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夢半醒半真半假

    1. 吳起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全勝將軍,所領兵過的國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變強。比如魯國,因為用了吳起而小強一時,不過吳起在打了勝仗之後卻還是受到許多人的攻訐而被迫離開。原因是魯國要與齊國開戰,魯公想要任用吳起為大將,而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吳起得知一橫下心卻是殺了自己的妻子,落下了不擇手段的名聲。吳起得勝之後魯國認為他太過於殘暴,最後無奈離去。吳起真正施展抱負的是魏國,在一代明君魏文侯的賞識之下為魏國大將軍,南征北戰,使魏國成為了戰國第一個崛起的超級大國。最後在魏武侯受到公輸座的離間下,吳起又被迫離開了魏國,去了楚國。吳起的結局也是比較悲慘,因為主張變法而受到了大臣世族的攻擊,在楚王死後自己也被亂箭射死。

    2. 白起

    白起是秦昭襄王時期最富盛名的一代名將,山東六國聽到白起都會恐慌。比如韓魏兩國,兵力多於秦軍,卻還是被白起打的全軍覆沒,幾十萬的軍隊一下子就沒白起殺光,也難怪韓魏兩國在秦昭襄王時期膽戰心驚。白起一生殺人無數,用兵如神,尤其擅長野戰攻城,兵法借鑑兵書卻又更盛一籌。其中白起對楚國的侮辱最甚,不僅坑殺楚軍。還刨楚國的祖陵,讓楚國受到巨大屈辱而不能辯解。其中白起最出名的一場戰爭就是與趙國的長平之戰。一舉擊潰趙軍主力近五十萬,把戰國時期唯一一個可以與秦國相抗衡的趙國給擊敗,從此一蹶不振。而給白起留下眾人之口的就是坑殺幾十萬趙國降卒,為當時的天下所不齒。但白起的用兵之法,長平之戰的等而圍之,兵家奇蹟卻是實實在在的。

    3. 趙奢

    趙奢原本是一個收稅官,卻因為連老將廉頗都不敢打的閼與之戰大敗秦軍而名震天下。給我們留下的就是一句很有名的典故“狹路相逢勇者勝”,在地勢狹小,大軍不能展開的地方,為將者一往無前,激發士兵的鬥志,勇者就將勝出!可惜的是之後因為身體原因未嘗領兵。自己的兒子趙括卻葬送了四十萬趙軍。

    4. 廉頗

    廉頗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負荊請罪”這一典故就出自廉頗與藺相如。廉頗的守城是四大戰國名將之首,這一點是戰國公認的。廉頗以勇氣聞與諸侯,在趙武靈王時期就立下了許多戰功,戰法穩健。一直任趙國的上將軍,廉頗比較可惜的就是到趙孝成王時期,沒有得到重用,從而去了楚國。當重新想要啟用廉頗的時候,寵臣郭開用反間計把廉頗最後的生涯路給堵死,只留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哀嘆。

    5. 王翦

    王翦是戰國時期立功最多的名將,也是躋身戰國四大名將。王翦的一生,在用兵上最值得稱讚的就是他的穩健。雖然王翦在用兵上沒有很值得稱讚的地方,但是王翦的局勢判斷能力確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比如滅楚之戰,李信說只要二十萬就可以滅掉楚國,而王翦卻說一定要六十萬才能滅楚。最後李信鎩羽而歸,秦國才知道王翦謀略得當。當王翦帶領六十萬秦軍出征的時候,王翦一直派人向秦王討要封地,住宅。他的屬下都不理解,而王翦卻說,滅楚不是一下子就能滅掉的,而我手握秦國所以兵馬,秦王信任我單難保廟堂會有許多流言,難道你想讓我們六十萬將士被迫回國而無功勞嗎?從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王翦對於天下的格局,廟堂的局勢看的特別清楚。所以說王翦是一個特殊的將軍,可以居功至偉也不足為奇。

    6. 李牧

    李牧將軍,是戰國趙國的最後一個名將,是一個用兵如神,打法詭異,出其不意的將軍。不僅善攻,還善於守。在許多將軍拿匈奴沒有辦法的時候,李牧就研究出了以守代攻,從而出其不意的埋伏軍隊衝出殺的匈奴全軍覆沒。後來因為趙國形勢危急,就被調回趙國中心,參與抗秦大戰。而在趙國危難之時,李牧也沒有讓人失望,率領全軍,大破秦軍數次,成為趙國存亡之際的最後的守護神。最後的結局卻是被秦國的離間,郭開在趙王耳邊的風,殺死了這一個天縱之資的將軍。

    7. 樂毅

    樂毅將軍是燕昭王時期的名將,連破齊國七十餘城,把燕國的疆土拓展了兩倍有餘,苦心經營燕國,使得燕國國力達到建國以來的最高。可惜的也是在最後即將滅齊的時候,燕昭王不幸逝世,而燕昭王之子又聽信小人讒言,就罷免了樂毅,從而齊國得以收復失地。最後樂毅隱居趙國鬱鬱而終。

    8. 孫臏

    孫臏一生並沒有打過幾次大的戰爭,但兩次復仇之戰,卻是讓孫臏名滿天下。孫臏與龐涓同是鬼谷高徒,但龐涓卻是心胸狹隘,在魏國當了上將軍之後,孫臏前來投靠,卻因為孫臏才能高於自己而設計暗害孫臏,殘忍的挖去了孫臏的膝蓋骨。而後,孫臏去了齊國,得到齊威王的賞識,於是在軍中以軍師的身份去領兵,在桂林之戰,馬陵道之戰,大破魏軍,使得龐涓自殺。孫臏的用兵體現在謀略上,直到今天,孫子兵法一書依舊在流傳著,對於我們如今依舊有著很大的借鑑意義。

  • 2 # 南宮雁門

    戰國時期的名人名將那真是多如牛毛。要說名將首先就是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了。然後還有田單趙奢王齕蒙驁樂毅等等很多很多。你問他們那裡最厲害??這隻有看他們的戰績了。

    戰國那些名將裡面戰績最輝煌的就是四大名將之一的武安君白起了。

    白起一生殺敵一百多萬,有人說戰國時期總共戰死了二百多萬人。其中有一百多萬是死於白起之手。你說他是不是很厲害??

    白起原是楚華人,和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關係很好。在秦昭襄王回到秦國繼承王位以後魏冉就成為了秦國的丞相。魏冉成為丞相之後大力提拔白起。白起終於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在伊闕同韓、魏、東周聯軍展開戰爭。此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至此白起一戰成名。

    公元前292年白起率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

    公元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

    公元前281年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求和。

    公元前280年白起再次伐楚,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後援,分三路快速突進楚境,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

    公元前278年鄢郢之戰白起率秦軍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燬楚國的宗廟和夷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

    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魏冉率秦軍在南韓華陽一帶同魏國、趙國的軍隊發生戰爭。魏趙兩國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魏國大片城池,此戰共斬首魏趙聯軍15萬。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佔南韓陘城等9座城邑,此戰斬首韓軍5萬人。公元前263年白起伐韓,攻佔南韓野王。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於趙國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斬首坑殺趙軍45萬人。戰國的青壯年在這一戰中幾乎死絕。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白起一生大小戰爭70餘次。無一敗績。這是歷史上罕有的。白起殺敵有統計的敵軍傷亡人數就在一百萬左右。還有一些戰役是沒有寫殺敵人數的戰役。不過從規模上來看也不會人太少了!!

    白起是中國歷史上殺敵最多的武將。因此別人給他起了一個外號人屠。在長平之戰之後白起主張立刻進攻趙國。但是秦昭襄王在丞相範睢的鼓動下讓秦軍暫停了進軍的腳步。後來秦軍攻打趙國不順就讓白起出戰。但是白起以有病為由沒有出戰。秦王見攻打趙國戰役不順就多次來催促白起出戰。但是白起都找藉口推辭掉了。措辭多次之後秦王就罷了白起的官,白起心中氣憤難忍抱怨了幾句。然後讓秦王知道了。秦王就派人賜死白起。白起自殺身亡。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 3 # 這歷史怎麼說

    最厲害的,估計也就吳起了。

    有的人說白起最厲害,因為他打勝仗多殺的人多,其實不然,相比吳起,白起還是略遜一籌。下面我分析我的原因。

    軍事能力上吳起就比白起高出一大截

    為什麼說能力上吳起就比白起高出許多呢?

    第一、吳起打仗靠的是自己一個人的能力,而白起有很多場戰役依靠的不僅僅是個人。就說著名的長平之戰,這場戰役的主帥是白起,坑殺了趙國40多萬降卒。這裡要注意一點,這場戰役,不光光是白起一個人的功勞,我覺得范雎的功勞更大。首先,是范雎使用的反間計使得趙國棄用廉頗啟用趙括,如果是廉頗防守,估計白起是很難全面取勝;其次,是范雎使用瞞天過海之計,騙過諸侯,使得諸侯以為秦趙兩國已經和好,放棄幫助趙國;最後,是范雎就像蕭何一樣,在後方為白起提供糧草兵馬,白起才有那麼大的資本打贏趙國。

    有的人覺得趙國當時是必敗,誰守都一樣。其實不然。當時長平之戰趙國還能給趙括提供40多萬的兵力,可見在兵力上,趙國是絕對沒問題的。有的人覺得趙國有兵無糧,我覺得這個不準確。當時趙國確實是缺少糧食,但是弄糧食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跟別的國家借糧,趙國被打敗,別的國家更是要被水煮青蛙等宰的份,所以諸侯還是願意借糧的。但是在這裡趙王就犯了一個低階的錯誤。其實應該像虞卿說的那樣,先出使別的諸侯國再出使秦國,這樣一來秦國看到趙國弄來救兵自然不敢再動,但是趙王卻反著來。先出使秦國再出使諸侯國,這樣一來性質就變了。秦國好吃好喝的招待使者,迷惑了各國,以為秦趙已經和解了,這時候趙國再來借糧,是來騙糧食的吧!

    長平之戰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將相和則國興”,所以白起打仗很多時候是有范雎的助力,對比吳起,你就會發現,還是吳起厲害。

    吳起第一仗,幫弱魯打退強齊。魯國比齊國弱的不是一丁半點這個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吧?更重要的是吳起是臨危受命。這裡的受命跟諸葛亮隆中對的臨危受命情況不一樣,這裡是魯國喘氣的機會都沒有,諸葛亮那個至少還有喘氣的機會。臨危受命就跟臨陣換帥性質差不多,很容易將士不聽調遣、不服從命令等情況。但是吳起不光克服這些問題,還把強齊給打退了。

    吳起第二仗,幫弱魏打下強秦河西地區。這裡說魏國弱,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是有依據的。首先,晉國內鬥,實力大削;其次,三家分晉,資源變少;最後,魏國四面楚歌,難以發展。當時的晉國分裂成趙魏韓三國,可見最高興的還是秦國,因為秦國想發展壯大,第一個要搞的就是晉國,以前晉國強不敢惹,晉國一分裂,三國實力自然不如秦國,秦國自然開始打起向東發展的算盤。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魏國新生自然弱小。吳起到魏國受到重用開始變革,魏國實力大漲,還向西攻打強秦的河西地區,使得秦國看著領土丟失但也沒脾氣。

    吳起第三仗,幫楚強國,攻佔百越之地。楚國是戰國裡比較奇葩的國家,國土很大,但是存在感很低。楚莊王在世的時候強刷了一波存在感,之後就是高開走低了。這裡主要是當時的楚國雖然國土面積大,但是人類活動的空間小,基本都是集中在洞庭湖以北之地,往南就基本沒什麼人了,所以受到條件的制約,楚國雖大,但還算不上意義上的強國。吳起到楚國也是先進行一系列的變革,之後又為楚國攻城略地,打下大片的地方。可惜的是吳起最後還是死在了楚國貴族手中。

    當然,吳起並不是說只是打了三場勝仗,以上只是歸納到一起而已。相比之下,吳起到哪個國家,不管強弱,最後都是變成了強國。而白起之所以有長平之戰坑殺趙國40萬降卒的戰績,是離不開范雎幫助的。

    政治上,吳起還進行多次變革強國,白起卻沒有這樣的業績

    吳起不光在軍事上有所作為,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成就,最著名的莫過於“吳起變法”,吳起的變革使得國家強大。反觀白起卻沒有這樣的操作,吳起一生出將入相不管到哪個國家經濟上都是空前強大,但是離開之後,那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白起一生只是戎馬生涯,一生只效力秦國,白起能強也是因為秦國本身就強,而且白起死後,秦國也沒有元氣大傷,這樣對比就鮮明瞭。變革的細解有興趣的可以網上搜索一下,這裡就不再多述了。

    在人品上,吳起起碼還高白起一點

    很多人覺得吳起人品差,就為了官爵殺掉自己的妻子。我覺得能說這個就有點雙標了。吳起殺妻就有汙點,白起坑殺40萬降卒就不是汙點麼?吳起殺妻確實有點不人道,但是當時的社會跟現在的不一樣,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就相當一件物品一樣,拿一件物品去換取功名在當時的社會再正常不過了,假如奴隸社會沒有被推翻,我估計殺妻求職的事肯定還是會有,所以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社會風氣去衡量當時的社會情況,因為性質不一樣。相比吳起,白起坑殺降卒這個點就有點過分了。已經投降計程車卒都已經失去戰鬥力了,不能帶回國,可以就地解散,在當時從長平回到國內缺糧之類的情況,估計趙卒能活著回到國內都很少,讓其自生自滅也好過把人家殺了,所以在這點上,白起就做的很不人道了。

    我個人覺得,如果吳起當時到秦國發展的話,估計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就會提前一大截了,因為秦國幾代基本都是明主,很適合吳起的才能發揮,只可惜明主死得早。

  • 4 # 音樂小妖

    要說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名將有多少,這個就真心不好說了,畢竟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英才輩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相對來說比較出名的可能就是李牧、白起、廉頗和王翦這四大名將,而且非要說這四個人當中誰最厲害,可能就要數王翦了,為何這麼說呢?

    其實不論是名將也好普通武將也罷,無非就是求名求利求平安,戰場上面的事情可以說瞬息萬變,比如趙括當時開開心心帶著四十萬的大軍,本以為自己穩操勝算,誰會想到一戰把自己的性命丟在那裡不說,連帶著趙國四十萬的大軍也被白起給坑殺,所以說戰場上面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活下來。

    要想活下來唯一的條件就是打勝仗,所以說這四大名將都是在無數的戰場上成功活下來的精英,但是很多時候性命這種東西並非只把握在自己手中,比如說自己的君主也是另一個巨大的原因。

    白起可以在長平之戰當中獲得巨大的戰果,這跟其本身熟知兵法是分不開的,可是白起在秦國擔任了主將差不多快三十多年,最後的結局是什麼?還不是被秦昭襄王猜忌,畢竟那個時候的白起已經達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高成就,簡單的來說就是功高震主,終於在某一天被賜死於杜郵。

    廉頗為趙國打了一輩子的仗,當時率兵攻打齊國的時候,取得了無數的戰功,直接就被封為上卿,可是等到長平之戰的時候,卻因為被君王猜忌,當場就來了個臨陣換將,換上了沒有一點經驗的趙括,從而輸掉了整場戰鬥。並且從這以後一直得不到重用,最終老死於楚地。

    李牧身為趙國的大將在對抗匈奴當中,有著卓越的成績,後來更是以抵禦秦國為主,可是同樣也趙王所猜忌,當時的趙王遷也不知道是不是沒有腦子,居然會中了秦國的離間計,可以說趙國一直以來都是以中離間計出名的。反正當時的李牧直接被奪了兵權,之後趙王依然不放心,直到將李牧殺害以後,這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相對於以上三位戰國四大名將來說,王翦就活得比他們要滋潤多了,不論是頭腦還是在軍事上面的指揮水平跟其他三位都在伯仲之間,但是王翦會做人,知道如何做才可以讓秦王不猜忌自己,讓秦國的大臣不會太過針對自己。

    說白了就是各種的降低自己的名聲,拉黑自己的人設,就是把自己的缺點扔得滿大街都是,可以說達到了全身都是問題的地步,但凡王翦的對手想要搞王翦,都不用很細心的去收集他的資料,隨便在秦國朝中拉一個人都可以搞到一大堆王翦的黑歷史。

    聽起來彷彿全身都是弱點,但凡有人看王翦不順眼,可能王翦的明天就會到大牢當中渡過,可是你仔細一想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缺點都不足以致命,卻又讓秦國的君主很放心。

    說實話當兵的最佩服的將軍就是愛兵如子,不貪圖金錢的大將,可是這些毛病王翦都有,而且還在每一次出征之前給秦國的君王要一大堆的好處,比如說房產跟金銀珠寶,反正就是你秦王不給我這些好處,我就不給你打仗。

    雖然這樣的行為根本就不算一個好將領,但是卻也正因為這些缺點,讓秦王可以很放心的使用王翦來幫他打仗,因為貪所以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援,因為待兵態度不太好,又得不到士兵們的效忠,要不是秦國的制度讓這些士兵在打仗的時候可以英勇作戰,說個實話,就王翦這種對待屬下的方式,很有可能在某天會被這些士兵給坑殺。

    可是這一切的一切到了秦王的眼中,卻成了最寶貴的一面,沒有功高震主的一面,在朝中也沒有結黨營私,平時沒有事的時候就回到自己的家中開啟了腐敗的生活,等到出征的時候又可以很好的為自己打仗,除了貪財這一點這外,幾乎沒有什麼大毛病,可以說我要是秦始皇也會重用這樣的人才,實在是用起來放心,不用的時候又省心。

    也就是說在做人方面,戰國四大名將中的廉頗、白起和李牧都不如王翦會來事,尤其是在功高震主這一方面,王翦幾乎如魚得水,所以看起來實力好像最弱的王翦卻是四大名將當中活得最開心的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仁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