到企業,小到家庭,均是如此。歷史已經多次證明這一點。而“求才”,是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對於低層次的人才,看重的是物質和實惠;而高層次的人才,注重的是精神的滿足和愉悅。劉備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三顧茅廬,給諸葛亮足夠的尊重,也從側面告訴諸葛亮,甚至告訴天下的人才:我是重視人才的,來給我打工,準沒錯。
水鏡先生認為,三顧茅廬,不管是對於諸葛亮還是對於劉備,都有“作秀”的成分,是諸葛亮和劉備聯手給世人演的一場戲,而最終的結果也是雙贏——劉備贏得了求賢若渴、重視人才、禮賢下士的好名聲;諸葛亮贏得了自己想要的尊重和世人的景仰。
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容易得到的,往往不會珍惜;經過一番努力獲得的,才懂得擁有的可貴。工作、事業、物質、愛人,都是如此。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暴發戶”、彩票中獎者,往往在獲得財富之後會陷入“報復性消費”,短時間內就會陷入貧困,錢財來的快,失去的也快,就是如此。奮鬥的人生,才更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