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明眼亮647
-
2 # 千千看書
我的孩子6歲整了,已經是大班的最後一年,在幼兒園快三年的時間內,她一直保持自信開朗活潑,老師多次誇讚,每次上公開課。肯定選中她做班級代表!
她是如何做到這樣的?因為從剛上幼兒園第一天,我們就是有準備而來的!
因為我清楚的知道幼兒園小班最重要的兩件麻煩事!
是哪兩件麻煩事呢?
首件麻煩事!
很多小朋友上幼兒園第一週甚至第一個月第一學期都哭哭啼啼不願意和家人分開。
這個讓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一個班級20個小朋友,一大半都在哭。
但我的女兒卻從未哭過。原因有2個。
第一、長期以來建立的安全感。女兒堅信,媽媽不管什麼時候都非常愛她,不會拋棄她。
第二、女兒膽子大,很小就在小區裡交了好幾個同歲的朋友。我告訴她上幼兒園代表認識更多的朋友,玩更多好玩的事,還有人專門講故事給她們聽。
更是讀過《喬治第一天上幼兒園》、《幼兒園的第一天》這些書,提前瞭解幼兒園有趣的事。
第三、明確告訴她回家的時間,在她睡過午覺吃過下午茶的時候,玩耍時間就到了,媽媽就會準時來接你回家。
當然家長也要做到堅定地走開,不要走一步三回頭,像下圖這樣,搞得生離死別很悲傷的樣子。這樣特別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因為有了這樣的心理建設,我的女兒從未因為離開我上幼兒園而哭過,反倒對幼兒園充滿了好奇心。
第二件麻煩事!
有很多小班的孩子,還不知道尿尿要主動上廁所,經常把褲子尿溼。
拉過臭臭撅著屁股等老師擦。
睡覺起來等老師穿衣服,
吃飯勺子不會拿......
小班的孩子比較小,一個班有20多個孩子,一般有2個教課老師和1個衛生老師。
3個老師在小班階段就是孩子們的“保姆”,每天工作就是幫助和教會小朋友解決各種日常生活自理。
而我女兒在上幼兒園前,我就刻意放手訓練,鼓勵她自己動手。
我告訴她,因為她的厲害,這樣她上幼兒園就可以幫助其他不會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會以她為榜樣。
因為這樣的心理建設和鼓勵,她更加喜歡自己動手獨立做事。
於是上了幼兒園她能自己用勺子吃飯,上廁所會自己擦屁股,睡午覺也能自己脫衣服,穿簡單的外套。
這給老師們減輕了很多壓力。
一下子就從20幾個小朋友中間脫穎而出,老師們都誇她自理能力強,非常喜歡她!
知道了這兩件麻煩事,家長不如和我一樣提前在家就“預習”起來。這樣孩子上了小班會從容又淡定的適應幼兒園小班生活。
-
3 # 兩個公主的麻麻
人生長河中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才更絢爛。也就是說人生要經歷各個階段,而每個階段也會經受各種情感,才能完美。作為父母,我們除了少許的參與,更多能做到也就是默默陪伴。
作為兩個寶寶的媽媽,我簡單的談一談我的經歷和感受。大寶那會主要是姥姥看大的,對姥姥的依賴也比較大,上幼兒園之前半年,我們也是下意識的語言滲透,給她講幼兒園的美好。其他也並未過多準備。結果大寶上幼兒園開始特別乖,兩週以後就有些鬧情緒,甚至生病。
鑑於這些,二寶明年上幼兒園,我覺得做好這些方面吧。
其一,當然還是語言滲透,使其態度端正。這些我們做起來更方便,當然更多是因為大寶每天都講在學校的趣事,比起我們滲透更加有感染力。
其二,多帶他去幼兒園體驗,過多參與小朋友之間的活動。這樣可以提前熟悉環境。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提前融入團體活動,可以更好的鍛鍊寶寶集體生活意識。
其三,慢慢減少依賴感,生活中過多依賴誰,就使其慢慢減少在一起的時間。記住要循序漸進,離開寶寶,慢慢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從半小時到一小時,這樣既鍛鍊了寶寶,也鍛鍊了自己,因為當孩子一上學,可能你的失落感比他還大。
總之,願每一個寶寶都順利的走過每個階段的過渡期,健康快樂的成長!
-
4 # 元寶爸爸聊育兒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一天24小時都是跟家人在一起,面對的人相對單一,所處的環境比較簡單。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接觸的人員、環境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家長想到,在之前給予孩子一定的心理建設是明智之舉。家長可以分步驟的幫助孩子做好上幼兒園的準備。
第一步,產生好奇科學家培根曾經說過:“好奇心是幼兒智慧的嫩芽”,幼兒對世界的認識是從好奇開始的。現在可以在家裡多跟孩子聊幼兒園的相關話題,有意識的帶孩子去觀察與幼兒園相關的事情。比如,看看穿著整齊的園服坐園車的小朋友、手拉著手出來遊玩的哥哥姐姐……幼兒園孩子們在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在外面看看在幼兒園裡玩的很開心的小哥哥小姐姐們。(Tips:先不要進去,先保持點神秘感,讓孩子產生好奇心)
第二步,走進幼兒園孩子對幼兒園已經充滿了好奇心,就可以走進幼兒園看看了。
讓孩子去先期瞭解一下幼兒園裡面的環境、遊樂設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熟悉,見見老師,看看教室,消除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注意儘量不要讓孩子看到其他正在幼兒園裡哭鬧的孩子,以免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恐懼心理,給孩子留下幼兒園是一個非常開心非常快樂的地方的印象。
第三步,家庭準備在家裡家長們也要去跟孩子去溝通,幼兒園裡會有他非常喜歡的活動,有可以幫助他的長大的知識,比如,老師會帶小朋友們一起畫畫、唱歌,還會有很多的小朋友,比一個人在家有意思多了。
家長要指導孩子意識到上幼兒園是一個他成長的標誌,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就說明長大了,可以自己面對很多事情了,讓他產生自豪感。
第四步,能力和習慣的培養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要適當的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要能自己穿衣服、就餐、上廁所等,防止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不適應。畢竟幼兒園老師要關照至少十幾名孩子,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面面俱到。家長還要開始慢慢培養孩子固定的作息時間,早上按時起床,中午要有定時午睡的習慣。
最後,物品的準備在進幼兒園的前一兩個月的時間,可以跟孩子共同準備進入幼兒園的一些必備物品,比如說書包,文具等等。讓孩子也切實感覺到幼兒園生活的臨近,讓他也激動起來。
祝寶寶,幼兒園生活順利、開心!
-
5 # 奔跑萌漢子
孩子準備上幼兒園,家長除了要訓練孩子學會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用普通話和他人做基本的交流外,在心理上也需要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
一、可以帶孩子到幼兒園提前瞭解學校的環境,經常性的到幼兒園,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可能有些幼兒園並不是隨便可以給外人入內,家長可以帶孩子在邊上看看,比如早上幼兒園小朋友做早操,告訴孩子以後他也會像哥哥姐姐一樣,有很多玩伴。
二、同個小區的小朋友在同一所幼兒園的機率比較大,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小區玩耍,結識一些同齡小朋友,除了可以讓孩子學會與同齡人人溝通外,可能以後和某一個孩子會是同班同學。孩子有個伴,到陌生的環境也比較容易適應。
三、幼兒園作息時間家長可以提前瞭解,比如早上和午睡時間,家長可以提前三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鍛鍊孩子適應這個作息時間,到孩子上幼兒園時,可以減少因為起不來床,睡不著而哭鬧。
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好,相信孩子。
-
6 # 大晨小樂
上幼兒園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主要是分離焦慮的疏導和集體生活的適應,大人需要幫他順利渡過,增強以後面對任何分離和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
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大人要堅定分離信念,減少焦慮
很多父母第一天送寶貝上幼兒園,自己會感到無所適從,或者看到孩子哭,自己也心疼的哭,甚至“一步三回頭”。這都不利於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
應該堅定地告訴自己:這是孩子必經的過程,為了將來更好地適應。我們應該是放飛和高興的時刻!
孫儷的兒子等等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她感嘆:老母親終於要找回自我啦!這和馬伊琍在女兒愛馬剛上幼兒園時的焦慮形成對比。我更贊同孫儷的育兒方式!
2、準備一些繪本,讓孩子瞭解幼兒園,減少分離焦慮
買一些講述幼兒園生活的繪本,例如:《我愛幼兒園》,《小兔子去上學》,《喬治第一天上幼兒園》,《菲奧娜的重要一天》等,讓孩子瞭解幼兒園的生活其實很豐富、很有趣。
繪本對孩子的滲透性比單純說教更有效。
減少分離焦慮的繪本,強烈推薦《魔法親親》,你也學著浣熊媽媽的樣子給寶貝一個“魔法親親”,在想你的時候可以拿出來貼在臉上,感受你的溫暖。
3、帶孩子到準備入園的地方多看看
選定幼兒園後,經常帶寶貝過去看看,告訴她,這是你馬上要去玩的地方,那裡有很多玩具,很多書,各種有趣的角色扮演。還有盪鞦韆、滑滑梯等各種遊樂設施。。。
可以進到幼兒園的,最好帶她提前去熟悉下,邊玩邊告訴她:這就是以後你玩的地方。。。
4、幫助孩子增強自理能力
現在的幼兒園一個班級基本是2個老師、1個保育員。有那麼多寶貝需要照顧,不可能把你家孩子照顧的這麼細緻,因此,需要寶貝自己在家多練習穿脫衣、吃飯、大小便、穿鞋子等等。
小班孩子的書包裡面每天放置乾淨的內褲、襪子等備用。
5、在幼兒園同班級幫孩子找玩伴
剛上幼兒園階段,家長們可以約上同班同學一起在週末出去玩,建立良好的友誼,這樣在學校的時候,感受到朋友的存在,會減少一些不安。
孩子的適應一般需要1到2周。如果你家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也請不要焦慮,不要與其他孩子比較,請給她更多的幫助,並堅定信念:孩子,你很快會適應的!加油!
-
7 # 蕃茄先生
外向型孩子直接去是沒問題的,適應力強,透過早教學會和小朋友們交際,上幼兒園就不怕了。
最主要的是偏安靜的小朋友,接觸陌生人少,對於陌生環境適應力差,以及自身安全感不足,這些都是可以透過早期教育進行干預鍛鍊的。
如果非要只做心理建設,那就在溝通當中,初步給孩子描繪幼兒園的美好場景,課堂是怎麼樣精彩,老師和小朋友都是多麼友愛,以及玩具啊遊戲啊,看孩子平時比較喜歡哪些。當然我們只是把幼兒園的最好的方面描述給孩子,產生嚮往,但是對於孩子單獨說,不太適應的方面,自己心裡也要有預期,提前和老師溝通,上一段時間就沒問題了。
-
8 # 凌晨媽媽育兒
小孩子即將上幼兒園了,很多父母都會這擔心那擔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適應,不肯去幼兒園,離開父母身邊,會不會吃不飽,睡不好,擔心老師照顧不好。其實這是正常的心理。做好以下幾點,也許你的擔心就沒有了或者會少了。
1)、激發孩子對幼兒園的期待感
2-3歲寶寶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識,並且對事物會作出“自我認為正確”判斷,當你告訴他“明年上幼兒園了。”孩子聽後,除了對幼兒園帶有一種獵奇的心理,可能更多的是要離開家,離開爸爸媽媽的不安,但天生愛玩的本性,促使他會問:“幼兒園好玩嗎?”父母可以利用這種“愛玩的獵奇心理”,讓寶寶對幼兒園充滿了嚮往的期待感。告訴他幼兒園可以天天滑滑梯,還有很多小朋友,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看書,玩遊戲等。
2)、鍛鍊寶寶與主要照料者分離
其實孩子對上幼兒園產生抗拒心理,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與主要照料者的分離,離開了家,離開了最親密的人,到一個陌生環境,就會讓孩子產生不安。有些媽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特黏人,離開一會哪怕上個洗手間,孩子就會找人或跟著。
對於即將到來的幼兒園生活,父母或照料者先在家裡與孩子做一些暫時分離的遊戲,讓孩子體驗父母或照料者不在視線內的感受,幫助減少其的依賴心理。比如玩捉迷藏,孩子躲起來讓父母找,或者父母躲起來讓小朋友找,都能陪著孩子快樂地玩樂,還能讓他體驗最親密的人暫時不在視線內的感受,學會獨立不依賴的能力。
3)、積極的心理暗示
別看孩子小,他的心思有時候是敏銳的、細膩的。當他說“我不想上幼兒園。”對於心軟的父母可能會產生動搖的心理,寶寶就會很快察覺到,並且進一步強調“不想上幼兒園”的想法,甚至使用哭鬧來達到目的。
對於類似這種情況,父母應把握好心態明確態度,加以鼓勵和引導:寶寶上幼兒園,說明長大了。或者適當給予獎勵,比如:如果寶寶上幼兒園不哭,就獎勵你最喜歡的奧特曼玩具等。
4)、帶寶寶熟悉幼兒園
在入園前,有意識帶寶寶到幼兒園附近走走,熟悉周圍環境,認識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讓他在戶外運動設施上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樂,這樣能更好引起寶寶入園的興趣。
我二寶上幼兒園前,當時幼兒園在暑假期間開放讓小朋友進去玩,我就隔三差五帶她去幼兒園玩,逐漸對幼兒園熟悉了,還交了一個同班的好朋友,到九月上幼兒園時,開心順利入園。
5)、調整作息飲食時間
在家裡的寶寶可以睡到自然醒,困了才睡覺,餓了才吃飯,沒有規律的作息飲食時間,或者跟幼兒園的作息飲食時間不一致的。父母在給孩子做入園準備時,先了解幼兒園的作息飲食時間,有目的地調整寶寶的時間,逐漸與幼兒園時間接軌,減少寶寶入園後睡眠不適或吃飯時間不在狀態的情況發生。
總之,讓孩子愛上幼兒園,是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心願,家長應在心理上和生活上幫助寶寶做好入園準備,有利於寶寶更快更好適應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
-
9 # 小小思維家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在家就要培養孩子養成自己穿衣服、吃飯的習慣,教表達自己的意願和需求。孩子對於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掌控感和主動權後,能夠更快地適應相對陌生的環境。
塑造正面積極的幼兒園印象
千萬不要和孩子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送幼兒園去”在生活中要時常給孩子正向的引導。比如說,你看幼兒園多好玩呀,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跳舞,一起玩遊戲,你想不想上幼兒園呀?
從一兩個小時的親子分離課開始
-
10 # 一個學爸
孩子上幼兒園後,需要面對更多的小夥伴一起生活,還需要面對多個老師或者阿姨的照顧。這些人可能都是陌生人,相當於孩子一下子要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所以其實是要培養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
小孩子平時都是呆在家裡,對家裡環境很熟悉,突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又沒有熟悉的人,肯定就會不適應的。
假如孩子從小就經常接觸新的環境,接觸不熟悉的人,孩子的適應能力強,對陌生環境就不會那麼排斥。
我女兒從小就跟著外婆在小學裡面生活,有時候甚至還跟著外婆去教室上課,所以適應能力比較強。她兩歲八個月就上幼兒園了,完全沒有適應期,第一天就跟小夥伴們玩得很開心,放學都不願意回來。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平時更多時間是呆在家裡,所以環境適應能力欠缺一些,四歲上幼兒園都適應不了。他爸爸把孩子接回來,多帶他出去接觸不熟悉的人和環境,也找一些本來不熟悉的小夥伴一起玩,慢慢地孩子對陌生環境不那麼排斥了,再上幼兒園就很快適應了。
明年要上幼兒園,今年多帶孩子出去玩,出去接觸不熟悉的人和環境,培養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上幼兒園之前也可以帶孩子多去幼兒園熟悉一下環境和老師,有一起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可以先一起玩,成為好朋友,這樣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很快適應了。
回覆列表
孩子要到幼兒園了。現在就要陪著孩子熟悉環境和不熟悉地方玩玩看看……讓孩子怎麼與孩子接觸互動……看看孩子的反映,因勢利導化解孩子的疑惑……要教孩子學會自己學著做不會做的事。比如說不會拿筷子,不會說話交流等。要跟孩子眼睛對視交流看看孩子是否能明白所說的。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自己事情自己做。大小便吃飯寫字筆劃看圖說話……不要一下子做很多的。只要一點點提升孩子學本領興趣!讓孩子孩子逐步糾錯和提高自己本領……家長在家要統一口徑,不能讓孩子稀裡糊塗……按時睡覺到點起床。逐步養成認真聽講仔細回答!可以看看書講講書裡的內容……不要要求太高,只要有一點點進步,也要告訴孩子原因……呵呵!孩子是張白紙,孩子身心健康需要呵護!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許家裡也會發生爭吵,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爭吵?自己應該怎麼做……家庭也是社會一細胞……也要教育孩子關心家庭!……個人看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