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電影
15
回覆列表
  • 1 # 廣告公社

    麥凱瑞佛的母親是一個妓女,在小時候常常虐待她,並且她在工作的時候就會把那顆遺留在汽車旅館裡,如此的環境導致耐看的內心遭受重大打擊,產生了多重人格分裂症。

    麥肯在四年前殺死了一棟大樓上的六名住戶,經過法院審理判定殺人罪成立,而辯護律師的辯護意見指出他有精神方面的問題,麥肯即將被處以死刑,後來證實麥肯確實是為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醫生想要透過藥物治療,使麥肯這些人格不或交集在一起,最後麥克看是隻剩下一個巴黎的人格,所以法官同意延緩判決死刑。

    個人覺得之前暴死的老闆應該是最初的人格,他不是暴死了,而是永遠沉睡,我想導演想表達的意思應該就是最邪惡的那個人存在於最邪惡的人格之中,至於小男孩有沒有能力殺人,那就不用深究了,因為本來這個場景就發生在麥肯腦中虛構的場景,真實的人格存在虛構的場景裡是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的。

    是很讚的一部電影,探討分裂人格者心理的電影,書寫了一個分裂人格內心的世界。很值得一看堪稱經典。

  • 2 # 影視口碑榜

    在懸疑驚悚電影中,主人公人格分裂的設定並不少見。而片中情節也往往因為這樣的人設,會出現比較多的詭異情節。通常,在賣弄了足夠多的驚悚和懸疑後,電影的結尾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轉折,並在最終,影片大多會迴歸到“探討人性”的主旋律中。

    這部懸疑驚悚電影《致命ID》也是如此。但是,這些套路並不妨礙這部電影的成功。

    電影一開始就以非常快的節奏,將“孤島模式”懸疑結構要素展現出來:大雨滂沱的夜晚(時間)、交通被切斷的汽車旅館(地點孤島)、一群投宿汽車旅館的,有著各自故事的投宿者(人物)。隨後,從這三要素出發,講述了一個有著多重人格的胖子,在現實世界裡殺害了6個人之後,即將面臨第二天的最終判決。而胖子的醫生,堅持認為胖子是可以改造的。

    他從對胖子的治療過程中發現,胖子有十一個人格(或者更多)。而胖子在犯下謀殺案時,是他的殺手人格作祟。因而他認為,只要胖子在他的實驗治療下,進行人格的互相廝殺,最終只剩下一個正常的,善良人格,那麼胖子就不但不應該被處決,相反, 還應該送去醫院接受後續治療,獲得重生。

    電影內容就是圍繞著胖子是如何透過內心的廝殺,將自己眾多的人格殺死展開。影片最後,當所有人都以為,他眾多人格已經死,只剩下一個善良的人格時,畫面陡然轉變,揭示了這個多重人格體內,最終活下來的是最狡猾、最邪惡、最本我的人格。

    故事的內容其實很套路化。整體情節設定就是一部很典型的“孤島模式”懸疑驚悚電影。所以,在這個傳統結構懸疑故事開端一發生,我們已經能預料到,在這家破破爛爛的汽車旅館,一定會發生類似“殺人遊戲”事件。

    這是因為,因為交通被阻隔,導致旅館中的人無法離開。而閉合的環境,正是殺人好時節。而劇情就會圍繞著“兇手是誰,誰是下一個死亡者”,以及“殺人動機”等內容展開。

    事實上,電影的進展也是如此。這種套路,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東野圭吾的《暴風雪山莊》等懸疑作品中早就有成熟結構借鑑。

    但是,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在於電影中穿插的另一條主線。而正是這條主線,讓這部電影免於歸入二三流懸疑驚悚片之流。

    《致命ID》從一開始,就說明了胖子身體裡有十一個人格。而懸疑電影一開始就明目張膽將謎底之一揭露,如果不是導演對影片內容胸有成竹,那麼,就只剩下作死一條路了。

    事實上,《致命ID》的制勝法門無他,不過是緊緊抓住“多重人格”這一特質,並將這一特質無限放大。

    導演在敘述節奏中,有意識的將胖子的真實世界,和多重人格構建出來的內心世界相糾纏,混淆了視聽的邊緣。同時,以電影畫面的切割,和兩條線索(真實世界及內心世界)互相滲入這種形式,在增加劇情驚悚度和懸疑感的同時,也讓觀眾保持了觀影時的代入感,同時也不會因為“多重人格”這一預先告知的內容而齣戲。

    與此同時,電影還以“多重人格”這個賣點,設計了一連串足以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情節。這些情節設定顯然深諳喜好此類影片觀眾的心理,無論是情節發展的節奏,還是內容、懸疑細節等,無一不是投其所好。

    從第一個死亡的女明星開始,眾人就陷入到緊張恐慌的狀態中。而導演此時將大量的鏡頭畫面給了第二個死者騙婚的妻子。於是,在女生受到驚嚇,情緒幾乎崩潰的畫面中,第二樁謀殺案發生了。期間情節切換非常快,讓人來不及思考。

    同樣的手法,導演一再運用。隨著死亡事件的連續發生,以劇中人的情緒帶動了觀眾們的感受。而電影情節的推進,也逐漸轉向了不可思議的發展方向。

    例如,被困在汽車旅館的每個人,生日都是5月10日,他們的名字,是美國的州名,以及死神總是按照房間ID來光臨。這一切,簡直就是死亡集結號吹響的既視感。

    另外,還有各種不合理的細節現象,讓人細極思恐。

    例如,死者噴滿鮮血的現場,卻被兇手悄無聲息的打掃了,而汽車旅館的所有人,都不具備打掃現場的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雖然有著“多重人格”這個完美解釋,可以肆意渲染不合理的劇情,但導演對於這個金手指的使用,非常謹慎。所以,對於這些有違常理,但明顯能讓人心跳急速的情節設定,導演幾乎只是從細節著手,但卻成功的讓電影瀰漫著一股“下一個死亡的人是誰”的恐慌情緒。

    這種注重邏輯性和細節化處理的懸疑處理方式,顯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細節真實性,引發直抵人心的,真正恐慌。這一點,倒是頗有希區柯克懸疑驚悚影片的特點。

    同樣,這種多線索鋪設懸疑點的方式,在《萬能鑰匙》中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多人都為影片最後的翻轉而驚歎,但回頭想想,其實答案早就在劇中提前告訴了所有人,只是看大家有沒有想到這一點而已。

    因而從內容上來說,《致命ID》其實就是一部講述胖子內心臆想的電影,這和《潘的迷宮》非常類似。但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於告訴所有人這是一個有著多重人格的傢伙臆想出來的內心殺人案前提下,又取得了類似《小島驚魂》最後翻轉結局的效果。

    由此可見,懸疑電影並不一定要把謎底留在最後才揭曉,即使是預先告知觀眾,同樣可以引人入勝,就看導演怎麼安排電影內容了。

  • 3 # 神的電視機

    造就一部成功作品的因素有很多,但在“內容至上”的今天,最最核心的部分還是——劇情,演員再大牌、噱頭再足,如果劇情太雞肋的話,依然逃不過爛片的頭銜。

    今天就為大家安利一部劇情上神乎其神的懸疑片——

    《致命ID》

    豆瓣評分 8.6分,

    位居豆瓣電影Top250第89位。

    入圍第30屆土星獎“最佳冒險/驚悚電影”提名

    劇情梗概

    故事發生在雷雨交加的深夜,連環殺人案就此拉開序幕......

    一家三口開車行駛在雨夜的公路上,車胎突然被爆,George下車檢查,發現原來是被一隻高跟鞋扎破了輪胎。

    夫妻二人在換輪胎的過程中,妻子Alice和車裡的兒子Timmy玩耍,向後退了一步,沒想到,被路過的一輛車立馬撞飛了!

    肇事者是一名職業司機和保鏢——Ed,車裡正拉著一位女明星Caroline,Ed停下車去看傷者,雨天道路被堵難以通行到醫院,所以三個人一起把受傷的Alice拉到了附近的一家汽車旅館(以及小孩Timmy)。

    這位司機的技術也是可以,就地取材,用旅店僅有的針線愣是把Alice脖子上被撞的傷口縫好了。

    巧的是,扎破George汽車輪胎的那隻高跟鞋,正是Paris之前掉在路上的。

    Paris是一個妓女,年近30的她搶劫了自己的最後一個客人,意欲帶著錢財回到自己老家買下一片果園。車開到半路,因為是敞篷車所以一隻高跟鞋飛了出去。夜幕降臨,同樣因為天降大雨而且汽車沒油斷了去路。

    這時攔下路過的一對私奔的情侶Lou和Ginny,二人同意載她一程,正如觀眾所想,這三個人也來到了這家汽車旅館。

    最後的兩位主角也登場——押送犯人的警察Rhodes以及罪犯Robert,這樣,整個案件的11個主角全部到齊。

    讓我們再來捋一捋這11個人:

    女明星,女明星的司機,一家三口(丈夫,妻子,小孩),妓女,一對情侶,警察,犯人,還有旅店老闆。

    殺人盛宴從這條分割線開始

    女明星半夜為了談酬勞,拿著手機跑出去找訊號。(你媽沒告訴你女孩子家家晚上要少外出嗎)

    然後沒過多久,司機就在洗衣機裡發現了她的頭...

    (真的只有一顆頭,不見屍體)

    今晚第一顆人頭送出,在包裹這顆頭的衣物裡,眾人還發現了赫然寫著“10”號的門牌,所以,這是預示著下一位死的人會是10號房的人嗎?

    年輕情侶中的女生Ginny看了這個場景立馬崩潰,哭著鬧著要離開,倆人甚至翻出了之前的矛盾,男朋友在門外歇斯底里讓開門,她在房間裡只管哭哭啼啼,然後,然後,然後!

    門外突然沒了聲音,男朋友已經倒在血泊裡,好了,又掛一個,關鍵是手裡同樣拿著門牌——上面標著“9”

    兇手這是在給出倒數的訊號,今晚殺不夠10個人看來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連續死了兩個人,大家都開始緊張,心懷鬼胎地想著誰是兇手。這時,警察才發現自己押送的犯人逃脫了。這個時候得出結論:這個罪犯就是殺人兇手。

    地方本來就不大,再加上雨夜,罪犯還沒跑多遠就被抓回去了。被困在椅子上後由旅店老闆Larry負責看守。

    而Larry則一心惦記著那個死去的女明星——她訂房間的時候被看到了裝有鉅額現金的錢包,因此Larry偷偷跑去拿這些錢,

    等到回來的時候,可能你也想到了——被捆著的罪犯也被殺死了,棒球棍直插嘴巴而亡,同樣有號碼牌。

    更加可怕的是,倉庫冷庫中掉出一具冷凍著的屍體!

    所以現在的兇手是誰?是個人都會懷疑Larry。

    氣急敗壞的Larry欲開車逃走,情急之下撞死了一家三口裡的父親George——其實他是為了救自己的兒子才被車撞上的。

    平均10分鐘就祭出一顆人頭的劇情真的不是一般恐怖。

    無奈之下賴瑞說出了事實——他並不是這家點的老闆,自己確實殺了老闆,也就是冷庫中的那具屍體,但其他人的死與他無關。

    這話是叫人信服的,因為,大家眼睜睜看著George死在Larry的車下,但他的手裡依然握著倒數的門牌號。

    難道這是鬼魂所為嗎?

    更加蹊蹺的是,眾人發現,他們的生日居然是同一天——5.10,這也太巧了吧!

    悲劇依舊沒有停止,傷口已經被縫好的BBB明明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等到眾人進屋時,她已經沒了氣息...

    倒數依然在繼續,旅店裡的活人也越來越少。司機Ed讓兩個女人帶著一家三口中僅剩的小孩離開這個地方,能跑多遠跑多遠,遇到走不通的路就返回,總之,不要停在這個旅店。

    妓女選擇留下來,Ginny帶著Timmy離開,誰知,倆人剛出門一上車,車就爆炸了...

    目前已經只剩下四個人——司機,警察,妓女,旅店老闆。

    妓女欲開車離開,上了警察Rhodes的車才發現,他所說的自己是押送犯人的警察,根本不是,他倆都是犯人!一定是二人在路上把真正的警察殺害了。

    最後一個秘密被揭穿,Rhodes與另外三個人展開了搏鬥,Rhodes開槍打死了旅店老闆,然後跟司機Ed互開一槍,同歸於盡了。

    進入旅店的11個活人,最終只剩妓女活著出來了。

    最終她回到了老家,但是,在影片的結尾,她依然沒有逃過被殺害的命運。

    這就讓人更加好奇:兇手到底是什麼人?或許真的是“亂葬崗”的鬼魂?

    導演當然不會給出這麼膚淺的答案,畢竟這是一部現代懸疑片,而不是玄幻片。

    上面介紹了這麼多,你真的不想說說你覺得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兇手嗎?(提示:新劇《大群》和這裡的主題有幾分相似噢)

  • 4 # 毒藥君

    很成功的一部懸疑驚悚片。

    這部電影取材於小說《24個比利》,科幻作家丹尼爾·凱斯親自接觸一位叫比利的有24種人格分裂的犯人所寫的小說。

    電影則是有點致敬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驚魂記》,可以說是多重人格犯罪懸疑恐怖的先河。

    《驚魂記》的故事發生在一個汽車旅館,《致命ID》主要場景也是在汽車旅館,而且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兩者不到最後一刻都很撲朔迷離。

    從故事上來看,這部影片說的是人格與人格之間的相互殘殺,本身就是一個瘋狂大膽的設定;角色很多但並不混亂,因為每個人都有一段獨立的場景來展現角色之間的關係以及角色的狀態,如妓女與老闆之間的對立,司機與女明星之間的對立等。

    氣氛營造方面,前半部分是血腥場景的衝擊,後半部分則是透過消失的人,一點點推測到是發生在精神世界的案件。

    結尾本以為妓女回到果園後就平安了,就此結束,結果幕後真兇的那個孩子的一句“妓女沒有第二次機會”,又將驚悚氣氛拉倒了高潮。

    16年有部中國產懸疑片《你好,瘋子》就是完全用的《致命ID》的設定,不過沒有把握到核心。

  • 5 # 李洪夥

    《致命ID》的經典程度不言而喻,能排進豆瓣電影榜單前250位的都算是佳作,《致命ID》卻一直穩居前100的寶座。簡單來說,這部電影就是從現實角度講述了一個人格分裂的患者的內心世界,因為導演在其中加入的懸疑驚悚元素也使得這部電影更具吸引力和觀賞性。

    說到導演,詹姆斯·曼高德也算是拍過不少劇集電影的高產導演,但他始終再也沒有作品能超越這部《致命ID》,因為這的確是一部你不看到最後決不知道真相的電影。

    《致命ID》只看前半部分,或許你會把它當成一個恐怖暴力的謀殺案。在一個雨夜,因為一場意外,10個人相聚在了一盒汽車旅館中。妓女、夫婦、過氣女星、警察和犯人......

    他們互不相識,更是素未謀面,但一切似乎都是命運的安排。客人一個一個按照號碼牌死去,每個人的身份都開始撲朔迷離,到底誰是兇手?更為巧合的是,這些被困在旅館中的人竟然全都是同一天的生日,而且他們的名字都是不同地方的地名。

    這一意外的發現使得他們驚慌不已,加上接二連三的命案發生,屍體莫名其妙地消失,人心慌慌的旅館半被陰鬱和血腥籠罩著。互相猜忌、互相懷疑的緊張氣氛直接令觀眾崩潰,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直到導演的鏡頭一轉,到了一個因連殺六人而接受審判的精神病人身上,觀眾大概才開始逐漸反應過來:剛才發生的一切可能就是這個殺人犯的精神世界!

    這種插敘的方式不僅能夠勾起觀眾的好奇心,更能引人入勝增加影片的趣味性,怪不得都說這部電影毫無尿點。

    這是一個體內有10種人格的精神分裂患者,而他身體中的暴力殘殺人格則是支配著他的身體犯下累累罪行的真實元兇!而這所由他精神世界所構想出來的汽車旅館,則是醫生對他的治療手段:讓體內的人格相互殘殺,最後只留下一個善良的人格在這具軀殼裡。

    雖然這樣看似真的只留下了最好的人格,但卻忽視了在這樣的殘殺遊戲中,那個暴力人格才會是最後的贏家。

    《致命ID》的結局大概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那個看似弱不禁風、已經死亡的小男孩,才是真正的兇手。這個令人背後冒冷汗的驚悚結局不僅令觀眾倒吸一口冷氣,也讓人不由得深思。

    這個精彩絕倫的劇本就算放到現在也一點都不會過時,尤其是大量的伏筆和隱喻都在不斷地提示著觀眾答案,但就是不看到最後一刻決不會明白其中的緣由。這樣看來,《致命ID》絕對能稱得上是一部經典電影,喜愛驚悚懸疑的觀眾們一定不要錯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鍘美案的故事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