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飛賊氪斯達亾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它能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課前預習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它能明顯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從而達到最佳化課堂整體結構以至最佳化課堂細節的作用。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學生透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無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    

    特別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的課堂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地位有了空前的提升,教師的角色也在悄然變化,顯得預習的重要性。預習的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體現出來。     

    一、預習意義。    

    1、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實際上是學生透過自己的思考,對即將所學知識進行的自學。在學校教師能教給學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碼的知識。大量的新知識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的去探索,根據需要去自學。因此,學生從小就培養自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預習正是過渡到自學的必要步驟。著名教育大師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如何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師最為值得探究的課題。記得有位名人也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確實,對孩子來說,讀書,不僅僅是學會一些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是一種最強的學習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需要老師的指導。在課前,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活動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綜觀國內外各種學習理論,無不強調“預習”這一環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一切後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自己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在新課標教學中,預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獲得新知識的活動。例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遇到不理解的字詞,就可以運用老師平時教給的方法或者運用工具書等去理解。掃清閱讀障礙後再根據老師教給的分段方法理請文章脈絡。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2、有利於學生提高聽課效率      

    學生在預習新課文時,會有不懂的內容,這屬於正常現象。課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弄懂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學習深入的關鍵所在。預習時可以把這些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上課時特別注意聽老師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樣,聽課的目的非常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課效果肯定會好。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傳統教育觀念往往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處於主動的、權威的地位,學生則是被動的、從屬的。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新課標目標下的教學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前預習作為新課標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使學生較好地改變自己的認知前提條件,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比較容易,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調動起來。     

    4、有利於暫困生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      

    學習困難的學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基礎不牢,已學的知識不鞏固,課後用於複習、做作業的時間也相應增加,以致愈學愈困難,造成“惡性迴圈”。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學習的局面,提高每一堂課的聽課質量,減少用於複習、做作業所費的時間。有效的辦法,是爭取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經過預習,一方面,由於複習了需要掌握的舊知識,掃除了聽課中的一些障礙,課堂上可以聽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另一方面,因為上課聽懂了,課後用於複習的時間相應減少,做作業的速度相應加快。預習雖然用掉了一些時間,但從聽課、複習和作業的效率上得到了補償。時間一長,就能贏得一定的時間,用在回頭系統地複習過去學習這門學科時沒有弄懂的地方,或遺忘了的地方,從而使學習逐步轉為主動,學習成績也相應會上升。        由此可見,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要途徑。因此,預習這個環節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強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目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預習時依靠教輔資料,迷信標準化的答案,熱衷尋求現成的結論。    

  • 2 # 龔斯特

    課前預習就像作戰要先摸清敵情一樣。

    掌握了哪兒有地雷,哪兒有碉堡,打起仗來才能心中有數,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課前預習的好處

    上課也是這樣,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自學能力,而且可以引起對學習的興趣。

    弄清這一節哪些地方自己明白,哪些地方自己讀不懂,上課要重點聽什麼地方,解決哪幾個問題,學習起來就比較主動,心中有數。

    如果不搞好課前預習,上新課就會心中沒底,把握不住重點和難點,聽課效果比不預習就可能低些。

  • 3 # 象山易學堂

    課前預習好處有很多,但不好處,可能也就是佔用點兒其他的時間吧!課前預習對學習效率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一、課前預習可以為上課作好知識上的準備.

    我們知道,上課佔用了同學們大部分的學習時間,而有些同學學習差的根源就是上課聽不懂,而聽不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上新課時所需要運用的知識不會或舊知識遺忘了,由此造成頭腦中知識序列或者說學習階梯的中斷,結果就只好聽“天書”了.而預習可以為上課作好知識上的準備,從而起到提高上課效率的積極作用.

    二、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聽講的目的性和積極性.

    課前預習時不見得能把教材全部看懂,總會留下一些不懂的問題,等待上課時解決.預習後再來聽講,可以提高聽課的主動性,目的明確,注意力集中,能使聽課收到較好的效果.有的同學認為,預習後都明白了,再聽課就沒意思了,純屬浪費時間.其實,問題的關鍵是能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聽課要求.有位同學說得好:“預習後聽講,在老師講到自己已經理解的部分時,我就拿自己的思路和老師的思路進行比較,看老師是怎麼提出問題的,是怎麼分析問題的,老師的思路比自己高明在什麼地方,由此來檢驗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透過這樣的比較,能進一步提高自己掌握知識的水平.”

    三、課前預習可以克服記課堂筆記的盲目性.

    同學們透過預習,聽課時可以對老師的板書、講課的內容,迅速做出判斷:哪些是出自課本,哪些是補充的內容.這樣可以抓住重點,決定取捨,進行記錄,從而在課堂上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思考.盲目地抄錄老師的板書,只能浪費很多思考問題的時間.

    四、課前預習可以發展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需要同學們自己獨立去接觸新教材,自己進行閱讀和思考,對提高自學能力往往能起到明顯的效果.同學們在校學習期間,透過老師的傳授和幫助,可以獲得系統的知識,形成一定的能力,但這只是學習的一條途徑,而不是唯一的途徑.實際上,每個同學還要透過學習課本、參考書、報刊書籍等多種渠道來獲得大量的知識.也就是說,在校學習期間,還要進行大量的自學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因此沒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是不行的.自學能力只有在自學活動中才能發展起來,像課後複習、整理筆記、做作業、階段複習、看課外書等,都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 4 # 阿蓮數學老師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課前預習有優點也有缺點,但優點大於缺點的,它的優點是,預習的時候,你會發現你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用筆把它畫起來,等老師上課講的時候,你就著重的聽你不會的地方,這樣去聽課,你就是主動的聽課,不再是被動的聽,你是有目的的去聽課,如果不預習,上課的時候就有可能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並且老師針對的是全班的同學,他不會因某個同學不會而放慢了講課的速度,所以,課前預習大大提高了你聽課的效率,在你不會的地方,你會認真的聽,有敵放失,把預習時不會的地方一網打盡,他的缺點是,你預習時弄懂了一些地方就沾沾自喜,上課的時候就不認真聽了,這樣就得不償失,不過這個缺點也是對個別同學的,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預習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所以我們還是提倡課前預習,不能因噎廢食

  • 5 # 曉夢教資

    、預習可以提高課堂的學習質量

    可以這麼說,預習的好處直接體現在上課的時候。而課堂學習在一個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具體說一下預習對課堂學習的促進作用。

    1、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

    一個初三學生曾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他說:“在上物理課時,老師講到熱功當量,用到了一個功的單位――焦耳,這個‘單位’是初二時講的,由於我在預習時對這個‘單位’進行了複習,弄明白了,因此課堂聽講就覺得很容易。否則很可能因為這個‘單位’造成的障礙,而聽不懂上課時所講的新內容。”?我們知道,上課有這麼兩個特點:一個是學新知識要用到舊知識,也可以說,要用到很多以前學過的儲備在頭腦中的知識。每上一節新課我們都會發現,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是由知識的科學體系所決定的,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循序漸進。條件反射學說的創始人,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在給決心獻身科學事業的青年們寫的信中說:“我一談到卓著成效的科學工作所具備的這個最重要的條件,心情就不能不激動。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再循序漸進。你們從一開始工作起,就要在積累知識方面養成嚴格的循序漸進的習慣。”這就是說,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要求每個學生在學習時,要遵循一定的次序來學習,這樣才能更快地前進。

    如果你在學習新課時,需要運用的舊知識不會了或遺忘了,那就意味著你頭腦中知識的序列或者說學習的階梯中斷了,結果就只好聽“天書”了,還談得上什麼課堂收穫呢?上課的另一個特點是老師要面對全班學生講課,因此,只能按照一個速度去講。你在聽課時出現了知識障礙,現查舊書來不及,也不可能;問老師和同學,就要中斷老師講課和干擾同學聽講,也不行。可見,上課時,再來“搬”知識障礙是不可能的,而預習恰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初三學生在學習熱功當量之前搞好預習,那麼在上課之前就可以發現要用到“焦耳”這個單位,如果記不清楚了,就可以翻開舊物理書“功和能”部分,查到“焦耳”的出處,認真複習一下。而在複習“焦耳”時,又可能涉及到“牛頓”這個單位,可以再去查舊物理書的“力的單位”部分,把力的單位“牛頓” 搞清楚。

    在學習初中代數“有理數”時,學生容易出現運算錯誤,這是因為小學的分數沒學好。如果上課前把小學中分數的知識弄明白,那麼對學好“有理數”就會大有幫助。

    總之,堅持預習新課用得著的舊知識,不僅有助於掃除學習新課的知識障礙,還會給課堂學習帶來直接的好處,對於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逐步建立起概念系統,促進知識的系統化,也會帶來極大的好處。

    2、預習可以提高聽講水平

    學生經過預習再去聽講,上課時的積極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沒有預習的要強。我們知道,實際上預習的時間總是有限的,再加上個人能力的限制,因此,不可能在預習時,把教材全都領會,總會遺留一些不懂的問題,盼望著上課時能得到解決,這樣,聽課時的積極性和目的性自然就比較強了。

    透過預習,對知識有了初步的領會,上課時經過老師的講解、指點與啟發,對知識的領會便可以進入更高的境界。

    具體說,在老師講到預習時已經初步領會的部分時,就可以學習老師講課的思路,並和自己預習時的思路進行比較,看老師是怎麼提出問題的,是怎麼分析問題的,又是怎麼解決問題的,老師的思路比自己的思路高明在什麼地方,原因是什麼,當然,也少不了驗證一下自己對知識的領會是不是正確。經過這麼一番比較,就可以取長補短,不僅使知識的掌握更加紮實,而且可以提高自己學習的自覺性。所以,表面看同學們都坐在教室裡,安安靜靜地聽課,實際上每個人聽講的起點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沒有預習的學生,如果再加上基礎差,上課時,要想聽懂就很困難了,因此他根本沒有精力去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

    預習還可以使你搶在老師前面思索,考查一下自己預習的效果如何。例如,老師寫出:硝酸銀和氯化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AgNO3+NaCl= NaNO3+AgCl↓時,預習過的學生立刻就能知道老師下一步要寫離子反應方程式了,所以可以迅速地在頭腦中過一遍銀離子和氯離子結合成氯化銀沉澱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當老師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時,就可以和老師寫的進行對照、檢查,看自己想得對不對。經常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上課也會更加專心致志。

    3、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

    在一次化學課上,老師寫完“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的板書以後,繼續往下講課,又講了幾處知識上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並做了兩個演示實驗。這時,有一個學生只顧專心地抄錄老師的板書,既不聽講,也不觀察實驗。老師提醒他時,他還誤認為嫌他抄筆記太慢。後來,老師讓他開啟《化學》課本看一下,他一看書就笑了,也不再抄板書了,而開始專心聽起講來。為什麼?原來,他抄的板書在課本上全有,與老師的板書與課本上的內容一字不差。可見,不預習的學生,在上課記筆記時,就可能出現上述的盲目性。而預習過的學生,因心中有數,就可以著重記書上沒有的部分,至於書上已有的內容,則可以少記,或留出空行下課時再補記。這樣做,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問題上面。?對學習水平高的學生來講,也不妨選擇一兩門學科,自己做做預習筆記,並以此作為上課記筆記的基礎。當然,預習筆記上要留出空白,以便把上課老師板書中有價值的內容補充進去。這樣做,預習會更加專心,鑽研得也會更加深入。選擇什麼學科試做預習筆記呢?應當先選那些老師也是依據課本設計板書的學科,以便減少兩種筆記的差異,這樣做,可以大大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可以說,預習是從上課盲目記筆記的狀態中解放出來的好方法。

    二、預習可以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從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角度講,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下面先說一下自學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自學能力的強弱關係到工作中再學習的效率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畢業後,可能直接走上工作崗位。要想在一生中都能適應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只靠中學學的那點基礎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再學習,而這種學習則主要靠自學。錢三強教授說過:“自學是一生中最好的學習方法。”

    其次,自學能力也影響著大學的學習質量

    ?我們知道,大學的學習與中學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區別。主要特點是:知識量大、難度大、理論性強、講課進度快、筆記多(因為有的學科沒有書)、課堂教學的比重減少、自習時間增加、教師講得精而要求學生自學得多。一節課下來,有時要看的教材內容多達幾十頁,要靠自己鑽研;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減少,時間主要靠學生自己安排、自己掌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大大加強。所有這一切,都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往往很不適應大學的生活,他們看書的速度慢,抓不住要領,預習更是來不及,聽講時反應不過來,聽課質量差,因而課下要拿出大量的時間來彌補上課聽講的不足,學習十分被動。由於自學能力差,而使大學學習的適應期延長。

    第三,自學能力直接影響中學的學習質量

    ?在中學學習期間,老師的指導和傳授,可以使學生高效率地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提高各種基本能力,但這只是學習的一條主要途徑。如果承認預習、上課、課後複習、作業、階段複習等都是學習的重要環節的話,那麼,除了上課這一中心環節外,其他環節就主要靠自學了。為什麼同在一個教室上課,而學習質量常常有很大的差別呢?差別就在於自學能力的強弱影響著預習、課後複習、作業、階段複習等自學環節的學習質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彌陀經》所描繪極樂世界是不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