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031789774797
-
2 # 奕天讀歷史
假設龐統、法正真的沒死,而徐庶也沒有被迫降曹,那麼再加上諸葛亮,蜀漢四大頂級謀士俱在,劉備興復漢室,一統江山的霸業還真有成功之希望。
諸葛亮坐鎮益州,負責後勤
諸葛亮就不用多說了,通曉古今,遍覽天下,有不世之奇才;且恪盡職守,躬親嚴謹,是劉備集團當之無愧的、真正的大戰略家。諸葛亮的《隆中對》,舉世無雙,給劉備指明瞭霸業的方向。雖未能最終實現天下一統的大業,但是能夠以蜀漢羸弱之勢,成就天下三分之業,已經實屬不易。
再加上諸葛亮善內政、刑法、外交和經濟,讓諸葛亮留守成都,坐鎮蜀川,負責後勤,多方協調,必是萬無一失。
法正跟隨劉備,坐鎮中軍;龐統率魏延諸將,兵鋒無敵
龐統和法正兩人比較相似,都善於帝王霸業之策,皆有臨軍戰陣之奇謀,並有臨危應變之急智,非常適合隨劉備四處征戰。
劉備能夠順利取益州,攻漢中,首功就是法正,其次就是龐統。
法正看到劉璋闇弱,故意讓劉璋引劉備入益州。而龐統也力薦攻益州,並獻上中下三策,幫劉備成功入蜀。劉備取益州之後,法正又力勸劉備攻取漢中。法正出奇謀,以車輪戰的方式擊敗張郃,又助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並建議劉備斂兵固守,耗退了來援的曹操大軍,順利取得漢中。
法正和龐統兩人都有能力進諫約束劉備。
漢中之戰時,有一次作戰形勢對蜀軍非常不利,本應馬上撤退,但是劉備卻執意不肯,且無人敢勸。當時,箭如雨下,法正毅然擋在劉備之前。劉備讓方正避箭,法正答:“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劉備只好允諾撤軍。這也是後來諸葛亮在夷陵之戰,劉備慘敗後,慨嘆若法正在,則不至如此的原因。
龐統跟法正一樣,敢於直諫。益州之戰時,大軍經過涪城,劉備大宴將領,飲酒作樂,並對龐統炫耀說,這真是天下樂事呀。龐統卻責備劉備:“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劉備原本高興,聽聞大怒,把龐統趕了出去。龐統一句話不說,扭頭就走。劉備立刻就後悔了,又命人將龐統請了回來。而龐統也不客氣,不言一語,只顧神色自若的飲食。而劉備卻跑過來問龐統,剛才是誰錯了?龐統答曰:“君臣俱失。”給了劉備一個臺階,劉備大笑,飲宴盡歡。只是,龐統運氣不濟,在攻益州雒縣時,不幸中流失身亡,不然功績應該不會比法正差。
法正原本為益州系,讓他跟隨劉備,坐鎮中軍,雙方都安心。而龐統作為荊州嫡系,可為先鋒,帶著魏延等將領,充任大軍之鋒芒,必然所向披靡。
魏延雖然和諸葛亮多有嫌隙,但魏延還是部曲之時,龐統已經和諸葛亮同列了,而且一起入益州作戰,原本就是龐統的下屬。而龐統同魏延一樣,也喜歡冒險,不像諸葛亮那麼謹小慎微,龐統會更加欣賞魏延。龐魏兩人配合,一文一武,要不就是輸的徹底爽快,甚至是死無葬身之地;但更有可能是創造不世之輝煌,一舉拿下關中,殺出潼關,直取洛陽,再揮軍南下,與關羽會師,則劉備霸業可成矣。
徐庶輔助關羽,荊州穩固
關二爺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存在,個性過於鮮明,跟蜀漢的眾多將領都不合呀,唯一的特例就是徐庶。如果徐庶沒有被迫投靠曹操,那麼徐庶就是輔佐關羽的不二人選了。
諸葛亮和龐統是親戚,都是龐德公的晚輩,且都是仕宦子弟,也各有各的傲氣。這如果跟更傲氣的關羽放在一起,時間久了,必會生出事端。
徐庶就不同了,雖然跟諸葛亮、龐統是好友,學識謀略同樣不凡,但徐庶卻是十足的寒門子弟。徐庶是主動投奔了劉備,沒有諸葛亮的矜驕;而且徐庶還會舞槍弄棒,跟關羽一樣,曾路見不平,為人報仇後逃亡避禍。這……徐庶跟關羽絕對是知音呀,徐庶的寒微,也恰恰符合了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的習性。
如果徐庶沒有投曹操,那麼徐庶跟關羽一起留鎮荊州,必可保荊州無失。打仗的事情交給關羽去辦,而駐守江陵城,負責內政、後勤和外交的事情,交給徐庶處理即可。
其實,劉備要一統天下,同時兵出益州和荊州,兩支大軍哪支為主,哪支是牽制,一目瞭然的事情。關羽就是幹了喧賓奪主的事情,最後落得慘敗。關羽僅需在中路的襄樊兩城跟曹仁對峙,不斷吸引曹操援軍,牽制曹操的主力即可。
沒有了關羽的“威震華夏”,孫權也不會那麼忌憚關羽,就會在東路合肥一線繼續牽制曹操。再加上徐庶的謀略和外交,孫曹結成聯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劉備在稱漢中王,整備之後,兵出益州,率領西路大軍,有龐統、魏延為先鋒,法正為中軍謀士,再帶上張飛、馬超、趙雲等虎將,這陣容一出,曹操恐怕就不是遷都那麼簡單了。
曹操見狀雲:“汝等自娛,容孤先去東海泛舟!”言畢,翩然東往。
-
3 # 狼的影子319
什麼也改變不了,最多能夠保持蜀漢最強盛時期的局面,不可能再有任何發展了,建安24年劉備奪取漢中,此時是蜀漢政權的巔峰時刻,當年孫權就背盟奪取了荊州,孟達也投靠了曹魏,二年後劉備又在夷陵兵敗,蜀漢徹底喪失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實際上,在三國時代,一個政權的建立和發展主要取決於是否能得到士族集團的支援,跟有什麼樣的謀臣良將關係並不大,比如遼東公孫氏,徐州陶謙,淮南袁術,西涼的馬騰韓遂,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漢中的張魯,以及大名鼎鼎的呂布都是如此,曹魏政權是得到了穎川士族集團和一大批寒族軍功集團的支援,孫權是依靠淮泗士族和江東士族的支援,劉備集團是依靠荊州士族和益州的東州系士族的支援才建立,發展起來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徐庶和龐統的作用並不大,為劉備聯絡荊州士族的主要是諸葛亮,代表東州士族集團的主要是法正,孟達和李嚴吳懿,代表益州士族的主要是樵周,射援,蜀漢政權只要團結穩定住這些主要人物,就基本上可以穩定的生存了。
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事實,創造歷史的從來都不是哪個呼風喚雨,神鬼莫測的神棍,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這個時代的精英階層和它的代表人物~曹操,劉備,孫權。龐統法正諸葛亮徐庶縱然有天大的本事,離開了劉備這杆“帝室之胄”的政治旗幟,離開了劉備的知人善任,離開了荊州士族和益州士族的支援都沒有任何作用,他們也改變不了歷史的程序。
具體到蜀漢政權,不管小編列舉的這幾個人有多麼牛逼,都改變不了一個鐵的事實~就是在建安24年的時候,劉備已經60歲了,關羽已經61歲,張飛也58歲了,無情的歲月留給蜀漢政權擴張的時間已經沒有了,沒有了劉備的蜀漢政權是註定不可能再有什麼發展前途了,它不像曹魏和東吳那樣,有雄才大略的第二代繼承人,劉禪只是一個守成之主,他駕馭不了諸葛亮龐統法正這些人,而且,這些人相互之間也是勾心鬥角,互不服氣,如果他們都活著,連劉備都擺不平他們,何況年幼的劉禪呢,所以說,這些人都活著,對於蜀漢可能未必是什麼好事情,當此之時,夷陵兵敗,國遭大喪,吳軍壓境,主少國疑,必須有一個德高望重而又強有力的鐵腕人物支撐起局面,而且也只能是一個人,如果是法正等人都活著,蜀漢政權必定是“政出多門”,幾個大佬依靠自己的派系爭權奪利,互相制約,俗話說“艄公多了打爛船”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劉備這樣的人物領導,讓這幾個人胡作非為,蜀漢政權的滅亡就指日可待了。
-
4 # 冢中老虎
從人物性格特點分析我覺得不會成立
因為徐庶去曹營才這顆種子才為諸葛亮出山埋下伏筆,假如徐庶不走,首先一點,劉備就不會信任他,為什麼呢,劉備才剛剛起步,立足的根本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母親被人扣押了都不走,是為大不孝,試問如果徐庶不走,劉備集團還有什麼在這個世上立足?
就算劉備留下徐庶了,又能如何?他的好友龐統和諸葛亮劉備敢要嗎?不敢?那就沒有後面的蜀國了,所以徐庶必須走。
在深入做個假設,徐庶的母親沒有被曹操扣押。徐庶一直在劉備帳下,那劉備還會請諸葛亮出山嗎?以劉備想要贏民心的根本前提下,會的情況只會是一種,那就是徐庶招架不住郭嘉,荀彧,荀攸這些人的情況下。那個情況基本無力迴天了,好,就算郭嘉死了,徐庶也招架不住,這個時候諸葛亮和龐統才會出山,出山之後直接訂計蜀中,這個時候才有了法正,徐庶,諸葛亮,龐士元四大軍師聚首,但這個時候蜀中大將基本打完了,就算都活著,那也老了,但到了這個時候新生力量已經沒了,要重新培養需要時間,試問魏國會給時間嗎?不會。
還有,就是以小編的問題直接回答,其實也改變不了結局,只是滅亡的時間會推遲而已,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徐庶沒走,那劉備最信任的軍師就是徐庶,所以,徐庶必定坐鎮漢中。而法正,也會坐鎮漢中,因為法正在,漢中無憂。那麼接下來就是諸葛亮肯定坐鎮益州才能穩定,剩下龐統就跟隨劉備和中軍打仗,看過三國的都知道,以劉備的性格,龐統的奇謀鬼道,發揮不出多大作用,這就會導致打兵無功,而人才最多的地方就在益州,以諸葛亮親力親為的性格,就會浪費太多人才得不到歷練,就會導致後繼無力。所以也只能前期的守江山。
再來看看曹操集團個孫權集團,曹操的眼光多麼毒辣,如果蜀中四大謀臣都在,他會意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嗎?肯定能夠意識的到,這麼這個時候明知自己時日不多了,會怎麼佈局?首先一點,就是打壓曹植,直接立曹丕為世子,這樣就為後來的魏國儲存了一大批人才,以及這些人的影響力。
那麼會保留哪些人才以及所造成的影響呢?首先立曹丕為世子,那麼世子爭奪的兩大犧牲品家族荀彧家族和催琰家族就不會倒,這兩大家族不倒直接的影響就是天下學子歸心。而荀彧和荀攸一個是王佐之才,一個是奇謀之才,這些造成的是曹氏家族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湧現,這是劉氏集團比不上的。而劉氏集團要和曹氏集團打仗,是一個曠日持久的戰爭
再來看看孫權集團,荊州不還,永遠是心病,所以一直會虎視眈眈的盯著,一有機會就要奪回來,而水戰,又是東吳強項,又是持久戰。
而曹氏集團,天下九州,得其六,又因鄧艾的屯田制,糧草充足,人才又輩出,東吳又物產豐富,此消彼長。
綜上所述,就演算法正,徐庶,諸葛亮,龐統聚首,確實厲害,但曹氏集團個孫權集團也有奇謀鬼才。故最多是平分秋色,後繼人才,糧草,金錢,文人武將等。此消彼長,蜀國必亡
-
5 # 一個半世紀的青春
雖說歷史不能假設,但如果諸葛亮,龐統,徐庶,法正同時出謀劃策,並且劉備能夠將其各盡其才的話我想蜀國還是有很大希望恢復漢室的。
諸葛亮:真實的諸葛亮可能沒有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的神奇,但隆中對的運籌帷幄做未來的具體規劃,總抓全域性的能力還是非常突出的。不顧國力之孱弱五次北伐並沒有給蜀漢帶來多大改觀。但如果其他幾位謀士和猛將們都健在的話,孔明在君主旁總管後方,把控全域性的話蜀漢復興指日可待了就。
龐統:劉備坐穩荊州之後,應劉璋邀請,開始謀劃入蜀,帶在身邊的謀士正是龐統,龐統向劉備進言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益州人口百萬,可為基業。從龐統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龐統其實不同意諸葛亮把荊州和益州放在一起的。他的戰略是坐擁雍,涼,益,放棄荊州。因為地理上荊州不適合防禦,佔據荊州的話孫劉聯盟早晚有破裂的危險。並且在奪取益州的過程中,龐統的表現還是很出彩的,給劉備出了三條奇策:上策奇兵突襲成都;中策引誘劉璋部下斬之;下策退回荊州再做打算。龐統可謂是劉備集團入蜀前軍事謀略第一人,如果沒有英年早逝的話,可以和後來的法正共同發揮奇策的價值。在進軍等問題上還是要比諸葛亮看的更深刻一些。在網上見過一副對聯,內容如下:江山已成三分鼎,誰位先知,唯有龍鳳能並舉。先生豈是百里才,若不早逝,怎容漢室久偏安。
法正:法正投靠劉璋之後一直得不到重用,在張松的舉薦下,法正才獲得結實劉備的機會。自從建安16年之後,法正參與謀劃了劉備所有重大的軍事安排,包括蜀漢面對危機時候奪取益州的策略。法正最為人稱道的戰果就是輔佐劉備戰勝了夏侯淵,取得漢中地區。作為對手曹操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陳壽就頗有讚歎之意地把法正與曹操集團的郭嘉和程昱這樣的謀臣相比。
徐庶:歷史上的徐庶和演義中出入有些大,破八門金鎖陣,走馬薦諸葛等都是不存在的。歷史上劉備聽聞曹操征討荊州,劉琮投降後南奔,而在途中徐庶母親被曹軍所獲,徐庶為了母親投奔曹操,而不是像演義中程昱仿寫徐庶母親手跡誘騙徐庶。歷史上徐庶投奔曹操時候,諸葛亮已出山輔佐,關於徐庶記載不多,在曹丕曹睿時做到過御使中丞,真是身懷經綸之才卻難得抱負,如果真能劉備身旁可能真的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總結來看,如果這四位輔佐過劉皇叔的重要謀士能在三足鼎立時還在的話,必定不會導致蜀漢的羸弱局面,恢復漢室也是指日可待。
-
6 # 有畫說話
《胡說志》記載是這樣發展的:
公元219年曹操自漢中退卻,盡遷居民數十萬口入魏地,一時民口大增,實力較戰前反而大升。一時倒也高興,安心休整備戰!再說那劉備,此戰後宣告日盛,不覺有些得意!在手下眾人的推舉下晉漢中王,大封群臣!聚宴十日後迴轉成都休整練兵,留馬超領武都太守,以鎮西羌,又命魏延領漢中太守防禦曹魏,張飛回轉閬中編練新兵,趙雲領江州太守,與關羽協同,防備東吳!
這一日,有馬良自江陵回成都例報,聽得宛城一帶有亂兵反魏,不覺動了心思,連忙派人請法正,孔明,龐統前來商議!不一會,三人俱到。劉備告知意思後,法正立即起身道:“主公所言極是,曹操新敗,魏地當是人心浮動,此時若能進攻,當是最佳時機。臣願隨主公親征。不過臣有一慮,漢中剛定,民口皆失,需要遷入新民,恢復農耕後再出兵不遲!”劉備聽後,不語!『想是劉備已經等不及』
孔明見狀,也起身道:“主公,孝直所慮確實有理。若想平魏,此時還需要完成兩件事。一是快速恢復我方漢中之戰損耗的兵力,二是可著一將替換馬超,命馬超先奪隴西之地,盡遷其民入蜀,則西部穩固。此時可命三將軍率所部進駐上庸,與二將軍互相支撐,世元兄可攜黃忠霍峻赴江陵換關將軍防守,關將軍領荊州半軍圍住襄陽,只圍不攻。待曹操來救,主公與孝直率主力與三將軍匯合擊之,則必勝。拿下襄陽樊城,即可圍住宛城,也只需圍點打援。不久魏必遷都。民心動搖。臣當率一軍開赴陳倉,做”癢動”牽制長安之敵。主公再使一善辯之人與孫權求女結親通好,另派一可靠之人深入吳地交好山越,丹楊,說動他們反叛,則東吳方向無憂。此時征伐大軍可速戰拿下宛城,兵出武關,臣亦領軍兵出長安,則大局可定。”『不愧孔明,考慮周密,魏國危矣』。聽得孔明之言,劉備暗喜:“那依卿等所言,需時多久!”
孔明道“二年即可。”劉備不語,雙眉不由微鎖。龐統看到,已知主公心思。立刻上前道:“臣有一策,只需一年。”“快快說來"聽得龐統之言,劉備不由大喜,此時方才感覺龐統相貌也沒有以前那麼醜了。“主公,臣願親自先赴隴西,以主公之仁,馬超之威,定可說動隴西歸附;有勞效直兄去與東吳提親,其他人份量不足,恐孫權生疑。而說服山越丹楊反叛,不可用自家之人,若孫權聞得,必生事端。孔明總督後勤,主公坐鎮練軍,則一年即可發兵滅曹魏。”劉備大悅!君臣四人議定後,又使人往隱居在鄉的徐庶處『此處甚妙,說出徐庶去處』送信邀請,託付山越之行。這才散去,各自準備。
未及半月,往徐庶處的使者回到成都,未見徐庶同行。劉備急問狀況。使者回道:“徐庶知主公心意,感念主公恩情,已去往山越丹楊,不久定當有信來報。”劉備聽後,心內一陣狂喜,再也按奈不住迫切的心情,就想本月出徵。剛想請孔明前來商議『此時龐統、法正已經動身離開、唯孔明總督政務和後勤尚在成都』,猛一想,這滿腦子法家思想的孔明遇事考慮謹慎,一本正經缺乏幽默,商議結果定是堅持一年後出兵。於是使人偷偷命糜竺親赴江陵,讓關羽先行出兵襄陽,又令人秘密通知張飛速速領軍趕赴上庸。安排妥當,方才悠閒的自去吳夫人房中歇息,以補即將持久征戰而帶來的夫妻分離之苦『皇叔倒也注重家庭生活』。
哪知這三將軍,好酒行獵,新兵還未募得半數,加之原有之兵近半役期已至,輪替之兵還未到來。使者只得回報劉備,告知三將軍要求延期。劉備只得作罷。兀自加快練軍步伐等待張飛。又聽報關羽出師順利,拿下襄陽,圍住樊城,水淹七軍,曹魏大震。不覺龍心甚歡『此處用龍心預示日後稱帝,妙』,急命人赴樊城犒賞荊州軍······哎!世事難料,這一日,還未等到犒賞使者回轉,竟突然噩耗不斷。
回覆列表
沒有可能,歷史就歷史。我也沒閒工夫扯這些了,生存與死亡自有天命,命中由天末苦求,通走努力與奮鬥解變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