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氣微百科
-
2 # 桃子175849549
我現在對自己的職業沒啥規劃,我已經退休好幾年了,現在主要任務是把父母照顧好。然後有時間再出去轉轉。
我對自己沒有太多的要求, 對現在的自己基本上算是滿意的。
-
3 # 若愚若呆
謝謝邀請。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還是比較模糊的,因為我是在國企,我現在從事的是技術管理類的工作,這個工作不太好規劃,我要說我規劃做總工程師,領導看見要不高興了。所以我盡最大努力把我現在的工作做的最好。有時間、有餘力在搞點業餘的愛好,比如寫寫文章、投個稿、發個時評、拍個影片。我對自己肯定不滿意。想想大學畢業時的夢想、想想兒時的理想,我必須頓首跺足。也許這就是生活,我必須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一條路,努力,在努力!加油吧朋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
4 # 大叔看火影
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做什麼?
如果你真的想要一生做點什麼,這三個假大空的問題,還是要想的!
1、
我在大一開始接觸“職業規劃”這個詞語的。但是真正想要給自己一個規劃,是在兩年後的大三。
從一本《10天規劃好前途》開始。(放心,我不是來推銷書的!雖然學歷不同,但職業規劃的邏輯是想通的)
當然,我知道有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職業規劃”這個東西。他們覺得職業是不可能被規劃出來的,那是扯淡!
我完全同意:職業是不可能被規劃出來的。
但,這並不是你放棄規劃自己的理由!事實證明,如果你毫無規劃,你的人生只會更爛!
這世上並不存在因為“一句話”、“一本書”、“一個電影”改變一生的說法。真正改變自己的,永遠都是跟隨自己內心的探索和積累。
你一定很驚訝:這TM差的也太多了吧!
的確,但我並非一部到位直接就能認清自己,並真正從事喜歡的職業。
事實上,從開始想要搞明白“自己想要做什麼”,併到現在正“從事內心喜歡的職業”,足足用了三年的時間。
這期間,我從大三開始有選擇的放棄自己的專業課程,因為我發現,多拿一些學分,完全無法排解我對自我認知的疑惑。因此,我把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了大學的圖書館裡。
讀書,這是當時的我所能想到的最便捷、最舒適、成本最低的認識自我的方式。
幾年後我讀到了一句話:“讀書並獲得知識,讓我覺得跟那些有錢人一樣富有”。
然而當時其實讀書效率並不高,效果也一般。因為不知道看什麼,只是想著多看一些而已。有簡易通俗的文學小說、歷史小說、經濟學專業書籍、報刊、心理學(多數都是一些性格測試之類的)、職場類成功學、人物傳記等等。
而且數量還不多,因為我閱讀的速度並不快。對於認識自我的直接提升並不大。
因此也才想要透過更直接的方式瞭解自己,於是就買到了這本《10天規劃好前途》,然後用了10天的時間,跟著裡面的步驟,看完了第一遍。
其實一個人要想規劃自己,說白了只要去做這兩件事就足夠。
①瞭解自己
②認識世界
而這本的介紹方式也基本是這樣。
從MBTI榮格職業性格測試到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我基本看到了自己一個大致的職業傾向。
性格測試結果:INFP(內傾/直覺/情感/理解)
興趣測試結果:ESA(事業+社會+藝術)
你不看好這東西?沒關係,當初我也是這樣想的。
因為:我們都在不斷的變化,不斷的成長,怎麼能靠一個簡單的測試把自己限制住呢?
姑且沒有太當真,我繼續按照路程看下去。
此書的前半部分,都可以歸結為“瞭解自己”,後半部分則是“認識世界”。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到世界上行業的三大類劃分:農業職業、工業職業以及服務職業。透過讓你認清一個人的天賦能力,到一個人體現出的商業價值;從一個自我選擇面臨的環境制約,到清楚的繪製出個人職業晉升藍圖,都說的比較詳細,乾貨滿滿。
整體來說,這本書給我了一個很好的思考維度,在此基礎上,引發了我很多不曾有過的思考。這才是這本書,或者說這一類書具備的價值。
至此,我在大學剩餘不多的時間裡,開始具備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2、
就像上篇所說的那樣,
職業是不可能被規劃的。
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不停地探索和犯錯,然後站在新的思考認知層面上,更進一步。
在當時而言,即使這樣小小的自我認知的進步,也讓我在同宿舍中,同班級中,同年級中,感到一些自信:對自我發展更清醒的認識,和追趕外部世界變化的意識。
2015年 ,也就是我大學畢業的那一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口號。我才意識到:外面世界的變化比我能意識到的快的多!
APP是啥?微信上還能賺錢?居然有把名字叫做“錘子”和“小米”的手機!他們的粉絲瘋了嗎?啥叫B2B、B2C、C2C?淘寶和京東有啥區別?O2O又是什麼鬼?團購這麼便宜,那些公司不虧死嗎?對了,聽說新媒體很火,怎麼又冒出來個“自媒體”?原來網上這些東西都是廣告,這些人怎麼能這樣?
我都不懂!
只是每天讀書、吃飯、打籃球、睡覺,順便做做畢業設計,看著周圍的人打打LOL。我什麼都不懂,但是那些不懂的東西也絲毫也影響不到我。
當然,如果我繼續無動於衷。
但是我從書中,從網路裡,看到這個世界跟以前真的不一樣了。我不要在寫這些無聊的畢業設計了。“鋼鐵行業雖然不景氣,但是作為國家的支柱行業···”這樣的話我再也不想聽了。
因為我不喜歡做這樣的工作:每天穿梭在鍊鐵高爐和鍊鋼轉爐的車間,一群大老爺們說著俗到家的黃色段子,卻連一個女孩都看不到。每天承受著車間的高溫,一身臭汗,還一日三班倒,作息全部打亂。
更重要的是:我喜歡闡述歷史浩瀚的程序,對馬克思主義辯證統一的觀點深感偉大,卻總要不得以花大量時間,面對這橫七豎八的電路圖,和試管裡時不時正在發生的化學可逆反應。
我寫了一篇全班頁數最少的畢業論文,跟老師說:“我只想要60分合格,我將來從事的職業也絕非本專業。我覺得把時間浪費在沒有興趣的論文上,是沒有意義的。”
然後,在離校之前最後的一個月裡,我開始投簡歷,找工作。當然,跟我所學專業一點關係也沒有。比如58同城、趣分期(天津)等等。
當時的我,只能是做電話銷售。在58同城試到了幾天,我就任性的離開了。
就是很煩,連加班的慾望也沒有(在我心裡,甘心加班,就是理想職業的一個標準。)
我投入了很高的期望和心思,但事實證明:凡速成的培訓機構,你都別指望能改頭換面。
但我從沒有因為培訓的效果,而否認當初的選擇。
因為這裡的三個月,給我提供了一個新的行業選擇方向,我終於沒有落後於這個世界的發展。並且對當前的網際網路行業提升了一層新的認識。還有一點,就是作為班長,交到了一些不錯的同行朋友。
只是沒想到,我是我們班最後一個找到工作的人。原因很簡單:內心抗拒!
衝動並且任性的選擇,對與錯並不絕對,尤其是放在時間的維度上。後來的過程就證明了這一點。
我饒了一大圈,又繞回來了。
3、
上篇說了,
關於選擇的對與錯,都不是絕對的,尤其是放在時間的維度上。
而我兜兜轉轉一年的時間,看上去又回到了原點。
在前面說了,在培訓結束之後,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找工作(全憑感覺),最後因為年底將至,為了不餓死,我就在“委身”一家小公司,幹了一個多月,直到春節放假。
客觀的來講,這種做法,是一個職場人士對公司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但我重點想說的是年後發生的事:我從北京離職,上蘭州去了。對,遙遠的大西北。
如果你覺得太過於突然,我想有必要說明下原因:
我當時所在培訓機構的一名老師,是蘭州人。他想回去做一個一模一樣的培訓機構,由於我當時作為班長,跟老師們關心都不錯,所以他想讓我跟他過去一起創業。
創業,我雖然沒有入股出資,但我確實是懷著這樣一種激情踏上了遠方的火車。20多個小時,正月14,第二天就是元宵節。
在蘭州的第二個晚上(元宵節),我看著窗外的煙花,聽著聲聲鞭炮聲,那一刻,我想起家中的親人和兒時的夥伴兒,默默地流淚了。
沒錯,剛到異地他鄉的第二天,我就有些懷疑自己“創業”的決定了。
“然而那是我自己選擇的路,是跟隨內心選擇。也許會錯,但一定不會後悔”,我當時是這麼告訴自己的。
最終公司業務停滯了,老師撤資離職,我又回來到了北京。所以我說,我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但在蘭州的4個月裡,並非一無所獲。
1、能力上,我瞭解並嘗試了線上微課分享。
第一堂課主題“思維導圖|1小時拆掉你的思維的牆”,請的相關的圖專家(算是幫忙,沒有收費),聽課人叔500+,我覺得挺不錯的,真的。
第二堂課主題“如何讓手機成為學習和工作的利器?”,我自己講的,聽課人數100+。那是我是第一次線上分享,挺爽的。
關於這次線上分享講課,我需要重點說一下,也許聽了會對你有幫助。
首先我並不懂手機上的那些APP,很多都沒有用過。那麼,我是如何講出來的呢?
答案就是我在前一天晚上12:00-4:00,用4個小時的時間,把一位講過此課程的人的語音分享記錄,全部摘抄成文字,然後第二天6點起床,開始打印出來,把每段朗讀了十多遍,有十幾張紙。然後在當天晚上8點,開始語音直播,流程一切順利。
那真的是一個非常無恥、非常笨的方法!
但是透過這件事,我似乎明白了:那些看上去遙不可及的事情,也許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
那麼接下來講完這個,講什麼呢?
但巨大的工作量不是我放棄的原因,而是卡在了無法請到專業的分享嘉賓這一環節上。我分析了職場充電寶前期的課程,從PPT、word等辦公技能,到思維導圖、時間管理等細分領域的課題,都是阿何一人在講。
這就是我敬佩阿何的原因:他是個典型的斜槓青年。
羅輯思維“跨年演講”中關於商業“點和線”的比喻,引發了我受很多的思考。直播間是線,各類課程就是點。在這個基礎上,一定還會有新的線出現,如影片直播間,也還會有新的點出來:比如寫作、繪畫等衣食住行各類有需求的課程。
羅振宇在2015年的跨年演講說了很多關鍵詞,其中就有一個叫做“IP”!這裡以後有機會細說。
總之,這4個月裡,我真正覺得自己提前追趕了一次新事物的潮流。這是一次只有自己能體會的經歷。
2、心態上,我透過不停地嘗試和無奈,更加清楚自己想從事的職業,也終於可以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水平。
我常常跟朋友說起這段有意思的經歷,多數人都會覺得我那是因為浮躁而走了彎路。
我知道,如果站在此時此刻的角度去回憶當初的選擇,一準會覺得那是個“坑”,但我既然選擇了去跳,無論如何,那就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人們不會在意你的過程,他們只會看你的結果。當初去蘭州“創業”,究竟是個機會,還是個坑?只取決於我成功或是失敗,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再次回到北京,我不再迷茫,我知道必須從基礎做起,慢慢積累自己的厚度。
所以,我首先去了一家已經約好面試的心怡的公司,只是事情永遠沒有想得那麼順利。
4、
上篇說道:
我回北京第一天就去面試的公司,就被拒絕了。
有些人可能知道這家公司:朝夕日曆。而之前說到的幾個線上微課分享平臺,就是用的朝夕日曆的活動直播間。
我因為對這家公司的產品深有好感,所以,既然自己做不起來,那我就加入他們。因此,我見到了陳炬,朝夕日曆的運營總監。
我面試的職位是:內容運營。
那麼,到此為止,我所給自己定位的方向就基本出來了:內容。
我要做內容!
現在開啟任何一家招聘網站,在網際網路公司的招聘資訊中,有一類職位特別多。那就是“運營”。所以,你會看到各種跟運營有關的職位:“新媒體運營”、“微信運營”、“平臺運營”、“活動運營”、“渠道運營”、“內容運營”,還有很多跟運營看上去類似的職位:“網路推廣”、“網路營銷推廣”、“新媒體文案、文案編輯、網站編輯、策劃”等等。
你可以問問那個公司的HR:什麼是運營?
他說,就是上面那些崗位要求啊。你再問:具體幹什麼呢?他支支吾吾就沒有然後了。
你問一個應聘者同樣的問題,他們多數人也答不出來!
這就是“運營”崗位的現狀。沒幾個人能說出來運營到底是幹啥的。即便有些能說出來的,10個人裡邊,9個人說的都不一樣。那麼我也只是給大家拿其中一種說明(也許不準確,因為有些工作屬於“市場”還是“運營”,沒人說的準)
也許大家對運營各有各的理解,但是我從中感覺到了一件核心的東西:那就是內容。
說到底,產品與使用者之間,需要有些東西來連線。也許是文字、也許是語言、也許是媒體影片,他們都需要內容。
這就是這個內容風靡的時代。我雖然不是喜歡這些平臺,這些人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觀點,但是我很感謝這個時代讓有想法、有思想的知識工作者能夠體面的生活,甚至發家致富。儘管我發現,如果單是比較文章的質量和水平,你隨便拿一本書,讀上一段,也許都比這些人寫得更有文學素養。
但是這些思想深奧的文章,觀眾們並不太喜歡。大多人更喜歡雞湯類的通俗讀物。可是,你要去批判觀眾“膚淺”嗎?
我只能這麼總結:寫的好,並不一定能寫道讀者的心裡邊。
這就是內容的力量。
我想,透過各種運營方式即便可以很好的引來使用者,但是沒有持續高質量的內容支撐,就無法做到很好的留存客戶。
而且,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階段,我也想透過我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那麼表達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文字、影片、語音、圖片、講話等等。那麼我內心最舒服的表達方式就是文字,儘管文字給人的衝擊力不如影片和圖片。
但是我始終認為:在這個喧囂的人人發聲時代,沒有人願意聽你在他面前巴拉巴拉說話,煩人!那麼為何不選擇一種安靜的表達方式,將你對事物的觀點和情感呈獻給別人呢?有興趣就看,沒興趣互不干擾。多好!
索性只是一小段時間,後來團隊擴大,恢復正常。
我之前表示過:沒有所謂好與壞的職業,只是適不適合你的職業。
一份適合你的職業,就是你每天的工作任務都可以成為你將來所追求職業的原始積累。不需要跨行轉業,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拋開職位本身的社交限制,當你投入到職位本身的工作時,內心是快樂的。
當然,如果再加上下班後的1-2小時的自主學習,只會讓你進步的更快。
後來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我最近加入了簡書,開始了簡書上的分享。參加了一些寫作的社群,認識了很多有想法的朋友。儘管是虛擬的網路裡,但是因為有共同的話題來說,所以跟大家聊天還是很開心的。以後還會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挫折,一個人吃力的話,就想要和大家在一起共同進步。
要知道,這個時代我們並不孤獨。
(全篇完)粗暴提示:因水平和時間有限,文章觀點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說說我的個人情況吧,我是2012年大學畢業,後就參加了工作,在學校招聘會應聘的工作,在外省工作了有多半年,對該工作不滿意,然後辭職回到大西安,從新找了份工作,工資也不高,三千多,後來談了女朋友,15年結婚,17年生孩子,中間也換過幾次工作,西安的工資待遇也不高,自己一直艱苦奮鬥著,到19年攢夠了首付,買了套130平的房子,到明年交房的時候想在提一輛二十萬左右的人生的第一臺車子,問這幾年混的咋樣?也就這樣吧,因為家庭條件一般,一路基本都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苦逼的生活,一直在路上。至於自己的的職業規劃,沒時間想,也沒精力思考,養家餬口,是第一,後面的路怎麼走,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