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瀾說史

    在安史之亂的第一階段,安祿山是叛軍首領。後來,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繼任叛軍首領後,叛軍中的大將史思明不服,帶著自己手下的兵馬降了唐朝。但沒過多久,史思明又再次起兵反唐了。因此,安史之亂前期的叛軍首領是安祿山,而後期則成了史思明。

  • 2 # 歷史與人像

    安祿山是粟特人,也就是胡人的一種,屬伊朗人種,母親為突厥人,所以說安祿山是一個絕對的胡人。胡人的生存法則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草原模式,我想要,你不給我,我就幹你。安慶緒是安祿山次子,安祿山不待見他,喜歡安慶恩,希望安慶恩繼承其所建立的大燕政權的大統。於是安慶緒唆使契丹人李豬兒砍死安祿山,自行稱帝,封史思明為郡王。安慶緒又想除掉史思明,卻被史思明識破,後史思明收納數支安史之亂叛軍後,實力很強,卻順勢歸順了大唐。在發現唐一直想除掉自己後,史思明又反叛了。當郭子儀60萬大軍圍困安慶緒時,安慶緒不得已,以皇位相許,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出戰,擊敗唐軍後,殺了安慶緒,還是自稱“大燕皇帝”。後來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為奪帝位所殺。

    所以有句話說胡人無百年國運,按照簡單的草原法則而建立的胡化政權,但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治理國家的機制,統治者只信奉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統治法則,這樣的結果現在看來也是必然的。

  • 3 # 江曉01

    安祿山造反一年多,身體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尤為嚴重的是,自己繫個腰帶很困難,要李豬兒用肩膀頂著肚子,才能繫上。安䘵山犯了一個帝王的通病,喜歡小老婆,當然也喜歡小老婆生的兒子,對長子安慶緒,左看右看都不順眼,越看越生氣,不是打就是罵,多次教訓、威脅兒子。安慶緒總有朝不保夕,惴惴不安。安䘵山生病後,心情不好,對身邊人非打即罵,李豬兒簡直成了受氣包。安慶緒與李豬兒難兄難弟,狼狽為奸,合夥殺了安䘵山。可惜安慶緒威望、能力遠遠不及安祿山,形勢越來越嚴峻。史思明打著為安䘵山報仇的名義,殺了安慶緒。史思明自然成了叛軍首領。

  • 4 # 致史明鑑

    安史之亂,讓盛世大唐由盛變衰,斷送了大唐的輝煌,誰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下面我們來解讀一下安史之亂。

    為何叛軍首領會從安祿山變為史思明?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首先我們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安史之亂,安史之亂,顧名思義,就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兩個人簡稱的叛亂,一前一後,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先說一下安祿山和史思明兩個人的關係和聯盟。

    此二人年少的時候便營州柳城長大,成年之後還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不久之後還一起被朝廷封為捉生將,用我們俗話說就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同時兩個人還十分的有能力,在邊疆混得都不錯,又都手握重兵,兩邊疆也主要以二人的實力最為強大,兩個人品性和閱歷一樣,所以這樣的兩個人不管做什麼都能混到一起去,兩人都是胡人血統,民族矛盾等原因,各方面的社會矛盾加劇之後,造反是必然。安祿山造反當然也要帶上兄弟了,史思明也向兄弟表忠心,反他孃的。

    第二,為什麼前期叛軍的首領是安祿山而不是史思明?

    首先,安祿山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強於史思明,安祿山同時為三大節度使,手握重兵,其中的十五萬大軍正是唐朝的精銳部隊,其手下將領驍勇善戰,而唐玄宗對其又更加信任,而史思明作為叛軍中第二大佬,軍力,勢力比安祿山還要遜色得多,所以前期叛軍的首領只能是安祿山。

    第三,而後期叛軍的首領為什麼是史思明呢?

    在安慶緒殺掉其父之後,叛軍與唐軍數次交鋒,被郭子儀等將領打得大敗,實力大損。而史思明憑藉著其厚顏無恥,反覆降唐叛唐其勢力儲存完整。而這時安慶緒是被朝廷攻擊的主要物件,而殺其父兄弟奪權,眾叛親離,其實力遠不如史思明,而被唐軍圍攻之時,求助於安祿山,主動讓位,讓史思明名至實歸。從另一方面來說,安祿山史思明是早期發起叛亂的主要領導和負責人,安祿山被殺後,史思明從實力和名義上理所應當。

  • 5 # 古風散人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害,叛軍內部的不穩定加劇。

    關於安祿山之死的主要原因,似乎是眼睛的疾病和惡性腫瘤引起他性情暴戾無常,加之圍繞繼承人的矛盾等幾件事情交織在一起所致。雖然安祿山死了,但唐朝方面的狀態依然沒有什麼改觀,直到九月以後才終於集結了二十萬大軍發動進攻,成功地收復了長安。而此時距離長安失守已經過了十五個月。

    收復長安以後的唐軍乘勝進攻,第二個月就進入了洛陽城,從而給徹底平定叛亂帶來了曙光。可是,這一勢頭並未能持續下去。

    之前回鶻出兵助唐時,與唐朝之間曾有一個約定,即收復洛陽以後,回鶻士兵可以放開搶掠三天三夜。現在回鶻兵熱衷於此事,不再向前推進。另一方面,這一期間從洛陽逃出去的安慶緒在黃河以北的鄴城重整了部隊。等唐軍整頓好二十萬大軍追去的時候,已經到了一年之後即乾元元年(758)的九月。而這一時期在叛軍方面,從范陽南下趕來救援的史思明已與安慶緒匯合。到次年(759)三月為止,雙方在鄴城一帶展開了拉鋸戰,最終結果唐軍失敗。

    唐軍失利的原因一是由於部隊都是臨時徵召而來二是因為儘管唐軍以郭子儀為總帥,但卻令出多門,缺乏統一指揮。

    安陽(相州)之叛亂的平定與河北的局勢戰失敗以後,唐軍土崩瓦解。與安慶緒會師的史思明再次進入洛陽,與安祿山同樣,史思明宣佈登基成為大燕皇帝。

    經過戰火多次洗劫的洛陽,此時已經沒有什麼值得爭奪的東西。鑑於上次長安失陷的教訓,唐軍強化了洛陽以西的陝州、潼關一線的防衛,以阻止史思明軍隊的西進。兩年之後,上元二年(761)三月,與安祿山同樣,史思明也被其子史朝義殺害,而且原因也是因為繼承人問題。

  • 6 # 冷水洗頭165

    1.安祿山不肯傳位於安慶緒,被殺。

    2.史思明與安祿山關係良好,與安慶緒無關,想做皇帝,殺了安慶緒。

    3.史思明不肯傳位於史朝義,被史朝義所殺。

    4.在當時的環境下,父子猜忌,爭權奪利,手足相殘,很普遍。

  • 7 # 小黑侃大山

    這個問題蠻有意思的額。小黑認為安史之亂對於安祿山這一方來說,是一場失敗的叛亂,不僅僅是因為最終唐朝中央政府平定了叛亂,更為重要的是,叛亂還沒成功呢,內部倒是動亂不已,和之前的瓦崗寨有的一拼。

    天寶十四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叛亂,由於天下承平日久,且這時玄宗不斷出昏招,第二年的正月,哥舒翰兵敗,其手下裹挾他投降叛軍,潼關失守。當年六月長安失陷。安祿山自叛亂之後,眼睛逐漸不好了,脾氣又暴躁,經常虐待手下,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又擔心自己被廢,勾結安祿山的親信殺了安祿山。

    安慶緒稱帝后,被唐軍圍困,只好求救史思明,史思明救了安慶緒,又直接以莫逆罪殺了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其後史思明走了安祿山的老路,被兒子殺了。

    特此申明,安史之亂與葛大爺真的無關,葛大爺是唐末的皇帝

  • 8 # 正點歷史

    安史之亂,大家都知道一開始安祿山帶領著手下一幫兄弟開始反對當時的統治者唐玄宗。安史之亂一打就是整整八年,硬生生的把一個輝煌的大唐帝國給打的殘破不堪。很多人都知道,安史之亂的帶頭者就是安祿山。可是這個名字叫安史之亂,安祿山就是安,那麼這個史又是誰呢?很多人可能都只知道安祿山,對於後面這位可能就沒這麼清楚了。這個史就是安史之亂的另外一個領導者史思明。

    安史之亂從名字就能看出是安祿山領導在前,史思明領導在後。那麼史思明又是如何成為叛軍的另一位領導者的呢?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這個老頭50多歲的時候,霸佔了自己的兒媳婦,一起好了10年,朝政荒廢。安祿山狼子野心,蓄謀多時,爆發了一場空前盛大的戰爭,相繼攻破當時大唐的兩個帝都。唐玄宗帶著楊玉環逃跑了。並且再洛陽稱帝,封了一大群大臣,封自己的兒子安慶緒為晉王。

    安祿山帶著兄弟們開乾的時候,本性還挺好,對兄弟們也挺照顧。這個人有時候一旦達到了目的,走上巔峰的時候,就容易迷失自我。安祿山當了皇帝之後,就開始兇殘,不安分了,動不動就殺自己人。由於安祿山比較老了,想把喜歡的兒子安慶恩立為太子。這個時候安祿山的另外一個兒子安慶緒就不爽了,還經常受到安祿山的打罵,於是這傢伙一狠心,夥同幾人把安祿山給殺掉了,自己坐上了燕國的皇帝。這個時候,大唐的軍隊就開始反攻圍剿他們了。

    史思明本來和安祿山是舊識。史思明也不是什麼好人,安祿山在奪取了政權的時候,就任命史思明攻佔了河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殘殺百姓。並且招兵買馬,兵力強盛。那個時候大唐正在全力與安慶緒打仗,對於史思明,進行了招降,史思明也假意順應了朝廷,私下繼續強壯自己。

    當安慶緒被郭子儀和李光弼打得節節敗退,堅守城池,向史思明請求援助,還被迫把玉璽送給了史思明。這個時候安祿山安慶緒的已經快被剿滅了,而史思明非常的強盛,也開始叛亂了。安史之亂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以史思明為主了。史思明派人把安慶緒救了出來,安慶緒的手下也紛紛的歸順了史思明。史思明也找了個藉口把安慶緒給殺掉了。安史之亂中的安祿山部分就正式完結了,正式由史思明帶領繼續叛亂。最後,史思明被他的義子史朝義給殺掉了,而史朝義被大唐擊敗,自殺。安史之亂就完結了。

  • 9 # 星火辰

    從安祿山到史思明當然有很大的延續性,但說到底安祿山的叛亂有一個集團,史思明的叛亂也有他自己的集團。最初安祿山集團的很多重要人物已經覆滅或者投降,史思明有其自己的人馬班子,也吸收了一些原本直屬於安祿山、安慶緒父子的人物,但“實力”,才是叛軍首領改變的根源。

    一、關於史思明其人

    相比於安祿山,史思明發跡很晚(只是相對來說。史思明到四十多歲的地位已經大大高於一般人,但比起安祿山已經是一方的員的節度使來說,就不值得一提了)。他還比安祿山大一天,他出生在除夕日,而安祿山出生在正月初一日。他們曾共同在唐朝范陽節度使張守珪手下任職,兩人關係很好,不過安祿山之後的道路可謂竄升,史思明被遠遠甩在身後,以至於後來成為安祿山的部屬。從歷史記載來看,史思明的狡詐比安祿山尤且過之,軍事能力應該比安祿山還強,只是並不像安祿山一樣在朝中、皇帝面前混得風生水起,比起對上的應酬,史思明更會統軍,後來他在河北能基本與李光弼、郭子儀戰個平手,顯示了他這方面的能力。安祿山起兵前,其謀士曾勸他將李光弼收為己用,安祿山因為各種原因沒這樣做,後來後悔了,認為只有史思明是李光弼的對手,由此可見史思明的長項在哪裡。

    二、安祿山活著的時候,史思明在幹什麼?

    傳說,安祿山為唐朝征討奚族、契丹,結果被打得大敗,部眾潰散。此役,靠著其義子孫孝哲和其子安慶緒的保護,安祿山才勉強逃出命來。跟隨出征的史思明部眾也被打散,史思明躲了起來。直到好多天後,他才去見已經安定下來的安祿山,安祿山見了他大喜,對他大肆獎勵,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若是他早出來幾天,定然會當了安祿山戰敗的替罪羊。事實也的確是這樣,安祿山在前些天殺了他一位重要部將,讓這人為自己戰敗而頂罪。史思明嘆道:“這就是時機,早幾天出來,晚幾天出來,這就是天差地別。”

    明白時機的史思明,更明白形勢。因此,在安祿山還活著的時候,他是安祿山忠心耿耿的部將。安祿山起兵造反,對史思明並不比其他諸將更優厚,但他卻與蔡希德、張忠志等人合作抵禦住了唐朝名將李光弼的進攻,為安祿山保住了河北。在河北的諸次征戰中,史思明的直屬部眾越發強大起來,逐漸成為安祿山手下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

    三、安祿山手下諸將和史思明的地位。

    四、史思明並沒有當過安慶緒實際上的手下

    安慶緒謀殺其父安祿山自己稱帝后,曾封史思明等人為王。雖然如此,史思明的勢力並沒有臣服於安慶緒,其實是獨立於安慶緒外的一隻強大力量,其基地在河北,而安慶緒此時在河南洛陽。

    史思明曾經短暫投降過唐朝,但唐朝顯然對其處置不當,想要透過陰謀迅速殺掉史思明。因此史思明再次造反,起兵援助被唐朝九路節度使圍攻的安慶緒(此時,安慶緒因為屢次戰敗,已經逃到相州)。唐朝聯軍與叛軍聯軍一場大戰,因為戰場氣候突變,唐軍大敗,史思明等人獲得了大勝。

    當初,安慶緒請求史思明援助的條件是,把皇帝之位讓給史思明,自己當臣子。此時的他,卻想對史思明下手。可史思明哪裡會著安慶緒的道,一場鴻門宴,安慶緒及其手下幾個重要人物都死在史思明之手。從此,史思明成為的叛軍唯一的首腦。

    五、史思明的叛軍系統

    沒有安祿山的造反,自然不會有以後的史思明。但是史思明所稱的皇帝,雖然也是燕國皇帝,卻不是繼承的安祿山的燕國,而是他自己建立的燕國,更談不上從安慶緒手中繼承了。安慶緒還活著的時候,史思明的強大實力已經超過了安慶緒。

    史思明的叛軍核心,是以其子史朝義、史朝清、其丞相周摯為主的,和安祿山最初的嚴莊、高尚、安慶緒等人為中心的系統並沒有關係,其主要將領也是史思明系統的,史思明自己就是最主要的統兵統帥。當然,他也吸收了張忠志、田承嗣、阿史那承慶等原屬安祿山手下的將領,但其最信任的核心卻不是這些人。史思明還殺掉了絕對忠於安家的安守忠、孫孝哲、高尚等人,將安慶緒勢力清除了乾淨。

    因此,安史之亂第二階段,其實是安祿山部將史思明的再次造反,而不是史思明對安家政權的繼承,只是史思明原本出自安祿山勢力,他再次造反的參與者中又多有參加過安祿山造反的人。

  • 10 # 仁勇校尉

    史思明在安祿山起兵叛亂初期,只是安祿山的部將之一。整個安史之亂持續8年,而安祿山在起兵叛亂後一年多就死了。叛軍首領先後經歷了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私人,兩次發生兒子殺父親取代首領位置的事情。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唐朝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當時唐朝全國比較有戰鬥力的邊軍共有49萬人,而跟隨安祿山起兵叛亂的邊軍多達14萬人,佔整個邊軍的三分之一。安祿山是中國歷史上,實力最強大的體制內造反者。

    (安祿山)

    叛軍很快橫掃河南河北,佔領大唐第二大城市東都洛陽。

    戰線在潼關一帶穩定下來,郭子儀李光弼率領的朔方軍從山西進軍河北,河北地方也紛紛起兵討伐安祿山。安祿山叛軍一度陷入困境。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由於唐朝朝廷的內部政治鬥爭,潼關的唐軍主帥哥舒翰出關進攻叛軍。哥舒翰在靈寶被兵力遠少於自己的叛軍擊敗,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哥舒翰統帥的大軍在河西鎮和隴右鎮邊軍為主,是一隻和安史叛軍中的邊軍總體兵力相當的強大力量,也是唐軍最重要的一隻主力軍團。哥舒翰慘敗後,潼關很快失守。

    潼關失守後,唐玄宗李隆基放棄長安逃亡四川。逃亡途中,發生了著名的馬嵬坡之變,護駕禁軍兵變誅殺了楊國忠,李隆基被迫讓宦官高力士處死楊貴妃。

    馬嵬坡之變後,李隆基繼續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分道而行前往朔方軍大本營靈武。李亨到達靈武后,自行繼位,成為歷史上的唐肅宗。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安祿山從起兵到被殺,只有13個月。叛軍首領更換為安慶緒。

    至德二年(757)九月和十月,唐軍先後收復長安洛陽,安慶緒逃亡鄴城。

    乾元二年(759)三月,唐軍九大節度使多達20多萬兵力的大軍圍攻安慶緒佔據的鄴城數月後,未能攻下。之前已經投降的史思明重新叛亂,從河北救援鄴城。唐軍與史思明軍作戰中慘敗,諸軍皆潰,這是哥舒翰靈寶慘敗後唐軍又一次在主力戰略決戰中慘敗,唐軍從此失去了徹底平定叛軍的能力。

    史思明大敗唐軍後,在鄴城殺安慶緒及高尚、崔乾佑等叛軍將領,成為新的叛軍首領。

    (史思明)

    唐軍鄴城慘敗後,叛軍重新聲勢大振,堪比安祿山剛起兵時,叛軍重新佔領了東都洛陽。鄴城慘敗後唐軍的主要統帥李光弼表現比哥舒翰當年要好得多,能維持與叛軍的對持,沒有讓長安再次失守。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唐軍與史思明在洛陽附近的邙山進行了一場大戰,李光弼統帥的唐軍大敗。史思明乘勝直逼潼關,關中危急,叛軍看起來很有機會再次攻破長安。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所殺。叛軍內訌後凝聚力大減,無力繼續進軍關中。

    史思明作為叛軍首領整整兩年,其實比安祿山的十三個月更長。史思明作為叛軍首領期間,大唐朝廷的壓力不比安祿山時期小。

    廣德元年(763年),唐軍追斬史朝義,安史之亂表面上平定。單幾部叛軍只是名義上歸附朝廷,實際繼續割據一方。之後的100多年,叛軍餘部的河朔三鎮,一直是大唐朝廷的心腹大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前西部排名,是不是火箭最希望的季後賽對陣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