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玄學之智劉大懶人

    《西遊記》的本名是《西遊釋厄傳》

    何謂“釋厄”——脫離困苦,早證菩提。

    佛法有大乘佛法、小乘佛法之別。

    小乘佛法重自我苦行,求解脫,得羅漢果。

    大乘佛法在普渡眾生。佛的意思是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

    這隻猴子,僅僅因為打死妖怪取得真經就能圓滿正覺了?

    非也。

    道家講內丹

    儒家講克己復禮,內聖外王

    佛家講頓悟

    基督教講懺悔

    都注重自我修煉。

    修人,先修心——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山。

    【修行第一階段:執著於長生】

    燒丹煉藥,求神問卦,朝真降聖他統統不學,他在海上漂了十幾寒暑,就為了學習一個,長生久視。

    菩提祖師給他打啞謎,反而覺得他是個可塑之才,為何?

    因為,超脫生死是修行的一個高階追求。

    求神問卜,點石成金,不過凡夫俗子所求爾。

    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五百年,又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燻金朔風,亦不是花柳松竹風,喚做鴰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知 解。所以都要躲過。”

    這叫“三災利害”,是正常修行需要躲避的上天大追殺。

    祖師說了一個關鍵詞——明心見性。

    仔細看看這些災劫似乎都和人自身內在有關,而不是溺水、車禍、吃東西中毒。

    【修行第二階段:名利心驅使下的挑戰者】

    偏偏在喝茶之前,他到東海談笑風生,討了定海神針,勒索了一套披掛。正如他的武器“如意金箍棒”一樣,猴子的野心——爭鬥心、名利心開始萌生了。

    “了賬,了賬!今番不伏你管了!”

    這個時候,仁厚長者太白老兒跟玉皇說:

    老夫只需一席話語,管教猴兒,拱手而降。

    “我一個東勝神州石猴,怎麼就把我選到天上去了?”

    “天庭都決定了,你來做弼馬溫。”

    應該說,猴子為官一任還是兢兢業業的——一切都建立在他認為這是個大官的基礎上。

    怎奈武德星君一番怒斥,猴子就因嫌官小,反下界去了。

    回到自己的山頭,就在好幾百個猴頭、妖王的一致透過下,做了齊天大聖。

    天庭吃了敗仗,太白金星又來談笑風生。

    “大王,去天上吼不吼?”

    “我要你們硬點我為齊天大聖!”

    “吼啊!”

    齊天大聖當了以後不久,王母娘娘就把他選到蟠桃園去了。

    猴子看桃——利益的誘惑;

    未得到蟠桃會的邀約——名聲的刺激

    名利交纏之下,猴子達到了作死巔峰,偷桃,亂會,盜丹,念兩句詩——“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在這個階段裡,我們也可以發現那時圖樣的自己。甚至,眾生苦厄,不都是名利攪動了貪嗔痴恨麼?

    猴子在天庭搞了這麼一個逼格紐斯,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敢同天帝爭高下,不向天兵讓寸分”的豪邁,而是自知禍事了,跑的比誰都快。

    幹大事而惜身,見名利而忘命。

    我們姑且不看書中揶揄天庭暗諷當時明代社會這個立場。單單比較猴子和他的對立面玉帝。

    實事求是的分析,猴子作為一個混沌狀態下的太乙散仙,和歷經千億劫苦修的天尊上帝,哪個身經百戰,見得多?

    我們人又何嘗不是為了名利紛紛擾擾?滿口仁義道德很容易,有時候不一肚子男盜女娼卻很難。總以為肉食者鄙,殊不知以當時自己的知識水平,取而代之,怕是會更lowb而已。

    身處名利場中,最重要的是啥?

    明心見性。

    清靜寧神——大聖府的兩大機構。

    【修行第三階段:嫁給大山的猴子,頓悟開始。】

    這佛祖一巴掌就把猴子摁了五百年。

    這五百年,猴子喝銅汁,吃鐵丸。

    思考“一個猴子的命運吶~”

    佛教裡有“當頭棒喝”,被摁了五百年的猴子是清醒了不少的。

    他畢竟是天生地養、斜月三星洞很早就認可的高階門徒靈明石猴,不是土妖精。

    當觀音菩薩來尋他,在山頂上念兩句詩:

    堪嘆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

    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私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

    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是誰再把我批判一番?

    是哪個在山上吟詩,揭我的短?

    猴子覺得,自己作下的那些事並非啥好事,乃是短處,多少是知悔的表現。

    與其說猴子向世界妥協,不如說,他真正投入了這個世界,須知,不入世,談何出世?

    【第四階段:自度度人,自覺覺他,西方路上,何國不曾到過?】

    應該說猴子十分有仁心和慧根,利樂有情。

    有的時候,沒有教養是罵人的話,其實,無父母教養又何嘗不是一大苦厄?

    可惜,猴子是石頭縫裡出來的。

    當一個孤獨了幾百上千年、桀驁不馴的迷途不良少年,看到有人救脫了他,有人給他穿衣服、做虎皮裙……

    如果是我,我一定把他當作最親近的人。

    猴子殺人啦!

    “你走吧!”

    “走就走!”

    如果八戒說走,多半早就在高老莊和老丈人吹噓西天路上的自我奮鬥了。

    “大聖爺,祀橋進履圖識得唔識得啊……你好生資詞唐僧,將來yin點一個正果。”

    猴子考慮了一下,回去了——半緣名利半緣情。

    回去有正式編制,何況他對我有恩啊!

    這裡的猴子還沒有去除名利心。

    正當猴子很熱情的問東問西——“師傅你餓不餓,渴不渴”

    唐僧一句話也不說。

    取出花帽一頂。

    唸誦基本法咒,那話兒見肉生根。

    猴子疼的不知道厲害到哪裡去了。

    唐僧畢竟和尚心,剛一停,猴子從耳朵裡掏出大棒,要砸爛和尚的戒疤頭。

    猴子還有嗔恨殺心,雖然是觀音先騙人的。

    小時候總覺得猴子很可憐,愚昧不明的唐僧總是肉眼凡胎,為了幾個毛賊就動不動寫下貶書。

    讀了幾遍書才發現,其實,唐僧雖然迂腐,但是,他的原則卻是對的,如果依據簡單的善惡是非觀念就要動輒殺伐,難免徒增罪孽,尤其是悟空這種戰鬥力爆表的傢伙。至少,唐僧的絮絮叨叨,在客觀上是對猴子的勸誡和保護。就像在某些時候,老人家的人生經驗並不被看好,卻又有大用。

    吳承恩給這一回起的回目是“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後來,猴子去找觀音做了一個報告,得到了三根微小的毫毛。

    謂此六塵能以眼﹑耳等六根為媒介,劫掠‘法財’,損害善性,故稱。”——《楞嚴經·卷四》。

    第二次脫離組織——猴子三殺。

    三打白骨精這一段,現在看,師徒的分歧在程序正義——實質正義

    猴子:我打的是妖精,變成人也是妖精!

    唐僧:你又殺人了,至少看起來他是個人。(只有打人者才可以判定誰是妖精,這就像……)

    只是,倔強的唐僧在寶象國談論自我奮鬥的時候,只說自己就八戒沙僧倆徒弟,未免涼薄。

    而猴子在花果山上,聽聞師傅受苦,義不容辭就趕來了。

    頗有千里走單騎的味道。

    千里走單騎,心逐取經僧。

    猴子是金剛猛者,也是有情有義的。

    在西遊記裡,一直有一票龍套保護唐僧,六丁六甲,四值功曹,其實有他們在,即便沒有三個徒弟,唐僧多半是死不了的。

    這些,猴子心裡有數。

    唐僧每有大難,白馬一般沒什麼存在感,豬頭是堅定的投降主義者,老沙無甚定見,只有猴子最著急上火。

    師父是他一生的軟肋。

    第三次脫離組織,猴子又殺人了。

    不過這次起殺心,卻與前者略有不同。

    幾個強盜綁了唐僧,勒索銀錢,被砸破了腦漿。

    猴子在這裡動怒的理由,已經不單單是嫉惡如仇了,你敢捆我師父,不想混了?!

    唐僧:“你這是幼稚!”

    猴子:“對,我就是幼稚,才會保護你這麼久!”

    唐僧的底線是“寧人殺我,我不殺人。”

    唐僧迂腐,但也有他的道理,他們取經是為了什麼?就是勸善世人,莫造惡業,脫離苦海,如果棍棒可以解決問題,要經書何用?

    “你不配取經",你走吧!”

    “師父……”

    “從今爾後,不要再叫我師父了。”

    “諸位好漢容秉,冤有頭債有主,在城隍處切莫告我取經人,找姓孫的便是。”

    八戒豬隊友:“師父",萬一閻王發表了一個報告稱……”

    “也不幹八戒沙僧事。”

    嘴上說辭職,心裡卻很誠實。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真的想離婚的妻子,拿著結婚證戶口本就去民政局了;想挽回的妻子到孃家倒一肚子苦水,擦乾眼淚又回家了。

    另一隻猴子,或者說,猴子的另一面出來了,類似神與比克吧!

    打了和尚,搶了行李,另組了團隊——

    這大概是猴子潛意識的反應——你說我不配取經,我偏去。老和尚並沒被打死,猴子這個時候,根本不想殺唐僧,和當初戴上緊箍咒的那個妖氣未滅的猴子,已然不同。

    從後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這傢伙叫“六耳獼猴”

    六——六耳——六賊

    這一回目是“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狂,無明火起。

    其實,就像一個圈,猴子的六賊還是沒有盡去,透過這次大決裂,直接逼出來了。

    所以,不管誰去分辨,都難以識得,本來就是克隆猴,分得清嗎?

    諦聽知曉其中因果,但是它不敢說,為什麼?因為你說了,那個“賊”無明火起,地府就跪了。

    倆猴子上雷音,眾菩薩羅漢正在學習一個:

    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色即是空。空無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

    佛陀在這裡 其實沒有說破,總覺得他扯六耳獼猴那段很多餘,也可能是承恩老 沒有精修稿子的緣故。

    汝等一心聽講,不見他二心爭鬥。

    接下來,以佛陀之智慧居然放縱猴子打死了六耳。

    不管殺生?

    只能暗示猴子打死的不是一條命,而是他的嗔恨之心,是斬斷六根,滅六賊。

    老吳在這一回下了批語:

    【正是:中道分離亂五行,降妖聚會合元明。神歸心舍禪方定,六識祛降丹自成。】

    【修行的高度:猴子的姿勢水平】

    在某些時候,猴子的悟道水平甚至超過了老和尚。

    舉例子:

    行者將身一抖,收了毫毛,對君臣僧俗人說道:“這些和尚實是老孫放了,車輛是老孫運轉雙關穿夾脊,扌卒碎了,那兩個妖道也是老孫打死了。今日滅了妖邪,方知是禪門有道,向後來再不可胡為亂信。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車遲國鬥法)

    行者看罷回覆道:“師父,那去處是便是座寺院,卻不知禪光瑞靄之中,又有些凶氣何也。觀此景象,也似雷音,卻又路道差池。我們到那廂,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靈山?你休誤了我誠心,擔擱了我來意。”行者道:“不是,不是!靈山之路我也走過幾遍,那是這路途!”

    ……

      那長老策馬加鞭至山門前,見“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滾下馬來,倒在地下,口裡罵道:“潑猢猻!害殺我也!現是雷音寺,還哄我哩!”行者陪笑道:“師父莫惱,你再看看。山門上乃四個字,你怎麼只念出三個來,倒還怪我?”長老戰兢兢的爬起來再看,真個是四個字,乃“小雷音寺”。三藏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個佛祖在內。經上言三千諸佛,想是不在一方。似觀音在南海,普賢在峨眉,文殊在五臺。這不知是那一位佛祖的道場。古人云,有佛有經,無方無寶,我們可進去來。”行者道:“不可進去,此處少吉多兇,若有禍患,你莫怪我。”三藏道:“就是無佛,也必有個佛象。我弟子心願遇佛拜佛,如何怪你。”即命八戒取袈裟,換僧帽,結束了衣冠,舉步前進。(小雷音寺)

    我且飛進去尋尋,看師父在那裡。不知他的心性如何。假若被他摩弄動了啊,留他在這裡也罷。”即展翅飛到裡邊看處,那東廊下上明下暗的紅紙格子裡面,坐著唐僧哩。行者一頭撞破格子眼,飛在唐僧光頭上丁著,叫聲:“師父。”三藏認得聲音,叫道:“徒弟,救我命啊!”行者道:“師父不濟呀!那妖精安排筵宴,與你吃了成親哩。或生下一男半女,也是你和尚之後代,你愁怎的?”(無底洞)

    那陳澄拜請甚懇,三藏無已,遂收拾經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經沾住了幾卷,遂將經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經不全,曬經石上猶有字跡。三藏懊悔道:“是我們怠慢了,不曾看顧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通天河曬經)

    這裡猴子所言,乃是真正了悟的言語。

    三三行滿,九九果然可以歸一麼?天地功果果然就是圓滿無缺的麼。老和尚走了十萬八千里路,其實尚在愚鈍之中,只有猴子明心見性。

    假雷音,唐僧著相了,猴子看破;

    無底洞,猴子也開始試驗唐僧的禪心;

    車遲國,猴子的三教觀念,通達的很,再也不見爭勝心。

    沒了爭勝的嗔恨心,了悟了天地本不全,知其道,服其道,用其道。頭上的金箍自然消解,心無掛礙,方始如意。

    是不是覺得猴子從那個意氣風發的齊天大聖美猴王,變成了萬千諸佛中的一個,枯坐蓮臺,就是向世界妥協了?

    從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看,九九八十一難走下來,猴子的本心和心性越來越純粹,而我們最喜愛他的勇猛和正直,直到他當成正果之際,仍然留存。阿難尊者、迦葉尊者在佛的資次下悶聲索要人事不成,傳了“無字真經”時,猴子仍然持著鐵棒衝到佛前折辯,放眼我們日常生活,領導跟你說:

    小孫哪,局裡都決定了,你來當科長,不過,你需要做一個“財務與人事發展趨勢”的報告

    你來一句:“WQNMLGB,跟我談這個?”

    敢嗎?

    猴子敢。

    我們來看整個取經隊伍——這是一個勞改團隊

    唐僧:上課走神被大雷音寺佛學院退學的學霸;

    豬八戒:醉酒調戲天庭特級演員的軍隊高階將領‘;

    沙悟淨:翫忽職守造成天有資產損失的職務犯;

    白龍馬:損壞夜明珠,對天中央抱有極端情緒的死緩人員。

    除去唐僧學霸重修的開掛屬性,不予考慮,猴子的罪是最重的,然而卻能成佛果。

    因為,猴子從被摁到山底下那一刻就開始了自己明心見性的自我奮鬥了。

    豬八戒入夥之前還在逼婚;

    沙和尚已經吃了九個取經人;

    白龍呆的那條河,老鷹都捉急——“鷹愁澗”;

    猴子正在悶聲吃鐵蛋、喝銅汁。

    老吳從佛家十方三世萬億諸佛名號中,硬點了“鬥戰勝”給猴子。

    佛家的書上是這麼說的。

    慈悲之佛陀,與世無爭,何以號為‘鬥戰勝’?只因私心難消,我執甚深,在修行途中必需不斷秉持 ‘無我’正見,與‘我要、我想、我厭、我畏’奮鬥,直至戰勝一切私心偏好,不再沉迷於如意算盤,方能契入無有對立,永享太平。

    無爭之爭,方是大爭,不求勝之勝,乃為大勝,名注齊天意未寧,功成行滿見真如。

    私以為,猴子一個跟頭和西天取經都是十萬八千里,乃是暗喻,所謂了悟正覺,不過猴子一心一念而已。

    【最後的思考】

    我們喜歡猴子,不就是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那個意氣風發、敢於戰天鬥地的豪邁的自己?

    我們以為這個世界錯了,卻很少去體會這個世界究竟是怎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輔導六年級孩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