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萌的糯包子
-
2 # 鍾二
隋煬帝楊廣對於中國歷史發展來說是個英明的皇帝,而對於隋朝的老百姓來說他就是一個彪子。
隋煬帝都做了哪些造福後世人民的貢獻呢?
第一、開創了科舉制度,這不得不說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次巨大的進步,這讓真正有才學的人才得以一展抱負促進了社會科技的全面發展,全民讀書熱潮也因此拉開大幕。
第二、開鑿大運河,大運蜿蜒南北河全長2500多公里,他促進了南北方的經濟、人文互動,時至今日大運河依然在發揮著作用,同時提高了隋朝對南方地區的控制。
第三、加強對西域的控制、拓展絲綢之路,還來了個西域大開發,讓西域各族見識到了財大氣粗的隋朝而楊廣也是賺足了面子。
這些大工程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巨大的,有統計隋煬帝十餘年間所徵招的農民達一千多萬人次。最後三次遠征高句麗終於壓垮了隋朝的統治,由於濫用民力導致全國各地義軍四起,隋朝江山就此完結。
隋煬帝其實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皇帝,雖然有些事情很荒唐但是他所做的這幾件事情絕對是王者級別的操作。我認為他是一個有理想的皇帝,但是太過急於求成想快速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知道老百姓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最後民怨爆發推翻了隋朝的統治,如果他能穩步推進有節奏的實施自己的方案絕對可以成就一番偉業。
總結一句話:隋煬帝就是一個活在自己理想世界裡的可憐人。 -
3 # 杳杳無歸期
隋煬帝算得上是一個暴君,但他不是昏君。他做的每一件事,比如建立完善科舉制、三徵高句麗、修京杭大運河都可以說是著眼千年的大計,一個朝代做成了一件就可以功耀千秋,但是湊在了一起壓垮了隋王朝。
首先影響最深刻的就是隋煬帝開創了科舉制度,大力支援寒門,這嚴重損害了當時的世家大族五姓七望的利益,也使得五姓七望不再支援隋煬帝楊廣。事實上每一個開創開天闢地制度的帝國都不長久,然後它會滋養另一個強大的王朝。比如大秦帝國開創了郡縣制,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然後秦末大亂,大漢帝國這才得以誕生並傳承數百年。隋朝也是,雖然開創了科舉,但是也使其二世而亡,隨後滋養了大唐帝國的輝煌。
其次就是三徵高句麗,從後面的唐朝繼續攻打高句麗可以看出這一大計關係著中華的生存,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作為主力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希望藉此大勝全面壓制文官的五姓七望,隋煬帝也想借著大勝加強自己的權力,但是不想大敗而歸,也讓隋煬帝失去了對關隴的控制。
還有京杭大運河,這也是必要的,它一直用到了清朝,溝通南北千年,足見其重要性,但是這對民力損耗太大,使得民怨沸騰。
綜合來說,隋煬帝對上失去了貴族士大夫的支援,對下也失去了民心,這天下自然就大亂了。
-
4 # 文史不假
隋煬帝楊廣,揹負著歷史的罵名這麼多年,其實他是真的被冤枉了!不說他一統江山,也不說他開創科舉制度,單單就說一條大運河,就足以使他比肩任何一位帝王。
今天的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途經浙、蘇、魯、冀四省以及京、津兩市,全長僅1800公里。真的是難以想象,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人工運河,與“萬里長城”和“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而且,最誇張的是,這個傳奇還在延續中,大運河至今都在使用中,甚至已經成為中國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14年,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又一個銘牌和象徵,意義不言而喻。
大運河的歷史,雖然古來有之,公元前486年就有記載,距今已有了2500年的歷史。秦始皇時期,為了適應大一統的局面,又一次進行了大範圍的擴建和修繕,形成了現在大運河的基本雛形。
《越絕書》記載:
始皇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
到了隋朝時期,結束了南北分裂上百年的戰亂歷史,也終結了中國將近四百年的動亂局勢。隋煬帝楊廣即位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全力擴建大運河。
楊廣(569年——618年),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史稱“隋煬帝”,是我們一直以來都以為的暴君。說他殺兄奪位、驕淫奢欲、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總之,什麼壞事都幹。但事實上,楊廣其人應該是年少有為和文武兼備之人。
《隋書·世祖本紀》記載:
上美姿儀,性敏慧,沉深嚴重;好學,善屬文;敬接朝士,禮極卑屈;由是聲名籍甚,冠於諸王。
開皇元年時,隋文帝登基後冊立楊廣為晉王。後又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再後拜為雍州牧和內史令等職,在地方政務中開始積極歷練。
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就被隋文帝委以重任,開始投入到轟轟烈烈的統治戰爭中,擔任前軍大元帥,統領整個隋朝兵馬南下攻“陳”。此事也充分說明,楊廣既深得楊堅信任,又頗具個人才幹,絕非浪得虛名。
儘管,當時的隋朝已經剿滅了所有的割據勢力,只剩下了陳朝一家。但僅剩的這家,也是最難的一家,他們據有天險長江。在所有人都認為這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持久戰和消耗戰時,楊廣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一舉拿下陳朝,沒有重蹈當年先秦符堅的覆轍。
楊廣在此戰中,不僅英勇善戰,而且紀律嚴明,擊潰了陳朝的同時,對江南百姓秋毫無犯;對陳朝的庫府資財,更是一無所掠。楊廣的個人威望也同時達到了鼎盛,贏得了“天下皆稱廣為賢”的名聲。
筆者個人感覺,楊廣的這份功績和偉業,要比後來李世民在初唐時平定各路散沙的農民軍與割據勢力要大出許多。滅陳之後,楊廣也眾望所歸地受封太尉,統領大隋所有軍隊。楊廣事實上,無論能力還是威望,都具備做一個賢君的潛質。
於是,楊廣的內心也開始發生了變化,開始惦記儲君之位!但並不是如同滿清時期的九子奪嫡那樣激盪澎湃,更多時是太子楊勇給了他這樣競爭的機會。
《資治通鑑·隋紀》記載:
上性節儉,勇嘗文飾蜀鎧,上見而不悅。
《資治通鑑·隋紀》還記載:
大臣用事者,廣皆傾心與交。上及後每遣左右至廣所,無貴賤,廣必與蕭妃迎門接送,上意甚喜。
就這樣,太子楊勇被老爹隋文帝廢掉,太子之位空出來了,開皇二十年時,楊廣終於如願正式被隋文帝立為太子儲君。仁壽四年時,隋文帝楊堅病逝于大寶殿內,太子楊廣即皇帝位。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楊廣賜死了已經被貶的廢太子楊勇,次年後改元為大業。
這樣看來,文武兼備的楊廣,一路走來登基稱帝,也算得上是一步一個腳印博出來和拼出來的。儘管過程中有過陽謀和陰謀,但歷朝歷代的奪嫡爭寵皆如此,不能成為他被後世辱罵的原因吧。
剛剛登基的楊廣,立即就下令調發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三百萬農民,著手開發各段的運河。開鑿了“永濟渠”和“通濟渠”,貫通了黃河與淮河的連線,同時改造了邗溝和江南舊有的運河網路。後來連通了廣通渠,形成完整連貫的運河系統,也就是今天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大運河的開通,將中國的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真正連線了起來。如此浩大的工程,絕對是有利於千秋萬代的偉業,隋煬帝為後世的子子孫孫都帶來了巨大的益處。
但是!工程修築付出的代價太過巨大,而且過於集中,使得原本應該幾代人來完成的宏大工程,楊廣十年間就搞定了。聚集起來的矛盾根本沒有來得及化解或緩和,接踵而至的各地起義和叛亂就開始了,直接將大隋王朝給斷送掉了。同時,楊廣也因此揹負了千秋的惡名。
楊廣在眾叛親離中,被迫從洛陽逃往了江都,組織殘餘力量進行平叛,隋朝的滅亡已經是不可避免。
617年,唐公李淵在太原起兵,同年就攻入了首都長安。他名義上繼續擁護大隋的統治,推舉楊侑為新帝,遙尊遠在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之後,宇文化及發動兵變,楊廣在兵變中被叛軍縊弒,隋恭帝楊侗諡世祖為“明皇帝”。唐朝時,改其諡號為“煬皇帝”並且這個黑鍋被背到了今天。
大運河的修鑿,成為隋滅亡的直接原因和導火索。那麼,為何隋煬帝楊廣要執意開鑿這條大運河,真的有必要嗎?
很多人認為隋煬帝開通運河,單純就是為了貪圖享樂和巡遊江都。而事實上,在運河開通之後,隋煬帝的確先後三次巡幸江都,每次都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但是,如果這是他唯一目的,那就將楊廣這個有作為的皇帝太過簡單化了,他修鑿運河的確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政治上
隋朝雖然結束了紛亂的局面,表面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但長達數百年的分裂所導致的政治分歧,不可能一措而就,需要長期的磨合。
看似已經統一的隋王朝,時時處處都被各大門閥勢力掣肘,不得不經常進行妥協,勉強維持這種統一的局面。當時有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共五個姓氏、七大勢力。而且,南方的多支勢力尤其是殘餘政權勢力也不容小覷。
楊廣難以再繼續容忍南方勢力和門閥勢力的挑釁,繼續遊離於帝國的統治之外。而且,如此浩大的工程,其本身的宣傳意義和象徵意義,那是極其巨大的。
二、經濟上
在長達數百年的南北分裂中,北方的戰亂局勢要遠盛於南方,所以在南北間形成了巨大的經濟發展差距。南方憑藉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已經成為了隋帝國的絕對經濟中心和財稅支柱,成為全國魚、鹽、糧、棉、麻、絲等的主要供應地,尤其是糧食中心區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據《隋書·食貨志》記載:
開皇、大業時,全國共有六大糧倉。分別是興洛倉、回洛倉、黎陽倉、廣通倉、河陽倉、常平倉。
這些國家級的糧倉儲備庫,都建在北方洛陽和西安附近。那麼,問題來了,產糧區主要在南方,而儲糧區主要在北方,南北之間的糧食運輸,自然要首選水路的運河最為便利和快捷。
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區域間發展差異,自古有之,既然南方產糧,為何不索性在南方建糧倉,而非得在北方修建糧倉?
首先,由於中國古代的統治中心歷來在北方,所以糧倉作為戰略物資,存放於北方是易於理解的;
其次,南方氣候太過潮溼,不利於糧食的存放,古代遠沒有現在的儲存技術;
最後,在隋朝時,主要的軍事隱患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區,因而糧倉建在北方,便於儘速供應前線,支援軍事。
三、軍事上
隋朝為了繼續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進犯,在邊境地區駐紮了大量軍隊,而所需要的軍糧,單靠北方甚至是國家糧倉調運,都顯得捉襟見肘,不能滿足。因此,儘快將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關係到政權的危亡。
南方的原有好多政權,雖然被消滅了,但舊勢力卻依然存在,有些甚至開始與中央政府進行抗衡。為了威懾這些安全隱患,加強中央集權和控制,軍隊的頻繁南北調動,在所難免,而水路無疑是最佳選擇。
另外,由於中國長期戰亂,使得東夷和南蠻都對我天朝上國不再忌憚。其中的高麗、百濟、新羅、流求和倭國,儘管互不統屬但卻摩擦不斷。所以從軍事角度講,大運河也是意義重大。
四、文化上
南北朝在長期的分裂中,缺乏交往,尤其在文化方面,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差異很大。
原先固有的封閉狀態被徹底打破,尤其是在北中國,漢族對外來文化,或主動或被動地表現了一種包容和汲取的精神,使得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族文化進行了交融。在政治、經濟、風俗、學術、禮儀和思想等方面皆如此,不再是漢族的單一型,而是以漢族文化為主,對各少數民族和外來文化的兼收幷蓄。
《續漢書·五行志》記載:
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師貴戚皆竟為之。
期間,先後有匈奴、鮮卑、羯族、氐族、羌族等在原漢族統治的北方地區,建立過區域性的割據政權。在國家政權和政治制度上,從十六國到北朝時,始終存在著全國的或區域性的胡漢體制混雜。
而南方的文化則比較柔和含蓄, 北方的文化就比較粗狂, 畢竟北方的純粹漢文化,已經被沖刷的寥寥無幾了,胡人留給我們唯一的印象,估計就剩下佛像、廟宇和石窟了。
所以,非常客觀的講,隋煬帝開鑿運河的目的,的確有個人享樂的成分在內。但是,更多的是對於各方面的積極意義,也是非常明顯的。除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作用外,大運河對於後世的積極影響和意義也顯得意義非凡。
回答完畢!
參考資料:
《隋書》
《隋煬帝和大運河》
《資治通鑑》
-
5 # 史無止境
隋煬帝極其奢華,盡人皆知,這也是導致亡國的主要原因吧。今天就說一個小秘密給大家,隋煬帝的揚州迷樓,裡面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揚州觀音寺有一“鑑樓”,相傳是隋朝煬帝所建,原名為“迷樓”。據史書記載,隋煬帝建的迷樓極其奢華。迷樓中千門萬戶,曲折不斷;幽房雅室,室室相通。進入迷樓,讓人如墜雲端,不知所在。有人進去,花上一整天都出不來。隋煬帝逛完迷樓後,非常高興,說道:“就是神仙到了這裡,大概也要迷路,就叫迷樓吧。”迷樓由此得名。
相傳,“迷樓”的建造者項開因造這座樓而為隋煬帝賞識,被封為五品官。這座花費巨資建起來的“迷樓”究竟有何用處呢?
其實,它就是隋煬帝淫樂的場所。隋煬帝荒樂無道,沉溺於女色,挑選了良家少女數千人居住在迷樓中。他一到這裡便住一個多月,仍不想出去。大夫何稠又進獻了一輛御童女車。車修造得極狹小,只能容下一人,並且裡面設定了許多機關,將女子放到車中,車中的機關就將她的手腳全都卡住,女子的身子就沒法動一下。隋煬帝用一個少女進行了嘗試,十分高興,並賜名,猜猜看,能叫啥?
隋煬帝又下令畫工繪製了數十幅男女圖,懸掛在迷樓中。同年,上官時從江外任滿回京,鑄造了烏銅屏風十來面,每一面均長五尺、寬三尺,全都打磨成光亮照人的銅鏡,可以當作屏風,環繞在寢宮內,上官時把它們進獻給隋煬帝,放進迷樓寢宮內,四面環繞。接著又將女子放進去,女子全身上下無一不在鏡子裡,隋煬帝大喜道:“繪畫上能畫得像,這卻能看到人的真面目,比繪畫好過一萬倍!又賞給上官時一千金,作為嘉獎。
一時眾官員競相效仿,為滿足隋煬帝的歡樂獻上種種寶貝,而迷宮中也是“奇貨可居”,各種為歡樂助興的東西源源而來。“迷樓”便成了隋煬帝流連忘返的享樂之所。
這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把這股勁用在國家治理上,隋煬帝將會改寫歷史,創造奇蹟吧,談談你的看法吧。
隋煬帝在歷史記載中一直都是殘暴昏庸的統治者,很少有人把他真正的放在正面看待。原因是什麼,因為他的貪婪迫害了自己的兄長,積累了民怨,斷送了國家。但是我們不得不說,他是有罪,但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
回覆列表
過猶不及吧。
有首詩是這麼為隋煬帝鳴不平的——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說的是京杭大運河,自隋以後發揮了重要的功效,多少個朝代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漕運體系。
再說備受詬病的三徵遼東,事實上,不要說他,唐太宗李世民也打過,唐高宗李治也打過,後世的歷史也證明,來自東北方向的少數民族真的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打遼東,單從戰略高度上來說,其實沒毛病。
還有隋煬帝雖然好大喜功,為了迎接外國使者打腫臉充胖子,用布做裝飾,但是正是在他這中二
一般的舉動上,一度中斷的中西方交流又開始啟動。
還有擴建大興城,後世蜚聲世界的長安城就是以此為基礎。
可見,隋煬帝做的很多事,其實都是大好事。或者說,老爹留給他的底子太雄厚,只要他不玩脫,哪怕做個普通的二世祖,也能搏一個號名聲。偏偏……他是一個超級敗家子.
他太心急了,他把所有這些事都放在了一起做。集中在他登基的這短短14年裡,不是一件件開工,而是幾乎同時進行。民力被他榨得乾乾淨淨,終於導致海內沸騰。
李世民也打過遼東,也吃過敗仗;可是吃過敗仗之後,他立刻警醒起來,一面派自己的軍隊繼續進行小規模的戰爭,消耗高句麗的實力,另一方面,他繼續在國內積攢實力,並沒有盲目擴大戰爭規模。終於在他兒子李治上臺之後,畢其功於一役。而隋煬帝呢?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一次比一次規模大,終於帝國崩潰。這種典型的賭徒心態,終於作乾淨了自己的本錢。
唐王朝也擴建過長安城,唐太宗,唐高宗和唐玄宗年間先後增建了大明宮和興慶宮等宮殿,但請大家注意一下時間跨度,而隋煬帝呢?是在他老爹只建了一個皇城的基礎上,擴建了整個外城。
上一個像他這樣好大喜功的皇帝,是漢武帝,但是漢武帝至少有衛青霍去病帶來的戰爭紅利止血,至少有桑弘羊這樣的經濟奇才為他擦物價沸騰的屁股,隋煬帝呢?父親留下的高熲、宇文弼、賀若弼等幾個治國能臣,都被他幹掉了。
所以呢,歷朝歷代皇帝都說要戒奢侈,不要急功近利。群臣一看要上大工程都清一水的反對,你們知道為什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