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王立群的講述,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彷彿就是一個親歷者,彷彿他有超然世外的上帝視角,知道所有的事!舉例子:秦始皇暴亡,趙高放鹹魚遮蓋臭味,這些事應該是絕密吧,當時沒有人知道,司馬遷怎麼知道的?呂后密謀殺韓信,許多秘密的對話,司馬遷又是怎麼知道的?《史記》中諸如避免退左右密謀的比比皆是,司馬遷又是從何而知?最有意思的是,漢景帝和自己的妃子在床上說悄悄話,司馬遷都知道,等等這些。我不得不佩服司馬遷老先生是真會編史,那麼《史記》中真正的歷史到底佔幾成呢?
10
回覆列表
  • 1 # 立正站好喊大叔

    個人認為,有七成。

    當然,這是個人見解。

    有人說過,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這句話放在《史記》上也不未過。司馬遷是太史令,也是漢家王朝的官吏,無論一個人如何追求真相,但總會被現實所束縛。

    司馬遷的《史記》其實也是為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提供治國安邦的工具。

    無論是夏商周奴隸制傳承的弊端,還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戰亂,又或者先秦時代的苛政,無一不是在歌頌漢王朝的安穩。

    雖然漢王朝確有其獨到之處,但人無完人,況且一個國家,一個朝代。司馬遷可以在大的方向上不改變歷史真相,但每一個事件的真相,卻可以成為掌權者需要的“真相”。

    但不能說《史記》就完全是統治者的利劍,司馬遷也為其真相努力過,宮刑的背後,又豈是簡簡單單的犯錯?

    所以,我說七成為真,剩下的三分,也應該是五五之數,這樣算下來,有八成半可以為真。

    但歷史究竟如何,其中又發生過什麼,還需要自己去分析,歷史僅僅是警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 2 # 山海經易讀

    對半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首先說,司馬遷作為史家,是有真實態度的!可為什麼出現偏差?因為他記述的歷史,時段達3000年呀!3000年往前追,能弄清楚嗎?不可能。《史記》有記述錯誤嗎?有!先說三點:一是涿鹿之戰的發生地不在河北涿鹿,而是在河南修武縣。修武縣,古涿鹿,炎帝國都。二是黃帝問道廣成子的地點:崆峒山,並不是今甘肅崆峒山,而是河南崆峒山。三是司馬遷把西周滅亡的原因歸結為烽火戲諸侯,可那時候根本沒有烽火臺。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是周幽王廢大立小。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漢武帝也在廢大立小,司馬遷敢寫周幽王廢大立小嗎?

  • 3 # 蜀人道理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既然是第一部記錄歷史的正史,說明在漢朝以前是沒有文字記載的,以前的為口傳或故事。這種無從考證的無更多文字記錄的歷史,我們無可信其無。必定,從漢代到現在,又兩千年過去了。誰又能證明史記記錄的一定就不真實呢!

  • 4 # 華夏曆史故事

    “史記”自書成以來倍受世人推崇,連魯迅都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於我們研究歷史起了巨大作用。

    還有一些人對這部著作報懷疑態度,畢竟司馬遷出生於公元前145年,他對前段歷史的記述是怎麼來的?有沒有真憑實據?我們也無從得知。

    但是單從司馬遷對史記負責人的態度,我們應該相信,司馬遷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前108年任史令。

    如果要說真實歷史佔幾成,我個人覺得最少八成以上,是不太可能憑空捏造的。有的記述即使真的不是事實,也是經過走訪採集傳聞,傳聞難免不太真實。

  • 5 # 茅塞盾開

    這個問題的確不好回答,因為今天的我們任何人都沒有親身經歷兩三千年的歷史,因此誰都沒有絕對的資格 去研判《史記》的真實性。

    不過,我結合平日裡對《史記—殷本紀》的瞭解,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史記—殷本紀》介紹的是商代歷 史,包括商先公和商王朝建立後這兩個階段,如果按今天統計,應該是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046年這將近 一千年的歷史,即使是從商王朝覆滅的公元前1046年算起,距離司馬遷生活的時代也有八百多年的時間跨度。

    但是,二十世紀透過殷墟考古發掘以及對出土大量甲骨文文獻的研究,學者們發現《殷本紀》與甲骨文文獻 資料研究基本上是高度吻合的。這說明,儘管年代久遠,但是司馬遷還是力求自己著述的《史記》客觀與真 實。

    司馬遷創作《史記》,開始於漢武帝時期,早在漢惠帝時期,就廢除了挾書律,大量民間藏書紛紛出世,文 帝、景帝、武帝時期,更是大開獻書之路、立博士之官,使得當時有足夠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料,這其中就包括很多我們今天早已看不到的關於先秦時期的第一手歷史資料。而且按照漢朝制度,“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這就使得作為史官的司馬遷,可以參考、翻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今天考證,司馬遷為創作《史記》,參考先秦古書,多大一百多種,《六經》及記傳說解書二十餘種,諸子百家書五十餘種,歷史地理書二十餘種,文學藝術書近十種。

    司馬遷本人在著書同時,經常有機會遊歷四方,主要包括:年輕時候便走遍大江南北;擔任太史令期間,經常隨漢武帝巡遊天下。在遊歷過程中,司馬遷也在不斷實地考察調研,將傳世文獻與當地遺存以及口耳傳聞結合在一起,進行協調、判斷,最終熔鑄成《史記》一書。比如,司馬遷在自述中,寫道“(經過實地走訪)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傳矣”、“餘視其母冢,良然。”

    司馬遷的這些暗自努力,正是今天曆史學家提出的地下材料、民俗調查印證傳世文獻的“三重證據法”,使 得主觀與客觀相一致,也進一步確保了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達到其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總目標。

    最後再補充一下,司馬遷的始祖是掌管天文地理的顓頊氏大臣重黎氏,重黎氏歷經夏商周,世代為史官。在家族傳承方面,也積累了史學家應有的學術修養和人文操守。

  • 6 # 月盈荷滿

    《史記》,作為文學和史學來講,地位是很高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就真實程度,個人認為“五五開”。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寫的時候參考的是各家史書及口口相傳。因為年代久遠,事實的真偽已經無從考證,司馬遷只是儘量按照各種觀點,選擇性的,他自己認為比較中肯的來寫歷史。

    其次,司馬遷的死因也是一個謎團。

    何時?為何而死?後人不知。相傳《史記》有2個版本。當然官方釋出的是一個。肯定會有另外一個版本。因為司馬遷的性格決定了,一個打算著書寫史的人,會歪曲歷史麼?但是寫了一部和歷史吻合(雖然又聽說和甄選)的歷史,官方會隨意透過麼?

    所以,個人認為:司馬遷上交了一個版本,而官方做了改動,認為滿意才發行了另外一個版本。而這也是司馬遷的死因。

    個人愚見,不喜勿噴。

  • 7 # 左說春秋

    一、《史記》是歷史上第一部跨代通史,且是第一部分門別類紀述的通史。紀述時限長達3000年,《史記》地位無任何史籍能取代。沒有《史記》,不僅黃帝以降歷r史無從知曉,連堯舜禹夏商曆史也搞不清。是《史記》記載大略,才讓我們有所瞭解。

    二、魯迅論《史記》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評語,是指《史記》的資料性和文學性的成就而言。有些人誤會為《史記》文學性覆蓋其史書性是錯誤的。儘管《史記》吸收了部分傳說入書,但大多置於側面記述的篇章,僅給讀者以多說補充。而在正面記述中則另一說法。這點讀者應分清。史家素有多說並存作法,即是《漢書》嚴謹,也設立"故事"條補記傳聞類故事。這類補充不足以撼動正面記述。《史記》的文學性是指語言生動和故事補記兩方面,不能證實《史記》是文學。

    三、《史記》中有些記述,體現了作者的部分情緒,這是容易理解的。秉筆直書是受歷史侷限的,漢朝開國百餘年,不該寫至漢武帝時期,為什麼要寫上,只有理解司馬先生遭遇,才能理解這一現象。

    四、給《史記》的史書性和文學性劃分,應該是八:二,文學性傳說等入書不足兩成。絕大部分是有據可考的記述。象商代帝世記述,已透過殷墟甲骨考古得到證實。

    至於有些考古發現與《史記》記述有異,不足以證明《史記》有誤。就象現在對同一問題的表述不一,將來後人區分孰真孰假也要費周折。歷來官方記載與民間傳說不相統一,史官處理如《史記》,應該是較好的辦法。不必置疑《史記》的正統史書地位。

  • 8 # 石頭諞歷史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司馬氏世代為史官,司馬遷之父司馬談有續寫春秋之志,對歷史有一定見解。加之司馬遷子承父志,各處遊學,記錄風土民情,求證歷史,訪各處歷史遺蹟!加之選擇!才能編入史記之中!司馬遷是對歷史尊重的,慎重的!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的宮刑,忍辱負重!勵志著成史記!因此從其本身經歷看,其所著史記有百分之八十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 9 # 浮沉於史

    具體用幾成來界定,還是很難的。

    《史記》時間跨度足有三千多年,司馬遷自己,也才活了幾十年而已。就算他的父輩也是太史令,從家族珍藏和見聞中,可以多獲取一些資料,但那也是不夠的。

    那個時代不比如今,很多典籍資料無法進行印證,貴重的書籍也都在世家大族珍藏,其中相當多的都是孤本。

    所以說,真正的歷史肯定有,但佔到幾成,就不好說了。

    再者,《史記》成於西漢武帝時期,到如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在流傳的過程中有沒有流失,我們無從得知,有沒有被改動,我們也不知道。

    所以說,這本書絕對不是百分百真實,但它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貢獻,是不容抹殺的,它提供了我們研究古代史的可能,讓我們有機會一窺當年人物風采,是極其珍貴的寶藏。

  • 10 # 白露為霜65799235

    不知道具體比例,但這個完全不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

    二是史記裡面肯定有脫離史實的,但是比例應該不高。

    三是老先生還是有一定的好惡的,對衛青,李廣的記載體現出的不同態度,但又仍然誠實肯定了衛青的功績,就是例證,個人認為這個不能用來否定老先生,反而說明他是真性情。

    四是老先生敢於誠實記錄劉邦劉徹們的一些糗事,敢於為李家仗義直言,真漢子!

    五是,老先生對於同一件事的不同記載,在缺乏證據去偽存真的情況下。往往採用並行記載的方式,留於後人,值得推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僅僅是趙括的“紙上談兵”導致了趙國的長平之戰大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