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吳喜芝

    澆水保溼:雨水充足的地方一般不需要澆水保溼。但偶爾播種後如遇晴天或土壤乾燥,應在廂面蓋1層草以保持出苗期土壤溼潤;出苗後要及時將草層撤除。出苗初期遇乾旱時,每隔5~6天灌水1次,以後每隔15天或1個月灌溉1次。

  • 2 # 阿華三農

    纈草是一種多年性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肥厚,常用根莖及根供藥用,有驅風、鎮痙,治跌打損傷等功效。野生的一般生長山坡草地、林下、溝邊,海拔2500米以下,性喜溼潤,宜選地下水位高或低窪地種植,並要有良好的灌溉條件,耐澇,也較耐旱。土壤以中性或弱鹼性的砂質壤土為好。

    纈草作為一種中藥材,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隨著野生資源的匱乏,為滿足市場的需要,有很多藥材種植戶開始種植纈草,並且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那麼他們是怎麼種植的呢?下面來聽一聽老農的種植管理技術分享。

    一、集中育苗

    纈草以種子繁殖為主,而人工播種出苗率低,一般是在纈草開花期5-6月份,將植株下面雜質和雜草清除,並用小鋤頭淺耕一次,在種子成熟的7-8月份,種子均勻地落在地上後,澆一次水,最好用灑壺澆水。過半個月後,纈草種子就會發芽,30天后,苗可以長到10釐米高,這時除草一次,並隨水施複合肥每平方2斤,在11月上旬移栽。

    二、深翻重施基肥

    在纈草移栽前10天,選擇排灌方便的、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砂質弱鹼性的土壤為宜,將地塊深翻20-30釐米,並施入腐熟的有機肥5000公斤,將地塊做成一個個1.5米的畦苗,畦溝深15釐米,畦寬20釐米。

    三、移栽方法

    在雨天起苗或在晴天中午將苗圃地澆透,方便起苗,儘量帶土移栽,不傷根系,在大田按行株距20×30釐米挖穴,移栽苗時要一手提苗放在穴中,另一隻手回土,以覆蓋苗4-5釐米的位置為宜,晴天還應澆好定根水。

    四、中耕除草施肥

    移栽後15天要中耕除草一次,這次中耕要淺,儘量不傷到根系,一個月後中耕要深,並隨水施入每畝複合肥20公斤。在來年的6月份中耕除草後再施一次尿素15公斤。

  • 3 # 大強小食

    纈草多年生大草本植物,最高可達到150釐米,鬚根 多,莖中空,多分枝,花朵淡紫色、白色或者紅色,5到7月開花,6到8月結果。根莖肥厚肉質多,可入藥,主要功效安神助入眠,是貴重的中草藥,那麼這麼好的中草藥種植的難度大不大呢?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具體的種植方式和需要注意的事情。

    選址開墾

    選擇海拔2500以下林邊或者溝邊靠近水源的地方,纈草喜歡溼潤的環境,儘量選擇方便灌溉的低地,土壤肥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播種前需進行深耕,翻地時加入基肥,四周開墾排水溝。

    移栽小苗

    需先培植種子發芽,發芽一個月左右,纈草苗高度大概10裡面左右,就可以移植到大田裡了,苗間距保持在20到30釐米就可以了,

    施肥澆水

    要保持土壤溼潤,遇到晴天或者天氣乾燥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澆水報時,如果不行可以在突然上面蓋上保溼膜保持土壤溼潤。

    鬆土除草

    鬆土的目的是要根系更加好的生長,纈草根系密佈在表層突然,鬆土不宜太深,還要及時除掉雜草,防治雜草攝取本應是幼苗的肥力,也可以防止雜草額根系帶出纈草的根系。

    旺季追肥

    6月上旬為生長旺季每畝要追1500公斤左右的人畜糞水,還要每週噴灑一次葉面肥,有花朵之後要摘除花蕾減少養分消耗,使其養分集中供養根部和塊莖,使其產量提高。

    病蟲害防止

    纈草的病害主要是病毒花葉病,它會到植株葉片皺縮畸形或者導致植株矮小,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並帶出田間燒燬,同時要加強蚜蟲的防治工作,以免傳播此病。蟲害主要是螻蛄和蚜蟲,螻蛄可噴灑呋喃丹防治,蚜蟲可用樂果噴霧防治。

    採收加工

    纈草9~10月採挖,挖起全根,去掉泥土及殘留莖葉後洗淨,曬乾或炕幹即成。

    上面就是怎麼種植纈草,種植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接下來講一講纈草的經濟效益。

    據瞭解,勝溪村纈草基地投入資金約800萬元,流轉土地600餘畝,目前基地自挖纈草3000多斤,採購纈草21萬斤,帶動1000餘人增收。白垛鄉勝溪村纈草產業帶領群眾循序走上了小康路。“我這個纈草基地有400畝,並帶動了周邊農戶自發種植650畝。每天在基地裡面務工的人數有20到30人,都來自周邊的這些脫貧戶,留守婦女,老年人,育苗到出油,全部都是這些人,現在挖根煉油了,每天一個工人均能拿到100元,一天的工價就是2500多左右,我們也從來不給老百姓打白條,老百姓來務工、來賣纈草根都是付現錢。”勝溪村纈草基地負責人鍾學志說到。一個好專案可以帶動整存的人們走向富裕

    打好脫貧攻堅戰,緊緊圍繞戶戶有增收專案,人人有脫貧路子的工作目標,擴寬農民的致富之路,而且這纈草的種植早就上了中央電視臺的生財有道欄目,可以充分的看出這個專案的種植的前景是相當不錯的。希望題主可以成為種植大戶,同樣帶領鄉鎮居民走向富裕的道路。

  • 4 # 三農孺子牛

    農民在外打工不賺錢,想回農村種玉米,玉米不值錢。農民苦,苦於致富無門路。想種中藥材找不到適銷對路產品。今天就跟我來看一下,種植纈草發家致富,畝入萬元不是夢。

    纈草屬於敗醬科。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纈草生長高度可達1.5米左右。5-7月開花,花呈紫紅色或白色。7-10月結果。中草藥中主要以根莖作藥用。主治鎮驚安神,跌打損傷。根莖在地下呈簇擁狀生長。所以它的根莖也可再生,二次無性繁殖。

    纈草在中國西南及東北一帶都有分佈生長。野生主要生長在荒山草坡,樹林底下。灘塗溝邊。雖著野生的纈草人工過度採挖,逐漸枯竭。人們逐漸開始進行人工種植。下面就跟隨我一塊兒看看,如何種植纈草。

    纈草的繁殖方法

    纈草的繁殖方法主要以有性繁殖為主,無性繁殖為輔的手段進行。種子繁殖利用率高,簡單易行。無性繁殖根莖用量大,麻煩誤工,不便推廣。纈草的種子在田間直接播種,發芽率不高,出苗少。畝株數不夠,直接影響以後的收入。所以一般不採用。主要以集中育苗為主,以後再進行移苗方式來進行。

    施肥整地

    選擇砂性土壤,有機質含量大的土地。最好是荒蕪多年的荒地最好。土中病菌少,有機質含量高。不用殺菌消毒。能夠澆灌的地方。有農家肥施入1500公斤,沒有施入複合肥75公斤,殺蟲劑甲伴磷兩袋伴毒土,結合施肥深翻土地一併進行。深翻土地大約20-30公分。揀去石頭、雜草。耙磨平整做畦。然後把種子均勻輕輕撒入,覆土一釐米。千萬不能過厚,否則出苗困難。然後覆蓋一層稻草或其它覆蓋物。在噴霧器均勻噴灑澆水。保持土地經常溼潤。大約12-15天即可出苗。

    出苗後的管理。

    纈草出苗後,覆蓋物要逐漸撤去,讓其慢慢接受Sunny照射。一下拿去很容易感冒死苗。發現田間有雜草及時除去。根據土壤墒情及時澆灌。促進生長髮苗。澆後待地表稍幹及時淺中耕鋤草。如果發現苗生長偏弱黃,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0公斤。促進生長。小苗長到15-20公分左右就可移苗了。

    大田移苗

    在進行大田移栽前,首先要把土地按育苗土地辦法進行整地。妥當後,按株行距20*30釐米開溝移栽。移栽時最後帶點母土,成活率高。邊栽邊覆土,及時澆水。成活以後根據生長情況,可進行追肥2-3次。以尿素為主。田間出現雜草要及時拔出或中耕鋤草,鋤草時不要過深,以免傷根。

    病蟲害防治

    纈草的病蟲害主要有花葉病,蚜蟲等病害。發生時可用菊脂類藥劑噴灑防治。也可用農民發明的土辦法洗衣粉進行防治。安全高效無毒。可用洗衣粉0.1公斤兌水100公斤進行噴灑防治。有效率可達95%以上。

    纈草的採收

    纈草生長到九至10月份,葉片開始枯萎發黃。這時就可採收了。有條件的開用機械化採收,一般採取人工挖的辦法。挖可四周的土層,鏟到根的底部,挖起去掉泥土曬乾準備出售。

  • 5 # 農學博士教種植

    二、纈草的繁殖方式

    1、分株繁殖

    對於纈草的分株,我們一般可以在春秋兩季進行,並結合纈草的生產情況,大多在秋季採挖出母株,並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具有明顯芽眼的植株,掰取分生萌櫱,定植在開廂整好地的畦面上,按照行距30-40釐米、株距20-25釐米進行挖穴,每穴栽苗1-2株即可,在栽種完成之後,需要澆足定根水,以保證高的成活率。

    2、種子繁殖

    纈草種子採收之後,是可以進行直接播種的,但種子的發芽率較低。如果在零下20度的條件中進行低溫處理,可以有效提高發芽率,提高程度能夠達到60%以上。在播種前的3-5天,我們需要選擇晴天將種子曬種2-3天,在正式播種之前,我們可以再用水浸泡2-4個小時,撈出後拌草木灰進行種子消毒,然後進行拌沙,以有利於均勻播撒。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進行春播,當然也可在9-10月的上中旬進行播種。纈草種子的播種以撒播為主,按照行距30-40釐米、株距20-25釐米進行直播,播種深度約1-1.5釐米,覆土厚度以2-3釐米為宜,在播種之後,我們要及時澆水,大約需要10-12天就可以出苗。

    三、纈草的主要生育期

    1、萌發期

    由瘦果發芽的小苗,當年僅形成基生葉,第2年才可以抽生莖幹開花結果,在2月份開始出土,3月基本就能夠出齊,4月上旬開始抽出莖幹,在5月的中下旬,開始出現花苞。在這之後,隨著植株的不斷生長髮育,植株不斷長高,莖上著生葉的莖節一般保持在4-5節,花苞由緊密成簇的傘房狀三出聚傘圓錐花序變得稍微疏展,花序上的小花也相繼綻放。

    2、開花期

    一般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一朵小花從伸展第1個裂片到花完全開放大約需要1-2個小時。而在陰雨天的時候,開花的歷時要延長到6-10個小時。纈草的每個繁殖發育階段,包括傳粉時期,都會受到氣候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花苞初露的時候,呈現淡綠或白色,隨著植株的不斷髮育長高,小花苞由粉紅色或深紫紅色,逐漸變大呈現淡粉紅或淡紫色,直到最後凋落時的黃褐色。纈草的單花期一般為1-2天,群花期可以保持在30天左右。在每年的6月上旬,一般為盛花期,整個開花歷時約30-40天。

    3、果熟期

    雜開花後的10-15天為果熟期,在這一期間,纈草的瘦果由綠色變成黃色或褐色。在植株上約有90%瘦果成熟並展開冠毛狀宿存花萼或者脫落之後,植株就開始由頂端變褐變脆直至最後整個植株衰老枯萎。纈草的這一過程需要15-25天。瘦果,卵形,種子千粒重一般為0.5-0.6克。

    四、纈草的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1、選地整地

    纈草比較喜歡溼潤的環境,適宜選擇地下水位高或者較為低窪的土地進行種植,並要有良好的灌溉條件。種植纈草的土壤以中性沙質壤土最為適宜,在正式播種前或者移苗前的1個月進行翻地,在翻地前,一畝土地可以施用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2500-3000公斤,當然,我們也可以與一定的無機肥料合用作為基肥。隨後翻耕耙平,使土粒細小均勻、土面平整。

    2、適時播種

    (1)選留良種

    纈草一般還是用種子進行繁殖,很少採用分株繁殖的方式。為了有效提高產量,我們可於每年的8月份,當纈草果實種子成熟的時候,採根莖粗大、生長健壯的植株上的種子,作為下一種植季的種子。

    (2)播種時期

    纈草一般要在春季、秋季進行播種,秋播普遍比春播產量高。在秋天播種的時候,由於溫溼度大,出苗往往比春季快而整齊。在秋季的時候,當氣溫下降到25度以下,即可進行播種。

    (3)播量與播法

    纈草的生長狀況與種植密度、播種質量、播種方法緊密相關。纈草的播種方法最常採用的為高壟法,因為平畦表土易板結,纈草種子細小,幼苗出土力弱。另外,高壟也有利於平常的灌水和排水。高壟的壟高度大約在13-15釐米,壟距為60-65釐米,在壟上開溝條播,溝深以1-1.5釐米為宜,一畝土地的播種量為0.5-0.6公斤,播種完成後要及時覆土,稍稍鎮壓後即可進行澆水。

    3、大田移栽

    在纈草種子發芽後的1個月左右,此時,幼苗高度在10釐米左右,我們要除草1次。在每年的11月前後,就可以移栽至大田,移栽株行距為20釐米×30釐米。在幼苗移栽完成之後,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緩苗,應該勤澆水、勤鬆土。當發現根露出地面時,我們就要及時培土、追肥。

    4、中耕除草

    如果採用地膜覆蓋栽培纈草,就可以免除中耕除草的工作;但如果是露地栽培,就要做到及時除草,原則為見草就除,可防止因根系帶出種子或幼苗。在幼苗高10-15釐米的時候,我們可以開始鬆土,並結合鬆土以達到除草的目的。纈草根系密佈於種植地的表層土壤中,鬆土不宜過深,以免損害根系,造成植株的損傷。到了6-7月後,植株封壟,地上部相互鬱閉,根系密佈行間,就不能在進行鬆土了。當植株根系露出土面的時候,我們還要及時培土。

    5、追肥

    在纈草的種植過程中,一般全年要追肥2次。第1次追肥可以在幼苗高5-10釐米的時候進行,移栽田在返青後進行。第2次施肥最好是在6月底進行,每次每畝土地施用尿素10-15公斤或三元複合肥5-10公斤。我們在施肥時,最好採用開溝條施的方式,即在距離植株10釐米左右處開淺溝,均勻撒施,施肥完成後要及時蓋土。

    6、及時打頂

    為了減少植株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促進纈草的根部生長。除了留種田之外,所抽花苔都需要及時打頂,全部剪去,以促進根部快速生長。雄株在剪掉花序後,我們還要將地上部分的花莖一併剪掉,才能保證雄株的根部發育,促進產量與品質的形成。

    7、病蟲害防治

    纈草之前主要以野生資源為主,人工栽培時間較短,病蟲害發生較少。纈草的病蟲害主要有根腐病、花葉病、蚜蟲、螻蛄等,在防治的時候,我們必須遵從“綜合防治,預防為主”的植保方針。

    (1)花葉病

    這種病害發病較為普遍,在纈草幼苗期更為明顯,病害嚴重時,植株矮縮不長。

    防治方法:首先,我們需要選留無病株進行留種;其次,我們要注意防治田間蟲害,特別是蚜蟲,以減少病毒帶來的傳染;在發病初期,推薦使用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進行噴施,連續防治3-4次即可,每次間隔10天最安全,另外,我們也可以用80%吡蟲啉800-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進行噴殺,以防治蚜蟲,5-7天可以噴施一次。

    (2)根腐病

    根腐病是為害纈草極其嚴重的病害之一,在整個生育期均有可能發生,主要引起根部腐爛,會成片死亡,病害嚴重時造成絕收。

    防治方法:如果發現病株,我們就要及時拔除燒燬;在大田管理中,我們需要增施磷鉀肥,噴施生長素,以促進根部生長,能夠有效預防根腐病發生;在發病初期,可以採用70%噁黴靈和75%敵克松800-1200倍液噴施,連續用藥3-4次,每間隔10-15天噴一次,也可以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進行澆灌,防治效果極佳。

    (3)螻蛄

    這種害蟲一般是在幼苗期為害最嚴重,主要是為害植株根部。

    防治方法:我們可以用30%辛硫磷水劑1000-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噴施或灌根,效果很好。

    結語:纈草的採收時間很關鍵,一定要適時收穫。如果纈草採收過早,精油量就不足,但如果過晚,精油易容易揮發,纈草的最佳採收時間為:植株葉片全部變黃色,根系呈現黃黑色,一般是在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初為宜。在採挖時,我們應該選擇晴天、土干時最好,挖出的根千萬不能用水清洗,不能在太陽下曝曬或者烘乾,否則,纈草的根莖和根部所含的精油容易揮發。因此,我們需要將挖出的根莖置於陰涼處攤開,並在3-5天內,必須加工蒸油,否則,根莖就會出現焐熱或發黴,使含油量下降。作為一種經濟作物,纈草的附加值很高,可以成為農民提高經濟收入的主栽作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人日常如何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