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威堂後裔
    李白詩中俯拾皆是的他對於自己的政治才能的自誇。他一再標榜自己有管晏、魯仲連、諸葛亮、韓信之才,但縱觀其一生,我們看不到他任何政治才能,只有紙上談兵和仕途上接二連三的失意。雖然入宮初期李白確曾在政治上顯過身手,協助皇帝“製出師詔”,但終於沒有看到他的一篇象樣的“策對”、“奏疏”,沒有看到他比較系統的輔政綱領。

    進宮後目空一切,忘乎所以,令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硯,有時甚至把玄宗都不放在眼裡,“戲萬乘若僚友”,其狂傲招致了包括玄宗在內的很多人的反感,玄宗曾經對高力士說“此人(李白)固窮相”, 即李白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更要命的是李白嗜酒如命,工作期間也經常縱酒狂醉,這種人性格,不適合官場。

    李白,而且整天只知道採仙草,煉仙丹。整天只知道到處遊玩,發微博。

  • 2 # 清淡滋味坊

    李白沒有想過走仕途,怎麼會在仕途得志!

    李白一生,一直縱情山水,與酒為伴,沒有從政的心啊。看李白的風景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洋洋灑灑,大氣磅礴,與山水相應、相知,充滿欣賞與愛意。再就是抒懷的詩,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只是抱怨而已。

    但是想出仕,努力過嗎?李白恃才傲物,不屑科舉,妄想透過結交走入仕途。就像今天的學生,不參加高考就想上清華,可能嗎?!不參加科舉,憑什麼人家就讓你做官?

    終其一生,並無一篇策論,沒有富民之策,沒有強兵之舉,怎樣被人發現?後來,隨著詩名日著,皇帝來請他了,機會來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自己拽,擺譜。進宮寫個拍馬屁的詩,要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這樣子的人誰敢給他官做?!他接近了權力,可惜被自己把機會作掉了。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李白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至於仕途,不適合他。

  • 3 # 獨孤求醉937

    我覺得有這幾個原因,第一齣身問題,李白的祖先是罪犯,所以李白無法參加科舉,跟李白同歲的王維就是狀元,算得上少年得志,而這條路李白沒法走,只能靠別人舉薦,而像李白報以很大希望的韓朝宗這些政客並不喜歡李白這樣的人。第二性格問題李白是大才子但不是好的政客,動不動就天子呼來不上船這種性格肯定不適合從政,不懂得討領導的歡心。第三能力問題,這個能力是他為官的能力,他曾經作為永王的幕僚協助永王造反,但他顯然很不稱職,永王也很快失敗,李白也成了階下囚。

  • 4 # 被打扮的歷史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巔峰代表,有名的詩人更是繁若晨星,而李白和杜甫更是唐詩的兩座山巔。由於中國古代有讀書,貨予帝王家的傳統,傳統上每個讀書人的志向都是入士,展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李白作為當時最有名的文人,人們自然會對他入士有比較高的期望,但終其一生,李白在仕途上並不順利,這李白的出身、個人性格特點、文學與治國才能並不一致相關的。

    李白出身並非門閥家族

    從目前已有的資訊來看,李白出身於碎葉城,在今天的中壓地帶,並不處於唐帝國的中心陝西漢中地帶,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來自於邊陲小鎮、有文學氣息的飄逸少年,這樣的出身自然與唐朝盛行的門閥制度有著比較遠的距離,也就與唐代有名的名門望族之間沒有關係。

    在歷史上,李淵在開創唐朝的過程中極大的依靠了大門閥的力量,因此在唐立國後這些大的門閥家族就具有比較高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唐朝最為著名的門閥叫做五姓七家,並且這一說法在唐朝流傳很廣,說明起源於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門閥制度有進一步的上升勢頭,人們世家大族的觀念進一步深固,士、庶、高、寒之間仍有著極深的鴻溝。據記載“五姓七家”,“恃其族望,恥與諸姓為婚”,甚至連皇帝的公主都不放在眼裡,只進行內部通婚,對政治權利形成一定壟斷。如按北魏以來的傳統,清河崔氏與隴西李氏、范陽盧氏世代為婚姻;趙郡李氏則與博陵崔氏世代為婚姻;范陽盧氏與滎陽鄭氏世代婚姻,隴西李氏與范陽盧氏世代婚姻,他們不屑與其他姓氏為婚。於是有盛唐宰相薛元超的一嘆:“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薛家已屬以韋、裴、柳、薛為成員的“關中四姓”之一,但仍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見其影響。貞觀中,太宗皇帝無法忍受世家大族的傲慢,說:

    比有山東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好自矜大,稱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以多為貴,論數定約,同於市賈,甚損風俗,有紊禮經。既輕重失宜,理須改革。

    可見,李世民多次發出包含迷惑與憤怒的質問:“吾實不解山東四姓為何自矜,而人間又為何重之?!”於是,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編修者無視皇室,而將“山東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為天下第一。後在太宗的干預下,《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對“山東士族”進行了壓制,但卻沒取得實際效果。這些世家仍壟斷者相應的政治和社會低位。

    從世家的內部通婚制度可知,世家在當時所處的社會低位以及血緣對於關係確認的影響。李白作為邊陲小鎮的青年,沒有相應的勢力依附無疑在仕途上面臨較多的困難。

    李白的個性並不適合官場

    對於封建帝王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更多的是需要能夠幫助自己的又聽話的人士,而李白此人是個性獨立,但過於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對於皇帝而言,這樣的人,可以利用他的文學修養來愉悅自己,但不能堪當大任,畢竟如若掌握過高的權利,勢必會在大臣之間形成表率作用,而不是之前的對自己言聽計從的樣子,自然不舒服;同時,恃才傲物的人容易得罪人,在內部造成矛盾,形成不安定因素,比如李白就曾經讓唐明皇的當朝寵臣高力士脫靴。

    文學才能與入仕為官不是一種才能

    毫無疑問,李白是具有超高的文學才能的,並且得到了千古以來的認可。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很多人認為文學才能等同於一個人的才能,這是有點以偏概全的,實際上,文學才能和入仕為官的才能完全不是一回事,入仕為官在封建時代,除了日常的政務之外,一方面要適應官場生活方式和運轉方式,另一方面需要揣摩上義才能走的更遠,毫無疑問瀟灑飄逸的李白並不適合這樣的生活。

    李白沒有在仕途上取得成功,他的一腔熱血都揮灑到文學之上,對於中國來講多了一個大文豪,少了一個唯唯諾諾的高階官僚,也是一種幸事。

  • 5 # 史海獨行

    世人皆知李白天生對文字的敏銳,是當世與後世盛讚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但鮮有人知道曾在大康山拜師隱士趙徵,學劍作詩也學黃霸縱橫之術。這種人才理應在仕途也是前途無量,但事實上,李白受封出任“翰林待詔”不到2年就辭官而去,繼續浪遊四海的生活。後來先後遇到兩次牢獄之災,要不是運氣好,曾有恩於郭子儀,差點被肅宗秋後問斬。為什麼一代詩仙仕途總是不得志呢?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一是個性使然。李白他的個性的主流是矛盾的。因為他一方面藐視權貴(讓楊貴妃研磨、高力士給你脫靴子中可見一斑),追求自由無拘束的生活,這些和他少年時跟隨大康山隱士趙徵、峨嵋山隱士東巖子學習、生活長達十年有很大的原因。另一方面他又刻意結交達官貴人,以便得到保薦求得官職,這也從他受詔入京為官,以及他的詩作中有充分的體現。這種雙重個性迫使他不能完全融入到官僚體制內,始終被同僚排擠。

    二是沉溺詩酒。李白愛喝酒,經常和文人墨客飲酒作詩,放浪不羈。他的傳世名作《將進酒》更是這種生活的真實寫照。開元15年,李白在探訪雲夢大澤時,受孟浩然的引薦,認識了前武后宰相許圉師,許圉師認為李白年少得意、前途無量,就將自己的孫女許宗璞許配給李白。後來許圉師對他的態度一次比一次冷淡。許圉師當初看到李白的詩稿,很篤定地認為他一定有所成就,因為當初的科舉就是以詩取仕的。卻沒料到李白終日沉溺在詩酒中,所以對這個女婿越來越失望。後來,在開元24年左右李白又一次出門遊歷,這次遊歷直到他客死當塗,再也沒回過家。這期間李白沉溺詩酒,縱情山河,其他能入他眼中的事物太少太少,更何況是追求仕途!

    縱觀李白一生,他有許圉師、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宰相李甫林的女兒李騰空、道士吳筠,包括後來的大唐名將郭子儀等背景不凡的人脈資源,又集黃霸縱橫之術、劍術於一身,本人更是名滿大唐的“謫仙人”,種種光環的加持下,原本仕途會平步青雲,奈何李白一方面個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志不在此,最終還是無緣於政壇,為中國歷史留下另一段佳話。

  • 6 # 虎皮貓大人的三哥

    “仙”者為何?扶搖萬里,逍遙自在,高高在上,冷眼旁觀,不屑於自認為的不屑於,註定不為紅塵世俗所羈絆!

    李白是中國唐朝偉大詩人,其詩篇雄渾瑰奇,氣象萬千。賀知章讀了李白的詩歌后讚歎不已,稱其為仙人謫世。而李白本人也被後人稱為“詩仙”。

    在賀知章等人的舉薦下,唐玄宗李隆基召李白進宮,命其入仕翰林。要知道,在實行科舉制度的當年,李白這相當於不用考試就直接破格提拔進入官僚系統,且為皇帝欽點,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莫大榮耀。此後,唐玄宗每次舉行盛會,都會將李白帶在身邊,命其作詩記錄下當時盛況,李白一時間成為了皇帝面前第一紅人。

    本來李白應該仕途順遂,扶搖直上。然而,由於李白的性格向來輕視權貴,最看不得讒諛獻媚之人,於是他得罪了一個玄宗身邊最不能得罪的人——高力士。高力士雖然是太監,但卻最得玄宗和楊貴妃的寵幸,李白當眾羞辱高力士讓他為自己脫靴,從此跟高力士結下了樑子。

    有一次,唐玄宗詔令李白作詩來形容楊貴妃的美貌,李白當時正喝的酩酊大醉,聽旨後二話不說,揮毫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作品《清平調》三首,全詩如下: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詩中李白極盡其才華來描繪楊貴妃的美貌,本應得到玄宗和楊貴妃的重賞。楊貴妃一開始看了也非常滿意,然而這時高力士終於等到了報復的機會。

    問題就出在第二首詩上面,其中“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句詩,本來是借漢朝美女趙飛燕的美貌來襯托楊貴妃之美。本來楊貴妃也是不知其中內情,認為李白說大美女趙飛燕也要依靠化妝才比得上自己,正自高興。但此時高力士卻在楊貴妃耳邊講述了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穢亂宮闈,害死漢成帝的故事,李白是藉此羞辱楊貴妃是紅顏禍水。

    從此,李白算是和楊貴妃結下了樑子,加上其性格剛正不阿,不願屈就,於是後來被唐玄宗疏遠,屢遭貶謫,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 7 # 重走玄奘路

    十五能作賦

    詞駕凌相如

    自認為是宰相之才

    商人出身的家庭根本沒有參加科舉的資格

    只是皇帝的文學侍讀無品五階後來皇帝給點錢直接讓他回去了

    能談得上李白有仕途嗎

    娶了宰相的孫女也沒有改變現狀

  • 8 # 藺MG

    因為和性格有關,還是政治上的小白。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詩人,李白註定是那座繞不過的高峰。李白為人爽朗大方,喜歡飲酒作詩,愛交朋友,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後世尊稱“詩仙”。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所以他的一生是充滿坎坷的,其享受的待遇與其所作的貢獻嚴重不符。

    李白有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濟蒼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遺世獨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一切.他還深受遊俠思想影響,敢於蔑視封建秩序,敢於打破傳統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遊俠本不相容,但李白卻把這三者結合起來.

    李白的前半生一直在為進入仕途而奔波,直到42歲才在賀知章與玉真公主的引薦下,唐玄宗才召令他為供奉翰林(就是陪皇帝開心解悶的御用文人)。雖然唐玄宗對李白很重視,但是李白對這種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於是,終日始縱情詩酒,常常翹班,就連大老闆呼喚也裝聾不聞。期間,他還幹過醉酒草詔、令力士脫靴的荒唐事,所以遭宮人忌恨,最終被玄宗不喜所拋棄。

    再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在廬山隱居的李白看到天下大亂,憂國憂民的他看到永王李璘被封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度使,領江陵大都督,鎮守江陵。禮賢下士,招兵買馬,設定官署。

    57歲的李白誤以為報國的機會到了,下山投奔永王,至德元年十二月,由於李璘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情況下擅自率水師東巡,。永王被定性為謀反,並被玄宗下詔“貶為庶人”,而加入李璘水師幕府的李白,也因為跟隨永王李璘而獲罪,被判流放夜郎。

    雖然李白最後經過親朋好友搭救,沒吃什麼大苦頭,最後還被赦免了,但是李白年事已高,又居無定所,四處遊蕩。

    上元二年(761年),年過六十的李白再也流浪不起了,由於生活相當窘迫,只好投奔遠在安徽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到達當塗的次年病逝。

  • 9 # 耳朵Z先生

    李白為什麼仕途總是不順呢?

    首先,他志向大嗎?

    大,李白的志向非常遠大。

    他的志向是: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

    就是布衣卿相,做帝王之師,是管仲、姜子牙那樣的人物。且不說當時的時代是否有必要存在姜子牙、管仲(當局者允不允許存在),但可見其志向高遠。

    那是李白才疏學淺嗎?顯然不是。

    李白在當世可謂名滿天下,這與他齊名的杜甫有質的差別,杜甫在他的時代並不出名,是到後來名聲才越來越大。

    為什麼李白名聲那麼大呢?

    自然是因為他的才能,李白的詩篇如夢如幻,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並且其劍術高明,可謂文武全才。其讀書本來就天賦異稟(沒有天賦是寫不出那些浪漫瑰奇的詩文的),而且十分刻苦,不然怎麼會有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呢?最重要的是能沉澱,不浮躁,曾經專門在道觀學了幾年的黃道之術,就是說專門關起門來搞學問,一個天賦異稟的人比你努力還比你沉氣,試問,這樣的人怎麼會是志大才疏的人呢?

    那李白仕途不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李白不能參加科舉,沒有敲門磚,也沒有政治資源。

    李白為什麼不能參加科舉?因為他的父親是商人,《唐六典》明確規定罪人之子和商人之是不能參加科舉的。他的父親是商人,並且有傳言李白是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的後代,這當然不可考,但是據說李白的先輩確實因為獲罪被流放西域,所以也有考證說李白出生在當時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雖然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李白父親是商人,祖輩獲過罪,所以導致他不能參加科考。要知道科舉考試是進入官場的敲門磚。

    科舉考試除了是官場入門券以外,還能帶來強大的政治資源。

    我們經常能看到古裝電視裡的場景:一個人經常會說我是康熙多少年的進士。參加科舉,同科計程車人自然就形成了一種政治互信,再加上主考老師,老師也需要這些士子形成自己的政治枝脈,同時也為這些同門考子們帶來強大的政治資源。

    所以,李白不能參加科考,自然就沒法進入政治系統,也沒法為自己帶來強大的政治資源。

    第二,玄宗後期官場糜爛,政治不清。

    在玄宗晚年,所謂的大唐盛世只是外衣華麗,其實內裡已腐爛不堪。並且朝局先後被楊國忠、李林甫操控,政局渾濁,對於李白入仕,完全沒有適合的土壤。

    玄宗曾進行過一次特殊的選舉,讓有特殊才能的人到長安參加考試,可是考試完畢李林甫卻對玄宗說:賢無在野,意識就是說除了朝廷之外已經沒有人才了,所以一個也沒錄取。而這些人中,有個人叫杜甫。

    所以,就這樣的政治風氣,言路閉塞,受權臣把控,李白的仕途顯然是不會順利的。

    三、李白生性狂放,蔑視權貴

    李白的狂放可以說在唐代文人中無人出其右,恃才傲物,蔑視權貴,高力士脫鞋為人津津樂道。恰巧當時的官場正是權貴當道,李白看不慣,別人自也容他不得。

    四、李白才氣太大,偶像氣質太濃,他應該是偶像而不是愚吏。

    李白當時的詩篇驚世駭俗,名滿天下,再因他的仙風道骨,狂放不羈,儼然是大唐第一偶像。這樣的全民偶像去做一名小小的愚吏,勞累於案牘,奔走於世俗,那是大唐的損失,是社會的損失。所以,世俗或者說社會,廣大人民群眾,李白自己,都容不得他在宦海里沉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書豪為好友郭艾倫鳴不平表示:用兩三比賽的結果去評論郭艾倫並不公平!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