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位長安

    愛新覺羅·弘時是清朝雍正帝第三子,母為齊妃李氏,據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最後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

    依照常理而論,弘時為諸子之長,在關乎繼位的大事上歷來講究嫡庶有別、長幼有序的清朝宗室,弘時理應被雍正帝選為下一代接班人。然而雍正卻偏偏不喜歡天性放任不羈的弘時,有意將皇位傳給康熙在世時頗為喜愛的皇四子弘曆,這對弘時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民間一直有很多猜測,比較靠譜的說法是弘時缺乏政治野心,而後更在關鍵性的“站隊”問題上與父親發生重大分歧,繼而招致雍正的厭惡並將他驅逐賜死。也有傳聞,性格放任不羈的弘時在聰明才智上輸給了一向不受父皇重視的四弟弘曆,最終遺憾地與皇位失之交臂。

    弘時之死原因有五

    第一 性格有問題

    弘時20歲以前,先後經歷了康熙帝的兩廢太子,諸皇子為謀取儲位拉黨結派,明爭暗鬥,皇十四子允禵率師西征,收復藏地,康熙帝猝死,胤禛獲取皇位等一系列大事,造成了其敏感多疑,耿直率真的性格。乾隆帝稱弘時“放縱”、“不謹”,即是如此。

    第二 與八爺黨關係密切

    儘管尚無史料予以證實,但根據雍正帝其後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這一情況,似可判斷早在雍正帝繼位前,弘時對於允禩等人,即有一定好感,他對康熙朝晚期儲位之爭的看法,具有與其父胤禛截然不同的傾向性。因此,雍正元年雍正帝秘密建儲時,當然要將這位懷有異志之子,排除在外。

    第三 康熙獨寵弘曆 雍正秘密立儲

    眾所周知,康熙皇帝一直很喜歡弘曆,甚至有傳言說康熙曾留下遺旨要求雍正傳位於弘曆。雍正也是十分欣賞弘曆。

    在雍正兩度派年幼的弘曆至景陵祭奠康熙之後,弘時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此時,弘時深知自己繼位的希望已全然破滅,加上母親李氏日漸年老失寵,其優勢更是喪失殆盡。

    第四 直接導火索是弘時“大逆不道”的言論。

    雍正五年的一天,在宗祠祭祀之時,弘時忽然以“先帝在天之靈,願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的說辭,為被雍正囚禁於宗人府的允禩等幾位親王求情,話裡話外,直指父親不顧手足之情,迫害幾位皇叔,將令康熙魂魄不安云云。

    雍正聞言勃然大怒,隨即下詔以“言行放縱不謹”的罪名將弘時革除宗籍,而後賜死。由此可見,正是弘時的這些話令雍正清醒地認識到“才智不足,尚可教誨,然此子心懷異志,侍君不忠,對父不孝,則斷不可留”。

    第五 心理作用,惱羞成怒

    在強烈的怨憤心理催動下,他日漸倒向了雍正的政敵允禩的陣營,這種公然與皇權相抗衡的行為徹底激怒了雍正,終於在雍正五年,先帝靈前的一次談話後宣告父子關係決裂。隨即,雍正下詔,將弘時削籍趕出宮,發往宗人府去做允禩之子。不久,這位年僅二十四歲的皇子就被他的父親親手送上了不歸路……

  • 2 # 史事拾趣

    愛新覺羅·弘時,清朝雍正皇帝第三子,在他前有弘暉、弘昐和弘昀,此三人均夭折,因此弘時算是“嫡長子”,其後還有弘曆、弘晝二人。弘時的生母齊妃出身不錯,也很得雍正寵愛,弘時也聰慧過人,深得雍正喜愛。雍正繼位時,弘時已成家,按清朝宗室制度,他應該在京城開府另住。但雍正疼愛他,於是把他留在宮中同住。不僅如此,雍正還有意把一些政務交給他辦理,培養他的能力,可見,雍正對弘時還是相當器重的。

    經過九子奪嫡的雍正即位後,不願意再重蹈覆轍,所以決定秘密立儲,於是將繼承人的名字寫在詔書上,藏在了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並稱在其死後才能開啟。根據立長不立幼的原則,大家都以為弘時是太子的不二人選,所以很多朝臣開始依附於弘時,此時弘時已成年,又有豐富的政務處理能力,所以他志得意滿,對朝廷實務更加勤勉認真。

    到了康熙的忌辰,一般應該由一國之君的雍正去景陵祭拜,或者由太子去祭拜,但是連續兩年雍正都派了四阿哥弘曆去景陵祭拜,這件事讓朝堂議論紛紛,弘時也忐忑不安。再加上其生母齊妃年紀大失寵,種種情形讓弘時對雍正產生了怨恨,處理朝堂事務也沒以前認真,常常敷衍了事。

    他還常常大肆議論,說他的八皇叔胤禩最有才幹,可惜生不逢時。胤禩是當年雍正爭位時的死敵,即位後一直處於被打壓的狀態,沒想到弘時竟然公開為其叫屈,雍正沒想到弘時竟然如此蠢,再加上他辦事不力,免不了對他多有訓斥。早就不滿雍正做法的弘時,在一次宗祠祭祀上,當著眾人的面,力勸雍正釋放被圈禁的皇叔們。並稱,康熙若是看到他這樣殘酷打壓手足,一定會很不得安寧。雍正沒想到弘時竟然公然站到政敵一邊來指責他,盛怒之下,雍正將弘時開除宗籍,把他攆出了宮,並賭氣似的,把他過繼給胤禩為子。

    弘時沒想到雍正如此絕情,竟然和自己斷絕了父子關係。再想到雍正對待手足尚且殘酷,不免擔心自己也會受到打壓。因此,在惶惶不安和憂慮中,憂鬱而死。

  • 3 # 紅雨說歷史

    雍正的兒子中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都是有才之人,並且都有登上皇位的實力,只是弘曆更加得到皇爺爺的器重。雍正登基的時候,弘時已經20歲,在九子奪嫡中雖然沒有參與進去,但是20歲的他已經對有了一定的政治嗅覺。九子奪嫡中四阿哥胤禛不露神色,及時是和競爭對手八阿哥胤禩也十分交好,據說弘時此時也和八阿哥胤禩關係緊密。

    雍正登基以後,對三阿哥弘時的教育也頗為看重,多次親自過問,為其找尋天下名師。雍正的前兩個孩子早夭,所以作為三阿哥的弘時成為實實在在的長子,本應是最有機會得到皇位的他,卻先被雍正推給了自己八弟胤禩做兒子,接著第二天被削去宗籍,史書記載甚少,理由也只有僅僅的三阿哥性情浮躁,辦事不牢等在我們看來不疼不癢的原因。這不禁引起了後人的猜測,甚至雍正殺子的聲音越來越大,經過影視劇的渲染,更是被一些人深信不疑。

    從一開始的器重到不過三四年的時間,雍正就不認自己的兒子,還把他“趕出了家門”,其實原因最大的應該就是三阿哥弘時和八爺胤撇不清,逃不開關係。

    雍正登記以後,為了避免不再出現九子奪嫡的事情,設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把心中的人選寫在聖旨上放入匣子中,到自己駕崩以後顧命大臣拿出來宣讀新君。但是雍正的心思在他秘密立儲後不到兩個月就藏不住了,因為兩個月後的康熙祭奠,他派遣了弘曆代替自己去,並且在第2年的時候依舊選用弘曆代替自己去。在康熙去世前 她也是這樣安排雍正的,所以誰是秘密立儲的人選,大家心知肚明。作為長子的弘時估計心有不甘,但是也毫無辦法,但是雍正登基以後,弘時和自己父親的政敵胤禩關係密切,這可能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叔侄惺惺相惜吧。

    雍正四年,坐穩皇位的雍正多八爺党進行了清算,已經改名的允祀,允禟被削去宗籍,圈禁起來,名字都改成了“塞斯黑”和“阿其那”,據說是“豬”,“狗”的意思。三阿哥弘時,並沒有因為這樣逃過了厄運。八阿哥被圈禁後,自己緊接著就被圈禁起來了並且削了宗籍,理由“放縱不謹”四個字,讓後人十分疑惑。但是事情和八爺黨遭受打擊並徹底毀滅緊緊相連。父子親慕到反目成仇,讓人唏噓,最是無情帝王家。

  • 4 # 與狼共舞說歷史

    弘時算是雍正帝的長子,是乾隆帝的異母哥哥,母親齊妃出身高貴,母子倆早年頗受雍正帝的寵愛。

    如果你看過《甄嬛傳》就好了,劇中人三阿哥就是弘時,他前面的兩個哥哥夭折,他就算皇長子了。

    當時,在眾人的眼中,弘時最應該是皇位繼承人。但是,弘時竟然早早被雍正帝逐出皇宮,消除宗籍,斷絕父子之情。

    從尊貴無比到卑賤沒落,巨大的落差讓弘時陷入恐懼、絕望之中,憂憤而死,年僅24歲。

    弘時是怎樣一步一步惹惱親生父親,落得如此下場呢?

    雍正帝創立秘密立儲制度:

    雍正帝一直子嗣不豐,對弘時很是寵愛,經常帶著他處理國家大事,他還親自給他挑選天下名師。

    雍正是親歷殘酷的九子奪嫡才繼承皇位的。為了避免手足相殘的悲劇重演,也為了避免諸皇子和朝臣相互勾結的黨派之爭,雍正帝不再公開立儲,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就是把皇位繼承人寫在密詔上,放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的建諸匣裡,當朝皇帝駕崩後,才能取下建儲匣,公之於眾。

    弘時覺得身為皇長子,很可能是皇位繼承人。不少大臣也屬意弘時,依附於弘時。

    弘時的太子夢破碎:

    按慣例,每逢康熙的忌辰時,應該由一國之君的雍正帝或者由太子去景陵祭拜先皇,但是,雍正四年的時候,雍正帝竟然派去了年僅13歲的皇四子弘曆。弘時開始對自己的“太子夢”感到焦慮。

    第二年,康熙帝的忌辰到了,雍正帝竟然又派皇四子弘曆去祭拜先皇。

    一時間朝堂議論紛紛,弘時也忐忑不安。再加上其生母齊妃年老色衰,日漸失寵,種種情形讓弘時心懷不滿,處理朝堂政務也沒以前認真,常常敷衍了事。

    雍正帝見皇長子日漸“放縱不謹”,也很生氣,真是恨鐵不成鋼。

    最後,促使雍正帝恩斷義絕的是弘時的不當言論:

    雍正五年,在一次宗廟祭祀時,弘時腦袋一抽,突然為囚禁於宗人府的胤禩(yìn sì)等幾位親王求情。指責父親雍正不顧手足之情,迫害幾位皇叔,令康熙魂魄不安。直言不諱的說:“先帝在天之靈,願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

    “阿其那”胤禩:

    胤禩是誰呢?他是康熙的第八子、雍正的異母弟弟。曾是當年朝中重臣保舉的皇太子候選人。

    雍正繼位後,為了鞏固皇權,將八弟胤禩和九弟胤禟廢為庶人,強加他們40款"莫須有"的罪名,奪官削爵,革除宗籍,改其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是豬和狗的意思。

    弘時站錯隊:

    胤禩胤禟肯定是被冤枉的,弘時見兩位皇叔被囚禁,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很是同情,就壯著膽子求了情。

    不料正觸動了雍正帝的軟肋。雖說帝王之家無親情,但畢竟是自己的兄弟,雍正帝心裡一直覺得愧對列祖列宗,被弘時這麼一揭穿,雍正霎時惱羞成怒,暴跳如雷。當即下旨,削其宗籍,斷絕與弘時的父子之情,並將弘時過繼給“阿其那”胤禩為兒子。

    弘時之死:

    有史書記載,弘時在獲罪除宗的當天就憤憤而死。但雍正當時並未賜死弘時,所以,弘時之死算是清朝一個懸案。

    不管怎麼說,我個人覺得弘時作為帝王之子,比較自大愚蠢,自尋死路。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喜歡請關注。

  • 5 # 雨落長安66197744

    弘時雖然是長子,但在雍正四年,被雍正過繼給胤禩為子,徹底失去了皇位繼承權,雍正秘密立儲的人選必不是弘時,這對弘時是一個打擊。同時,胤禩是雍正政治敵人,而此時已經被圈禁,弘時不但失去了皇位繼承權,還失去了皇子的身份,被雍正視為仇敵,這對弘時是第二個打擊。做不成皇儲,做不成皇子,反而成為了皇帝雍正的敵人,已經徹底不能翻身,不久,弘時鬱鬱而終。

  • 6 # 朝陽阿力

    《三阿哥弘時的悲劇》

    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盛怒的雍正皇帝宣佈與三子弘時斷絕父子關係,將弘時趕出紫禁城皇宮,勒令弘時去做胤禩的兒子,圈禁,削除宗籍,在皇族家譜上除名。

    胤禩是誰呢?胤禩【印四】(1681年-1726年)是康熙第八子,是當時雍正爭奪皇位的主要對手。雍正即位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成員也就成為了雍正的眼中釘。雍正四年初,已坐穩皇位的雍正削去胤禩爵位,將其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滿語為待宰的魚)。同年九月,胤禩離世。 斷絕父子之情並讓自己的兒子去給反對派的首領當兒子,可見弘時在贊同、支援胤禩八爺黨的路上已走多遠,雍正才下此狠手。此後,弘時由其皇叔允祹約束管養。一年之後的雍正五年八月,弘時在禁所抑鬱而死,年僅二十四歲,死後無封,其惟一的兒子在三歲時就已夭折。

    弘時(1704—1727年)是雍正的第三個兒子,排行最先(雍正前兩子早亡)。雍正44歲即位時,弘時18歲,已娶妻生子;這時雍正的四子弘曆(後來的乾隆)12歲。 按常理,此時的弘時在諸皇子中排行最先,又已成人,而且還有後代,應是雍正帝選擇繼承人的首要人選。但雍正卻偏偏不喜歡弘時。 清朝史書上並沒有寫明雍正不喜歡三子弘時的真正原因。在後來乾隆皇帝給哥哥弘時頒發的恢復宗籍的詔書中,我們得以看到弘時“放縱”和做事“不謹”的說辭,表明弘時可能有些直率、任性。

    其實,經簡單分析,我們就可以得到雍正不喜歡弘時的真實原因。 在康熙晚年的太子之爭中,當時的雍正韜光養晦,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表示不參與競爭,隱藏得很深。在雍正繼位之前,弘時對於胤禩等人就有好感,對太子之爭有著與其父親不同的看法。所以,雍正在即位之前就不喜歡、不待見弘時。這是其一。

    其二。根據後來雍正勒令弘時去做胤禩之子這一情況,可以判定,在雍正四年時,弘時的政治立場已完全與雍正相對立,形同水火。在雍正執政後的短短的三年裡,弘時就走到了雍正的對立面,這現雍正的做法緊密相關。

    雍正即位當年(1723年)八月,為了防止太子之爭的混亂局面再次出現,開始實施秘密建儲制度,立儲封匣密封懸掛在“正大光明”匾之上。但是,就在秘密建儲制度實施3個月後的康熙週年的祭奠儀式上,雍正派年僅13歲的弘曆代表自己前往。雍正這一舉動使弘時十分沮喪。很明顯,雍正已確定弘曆為接班人。

    當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的忌日再次來臨時,弘曆第二次代表雍正前往景陵祭奠。至此,弘時對皇太子的夢想已完全破滅,在怨恨與嫉妒心理的作用下,他進一步倒向雍正的反對派胤禩的一方,對其父所做一切持不以為然的態度。父子之間隨時爆發衝突。

    雍正的即位,使胤禩等人所擁戴的皇十四子胤禵(1688年-1755年)帝夢成空,他們作為新皇帝的反對派,必然會受到皇權的制約和打擊。從實質上看,雍正帝與弘時的矛盾,具有維護或削弱皇權的性質,隨著弘時與其父關係的惡化,他已逐步站到皇權的對立面,為皇權所不容。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弘時的弟弟弘曆登基成為乾隆帝(1711-1799年),隨即頒旨,為哥哥弘時恢復宗籍。聖旨曰: “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隨後,乾隆下令為哥哥弘時在河北易縣清皇陵修建陵墓。

  • 7 # 藤藤菜講文史

    弘時可以算是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典型了,他出生前有兩個哥哥,可惜這兩個皇子都沒能撐到成年便去了,弘時這樣才算上的長子,而這個運氣看來不錯的長子做了些什麼呢?雍正對這個兒子的評價是“性情放縱,行事不謹”,這種記錄在史書中的評論可以說是非常嚴厲的了,作為一個帝王,對自己的兒子下這樣的判詞,我們也能得知雍正是真的痛心疾首。對比之下,弘曆年輕時即表現出過人的天賦,雍正秘密立儲選擇了更為出色的弘曆,作為接班人來培養那麼肯定更多的資源向弘曆傾斜。而以弘時的表現來看,顯然是接受不了這個事實的,為了贏得政治資本,弘時與雍正的政敵胤禩來往密切,這是觸及了胤禛的逆鱗,在帝王之家面對利益的時候親情有時候真的顯得很脆弱,最後胤禛把弘時過繼給了胤禩,表明了把他們打成一黨。胤禩的結局是被從皇家玉蝶中除名,而弘時亦未能逃脫同樣的命運,這裡弘時的政治生涯可以說就徹底結束了。沒有了父親的疼愛其實在此時都不算什麼了,政治上的一敗塗地才是最讓他痛苦的,對於一個年少放縱且心懷野望有可能繼承大統的人來說,失去了政治希望無異於是對他的毀滅性打擊,鬱鬱而終就不難理解了。一般人們都會記得勝利者,失敗的人又有多少人真正關心過他們呢?

  • 8 # 喜怒無償

    弘時按照歷史記載,是在雍正五年被雍正皇帝賜死。但種種跡象顯示他沒有死,但是肯定受到了嚴厲的懲罰。關起來了。鬱鬱而終也不一定。

    弘時,雍正帝第三子。母齊妃李氏。乾隆帝異母兄長。雍正五年被削去宗籍賜死。年二十四。弘時的死,是雍正帝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賜死。

    弘時的死是必然的,首先因為立嗣弘時已經和父親雍正關係惡化。有了矛盾。而弘時已經走向了雍正帝的對立面。

    雍正帝的對立面是他的弟弟胤禩。八爺胤禩。弘時在得知不會立自己為太子以後,和自己的父親雍正不肖一顧。產生了怨恨。開始雍正還是給弘時機會的,希望他能變好。改過自新和自己的關係發生好的變化。但後來越來越失望,因為此時弘時和八爺搞到了一起。這讓雍正好多煩心。最後把他關起來。慢慢鬱鬱而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閨女上六年級了,長的不好看,被同學嘲笑,我應該怎樣安慰她,讓她自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