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有關這個問題,我想大概對中國歷史有所瞭解的都會很利索地說一句:肯定是唐朝更強大啊。是的,沒有錯,唐朝極盛時期的國力確實遠超宋朝,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超級大國也沒毛病。但是我想從另外兩個方面來論證一下,也許宋朝並不一定比唐弱:

    一是經濟實力。唐朝的強大更多的是體現在疆域和軍力上的,而其人口和經濟水平,卻終唐朝一代,都沒恢復到隋文帝開皇之治的盛況。相較而言,宋朝的疆域遠小於唐朝,其經濟收入卻達到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最頂峰,就連南宋的經濟收入都要高於唐朝。單單從經濟水平來說,毫無疑問是宋朝更厲害。

    二是總體水平。毫無疑問,太宗、玄宗兩朝,唐帝國的實力確實是吊打世界,但是在安史之亂以後,唐朝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經濟都蒸發了,從此這個國家就陷入了一蹶不振,並且急速的萎縮。九世紀的唐朝,並不是個幸福而光彩的朝代。

    而宋朝一直在開疆拓土,尤其是北宋,不說海上之盟客觀上收復了燕雲十六州,至少在之前三十年,河湟開邊就已經讓西夏人從此安靜。南宋朝更是一直沒有放棄北伐,甚至還聯手幹掉了金國。在蒙古鐵騎的踐踏下,南宋撐了四十年,這絕對是東亞大陸上的奇蹟。

    所以,孰強孰弱,真的不好定性。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什麼奇談怪論也能冒出來。

    看看強大的南宋高宗皇帝給金國上的誓表:

    “臣構言,既蒙恩造,許備活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譴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詔,庶使敝邑永有憑焉”。

    “許備活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看到沒有,南宋已經向金國稱臣了。還算有自知之明,懂得沒有金國的憐憫,就活不下去。

    “既蒙恩造”,被人家“造”出來的,還要感恩!

    請問各位歷史大神,從古至今,見過哪個藩屬國敢稱“強”的?

    還有臉拿經濟來說事。

    如果是雄獅,怎麼誇耀其高大雄壯都可以。如果是一頭豬,再肥碩又有什麼用?

    看看靖康之恥中的強宋,徽欽二帝給金國送女人抵賬:

    “如不敷數,以帝姬、王妃一人準金一千錠,宗姬一人準金五百錠,族姬一人準金二百錠,宗婦一人準銀五百錠,族婦一人準銀二百錠,貴戚女一人準銀一百錠,任聽帥府選擇。”

    “自置釵衫、冠插、鮮衣”,上自嬪御、下及樂戶的五千名婦女盛裝打扮送出京城,交付金軍。以勝利者自居的金軍從選送的五千名女性中“選收處女三千,餘汰入城”

    “太上后妃、諸王、帝姬皆乘車轎前進;後宮以下,騎卒揹負疾馳”

    最終金人選定嬪妃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其中皇帝妃折錢加倍,共摺合金13萬4千錠;嬪御98人、王妾28人、宗姬52人、御女78人、近支宗姬195人,共摺合金22萬5千5百錠;族姬1241人,共摺合金24萬8千200錠;宮女479人、采女604人、宗婦2091人,共摺合白銀158萬7千錠;族婦2007人、歌女1314人,摺合白銀66萬4千2百錠;貴戚、官民女3319人,摺合白銀33萬1千9百錠。以上婦女共摺合金60萬7千7百錠、白銀258萬3千1百錠。

    除去已經繳納的金銀數目,加上頂賬的女人,北宋政府還欠金人“金三十四萬二千七百八十錠、銀八十七萬一千三百錠”。

    曾有公主對金軍進行反抗,稱:“誰所賣?誰得金?”,金軍答道:“汝家太上宮女數千,取諸民間,尚非抵準?今既失國,汝即民婦,循例入貢,亦是本分。況屬抵準,不愈汝家徒取?”

    各位大神,大家都是有臉面的人,恕我孤陋寡聞,誰見過把自己的母親、老婆和女兒送給別人頂賬的強者?

    現在的風氣已經發展到了這種程度了嗎?

    大家都知道,閱讀量大,可能會收益高一些。本來我也沒有任何義務和責任教你們怎麼做人,怎樣寫文章,但我請你們 ,

    我請你們

    有點骨氣吧!

  • 3 # 靜夜史

    這個還需要比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有必要明確一點:什麼才是一個王朝強大的標準?是疆域面積?還是經濟實力?

    很多人說宋朝雖然疆域面積遠不及唐朝,但是它富裕啊,老百姓生活比唐朝高很多啊。其實這是一句非常滑稽的論斷。

    首先,宋朝在唐朝之後,如果後面的王朝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還是不如前朝,那這個王朝就是不正常的。就好比說今天的人民生活水平,無論如何也比唐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高。拿著今天的生活水平比較幾百年前,這種縱向比較本身就沒有意義;

    其次,經濟強大就意味著國家強大嗎?很多宋吹說宋朝的GDP一度佔到了當時全球的80%,且不說這樣的資料是否站得住腳。單單就想,這個只有經濟強大的國家,到底是一頭猛獸,還是一隻羔羊?

    日本很富,但是照樣被俄羅斯嚇唬。俄羅斯很窮,但是照樣讓西方國家忌憚。

    所以,拿宋朝經濟說事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回到題中,我們看為什麼說唐朝比宋朝強大。在“靜Yes”看來,唐朝強大的理由包括:

    1、軍事上不斷開疆拓土,勝率低但仍然收穫巨大

    在軍事上很多宋吹搬出宋朝對外作戰勝率超過70%,而唐朝對外作戰勝率只有30%,從而得出宋朝比唐朝強大的結論。

    這很有意思,我們需要看下宋朝和唐朝不同的對外作戰環境。

    我們直到,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到趙光義授陣圖,北宋一步步建立起以文制武的畸形體制。這種體制註定了北宋不可能再向外開疆拓土,幾乎所有的戰事都要在北宋疆域上進行,比如遼國大舉南下的澶州之戰,西夏寇邊,交趾在兩廣燒傷搶掠。在自己的國土主場作戰,熟悉山川地形,如果這樣都不能取勝,那麼這個政權還有什麼能力。而且,北宋作為防禦一方,基本都是守城戰,只要對方不攻陷城池,就是勝利。這樣算下來,宋朝的勝率70%可不止。

    但是我們要知道,如果勝率達不到這個數,北上就有亡國滅種的危險,這是北宋的一個及格線。還被某些宋吹拿出來大肆鼓吹,最後還寫出《鐵血強宋》這樣的文章,真的有些貽笑大方了。

    我們再看唐朝是如何取得30%勝率這樣的“丟人”戰績的:

    唐與突厥的戰爭:630年,唐滅東突厥,其地併入唐朝;657年,唐滅西突厥,西突厥汗國滅亡,其地併入唐朝;721年,後突厥復國;745年,唐朝滅後突厥。

    唐與吐谷渾的戰爭:635年,唐平吐谷渾,吐谷渾被征服,為唐朝所控制。

    唐在北韓半島的戰爭:655-668年,唐與高句麗第二次戰爭,百濟滅亡,日本被擊潰,高句麗滅亡,百濟和高句麗故地併入唐朝。

    唐與吐蕃的戰爭:638年,唐與吐蕃邊境戰,吐蕃被擊退,臣服於唐;670-702年,唐與吐蕃第一次戰爭,唐軍先敗後勝,保住了安西四鎮,吐蕃臣服於唐;714-729年,唐與吐蕃第二次戰爭,唐軍勝利,吐蕃臣服於唐;737-779年,唐與吐蕃第三次戰爭,唐軍先勝、中敗、後勝,河西隴右之地盡喪,吐蕃曾陷長安,而後吐蕃屢攻屢敗,雙方言和;786-802年,唐與吐蕃第四次戰爭,西域飛地被吐蕃、回紇瓜分,吐蕃軍力被唐、回紇、大食嚴重削弱;818-822年,唐與吐蕃第五次戰爭,唐軍勝利,吐蕃求和;847-866年唐與吐蕃第六次戰爭,唐朝收復三州七關、河西故地,吐蕃分裂。

    唐與奚契丹(兩藩)的戰爭:660年,唐平契丹,契丹短暫反叛後全降;729-733年,唐與奚契丹第二次戰爭,唐軍勝利,兩藩內附於唐;888-903年,唐與契丹邊境戰,契丹逐步征服掉勢弱的奚、室韋,但被唐軍擊破,牛酒之會求和。

    唐與大食的戰爭:714-724年,唐與大食第一次戰爭,唐朝先勝、中敗、後勝,倭馬亞大食勢力被阻,唐朝勢力在中亞擴大;750-751年,唐與大食第二次戰爭,唐軍怛羅斯之戰慘敗,隨後阿拔斯大食逐步征服中亞。

    唐與突騎施的戰爭:736-744年,唐平突騎施戰爭,突騎施分裂,被唐朝控制。

    唐與勃律的戰爭:747年,唐攻小勃律之戰,小勃律滅亡,併入唐朝;753年,唐攻大勃律之戰,大勃律被唐朝控制。

    唐與南詔的戰爭:750-754年,唐與南詔第一次戰爭,唐軍敗多勝少,南詔叛立,附於吐蕃,794年後附於唐;859-875年,唐與南詔第二次戰爭,唐軍先敗後勝,南詔軍力被嚴重削弱,臣服於唐。

    唐與回紇的戰爭:775年,唐與回紇邊境戰,回紇被擊退;778-780年,唐與回紇第一次戰爭,回紇臣服於唐;842-846年,唐與回鶻第二次戰爭 :回鶻汗國滅亡,黠戛斯汗國臣服於唐朝。

    另外,還有640年,唐滅高昌之戰;641-646年,唐與薛延陀戰爭;648年,唐王玄策平中天竺之戰;659年,唐滅疏勒等三國;661-662年,唐滅鐵勒的戰爭等。

    由此可見,唐朝不是在對外征服,就是在對外征服的路上。終唐一朝,可以說無年不戰,這是一個可怕的記錄。深入敵境客場作戰,人生地不熟,能夠取得30%的勝率已經非常不錯了。

    關鍵是:只要取得一次關鍵性的勝利,那麼唐朝就可以取得最終的勝利,取得大片國土,這是宋朝無法比擬的。宋朝最大的成就是開拓了隴右都督府,拓地三千里,但是被司馬光等文臣主動放棄。

    2、萬國來朝,雖屢有失敗,但終歸打遍天下無敵手

    唐朝之所以能夠無年不戰,說明唐朝的經濟實力是空前強大的,哪些唐朝不如宋朝的論調根本就站不住腳。

    因為唐朝的對外戰爭,將所有不服氣的國家全部幹挺,終於讓唐朝成為萬國來朝的盛世時代。而這,是宋朝沒有的。

    北宋建立前,契丹已經建立遼國半個多世紀,而且遼國已經開始了封建化改革,社會制度和北宋相差無幾,這就意味著北宋周邊,已經出現了封建化的少數民族政權,這些政權和部落化的突厥、奴隸制的吐蕃完全不同,是和自己不相上下的國家,所以,北宋亞歷山大。

    時不時地被遼國欺負也就算了。關鍵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經在漠北發動萬里西征,一直打到阿爾泰山地區,本次西征的結果是,漠北各部落紛紛歸附遼國,遼國成為萬國來朝的宗主國。

    不僅如此,連北韓半島的高麗也主動向遼國進貢,這個天下第一藩屬國都這麼不給北宋面子,可想而知北宋的地位有多尷尬。

    不僅如此,在今天的俄語中,中國的發音仍然是“契丹”,這和遼國的巨大影響力密不可分。反觀北宋,雖然很富,但是因為周邊遼國的壓制,西北西夏的堵塞,只能從海上發展貿易。

    萬國來朝是衡量一個王朝強大與否的重要標誌,這些周邊小國為了生存考慮,不得不學著牆頭草,誰強服誰,所以,北宋的實力,明顯是不如遼國的。

    既然縱向比較不科學,那麼橫向比較總有參考性。契丹在唐朝末期還被暴打,但是在北宋建立後不得不被遼國欺凌,這就足以說明一切。

    北宋,終歸和唐朝不是一個數量級。雖然經濟很強,文化很強,但是沒有巨大影響力,沒有強大國力,這都是白搭!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4 # 亭殿閣

    唐強宋弱似乎是一個根深蒂固在大眾心裡的概念,可真正翻開史書,兩朝對比,唐朝對外戰爭勝少於敗,宋朝敗少於勝,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唐強宋弱”顯然是一種歷史誤讀,可既然是誤讀,為何千百年來“唐強宋弱”的說法一直延續,且深受認可呢?

    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大唐三徵高句麗,宋孝宗北伐找到答案。

    唐朝三攻高句麗,兩次失敗,第一次是公元645年2月,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十萬精兵齊出馬,因久攻安市城不下,挫敗而歸;第二次是公元661年4月,唐高宗李世民派遣雅相,契苾何力,蘇定方,蕭嗣業,及諸胡兵共三十五路兵馬水陸兩路同時進攻高句麗,一路戰事皆捷,直到攻到高句麗首都平壤城,從661年8月到662年暮春,久圍不下,照此情形下去,糧草供應很快將無法維持,不得已,只能撤兵;兩次東征,兩次失敗,然而,唐朝沒有放棄,抓緊時機,公元666年6月,唐高宗再派大將契苾何力、薛仁貴、龐同善、高侃,將兵征討高句麗,公元668年9月,唐軍衝進平壤城,自此建國705年的高句麗終為唐所滅。

    為滅高句麗,兩代帝王,三次東征,興師動眾,值不值得呢?

    如果單純只看唐初高句麗對唐朝畢恭畢敬,俯首稱臣來看,或許是沒有必要大動干戈的,可是,如果翻閱歷史,就會發現,高句麗這個國家不容小覷,自它迅速發展開始,每逢中原動盪不安,它必趁火打劫,從曹魏時期,毋丘儉東征開始,中原便開始和高句麗有了軍事較量,到隋朝,隋煬帝更是三徵高句麗,高句麗說句不好聽的,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原強它就示弱,可這示弱並不代表它安安分分,反而是想伺機而動,高句麗不是綿羊,它是披著羊皮的狼,你馴服不了它,唯一的辦法就是打敗它,哪怕這過程艱辛。從公元246年到公元668年,四百多年,終於在唐朝把這隻狼拔其利爪,剝其皮。三徵高句麗只是唐朝戰事的一個縮影,可它卻反映出唐朝大部分戰爭的情況——哪怕出師不利,也要爭取時機捲土重來,直到消滅敵人,換來和平,對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就如當初當初唐太宗東征高句麗所言:“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是的,唐朝的戰事,為的是不遺後世憂,於是滅突厥,勝日本,哪怕總是面臨著不利局面,可是敗了也不怕,抓緊時機,重新再戰!

    反觀宋朝,平心而論,宋朝軍事實力比唐朝強,而且吸取了唐朝“安史之亂”的教訓,改革了制度,禁軍更是時刻保持著戰鬥力,打仗也勝比敗多,然而宋朝留給人們的印象為何會不如它打仗勝率高的唐朝呢?

    因為宋朝的打仗,往往缺乏戰略決策,導致了整個王朝,一到歷史轉折性戰爭,就敗的慘不忍睹。哪怕是宋代罕見的好皇帝宋孝宗,行兵打仗上也是讓人絕望,宋孝宗北伐,意在收復中原故土,本意是好的,就是太年輕氣盛,不聽宰相史浩“內修政事,外固疆圉,上收人材,下裕民力,乃選良將,練精卒,備器械,積資糧,十年之後,實力既備,苟有可乘之機,則一徵無敵矣。”之言,選在金國國力有所恢復,統治者也有所為的時候去硬拼,最後呢?兩軍還沒有交鋒,就放棄了收復的陝西國土,可憐的中路宋軍孤軍作戰還被群毆。

    兩兩對比,高低立現,雖然宋朝的勝率高,可往往是不得不打了才上,贏在一時,可是大部分戰爭無論對本朝,還是對歷史都沒有起到積極意義,而唐朝,大多數戰爭都是先發制人,把周邊潛在危險一個個解決,出師不利也僅僅是出師不利,到最後往往得勝而歸。由此可見,“唐強宋弱”雖然歷史誤解,但是這是個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誤解。

    參考文獻:

    《宋史》

    《新唐書》

  • 5 # 使用者93675938744公正

    唐朝君比較明,忠臣特別得力,奸臣也比較少,所以囯家強大,國泰民安;但宋朝只有太祖明君,即下君王昏君,奸臣得力,國家腐敗,特別出了個秦檜奸臣賣國賊,在國難當頭還殘害忠良,害死了民族英雄嶽飛,導致宋朝滅亡,當然唐朝強大,宋朝奴弱!

  • 6 # 淡茉莉2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說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它肯定有它自己的道理。嗯,然後宋朝的我也讀過一些關於宋朝的小說,覺得宋朝的經濟實力方面也還是很雄厚的,只不過重文輕武了一些。

  • 7 # 四鎮節度王忠嗣

    當然是唐朝!對比一下

    唐開局只有數千人,統一隻用了5年時間

    宋開局繼承了後周的遺產,統一用了20年時間

    唐滅過的國家:東突厥、西突厥、薛延陀、吐谷渾、高昌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突騎施。

    宋滅過的國家:無

    唐朝巔峰領土:北至貝加爾湖東至東海南至越南中部西至鹹海。

    宋朝巔峰領土:北至河北邯鄲東至東海南至海南西至羅布泊。

    唐滅國前領土:北至河套東至東海南至越南北部西至甘肅張掖市。

    宋滅國前領土:北至崖山城北東至崖山城東南至南海西至崖山城西。

    唐朝打敗但沒有滅掉的國家/部落:吐蕃、後突厥、契丹、奚、南詔、倭國。

    宋朝打敗但沒有滅掉的國家/部落:西夏。

    唐巔峰人口八千萬

    宋巔峰人口一億四千萬

  • 8 # 立志成蟲

    應該是宋朝吧,就說農民負擔。宋朝的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頻繁的海外貿易和發達的工商業,農業收入只佔三分之一左右。即使有土地兼併,失去土地的農民還能在市井城鎮謀個生計甚至可以當兵。所以農民起義暴動決定不了兩宋的興亡。絲綢製品對廣大平民來說不算是什麼奢侈品,相當普及。還有個說法不知對不對:宋朝守城門計程車兵穿的鞋都比當時歐洲貴族的鞋要昂貴

  • 9 # 唐辰同學

    這個問題估計大多數人都認為肯定是唐朝強。其實不然,宋朝在一些方面也佔有相當的優勢,宋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綜合國力比較強盛的朝代,尤其是經濟上 ,宋朝可以說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富有的時代。列幾個指標對比下:

    疆域:唐朝 1:0 宋朝

    唐朝1237萬平方公里 (龍朔年間)

    北宋疆域280萬平方千米 (1111年)

    南宋疆域約200萬平方公里 (1141年)

    人口:唐朝 1:1 宋朝

    唐朝人口最多時有五千多萬人口,唐朝立國100年後才恢復並超過隋朝極盛時的水平。而宋朝人口最盛時突破一億,即使是南宋,人口也比盛唐多1000萬。人口這個指標非常有價值,在封建社會,國力不強不可能養活太多的人。

    人口超10萬城市:唐朝1:2宋朝

    唐朝最盛之時人口超過10萬以上的城市也只有17座,而北宋末年超過10萬以上的城市竟發展到52座。北宋的都城東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宋史》載,“東京居民有20萬戶,大約有人口150萬左右。再加上數十萬禁軍,幾萬皇親國戚、政府官員及其家眷、傭僕,流動商販、遊民和外國僑民,東京人口應當不下200萬!這一數字不但超越了唐代的長安、洛陽,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特大城市。而11世紀時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巴黎、威尼斯等人口均不超過萬人,到13世紀(南宋後期)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僅有10萬人口。不只是東京,宋代10萬戶以上的城市還由唐代的十多個增加到40多個,汴京和臨安繼長安、洛陽、南京之後,世界上第4、第5個人口超越百萬的大城市。北宋時,東京(開封府)、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人口均在百萬以上。

    繁華程度:唐朝1:3宋朝

    唐朝的城市在夜裡寧靜漆黑,宋朝的城市在黑夜喧鬧燦爛。宋朝已出現了最早的夜市。宋城在黑夜裡是的光明之城。宋朝的城市是晝夜不息的商業湧動的城市。始終堅持著“城郭之人日夜經營不息,流通財貨,以售百物,以養鄉村”。所以宋朝的商業洪流、經濟的繁榮進步增長即使在黑夜也不曾停息中斷。

    唐宋差距有多大?是每天12小時與24小時的差距,是昏黑寧靜與光明喧鬧的差距。

    耕地:唐朝1:4宋朝

    唐朝從貞觀到天寶用了100多年的時間使墾田面積的增加了二百多萬頃。宋朝從開寶到天禧用了40多年使墾田面積的增加了二百多萬頃。從農業耕地面積發展效率上說宋朝是唐朝的2. 5倍。唐朝耕地面積為485萬多頃,宋朝耕地面積為511萬多頃。唐朝、宋朝都有隱田現象,而宋朝更嚴重。唐朝耕地面積最高估算摺合市畝為6億畝,宋朝耕地面積最高估算摺合市畝為8億畝

    糧食產量:唐朝1:5宋朝

    唐朝平均每畝約1.5石,宋朝平均每畝約為2石。宋朝平均每畝比唐朝提高30%。唐朝耕地一年一種,最高畝產2石。宋朝耕地一年兩種,有的地方甚至是三種、四種。最高畝產達6至7石。唐朝因耗糧之故而屢有禁釀之法,而宋朝正相反,宋政府鼓勵釀酒。這正說明宋朝農業的強盛與發達。

    當然,上面的指標只是列舉幾個宋朝比唐朝強悍的地方。實際上,唐宋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高峰,毛主席詩詞裡將“唐宋宋祖”並列也說明兩個朝代的重要性,簡單的對比誰強誰弱,意義不大。

  • 10 # 老伊先生談史

    只要看看兩朝文人的詩句就知道了。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一杯家萬里

    全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唯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

    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

    前月發安西,路上無停留,都護猶未到,來時在西州,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裡題。

    宋人知道啥是洮河?啥是條支海?啥是安西?啥是西州?啥是天山?啥是蔥河道?啥是輪臺?

    唐人的勝仗敗仗八成都是在戰略進攻狀態下發生的,而宋人基本上所有戰事都在守衛自己的家門城門時打的。即使唐朝快要完蛋時,還能打得南詔大敗。

    這兩個朝代沒法比,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客歌詞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