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57191611616

    太廟,是指古代皇帝的宗廟,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性質跟祠堂差不多。“配享太廟”,是皇帝對臣子的一種非常高的獎勵——死後能把牌位放到太廟裡,和皇上的列祖列宗一塊,享受後世皇帝的供奉。

    太廟,是指古代皇帝的宗廟,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性質跟祠堂差不多。“配享太廟”,是皇帝對臣子的一種非常高的獎勵——死後能把牌位放到太廟裡,和皇上的列祖列宗一塊,享受後世皇帝的供奉。

  • 2 # 大唐柳侯

    寇準其實是典型的性格決定命運。

    寇準有兩大政敵,一個是宋真宗的皇后劉娥(也就是“狸貓換太子”裡面壞人BOSS劉妃的原型),一個是大臣丁謂。

    寇準跟劉娥的矛盾主要是政治上的。當時宋真宗身體不好,“得風疾”,也就是高血壓、血栓一類。

    於是劉娥漸漸“預政於內”;“事多決於後”。劉娥專政,自然引起朝臣憂慮,作為宰相的寇準首當其衝。

    當年,真宗準備立劉娥為皇后時,寇準就“以為出於側微不可”。劉娥坐上後位後,她的真前夫、假兄長劉美的宗人在四川飛揚跋扈、橫行霸道“奪民鹽井”。地方官奏章報上,真宗見是皇后姻親,決定網開一面“欲赦其罪”。其他人對此並無意見,惟有寇準堅持原則,要求“付臺勘”。所以皇后和寇準的關係一直不好。

    因此,寇準此時便密奏真宗請太子監國,削弱劉皇后在朝堂的影響力。真宗聽了這番話,“然之”。於是,寇準準備對劉娥出手,結果事情不秘,寇準的政敵丁謂先出手了。

    而之所以後者成為寇準的政敵,純是寇準的性格問題。寇準為人過於剛直,每每喜怒形於色,因此不管是正人君子還是奸佞小人都不喜歡他。當初寇準非常欣賞丁謂,早年間還曾向時任宰相的同年李沆力薦過。但寇準後來發現丁謂是個溜鬚拍馬的小人,就對他沒好臉了。有一次,大臣們一起吃飯,丁謂見“羹汙準須”,便起身徐拂之。哪知寇準非但不領情,反而譏諷道:“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鬚耶?”這就是“溜鬚”一詞的出處。

    丁謂拍馬屁結果拍到了馬蹄上,自然也恨上了寇準。

    而當寇準謀劃請太子監國時,這個秘密被寇準得罪過的武官曹利用得到了。

    曹利用就此密告劉皇后,之後丁謂也加入進來。他們求見真宗,“力譖準,請罷準政事”。

    結果真宗直接表示記不得這事了,“上不記與(寇)準初有成言,諾其請!”(也有觀點認為,宋真宗貪戀權力,反悔了太子監國的決定,於是決定犧牲寇準)

    結果寇準被罷免了宰相。

    於是,為人剛直的寇準生氣了併為自己叫屈,結果真宗生氣了:“寇準遠貶”。

    加之寇準捲入了周懷政(典左右春坊事,掌皇太子宮庶事)謀劃的宮廷政變——廢劉皇后、立仁宗為帝、尊真宗為太上皇,誅丁謂、曹利用,復寇準相,但最後失敗了。

    於是寇準被降為太常卿(正四品,為太常寺長官,總領寺事,其職清重而位尊,掌禮樂、郊廟、社稷、陵寢、醫學等事。)、出知相州。丁謂請示真宗,準備將寇準貶到邊遠地區任職。真宗的意思是“與小州”,可是等丁謂退下來後,卻變成了“奉聖旨,除遠小處知州”。結果寇準被貶去了安州,之後又被貶為道州司馬,最終死於天涯海角的煙瘴之地雷州。

    總之,寇準的悲慘結局,是性格太直了。得罪領導的枕邊人,得罪了身邊的小人,還不肯替領導背黑鍋。這樣性格的人是打不贏政治鬥爭的。就如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裡那句著名的臺詞:“貪官要奸,清官更要奸!

  • 3 # 我心翱翔755

    太廟是皇室的家廟,只有皇親才能被供奉,再有就是被皇帝特批的人。皇親必須是近親或有功於江山社稷。有功於社稷的臣子和子民,經皇帝允許,也可以在死後享用太廟的待遇,並以郡王之禮厚葬。

    配享制度分為三種,分別是祖先配享、孔子(孔廟)配享以及功臣配享。所謂功臣配享,就是皇帝死後選取其在任期間最有作為的大臣,給予他們進入祖廟的資格,陪祀皇帝左右。每代可以獲取此等殊榮的功臣僅有二三人,他們莫不是位極人臣且天下盛譽的執宰者。

    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去世,十一月宋仁宗為父親確立配享功臣人選,一共有三人,分別是李沆、王旦和李繼隆。此三人獲得配享功臣的資格實至名歸,他們都是宰輔之臣,有經世濟民之才。不過值得深思的是,宋真宗最信任的大臣,宋朝名臣,寇準卻不在配享功臣之列,這到底是為何呢?

    寇準是宋真宗時期最有作為的能臣之一,他性格剛直,敢為直諫,善於治國理政,而且最重要的是,寇準在契丹南下、朝野慌亂的時候力挽狂瀾,穩定軍心,並勸說宋真宗御駕親征,從而使得遼與宋簽訂了“澶淵之盟”。寇準在後期雖然遭到排擠和貶謫,但他在朝野的盛譽極好,趙光義甚至讚譽他說:“朕得寇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列傳第四十》)

    更為重要的是,寇準與宋真宗配享功臣有極大的相同性。李沆是宋朝名相,王旦和李繼隆則都參與了“澶淵之盟”,這對於他們能夠成為配享功臣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從《宋會要輯稿》中李維的奏議原文中就可以看出:太尉、贈太師、尚書令王旦……贊弭兵之論,興曠世之儀。紀律用張……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中書令李繼隆……從幸澶淵,實總兵要,奮威卻敵……伏請並配享。

    可以看出,參與“澶淵之盟”對於他們能夠成為配享功臣至關重要,而寇準卻符合他們所有的優點,作為宰相,他有李沆的理政能力,同時他不僅參與了“澶淵之盟”,而且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按照寇準對於朝廷的貢獻和他的盛譽,他完全是有資格獲得功臣配享的。

    不過,寇準雖然能力出眾,但他太過鋒芒畢露,不知急流勇退與保全自己。寇準一生中得罪過許多人,而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後來的太后劉娥。宋朝的外戚專權並不嚴重,不過宋真宗是一位性格軟弱的皇帝,因而野心極大的劉娥便經常干涉內政 尤其是在宋真宗患病之後,劉娥愈發肆無忌憚,“時上不豫,艱於語言,政事多中宮所決”。(《宋史·后妃傳》)朝廷中最不缺投機取巧者,看到劉娥專權,時任參知政事的丁謂勾結朝中大臣,支援劉皇后。

    寇準和其他大臣對此非常不滿,於是向宋真宗進諫,指責劉皇后後宮干政。宋真宗對此心知肚明,他也知道讓劉娥專權的危害,因此他秘密與寇準商量對策。而在密談當中,寇準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向皇帝建議讓皇太子監國。寇準上疏說:“皇太子人望所屬,願陛下思宗廟之重,傳以神器,以固萬世基本。丁謂,佞人也,不可以輔少主,願擇方正大臣為羽翼。”(《宋史·寇準傳》)宋真宗深以為然,因此他同意了寇準的建議,並準備讓他聯合翰林學士起草奏章,請求太子監國。

    然而令寇準沒有想到的是,宋真宗在酒後竟將密請太子監國的事情透露了出去,此事被丁謂得知,他立刻聯合皇后,在皇帝面前彈劾寇準。宋真宗當然知道寇準的為人,但性格懦弱的他在面對皇后的逼問時竟回答說:“不記與準初有成言。”劉皇后得到這樣的回覆不怒反喜,她知道宋真宗最終還是不敢支援寇準,換言之,寇準已經成為棄子。於是劉皇后聯合朝中大臣,不斷排擠和打壓寇準,皇帝也將寇準一再貶謫。

  • 4 # 微史春秋

    寇準在宋真宗時的名相,在澶州之盟中立下大功,按理死後該配享宋真宗廟庭,受到後人祭祀。

    但是宋真宗的三個配享大臣是李沆、王旦和李繼隆,不見寇準。

    為何如此?

    一、臨朝稱制的劉太后不喜歡寇準

    配享功臣的確定,一般都是有後任皇帝決定的。宋真宗去世後,宋仁宗繼位,但是仁宗年幼,劉太后臨朝稱制。

    劉太后堪稱北宋的武則天,她在真宗後期便開始影響朝政,寇準這樣正直的大臣自然不希望北宋出現一個武則天,極力反對劉娥干政。

    寇準在真宗病逝前,曾和真宗謀劃讓太子監國,寇準起草詔書,但是事情洩露,真宗畏懼劉娥竟然不承認記得有這件事,於是寇準被扣上謀反罪名,罷相,劉娥以丁謂為相,對寇準一貶再貶,直至死於雷州。

    宋真宗死後,朝廷被劉太后控制,確定配享名單時,且不說寇準還是個“罪人”,就是得罪劉娥丁謂這一點就覺得寇準無法入選的。

    二、寇準得罪了很多官員

    除了得罪劉太后和宰相丁謂,在官員之中寇準也得罪了很多人。

    這也寇準的性格有關係。

    他性格剛直,“性剛自任”、“剛忿如昔”,單這一點就讓他得罪很多官員。

    而且他看不起南方人等。

    這使得他在士大夫之中口碑有所欠缺。

    而李沆、王旦等文臣是一對一的有口皆碑的,無論是道德還是治國都是堪稱楷模的。

    後來宋仁宗親政,做的也是為寇準平反,而沒有追加寇準入真宗廟庭。

  • 5 # 饞嘴的小紫薯

    在中國古代,配享是祭祀的重中之重,配享制度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周。

    配享制度分為三種,分別是祖先配享、孔子(孔廟)配享以及功臣配享。功臣配享,就是皇帝死後選取其在任期間最有作為的大臣,給予他們進入祖廟的資格,陪祀皇帝左右。每代可以獲取此等殊榮的功臣僅有二三人,他們莫不是位極人臣且天下盛譽的執宰者。

    功臣配享制度不是宋朝獨有的制度,但它在宋朝發展完善,達到了頂峰。宋代配享功臣制度起源於宋真宗,並在此之後迅速發展。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去世,十一月宋仁宗為父親確立配享功臣人選,一共有三人,分別是李沆、王旦和李繼隆。此三人獲得配享功臣的資格實至名歸,他們都是宰輔之臣,有經世濟民之才。

    而宋真宗最信任的大臣,宋朝名臣,寇準卻不在配享功臣之列,這是什麼緣故呢?

    寇準是宋真宗時期最有作為的能臣之一,他性格剛直,敢為直諫,善於治國理政,而且最重要的是,寇準在契丹南下、朝野慌亂的時候力挽狂瀾,穩定軍心,並勸說宋真宗御駕親征,從而使得遼與宋簽訂了“澶淵之盟”。寇準在後期雖然遭到排擠和貶謫,但他在朝野的盛譽極好,更為重要的是,寇準與宋真宗配享功臣有極大的相同性。李沆是宋朝名相,王旦和李繼隆則都參與了“澶淵之盟”,這對於他們能夠成為配享功臣是非常重要的。而寇準也符合他們所有的優點,作為宰相,他有李沆的理政能力,同時他不僅參與了“澶淵之盟”,而且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按照寇準對於朝廷的貢獻和他的盛譽,他完全是有資格獲得功臣配享。

    那麼為什麼寇準落選了,沒能獲得功臣配享呢?

    寇準這個人雖然能力出眾,但他太過鋒芒畢露,一生中得罪過許多人,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後來的太后劉娥。宋真宗是一位性格軟弱的皇帝,而野心極大的劉娥經常干涉內政 尤其是在宋真宗患病之後,劉娥更是愈發的肆無忌憚。而朝廷中最不缺投機取巧者,看到劉娥專權,時任參知政事的丁謂勾結朝中大臣,支援劉娥。

    寇準和其他大臣對劉娥專政非常不滿,於是向宋真宗進諫,指責劉娥後宮干政。宋真宗也知道劉娥專權的危害,因此他秘密與寇準商量對策。密談中,寇準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這個決定導致了他不能配享太廟。他向皇帝建議讓皇太子監國。宋真宗同意了寇準的建議,並準備讓他聯合翰林學士起草奏章,請求太子監國。

    寇準此舉其實是犯了大忌:臣子不可議論皇權。只是他實在看不下去劉娥與丁謂禍亂朝政,才冒險建議的,當宋真宗同意後,寇準終於放心下來了。只是他沒想到的是,宋真宗再一次醉酒後將事情透露了出去,然後被丁謂知道了,他馬上就告訴了劉娥,然後彈劾寇準。性格懦弱的宋真宗在面對劉娥的逼問時竟然說自己不知道這件事。劉娥聽到這個回答知道了宋真宗不敢支援寇準,寇準已經成為被當成了棄子。於是劉娥聯合大臣,排擠和打壓寇準,將寇準一再貶謫。

    宋真宗死後,劉娥繼續把持朝政,寇準被貶離京城,官職一降再降。此時的寇準不要說功臣配享,便是性命都難以保全。而在宋仁宗親政後,他雖然為寇準平反,但也無法為寇準追加配享功臣。因為宋真宗的配享功臣已經有三位,他們又都是當朝重臣,替換其中的任何一人都是行不通的。宋仁宗也不會冒著引起朝野震盪的風險將寇準追封為配享功臣。

    這位宋朝名相,宋真宗最信任的大臣,因為一個決定就導致了自己不在配享功臣之列,可見朝廷廟堂上的政治鬥爭有多麼的慘烈。

  • 6 # 鐵貓2019

    寇準是北宋政治家,北宋太宗一度參知政事。仁宗年間又兩度入相,並出任過樞密使,在北宋初年,參加了對遼戰爭,作為主戰派的主要人物參加並主導了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以較小代價換回了北宋百十年邊境穩定,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象題主所說的,確實可以說挽救北宋於狂瀾。可是,為什麼兼資忠義,善斷大事,宰相之才的寇準死後沒有配享太廟呢,而在垂暮之年貶謫嶺南,在顛沛流離中客死異鄉。筆者覺得應是以下三方面造成的。

    一、是寇準的性格造成的

    寇準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祖父、父親都曾經是朝廷裡的重臣,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寇準自己也聰明好學,所以小小年紀就非常有才能,十九歲時就考進了進士,先當上了大理寺評事、知縣事,後來又多次升遷,三十二歲時就升任了宰相。不僅如此,他還是正經的皇親國戚,他妻子是宋太祖的小姨子,也就是說他和趙匡胤是連襟的關係。家世好、讀書好、又聰明,再加上有個好的婚姻,造就了寇準個人的性格。

    第一,性格耿直,處事很少變通。他對看不慣的人和事,從來不假辭色,不講究策略,得罪了不少人。真宗時,寇準對主和派的代表王欽若非常鄙視,朝堂上斥之為“罪可斬首”之人;對與他有推薦之恩“溜鬚拍馬”奸臣丁謂,也橫挑鼻子豎挑眼,一點也不給對方好臉色。最重要的是,他連真宗最寵、信任的劉皇后也一點不給面子,反對她參預朝政。他很少揣摩聖意,字典裡更是沒有諂媚二字。

    第二,自視甚高,不善結善同事。這可以從他的領導和上級對他的評價就可以看出來。北宋初年的大事不糊塗的宰相呂端曾對曾經評價寇準:“準性剛自任。”;而他的老闆宋真宗趙恆也評價寇準:“準剛忿如昔。”。他那“不用南人為相”之語不僅把南方官員得罪個遍,而且把南方人也都得罪了。寇準不單單是藐視同僚,即便對太宗、真宗,犯言直諫那是常有的事。造成了他朝中落落難和,樹敵甚多。皇帝對他又愛又恨。

    第三,生活奢侈,為人詬病。宋史中就記載:寇準少年富貴,性性奢侈,寇準喜歡和別人拼酒,常常喝得大醉。家裡晚上各處都點著蠟燭,就是廁所也點著大蜡燭。後世的司馬光在給他兒子的教導中也這樣談到寇準:“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也間接印證了寇準生活奢侈,被當時的士大夫所詬病。

    二、是宋代的配享制度造成的

    北宋的配享太廟制度,是要求有大功的於社稷,且經皇帝批准的大臣才能夠配享。

    因為寇準主要是在太宗和真宗時從政。在太宗一朝,雖然寇準很受太宗重用,但並沒有立下什麼可大書特書的功勞,真正掌握大權時,太宗已薨。而他的主要政治成績都是在真宗朝做出的,所以如果寇準配享太廟的話,只可能配享真宗趙恆廟庭。但為何沒有配享呢,先對比一下真宗時配享太廟兩位文官大臣。

    第一位是李沆,第二是王旦。這兩人長期就是封建王朝模範大臣的傑出代表。其中李沆是歷代統治者眼裡的“聖相”,被康熙皇帝從祀歷代帝王廟,他為人識人識已,能進退有度、有張有弛、有所言有所不言;而王旦掌權共十八年,為相十二年,仁宗皇帝稱他為“全德元老”,他性格內斂,謙虛禮讓。對比他兩人與寇準的性格,正是寇準所不具備的。

    寇準雖有大功於社稷,但有私虧,且並不被真宗皇帝所喜歡。仁宗雖有仁名在外,但總不能違背老爹的意願硬拉個“不喜歡的人”陪著父皇吧。

    三、是寇準的政治行為造成的

    寇準兩次參予到立儲事件。第一次,是太宗時,在立太祖後代還是太宗後代為儲君的選擇上,他主張太宗親子即位;第二次,是太宗最看重長子“瘋了”後,力主立真宗為太子。這兩次雖然都是出自太宗的詢問,也選對真主,但是卻觸動了皇家的逆鱗,損害了其他皇族的利益。試想一下,他推薦了太宗親子即位,南宋高宗之後太祖的子孫重新登上帝位,怎麼可能待見寇準,宋理宗選擇的昭勳閣二十四功臣就沒有寇準的事兒。而力主真宗為太子,那別的皇子呢。誰會想到仁宗之後沒有後代,由真宗兄弟的孫子繼承帝位,直到北宋滅亡。先不說寇準擅議皇儲的事兒,就是擁立之功到英宗之後北宋一朝,也就一筆勾銷了。

    所以說,寇準沒有能夠配享太廟,主要方面就是寇準的性格特點,他並不是古代帝王推薦彰顯後世的楷模。雖然有大功於朝廷,但過於銳利,私德上也不是很完美。雖有經世之才,又有驚世之功,但無配享之性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給報紙副刊寫散文?