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畫詩人生

    熊心,是楚懷王熊槐的後人。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熊心這,已淪落在山野中放羊為生。在項羽的叔叔項梁的擁立下,搖身一變,成了反秦整車的首領,楚懷王。

    熊心在權力中心時日久了,逐漸對權力有了慾望。但是,因為是項梁擁立,楚軍也是項粱拉起來的。楚懷王熊心只能在項梁陰影下做乖寶寶,權力對他來說可望不可及。

    天總有變的時刻,項梁突然戰死,權力出現了真空,此時的項羽只有二十四歲,根本沒考慮好在某一天忽然叔叔戰死,權力一下了落入熊心手中。

    楚懷王熊心經過權力的制約後,腦子早已開竅,再也不是當年的放羊人。在眾多文臣武將中,一眼就看出將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就是項羽。打壓項家勢力是就好的辦法,趁著項羽還沒有形成氣候,一舉把巧人家壓制下去,天下才能一真到自己手中。

    提撥宋義拉隴劉邦是最好的選擇,於是,任命宋義為北征主帥,項羽為副,劉邦為西征主帥。並且約定,先入關中為王。使項羽眼巴巴的看著這一切的發生無能為力。

    後來,熊心還是被項羽殺死,熊心聰明最後也沒有避免被殺命運。

  • 2 # 品讀歷史人生的意義

    對權利的慾望這是人之常情,但凡是正常人都有對權力的渴望,何況一個有著楚國貴族血統的後裔呢?

    楚國滅亡後,楚懷王的後代熊心淪落成牧羊人,過著平淡的生活,於世無爭。

    突然有一天項梁帶領項羽等一干人馬打破了熊心的平談,為了戰略需求,也為了部隊出師有名,振奮人心,項梁重新立熊心仍然是楚懷王,報滅國之仇,要攻打秦國,一舉掃平天下,從此熊心從一個普通人搖身一變成為了楚懷王,從一顆平靜如鏡的心也開始洶湧澎湃起了。

    然而這個楚懷王並沒有實權,只是一個象徵罷,一切都是項梁一手執掌,就像是東漢末年的漢獻帝一樣,一切聽從項梁安排,說白了就是擺設,典型的傀儡。

    不幸項梁在於秦軍的交戰中陣亡了,這是楚懷王培植自己實力,奪回權力的好時機,於是他下詔讓宋義為大將軍,而不是項羽,並暗地受命宋義殺掉項羽,以免後患,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楚王。

    可惜項羽並沒有按著楚懷王的心思去做,他找了個理由,果斷的殺了宋義並以弱勝強大敗秦軍,項羽大獲全勝,威震四海,令其他諸侯敬佩不已,更是對項羽言聽計從,懷王無奈之下,也只有預設項羽殺宋義是正確行為,從此項羽就繼項梁之後成了楚軍的真正統帥。

    視問如果是你難道會願意做一個玩偶,擺設,傀儡的楚王嗎?

    一個人想有著與自己身份的權利和威望相符的待遇這是沒有錯誤的,楚懷王熊心如此,漢獻帝劉協如此,末代皇帝溥儀也是如此,只是造化弄人,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最後讓他們都落了空,始終是操在別人手中的棋子♟,抱憾終生。

    後來項羽廢了懷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可惜在後來的楚漢戰爭中失敗,自殺於吳江邊上。

  • 3 # 萬居青陽

    楚漢之前歷史上一共出現了兩位楚懷王,戰國末期最後一位楚國國君,楚懷王熊槐,當時這位國君可是家喻戶曉,甚至讓所有的臣民都為之同情,那麼為什麼他這麼有名呢?那還要拜一個人所賜,他就是縱橫界的鼻祖級別,堪稱歷史上最大的騙子,堂堂一國之君,被他三次玩弄於股掌之中,他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大忽悠張儀,靠著三寸不爛之舌硬生生闖出了一片天地,毫不誇張的說,戰國後期天下是屬於張儀跟蘇秦的,一個連橫,一個合縱,為秦國最後的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楚懷王的出現伴隨著張儀的神話,這是一位悲劇的人物,一生遭人欺辱,在戰國後期被騙入秦國遭到軟禁,至此一生都沒有回到自己的國土,所以楚華人民特別同情這位國君。以致於發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由此可以看出楚國是多麼的仇恨秦國。

    秦國統一天下以後,施行暴政,苛捐雜稅繁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毛主席都說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由此引發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都是原楚華人,這正印證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隨著起義浩浩蕩蕩的進行,原楚國將領項梁成為了起義軍中最大的隊伍,而在謀士范增的建議下一方面為了凝聚民心,另一方面為了復國,一時間楚華人都在找尋曾經的楚懷王熊槐的後代,就這樣放牛娃熊心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楚華人民為了紀念已故的國君就立熊心為楚懷王,雖說熊心被立為了國君,但是實際上是傀儡,底下勢力都是各自為政,尤其是項梁.項羽叔侄,表面上遵從楚懷王,實際上是為了凝聚跟統一各路農民起義軍,而熊心從一個放牛娃到高高在上的國君,也甘於做這個傀儡。

    可是在一次突發的意外,由於項梁地大意與輕敵,被秦將章邯所率領的軍團擊潰並斬殺,就這樣讓熊心看到了機會,那顆躁動的心也不甘於平凡了,在這群龍無首之際,楚懷王雄心想著終於可以不用在受人制約了,他迅速地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穩住了起義軍失敗的局面,調整人事佈局,而這無形中激起了項羽的不滿,在同上將宋義與秦軍團決戰之時,項羽先發制人,一舉擊殺上將宋義,控制了楚國軍隊,使楚懷王熊心的希望破滅,由此使兩人關係破裂,走上了敵對的狀態,最終被一代霸王項羽殺死。兩代楚懷王最終都難免落了個悲劇的下場,真是可悲可嘆,

  • 4 # 尋根拜祖

    為什麼不說“項羽執意要與熊心為敵”呢?楚懷王熊心的經歷,有點像後來的建世政權皇帝劉盆子,都是從一名“蕘牧兒”,被人當木偶立為皇帝(王)。

    跟劉盆子死活拒絕皇位,甘願當傀儡不一樣,熊心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負的。因而,他不甘心做傀儡,希望按自己的意願行事。熊心與項羽的矛盾根源,就來自於此。

    項羽心目中的傀儡——熊心

    熊心是戰國時楚國王室後裔,貴族血統。秦滅六國後,熊心偽裝成放牧人,隱匿在民間苟活。隨著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秦朝天下大亂,項梁、項羽叔侄也應勢起兵。

    項氏集團的大腦范增,給項梁提了一個建議:您之所以一呼百應,其實是因為您的先人項燕,是楚國大將的原因。這說明,百姓對楚國依然很懷念。您應該立一名楚王室後人,宣佈恢復楚國,這樣一來天下都會響應!

    項梁接受了范增的建議,找到了熊心,立其為楚王,自號武信君!

    很顯然,從天而降的熊心,只是項氏集團的一杆旗幟,亡楚的招魂幡,對軍政大權毫無染指之力!

    項梁如此定位熊心無可非議,傀儡總比放羊娃好吧?萬一成了呢!但項羽也如此定位熊心,多少有點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項梁是政治家,項羽就是個政治白痴,一介武夫而已。

    動亂年代,軍事確實能解決很大問題,但包辦不了所有,尤其是政治前途問題。項羽以蠻力解決政治糾紛,是他與熊心矛盾的重要原因。

    作為宋義的副將,項羽竟然殺了宋義,公然奪了軍權!而宋義正是熊心的心腹,是他從傀儡角色,轉變為“實君”的支柱性人物。項羽此舉,等於是對熊心赤裸裸的挑戰,企圖完美接替項梁,讓熊心繼續當傀儡!

    熊心心目中的工具——項羽

    熊心不同於劉盆子,他是楚懷王熊槐的孫子,楚國滅亡前,他一直沒離開過政治圈,因而他是具備一定政治才能的。

    項梁在世時,熊心只能當傀儡。項梁死後,面對群龍無首的局面,他這面旗幟,變身“實君”既是形勢的需要,也是他個人的好機遇。

    項羽為什麼不能接班項梁?除了熊心個人的政治考量,項羽在項氏集團中,其實算不上最核心的人物。況且,隨著劉邦、陳勝舊部等,各種武裝力量的加盟,項氏集團的原始班底,其實比重不算大。

    在這種情況下,熊心把項羽當做麾下的打工仔,無可厚非。

    從項羽後來,在處理政治事件中的表現看,熊心將項羽定位為麾下將軍,而不是政治核心,是非常恰當的。

    只是,熊心沒有意料到,項羽這個武夫,是個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很多政治問題,他透過軍事就能達到目的!無論局勢有多複雜,他都能透過簡單粗暴的軍事行動,讓形勢走向有利於他的一方。

    秀才遇上兵,註定結果不妙

    這對熊心來說非常不妙!項羽就像一個蠻不講理的大兵,根本不聽秀才的大道理,篤信誰胳膊粗,誰才是老大!

    當劉邦如約攻入關中,滅了秦朝後,項羽非常粗魯地告知熊心:“先入關者為王”的約定不算數,我想當王!

    這樣咄咄逼人的做法,讓熊心很反感。當初宣佈“先入關者為王”,天下盡知,怎麼可能出爾反爾,自打耳光?項羽擅殺宋義,就已經讓熊心恨得牙根癢癢,迫於無奈接受了項羽接替宋義的事實,現在又來逼他改封,等於拿他當傀儡了!

    所以,熊心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項羽的淺薄完全暴露出來,他竟然跟熊心直接撕破了臉,宣稱:天下是我和一群武將打下來的,你楚懷王無功,吃現成飯的,給你個面子,賞你個“義帝”,我項羽乃“西楚霸王”!

    “義帝”翻譯過來就是“假皇帝”,充滿戲謔和侮辱!

    面對項羽超粗的胳膊,天下各派勢力敢怒不敢言,老老實實地接受了項羽的分封。

    熊心曇花一現,片刻掌握了實權後,終究抵不過大兵的槍桿子,敗下陣來!

    項羽自認大功告成,將熊心強遷郴州,並在途中劫殺了他!

    綜上所述,熊心與項羽的矛盾,不是簡單的個人恩怨,而是涉及誰主天下的政治權力之爭,以及在各自政治佈局中,對方的角色定位衝突!

    在這場鬥爭中,其實沒有勝利者。熊心失於自身實力的考量,輕率惹翻了軍事懷胎項羽,導致悲慘結局。項羽雖然獲得了階段性勝利,但迷信武力,拙於政治的他,終究會被兇猛的政治潮流吞沒!

  • 5 # 小劉解讀

    楚懷王熊心自言自語道:我只是做了一個天下“男人”都應該做的事情!身為楚國王族,深知:大丈夫立於天地間,當有所為!

    自從項梁把我從一個放羊娃推舉為楚懷王時,我心中就有一個強烈的念頭:復國。沒奈何,項梁強勢,只是把我當成了一個宣傳“噱頭”。所以,我要等待時機。十年的放羊生活都熬過來了,哪裡還差這麼幾天?

    果然,項梁戰死的訊息傳來。一同而來的還有一個好訊息,就是苦尋多時的“應夢賢臣”找到了,名字叫宋義。這個宋義是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告訴我的,他說宋義是軍事奇才,能在戰爭開始前預料勝負。我召來問之,果不其然,深得我心。我把宋義當做對付項氏集團的主力。現在項梁死了,我要擺脫項氏集團給我的傀儡政權,我不要寄人籬下,我不要再看別人的眼色,我要拿回屬於我的尊嚴。

    所以,我宣佈懷王之約:宋義、劉邦、項羽一杆人聽令,哪個第一個打進關中,我馬上封其為關中王。我多年的壓抑,今天要釋放。所有項氏集團的人,全部打壓。雖然懷王之約有你項羽的份,但是我要給你安排一個領導--宋義為主帥,你項羽不好意思只能是副將。臨行前我又給宋義一個密詔:三軍之中,凡有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我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讓宋義要你項氏集團“二把手”的腦袋。

    可惜啊,宋義還沒有出手就被你“假傳聖旨”把他給砍了,然後你一戰成名自封“西楚霸王”我還能做什麼?做為一個男人,我也風光過,我也努力反抗過。但是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 6 # 芒果論史

    這個問題是不對的,不能說熊心和項羽作對,應該說是“熊心為什麼不信任項羽?”

    熊心和項家叔侄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問題中說到“熊心和項羽為敵”,由此可見題主並沒有清晰的認識到熊心與項家叔侄的關係。他們之間並不是平等的盟友關係,而是等級鮮明的君臣關係,熊心是君,項家叔侄是臣,怎麼能夠提“君主為什麼要與自己的臣子為敵?”這種問題呢?

    熊心和項羽的矛盾在於二人對最高統治權的爭奪,在項梁沒有死之前,最高統治權毋庸置疑的被項梁所把握著,熊心儘管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但實際上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威望從項梁手中搶食。

    但是等到項梁一死,熊心的野望就開始膨脹了,項梁是樹大根深,熊心動不了他,但項羽不過是項梁庇護下的一顆小樹苗而已,如今大樹已傾,拔起項羽這顆小樹應該說不是難事。一直以傀儡身份擔任楚國最高統治者的熊心怎麼可能不想借此機會把握實權呢?

    熊心削項羽兵權

    在秦末起義的大背景之下,軍隊的分量是要遠遠大於文人的,而項梁掌握實權的時候,他的親侄子項羽自然也是手握重兵,相比較之下劉邦這種外來戶就比較慘了,只有區區五千軍隊,而楚懷王試圖掌握實權的第一步就是平衡手下將領的實力。

    項羽、呂臣這一類手握重兵者必須要被削弱,而劉邦就顯得無關緊要,於是在這一次軍事調整中,原本弱勢的劉邦沒有被針對,而強勢的項羽、呂臣則被熊心收繳了兵權,之前毫無地位可言的宋義成了最大贏家,一躍成為上將軍。

    項羽對於熊心的安排心裡是很不滿的,說到底熊心能夠從一個放羊娃變成高高在上的楚懷王,憑的全是項梁的努力,沒有項梁,他熊心什麼也不是,可即便項羽不滿,他也不能夠表現出來,因為熊心是君,他是臣,君主不給臣子的東西,臣子能去搶嗎?

    後來項羽殺宋義奪兵權,除去他對宋義的戰略不認同之外,對於熊心的不滿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懷王和項羽的矛盾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懷王熊心想要做一個真正的王,而不是做一個項家叔侄操控下的傀儡,他的舉動極大的損害了項羽的利益,讓項羽感到不公,感到憤懣,所謂“表面君臣”就是如此。

    熊心之死

    熊心雖然是楚國國君,但在反秦的過程中,他確實沒有出什麼大力氣,起義軍能夠成功靠得全是項羽、劉邦這些將領。這意味著熊心始終沒有辦法樹立起足夠的威信來鎮住手下人,他能夠依靠的僅僅是“楚懷王”這一個名分,可惜的是沒有實力的虛名很可能帶來禍事。

    在項梁死後,楚懷王確立了楚軍的大致戰略方針,簡單來說就是兵分兩路,宋義率領大部隊北上救趙,劉邦率領小部隊西入勸降。這個戰略在當時的背景下其實是比較靠譜的,但人算不如天算,項羽強殺宋義之後發動鉅鹿之戰,殺王離俘章邯,直接滅掉秦軍主力,劉邦更是一路暢通無阻直逼咸陽,滅了大秦。

    上一刻還威風凜凜的大秦帝國下一刻就崩塌成了一片廢墟,這是完全在楚懷王熊心意料之外的事情。到了這個局勢下,熊心手下的將領在戰功、實力、威望等各方面都已經完全壓制住了熊心,項羽更是成為了實際上的霸主,熊心和項羽之間的“君臣關係”成為了一個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熊心的生命。

    在楚軍兵分兩路之前,熊心和手下的將領做了一個約定,這個約定被稱之為“懷王之約”,內容主要是說,哪個將領先帶兵進入關中,懷王就封其為關中王。從實際的戰鬥結果來看,劉邦是第一個進入關中的將領,同時還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可以說劉邦是毋庸置疑的滅秦者,“關中王”當屬劉邦囊中之物。

    項羽雖然錯失良機,但在滅秦的過程中項羽出的力氣是更大的,鉅鹿之戰幾乎讓秦軍主力一蹶不振,論功勞,項羽大於劉邦,但論懷王之約,“關中王”當屬劉邦,不當屬項羽。如此情形就需要楚懷王熊心這個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來做出決定了。

    對於熊心這個“君”,項羽還是較為尊敬的,即便熊心之前對軍隊的調整讓項羽很不忿。項羽就懷王之約請示熊心,這對於熊心來說是個難題,如果要維護自己的威信,那自然數封劉邦為“關中王”,畢竟“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更遑論君主的承諾了,如果因為項羽的實力而違背自己的諾言,改封他人為“關中王”,那麼熊心唯一可以依仗的“懷王”之名也將名不副實,這對他的威望是巨大的打擊。

    一番權衡之後,熊心決定仍然封劉邦為“關中王”,這樣的結果自然不是項羽想要的,尤其是在俘虜章邯之後,項羽擅作主張封章邯為雍王,“雍”是關中土地的一部分,熊心的決策無疑是在打項羽的臉,這讓項羽本就對熊心持有的不滿態度進一步激化,“給臉不要臉”應該是項羽內心對熊心持有的真正態度。

    到此為止,熊心和項羽之間的君臣關係徹底破裂,項羽架空楚懷王,自行主持了分封,並在分封之後將熊心密謀處死,秦末起義結束,楚漢之爭即將到來。項羽擅殺楚懷王一事被認為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在楚漢爭霸的過程中,這一事件極大的幫助劉邦站穩了道德制高點,贏得了天下人的支援。

    “君與臣”不能說是作對

    講到這裡事情的始末已經非常清楚了,不是熊心要與項羽作對,而是熊心身為一個君主,不甘於被手下的權臣架空,所以一直努力削弱權臣,平衡各方勢力,但最終權臣忍無可忍弒殺楚懷王的故事。

    所以說,提問“熊心為什麼要與項羽作對?是不妥當的,倒不如提問“項羽為什麼不聽從楚懷王的管教?”更合適一點!

  • 7 # 經世鬼谷子

    很簡單啊,因為項羽不聽他的。假如你是王,你的大將太自傲,根本不把你放在眼裡,還分分鐘想脫離你的控制,自立為王,你覺得他是你的敵人還是朋友?

  • 8 # 優秀的米老鼠96

    首先來說,隨著反秦戰爭的節節推進,熊心越來越不願當一個傀儡。

    起兵之初,熊心與項羽並無矛盾,而且對於老項家人,熊心還是很感激的。特別是項梁,如果沒有項梁,他熊心還是一個牧羊人。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是發現軍隊全部由項羽控制,自己只是一個名義領袖,熊心越發不滿,他開始做了兩件事,一是任命宋義為軍隊主將,二是支援對劉邦的“先去關中者為王”的承諾。這兩條,明眼人都知道是衝著項羽來的。這個時候,項羽沒有發作,是由於鉅鹿之戰爆發,革命隊伍必須一致對外,不宜在戰前內訌,並不代表項羽心裡不想殺熊心。熊心的被殺悲劇應該就是在這時釀成的。

    第二,鉅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名聲大噪,天下各路義軍多有歸順,特別是宋義被殺,熊心更為不滿,以支援其他義軍來牽制項羽。

    被熊心派去的宋義不想援救被圍鉅鹿的趙王,企圖坐山觀虎鬥,看著章邯的秦軍攻滅鉅鹿,而此時的陳餘援軍也停止前進,齊、燕各軍只圍不打,宋義為儲存實力停止進軍,他這個行肯定為仇恨暴秦的項羽所不容,結果宋義被項羽所殺。項羽全力援救鉅鹿,切斷秦軍王離的糧道,楚軍五萬人破釜沉舟,把整個軍隊變成敢死隊,只進不退,殲滅王離秦軍二十餘萬人。致使章邯被迫退卻。鉅鹿之戰後,項羽名聲大噪,得到各路義軍的承認。這使熊心對項羽更加不滿、忌憚。宋義雖然被殺,熊心改變策略,轉而支援與項羽不和的劉邦,項羽不想給先入關中的劉邦封王,詢問熊心的意見,熊心說,如約。表示按照之前的約定執行。進一步的加重了他與項羽之間的對立。

    第三,項羽殺伐過度,大失人心。不會用人,致使人才流失嚴重。熊心對項羽這種武夫非常輕視和否定,促使自己處於空前危險之中。

    項羽為人過於剛愎自用,聽不進忠言,致使大多數有用的人才轉投劉邦,同時項羽殺伐過度,特別是進入關中之後,徹底推翻了劉邦對秦朝王室的不殺約定,對秦朝王室進行大肆殺戮,又坑殺秦軍降卒幾十萬人。他的這種滅絕人性的殺戮使其大失人心,也使熊心認定項羽並非成就大事之人,越發對項羽不滿,不願受其控制,熊心的這種態度,在他只是一個傀儡的時候,並沒有實力與項羽抗衡的情況下,實際把自己置於一個極其危險的境地。項羽伺機殺害熊心也就不足為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漢時的李廣和李廣利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