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秘密

    “永貞革新”是在唐朝處於崩潰邊緣的背景下發生的,當時政治腐敗、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據史書記載,“永貞革新”大致有如下內容:“錢穀為本”,控制財權;興利除弊,減免賦稅,廢除宮市等;調整幹部政策,選賢薦能,提拔人才;抑制藩鎮勢力,收奪宦官軍權,打擊貪官汙吏。長安市長李實就是首先被打的大老虎。

    可惜這個“有利於民眾,也有利於朝廷”的革新運動最終只維持了不到半年就失敗了,可謂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究其原因,包括革新派政治力量比較單薄、內訌以及不夠心狠手辣等等。一批沒有掌握軍權也沒有多少政治資源的文人,他們的後臺老闆順宗皇帝不但重病在身還基本上被握有兵權的宦官們控制。加上改革者的政治改革操之過急,想用幾個月時間就把積重難返的唐朝政治經濟頹勢扭轉過來,一步到位,使之煥然一新。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沒有進行必要的鋪墊和打好基礎,就像一個沒有規劃好的民生工程匆匆上馬,最終的工程質量當然是大打折扣。而且革新派的對手又是握有實力的宦官和藩鎮將領,改革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隨時隨地都有被擁有強大政治資源的宦官軍閥集團絕地反擊的可能。果不其然,最終宦官集團雷厲風行地把改革派一網打盡,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當理論性的東西和理想主義色彩太濃時,基本上革命的形式也只是烏托邦式的政治模式而已,沒有什麼實質的結果。

    其實,《舊唐書》也曾記載,作為改革集團核心人物的王叔文每當和太子(指唐順宗)談話,總是有意無意地說“某人可以為將,某人可以為相”,希望唐順宗將來予以安排重用什麼的,革命尚未成功,這班名人改革家就忙著升官發財的事。據說其時只要集團之中有人說“某人可以擔任某官”,過不了兩天某人就果真人模狗樣地閃電上位,簡直就是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的樣子,腐敗由此滋生,與宦官集團無異也。

    史載,改革派大佬之一的王伾就是一個腐敗分子,他靠教太子練字和練雜耍魔術狎玩得勢後門庭若市,很多求官的人前來行賄,金銀珍寶源源不斷終年不絕。為了儲存這些珍寶,他創造性地發明了一個沒有門的大木櫃,只開了一個剛好能塞進寶物的小洞,就像一個小孩子的巨型錢罐,他老婆怕被人偷盜,有時就索性睡在大錢櫃上面整夜發錢夢,倒也十分有快感。

  • 2 # 策馬請長纓

    唐朝自平定“安史之亂”後,開始在內地設定大量節度使,這些節度使在轄區內手握兵權、財權、人事權等,擁有很大權力,逐漸發展成與朝廷抗衡的割據勢力。此後,皇帝便不再信任朝臣,經常派宦官處理政務,宦官逐漸掌握大權,他們常常欺壓朝臣和百姓,為非作歹,聲名狼藉。著名的像唐肅宗時期的李輔國、唐代宗時期的魚朝恩等。

    到唐德宗時,因為有一次地方節度使叛亂,唐德宗被迫逃離京城,此間又因宦官護駕有功,有兩人便被任命為神策軍中尉,執掌中央禁軍,以宦官任神策軍中尉,自唐德宗始成為制度,宦官勢力更大。

    藩鎮之間為了地盤經常相互攻伐,有時候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而宦官勢力的惡性膨脹,使得他們擅權亂政,胡作非為。

    藩鎮和宦官逐漸成為唐朝很嚴重的社會問題,“永貞革新”正是這個時候應運而生的。

    唐順宗在當太子時期,就經常和身邊的近臣,王伾、王叔文等人討論天下大事,關心百姓疾苦。公元805年正月,唐順宗李誦繼位,年號“永貞”,他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進行政治革新。主張加強皇權、維護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擅權等,史稱“永貞革新”。

    唐順宗雖然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但唐順宗的身體不好,在繼位之前得了中風,一直臥病在床,不能上朝。實際權力依舊掌握在宦官和一些守舊派的大臣手裡。而永貞革新又觸及了這些人的實際利益,這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

    公元805年農曆八月,宦官集團首領俱文珍聯合守舊派大臣發動政變,擁立太子李純即位,是為唐憲宗。唐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王伾一個被殺、一個被貶,“永貞革新”也隨之流產。

  • 3 # 南方鵬

    永貞革新是二王八司馬推動的,他們的總後臺老闆就是順宗李誦,永貞是順宗的年號。革新失敗表面看是由於順宗身體問題導致,根子依然是玄宗之後的病症,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革新本來有針對這二者的意思,最後被他們聯手反撲掐滅了。唐朝中期雖有幾位皇帝想奮發振作,但全都在積重難返的情況下失敗,直至黃巢起義,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大唐王朝由此轟然倒塌。

    翰林待詔王伾善書法,王叔文善棋,二人平日以此道陪伴太子,閒談中也對朝政不滿並表達一些看法,頗有一些真知灼見,李誦尤其欣賞王叔文的見解,待到805年德宗病死。李誦繼位,在順宗的支援下,王叔文集團掌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革新,頒佈一系列明賞罰、停苛徵、除弊害的政令,史稱“市裡歡呼”“人情大悅”。其時參與新政的有王伾王叔文,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除二王外,其他八人在後來被貶到各地當司馬,所以這次革新也稱二王八司馬事件。

    革新收到一些成效,其中西川節度使韋皋妄圖完全領有劍南三川的企圖收到打擊,左右神策軍的兵權也移交朝臣,朝廷漸有一些新氣象。唐順宗李誦在當太子時就曾突然中風失語,後來延請名醫調治好轉,革新才進行幾個月,李誦的身體又垮了,失去語言能力,朝政大事須經過宦官李忠言和妃子牛昭容傳達,給政局帶來極大不穩定。在此環境下,受到打擊的藩鎮和宦官勾結起來,聯合反對王叔文集團,宦官俱文珍更是逼迫失語的順宗立太子李淳,不久又策劃李淳當上皇帝,順宗成了太上皇,二王八司馬遭到貶逐,持續146天的永貞革新失敗,唐朝政局重回固有軌道。

  • 4 # 術球

    首先我們先了解唐順宗是誰?根據百度百科的答案為:

    李誦(761年1月8日―806年),即唐順宗(805年在位),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以外)。李誦初封宣城郡王,後進封宣王,779年立為太子。805年,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次年李誦駕崩,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葬於豐陵。

    永貞革新發生在唐順宗上位之初,唐順宗是一位有抱負有想法的皇帝,發動永貞革新的目的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當時的唐順宗想透過永貞革新來改變當時唐朝的藩鎮割據局面特別是王叔文王伾。我們都知道,唐朝的中期之所以發生安史之亂,就是有了宦官的存在,當時宦官當道,宦官有著很大的權利和地位,當時的宦官們相互勾結。最後唐順宗也是被宦官們被逼退位,就是因為唐順宗的很多變法條例影響到了宦官們的利益。

    當時的唐朝社會已經開始了動搖,根基不穩,很難成功。最後,宦官們相互勾結,勢力非常大,永貞革新在唐順宗一個人的指導下,很難完成。

  • 5 # 老照片

    所謂的“永貞革新”是由“二王八司馬”為主體的這樣一個小集團推動,其中“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馬”指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考諸史料就會發現,這些個人大多是詞臣散官,尤其是其首領王叔文僅僅是一個翰林學士,未曾拜相,難以名正言順地掌握決策權。

    (八司馬像)

    這樣一批低階官僚在順宗的支援下,對於朝政指手畫腳,肆意攻擊在位者,自然引發了老官僚的極度不滿。尤其是當時任宰相的賈耽、杜佑、鄭珣瑜和高郢等人並不看好王叔文等人的改革措施。這幾位宰相併不是順宗任命的,而是順宗之父德宗任命的,所以對於順宗也頗有不滿。而在反對派中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就是順宗長子廣陵王李純也就是後來的唐憲宗。

    (唐憲宗像)

    王叔文等人當權改革後,反對派以順宗久病不愈為由,呼籲應該儘早立儲,也就是立李純為太子輔助監國。王叔文認為立太子會削弱自己的權力,阻礙改革,於是極力反對立太子。但是在經過一番激烈鬥爭後,李純最後如願被立為太子。而李純與王叔文之間的嫌隙更大了。所以當順宗去世後,唐憲宗開始清算王叔文等人。

  • 6 # 老衲侃春秋

    唐朝中後期,大部分皇帝壽命都很短,壽命短,自然執政時間不長,也不可能有大作為。

    但是有抱負的皇帝都想在執政期間撈一些業績,好“彪炳史冊”。 唐順宗李誦,就是懷抱此種想法的皇帝。在他的任期,進行了大膽革新,史稱“永貞革新”。

    李誦(公元761年-806年),即唐順宗,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

    說起來李誦在年輕時運氣是非常好的,早早的就被立為太子。並且沒有什麼競爭。這在為爭奪儲君往往弄得頭破血流的唐朝,是很罕見的。

    好運是好運,但世間的事物總是充滿著辯證法。躊躇滿志的李誦,從來沒有想到,他這個太子一當,竟然是26年之久!由此成為唐朝當儲君最久的皇帝。

    李誦當太子時,唐德宗命翰林學士王叔文做他的侍讀。年輕時的李誦,也曾意氣風發,也曾針砭時事,有一次和侍讀們議論政事,談到宮市的弊端,李誦說:“我見皇上時,將盡力陳述這看法。”

    看到太子這麼有正義感,眾侍讀都稱讚李誦的仁德,只有王叔文不說話。眾人散去,太子對王叔文說:“剛才談論宮市,為什麼只有您不說話?”

    王叔文說:“皇太子侍奉皇上,除按禮節問候飲食身體外,不應擅自干預宮外事務。皇上在位年歲已久,如果有小人離間,說太子收買人心,那麼自己怎能辯解?”

    王叔文的一席話,頓時如醐醍灌頂,李誦才意識到剛才的舉動有些魯莽了,於是感激的對老師說:“如果沒有先生的提醒,我差點惹出大禍來。”

    王叔文道:“我王叔文得太子殿下的信任,有一些意見和見解,哪能不向殿下傾心相待呢!”

    由此開始,他還王叔文心理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君臣之間開始了更深的交流。

    王叔文經常給李誦灌輸一些為君之道,並且提醒他要建立自己的班底,為將來的接班打好基礎,並時常向他推薦一些可用之人:“某人可任宰相,某人可任將軍,希望今後任用他們。”

    他秘密了一些當時的知名人士,和韋執誼、呂溫、李景儉、韓曄、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等十幾人,結為生死之交; 將帥王公,也有秘密送禮請求結交他的。

    後來李誦身邊又配了一個王伾,也來侍讀東宮。他曾論及時政,因為觀點新穎,眼光獨到,頗得李誦信任。這樣,王叔文、王伾就鑽進同一個戰壕,並肩戰鬥到最後,史稱他們為“二王”。

    公元805年,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為了這一天,苦苦等待了26年,今天終於如願以償,李誦立志要大幹一番。

    他大膽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進行改革。他們和彭城人劉禹錫、河東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劉柳"為核心的革新派勢力集團。

    王叔文因缺乏資歷名望,只能出任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王坯以同樣的原因,出任翰林待詔。但為了控制相權,王叔文推薦韋執誼為宰相。實際上,一切都是王叔文說了算,韋執誼就是他的傳聲筒而已。

    一個新興的政治集團形成了,出於這個集團本身的利益,也融人了士人擔當天下道義的成分,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主張。因發生在永貞年間,史稱“永貞革新”。

    革新的主要內容是:

    1、抑制宦官,禁止擾民害民的官市以及五坊小使,以期消滅宦官專政的現象;

    2、抑制方鎮,收激地方財政及用人之權,以期提高中央集權;

    3、抑制陳舊勢力,起用新人補充政權,以期推出全新政局;

    4、抑制苛政,降低與減少各種賦稅勞役,以期獲得民心。

    寧化縣尉羊士諤因公務來到長安,適逢王叔文當權,便公開談論他的錯誤。王叔文得知這一訊息後,非常生氣,要將他斬殺。韋執誼認為羊士諤構不成死罪,於是將羊士諤以貶官論處。自此,王叔文開始非常嫌惡韋執誼。

    劍南支度副使劉闢把韋皋的意圖轉達給王叔文,要求統領劍南三川。劉闢對王叔文說:“韋太尉讓我向您致以卑微的誠意。倘若您把三川交給韋某管轄,韋某自當不惜一死,盡力幫助您;倘若您不肯把三川交給韋某管轄,那麼韋某也會有辦法向您回報的。”

    王叔文聽到這種威脅話語,又打算將劉闢斬殺。韋執誼覺得目前絕對不能得罪藩鎮勢力,堅決不同意。

    等待迴音的劉闢聽說王叔文差點將羊士諤斬殺,便逃回劍南。

    韋執誼當初被王叔文推薦重用,深深感激他。但有時意見相左時,也當庭發生爭執,事後他向王叔文道歉說:“我並不敢違背約定,只是許多事情力求辦的圓滿罷了。”

    但王叔文聽了這些道歉,反倒怒氣衝衝地罵起來,天長日久兩人終於結仇。

    為反擊宦官,王叔文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謀奪宦官掌握的兵權,於是他任命將軍範希朝為統京西北諸鎮行營兵馬使,以韓泰為副手。

    但範希朝、韓泰到達任所奉天(今陝西乾縣)後,面對的只是空無軍隊的大營。因為這些將領和宦官早已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所以王叔文的命令在他們那裡就是一紙空文。王叔文聞訊,只能長嘆:“奈何!奈何!”

    此時的宦官集團開始反擊了。大宦官俱文珍抓住王叔文他們的弱點,也在根本上發起了凌厲的反攻。

    王叔文集團出於專權,出於長期控制唐順宗的目的,一直在壓制朝臣要求冊立太子的呼聲。

    唐順宗當上皇帝,就得了偏癱,病情很嚴重。因此立太子是傳統政治的首要之事,被認為是天下的根本。俱文珍會同宦官劉光琦、薛盈珍以及朝臣鄭細、衛次公、李程、王涯等人,共同說動唐順宗,冊立了其長子李純為太子。

    在冊立太子的大典上,文武百官爭先恐後地向李純祝賀。而李純因王叔文集團的反對,對他們恨之入骨。

    太子一立,形勢徹底扭轉。反對派透過太子,控制了政權,逐漸清洗王叔文集團成員。王叔文以退為進,以母喪為由辭了職。

    王叔文一走,王坯按照密議,前去向宦官集團低三下四地請求,用王叔文為相,且總管禁軍。這自然是異想天開。王伾再三請求不得後,自己也以中風為由,退到了家裡。

    二王的退隱,等於宣佈了革新集團的全面失敗。

    由於此時唐順宗病情加重,俱文珍等人要求皇帝下詔,由太子監國。一個月之後,又開始逼迫唐順宗退位,讓太子繼承皇位。

    唐順宗此時已病入膏肓,並且沒有了支援的力量,只能聽憑他們的擺佈,同意了他們的所有要求,當了太上皇。

    李純登位,是為唐憲宗。他上位後立即對王叔文集團進行全面的開刀。王叔文、王伾被貶殺,柳宗元、劉禹錫、韓泰、陳諫、韓譁、凌準、程異、韋執誼八個干將一體被貶為邊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永貞革新”曇花一現,前後只有八個月。

    現在來分析“永貞革新”為何這麼短命:

    1、王叔文他們這個集團的結構本身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可謂是良秀參半、魚龍混雜。除了“二王”是堅定的改革派,其他人動機不是很純正。其中一些人成了暴發戶,他們受賄納賂,盡情揮霍。

    2、對於團隊建設,缺乏戰略部署。為了急於補充力量,他們對那些親近自己者,毫無原則地予以吹捧,然後迅速升官,一天之內可以任命多人,以致濫竿充數、泥沙俱下,極大地損壞了自己的形象。

    3、內部不能精誠團結。韋執誼作為宰相,也有自己的思想。但王叔文只是把他當成傀儡,稍微有意見分歧,則一頓痛罵,聽不得不同意見。結果,把宰相韋執誼推到了對立面,加重了反對派的砝碼。

    4、宦官勢力太強大。革新派想要奪取禁軍的指揮權,但禁軍本身和宦官集團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那些將領不聽革新派的調遣,致使他們的圖謀失敗。

    5、有四川節度使韋皋主動投靠,但王叔文的原則性太強,不懂得拉攏這些藩鎮勢力,從而失去這個強大的外援。

    6、皇帝和革新派是唇亡齒寒的緊密關係。這一點他們都沒有意識到。由於唐順宗一度的搖擺不定,使太子順利當政。太子上臺後,對反對自己的改革派大加殺伐。等把改革派收拾了以後,唐順宗失去政治支援,只能聽憑他們的擺佈,最後退位讓權。

    7、核心人物王叔文性格原因。他做事剛性太強,柔性不足。對所有看不慣的勢力,都是大加殺伐。這樣,既造成反對勢力的強力反彈,又使中間搖擺勢力滑到了對立面,無形中削弱了自己陣營的力量。

    8、革新派沒有一點抗風險能力。王叔文母親去世,他要去守喪。他一走,集團沒了主心骨,也沒有人勇敢的站出來挑大樑,頓時變成一盤散沙。成為太子和宦官們的魚腩,被逐漸蠶食。

    總之,這次革新,為時半年就夭折了。一些革新成果還沒有來得及推廣和鞏固,一切都結束了。

    就像平靜的湖面上扔了一塊小石頭,等石頭一沉湖底,湖面上的漣漪也就隨之消失。湖面又恢復到以前的平靜。

    參考資料: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幾十年的問題,求解,古錢幣的各種包漿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