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土妞萌萌噠
-
2 # 瀾滄聽雪
No,No,No!
作為一個女人,我來告訴你,女人並非都是受瓊瑤劇的影響。至少我從來都不喜歡瓊瑤劇裡面的哭哭啼啼,愛得死去活來。相反,我更喜歡武俠劇裡面的豪邁與灑脫,熱血與義氣。
瓊瑤劇裡的愛情愛情就是瓊瑤劇的主旋律,深情的、無情的、絕情的、多情的...... 瓊瑤將愛情寫到了極致,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她成了一個大師級的人物,所以她有很多粉絲,有很多崇拜者。但是她的愛情完全是女性視角的愛情,她的小說裡有各種廣大女性同胞都期待的完美的愛情,男主角都是環繞著女主角轉,他們的生活裡除了愛情就是第一大,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為愛情服務,都必須為愛情讓步。可是愛情不是生活,生活就是一地雞毛,生活裡愛情也覺不可能扮演主角。然而因為女人跟男人真的是兩種不同的生物,愛情對於女人來說真的很重要,所以瓊瑤劇裡的愛情給了女人想象的空間,既然現實生活中實現不了,那麼想象一下幾種的情景也是好的。而愛情對於男人來說遠沒有那麼重要,男人必須扛起生活的重擔,他沒有那麼多閒工夫或者那個心思去談情說愛,他們沒有那麼多細膩的情感需求。所以瓊瑤劇裡的愛情只會讓他們覺得好笑,矯情,做作。他們還會擔心自己老婆被劇情帶偏了,平時生活中跟自己無理取鬧呢。所以沒有多少男人會喜歡瓊瑤劇。
金庸古龍的熱血江湖說起武俠劇,人們肯定都會想到金庸與古龍。也確實是他們二位武俠大師,將武俠小說推向了一個巔峰,到現在仍沒有作者能出其右。我相信八九十年代的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甚至是現在的小孩子都有看過金庸或者古龍的武俠劇。而且他們的武俠小說現在還在被不斷地翻拍當中,足以可見金庸與古龍的武俠小說的成就與影響力。
在金庸與古龍之前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武俠的概念。是他們建立了一個武俠的體系,建立了一個虛擬的江湖,塑造了一個個鮮活又極具特色的武俠人物。郭靖、黃蓉、江南七怪、李尋歡、嶽不群、獨孤求敗、西門吹雪、陸小鳳、張無忌、梅超風、楚留香等等,無論好的壞的,哪個不是讓人印象深刻?一陽指、六脈神劍、化骨綿掌、移花接木、八方六合唯我獨尊公園、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七斷七絕傷心拳、乾坤大挪移等等,這些招式我們為或多或少都“借來”顯擺過吧?少林、武當、峨眉、崆峒、青城、丐幫、明教、雪山派、崑崙派等等,這些有的沒的門派現在的小說體系也都依然在沿用。
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是有格局的。武俠武俠,既有武也有俠,武即是武功、武力,俠即是行俠仗義、快意恩仇。當然武俠中有各種被忠誠、正義、親情、愛情、仇恨、利益、野心等所驅使的人物,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原因在江湖中奔走、廝殺。比如林平之是為了報仇而欺騙而自宮;嶽不群則是為了自己的野心而壞事做盡;韋小寶為了活命而左右逢源;陸小鳳則是為了江湖道義四處奔走。但是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它們沒有侷限於江湖兒女的小打小鬧或者私人仇怨,更多的時候家、國、天下是江湖兒女繞不開的一道坎。郭靖、黃蓉鎮守襄樊是何等的偉大與悲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明教在張無忌的帶領下與元軍對抗又是何等的熱血與壯闊;喬峰為了天下太平自刎而死又是何等的豪邁與決絕。
男人大都是有血性的,他們也想像著像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一樣能夠快意恩仇,鋤強扶弱,或者渡己救人。然而我們是生活正在和平的有法制的社會,不需要也不能以武犯禁,所以這種武俠情結它只能是一個情結深埋於心間。
武俠小說中的兒女情長雖說武俠小說主要在於武跟俠,但它也覺得離不開這個字“情”!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師徒之情等等,它們都是整部小說不可或缺的“粘合劑”,這些“情”將所有的人物都連線起來,推進了故事的發展。當然,我今天著重說的是“愛情”這個情。
武俠小說中的愛情往往是複雜的,總是夾雜著各種是非恩怨,不會像瓊瑤式的小說那樣整天只知道小打小鬧、胡攪蠻纏。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愛情絕對不是武俠小說的主線,小說的格局才會大。看看楊過跟小龍女,他們的愛是深刻的,是隱忍的,也是歷經磨難的,他們都不完美,可是他們能相互堅守。不完美才是常態,如果換成瓊瑤式的,估計楊過也不會斷手臂,小龍女也不會失身。再說說張無忌,你說趙敏跟周芷若他到底愛誰?肯定是兩個都愛啊,要是條件允許,他絕對兩個都娶回家。瓊瑤式的小說就會寫男主只愛一個人。
所以更喜歡金庸古龍的武俠世界,我既有仗劍走江湖的武俠情結,也更喜歡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更深刻,也更含蓄,更現實。
-
3 # 魚悅龍門
男生愛武俠,女生喜瓊瑤
如果你要問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學生有沒有讀過金庸、古龍和瓊瑤,十有八九的人會說:讀過。
上課時偷偷在下邊讀,下課了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擠出來讀,回家了躲在被窩裡還要讀。讀一本還不過癮,總想找來所有的作品來讀。
其情景,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孩子們讀《斗羅大陸》。
那麼,為什麼偏偏是他們幾個的作品霸佔了年輕人的心呢?
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作品本身的獨特性。
作為男生的最愛,金庸、古龍兩位武俠大師的作品儘管風格不同、內容迥異,但是,絲毫不影響年輕人對他們作品的痴愛。
他們的作品裡,可以快意恩仇、可以江湖義氣,對於輕狂少年們來說,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的理想,都可以在武俠中成全。
再加上文革剛剛過去不久,人們看多了一本正經板著臉說話的作品,現在,終於可以換一下口味了。
而女生們的世界,則變成了瓊瑤的天地。瓊瑤的言情小說,算不上有多高檔,但是,對於一個已經文化沙漠化好多年的社會來說,瓊瑤當時的小說可以說讓人耳目一新。
女生們在小說中找到了自己的白馬王子,擁有了自己心中的浪漫和唯美。
不止一個女生在心裡說:要是我也遇上一個這樣多情的翩翩少年郎該有多好!
武俠和言情,在當時的家長和老師心裡,就像是洪水猛獸,他們想擋啊,想把孩子和這些東西隔開,可是,當時的生活中,只要這些才是最吸引他們的。他們寧可廢寢忘食,也要發奮讀武俠言情。
其實,說到底,是人們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需要,是作品本身的獨特性吸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
二、傳播方式的特點。
八九十年代,主要的媒體是報紙、雜誌、書、廣播和電視。人們對作品的瞭解,主要透過讀書和看電視的方式。
再加上那時港臺的作品剛剛開始引進大陸,這種不同於大陸嚴肅面孔的作品,很快便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所以,傳播方式的特點,同樣成全了這些作品。
三、時代的特點。
剛剛從文化的沙漠中走出來,不論是文革之後的傷痕文學還是反思文學,都沒能避開那段不堪回首的時光。人們的心情還遠遠沒有從那場苦難中走出來。
只是,人們總是想尋找一些能夠帶來歡樂的東西,好讓生活變得輕鬆。武俠和言情小說的出現,可以說正當其時。
在武俠中,人們看到了另一片江湖,在言情中,人們找到了久違的情感,就這樣,乾柴烈火,一觸即成燎原之勢。
所以說,武俠和言情其實是應時而生,既吻合了人們內心的需求,同時又成就了它們各自的天下。因此,去年,當金庸先生去世時,不止一個人感慨:一個武俠的時代終結了!
其實,這種種文化現象的起落背後,剛好印證了前人的兩句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只是,這裡,要把“數百年”改成“幾十年”。
回覆列表
金庸的江湖即使再遠,都有一座廟堂。
古龍的廟堂即使再高,都是一片江湖。
在武俠江湖的構造中,若說誰的貢獻最大,能夠脫口而出的作者,恐怕也就金庸與古龍這兩位泰斗。說起武俠世界,大家首先聯想到的可能是武俠影視或者小說。
我認為金庸與古龍的江湖,主要出在三點較大的差異。分別是名字取名、性格、江湖。
1.名字取名對比。小說女性人物取名金庸勝,男性人物取名古龍勝。
《笑傲江湖》的任盈盈,《天龍八部》的木婉清,《射鵰英雄傳》的穆念慈等,金庸老爺子的江湖女性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名字都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再看看古龍的江湖女性名字取名。《武林外史》的白飛飛,《楚留香》的蘇蓉蓉,《絕代雙驕》的屠嬌嬌等,和金庸的相比,古龍的女性角色取名顯然略遜一籌。
在男性角色取名上,金庸筆下的代表角色有郭靖,楊過,蕭峰等。再看古龍筆下的鐵中棠,楚留香,李尋歡,花無缺,沈浪等,顯然古龍更勝一籌。
當然,金庸與古龍男女角色都有一些好聽與不好聽的名字,但總體來說還是金庸的女性取名更勝一籌,古龍的男性取名更勝一籌。能不能名動江湖是一回事,但留名江湖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名字太難聽了,還有人願意留嗎?
2.性格對比。
在金庸與古龍的武俠世界裡,人物的性格各有千秋,說不上孰輕孰重。先說說金庸的,金庸的武俠世界的性格大多都具有正能量,保家衛國,行俠仗義等。而古龍的武俠世界的人物更多是快意恩仇,瀟灑不羈,具有浪漫主義色彩。金庸與古龍的武俠世界的角色性格相比,就好像文壇上的杜甫與李白相比。
3.江湖對比。
金庸的江湖講述得比較真實,或多或少都能夠從歷史找得到縮影,包括朝代,地名,人物等。金庸的武俠江湖更多的是爭奪權力,地位,王朝興衰,政治,愛情等。代表作品有《射鵰英雄傳》,《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等。
古龍的江湖頗為虛幻,好似天馬行空出現的。但無論是在煙雨江南,還是大漠邊疆,古龍的江湖等多的是快意恩仇,成王敗寇,以及俠客豪情。
令狐沖各用兩個名字就可以很好的區分這個的深層含義了,金庸的郭靖楊康,古龍的楚留香李尋歡。就看這四個名字,這個金庸的江湖再遠都有一座廟堂,古龍的廟堂再高都是一片江湖。
金庸先生的俠是大俠郭靖楊康不就是靖康之恥嗎?古龍先生的俠是小俠,我就是到楚(處)留香到處尋歡就好。就選一部我們對金庸比較熟悉的《天龍八部》和我們對古龍先生比較熟悉的《楚留香傳奇》,然後大結局是什麼我想我們都記得很清楚?想用小說的名字和用小說的情節來印證這個問題是最合適的。
陸小鳳&沙曼武俠小說講的都是江湖事,作為現當代武俠小說的兩大領軍人物,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各有特色。如果用“金庸的江湖再遠都有一座廟堂,古龍的廟堂再高,都是一片江湖”這句話來形容兩個人的武俠小說風格,的確是很恰當的。
所謂江湖,指的是人心的爭鬥;廟堂指的則是國家和民族大義。金庸的小說往往取材於歷史,和事關國家與民族大義的事件結合緊密,而在這些事件中出現的小說武俠人物,往往都被金庸先生賦予了時代的歷史使命,這些武俠人物往往都有著極高的正義感和大公無私的精神,既有著不屈的民族氣節,又有著造福天下蒼生的意願。正如金庸先生所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們都是可以為民族大義而有所取捨的一些人。
蕭十一郎但是古龍的小說卻不是這樣,古龍的小說幾乎不講歷史,他只寫人物,即便是寫到皇帝和朝廷,他要表現的也是人心,到處都是江湖險惡,他筆下的人物往往不受正義和道德的約束,只為快意恩仇,所以古龍小說下的人物大都性格鮮明,放蕩不羈,所以古龍筆下的人物大都比較感性,大多隻注重人生過程中直觀的享受,也可以說古龍筆下的人物和古龍這個人都很像。
金庸和古龍小說各自的這些特點,在其人物的取名上就能夠看出來。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楊康。那是因為心懷靖康之恥的民族屈辱感而定的名字;而古龍小說最有名的兩個人物李尋歡和楚留香,人物名字的意義,不過是到處尋歡,處處留香罷了。所以如果從江湖和廟堂這個意義上來說,金庸小說中的主角往往是真正的大俠,而古龍小說中的人物則稱不上。
李尋歡這個問題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兩位大佬的作品風格,如果能清楚的瞭解兩位老人家的個性,問題的答案就很簡單了,當然這有些難度。我們還是從兩位的作品來說。金庸的代表作《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就能夠很好的說明,儘管你江湖再大,終究大不過廟堂,個人的英雄主義,俠士的江湖道義更應該有個“度”若不然不如去找一個深山海島做一隱士,還能安享個晚年。江湖再大,終究沒有辦法脫離體制,武林再高,終究高不過天子,江湖有江湖的規矩,但那是在國家法律規定之內的。為什麼很多人感覺金庸的名氣在國內遠大於古龍,並不是兩人作品文學上的差距,而是因為金庸小說所傳遞出來的資訊,更符合當政者的胃口。簡單來說,在我允許的範圍內,你可以喝酒約架,但你要是越線了,那就不好意思了。
古龍先生的小說客觀來說有一種他自己獨特的情懷在裡面。《陸小鳳傳奇》《楚留香》可以說,古龍先生更喜歡以人物的角度去講述故事。而且他比下的主人公往往風流瀟灑,什麼規矩,什麼法律,什麼天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哥的心情。甚至西門吹雪和葉孤城可以跑到皇帝的家的房頭去PK。政府解決不了的問題,還要低三下四的去尋求江湖人士幫忙,恩威並施,人家還不一定樂意搭理你。古龍先生的作品更多的傳遞的一種類似於西方文化的英雄主義,這樣說可能也不太準確。因為早在戰國就已經有了“墨家”思想來作俠者的理論支撐,不過墨家的俠更傾向於透過苦難自身來救天下,違背了古老爺子的初心。
簡單來說,古龍的作品更傾向於個人的自由,期望擺脫體制的束縛,所有你懂的。
韋小寶金庸寫俠客,古龍寫浪子,金庸寫武林,古龍寫江湖,金庸寫山河,古龍寫天涯,金庸頌大義,古龍揭人性,金庸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龍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說金庸勾勒出的是一個幅入世的畫面,那麼古龍嚮往的則是出世的生活,出世入世,皆由心定。每個擁有武俠夢的人心中,都有那個屬於自己的俠義江湖。
楊過&小龍女我只覺得這個標題很好,恰如其分。金庸是武林,古龍是江湖,不必比較。武林離不了家國大義,是非功過。江湖自有江湖的恣意性情,刻骨心事。金庸寫事,磅礴大氣。古龍寫人,深入骨髓。
這些年,武俠無論老版還是翻拍,基本是火的金庸整部劇,爆的古龍劇裡角色。
張無忌&趙敏其實表義很容易理解,廟堂就是朝廷政治,江湖就是草莽民眾間。
看金庸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越女劍,基本縱穿了中國的歷史,從越女劍的吳越之爭,一直到書劍恩仇錄的乾隆,除了略微短篇的鴛鴦刀,每部著作裡面都有朝代更迭以及政權交替有關,而且有明顯的朝代時間和印記。
反觀古龍,和官方權利機構的互動最多的體現在了六扇門,而與中央最高權利機關最近的時刻,也無非是“月圓之夜,紫禁之巔,一劍西來,天外飛仙”這樣的江湖決鬥來影響政局這麼一次。
所以,這句話最簡單的表義就是如此,金庸以江湖來推動廟堂,而古龍的江湖則是純粹的江湖。
虛竹&喬峰&段譽那麼深入下去呢?
金庸祖上就是江浙大戶,並且曾在清朝做過官,這種家世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啥,都有一股深深的儒家氣息,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再來看金庸筆下的主角們,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當他本身有能力之後,都會朝著這方面發展。甚至於最不學無術的韋小寶,最後也知道天下在康熙的治理下更國泰民安。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金庸濃濃的儒家思想的作用。
但金庸雖然家學淵源,不過恰逢中國幾千年來最大的危機動盪,當他修身齊家之後,中國又從大亂走向相對穩定的局面,所以縱觀金庸所書,主角無一不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恐怕就是金庸以自身代入的感情。
其實我一直覺得,假如金庸出生與歷史上和平的年代,大致的人生軌跡恐怕就是進士及第並牧守一方。
青霞飲酒再來說古龍。古龍一生窮困,哪怕在後期出名之後,也不曾大富大貴,天生就與金庸那種書香門第處於對立階級。但正因為這樣,古龍反倒在俗世的摸爬滾打中洞徹了人性。
古龍一生好酒,好朋友,行為處事有種“擬把疏狂圖一醉”的闊落瀟灑和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豪氣。這恰恰滿足了普通民眾之中那種“仗義每多屠狗輩”的心性。在古龍心中,恐怕前半生的鬱郁不得志都比不過與朋友一場大醉來的爽利。所以古龍小說裡,對主角們來說,沒有什麼可以比得上一罈酒,一個朋友,一句承諾。
其實,在我看來,古龍的心境無非“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時候的李白,而金庸,更像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一個擅長在細微處刻畫人性,一個擅長在大局上縱橫捭闔。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合不合口味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