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文24335015

    漢武帝不是不敢管,是捨不得管,只能離開長安,但是去病真不該殺李廣,太年輕了!為舅舅衛青討說法.太不冷靜了!如果不殺李廣,漢武帝就不會讓他離開長安,不離開長安那個病也不會至死,可這就是歷史,沒有如果

  • 2 # 來顆大伊萬

    整個李廣家族在漢武帝心中都不如一個霍去病,更何況在漢朝時期,外戚是君王掌握朝政的重要助力,霍去病不僅是衛家的人,更是漢武帝想培養起來分衛青兵權的制衡之術。更是想留給劉據的一個重要臂膀,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

    而漢武帝有多疼霍去病呢?霍去病雖然沒成家,但是有個兒子,在霍去病去世以後,漢武帝親自撫養帶在身邊,可惜最後也病死了。可憐漢武帝對霍去病的疼愛。

    所以是不敢殺嗎?完全就是不想殺!

  • 3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李敢因衛青誣陷逼死李廣,涉嫌害死李蔡,當眾揍了衛青,由於李敢深受武帝寵信,衛青卻已失勢,衛青當然不會去告李敢,告不倒李敢不說,丟人丟到南天門了。

    衛青就只能挑撥霍去病,讓霍去病暗殺李敢,兩個當紅炸子雞相愛相殺,他衛青漁翁得利。沒想到武帝一追問,霍李兩家無冤無仇 ,於是霍去病自然把衛青供了出來,武帝痛失李敢,衛青這下偷雞不著蝕把米,從此徹底邊緣化。後來三個兒子的侯也被擼了。

    武帝當然不會把霍去病怎麼樣,如果李敢殺了霍去病,武帝同樣不會把李敢怎麼樣。李敢和霍去病是武帝掃蕩匈奴的左膀右臂。

  • 4 # 月下讀書

    漢武帝不是不敢,而是另有打算

    事情要從飛將軍李廣說起,李廣將軍一生七十戰,苦難一世難封侯。李廣是個悲情人物,作戰能力絕對十分彪悍,可惜老天爺都不予他好運,政治問題(接受梁王封官),地理問題(迷路)讓這位老將歷經三帝也沒能封侯,最後兒子部下都封侯了,最後一戰之後鬱悶自殺。

    李廣之子李敢憤而闖入衛青家中,打傷了衛青,這可是死罪,衛青乃當朝大司馬,不過衛青為了保護李敢就把此事按下了,後來霍去病知道了,就在漢武帝組織的狩獵中當眾射殺了李敢。漢武帝對外宣稱李敢被鹿撞死,了結此事。

    那麼漢武帝為何這樣做?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列舉一下:

    一 愛才 霍去病17歲得封冠軍侯,小將軍如同彗星一樣耀眼的崛起,軍功很快就與舅舅衛青同封大司馬,四次戰爭都打入匈奴腹地,單于的老婆兒子,祖父,叔輩讓他殺的殺抓的抓,把匈奴趕出祁連山,何其威武,此等帥才千年不遇,漢武帝自然愛惜。

    二 政治 其實我感覺這也是漢武帝的手段,說李敢被鹿撞死,明眼人誰能看不出來,再說霍去病是當眾射殺李敢,很多人都看到了。漢武帝只是在試探,試探朝中有沒有人敢與衛氏一族抗衡,因為衛青雖然很地調,但是漢武帝不會不忌憚他,還有衛子夫是皇后,太子劉據也是衛青外甥,所以,這個事件漢武帝這樣處理也是帝王心術。

    三 扶持 扶持誰?扶持霍去病,當朝之中能與衛青較量的只有霍去病,衛青雖然是霍去病舅舅,漢武帝還是霍去病姑父吶,所以,漢武帝想扶持霍去病崛起,其實這一點和觀點二有點相似,都是帝王心術,不過是另外的解釋,這一點是平衡。

    所以表面看起來漢武帝是在維護霍去病,其實內在有很多想法,最後霍去病英年早逝,太史公都不知道死因是什麼,在《史記》中只是一個字概括“卒”。只是大量描寫了漢武帝為他修建墳墓。

  • 5 # 歷史笑春風

    在《史記》和《資治通鑑》裡面都記載了霍去病射殺李敢的事。鑑於《資治通鑑》主要是引用《史記》的資料,我們就從《史記》中去尋求答案。《史記》裡面對這一事件是這樣記載的:

    廣死軍時,敢從驃騎將軍。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壖地,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國除。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敢男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遲衰微矣。

    我們看這段記載,雖然司馬遷對李家非常維護了,在寫這段歷史裡面給李家加了許多溢美之詞。但是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李家撲面而來的飛揚跋扈。

    咱們首先說說這件事的起因,李廣自殺事件。在《史記》裡面是這樣記載的,李廣想要封侯,便抓住最後的機會,要求參加出擊漠北的對匈奴的決戰。可是漢武帝認為他年紀大,不想讓他去。經過李廣的多次請求才同意了。

    可是到了衛青那裡,衛青兵分兩路,把李廣前將軍的位置給改了。他讓李廣擔任右路的主將,兩路夾擊匈奴單于。李廣不願意,但是衛青強迫他擔起任務。結果李廣迷路失期,致使大軍的夾擊消滅單于的計劃破產。匈奴雖敗,但包括單于在內的大部分逃跑了,自己也死傷相當。李廣因此而自殺,而衛青所部沒有一個立功的,更沒有一個封侯的。

    看完這段,我相信很多人都對李廣有了成見,覺得他簡直死不足惜。但是,我們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給我們這段歷史加了一些零碎的東西,成功的轉移了我們的視線。

    一是漢武帝對衛青說李廣年紀大數奇,不讓他和單于作戰,怕他影響戰鬥的勝利。二是衛青有個好朋友叫公孫敖的,剛剛丟了侯爵,衛青想讓他立功恢復侯爵,所以讓他代替了李廣。三是,右路地形不好,“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就是因為這三個原因,造成了李廣失期自殺。還加上煽情的一段描述,說“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

    說句老實話,少年時期,我看到此處,我也會感動的為李廣哭一場。可到了現在,經過世事,我再回過頭看這段,簡直沒法理喻。這完全是一家之辭,完完全全是站在李廣的立場看問題。

    先說漢武帝對李廣的看法,李廣老不老?老。李廣的能力低下不低下?低下。和匈奴幾十戰,就沒有立過功。說數奇是給面子了,說你無能才是真的。為什麼不讓你李廣擔任前部?當年你和張騫出擊左賢王,你這個前鋒能夠和主力隔上一天行程,險些全軍覆沒。這次和匈奴是決戰,要求包圍全殲,你李廣再來這麼一出,這仗怎麼打?說你李廣說錯了嗎?

    再說衛青。這一次衛青是先偵察到了匈奴單于的駐地,想採取兩路包抄,包圍殲滅的戰術。把你李廣調到右路,把包抄的任務交給你,把全軍五分之二的兵力交給你,是對你的輕視了嗎?至於公孫敖,說句老實話,哪一位將領不願意用自己知根知底信任的將領,就算有你司馬遷說的那點小心思也無可厚非。一個主將就沒有調整自己部署的權力了嗎?

    結果李廣果然不負眾望,行軍居然迷路了!衛青帶領一半多的兵力,好不容易打敗了匈奴,還讓單于和匈奴主力逃跑了。你李廣來了什麼態度?好像這一切不是你李廣造成的,是衛青造成的,自殺一死了之。因為你李廣一人,大家幾乎全軍覆沒,大家奮戰一場,沒有功勞,沒有封侯的。誰會哭你李廣?如果司馬遷你是軍中一員,你會哭嗎?你不罵就算好的了。

    我們可以從這些歷史記載裡,看出李廣的品行。飛揚跋扈,自私自利。這種目中無人的將領,也就衛青能夠容忍他,換霍去病試試。

    回來之後,李廣的兒子李敢跟隨霍去病立了軍功,封了侯。漢武帝也提拔他,讓他接任了李廣的郎中令的職位。而李家的支柱之一,丞相李蔡也獲罪自殺。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敢本來該安分守己過下去,可是他卻打傷了衛青。

    衛青隱忍了這件事,但是,霍去病得知後,決定為舅舅報仇。在打獵的時候射死了李敢。漢武帝掩蓋了這件事,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當然,在這裡司馬遷照樣不忘加上一句,“去病時方貴幸。”

    我們看這件事,一個郎中令,居然敢打傷職位比他高得多的大將軍。而大將軍居然不敢吭聲,忍了。這也太奇怪了,誰給他這麼大的膽子?按照漢朝的法律,李敢是應該立刻殺頭的,但是他依然逍遙法外。最後,還是他的老上司霍去病殺了他,以自己的方式執行了國法。

    我們看後面,李敢的兒子、女兒都被太子寵信可以窺得一斑。李敢沒有太子的撐腰,他是不敢這麼放肆的。而衛青因為是太子的舅舅,所以才家醜不可外揚,隱忍了這件事。

    而政治手腕老練的漢武帝,當然不會宣揚這件事。他會用他認為最好的辦法去處理這件事。他沒有宣揚李敢的罪行,也沒有宣揚霍去病的行徑,採取了和稀泥的辦法,暫時把這件事壓了下去。但是,霍去病僅僅一年後就英年早逝,不知道是否與此事有關。

    因此,霍去病殺李敢是為了報私仇,李敢以下犯上打傷大將軍虧理在先。漢武帝不是因為司馬遷說的“貴幸”而不管。而是不管而管,比較公平的處理了這一事件。

  • 6 # 94310417小云

    非漢武帝不管,李敢擊殺刺傷了大將軍衛青本就是大罪一件,但衛青念李敢為李廣後人,其父因罪自裁,不忍加罪與李廣子李敢,才隱瞞了傷情,但其妻公主不願意告訴了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去病不免大怒,李敢本為驃騎大將軍部將因功受封三百戶賜侯爵,但李氏家族不幸時李蔡因戰功被封為丞相,但因知法犯法而被誅殺,思李氏餘脈皆應小心謹慎從事,但李敢在眾人鼓動下才起了邪惡之念擊傷了大將軍,按漢律以下犯上本該治大罪,去病注意了李敢活動跟隨而去,在樹林中射殺了李敢,後去宮中吿訴了漢武帝,武帝大怒,知前因後果後,對外言李敢死於打獵誤射,才唐色過去,後大將軍大司馬亦怒斥驃騎大將軍不該:殺李敢,後二年驃騎大將軍在揮軍打下狼居山和貝加爾湖後死於回師途中豈不天意,可見人在作天在看那。

  • 7 # 厚土高天識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後世詩人′王勃對李廣一生的哀嘆。

    李廣歷經三朝,一生頗為傳奇悲壯,文景兩朝“以養息防禦為主要戰略國策,對匈奴只是防禦性的小規模出擊,在這種環境中,李廣屢次挫敗匈奴的入侵,屢立戰功鹹震敵膽,被敵人稱為“飛將軍。”

    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略進攻軍事行動,此時的李廣己是五十多歲的年齡,任後軍將領,配合大軍協同作戰,多次軍事行動李廣都有偏離目標的失誤,最後一次因為迷路貽誤戰機,_李廣自殺身亡。是悲憤自殺,還是羞愧自殺誰也說不清楚?從李敢刺殺衛青之事看,衛青可能有打壓的嫌疑,李敢因為明知父親抱屈受欺卻又找不出有力的證據措詞為父鳴冤叫屈,況且衛青的背景是撼不動的泰山。無奈只能走極端方法刺殺衛青洩憤。

    衛青對李廣的死應該有良心的譴責,所以對李敢的行刺,表示忍讓沉默不言,自責心理能好受點。當然一個具有生殺大權的統帥,利用手上的特權,整死一個下屬將軍,不需要用鄙劣手段就讓你死的有口難辯,有冤難申。

    霍去病在隨駕狩獵時,乘機射死李敢可謂膽大妄行飛揚跋扈。雖然李敢有行刺衛青之舉,但可依法追究,他應該知道殺死李敢的後果,卻很極端的做了,而且漢武帝睜隻眼閒隻眼,以鹿撞死為其自圓其說,逃避法律的制裁,輿論的譴責,難道沒有玄機在 裡面嗎?

    漢朝自呂后起重用外戚,到東漢末年一直都是外戚掌兵監國,在劉徹時尤為突出,對外發動戰爭的指琿權都是外戚掌握,衛青,李廣利就是例子!

    李氏祖孫三代的忠烈有目共睹,就象李陵到死都沒有背判漢朝,而漢武帝卻滅了其九族。”李廣難封′”與漢武帝寵信外戚的思想有直接關係

  • 8 # 海浮人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對於飛將軍李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出生於隴西李氏,乃是秦朝名將李信之後。不過李廣命運多舛,一生與匈奴廝殺,戰功不斷卻始終沒有封侯,最後還因不願受到刀筆之吏的羞辱,憤而自殺,實在令人惋惜!

    幸運的是,也算後繼有人。李廣的三個兒子, 都是能征善戰之輩。不過長子、次子英年早逝,只剩下三子李敢。而李敢跟隨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徵,因作戰有功,“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被封為關內侯,後來更是接替父親,擔任郎中令,大有中興李家之勢。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出了這樣一件事致使李家自此衰落下去。

    在漢武帝組織的狩獵大會上,霍去病射殺關內侯李敢。

    這可謂是石破天驚,絕對是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要知道,隴西李家可是當世大族,世代從軍,在軍界頗具威信。並且上一任家主飛將軍李廣才身死不久,霍去病攜私憤射殺李敢,可以說得上是以下犯上,大大打了漢武帝的臉。可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漢武帝也是令人大跌眼睛,只是責怪幾句便一筆帶過,實在令人費解。要知道李家世代忠良,在軍隊中頗具聲望。而被射殺的李敢又是當代李家的家主,飛將軍李廣唯一倖存下來的子嗣,漢武帝如此處置,實在有失公正。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

    而我們論究史實,不難發現武帝這樣處置不無道理。

    李家做大,能人輩出,不利於漢武帝的統治

    飛將軍李廣歷經三朝,一生馳騁沙場,在軍中頗具威望。至漢武帝時期,論及聲望與才能,與衛青可謂稱得上是軍中兩大柱石。而且李家人才輩出,三個兒子都驍勇善戰,可以說是虎父無犬子。並且李廣的弟弟李蔡也非常厲害,不僅擅長行兵打仗,還頗具治國之才。李蔡憑藉戰功,被封為樂安侯,到元狩二年又被任命為丞相。在任期間,輔佐漢武帝做出了許多改革,頗有政績。

    而 李家一世兩人傑,一文一武都已發展到人臣的頂峰,又有傑出後輩留於世,家族發展至此必然會勝極而衰,受到漢武帝的忌憚。

    而這,恰恰也是李家悲劇的開始。年輕的武帝想要一攬朝政大權,實現自己心中的野望,勢必需要打壓老臣和大族。因而“內外朝制”應運而出,他設定內延,提拔身邊親信,用以打壓朝中的權貴勢力。而在軍政兩界頗具威望的李家,自然在他的有意安排之下逐漸衰落下去。而霍去病又是他一手提拔的親信,用以應對在李廣身死,衛青年老後,朝中無名將的局勢。因此對於射殺李敢的罪名上,他自然不會真的去追究霍去病的問題。

    李敢刺殺衛青,犯下大錯

    漢武帝徹底掌權之後,深感匈奴之擾。為永決後患,他接連發動漠南、河西兩大戰役,對匈奴軍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然而,不甘心失敗的匈奴再次起兵南下襲擾,漢武帝便發起了這場誓要殲其主力的漠北之戰。當時,漢武帝共集結了10萬兵卒,一支由衛青帶領,一支由霍去病率領,其中李廣便在衛青麾下做前將軍。為了擒殺匈奴王族,衛青決定實行包抄之計,派李廣帶兵封住匈奴退路。可李廣急於立功,在多次請求先行與單于決戰無果後,竟擅自領軍提前出發。結果呢?不光自己在風沙中迷了路,更害苦了衛青!當時,衛青撞上了匈奴的主力,由於李廣等將的擅自離去,己方兵力與匈奴方面相差懸殊。歷經苦戰,方才取得了勝利。不過因為沒有封住匈奴的退路,錯失了抓住匈奴單于的時機。

    李廣後來知道此事,羞愧難當,自責耽誤皇上大事,便拔劍謝罪了。

    而李敢是李廣的小兒子,自幼就在父親的關懷下長大,他的兄長死得早,父親將他這根李家的獨苗看得特別重要。聽聞父親的死訊後,李敢憤怒不已,將父親的死怪罪到衛青頭上,逮著機會進行刺殺,讓衛青重傷。

    而衛青呢?顧及與李廣的情分,不願意讓老兄的獨子命赴黃泉,因而隱瞞了下來。可這怎麼逃得過霍去病的眼睛呢?畢竟衛青於他,不單單是他舅舅,對他更是有知遇之恩。作為私生子的他,打小地位就非常尷尬,衛青可謂是他最親近的人了。如今舅舅被人恩將仇報,他顧念舊情不以追究,可不代表他霍去病咽得下這口氣,因而在圍獵大會上決定射殺他。

    霍去病闖禍之後,李敢刺殺衛青的事情自然也公之於眾了。西漢時期,刺殺全軍最高統帥是滅族死罪,霍去病殺了李敢也算是功過相抵。再加上漢武帝當下正寵信霍去病,有心保他,自然是一句兩句話就將此事翻篇了。

    西漢前期,流行“春秋公羊學說”

    漢武帝時期,公羊學說盛行,人們對於血親復仇極為支援。因此在知曉李敢竟然刺殺他最為親近的舅舅衛青之後,霍去病自然咽不下這口氣,因此有了射殺一事。而李敢以一介校尉之身刺殺全軍最高領帥大司馬衛清,也是源於此處。因此,漢武帝才能這樣若無其事的揭過此事,而朝中也沒有多少大臣反對。

    霍去病軍功卓著,正受重用

    提及漢武名將,霍去病可謂是首屈一指,地位絕對在衛青、李廣之上。他,可以說是當時無數少男少女的心中偶像。崛起於微末,卻又不甘平凡,既學韜略也懂馭下。從18歲從軍以後就連年征戰,馳騁漠北,消滅俘虜匈奴十多萬,對於匈奴產生了毀滅性的打擊,尤其是那場經典的“封狼居胥”徹底打垮了匈奴的自信,奠定了大漢不朽的尊嚴。在這場戰爭中霍去病先是形成區域性的以多打少的局面,用一萬多的兵馬硬生生打敗了6萬多的匈奴軍,從精神上摧毀了匈奴的抵抗力,甚至一路追殺,在狼居胥山上祭天,徹底的奠定了匈奴只能遠居漠北的局面, 為漢武帝的雄圖大業添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戰中,德國為何選擇羸弱不堪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為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